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春舞曲教学设计
《青春舞曲》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歌表演《青春舞曲》
2、学科:花城版五年级
3、总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制作简易的头饰 【教材分析】
《青春舞曲》是义务教育花城版五年级的一首作品。是“西部歌王”王洛宾根据维吾尔族民歌整理创编的歌曲。这首歌的歌词用哲理的生活现实告诉年轻人:有些事物可以去而复返,有些事物却是一去不复返的。而人的青春正像那鸟儿一样,飞去后即不再回头。它警示着年轻人:要珍惜大好青春时光。【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节奏感受力较强,音高概念较好。在二、三年级的音乐学习中,接触过新疆维族的儿童歌曲,有个别特长生学习过新疆维族舞蹈,接触过新疆维族的音乐,但是对新疆维族民歌的风格还不是很不了解。【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明朗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
2、通过对歌曲的欣赏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训练协调性,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
3、了解维族音乐特点,并结合维族民族乐器及舞蹈动作体会音乐与舞蹈合作产生的美。
4、通过教学活动,体验歌曲的内涵,知道珍惜时间,珍惜宝贵的青春的道理。【教学重点】
用明朗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青春舞曲》,体验作品中的情绪。【教学难点】
能够用器乐的形式为《青春舞曲》编配伴奏,并能为歌曲《青春舞曲》伴舞。【教学方法】
视听唱结合、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钢琴 多媒体 打击乐器 自制新疆头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以前学习过维族的歌曲《我们学校亚克西》,让学生随着音乐打节奏或者律动。
2、请学生思考,刚才的歌曲是我们学习过的哪个民族的歌曲?(新疆)
那么你们知道新疆的特产有什么吗?(葡萄、哈密瓜)。用水果名引出歌曲中的节奏:葡萄 X X ,哈密瓜X X X 吃的拟声词叽里咕噜X.X X X,然后让学生读出、拍出节奏。
3、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而神秘的新疆,学习西部歌王王洛宾改编的歌曲青春舞曲!(板书课题《青春舞曲》,播放歌曲《青春舞曲》)
二、师生互动、学唱新歌
1、课件出示王洛宾,让学生了解王洛宾的生平及艺术成就。
2、节奏练习a.X – – – b.X – X – c.X – X X X X
3、学唱
①听范唱,让学生随着歌曲节奏拍击。4/4拍,并思考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活泼、欢快、青春活力)
②学生试唱歌谱。(根据学生情况,可先用“La”模唱)③学生试着填唱歌词。(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指导)④完整连唱歌曲,要求用一半的音量。
⑤合作接唱。(师生接唱,男女生接唱,小组接唱)
⑥歌曲情感处理。(要求吐字清晰有弹性、“别”字要加重力度,唱出积极乐观的情绪)
三、合作探究、歌曲表演
1、肢体律动。
①教授简单的新疆舞蹈动作,基本步伐:垫步、进退步;手部动作:翻腕、脱帽手;移颈等简单动作。
②引导学生将学习的动作加上自己的创编,配合歌曲进行表演。
2、节奏创编(多媒体出示节奏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切分音、附点音符、前八分后十六分音符)①让学生选择节奏型,选择打击乐器(双响筒、串铃、三角铁、铃鼓、沙锤等)
②让学生分组创编节奏
3、老师演唱歌曲,一半学生伴舞,一半学生伴奏。(时间允许可互换角色)
四、知识升华、感悟青春
教师提问:本节课学习的这首歌曲是哪个民族的?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
学生回答,老师做总结:告诉了我们,有些事物是可以去而复返,但是有些东西一去不复返,大家应该珍惜时间、珍惜宝贵的青春时光,努力学习。
【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首先从听赏歌曲开始,接着是对节奏的认识、介绍作者的背景,引出作曲家——王洛宾,加深学生对“西部歌王”的印象。再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多次聆听歌曲《青春舞曲》,分别感受歌曲的情绪、节奏、节拍,了解歌曲的内容、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等。在充分聆听的基础上学唱歌曲,进而达到有感情地演唱,层层深入,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任务。通过表演、编配打击乐器活动,享受音乐的美感,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其合作意识与协调能力。
