首页 > 文库大全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认识负数》

教学设计《认识负数》



第一篇:教学设计《认识负数》

认识负数

江阴市河塘中心小学 袁文明

设计意图:

本课是学生初次认识负数,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数的概念得到了延伸,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负数的概念,本课以现实生活素材为教学切入口,创设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展开教学,凸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理念。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让学生有区别地填写一些有关温度和海拔的数,并及时给予回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和意义,认识负数,掌握正、负数的读、写法,知道正负数和0的关系。会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联想、猜测、推理等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正数、负数的概念形成及正、负数的分类。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认识。

1、从温度中相反量的表示方法了解正、负数。(1)情境引入。

谈话:同学们平时看电视吗?请看屏幕(播放天气预报片头)

这熟悉的音乐和画面告诉大家,即将播出的电视节目是天气预报,天气预报中各地的气温都是用温度计测量出来的。

认识温度计(主要讲清零刻度线、单位、刻度等)。

老师从这个节目中收集到了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信息,并用温度计表示出来了(如下)(2)观察汇报:仔细观察这些温度计,你知道了什么?

(上海是零上4℃,南京0℃,北京零下4℃)(3)比较,产生冲突。

引导学生任选两个城市的温度做比较。当有比较上海和北京时,师故作狐疑:北京和上海的温度不一样吗?让学生再次强调,一个是零上4摄氏度,比0摄氏度高;一个是零下4摄氏度,比0摄氏度低。是以0摄氏度为基准的。

质疑:你知道在数学上是怎样表示这两种量的吗?

(4)认识+4和-4,学习读写法。(5)练一练,及时巩固。

2、从海拔中相反的量的表示进一步认识正、负数。(1)介绍吐鲁番和珠穆朗玛峰,引出海拔的认识。

联系课件中的图,采用闪烁虚线的效果让学生认识海拔。

(2)用数学的方法表示海拔。

学生自主探索,用刚才学的数学方法表示出海拔。

交流,认识到可以用+8844和-155分别表示它们的海拔。(3)巩固练习。

3、比较发现,理解正、负数的意义。

(1)观察比较,发现共同的地方。(把例1和例2放在一起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留给学生观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交流后认识:每组的两个量都是一个比0大,一个比0小,比0大的数叫做正数,比0小的数叫做负数。正数和负数是以0为分界点的。

(2)拓展认识,深化理解。

引导讨论:比0大和比0小这两种数它们正好是相反的,生活中除了温度和海拔当中有这些意义相反的量,其他地方也有很多,他们可以怎么表示呢?

比如(课件出示,让学生思考汇报)

1、如果把小明向东走30米记作(+30米),那么小明向西走30米可以记作()米。

2、如果把某工厂今年盈利300万元记作()万元,那么去年亏损200万元可以记作()万元。

引导拓展:同学们也有“如果”对吗?先小组里说一说,再交流、共享成果。进一步体会:生活在中一些意义相反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从而全面理解负数的意义。

二、分类整理,深入认识。

(1)自主拓展: 实际上,不管是正数还是负数,并不是只有这些,还能再说几个吗?

(2)练习:

先读一读,再把这些数填入合适的圈内。

3-5 +26 8-40--88.3 +103 0 12.4 ①0为什么不移?

②观察这些数和黑板上的正负数相比较,有什么发现?(3)交流分法和标准,在交流中,认识正、负数,并板书数轴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正、负数和0的关系。

三、拓展练习,活化理解。

1、猜温度。

2、描述生活中的正、负数的意义。

(1)电梯中的负数。(2)存折中的负数。

(3)人口信息

A、根据2006年10月俄罗斯联邦统计局公布的资料显示: 俄罗斯平均每天增加的人数大约-2000人。B、根据新华网最新统计的资料显示: 中国平均每天增加的人数大约40000人。

关于(3):在理解了这两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之后,提出问题“你认为俄罗斯和中国这两种不同的人口增长情况,哪个更好一些?”进行适当的辨证思想和责任教育。

四、小结揭题,质疑延伸。这节课要结束了,回头反思一下,感觉有收获吗?关于负数,你还想 了解些什么呢?

