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锄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识8个汉字,并会口头组词,会写4个生字“农、当、午、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并试着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懂得爱惜粮食。
教学重点:
1、学会8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农、当、午、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
2、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爱惜粮食。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师生共同观察课本插图,交流:你看见了什么?
2、导入新课,共同板书课题。
二、解诗题
1、引导学生结合插图,理解“锄禾”的意思。
2、结合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难读的字),自读古诗。
三、读诗句
1、指名读诗,生生评价,相机展示生字、词语,小游戏巩固。
2、教师范读,注意读出节奏。
3、带领学生打停顿符号,再带读,体会节奏。
四、明诗意
1、学习第一二行:
1)引导学生将画面与诗句联系起来;
2)再读诗句,想象画面,并用朗读表现;
3)联系生活加强体验。
2.第三四行:
1)指名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你对诗中的哪些词不太理解?(估计学生会说“盘中餐”、“皆”)
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然后试着理解这两句诗。(有谁知道碗里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呀!)
2)指导朗读:
解释“辛”的含义,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在此基础上,引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五、悟诗情
1、配乐读诗:男女生赛读,齐读。
2、师生交流:通过这首诗,你有哪些收获?
六、学写生字
展示生字,学生争当识字小高手,共同学习:禾、午、辛、苦。
七、总结、拓展
1、总结本课收获;
2、作业:背诵这首古诗并把它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锄禾
看:辛苦
想:珍惜
教学反思:
1、应注意学生的读音,尤其是“l和n”;
2、在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时,应注意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3、对“古诗”的.理解,低年级只要理解为“古代的诗”即可,而非“古体诗”;
4、情境教学时,音乐很重要,但何时起,何时收,更重要;
5、生字教学中,形近字的出现时机很重要,应该及时。对横比较多的字,应提醒学生注意。另外,生字教学时,应该是讲一个写一个。选择学习的生字时,应注意其结构,不同结构各选一个即可;
6、识字方式应针对学生的年龄、心智特点,低年级仍然需要以游戏为主。
7、导入语、过渡语、结束语需精心准备,课堂机智也很重要。
【二年级《锄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锄禾》教学设计
2.《锄禾》两课时教学设计
3.古诗锄禾的教学设计
4.古诗《锄禾》的教学设计
5.古诗《锄禾》教学设计
6.《锄禾》及《悯农》教学设计
7.《锄禾》最新教学设计
8.《锄禾》的教学设计方案
9.《锄禾》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第二篇:二年级《锄禾》教学设计
二年级《锄禾》教学设计
二年级《锄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学会“禾”、“午”、“辛”、“苦”四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盘”、“粒”、“皆”三个字只识不写。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通过朗读古诗体会农民种田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爱惜粮食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确美观地书写。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理解《锄禾》大意,体会农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教学准备:
拍摄一组照片;观察农民生活。
教学过程:
一、分部解题,以疑导入
1、小朋友们,看老师写一个字(书写:禾)认识这个字吗?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和“木”比较)
伸出你的手,和老师一起写这个字,边写边记住它的笔顺。
知道什么是“禾”吗?(指名说)(出示禾苗图片,古代指的是粟米,泛指农作物)
2、再看老师写一个字,补全课题:锄(指名读,正音)什么叫“锄“?
3、看看图片,你知道“锄禾”是什么意思吗?指名说(为农作物除草)
二、初读指导,整体感知
1、唐代诗人李绅看到农民为农作物除草就写下了《锄禾》这首诗,请大家打开书本,翻到119页,摆好读书的姿势。听清要求:根据拼音读准每个字,读完两遍后,圈出古诗中的生字。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禾”、“午”、“粒”、“皆”、“盘中餐”、“辛苦”。
带拼音认读:请一个小朋友当小老师领读,每个读两遍。
去拼音认读:先自己练读,然后开火车读(火车火车往哪开?)
(2)生字都读准了,古诗能读好吗?先听老师读,注意古诗的节奏,请你在老师停顿的地方画一条斜线。
范读后说:听出老师是怎样停顿的吗?你画在哪个字后面的?出示停顿符号,你们听到的停顿和老师的一样吗?
请你也这样停顿,自己练习读一读古诗。
谁来试一试?(师生合作,生生合作。)
三、细读古诗,朗读感悟
1、学习第一二行:
(1)古诗中的哪两行直接写出了诗人看到的——“农民锄禾”的画面呢?(出示一、二行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2)再读读这两行诗,边读边看看这幅画面,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诗意)
把你看到的用朗读表现出来,好吗?
(3)联系生活加强体验:
①小朋友见过农民种田吗?农民们在地里除了给庄稼除草,还会做些什么呢?(干了要浇水,有虫子了要喷洒药水等)
②老师的爸爸妈妈也是农民,每天早上天刚刚亮,他们就起床到地里干活去了。晚上天黑的都看不清了,才从地里回来。记得有一次他们从傍晚时开始用皮管给庄稼打水,直到晚上9点多才结束。吃晚饭也是轮流吃的。你们听了感到农民种地怎么样?
