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经历取币、换币、付币和找币等活动过程,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感受1元的实际价值,获得一些简单的购物经验;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实用价值。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难点:各种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看过这个节目吗?是什么?(出示图片)你们看,他们是谁?在干什么呢?
2、问:卖东西要具备怎样的能力呢?(要认识钱)
3、谈话:对,首先要认识钱才会算账。我们中国人用的钱叫做什么?对,在我们中国把钱叫作:人民币(板书:人民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部分人民币(补充板书:认识人民币)
4、问:那么,你们认识人民币吗?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一)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
1、相互介绍
(1)谈话:盒子里,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人民币,找出你认识的,介绍给小组成员听,并说出你是怎么认识的。
(出示合作要求)
1、每人选择1张或1枚人民币;
2、轮流在小组内介绍(集体读一读);
3、介绍之后,把人民币放回盒子里 追问:合作时,你们要注意什么?(2)师:老师这儿给你们准备了些人民币,请你们来做光荣的小先生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结合课件进行介绍)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重点认识一元
(1)谈话:刚才小先生带着我们认识了一元人民币。我们发现人民币上的这个“壹”是大写的 “壹”,这个“圆”是人民币的单位之一,我们一般写作这个“元”(板书)。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发现1元人民币上有国徽,毛主席)国徽和毛主席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那人民币的反面呢?
(2)谈话:请小朋友从学具盒里找出1元的人民币。学生可能拿出: 1元纸币、1元的硬币。
(3)师:有的小朋友拿的是这样的(手拿纸币),这是用纸做的,是——(纸币),纸币是一张一张的;有的是这样的,圆圆的,我们叫做——(硬币),硬币是一枚一枚的。不管是纸币还是硬币,它们的价值都是一样的。
3、认识1角
(1)师:**带我们认识了1角,可是它和1元一样上面都是“壹”,为什么一个是1角,一个是1元呢?
(2)小结:在人民币中,不仅要看数字,还要看单位名称。所以这儿的 “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之一。(板书:角)
4、认识1分 学生介绍1分
问:为什么这是1分?
师:所以“分”也是人民币的单位之一(板书:分)。现在,你们在生活中还能看到分吗?我们现在已经不用“分”来买东西了,只是在银行算利息的时候才用。
5、出示2角、5角、2分等人民币让学生辨认(1)谈话:小朋友们这么厉害,老师就来考考你们,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2)提问:你怎么知道它是5角的?怎么知道是2分的?
小结:所以在认识人民币中,我们不仅要看数字,还要看单位名称 现在把人民币放在盒子里,抱臂坐正
(二)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1、故事继续:你们真棒,帮天天他们认识了人民币。就在这时,你们看:谁来了?angel和爸爸来到了文具柜台,她想买一块橡皮,每块橡皮多少元?你们能帮她想想怎么才能正好付1元呢?小组内讨论,看看哪组想的方法多
2、交流付钱的方法
交流:让学生自己说:用()张()角(教师板书)问:小朋友们想了这么多方法,为什么都表示1元呢? 结合回答小结:买一块橡皮,可以付1元,也可以付10角,所以1元就是10角
要求:你能从1角数到10角吗?
师:那么10角就是一元,反过来说——(1元=10角)(板书:1元=10角)学生齐读:1元=10角反过来再读一读
3、师:小朋友们真棒,做个练习,比比谁说的又对又快!小练习:1元 =()角 2元 =()角 40角=()元 90角=()元
4、小朋友们都知道了1元=10角,那么,1角等于几分呢?指名答:1角=10分。(板书:1角=10分。)
要求:从1分数到10分,看看是吗?