第二篇: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4、增长学生的自然知识,产生热爱自然,享受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 我反 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1、“向前看!”、“向左走!”、“起立!”。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2、“小卖部上个月赚了200元钱!”、“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今天气温比昨天下降了2℃!”、“从学校向南走500米到观前街。”

(二)教学例1

1、谈话:(出示图片)同学们,知道刚才那几个旅游景点分别是哪几个城市的?老师有一个朋友要在12月份到这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去旅游,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

谈起气温呀,老师收集了几个城市去年冬天同一天的最低气温。大家来看一看!...

2、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⑴(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这里有个温度计。

那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问:好,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氏度吗? 学生交流:是0℃。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氏度)。

没错。(结合课件说)这是零刻度线,表示0℃。(教师板书0)。在温度计上表示出0℃。

⑵我们再来看上海的气温。(课件:点击上海出现温度计和上海的图片)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呢?(学生回答4摄氏度后,教师板书4)在温度计上拨一拨。问: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氏度。(教师结合课件,突出上海的气温在零刻度线以上)。⑶接着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课件点击北京的图片和温度计)北京又是多少摄氏度呢?

与南京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

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

⑷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个地方的最低气温。仔细观察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气温,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

对,上海的气温比0℃高,是零上4摄氏度,我们可以记作+4℃,读作正四摄氏度,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号不是加号,意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4(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4也可以直接写成4,把正号省略了。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也就是+4℃。(板书)

北京的气温比0℃低,是零下4摄氏度。我们可以用-4℃来表示零下4摄氏度(板书-4)。跟老师一起来读一下。写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负号(指出是负号不是减号)再写一个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划一下。

⑸小结: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0℃为界线,用象+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

3、巩固练习。

(1)争做合格小气象员。

现在看着图中的温度计能不能很迅速的说出那座城市的气温?来个比赛好不好,看谁是个合格的气象员?试一试:,注意观察温度计,把这些温度记录在卡片上,并读一读。准备好了吗?

台湾岛是我国的宝岛,北台市是我国台湾省的省会。我们来看一看,北台市那一天的最低温度是多少摄氏度呢?(11℃)这位同学是用11℃来表示的?行吗?为什么?(对,正号可以省略不写)。

哈尔滨:(-10℃)。老师写了10℃后举起来:“和老师的记录一样的请举牌。为什么没人和我的一样啊?(对,零下10摄氏度,我们用-10℃来表示,10摄氏度是表示零上10摄氏度的)。漠河:(-30℃)零下30摄氏度,感觉怎么样?漠河是我国最北边的一个城市,它有中国的北极之称,那个地区一月份的平均气温都在负30度以下。那个地方的确很冷。

老师把-30℃的负号去掉,你们同意吗?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氏度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

(三)教学例2

1、面的知识我们知道了同一天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温差,而有的地方一天以内也存在着巨大的温差。这个地方有这么一个说法:“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能不能猜到这是什么地方?!

你们知道为什么新疆吐鲁番盆地一天之内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吗?

这和它独特的地理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我国海拔最低的地方。(课件动态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把自己的观察发现先放在心里)

2、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老师把有关网页带来了。(课件出现网页,上面有简单的文字介绍)。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课件动态地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

从图上,你又懂了些什么?(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3、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吗? 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来记录的呢?

