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蝉 教学设计

蝉 教学设计



《蝉》学习设计

学习目标:

1、积累:零落

断续

收敛

宽恕

短暂。

2、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

3、培养学习的阅读能力。

体会生命的真谛:虽然生命短暂弱小,但可以通过奋斗使她的意义和价值得以体现。

学习重点:

通过蝉的一生体会生命的意义。

学习难点:

欲扬先抑,托物寓意的写法。

学习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蝉的图片,简介蝉的习性。

二、沉浸文本,整体感知。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一、作者介绍

虞世南(公元558~638),唐初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令,故世称“虞永兴”,享年八十一岁,赐礼部尚书。太宗称其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

幼年学书于王羲之七世孙,著名书法家僧智永,受其亲传,妙得“二王”及智永笔法。虞世南为人沉静寡欲,志性刚烈,议论正直,深得唐太宗器重。他的书法,笔势圆融遒劲,外柔而内刚。论者以为如裙带飘扬,而束身矩步,有不可犯之色。

代表作有《出塞》、《赋得临池竹应制》、《蝉》、《奉和咏风应魏王教》等。其中后三首咏物诗分别写竹、蝉和风,紧紧抓住对象特点,刻画得相当传神。

二、注释

1、饮:饮用,喝

2、籍:jiè

凭借

3、绥: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4、清露:纯净的露水。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5、流响:指接连不断的蝉鸣声。

三、译文

蝉垂下像帽带似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绵的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住在高树上,而不是借助了秋风。

四、诗歌赏析

1、《蝉》选自

作者,字,地

区作家。

参考答案:全唐诗

虞世南

伯施

越州余姚(今属浙江)

2、你能说出几个含蝉的成语?

参考答案:噤若寒蝉

金蝉脱壳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寒蝉凄切

蛙鸣蝉噪

蝉翼为重,千钧为轻

蝉联往复

蝉腹龟肠

蝉蜕龙变

3、、这是一首咏物诗,从

形状、习性、声音

等三个方向写出了蝉的特点。

4、这首诗表面上是写蝉,其实是用了

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含蓄,寓意深刻。

5、这首诗给我们以什么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答:.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那些外在的凭籍,像地位、权势、吹捧等,他本身自然会有很强的昭示力,能够声名远扬。

6.虞世南《蝉》一诗中,诗人借蝉抒怀,表达自己品格高洁,不需要借助外力,自能名声远播的句子是:(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7.这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蕴含的意思是什么?(虽然生活清淡,但仍志存高远)

8.这首诗借蝉抒怀点睛之笔是:。(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扬)

9.这首诗给我们以什么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那些外力,他本身自然会有很强的昭示力,能够声名远扬。)

10.文中的蝉带有什么样的喻意?

诗中的蝉是一种清高尊贵、品格高尚者的化身,是人格化的形象。

11.作者借本诗抒发何种议论?

诗人借蝉这一意象引发议论:任何人,如若品格不高,甚至非常丑恶,即使地位再高也不会受人尊重。只有地位高而品格也高,他发出的声音影响才大,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