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梯形的认识教学设计(合集)

梯形的认识教学设计(合集)



第一篇:梯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梯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梯形的特征和梯形各部分 的名称,同时沟通梯形与其它平面图形的联系。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 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梯形的特征和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难点:沟通梯形与其它平面图形的联系。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用课件出示四边形,观察它们的共同特征。(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

2.分别找出学过的四边形,与没学的四边形。3.师:没学的四边形叫什么?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梯形。板书课题:梯形的认识 4.认识生活中的梯形

学生说,教师用电脑显示一些生活中的梯形

过渡:因为我们善于观察,发现了生活中有这么多梯形,今天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来认识梯形。

二、新课

1.研究梯形的特征

(1)启发学生从边、角两个角度,独立研究梯形的共同特征。(每人一张有梯形的小篇)(2)汇报研究成果:四条边 四个角 有一组对边平行 另一组对边不平行

2.认识梯形的意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3.强化概念:从不同图形中找出梯形

4.自学梯形的各部分名称,在画梯形高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梯形的高(无数条、高相等)三.训练

1.判断题(3道)2.小组合作制作梯形

学具(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直钝各

一、近似等腰梯形)合作要求:

(1)每个图形只剪一刀,使它变成梯形。(2)你准备怎么剪,为什么这样剪?

汇报,展示作品。3.认识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

在作品中,找出特殊的梯形,来认识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

四、全课总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预习梯形的面积

梯形的认识

上底腰高腰下底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等腰梯形 直角梯形

板书设计:

第二篇:认识梯形教学设计

《梯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商南县城关小学

冀科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本66页例3。

教学目标:

1.会辨认梯形,了解梯形的特征,熟练掌握梯形的各部分名称,会画梯形的高。

2.熟练掌握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的特征。

3.通过分类、比较等认识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思想。

4.借助多媒体手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升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梯形的特征,会画梯形的高。

教学难点:

画梯形的高

教学准备:

三角板、一般梯形卡片、若干等腰梯形卡片、若干直角梯形卡片、两个完全相等的梯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平行四边形,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谁能说一说关于平行四边形你都知道什么?现在如果老师剪掉这个角,它变成了什么图形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梯形,探究梯形的特征,学习画梯形的高。(版书课题:梯形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梯形

(1)寻找生活中的梯形

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的梯形,想一想你在生活中什么地方见过梯形?学生思考,指名回答。预设:梯子、大坝、桥墩、簸箕侧面、足球球门侧面、汽车挡风玻璃、手提包等。

教师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含有梯形的物品图片,学生边看边说这些物品中哪些地方有梯形。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棒,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梯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广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

(2)学习梯形概念

课件展现一般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各两个让学生观察,分小组讨论:你发现了梯形有什么特点?各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教师及时帮助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组内的发现,教师及时点评鼓励。预设:梯形有四条直的边,四个角,有一组平行的对边,另外一组对边不平行。平行的一组对边一条短,另一条长等。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棒,把梯形的特点都说出来了。课本上对梯形的定义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课件红色字体出示梯形定义,请同学们大声齐读梯形定义两遍看谁是记忆高手能够快速背过。(师板书梯形定义)

2.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

(1)认识梯形的上底、下底和腰。

教师:了解了梯形的特点,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梯形各部分的名称呢?教师手拿开始上课时制作的梯形给学生们介绍:在梯形中我们把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习惯上把短点的这条边叫做上底,长点的这条边叫做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

(2)

上底和下底的区分

教师旋转梯形把平行的一组对边里长边朝上短边朝下问学生:现在这个梯形的上底在哪?下底是在哪?指明学生汇报,师点评。

师强调:不管梯形的方向大小怎样变化,平行的那组对边里长边叫上底,短边叫下底。不平行的那组对边是梯形的腰。课件出示和老师手上一样梯形的图片依次出现梯形各部分的名称。教师把手上的梯形贴到黑板上请学生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边说边板书。

(3)认识并学画梯形的高

梯形也有高,谁能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高猜测梯形的高怎么画?同桌讨论两分钟,指名回答,教师及时评价。

教师小结:我们从梯形的上底或下底任意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线段叫做梯形的高。边说边课件展示梯形的高。

教师问:从腰上向底边做一条垂线是梯形的高吗?预设:不是。师强调:梯形的高只能从上底或下底任取一点相对边作垂线。师在黑板上的梯形上取一点,用直角三角板展示做高方法边做高边讲解过程。一找点二重合三画线。

