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细节描写》教学设计
《细节描写》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细节描写》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明确细节描写的内涵。初步了解细节描写的这种写作方法的特点以及作用。
2、能运用细节描写写作文片断。
过程与方法:
由浅入深,练习感悟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细节描写。学生训练、感悟为主体,教师讲析、点拨为主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指引学生用细心的态度作文,在文章中感受细节的妙处。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在平凡与简单的生活中发现美好。
教学重点:初识细节描并且能运用细节描写进行作文片断的习练。
教学难点:细节描写恰当有效的运用。
教学过程:
学生看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图片:冻得通红的脸、布满冻疮的手紧握着铅笔、破旧的单薄的线衣、专注的眼神)
评一评:谁说得最好?为什么?(抓住了细节)
师:生活中我们往往关注那些显而易见的大事,那些微乎其微的小事却是我们容易忽视的,其实在这些不被我们关注的细节中蕴藏着无限的美丽。由于这种生活态度的影响同学们在写作文中也常常忽视作文中的`细枝末节,而这些恰恰是决定作文是否有神韵,是真挚细腻的要素,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细节描写。
(学生回顾: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中。
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景物描写:环境(动物、静物)
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
1、对比阅读:说一说哪段文字更感人?为什么?
片段A:那是一个寒冷的夜晚,下着雨,爸爸来学校接我。一路上,冒着风雨,爸爸尽力照顾着我,我知道,这就是父爱。
片段B: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爸爸来学校接我。一路上,风呼呼的刮着,冰冷的雨点击打在我的脸上,像刀子割了一样生疼;凛冽的寒风直往领子里钻,冷得我直打哆嗦。爸爸见了,一手用力的撑着雨伞,一手紧紧地握着我冰冷的手,还不时把我的头搂进他温暖的胸怀,“儿子,把腰杆挺直一点?再看看路灯,呵呵,暖和多了吧!”看着被灯光包裹的爸爸的脸,我感到格外的温暖。爸爸,有您在我身边,我暖和多了!
总结:如何让细节描写具体、生动起来?
(1)细致观察感悟;
(2)精心锤炼词语;
(3)巧妙运用修辞。
1、找同学到讲台上给大家表演一个动作,其他同学注意观察
2、找几个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刚才看到的,再让其他同学帮忙将句子表达完整。
师小结:如何写好细节(预设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其他同学的反应)
扩些句子:他看着重拾进篮子的梨,对我充满了感激。
提示点:(1)“这个人”是个什么身份、年龄的人?
(2)“这样一个人”得到帮助时会有什么反应?
(3)“这个人”表示感激时是什么模样的?
(4)“这样的人”一般以什么方式表达感激?
(5)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会怎样面对别人的感激之情?六、实战演练
根据你平时测验时的观察(或体验),把下面一段话改成具体描写的文段。
昨天测验英语,我几次想拿出书来看,由于老师看得紧,都没有成功,最后一次还是被老师发现了,我觉得很不好意思。?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细节描写,知道了细节描写的作用,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写作文的时候不要忽视作文中的细节描写,当然更不要忽视生活中平凡而细小的事情。作文因为细节而充满神韵,生活因细心而异常美丽。让我们时时刻刻拥有一双细心发现美丽的眼睛!
第二篇:定稿细节描写教学设计
关键处驻足,慢绘细微处
——《细节描写》作文指导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细节描写
2、思考:怎样选取细节
3、探讨:怎样刻画细节 教学重点
1.如何选取生活细节。2.如何描写生活细节。教学难点
如何激发情感,把对生活、社会、人生的真实、独特感受化作细写的文字。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古诗激趣,聚焦细节
(出示图片)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来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再认真点!你可真仔细!】你们用眼睛捕捉到了许多细节,真厉害!
如何用手中的笔把我们捕捉到的精彩画面描绘出来呢?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写作方法——细节描写。
二、什么是细节描写
首先,我们得清楚什么是细节描写。说说你对细节描写的理解?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某个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为文章的主题思想与人物形象服务。
三、怎样刻画细节
同学们,老师现在要给你们布置一项作业: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听到这个消息,你有什么想法?