介绍海平面:图中的这条红线就表示海平面。你通过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那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学生回答后师总结:以海平面为基准(板书:海平面),比海平面高8844.43米,通常称为海拔8844.43米,可以记作+8844.43(板书+8843.43);比海平面低155米,通常称为海拔负155米,可记作-155米(板书:-155)。

学生齐读:珠穆朗玛峰海拨+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海拨-155米。看来用这样的数还能区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2、巩固练习

说一说。下面的海拔高度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1)里海是世界最大的湖,水面的海拔高度是-28米。

(2)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最深的海沟,最深处的海拔高度是-11034米。(3)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洲是南极洲,平均海拔高度是5140米。(4)世界上最深、最古老的淡水湖泊是贝加尔湖,湖面海拔456米。

(四)教学正负数的意义

1、刚才我们用这些数来表示零摄氏度以上的温度、零摄氏度以下的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你们能将这些数分分类吗? 出示:+4-4 40 +8844.43-155 448-28 0 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后师总结(板书:正数 负数)师结合温度和海拔高度来总结正数和负数。

以0℃为分界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数来表示,0℃以下的温度来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基准,海平面以上高度的用正数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深度用负数来表示。那海平面高多少呢?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板书)“0”怎么办呢?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线,是一个基准。(板书)

2、巩固练习

(1)同学们,我们现在在几楼?如果我们把这层楼看成分界线,我们再向上一层,应该记作+1,那我们下两层,应该记作?

老师站这儿,向后退两步记作-2,那+4表示什么呢?(2)先读一读,再把这些数填入相应的圈内。-5 +26 8-40-120 +103(3)你能自己写出一些正数和负数吗?完成书后习题。

请学生上台有投影仪上演示,再同桌互相读一读。你们为什么不写零啊?

3.今天我们认识了负数(板书课题)生活中有更多的负数等待你们去发现。老师这有些负数的小知识,你们想不想知道? 介绍第9页“你知道吗?”

(六)、课后练习

1、你知道下面的温度吗?读一读。

(1)水沸腾的温度是0℃。水结冰的温度是100℃。(2)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在南极,是-88.3℃。

(3)月球表面的最高气温是127℃,最低气温是-183℃。介绍月球表面的最高和最低气温。

(4)我国刚刚成功发射的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中向阳面的温度为100℃以上,而背阳面却低于-100℃,但通过隔热和控制,太空舱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21℃,非常适宜宇航员工作。

2、做练习一第4题。

第三篇:《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负数的意义。(课本123—125也得例

1、例2)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读写负数,并能用负数表示相关的量。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数学思考: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初步分析能力,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3、问题解决:通过正数、负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情感与态度: 从实际问题引入正数、负数,然后通过实例巩固,感知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三、重点、难点与关键:

1、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2、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读写负数,并能用负数表示有关的量。

3、教学关键:使学生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读写负数,并能用负数表示有关的量。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课件展示,生活实例导入。

1.游戏:师生作相反动作游戏,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2.课件展示 :搜集的天气预报视频。根据天气预报中的0下摄氏度的读法和记录方法引入新课。

(二)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负数的产生:课件展示,通过天气预报的介绍,引出负数。

① 听:听天气预报是怎样播颂的。(板书:零下3度

1度)

② 看:让学生观察屏幕上是怎样写的。(板书:-3℃ 1℃)

③ 让学生试读-3℃,教师借机介绍“-”是负号,强调不是减号,并说明在1度前可以加上“+”,记作“+1℃”,介绍“+”是正号,强调不是加号,“+”可以省略不写。(2)强调温度的记录以0刻度为标准。

① 课件展示:在温度计上标出0刻度。并引导学生标出-3℃、1℃,并说其原因。

② 试一试:学生试着标出-5℃、+5℃温度计,进一步强调温度的记录以0刻度为标准。

(3)巩固练习: ① 完成课本123页的试一试。② 课堂活动第一题。

先让学生先试读出温度;再让同桌指读;最后让学生找出那个城市最冷,找出那个城市最暖和。进一步加深正、负数的认识。

2、教学例2,深入理解负数。

(1)多媒体出示:看屏幕,屏幕上是什么,对珠穆朗玛峰你了解些什么?

(2)介绍海平线。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

(4)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吗?

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5)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来记录的

(三)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1、小结归纳:

(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你们想帮它们分分类吗?课件出示。

(2)学生交流、讨论。归纳出正负数概念。

(3)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4)让学生各写出三个正数和三个负数。并说出写的这个数是想用来表示什么的?