(4)情境创设,反复朗读。
(5)过渡:诗人李绅看到了“农民锄禾”这样一幅画面以后(板书:看),想到了什么呢?(板书:想)
2、第三四行:
(1)指名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你对诗中的哪些词不太理解?(估计学生会说“盘中餐”、“皆”)
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然后试着理解这两句诗。(有谁知道碗里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呀!)
(2)指导朗读:
①出示“辛”:古人把“立”和“十”合起来表示辛苦的意思。“立”就是站立,不仅要站,还要站着干活。站立了多久呢?这里的“十”就告诉我们要十多个小时呢呀!这粮食来得容易吗?(板书:来之不易)读出这种意思。(重点读好“辛苦”,要读到心里面去)
真辛苦呀!跟老师一起写好“辛苦”这两个生字。(板书:辛苦)
②情境创设——引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四、总结古诗,升华情感
1、同学们,诗人李绅看到了——引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由此想到了——引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示图)“一粒米,一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请大家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配乐读)
2、现在我们经常把这两行古诗贴在食堂的墙上,你知道为什么吗?对了,是要让我们每个人明白粮食是来之不易的,是农民们辛辛苦苦用汗水换来的,要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板书:爱惜粮食)那么,大家做得怎样呢?请看一组照片。(出示学生浪费粮食的照片)
3、此时你想说些什么? 当你再遇到这些情况时,你会怎么说?怎么做?(是呀,粮食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爱惜粮食。让我们一起告诉那些浪费粮食的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这首古诗配上音乐还是一首好听的歌曲呢!刚才大家学得这么认真,现在老师就把这首好听的歌奖励给大家。(播放歌曲)可以跟着唱一唱。
5、现在能把这首古诗牢记在心中了吗?齐背古诗(配乐)。
五、指导书写,培养习惯
1、孩子们,我们学习语文,不仅要读好书,还要把字写好。认读生字“午”。
2、怎样记住它呢?可以联系教过的字来记忆。
3、在习字册上描红生字,注意姿势。
4、比较“禾”、“午”,指导书写。
师范写时,学生书空。然后把这两个字各临写一个。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六、小结
诗人李绅还写了另外一首关于农民的诗,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板书设计:
看:锄禾
想:辛苦
来之不易 爱惜粮食
第三篇:《锄禾》最新教学设计
《锄禾》是唐代诗人李绅所写的一首古诗。引导学生读懂诗句,知道农民劳动的艰辛和粮食来之不易是教学难点;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爱惜粮食是教学重点。下面谈三点教学设想。
一.看图联想,启发学生由“感知”引发“感动”
教学本课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从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诵读诗句和教师的讲述中来认识、感知,而应通过启发想象、联系实际,引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学习过程,达到“扣开心扉,感到不已”的程度。为此,课堂教学在“师生谈话,板书课题”之后,可要求学生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插图或挂图,想想自己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再让学生按“什么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顺序概述图意。在学生按这样的顺序叙述以后,可让学生变换顺序口述,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之后,要求学生认真朗读诗句。
教学开头的两行诗句,可设计如下教学流程:
①看图——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特点仔细看图(这位古代农民头发花白、衣着破烂、瘦骨如柴、频频擦汗),使学生从图象中认识到这是“一位古代穷苦老农”。
②学词——教师有意突出“日当午、滴、禾下土”等词,让学生说说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③读句——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同时,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④联想——通过启发谈话,唤起学生的回忆,再现其生活经验,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展开联想,深切感受在烈日暴晒下在地里锄禾的古代穷苦农民的艰辛。接着,要求学生表情朗读前二行诗句,让学生那激动的情感有以声传情,一吐为快的机会。
⑤说句——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完整而连贯地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以上的训练设计目的有二:
①落实大纲要求。大纲要求二年级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看图或观察事物以后,能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②优化学习过程。将学生的学习活动纳入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易于操作的训练程序,使学习过程呈有序状态。
二.读句悟法,引导学生从“学会”体验“会学”
教学前二行诗句之后,可运用“元认知”原理,引导学生就“我们是怎样学会这两行诗句的?”反省自己的认知过程。教师再从中点拨,让学生产生顿悟,然后,遵循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把刚刚获得的学习方法迁移到学习后两行诗句上,使学生半独立地从“看图”中加深形象感染;从“学词”中(重点理解盘、餐、粒粒、皆等词语)理解词义、明晰概念,扫清理解诗句的障碍;从“读句”中锻炼表情朗读,在情感驱动下再次感受农民劳动的艰辛和粮食来之不易,以及作者同情劳动人民艰苦劳动的思想感情;从“说句”中加深对诗句的理解。这样的训练设计,意在让学生初步体验从“学会”转向“会学”的乐趣。
这里应特别注意的,一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在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时,要注意删繁就简,突出关键环节,引导学生.总结出易于操作的几个学习步骤;二是针对当今幼童不怎么懂得爱惜粮食(包括其他劳动成果)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不仅要明爱惜粮食之理,更要行爱惜粮食之实,真正做到明理导行。