很多学生发愁写作文,发愁如何达到作文字数的要求。主要原因是,同学们没有掌握刻画细节的方法。刻画细节的方法有很多,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三种方法。
(一)细化动作
第一个方法是什么?相信同学们通过对比材料,一定能从中总结出来。
材料1:老王右手把芝麻烧饼送进嘴巴,左手接着,吃完烧饼,把左手上的芝麻也吃掉了。材料2:老王用右手捏起一块芝麻烧饼,送到嘴边,小心而又狠力地咬下一口,几乎同时,他伸出左手,摊开巴掌,在下巴颏下接着;待一个烧饼吃完,那纷纷而落的芝麻也就铺满了一手掌。老王不慌不忙,将左手的五指向掌心一拢,芝麻便都聚拢在了一起,往张开的大嘴巴里一拍,便香香地细嚼起来。他又搓了搓手掌,直到看不见指肚上的油光,这才左右开弓抹了两把嘴,推起自行车上班去了。
——节选自小说《老王》
1、自由朗读,这两则材料有什么共同点?
2、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游戏规则:
(1)老师读这两则材料,你们扮演老王,并做出老王吃烧饼的动作。(2)边做动作,边思考:你更喜欢哪则材料?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两则材料都在写老王吃烧饼,但是材料二将老王吃烧饼的动作进行了细细地分解,用一个慢镜头将老王吃烧饼的过程延长,把每一个细微的动作细致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动作连贯,惟妙惟肖,颇有趣味。
3、这种写作方法是什么呢?可以概括为?(细化动作)
(二)调动感官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朱自清《春》)
1、春天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季节,也是一个美丽、充满希望的季节。正值春季,你会如何描绘美丽的春天呢?
(这是我们用眼睛看到的。这是我们用耳朵听到的。这是我们用鼻子闻到的。)
2、调动起我们的感官(包括眼、耳、鼻等),从多个角度描绘我们身边的人、事、物,这种刻画细节的方法是——调动感官。
3、一起欣赏经典散文,思考:作者在描写中动用了哪些感官?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动用了眼睛。作者看到了什么?(桃树、杏树、梨树等),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多姿多彩。
(2)动用了鼻子。闻到了什么?(甜味),仿佛把我们带进了花丛中,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芬芳。
(3)动用了耳朵。听到了什么?(蜜蜂嗡嗡地闹着),写出了春天的热闹、生机盎然。
4、作者从不同的感官角度写春景,使得整幅春景图的色彩更丰富、润泽。
小结:文章源于生活,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动用你的感官,用心体验,大胆想象,你的作文一定会越写越好。
(三)巧用修辞
材料1:只听见一声枪响,各国的跨栏运动员们便狂奔起来,我国运动员刘翔奋力地跨过一个又一个栏杆,把其他人都甩在了后面,最后刘翔冲到了终点,夺得了中国第一枚跨栏金牌。材料2:世界男子110米跨栏比赛就要开始了,紧张地蹲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们就像一张张拉满弓的箭,随着“砰”的一声枪响,刘翔这支离弦之箭飞奔着,只见他挥舞着有力的双臂抬腿越过一个个栏杆,身轻如燕,姿态优美,很快便把对手甩在身后,闪电般地冲过了终点,夺得了中国第一枚跨栏金牌。
1、看,这是谁?(中国田径项目上的第一个男子奥运冠军)
2、对比这两则材料,你更喜欢哪则材料?理由?
小结:材料二通过由运动员的姿势联想到弓箭,由刘翔奔跑的速度想到闪电,巧妙的运用修辞手法,通过文字再现刘翔跨栏的精彩一幕。
四、总结:
现在我们来回顾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刻画细节的方法?