老师现在有疑问了,梯形的高有多少条呢?为什么?生同桌讨论后指名回答。预设:梯形有无数条高,平行且相等。由于我们可以在上底任取一点向下底作垂线,所以梯形也有无数条高。课件播放梯形里另外两条高。师强调所有梯形的高都可以看作夹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线段,所以从位置关系上来看它们互相平行,从长度上来说全部相等。

3.探究两种特殊的梯形

(1)认识等腰梯形

请学生们拿出和老师手上一样的梯形(提前给每位学生发一张等腰梯形),问:这个图形是梯形吗?为什么?预设:是梯形,因为它有只一组对边平行,并且是四边形。

请同学们观察手上的梯形和老师黑板上的梯形有什么不同之处?(黑板上的是一般梯形)预设:手上的梯形两条腰相等,黑板上的梯形两条腰不相等。你是怎么知道的?预设:用直尺量两条腰的长度,用量角器两个底角的度数,对折梯形等方法。师及时赞赏学生,边对折边强调强调:我们把这种两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课件出示等腰梯形概念。生齐读概念两遍。教师把等腰梯形贴到黑板上在梯形里板书(两腰相等)。师引导学生发现等腰梯形两底角相等。

(2)认识直角梯形

教师拿一个直角梯形,问:这个梯形的角有什么特点呢?预设:有两个直角。你们确定吗?谁想量一量?预设:学生用支持或量角器或三角板都可以测量。我们把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就叫做直角梯形。师课件出示直角梯形概念。生齐读概念两遍。教师把直角梯形粘贴在黑板板书(有一个角是直角)。师引导学生发现直角梯形有两个直角一个钝角和一个锐角。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并讲解66页做一做。看谁完成的又对又好。

2.判断题

(1)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内角和都是360°。()

(2)等腰梯形两底角相等。()

(3)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4)梯形可以做无数条高且都相等。()

(5)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6)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一样,任意一条边都可以当做底来画高,且能画无数条。()

3.怎样将这张平行四边形的纸剪成两个一样的梯形。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到这里,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他这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本67页4.5题

附板书设计:

梯形的认识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直角梯形

两腰相等

有一个角是直角

上底

下底

等腰梯形

第三篇:《认识梯形》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1.谈话:之前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从这些图片上你能找到哪些平面图形呢?

(学生交流并且指一指。)

出示:

2.提问:你还能找到什么平面图形呢?

(估计有学生能说出:梯形。)

3.揭题: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梯形。(板书:认识梯形)

二、探究新知。

1.谈话:根据手中的材料,你能想办法做出一个梯形吗?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做法最多!

2.学生小组活动。

各小组展示交流,展示同学说说怎么做的。

3.提问:用你们手中的梯形与上节课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比较一下,有什么区别?

(1)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交流。

(2)全班交流。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板书)

4.谈话:拿出你刚才做好的梯形,你能不能量出这个梯形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的距离?先想一想,可以怎样做?

(1)学生独立思考、操作,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在小组里讨论。

(2)指名交流画图和测量的方法。

5.学生阅读书本第47页中的内容。

(1)指名交流阅读后知道了些什么?

(2)请学生在纸上标出梯形的各部分的名称。

6.出示:等腰梯形

提问:这是梯形吗?仔细观察,跟我们所做的梯形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1)学生观察比较后交流,发现:两腰相等。

(2)请同学们进行验证。

(3)指出:像两个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7.完成试一试。

谈话:现在我们已经对梯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出示:请同学们量出下面每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交流、汇报。

质疑:第二个图形的高在哪里?第三个梯形为什么不在上、下两条边之间画高?

三、巩固练习,完成想想做做。

1.第1题。

先说出下面哪些图形是梯形,再分别指出这些梯形的上底、下底和腰。

(1)学生审题后判断、交流。

提问:为什么第三个图形不是梯形?

(2)如果产生分歧,可借助工具进行检验。

2.第2题。

(1)学生根据题意找一找,同桌交流。

(2)谈话:你能在七巧板中选几块拼出不同的梯形吗?

学生独立思考,拼一拼。

(3)全班展示交流,引导学生有序的根据七巧板块数的增多拼一拼。

3.第3题。

(1)学生审题后独立尝试分一分。

(2)展示一份作业交流。

画一条高,可以把梯形分成两个梯形。

画一条高,可以把梯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

4.第4题。

(1)学生审题后理解题意,独立按要求画一画、量一量。

(2)指名不同画法学生展示交流,并说说自己测量的结果。

观察比较:所画梯形的异同点。

(3)同样完成第2个小问题。

(4)提问: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学生交流)

5.第5题。

动手剪一剪。

(1)用两张长方形纸,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2)把这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底、下底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呢?