这一课,主要是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歌曲优美活泼、充满青春活力的情绪和新疆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我认为:短短的一节课不应该负载过多的东西,而要实实在在的让学生“在快乐中收获”。对于音乐课来说,最好的方式是充分运用音乐语言,让学生直接感受、体验、参与、表演(唱)等方式参与到音乐中来,让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的升华他们通过歌曲的演唱,进一步把知识巩固得更牢。并且在学唱歌曲中明白了歌曲揭示的道理——青春易逝,不要浪费年华。
“细节决定成败”!我觉得以后应该更要加强一下方面:教学语言简练;各环节之间衔接自然紧密;教态亲切自然;板书规范清晰;方法准确到位。
第二篇:《青春舞曲》教学设计
歌曲《青春舞曲》教学设计
课题:歌曲《青春舞曲》 年级:七年级下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2.能力目标:(1)、学会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
(2)、能够根据歌曲的风格,结合一些舞蹈来表现,加深对歌曲情绪的感受。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知道珍惜光阴。
教学重点:体会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并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理解歌曲的欢快情绪,锻 炼对新疆民族舞蹈动作的创编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青春舞曲》,同学们在音乐声中进入教室)
导语:同学们好!伴随着明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我们一起又走进了音乐课堂。今天老师要和大家来学习一首新的歌曲,不过在学习之前,老师要大家欣赏一段视频。
师:你们知道视频里面的舞蹈是哪个地区那个民族的吗?(生:新疆,维吾尔族的)!
师:,同学们回答的太棒了,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它物产丰富,而文化艺术更是历史悠久。
师:那么你们了解新疆的特产、小吃、服饰、乐器、民族信仰吗?(老师抽一些同学来说说)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棒,那么老师就给大家一起去 了解一下,(图片的导入)
二、新课
(1)歌谱导入,让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并请一些同学来回 答歌曲中歌词给我们表达了什么哲理?
(2)老师教授用打节奏的方法来朗读歌词
(3)刚才我们学习了歌词,现在我们一起听赏这首歌。听完后,说说这首歌曲的旋律、节奏各有什么特点?它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播放《青春舞曲》,学生听完后讨论、回答)
(幻灯片)旋律——优美
节奏——明快
情绪——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活力)
(5)教师用在那遥远的地方引出《青春舞曲》的词曲作家--王洛宾,并简单介绍王洛宾的生平事迹和他的代表作品。
(6)再次欣赏《青春舞曲》,学生跟多媒体小声哼唱
(7)教师范唱,同学们用教师之前教授的击掌的方法来为老师伴奏。在采取教唱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歌曲。
(8)请同学们运用正确的呼吸,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把这首歌完整唱一遍。带着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活力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曲。
(9)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里边的节奏。
(10)小组合作:自由选择教师提供的节奏型为《青春舞曲》伴奏。
(11)请每一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展示你们小组为青春舞曲伴奏的节奏型。老师来点评。
(12)再次随着音乐带着击掌的节奏来演唱《青春舞曲》,师:新疆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只要你踏上这辽阔的土地,就会被那悠扬的歌声和那翩翩的舞姿所陶醉。那么你们知道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一些基本动作吗?想跟老师一起学学吗?