追问:10分就是——(1角)。齐说:1角=10分。(反过来再说)
5、谈话:一分钱对于你们来说已经很少见了。可是,在老师爸爸妈妈小时候就是1分1分地把钱攒起来的。我们要攒多少个1分才能有1角啊?(10个)所以我们要节约用钱。
6、师:angle爸爸想换些零钱,怎么换呢?(出示练习)
(1)1张1元可以换()张 1角(2)1张1元可以换()张 5角
(3)1枚1角可以换()枚1分(4)1枚1角可以换()枚5分
三、实践活动,运用知识
1、“想想做做”第1题
问:angle太小了,你们能告诉她,文具柜台还有什么吗? 要求:把商品的标价和相应的人名币连起来 交流订正
2、“想想做做”第2题
小朋友们真棒,给angel这么大的帮助。买完文具用品,angel来到了食品柜台,首先她付了这些钱买了根棒棒糖,1根棒棒糖多少钱呢?然后她又买了1瓶矿泉水,那么矿泉水多少钱呢?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指名交流。
3、你们瞧,柜台上还有什么?你还能发现什么信息?巧克力1元2角一个,它该怎么付钱呢?有几种付法?
同桌先讨论不同的付法,交流方法
比较:付钱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对比较简单的方法
4、最后,村子给聪明的石头哥哥出了个难题:一定要卖出东西。咱们到石头哥哥那儿买点东西吧。(把东西贴到黑板上)你们观察到了哪些信息?
要求:老师做售货员,其余小朋友做顾客。你们用1元钱来买东西,说说够吗?还应找多少钱?
交流:指明学生上来买一买,说说要找多少钱
四、活动总结,反思体验
故事结局:通过你们的帮忙,石头哥哥完成了任务,小朋友们真棒。
五、实践作业,拓展应用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也进行了有趣的购物活动,回家后,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和爸爸妈妈一起购物,好吗?
六、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元 角 分
1元 = 10角 1角=10分
第二篇:《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年电教作品—教学设计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xxxxxx
2012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48页 教学目标:
1、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
2、通过模拟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在取币、付币等活动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教学难点:较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课件;学生:人民币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到什么?(钱)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呀?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出示课题:认识人民币)
2、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教师出示购物图和乘车购票图)买东西要用钱,乘车买票要用钱……钱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紧密相关。
3、出示第3幅图,提问:“小朋友在干什么?”“存钱是为了什么?”“你有零花钱吗?”“你有存钱的习惯吗?”
二、自主探究:
1、认识人民币
(1)今天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信封?打开看一看,里面有什么?瞧,这么多种人民币,有些是用纸做的叫纸币,有些是用金属做叫硬币,你们认识吗?2人一组互相说一说你认识哪些人民币?(学生在小组内认一认)
(2)反馈。查问有没有不认识的人民币。好,那老师现在来考考你。
集体认识。先出示1元人民币(出示新旧版,注意展示一下反面给大家看,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及爱护人民币教育。),再出示其他人民币认一认。
小结:我们在辨认人民币面值时,一般都是通过人民币上的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来加以区别的。
2、人民币分类:
师:这么多人民币,我们一起来把它们分分类吧!每个小组先讨论一下分的方法,然后再试着分一分。(生分组讨论,小组合作操作。)师:好多小组已经分好了,谁先来说一说你们小组分的情况? 可能(1):我们把人民币分成了纸币和硬币。
(2):我们组把人民币几元几元的分在一起,几角几角的分在一起,几分几分的分在一起。……
师:(板书:元、角、分)指出: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名称。小组展示分类方法。
3、认识整套人民币,学生看书说说和我们用的人民币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样币)
师:你能看出他们这一组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排队的吗? 师:可见,人民币从小到大依次是…… 生:1分、2分、5分、1角、……100元。问:人民币最小的是多少?最大的呢?
4、元角进率:(换钱游戏)
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人民币按单位有元角分。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做个换钱游戏,好吗?出示 一张2角可以换()个1角。一张5角可以换()个1角。让学生相互之间动手换一换。(反馈)随意换
情景:出示图片帮懒羊羊解决问题。(板书:1元=10角)
三、实践活动:
师:今天我们学了很多人民币的有关知识,下面开一个小小的商店玩一玩好吗?谁愿当售货员?(选出几人当售货员)其他同学当顾客?喜欢买什么就买什么?顾客每人手里只有一元钱?不过要注意一个一个去买,营业员和顾客都要算好帐。活动后介绍1元钱你买的什么?