1、细化动作
2、调动感官
3、巧用修辞
五、练笔
(一)同学们对这些方法掌握如何呢?让我们来试一试。做一道课堂练习:(多媒体展示题目和要求)
假如你在生活中看到了样的画面,你如何向你的同学描述,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呢?请同学们静思片刻,运用细节描写方法将你所看到的画面描绘下来。
(二)展示、赏析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同学们的作品。欣赏的同时,请同学们结合今天学习的刻画细节的方法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几位同学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同学们也做了精彩的评价,相信大家会有所收获。请同学们在刚才借鉴和评价的基础上课后能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
六、结语
著名作家赵树理说过:“细节的作用在于给人以真实感,越细致越容易使人觉得像真的,从而使看了以后的印象更深刻。”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用眼睛观察细节,用心灵感受细节,用笔描绘细节,记录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七、岁月留痕
请以“ 亲情”为主题,运用细节描写,写下令你感动的瞬间。
第三篇:《细节描写》教学设计
微案例 细节描写
1、细节描写中写物的片段: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宗璞《紫藤萝瀑布》 小问题:如何赏析这段文字?
小策略、小方法:从写作顺序、修辞手法等角度:采用由整体到部分,由远到近的写作顺序,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盛开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显得气势非凡,灿烂辉煌!“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和阳光互相挑逗”,从而让静态的花富有动感,富有了生机和活力,又显得格外的美好可爱。
2、细节描写中写人的片段: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鲁迅《孔乙己》
小问题:这段文字抓住什么作细节描写?有何作用? 小策略、小方法:从文章的写作背景着手:长衫。作用:穿长衫本是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象征,而孔乙己的长衫“又脏又破”,一个穷困潦倒的迂腐不堪而可怜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也由此可见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愚弄和戗害。
3.小问题: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运用细节描写有哪些注意事项?
小策略、小方法:细节描写运用得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真实性,使文章的内容生动而形象,让文章富有表现力,深化文章的主题,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策略、小方法:运用细节描写应注意以下事项: 真实,要符合生活实际; 新颖,要有代表性;
有选择,能为表现文章中心服务。
小问题:怎样才能在自己的作文中安排好细节描写呢? 小策略、小方法:细致观察感悟;精心锤炼词语;巧妙运用修辞。
总结:优秀作品常熟读,留心生活细观察,用心揣摩思妙用,勤写勤练方可成!反思
教材就是最好的阅读的范本。在无更好的课外书可供阅读的情况下,反复阅读教材也可从中学到写作方法。语文教师应大力引导学生通过教材来学习写作。从教材中选取典型的细节描写让学生揣摩学习,认真体会细节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从而运用到作文之中。
第四篇:《细节描写》教学设计
《关键处驻足,细微处慢说》教学设计
台子中学
陈军
课题的选择:
刚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写作的功底还尚浅。在平时的日记、作文中,很难看到生动有趣、形象感人的细节描写,偶有发现,便很欣喜地打出来,以备在每周的展示课上展示给大家。值此课堂大赛,于是准备了这节课,对“细节”集中学习,集中训练。教学目标:
1、什么是细节描写,欣赏细节描写的妙处。