(5)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象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

2、出示“你知道吗?——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 国家”。

3、模仿练习。课本124页试一试。

4、发散练习:课堂活动第二题。

(四)联系生活,通过练习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讨论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出示存折让学生讲讲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2、电梯图上的负数。课堂小结。

(五)课后延伸

结合自己学校、家庭生活中的情况,搜集有关负数的资料,并把搜集的数据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

零下3度

-3℃ “-”是负号

1度

1℃(或+1℃)“+”是正号,“+”可以省略不写。

正数:(……)负数:(……)0:

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第四篇: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滨海县韬奋希望小学 王兆伟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2页例

1、例2和“练一练”,第5页练习一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利用直观的情景理解负数的含义,感受从生活现象中抽象出负数的思维过程和数学思维方式的价值,初步体会数的扩展,进一步发展数感和符号感。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验数来自现实世界;产生对于数的表达方式的兴趣,促进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通过介绍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认识和理解负数的含义。[教学难点] 理解负数表示的量。[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学会读写 1.读温度。

(1)今天的气温怎么样?测量气温需要温度计。(出示)

出示温度计,介绍:看这个温度计,左边的刻度是摄氏度,用“℃”作单位;右边的刻度是华氏度,用“℉”作单位;我们国家习惯上使用摄氏温度。

(2)出示简洁式温度计。

师:现在温度计上是多少摄氏度(0℃)→这个温度呢?(零下10℃)(引导:水银柱的液面指向刻度10,这个10在零上还是零下,所以是„„)→(零上10℃)(引导:水银柱的液面指向刻度10,这个10在零上还是零下,所以是„„)

小结:以0℃为分界,0上的温度是零上多少摄氏度,0下的温度是零下多少摄氏度。

(3)动态温度计。

师:大家已经认识了温度计,想挑战一下吗?现在抢答,看谁能快速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准备好了吗?开始!

动态演示:0℃→零上10℃→零上30℃→下一个,老师点人说!零上20℃→0℃一起说!→零下10℃→零下20℃→这个温度呢?零上2℃(说说怎么看出的)同意吗?

2.正负数读写法。

(1)谈话:观察真仔细,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有些城市中同一天中的最低气温相差很大。一起来看!

播放三个城市,然后汇成一幅图?说说: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说出三个城市的气温,三亚是多少?比南京高,哈尔滨是?比南京低?(2)师:零上20℃和零下20℃意思正好——相反,对它们是一组意义相反的量。如果你是小小气象记录员应该怎么记呢?才能清楚的表示这相反的温度呢?

展示反馈,快速呈现几种方法。提问:你觉得哪种记法更简便?出现认为“+-”指出他想的和数学家们一样。

介绍读写法:在数学上,我们把零上20℃记作“+20℃”,+20读作“正二十”(齐读两遍),零下20℃记作“-20℃”,-20读作“负二十”(齐读两遍);+20前面的是正号,-20前面的是负号,在这里,运算符号加、减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出示“+20 ℃”和“-20 ℃”表示的含义一样吗? 提问:“+20 ℃”表示什么?“-20 ℃”表示什么?它们的意思一样吗? 3.归纳。

我们已经认识了正负号,能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温度吗,一起来写一写(ppt出示温度)

交流:说说哪些温度可以用+号来表示,(零上温度)哪些温度可以用-号来表示?(零下温度)0要加正号和负号吗?

二、沟通联系,丰富认识 1.海拔高度。

谈话:简单的符号就能区分零上和零下的温度。真简洁!继续看 出示图:

这是美丽的南沙小岛。蓝色的是?大海 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灯塔海拔高度表示为()米;猜猜海拔可能与什么有关?(点击海拔 解释海拔)介绍:描述地貌的高低需要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海平面的高度。

师:继续看。出示潜艇,以及填空。师:这两个高度可以怎么表示呢?

交流回答。追问+多少米表示什么?-多少米表示什么?指出这两个也是意义相反的量。

出示战斗机说出海拔高度。

师:海平面呢?生思考回答。海拔0米。

总结:哪些高度可以用正数表示?哪些高度可以用负数表示? 师:继续看屏幕。

说一说:珠穆朗玛峰高度是指从哪到哪里?吐鲁番盆地呢?

