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风的话》教学设计
西风的话
教学内容:歌唱教学《西风的话》。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演唱《西风的话》,学会用舒展柔和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2、培养对音乐作品、格调、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
3、引导学生懂得珍惜时间,热爱生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模拟、对比、和声训练、学生自主表现等实现教学目标。
三、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音乐家黄自的简单生平。
2、体会旋律线的起伏与音乐情感发展变化之间的关系,并用自然、舒展、柔和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用连贯、舒展、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
理解歌曲所表现的意境,且能用正确的声音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视频播放秋天美景的画面,背景音乐是《西风的话》。)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创设的优美情景体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从而愉悦地进行下面的歌曲演唱。】 师:视频里播放的是哪个季节的画面啊? 生:秋天!
师:是啊,当夏天的南风悄然离去的时候,飒爽的西风飘然而至,为我们送来美丽的秋天。西风这么厉害,哪位同学能起来模仿一下西风的声音呢? 力度记号的感知与认识 生:呜-------师:掌声(师带领鼓掌),让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风声好吗?
1、2(师生一起模仿风声)
师:同学们想想,刚入秋的时候,风是强的还是弱的? 生:弱的。是微风。师: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生:轻声“呜”
师:又过了一段时间呢?风力稍微大了点,我们就用这个记号(屏幕上出现
“mp”),来表示。一起来: 师生一起模仿。
师:如果我们换一个力度记号,风声就会发生变化(课件显示“渐弱”记号),来,我们一起试试(师生一起模仿渐弱的风声)。
师:再来换一种,风声又会发生变化。(课件显示“渐强“记号)
【设计意图: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通过模仿自然界的声音很形象地掌握几种力度记号】
师:这么强的风声让我感到了阵阵凉意,西风的确厉害,它能够吹红叶子,吹熟果实,给整个大地披上了金色的衣装,不过它还有温柔的一面呢,它现在有许多话要告诉同学们呢!一起来听——。教唱歌曲:
一、完整聆听
1、情绪?速度
师:听完这首歌曲,大家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生:优美抒情„„
师:那么它的速度是什么样的呢?(屏幕上出现了歌谱)生:„„
2、节奏以及力度记号的处理
师:我们来看歌谱,很清楚这首歌曲是由几个乐句组成的? 生:四个乐句。
师:是的,这是一首由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歌曲,歌曲是4/4拍子,我们已经知道4/4拍子的强弱规律是:强弱次强弱,(师领学生拍),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首歌曲的节奏有什么规律? 生:„„
师:是不断变化的?还是相同规整的呢?(一点鼠标,屏幕在歌曲下面显示节奏闪烁几下。)生:„„
师:谁能起来拍一拍第一个乐句的节奏? 生:„„
师:听老师来拍一遍,(师示范一下)我们一起来试试。
师:非常准确,下面老师哼唱一、二乐句,你们为我伴奏,好吗?(师哼唱,生伴奏)。
师:很给力,(师竖大拇指),如果说节奏是音乐的骨架,那么旋律就是它的灵魂了,师:下面老师就来播放这首歌曲的旋律部分,同学们认真聆听,感受一下(屏幕
上显示画了旋律线(旋律线用螺旋状)的乐谱,背景音乐同时播放)旋律线的起伏与力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师:师做手势:旋律线越高——生„„,旋律线越低——生„„
好,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这个规律随琴用风声“呜”来模唱歌曲。(师弹琴,生“呜”唱)
【设计意图:通过随琴模唱,即进行了发声练习,也进一步熟悉了歌曲旋律,为下面的歌曲演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歌词
师:同学们刚才的模唱非常形象生动,把西风都吸引进了我们的教室。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它想对我们说什么话?
(课件播放歌曲,同时背景是带歌词的歌谱)
朗诵歌词。(朗诵时注意音乐形象的把握,同时要正确咬字吐字,达到“字正腔圆”)。
师:这些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 珍惜时间„„
4、作品介绍
《西风的话》这首歌曲是由音乐家黄自谱曲,廖辅叔作词的一首作品,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歌曲借西风之口,寥寥数语通过第一人称“我”(西风)与你们(同学们)的对话,表现了作者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珍惜时光,热爱生活,憧憬光明。
师:那么根据歌曲寓意,我们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呢? 生:„„
二、歌曲演唱
1、圆滑线
师:下面同学们就试着用舒展、柔和的声音来填词演唱这首歌曲(师弹琴,生填词唱,师:同学们唱得不错。下面老师来唱两遍第一乐句,大家听听哪一句更好听? 唱两遍第一句。生:„„
师:为什么第二句好听呢? 生:答(第二句„„)师: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呢?