2、激发兴趣,形象对细节独特的感受。
3、总结细节描写的方法,学会描写细节。教学重、难点:
1、感受细节描写的妙处。
2、总结细节描写的方法,学会描写细节。教学过程:
一、课堂激趣
让同学们品尝无花果,说出品尝后的滋味,然后再出示老师品尝后写出的文段,形成对比,导入细节描写。
二、出示课题
解题:“关键处驻足,细微处慢说”中的“关键处”,就是能突出表现中心的地方,“慢说”就是把笔放慢,在此地细细描写。
三、感知细节:“我来找”
1、出示四组文段,每组中一段无细节描写的段落,一段有细节描写的段落,两段形成对比,让学生来感知细节描写的妙处,并总结慢说细写的方法。第一组:
(1)那时已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踏黄泥。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2)那时已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总结慢写的方法:放大镜观察。第二组:
(1)我眼盯着羽毛球,用力一挥,就把球打了回去。
(2)我眼盯着半空呼啸而来的羽毛球,手握球拍,连连向后退,眼看球就落在我头顶上方一尺左右了,我猛得跳起,用力一挥,只见羽毛球在我的球拍上“呯”的弹了一下,然后掉转头,朝妈妈飞过去。总结慢写方法:慢镜头分解。
第三组:(1)绒绒的雪花像棉絮一般,铺天盖地地飘落下来。一阵风吹来,被卷起的雪花有的落在伞上,有的落在人脸上。(2)绒绒的雪花像棉絮一般,铺天盖地地飘落下来。一阵风吹来,被卷起雪花,团团片片,纷纷扬扬,有的打在雨伞上发出“沙、沙、沙”的声音,像千万条春蚕吃着桑叶,还有的飘在脸上,感觉湿润润、冰凉凉……总结慢写方法:多角度渲染。
(1)六月洗了手,擦都没顾上擦就凑到面案前。只见那个大面团已经变成了小面仔,一个小面仔正在娘的手里转着,只两圈一个面皮就诞生了。这让六月暗暗叫绝,觉得娘的手实在是神奇。
(2)六月洗了手,擦都没顾上擦就凑到面案前。只见那个大胖娃娃一样的面团已经变成了几排小面仔,队伍一样整装待发。一个小面仔正随了娘的双手在面案上刷刷刷地欢腾,一圈,又一圈,一个小碟一样的平滑的面皮就在娘的手里诞生了。这让六月暗暗叫绝,觉得娘的手实在是神奇。
总结慢写方法:多种类修辞。
2、出示概念: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句话等,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景”。出示细写描写的文段,让学生说说这些文段是用什么方法写出来的,以此来印证刚刚接触的那四种细节描写的方法。
1、堆的作业,先做哪科好呢?不如抓阄吧。于是,我撕下几张小纸条,把所有科目分别写到纸条上,揉成团,在手心里用力地摇,接着,两手一张,纸团便散在桌子上。我轻轻捏起离我最近的一张,顺着褶皱慢慢打开,这时纸条上出现了一个“理”,难道是地理?再伸,原来是物理。
2、的老板算什么?这年头大街上的老板比春天的燕子多,比秋天的蚂蚱多,比夏天的蚊子多,比冬天的雪花多。
3、他们把我带到了一棵枣树旁边。抬头一看,树上挂着一树的大红枣,那枣个个都通红通红的,圆润、包满,还挂着露珠,一个个像小灯笼一样在早晨的阳光下闪闪发光。看着这树上一串又一串的大红枣,我心想,这不会就是他们所说的好事吧? 4、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1、出示美文《寄往童年的邮包》,把文中细节删去,让学生通过想象去补充,每行同学只写一处。
寄往童年的邮包
二十六年前,她是辽东山地里的一个瘦瘦的小女孩儿,她非常爱学习,但家境贫寒。陪伴她学习的从来就只有一本书,她买不起作业本。
有一天,她从奶奶的柳条筐里偷出两只鸡蛋,跟村里的马车去镇上。镇上有一家文具用品商店,那里有各种各样的作业本,她想先把这两只鸡蛋送到供销社,换回一角四分钱,然后就去文具店。她的同学小秀就是这样做的。
马车在山道上颠簸着,她望着漫山遍野的野花,心像小鹿一样活蹦乱跳,趁着上坡车走的慢,她跳下马车,A 她只顾得高兴了,就在她跳回车上的时候,她听见一声轻轻的脆响,B 她强忍住泪水,没头没脑的跟赶车的人说了声“俺回了”,便匆匆跳下车。站在路边的她拿袖口遮挡着衣襟,等马车走远了,这才“哇”地大哭起来。她是多么难过啊!C 她十分沮丧而羞愧地走到一条小溪边,好不容易才洗干了眼泪,直到衣服晾干了以后,才回家去。二十六年后,她做了省城一家杂志社的编辑,看见街边绽放的桃花,便又想起童年那漫山遍野的野花和那两只碎在衣兜里的鸡蛋。一个周末,她带着女儿找到了最大的一家文具店, D 然后去邮局打了个三公斤重的大邮包,上面写着:“孤山子乡榛子棵小学三年级一班同学收”。
她并不期待回信。她只是盼着下次再梦见那两只鸡蛋的时候,能修改一下梦的结尾。
六、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选出描写最细、最合理的同学。