四、全课小结:
今天学习的什么知识?回家把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作者资料
姓名:吕月贵 性别:男 学历:本科 职称:小学一级教师 单位:颍东区插正午镇横山小学 电话***
第三篇:《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节课主要教学认识1元以内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其进率。教材通过呈现商场购物的情境,唤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于看到人民币、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经验,以购物为主线组织学习活动,通过换币、取币、模拟购物等活动,为学生创造了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机会。教学目标:
1、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
2、通过模拟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在取币、付币等活动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一元以下人民币 难点 知道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
设计理念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课拟体现以上的教学理念。由于学生在生
活中都接触过人民币,都有简单的购物经验,因此本课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学生熟悉的购物情景引入,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亲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设计思路
这节课整体构思为三个主要环节。首先,从学生较为熟悉的购物情景引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其次,安排学生集体购物,多次安排取币、付币,学生体会到付币方案的多样化,训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并逐步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抽象出1元=10角,并类推出1角=10分。最后,组织“小小商店”购物活动,通过由易到难的三次活动,使学生亲自体验如何使用人民币,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态度和与人交往的能力。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1角、2角、5角、1元纸币和硬币若干
学具:每小组(4人一组)准备一个红纸袋,袋中至少有1角纸币10张,2角纸币5张,1元只比1张。每个学生个准备1角、2角、5角、1元的纸币或硬币各1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图上的小朋友在哪里,干什么?(超市买东西)师:买东西必须要带上什么呢?(钱)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钱,如买东西、坐车等。世界上每个国家的钱都不一样,有那个同学知道我们国家使用的钱叫什么呢? 生:人民币。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我们国家的钱——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探索新知、加深理解
(一)认一认
导语: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人民币拿出来认一认,想一想,你是怎样认出来的?
1、自由认一认
2、认识1元、1角、1分
现在,老师要来考考你们
(1)课件分别出示1元、1角、1分的纸币、硬币,引导学生说出特征。(指导看阿拉伯数字以及票面颜色)。(2)分别认识单位元、角、分(板书)
3、认识硬币、纸币
你还认识哪些人民币,学生交流,师出示相应课件,注意引导学生看单位,说出纸币、硬币。
4、引导学看“国徽”,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国徽代表着我们伟大 的祖国,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护人民币。质疑:怎样爱护人民币呢?(不乱涂乱画,不把纸币弄皱,不撕扯、乱扔„„破了要及时修补)。
(二)分一分
1、出示课件B:刚才我们认识了那么多人民币,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1)快速一齐认一认。
(2)你能给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
2、独立思考,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师展示课件——单位分类,按制作材料分类)
3、说明:分币和2角的人民币现在已经很少用到它了。
(三)连一连
导语:刚才我们认识了好多人民币,现在我们一起去超市看看物品价格吧!完成P69想想做做第1题(提醒学生不要把线连到人民币上,要爱护人民币)。
1、生自由连。
2、课件展示,集体交流。
(四)学习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1、学习1元=10角
(1)设置情境:小明想买这1元钱的书,可是他遇到难了,我们一起去帮帮他吧!(出示课件)
(2)读一读问题:买1本书1元钱,我用10个1角钱够吗?(学生猜一猜)
(3)(出示课件)数一数,记一记。
伸出手指准备,跟老师数一数,适时提问。1元=()角 得出:1元 = 10角,依次推出1角 = 10分。
三、生活应用
1、试一试
导语:今天,老师也带1元钱(出示1元纸币)到超市买东西,可是我想反它换成用角作单位的零钱,同学们愿意帮助老师吗?(1)提问:1元可以换成几个5角?(出示5角纸币)
独立思考回答,说说为什么?(强调1元=10角,出示课件,几角和几角加起来要等于10角)
(2)还可以怎样换呢?(适当提示)
a.小组合作,师巡加指导。(摆一摆,算一算,比一比谁的办法多)b.指名交流(生说,老师出示相应的人民币,如果时间允许可让学生上台展示)
2、买一买
导语: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老师把小小超市开到咱们教室里来了(在黑板上贴上4种文具)。
(1)现在请你们想一想,1元钱可以买哪些物品呢? a.独立思考,指名交流,适时质疑:够吗?为什么? 可以买一件,也可以买两件,适时质疑:应找回多少钱? b.质疑:买三件可以吗?为什么?(2)买一买
小朋友们想不想到我们超市里来买东西呀?