大家看(鼠标一点,圆滑线用不同颜色。),在这里有一个圆弧线,大家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 生:„„
师:圆滑线要求我们在唱的时候,要圆润、连贯?
师:大家一起来试试(师生一起加手势唱),很好,我们把第一乐句唱完整了:
师指挥,师生一起唱第一乐句。
【设计意图: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交流平台,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也增强了他们歌唱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2、力度记号
师:在第一乐句中还出现了几个力度记号,也是刚才我们练习过的,一起来看(点鼠标:大屏幕出现不同颜色“mP”)它叫什么名字?对,中弱,也就是要求我们怎样起唱第一句? 生:稍微弱点
师:我们一起来试试(师指挥生唱)。
师:我们接着看,(点鼠标出现“﹥”记号),这个是——渐弱,师:我们把第一乐句完整演唱一遍(师指挥,生唱)师:再来看第二乐句,(点鼠标出现“p”),这个是什么记号? 生:弱
师:要求我们这句要更弱着起唱,大家一起来试试(师指挥,生唱)。师:我们再来看第三乐句,有一个大的圆滑线,哪位同学起来试着演唱一下这句?(点鼠标,圆滑线不同颜色。)
3、根据歌曲意境有感情地演唱
师:很好,这首歌曲虽然简短,但是寓意深刻,每一乐句都表现了不同的情绪与意境,我们一起来看-------师:师读第一乐句歌词“去年我回去你们刚穿新棉袄”,这是在怀念去年的事情,一种美好的回忆。好,下面我们就带着这种美好而回忆的声音来演唱第一乐句。生:师指挥,生唱。
师:我们再来看第二乐句,“师唱:今年我来看你们,你们变胖又变高”,(师带抚摸状:西风仿佛一位慈祥的老人,带着亲切的笑容抚摸着孩子们的头,看到同学们变胖了也变高了,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啊? 生:高兴
师:是的,高兴、欣慰„„下面我们就带着这种情感来演唱第二乐句。(师生一起唱第二乐句)。
师:我们再一起来看第三乐句,第三乐句是西风在告诉大家人生的道理,那么西风在用什么样的情感对大家说话呢?是这样(师用很严厉的声音来唱第三乐句,还是:用深情的方法再唱一遍)。生:深情、亲切„„
师:好,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深情的声音来演唱第三乐句。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聆听一下第四乐句,看看它有什么变化?(课件播放那个最后一句)生:„„
师:大家想想为什么在结束处要渐慢呢?(师带动作唱),西风经过的地方树叶
怎么样啊? 生:变红了
师:最后西风越走越远,但是还有很多话还没来得及告诉大家呢?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 生:„„
师:意犹未尽,依依不舍„„
师: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师生一起唱最后一句,感受渐慢的感觉)。师:同学们能不能把这种依依不舍的情感再表现得绵长形象一点,来,我们再来一遍(师指挥生唱)。师表扬:非常深邃悠远„„
师:下面我们就根据每一乐句的情绪与意境的处理来完整演唱一遍这首歌曲,让老师从你们的歌声当中听到一个美丽而感人的故事。(播放伴奏一遍,师指挥唱)
【设计意图:根据每一乐句所变现的不同情绪情感来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唱好歌曲】
4、音乐要素
师:非常好,大家想想如果我们采用稍快的速度,较强的力度,明亮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会是怎样的效果呢?我们来唱两句试试(师弹琴,师生一起唱)。(师生一起随琴唱快速有力的效果,进行对比得出结论)
师: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要想把歌曲唱的有声有色,就得注意哪些方面的处理? 生:速度、力度„„
师补充:以及旋律的起伏、演唱的音色等等。只有把握好这些音乐的要素,才能把歌曲唱得优美动听。
5、巩固歌曲
①师生接龙演唱、男女生接龙唱。②分角色演唱。③小组唱、独唱。
(以上演唱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任意选择,对于每次的演唱情况,可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评价总结,取长补短,让歌唱水平不断提高)。和声感受
聆听品赏合唱版《西风的话》
(课件播放小天使合唱团视频《西风的话》)。
师:怎么样,好听吗?下面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和声的魅力吧?(学生分成两个声部,在教师引导下,演唱最后一乐句的和声感觉)。小结:
和西风一样,在这依依不舍的风声中我们很快就要说再见了,同学们,老师希望大家能够真正记住西风的话——珍惜时间,热爱生活,待到人生的金秋时节,你们一定会硕果累累,多姿多彩!下课!