2、课堂展示:一位同学读原文,读到省略处,被选同学补充读。
第五篇:作文细节描写”教学设计 (
作文细节描写”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明确细节描写的内涵,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鉴赏、训练来获取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引发学生情感冲动,激起参与兴趣,产生表达冲动,诱发成就动机,从而自觉投入写作训练。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
2.激发情感,把对生活、社会、人生的真实、独特的感受化作细写的文字。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看希望工程宣传图片,谈感受)
一、导入新课:前年的这个时候,著名导演张艺谋拍摄了一部广受争议的电影――《英雄》。这是国产电影中的优秀电影,在色块、场景、气氛和人物上都是唯美的,都达到了电影的最高标准。其中有一个镜头给我很深的印象,不得大家还有没有同感,下面我们一起再一次来欣赏这个镜头:(播放:《英难》片段)影片中对小水滴这一细小的东西进行如此细致地展现的手法,我们称为:特写。这一镜头虽然无关紧要,其实能表达出很丰富内涵:①残剑的武功高强,在打斗中边水滴的飞行的声音都能听到。②在残剑心中,飞雪的纯洁无暇比他的生命更重要。③残剑对飞雪的死感到无比悲痛。这就是特写镜头的作用:通过细小事物的细致描写,引起观众的联想和想象,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文学作品中也有类似的手法,叫做:细节描写。
二、了解细节描写的定义:(投影:细节描写的定义)细节描写就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某些细小的举止、行动或对细微事件的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就像电影中的特写。成功的细节描写,能够最真切、细致、生动、深刻地把人物精神世界最本质的部分捧给我们,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联想、回味空间。
三、感知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对事件发展和人物的性格、肖像、心理、动作以及环境等一些细微而又有典型意义的情节所做的细腻、具体的描写。
“我在生活中到处寻找细节,如果把我的作品比做编织好的生活网,那么细节就是网中的结点。” ————(托尔斯泰)
四、品味经典,欣赏细节
品味以下的经典文段,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片断】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背影》朱自清(点析)动作、外貌描写,用慢镜头分解,细化动作。
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层次分明地先描摹父亲的外貌:身体肥胖、穿着臃肿、步履蹒跚,这简朴的形体素描,不仅给背影提供了实感,而且写出了父亲老态、憨厚。
作者深情地写出了父亲的一系列动作,“探身下去”,“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两手攀着”,“两脚向上缩”,“身子向左倾”„„父亲艰难的举动,肥胖的背影打动了儿子的心,这里背影的描写,字里行间充溢着父亲对儿子的慈爱。
“情动于中而行于外”,动作是人物的情感性格的流露,来自于作者的真切的生活体验。在这样的细节中,最容易使读者与作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因而最容易感染读者。小结: 细节描写在文章描写中的地位看似闲笔或赘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四、借助实例,明确细节(分类)
品读下列细节描写,思考是怎样描写的? 1.场景(环境)细节描写。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故乡》 鲁迅)
2.服饰(外貌)细节描写。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鲁迅《孔乙己》)3.动作细节描写,“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鲁迅《孔乙己》)4.语言细节描写
孔乙己“多乎哉?不多也”、“读书人窃书不算偷。(鲁迅《孔乙己》)5.心理细节描写
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都德《最后一课》)