a.购物应该注意些什么?(说文明话:谢谢,我想买XX,再见等)b.招聘售货员:说说怎样才能当好售货员?(态度要和蔼,面带微笑,如:请问,你想买什么?)
c.购物活动:要求带1元钱(质疑:应找回多少钱?)
师:哎呀,今天生意真好,一会儿工夫,东西全卖光了,我来看一看,一共卖了多少钱?(请售货员先数一数,再带着下面学生一起数)
(3)节约用钱教育:钱的用处可真大,除了用它购物之外,还可以干什么?对,存起来,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并用这些钱去支援贫困地区和灾区,上次我们就为西南灾区还奉献爱心,真了不起。
四、课堂小结
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说说今天到超市里去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拓展
看老师这里有一块手表,要25元钱,如果一元一元地付,要付多少张?那多麻烦,其实,还有许多比一元大的人民币,同学们,放学后请你们回家认一认吧!
六、板书设计
识人民币
分:1分、2分、5分
角:1角、2角、5角 1角=10分 元:1元„„ 1元=10角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得比较好。第一,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较好。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已有初步的识别人民币的方法和使用经验,因此本课教学我注重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展开教学,在学生已有生活知识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使学生自主探究识别人民币的方法,教师只是起引导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引导归纳,从而使学生对人民币有一个清晰、系统的认识。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程守琴 2013年6月16日 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云马小学
第四篇:认识人民币精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简单的计算(例
5、例6)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小数表示物品的价格
教学难点: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例
5、例6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
1.3元=()角 50角=()元
2.8元=()角 70角=()元
二、新授。
1.教学例5.出示例5的课件,提问:“ 这是几元几角?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元2角,接着问:1元可以换成多少个角?1元2角是多少角?学生试回答后,教师再做说明: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上2角等于12角。板书1元2角=12角。
2.教学例6.出示例6课件。
提问:谁知道0.5元是几角?2.00元=是几角?你是怎么知道的?以元为单位小数点左边是几就是几元,右边是几就是几角,右边第二位是几就是几分。1.20元是1元2角。35.90元是35元9角。(这部分知识学生知道它表示几角就可以了至于1.20元是个什么数,怎么读、写不需要学生掌握)
认识物品单位的方法,小数点左边表示几元,右边表示几角。
注意区分:3.50元(3元5角)与35.00元(35元)
3.50元(3元5角)与5.30元(5元3角)
课堂作业设计:1.课本第50页“做一做”。
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说给同桌,你是怎么想的?第二题:学生先做,教师巡视,提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2.课本第51页“做一做”。
3.练习九3、4、5、6、7、9
第5题:两人一组进行合作(那两样物品的价钱合起来是1元)例:一个同学拿7角,另一个同学要拿几角合起来是1元?你是怎么想的?(1元等于10角,7角+3角=10角)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四:思维训练
1.在()里填上“>”、“<”或“=”
45角()5元4角 2元3角()23角
30角()1元3角 7元1角()17角
2.利用练习九第9题,计算下面各题。
3.小明有15元可以买什么?什么东西买不了?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用小数表示物品的价格,都能看懂物品的价单价,此外,还进行了元、角、分的简单计算。
简单的计算
板书设计:
1元2角 1张1元和2个1角 12个1角
1元2角=12角 12角=(1)元(2)角
第五篇:《认识人民币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48页,例
1、例2,《认识人民币(1)》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懂得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
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教学准备:
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图片、实物,课件。
设计思路: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本课学习过程紧密结合学生生活体验,设计学生熟悉的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情境,开展开放的数学活动,实施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知人民币。
1、教师讲故事:星期天,聪聪来到书店,发现了一本自己非常喜欢的故事书,准备买,但一摸口袋后马上回家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没带钱)
2、师:同学们知道生活中钱能干什么吗?你用过钱吗?在什么地方用的?