第二篇:《西风胡杨》教学设计
9.西风胡杨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
2.通过朗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的赞美和敬重。
教学重难点:
通过指导学生的朗读、品味,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的赞美和敬重。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学习者分析:
我们班同学的语文素养并不太好,只有几个同学能够流畅、有感情地把课文朗读出来,大部分同学的朗读能力还有待提高。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出示胡杨图片)这就是胡杨,它常年生活在沙漠中,当秋天来临时,胡杨簇簇金黄的叶,倚在白沙与蓝天间,令人陶醉,令人震撼,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西风胡杨》。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结合搜集的相关资料,师生谈话,进一步认识胡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的方法,让学生默读课文。
2、思考:在作者笔下,胡杨是又一种怎样的树?
三、品味语言,领略胡杨之最,体会赞美之情。
1.默读课文1——4自然段,思考:在胡杨的这些特点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在关键文字旁边圈圈画画,也可写上自己的感受。2.交流汇报,指导朗读
最美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你体会出什么?(2)指导朗读,感受作者对胡杨的赞美。
最坚韧
(1)抓住“耸立、挺拔”两个词语,了解胡杨在沙漠中的生存状态。
(2)通过补充句式“它能在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炙热中耸立,能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不怕()。”体会胡杨生存环境的恶劣,从而领悟到胡杨与众不同的坚韧、顽强。
(3)这一段,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教师范读一小节,然后指导学生试着读出感情。
最无私
(1)抓住三个“让给”,一个“留给”,体会作者用拟人、对
比的手法写出了胡杨的无私。
(2)理解“摧肝裂胆”、“芸芸众生”,并引导学生透过这两个词展开想象,感受胡杨的无私品格。
(3)师生合作,引读本段。
最悲壮
(1)引导学生联系前文,体会胡杨的悲壮体现在哪里?它是为了什么而战斗?从“死后仍坚定地挺立着”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教师谈话:胡杨为了身后的城市,村庄、青山绿水、芸芸众生而与肆虐的风沙、恶劣的环境进行着战斗;为了保护地球,保卫人类而耗尽生命作后一滴血的悲壮,你觉得它的行为悲壮吗?它的精神可敬吗?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再读这一段吧。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3、播放多媒体课件,图片渲染,聆听配乐朗读,让学生们感受本文语言的魅力,体会作者深沉的感情。
4、播放音乐,全班有感情地朗读。
四、回归课题,升华情感。
1.再读课题,你对胡杨又有了哪些认识?请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形容你心中的胡杨。
2.让我们带着对胡杨的这种敬佩和赞美,再读课文第1—5自然段。
教学反思:
《西风胡杨》这篇课文文质兼美,感情深沉,不仅写出了胡杨之美,更突出了胡杨的无私、坚韧和悲壮,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因此我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朗读上。通过反复朗读,学生们在朗读时能读出文中蕴含的感情来,从而激发了学生对胡杨的敬佩之情,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达到了教学目标。
第三篇:《西风的话》教学设计(模版)
四年级上册《西风的话》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歌曲的学习,初步感受和体验黄自代表作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音乐文化的感情和对美的感受。在知识点的安排上,本课是这一册教材关于音高认知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在复习整理“我的小音库”的基础上加入了低音sol、la、si三个音。
教学对象分析:
四年级学生属于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和音乐基础。教学目标:
1、学唱《西风的话》,学习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歌唱秋色的美景。
2、学习低音区5、6、7、力度记号等乐理小知识。
3、通过秋景的体会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寻找声源的兴趣。
4、和同学们一起用各种方式表现多样的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自然、舒展的声音、运用好力度记号、连音线来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教学难点:
运用力度的变化有表情地歌唱。教具准备:
多媒体、钢琴、课件、卡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进入风的世界,去感受风的美 ①你们听!(课件播放风的声音)特点
②请同学们用声音来模仿风?用动作模仿风
二、歌曲教学:
1、练声:用“呜”来模仿风声。要求声音饱满,嘴巴圆着唱,力度记号
师:自然界的声音是没有经过音乐家雕琢的,这就是声源,而我们音乐课中的音乐是经过了作曲家提炼过的,接下来老师想跟你们一起,把自然界的风声带入音乐的殿堂,好吗?