2、揭示正负数:像-20、-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贴示)。像+20 +884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贴示),说几个负数,说几个正数。说小一些的正数0行吗?0是负数吗?总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并贴示。并填上<号。

3、正数的简便写法。

师:这是滨海近几天的天气信息,这里有负数吗?正数呢?样啊?说明什么?

黑板上,哪些数前面的符号可以省略不写?省略正号后,这些数大家认识

吗?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数。那负数前面的负号也可以省略不写吗?为什么?(不能区分出正负数了,所以同学们千万不能漏写负数前面的负号哟!)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数。生齐读课题 板书课题

三、练习巩固,内化提升 1.选一选

我们已经认识了负数,会把这些数填入合适的圈里吗?完成在作业纸第2题上。

展示反馈。出示少8,多0的两种。

我们一起来填一填。-40是„„,+26是„„,„„,0呢? 师:全正确的举手,真厉害。,2.身高与负数。大家量过身高吗?据统计,全国四年级小学生的平均身高大约是137厘米,与平均身高相比较,下。一起说一说,1号同学:+3厘米,„„,咦!怎么回事,身高会是3厘米吗? 2号同学0厘米,3号同学-1厘米。(依次出现)原来,身高还可以用正负数来记录。

3.画一画

某市去年的平均气温如下,能把把它们在温度计上表示出来?(提示用斜线画,或涂满)

四、完善认识,课外延伸

1、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负数)学到了什么?(师指着负数)还想知道什么?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需要我们以后进一步的探索发现。

2、你知道吗?其实,我国是最早认识负数的国家。(自动)

3、课堂作业。师:下面的时间,完成课堂作业。

第五篇: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负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和意义,认识负数,掌握正、负数的读、写法,知道正负数和0的关系。会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联想、猜测推理等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观察比较法、小组合作法、归纳概括法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课题,直接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叫负数(板书),大家有听说过吗?见过吗?)(控制语速)语速

(学情预设)S:电梯:电梯按钮去1楼以下的;天气预报,温度计:温度计上0度以下都用负数来表示;股票,涨跌;水表,电费......二、初步认识负数

1、你会写这样的负数吗?在本子上试试,谁上来写?

T:如果我接下来请同学上来写一个负数,下面再请几个,最好和他们写的不一样。(请学生上台写出自己心中的负数)T:好,谁能在图里面写上负数(叫5个学生)记住,如果能写得跟别人与众不同的,那就是最棒的)

2、他们写的都是负数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他们是负数的?

3、谁来说说负数有什么特点?

T:有人认为这是减号;有人认为这是负号。其实,这个符号在运算过程中是减号,在单独的数字上则是负号。

T:除了这个特点,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预设)S:负数都要比0小。

T:真棒!这位同学不仅看到了负数的表面,还看透了负数的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火眼金睛。谁能来总结一下负数的特点。

(预设)S:负数有负号而且比0小。(你说呢?多叫几个学生,进一步巩固负数的特点)

T:恩,说的真不错。好,同桌之间说一说。说完以后在纸上写几个负数。(实物投影展示一两个)再同桌之间相互读一读,学生读完时,请大家一起读一读黑板上面的负数。

三、认识正数

T:数学就是有意思,既然有负数,那么相对的,肯定有(S:正数)

T:谁能上来写一下正数,一人写一个,有没有跟他们不一样的(直到学生写+)(此环节要注重分析:先确认有+号的一类是正数(0有意先避开,再告诉学生没正号的、我们以前学过的1、2、3……都是正数,再去突破0)

T:我也写个数,0,认为是正数的请举手;认为是负数的请举手;没有举手的请举手,好,你来说一下为什么不举手?(预设)S: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如果学生答不上,就告诉孩子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这一环节一定要看学生的反应,临场发挥)

T:为什么呢?也就是说正数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T:好我们来看这些同学写的数,有什么不一样?