(播放《青春舞曲》伴奏,教师示范动作)
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1)拍手腕花 2)脱帽式 3)移颈 师:请几位同学跟老师一起做好吗?(带动学生,活跃课堂气氛)师:同学们跳得棒极了,你们能把舞蹈动作带入歌曲中吗?请同学们分组表演,然后自我评价哪组表现最好。(多媒体伴奏)
师:同学们表现都很好,歌舞中充满了青春的活力。《青春舞曲》的曲调欢快、活泼,歌词也寓意深刻。
三、回味小结
师:美丽富饶的新疆令我们神往,优美、欢快的新疆歌舞令我们陶醉。歌舞让我们感受到青春的活力,也让我们感悟到:花无再开日,人无再少年。青春的脚步如行云流水,青春的光阴稍纵即逝。让我们把握青春,珍惜时光,刻苦学习,积极进取吧!因为只有在充实的人生中,青春才会流光溢彩。我真诚地祝愿同学们明天会更好!
第三篇:青春舞曲教学设计
课
题:《青春舞曲》 授课教师:樊晓美 授课年级:七年九班 课
型:唱歌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过程与方法:通过音乐活动,了解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启发学生珍惜光阴。增强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教学重点:歌曲情绪的体验和实践
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教具准备:电子琴、手鼓、铃鼓、自制打击乐器、多媒体课件。
教
法:创设情境法、谈话法、讨论法、表演法、问答式等。
学
法:整体感知法、视听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实践法。教材分析:
本课是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第二单元天山之春的一首演唱歌曲。这首民歌是由有“西部歌王”之誉的著名作曲家王洛宾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从一个维吾尔族高级知识分子口中学得,并加以整理而成。本首歌曲是一首富有教育意义的民族歌曲。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利用多媒体展示几个民族的舞蹈动作,让学生分别说出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动作。
二、导入新课:
1、师:这里是某某学校(如:建平县第一中学)开往美丽的葡萄之乡的特快专列,为了使你的路途愉快现在播放一首当地歌曲 《掀起你的盖头来》。
学生聆听后说出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并说一说歌曲的音乐情绪是什么样的?
2、教师播放一组新疆人文风情的图片引入新课教学《青春舞曲》 学生认真观看。
三、讲授新课:
1、介绍作者。
作者简介:王洛宾
中华民族音乐家,1913年出生北京。1931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声乐和钢琴。1934年任中学教师。1949年参军入新疆,抗日战争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音乐小说、诗歌及大量的西部题材音乐,被誉为“西部歌王”。
2、让学生了解王洛宾的主要作品。师:课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任务去搜集一些王洛宾先生的作品,请同学和大家分享一下,会唱的可以唱一两句。
3、突破难点:(1)、教师示范边拍节奏边朗读歌词。(2)、学生找出歌曲的主要节奏型并拍出来。(3)、教师引导学生为歌曲伴奏。(4)、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边拍边读)
4、师:请同学们聆听这首歌曲,边聆听边思考这首歌曲的情绪以及速度是什么样的?
生:回答问题,教师归纳小结。
5、学唱歌曲(1)、学生随电子琴跟唱歌曲旋律。(2)、学生跟录音学唱歌词。(3)、教师弹旋律、学生唱词。
教师根据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纠正。(在学唱过程中容易将第四句和第五句唱错,易唱成一样应该重点纠正。)(5)完整演唱歌曲。
(要求唱出欢快的情绪和节拍的韵律感)四音乐活动——探究表演 展现自我
1、全班同学自由分成演唱组和节奏组进行唱、奏的表演。
2、轮换角色进行表演,并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来表现歌曲。
五、拓展
感悟歌词寓意: 师: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同学们来说一说歌词里面蕴含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六、小结
师:老师从你们的歌舞中感受到了青春的活力,同时也让我们感悟到,“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同学们让我们把握青春、珍惜时光、刻苦学习,因为只有在充实的人生中青春才会流光溢彩。老师真诚地祝愿同学们《明天会更好》。(放音乐)
学生随音乐走出教室
七、板书设计:
青春舞曲
维吾尔族民歌
第四篇:《青春舞曲》教学设计
《青春舞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歌曲《青春舞曲》感受歌曲中轻快活泼的情绪。懂得青春易逝,知道珍惜光阴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充分聆听音乐,在参与学唱、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
