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古诗《雪梅》教学设计

古诗《雪梅》教学设计



古诗《雪梅》教学设计

(一)看图片、赏雪梅

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来静静地欣赏。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那你知道这种花在什么时节开吗?

生答:梅花

师:说得对!这是梅花,在冬天开放,很美丽。特别是雪中的梅花更惹人喜欢。自古以来,人们把雪和梅作为报春的使者。可是,雪和梅却争执起来了,怎么回事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雪梅》这首诗中去探个究竟。(教师板书:《雪梅》)

“雪梅”就是雪中的梅花。

(二)读古诗、诵雪梅

1.借助拼音,把这首诗读正确。

师:看到你们读书的认真样,真为你们高兴。2.认读标拼音的字。

3.同桌互读,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告诉他。

4.指名读,请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注意读得怎么样。

5.去掉拼音指名读。

6.当小老师领读。

7.听老师读,注意节奏。

8.自己读,读出节奏。

师:节奏感出来了,诗的韵味也就出来了。

9.男女生接读。

10.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女生做回音壁。

11.齐读。12.背读。13.领背。

(三)品诗句,悟道理。

师:诗会背了,诗的意思知道吗?

1.借助注释,自己说一说诗的意思。

2.提出不懂的问题,一起解决。

3.和同桌说一说诗的意思。

4.一起说诗意。

师: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5.悟道理。

指名说。

1.从后两句中,我们可以知道雪和梅的特点是:雪白梅香(教师板书:雪白梅香)。这首诗借雪梅的争春,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教师板书: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正如《千字文》中所读到的;“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6.带着理解再读本诗。

(四)谈雪梅、拓诗词。

1.简介诗人。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卢钺,是宋朝人。他非常喜爱梅花。

2.谈雪梅的关系。

师:古往今来,有不少诗人往往把雪和梅放在一起写。这是因为雪中有了梅花,就透露出春的信息;梅花因在雪中开放更显示出不畏严寒的高尚品格。如我们所学过的《梅花》一诗。

3.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十分喜欢雪中的梅花,他曾写下这一首词《卜算子•咏梅》,我们一起来欣赏。

4.总结。

师:孩子们,梅花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别的花都是春天开,它却不一样,越是寒冷,越是风欺雪压,它就开得越精神,越秀气。所以,它象征着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它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还被称为“花中四君子”之首。希望我们向梅花一样也能不畏严寒,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强不屈,好吗?

【设计意图:自学生字,通读全诗,为学诗做准备】

【设计意图:有针对性的练习,既能巩固知识,又能激发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设计意图:充分朗读是理解诗词最有效的方法。】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五、作业

1.背诵两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和“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两句诗的意思。【设计意图:学习课外诗句,更利于拓展延伸,开拓学生视野,积累素材。】

板书

内容《题西林壁》

苏轼

横岭

变幻莫测

侧峰

远近从不同角度观察

千姿百态

高低

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理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