四、课堂小结。

1.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第36页。

第四篇:《认识梯形》教学设计

四年二班:王昭静

《认识梯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四年级上册p66例3,练习十一第5题、第9题。

教学目标:

1.掌握梯形的特征,能辨认梯形,知道梯形的各部分名称,会画梯形的高。初步了解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的特征。

2.通过分类、比较等沟通梯形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3.借助多媒体手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升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掌握梯形的特征,能运用梯形的特征辨认梯形。

教学难点:

画梯形的高

教学准备:

教具:等腰梯形、直角梯形、一般梯形图片各若干张 学具:三角尺、课堂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由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重叠,引入新课

1. 把一个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重叠在一起,如果重叠部分是四边形,会是什么四边形?

重叠出几个不同形状的梯形。

2.揭示课题。原来把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重叠在一起,可以产生一个新的图形──梯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梯形。

二、掌握梯形特征,形成清晰表象 1.感悟梯形特征

(1)观察一下这些梯形,跟我们之前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比,它有什么特点?(学习方式:同桌讨论)

预设:四条边,四个角;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你怎么肯定这组对边一定平行,另一组对边一定不平行?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梯形是由三角形和长方形重叠得到,在平行四边形上的这组对边一定平行,在三角形上的这组对边一定不平行。

到底什么样的四边形,才叫做梯形?

讨论得出: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2)变式判断:继续让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重叠出梯形。

a.平行四边形不动,三角形继续旋转,构造新梯形。b.三角形不动,平行四边形旋转,构造新梯形。思考:为什么这些也都是梯形?

引导学生发现:不管怎么变,都是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3)生活中的梯形 生活中见过梯形吗?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常见梯形。

2.学习梯形各部分名称及作高

(1)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梯形?哪些不是?为什么?

学生汇报,对有争议的图形进行讨论。

(2)出示梯形各部分名称。

这些梯形的底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腰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观察得出:平行的一组对边是梯形的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是梯形的腰。

(3)画高

两条底之间的距离叫梯形的高。学生独立画高。

练习反馈,引导发现:梯形的高有无数条。3.认识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1)按一定的标准把这些梯形分类。(学习方式:4人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移一移,分一分。

a.按有没有直角: 2、7 1、3、5、6,认识直角梯形。

了解直角梯形的特殊性:腰垂直于底边,同时也是梯形的高。

b.按是否有一组对边相等,或按是否对称 1、6 2、3、5、7,认识等腰梯形。

了解等腰梯形的特殊性:两腰相等;轴对称;底角相等。

三、巩固提高

多媒体出示练习题,加以巩固对梯形的认识。

四、课堂总结

看来四边形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我们以后的学习,你会发现它们更多的秘密。

五、板书设计

2014-06-18

人教网

第五篇:梯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梯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京市房山区城关小学 王 骞 执教

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王学舫 指导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梯形的特征和梯形各部分 的名称,同时沟通梯形与其它平面图形的联系。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 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梯形的特征和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难点:沟通梯形与其它平面图形的联系。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用课件出示四边形,观察它们的共同特征。(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

2.分别找出学过的四边形,与没学的四边形。3.师:没学的四边形叫什么?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梯形。板书课题:梯形的认识 4.认识生活中的梯形

学生说,教师用电脑显示一些生活中的梯形

过渡:因为我们善于观察,发现了生活中有这么多梯形,今天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来认识梯形。

二、新课

1.研究梯形的特征

(1)启发学生从边、角两个角度,独立研究梯形的共同特征。(每人一张有梯形的小篇)(2)汇报研究成果:四条边 四个角 有一组对边平行

另一组对边不平行

2.认识梯形的意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3.强化概念:从不同图形中找出梯形

4.自学梯形的各部分名称,在画梯形高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梯形的高(无数条、高相等)三.训练

1.判断题(3道)2.小组合作制作梯形

学具(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直钝各

一、近似等腰梯形)合作要求:

(1)每个图形只剪一刀,使它变成梯形。(2)你准备怎么剪,为什么这样剪?

汇报,展示作品。3.认识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

在作品中,找出特殊的梯形,来认识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

四、全课总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预习梯形的面积

梯形的认识

上底腰高腰下底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等腰梯形 直角梯形

板书设计: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aoxue/9/225566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