【知识与技能】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学习新疆典型的节奏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难点】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三角铁、碰铃、铃鼓、沙锤、手鼓。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播放《掀起你的盖头来》,老师展示新疆舞蹈。
2.老师设置问题:我跳的舞蹈属于哪个地区?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 3.学生自由回答,老师总结:这是一首来自新疆维吾尔族的民歌,名字是《掀起你的盖头来》,新疆维吾尔族歌舞非常有特色,而且维吾尔族人民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大家都知道新疆是一个美食之乡,而且维吾尔族的服装也很有特点,其中花帽是维吾尔族服饰的组成部分,也是维吾尔族美丽的标志之一,让我们插上翅膀一起走入美丽的新疆。
更多相关信息点击查看湖北中公教育
4.播放视频,学生感受新疆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了解部分新疆少数民族的歌曲,引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1.欣赏《青春舞曲》老师设置问题:这首歌的音乐情绪是什么?节奏特点怎样? 2.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这首作品的节奏感非常的强,而且它的速度比较快,音与音之间的距离非常的近,歌曲出现了连续十六分音符。所以让我们感觉密集跟紧凑。整首歌曲给人以亲切活泼、充满青春活力的情绪。
3.老师设置问题:演唱形式是怎样的? 4.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我们听到的这个版本的青春舞曲是单声部的演唱形式,我们把这种形式叫做齐唱。
(三)学唱歌曲
1.学生朗读歌词,注意“字正”“腔圆”。(1)老师设置问题:歌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2)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有些事可以去而复返,有些事却去而不复返,而人的青春就像鸟儿一样飞走了却没有回头,是为了告诫人们要珍惜宝贵的青春,应用欢快、饱满的情绪演唱。
2.学唱乐谱
(1)教师弹琴学生哼唱旋律
(2)老师设置问题:这首歌哪些地方比较难唱?(3)老师根据学生找出的难学的旋律重点学唱。
更多相关信息点击查看湖北中公教育
和之间旋律跨度大。
(4)通过旋律模进的练习方法解决音准问题
老师弹奏,学生学唱。十六分附点音符的练习。
(5)教师讲解前附点音符的时值,并引导学生演唱时前边附点十六分音符演唱稍微长一些,后面的三十二分音符演唱稍微短一些。
3.学习歌唱方法
(1)老师示范正确和错误的两种声音,由学生判断正确的演唱方法。
(2)老师引导:注意演唱的姿态,坐直,口腔打开,保证我们气息的流畅,我们要用气息来控制声音,让我们的声音竖起来,这样能够更有立体感,注意速度要匀速。
(3)老师弹奏钢琴伴奏,学生演唱《青春舞曲》 4.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1)老师边唱边唱,学生再次聆听和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2)教师弹奏旋律,学生唱歌词。注意音准、气息、节奏。
(3)老师设置问题:相互评价一下,你们的演唱都有哪些优点和不足?(4)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总结:这首歌曲给人以亲切活泼、充满青春活力的感觉,演唱时请需要很欢快,每一个音要短促、轻快,有弹性,音准要正确不要偏低,气息要流畅,节奏要紧凑、稳定。
(5)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自信自然的有表情的演唱这首歌曲。(三)拓展延伸
1.练习新疆典型的基本节奏型
更多相关信息点击查看湖北中公教育
(1)教师指出歌曲的节奏型。
(2)学生模仿、练习节奏型,老师强调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时值记法,并作正确示范。学生依据教师的提示分别拍击节奏。
(3)学生演奏典型的节奏型,教师评价。2.为歌曲创编乐器伴奏
(1)老师分小组配发打击乐器。老师做示范,用其中手鼓敲击节奏型。(2)学生根据打击乐器的音色练习敲击节奏。(3)学生分组表演:一组演唱,一组乐器伴奏。(4)学生完整的、热情的表演。3.为歌曲创编舞蹈
(1)学生回想出老师之前展示的舞蹈动作或作其他的两三个新疆典型的舞蹈动作。(2)由老师示范,学生学习舞蹈动作(动脖子、绕手腕、垫步)。(3)学生根据歌曲的典型节奏型跳舞。4.将歌曲、乐器和舞蹈融合
(1)老师将学生分为三组:演唱组、舞蹈组、器乐组。三组同学根据音乐分别排练,老师在一旁指导,学生可以加入自己的风格。
(2)学生完整的、热情的表演。师生评价:大家表演得很不错,演唱组的同学演唱的不错,打击乐器组的同学创编能力很强,舞蹈组的同学动作也很美,但是要注意表情要丰富,非常的热情、欢快的气氛。
(四)课堂小节
更多相关信息点击查看湖北中公教育
这节课让我感受到了你们的青春和活力,我也衷心的希望同学们能喜爱新疆的民歌,热爱我们的民族。在今后的学习和人生中,珍惜青春,珍惜时间,珍惜生命,拥有一个美好与精彩的人生!