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引导: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比一比,看谁学到的本领多。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探究新知,认识人民币。
1、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的面值。
A、师: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人民币,把你认识的人民币的面值读给小组同学听,不认识的在小组里研究一下,小组无法解决的,等会儿拿到上面来,我们一起来讨论。
B、学生汇报所见到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设问:你是怎样认人民币的,能否举例说说?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对,我们看人民币上的数和数后面的单位就能知道它的面值。认识字:百(佰)、十(拾)、五(伍)、二(贰)、一(壹)、元(圆)角、分。
为什么要设置这么多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学生讨论得知是为了使用方便。说说用一角的人民币去买一台彩电会怎么样?用100元钱去买一支铅笔呢?
C、抢答比赛:课件出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学生辨认。
2、分类排列,进一步认识人民币。
A、师:这么多的人民币放在一起,多么的乱,大家能否把它们分类排列好,请大家在小组里完成,并贴在硬板纸上,小学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1)》教学设计》。
B、展示学生分类排列的情况,并说明理由。
方法一:把人民币分成元、角、分三类,每一类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好(可以从大到小,也可以从小到大。)
元: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
角:1分、2分、5分。
分:1分、2分、5分。
把这些人民币按顺序读一读。
想想说说:平时那些人民币用的比较多,那些用的比较少?
方法二:把人民币分成纸币和硬币两类。
想想说说:纸币和硬币各有什么优点?
方法三:按新版和旧版分成两类。(不必过分强调这种分法。)
C、思考:把人民币进行分类有什么作用?
3、换钱游戏,理解人民币之间的联系。
A、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做一个换钱游戏,好吗?
一张2角可以换 个一角。
一张5角可以换 个一角。
小朋友动手换一换吧。
活动形式:2人一组,可以左右两人,也可以是前后两人。
反馈:请两组上前表演。
B、情景对话:两个学生上来表演。(取名:明明和聪聪)
明明:“你手里拿着什么,干什么去啊?”
聪聪:(摊开手,有一堆硬币)“我拿10个1角钱去买一把尺。”
明明;“你拿这么多一角钱,丢了一个多可惜啊?”
聪聪;“那怎么办,谁来帮帮我?”
请大家帮助一下,想个好办法。
聪聪:“谢谢大家,我现在知道了。1元可以换10个1角钱。”
1元=10角(板书)课件演示
课间休息,听一段节奏欢快的音乐。
三、实践活动,应用人民币。
1、活动一:我钱换你钱。
A、一学生高举一张1元纸币,对大家说:我想把1元换成2角,谁能帮助我?
在其它同学的帮助下,这位同学得到了5张2角。同时谢谢大家!
B、拿到刚才1元的同学,对大家说:我想把1元换成5角,谁能帮帮我?
在大家的帮助下,这位同学的要求也得到了满足。谢谢大家!
C、老师举起5角钱,对大家说:我想把这张5角钱换成一角或者2角,谁能帮帮我?
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了老师的问题。老师谢谢大家!
2、活动二:我钱买你物。
课件出示一些商品的价格。(铅笔2角;纽扣1角;本子5角;橡皮1元。)
讨论:一元钱能买什么?
教师:一元钱虽然不多,但如果我们合理安排,也会有很大用处。老师希望小朋友在平时要节约用钱,合理用钱。
四、课堂回顾,课后延伸。
师:我们这节课玩得高兴,还学到了很多知识,说说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你把学到的知识告诉爸爸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