(预设)S:有正号(T:+号在运算中是加号,在单独的数字上则是正号)

T:那不写正号还是正数吗?(预设)S:是。

T:看来有没有正号不是正数的关键;那你认为,正数的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预设)S:比0大。

三、借助数轴感知负数、0、正数之间的关系。T:好的。刚才说到0,0除了表示数,还能表示什么?(预设)S:表示起点。T:好的,这是数轴(PPT出示数轴),负数应该写在0的哪边?

(预设)S:左边。

T:(PPT数轴显示负数)没有负数的时候,数轴是一条什么线?(射线)有了负数呢?(直线)而这个0就是他们的(分界点);

T:(出示PPT5个-2)这里有5个-2,四人小组讨论下,然后把这里-2的意思按你的跟同学说一说。【生活举例,深入体会分析】

【海平面】.T:某盆地的海报高度是-2.我们先来看第一个-2,谁已经理解盆地海拔-2米的请举手,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海拔?听懂的请举手,掌声送给他。(PPT出现海拨)盆地在哪里?这个盆地是要比什么还要低?为了准确的表示某一个地方的高度,我们都把海平面所在的高度看成什么?(0米)好,现在谁能换句话说说某盆地的海报高度是-2米,是什么意思?好,下面鲍老师随便点一个地方,你觉得它的海拔高度是正数还

是负数?有谁知道我们地球上最高的海拔高度在哪里吗?最低的呢?这2个数一正一负,分别表示什么含义,你能不能,结合海平面来具体的说一说,同桌一人说一个

【气温】T:路桥最低气温-2,第二个-2,这是温度计,画的好

不好?对不对?确定吗?很坚决,那好,我也带了了4个温度计,大家找找哪个才是真正的-2°。同意第一个举手……

千万不要看他是0下面一格就是-2摄氏度。来说说这些是几度?

【楼层】T:张老师把车停在-2楼。第三个-2,楼房中什么是0?(预设)S:地面

【银行卡】T:(第四个-2,我的银行卡还剩-2,PPT显示)这个专业术语叫透支。想知道鲍老师为什么卡里还剩2块钱吗?(PPT显示)我的银行卡还剩98元,买电影票用去100,还剩(),买爆米花又刷去10元,还剩()。回到银行,赶紧给卡里冲了200元,现在卡里还剩()。【身高】T:我弟弟身高记作-2cm,到底是什么意思?

T:(PPT出示我国13岁男孩的平均身高约是150cm)现在知道-2cm是什么意思了吗?谁来说一下?

(预设)S:比平均身高矮2cm

T:在这里我们把哪一个身高看做了0,如果用140cm做标准,我每指一个人,看你能不能理解他真正的身高是多少?这里有一个人的身高很标准,谁?因为他是0,正好是平均身高(+3,143;-2,138;-4,136)看来身高能成为负数,那体重能不能成为负数?

T:我们在做这些题目的时候都在找一个数,是什么?(预设)S:0 T:我们现在回顾一下,这里的5个负数都是用谁当做0的?看谁反应快,我就知道谁今天掌握的做好。

T:这些0都一样吗?(预设)S:不一样。

T:是的,有的时候0是约定俗成的,有的时候是要去规定的所谓的“0”也就是标准,四、小结揭题,质疑延伸。

这节课要结束了,回头反思一下,感觉有收获吗?关于负数,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呢?

四.总结:正数都比“0”大

负数都比“0”小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反思

《认识负数》一课是让学生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生活中的负数,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让学生借助数轴,学会比较负数的大小。负数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因此我在教学时紧密联系生活,把生活中的负数引入课堂,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亲切。本班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能从多个不同的角度积极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全员参与,热情高涨。应当说在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本节课比较好地完成了预定的教 学目标。

不足之处: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不深,有些内容设计的不够谨慎和细小,比如数轴的认识,课中只能是描述性的定义,只要让学生会在数轴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就可以了,应该再加入比大小的部分,使得知识更加贴切和牢固。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aoxue/9/226988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