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口语交际:父母之爱》 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口语交际:父母之爱》 优质课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 父母之爱

课题

父母之爱

课型

口语交际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1.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方法。

2.学会主动与人沟通的方法,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3.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教学

重点

1.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方法。

2.学会主动与人沟通的方法,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教学

难点

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激趣导入

父母的爱有时候是和风细雨,有时候却又是狂风暴雨。无论哪一种,都是他们对我们真情的付出。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感受到的爱表达出来,与同学、老师、父母一同分享吧。

【设计意图:用充满感情的话导入,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激发他们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

板书:父母之爱

新课

教学

()分钟

二、讲事例,感悟父母深情

1.把父母爱自己的生活片段和大家分享。

2.教师提出口语交际的要求。

板书:交际要求:

①认真倾听;

②表达清楚;

③文明有礼;

④大胆发言。

3.指名讲述。引导学生讲述亲身经历的故事,体会父母之爱。

4.学生评议。引导学生从口语交际的要求出发,评议同学的发言,做出中肯的评价。

5.教师点评。教师根据交际要求,围绕学生的发言,抓住要点,做精要的点评,表扬学生的精彩发言,指出学生的不足,让学生从教师的点评中学会交际的技巧。

【设计意图:用具体事例来感悟父母深情,做到内容具体,情感真挚。同时明确交际要求,让学生有的放矢。】

三、阅读故事,说说自己的见解

出示三个小故事:

故事1:妈妈的包办,使刘明明养成了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应该像《慈母情深》中的母亲,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故事2:爸爸教育方式不当,使冯刚畏惧考试。爸爸应该帮助他找出失败原因,鼓励他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

故事3:李路杰的成功是爸爸正确引导的结果。

1.谈谈自己对这三个故事的理解和看法。

2.小组交流。学生先自由在学习小组内评说故事,提出自己的看法,小组长对不同看法进行简要记录。

3.全班交流。选派有代表性意见的同学在全班发表见解。

四、再创情境,提升应对能力

1.假如刘明明的妈妈、冯刚的爸爸就在你的面前,你会怎样去劝说他们?

2.教师扮演刘明明的妈妈,学生纷纷劝说,教师随机应变,相机指导学生注意礼貌和语气委婉等。

【设计意图:用三个不同的故事来体现父母的爱,让学生有所鉴别,帮助学生成长。】

3.指一名学生扮演冯刚的爸爸,学生根据刚才教师的提示再次劝说。

4.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展开评说。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能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使说话更加得体,更能以理服人。】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

五、走进生活,分享体会

1.在你的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当时是怎么想的?现在又有什么新的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

2.小结。听了这么多的见解,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有很多话想对你的父母说,回去以后可以把你的想法和你的父母进行沟通。世上没有不爱子女的父母,只是爱的方式各不相同。无论用哪种方式沟通,我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体谅你的父母,做一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能做到吗?

六、诉说心语,升华情感

1.对爸爸妈妈说说心里话。

2.学生交流。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充分表现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七、作业设计

1.把这三则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

2.向父母讲讲自己上课的感受,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3.收集有关父母之爱的故事、诗歌、散文。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表达真情实感。】

板书

内容

认真倾听

父母之爱

表达清楚

文明有礼

大胆发言

教学反思

1.在开课导入的环节,我利用充满感情的描述将学生导入情景,激发学生的交流欲望,让学生为了表达自己的爱而自然地和同学们去进行交流。在指导交流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将自己的所想说具体。我也将本环节作为了教学的重点,不仅出示了交际要求,还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学生的发言,抓住要点,做精要的点评,表扬学生的精彩发言,指出学生的不足,让学生从教师的点评中学会交际的技巧。

2.我对课文中出示的三个小故事的讨论、交流做了重点训练。围绕以情为主线,以理解父母、体贴父母、感恩父母为目标,采用多项互动的交际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课堂上,针对三个生活中的小故事,同学们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汇报交流。

美中不足的是仍有一部分学生只用几句话简单地描述了自己的看法,叙述还不够具体。通过反思我认为,问题可能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问题预设不够充分,针对问题设计突破方法不够具体有效。我将会在以后的课堂中投入更大的精力钻研学生,将问题预设得更充分些,将要求提得更细一些。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