五、板书设计
以上就是音乐《青春舞曲》教学设计,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更多教学设计及教师招聘面试备考资料可查看中公教师网-教师招聘面试频道。
中公讲师解析
更多相关信息点击查看湖北中公教育
第五篇:青春舞曲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 > 第一单元 > 第一节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唱、背唱《青春舞曲》,在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把握歌曲的情绪,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并有感情地演唱。
2.通过音乐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训练协调性,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
3.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特点,体会歌唱与伴奏、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教学重、难点
1.学唱、背唱《青春舞曲》,在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把握歌曲的情绪,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并有感情地演唱。
2.掌握节奏教材分析
歌曲《青春舞曲》是一首维吾尔族民歌,歌曲4/4拍,欢快而富于激情。歌曲中以“太阳”“花儿”“鸟儿”等借景抒情,抒发了维吾尔族青年赞美青春、珍惜青春年华的欢乐情绪。歌曲具有典型的维吾尔族舞蹈音乐风格特点,节奏轻快,富于动感,旋律优美,篇幅结构短小。歌曲的歌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蕴含深刻的哲理。主要段落为五句,每句一小节,第一、二句采用基本相同的连续十六分音符曲折级进,第四、五句是第一、二句的重复,进一步强调了主题,旋律线的大起伏也和歌词内容“美丽小鸟飞去无踪影”相吻合。在“别得那哟哟”句中,出现了附点节奏,增强了歌曲的灵动性和活泼性,此处的附点节奏可作为全曲的重难点节奏突破,可反复练习。全曲的结构为:a aˊb a aˊ‖: c aˊ :‖。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教学导入
1.播放《青春舞曲》音乐片段,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营造良好的上课氛围。
2.教师为学生进行配乐诗朗诵《青春的歌》。(配乐朗诵欣赏)岁月悠悠,光阴荏苒,我们沿着时光的隧道,走过风,走过雨,走过闪光的少年,不知不觉地走进了人生的节日──青春。
青春是一首诗,慷慨激昂,我们从中读到了秦汉雄风大唐盛世的波澜与壮阔,读到了革命先辈们的英姿和雄韬伟略,读到了抱负勇敢。
青春是一首歌,热情向上,我们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低语,生命的萌生,听到了时代的召唤,活力的迸发,听到了激情、热烈,青春是一条路,错综复杂并布满荆棘,我们会迷路,会跌倒,会受伤,我们怀揣理想,披荆斩棘创天地,从此学会了坚强、坚持。
青春是一幅画,色彩缤纷并赏心悦目,我们手持画笔,画下心中的“梦乐园”,涂抹自己的──美好前程。
3.和学生自然聊天,同学们认为“青春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有朝气,蓬勃向上,身心健康,充满活力等等。)
4.师:在我们每位同学的生活中,青春是有朝气,蓬勃向上,身心健康,充满活力等等,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将和同学们一起聆听青春的动人旋律,舞动青春的曼妙舞姿,共同感受青春的激情飞扬。
二、教授新课
1.歌曲欣赏《青春舞曲》。
(1)有这样一首作品,多年来久唱不衰,她热烈、欢快、奔放,当音乐响起,我们一定会深深地被他吸引,我们一起来听,歌曲的歌词是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曲?