五、对比反思,探究方法 给下面的句子添加细节描写。
1、选择以上方法,试根据语境,给下面的句子添加细节描写。
【甲文】
我走进了办公室,迎面正碰上黄老师的目光,里面充满了责备,我喊了一声“黄老师”,黄老师点了下头,只是“嗯”了一声。学生点评并试着修改
点拨:我是怎么走进办公室的?有什么动作和心情?黄老师的目光是怎么样的?看到那样的目光我又有什么心情?我是怎么“喊”老师的,有什么心情?老师点头的神态,“嗯”一声的语调如何?这些都是可以展开描写。出示【乙文】
我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走进了办公室,迎面正碰上黄老师的目光,那里面没有了往日的慈祥可亲,而是充满了责备。于是一阵恐惧袭上心头。我只好勉强的笑一笑,喊了一声“黄老师”,连声音都有几分颤抖了。黄老师皱了皱眉,鼻孔里“嗯”了一声。我的心又是一阵紧缩:我犯了什么错吗? 学生对比点评
点拨分析:(1)用词比较准确。例如“忐忑不安”一词就写出了作者当时那种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的七上八下的心理(2)细节突出。例如:黄老师皱了皱眉。(3)注意了人物的情态特征。例如:“那双眼睛里没有了往日的慈祥可亲,而是充满了责备”。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北海指北京的北海公园。〕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小结:方法一:细化动作、延长过程
方法二:运用修辞,画其神韵(结合前面环境、外貌描写例句。)
2、练笔:选择以上方法,试根据语境,任选一题,给下面的句子添加细节描写。
1、下课铃响了,老师还在讲着,同学都很着急。
2、我的同学小宇他很瘦。真没见过这么瘦的人。3、2、对比欣赏 说说哪个好为什么? 【甲文】
我的同学小宇他很瘦。真没见过这么瘦的人。【乙文】
他很瘦。有人形容谁瘦常常说“他瘦得像豆芽菜”,但是他即使是豆芽也是那种脱水两三天之后的蔫豆芽。他很瘦。笔挺的西装到了他的身上往往就变成了风衣,只能向下垂。他受的叫人担心,以至于关心他的人总是劝他——风大的时候尽量不要出门,即使必须出门也要离树远一点,离水远一点。他瘦得是那样的彻底。假如医学院的学生要学习人体骨骼的位置,看看他就一目了然了,视觉效果绝对不亚于医学标本。学生对比点评
点拨:怎么个瘦法,瘦到什么程度?
分析: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突出人物特点。
七、作业
文题:《那忘那一幕为题>写一作文片断用上细节描写 要求200字左右对比欣赏
A、妈妈的唠叨之歌
妈妈确实有一支永远也唱不完的“唠叨之歌”清晨时叫我快起床,吃早饭时要我多吃饭,刚想上学又叫我多加衣服,走出家门,满以为听不见她的唠叨了,谁知又在喊„„晚饭时,妈妈又开始唠叨了。B、妈妈的唠叨之歌
妈妈确实有一支永远也唱不完的“唠叨之歌”,清晨她总捏着我的鼻子,一遍又一遍的喊“小懒虫,快起来,太阳都晒到屁股上了,你看,一大清早就把我的好梦给搅了,吃早饭时又开始唠叨了:“多吃饭,饿坏了怎么办,慢点吃,别噎了„„
刚想去上学,妈妈又跑过来,递上一件衣服说:“快穿上,着凉了怎么办?”走出家门,满以为听不见她唠叨了,谁知她又在喊:“路上小心,注意安全,上课要认真„„这些我都背出来了。晚饭时,妈妈又唱了:”快点吃,吃完了快点写作业„„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2欣赏细节
1、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2、记得有一年除夕,家里点蜡烛守岁,当我吹灭蜡烛时不小心把蜡烛吹倒了,蜡烛油四溅,火苗一下子窜得很大,我吓得不知所措。这时妈妈看到了,她赶忙跑过来猛地推开我,双手抓住蜡烛,蜡烛油很快滚到妈妈的手上,我知道那时一定很烫,但是,妈妈却转过身来问我:“孩子,你没事吧?”霎时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记得有一次,窗外下着小雨,我起床一看,都七点了。我匆匆吃完饭,背起书包准备换鞋上学,妈妈拦住了我,想叮嘱几句。也许是怕我嫌烦,她迟疑了一下,只说了句“午饭要吃饱”,就轻轻打开了门。我穿鞋时,妈妈在一旁站着,似乎想帮着我做点什么。于是,她把我的那把小伞撑开,看是不是好使,接着又合上,合到恰当的位置,保证我出门一按就能打开。妈妈做完这些,我的鞋带还是没系完,她索性就蹲下来,帮助我系好了没系完的鞋带。妈妈有些胖,看得出她蹲得很吃力,就那么一会儿功夫,脸上就冒出了汗珠。我匆匆下了楼,走到小区的拐角处,回头一看,妈妈正在阳台上向我这里张望。我能感觉,那眼神将一个字悄悄地写进了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