三.读说写背,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课堂教学加强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措施之一,就是落实课后练习和保证课堂上学生“练”的时间。课后练习既规定了教与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也为质量评估提供最化目标。课堂上保证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时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减轻学生课外过重的作业负担;有利于学生当堂巩固知识,并逐渐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也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本课课后有三道练习题:
1.读课文,说说这首诗的意思(“读”和“说”是本课的训练重点)。
2.读一读,再抄下来(要求学生读、写四个字和由这四个字组成的四个词,本题体现了口头与书面并重、学字与学词结合,务必安排时间让学生当堂完成)。
3.背诵课文(是口头训练和培养记忆能力的重点题)。当然,还应重视本课6个生字的读认写记。
下面就课后练习1和3两题,谈谈如何对学生进行“读、说、背”的训练。先谈“读”的训练。教学时教师要通过范读、领读,让学生读出重音、停顿和节拍。下面标出的供参考。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再谈“说”和“背”的训练。实质上“读”是“说”和“背”的基础和前提,而“说”和“背”则是“读”的延伸和巩固。指导学生“读、说、背”可按“读一行说一行,读一句说一句;读全首说全诗背全诗”的步骤进行。这种“化整为零,积零成整”的训练形式更容易被低年级学生接受,更有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第四篇:《锄禾》教学设计
1、出示:禾(1)你们看,图上画的是什么?(禾苗)
(2)禾是一个象形字,就是指禾苗。
(3)你知道哪些带有禾字旁的字吗?(和、秋、种、稼)
2、板书:锄(1)看图:你看,这位老农手里拿着的就是一把锄头,锄头是农村一种及其常见的农具,可以用来给庄稼锄草、松土。
3、看图猜猜锄禾是什么意思?(就是用锄头给禾苗锄草、松土)。
4、唐代有一位名叫李绅的诗人就以锄禾为题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古诗。今天我们就来认真地读一读,学一学。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
3、读出节奏。
三、解读古诗。
(一)第一句。
1、自由读,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在脑子里打个小问号。
2、质疑。
3、解疑。
(1)日当午:出示太阳图,你觉得贴在哪里比较合适?说出你的想法。(相机教学生字:午)
(2)猜一猜:这是哪个季节?夏天,中午的太阳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句式训练:______________的太阳
太阳像______________(选择一个说)
(3)想象说话:炎热的夏天,中午的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很热,你能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这种热吗?句子中不能出现热字。
(4)老农夫却还在锄禾,他热成什么样了?请学生画汗滴理解第二行。
4、看图说说第一句话的意思,并读好诗句。
(二)第二句。
诗人李绅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心里感触很深也很多,于是用三、四两行写出了自己的想法,他想了些什么呢?(板书:看想)
1、自由读。你知道他想了些什么吗?
2、交流。(板贴图2)
3、看录象:体验农民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4、这句古诗流传至今已经成了名言,人人皆知,你看,老师请我们学校的书法家老师把这句诗写成了一幅作品,你想把它帖在哪里?
四、背诵
五、学生字:辛苦
第五篇:《锄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培养爱惜粮食的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吗?谁能把学过的古诗背出来?(指名背)
根据情况表扬孩子的声音大,或是有感情,很投入等。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板书:古诗两首。解释:古诗就是古体诗。诗歌以首为单位。
3、我们先学《锄禾》,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还有谁了解李绅这个人。同学们的课外知识可真丰富。
学习古诗《锄禾》
1、出示小黑板。
a领读锄禾。纠正读音:锄:翘舌音。
B解释题意。锄头,农具,可以松土锄草。禾:指禾苗。锄禾就是用锄头给禾苗锄草。
2、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一遍。想想这首诗有几句。
3、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画出生字词。
4、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词板:锄禾 当午 粒粒 辛苦 盘 皆
小老师带读。
指名认读,提醒学生辛、盘是前鼻音。
怎么记住这些生字?
禾:木字上面加一撇;
午:牛字不出头;
粒:米加立;
辛:立、十,老农夫锄草在田里站立十个小时是多么辛苦呀!
苦:艹、古成苦。
过渡:记住了这些字形,读准了字音看谁能把这首诗读通顺,读准确。
(指名读,齐读)根据情况表扬(同学读得很准确,真响亮等)
5、看图
(1)这幅图上,天空中,地面上各画的是什么?自由说图意。
看图理解:日当午是太阳当头的意思。
汗:汗水。
理解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烈日炎炎,太阳当空照,农夫在农田里锄草,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农民伯伯种田很(辛苦)
谁能读出农民劳动的辛苦。指名读,分组读。
这一句诗描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
(2)那第二句诗告诉我们什么?根据字面意思给大家说说。
(每一粒粮食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
每一粒粮食都来得不容易,我们要读出珍惜的语气。
谁是最珍惜粮食的孩子,你来读一读第二句。
6、指导朗读,注意重音和停顿。
标出重音,划出停顿符。
再读,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7、指导背。
大家已经明白了,我们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因此我们要珍惜粮食。
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书写的四个生字:禾、午、辛、苦。
2、认读,口头扩词。
3、学生分析字形。
4、重点指导辛、苦:这两个字的第二笔横,都要写得长而稳。
5、生描红,书写,师巡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