(2)播放《青春舞曲》音频。
(3)学生回答问题:(珍惜时光,美丽的青春一去不复返;维吾尔族。)(4)全班同学齐声朗读歌词。2.了解作品的相关音乐知识。
师:这是一首维吾尔族民歌,歌曲中以哪些美好的词语来借景抒情,赞美了青春,嘱托我们要珍惜青春年华的欢乐情绪?(学生回答:“太阳”“花儿”“鸟儿”等词。)
师:整首歌曲节奏鲜明,旋律优美,具有舞蹈的动感,歌词通俗易懂,又富有深刻的寓意,多少年来,成为人们久唱不衰的经典佳作之一。
3.学唱歌曲《青春舞曲》。
(1)完整欣赏《青春舞曲》的歌曲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热烈,充满活力的情绪。(2)这首歌曲的音乐特点是什么?请从音乐要素上进行回答(曲调、节奏、速度、情绪等等)。
学生回答:节奏密集;速度中速偏快;情绪欢快活泼。
全曲的节奏轻快、跳跃、充满活力,具有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和模拟手鼓演奏的风格,曲调上下流动、偶有跳跃,显得十分欢快、流畅。
(3)发声练习: 2/4 1 2 | 3 4 | 5 6 | 7 i ||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a.要求声音圆润,气息连贯。
b.要求用跳音演唱,声音断开,有弹性。(4)视唱乐谱。
(5)跟随录音,学生在录音带领下,完整填词演唱。(《青春舞曲》歌曲学习)(6)老师讲解歌曲中的难点处理,引导学生演唱歌曲时,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演唱。唱“别得那哟哟”一句,注意处理字头,唱出4/4拍的强弱规律。
(7)重点节奏练习,用拍手的方式练习节奏。
(8)让学生自己根据演唱,做歌曲的强弱处理。老师加以引导。(演唱时注意声音的断开与连贯的区别,注意强弱的处理变化。)(9)按照学生自己所做的强弱处理,有感情地演唱作品。(演唱时注意歌曲旋律、情绪层次分明。)
(10)学生讨论:用什么好的方法更能增添歌曲欢快的意境和情绪。(可用舞蹈、拍手、加进打击乐等等形式。)
4.音乐活动。
为歌曲编配伴奏,并创编舞蹈动作。(1)欣赏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片段。(2)编配打击乐伴奏。
让学生自己选择打击乐器(乐器选择三角铁、撞钟、串铃、手鼓等)。
强拍和次强拍用手鼓、三角铁,弱拍用串铃,学生自己实践活动,大部分同学演唱,小部分同学演奏,老师用钢琴带领学生演唱。师生共同配合完成。
(3)创编舞蹈动作: 老师教授一两个维吾尔族舞蹈动作。动作一:动脖子,双手指尖相对,放在脖子下面,扭动脖子。
动作二:托帽,鼻尖朝二点方向仰视,左手翻腕托腮,右手高举,指向二点方向。动作三:踏步,原地横移位,左脚横移,右脚并拢,反方向同前。
(鉴于学生年龄特点,教授几个基本动作,只要能够跟随音乐的节拍、速度、情绪,模仿维吾尔族舞蹈动作即可。)
(4)歌表演。
一部分同学仍用打击乐器伴奏,找2─3名同学伴舞,全体齐唱歌曲,老师钢琴伴奏,师生共同配合完成歌表演活动。
三、课堂小结
在《青春舞曲》的旋律中,我们今天的课即将结束,祝愿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拥有青春的激情与梦想,在歌中、在舞中寻找理想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