(展示卡片唱音名,引出低音5、6、7三个新朋友)
师:用呜的声音唱低音的5、6、7,教师用钢琴带音高,融入渐强减弱记号;(用风的动作来模仿风的声音)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关于自然界中风的歌曲,让我们一起去聆听《西风的话》。
2、听录音范唱.在听的时候请大家思考:歌曲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平缓级进、较慢)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请同学们说说和秋天有关的词语(描绘秋景、对秋天的感受的词语。
是啊,当夏天的南风飘然离我们而去的时候,阵阵西风,就带来了秋天的信息,3、复听歌曲
仔细领会歌词,思考:西风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
小结:西风告诉我们,要珍惜时光,热爱生活,要追求美好的未来
4、再听歌曲:请同学们找出歌曲中(力度记号、连音线、rit.渐强渐弱)朗读歌词
5、(1)由教师朗诵第一遍,学生讨论:通过歌词让你感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秋天?
(2)请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把歌词朗诵一遍。
6、演唱歌曲
(1)学生尝试演唱歌曲(要求:词曲结合准确无误。)(纠错)(2)复唱歌曲
三、分组合作表现《西风的话》
四、知识拓展 作者和歌曲的介绍
“同学们唱得真不错,但是那么好听的歌曲到底是谁写得呢?下面老师要为大家介绍这位老前辈,他就是音乐家黄自。他早年留学美国,1929年回国后,长期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首歌曲通过委婉的旋律,表现了作者对时光消逝的伤感。
(板书——黄自:我国近现代著名爱国主义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
五、感受不同的风:(与西风对比,巩固秋天西风的感觉)欣赏古筝曲《战台风》
这是什么样的风?(急促的、猛烈地)
六、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学会了什么呢?不过同学们要继续在歌曲旋律上、歌词连贯上下功夫。但是老师这节课感到非常高兴,因为老师看到了同学们积极的表现、听到了同学们优美的歌声,最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去发掘生活中的声源,而我们要学会去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那今天的作业就是寻找声源,以后就让我们在同学们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这节课好吗?
七、下课(学生听着音乐离开多媒体教室。)
教学反思:
音乐课程最基本、最重要的价值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也就是说,音乐课要以审美为核心。在本课的设计中,我充分认识到“音乐审美”的重要性,以感受西风带来的秋景的美为核心来听唱歌曲,并将它贯穿始终,达到熟悉乐曲的目的。在分析音乐作品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音乐要素来解释。使整堂课将审美性与音乐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我注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通过鼓励让他们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西风的话》是一节歌唱课,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看,还算是自己的弱项,所以为了能更好的全方面教学,还需提高自己的歌唱素质。在这节课中虽能基本完成教学目标,但遗憾的是在学唱歌曲解决难点纠错时用了太多时间,导致最后小组的合作表演和拓展的部分没有完成,没有达到巩固歌曲和升华歌曲作用。在以后的课中要吸取经验,在设计上应更加地深入、更加地迎合学生的情况。
所有的一切活动让孩子知道知识的相通和相融,为以后更好的掌握音乐知识打好了扎实的基础。
第四篇:《西风的话》教学设计
《西风的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西风的话》,在歌唱实践中学习气息的控制,保持声音的位置统一。
2、通过学唱歌曲了解简单的作曲知识与方法。
3、教育学生珍惜时间,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歌唱,有感情的表达歌曲意境。【教学难点】 学习气息的控制,在不同声区中保持声音位置的统一,唱准旋律。【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情境导入——秋的色彩
1、教师播放课件,学生欣赏感受。(多媒体课件将音乐旋律、文字、美术作品、动画等融为一体,给学生视觉与听觉上的双重享受,使美感得到有效综合,为创设优美情境,学唱歌曲,实现教学目标,做铺垫。)2、启发学生谈对秋的感悟,用一两句话来描述。
二、体验感受——秋的语言 了解作者与歌词
1、教师出示歌词,指导学生分析并朗读歌词,体会歌词的特点及歌词表达的涵义。2、教师出示课件,简介词作者,让学生了解廖辅叔和《西风的话》
3、如果你是作曲者,设想一下歌曲节奏和旋律是怎样的?学生通过对歌词的理解用语言描述,教师板书。
三、探索表现——秋的旋律
(一)歌曲节奏的探索
1、教师出示歌曲节奏,指导学生模仿探究,掌握全曲是由四个方整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并且四个乐句节奏完全相同,同时了解节拍和节奏特点。
2、小组合作探讨,教师指导学生把四句歌词填到节奏中,提示学生注意一字多音处的填写。教师播放音乐。3、随节奏读歌词,教师指导学生高位置朗读。
(二)歌曲旋律的探索
1、教师弹奏音乐旋律,学生轻声随琴添词演唱。2、学生通过演唱体会,分析歌曲的调式。
3、教师出示歌曲主旋律线,教师范唱并引导学生观察主旋律走向,说出旋律特点。4、指导学生视唱歌曲主旋律,唱准一字多音处和七度,八度跳进处。
5、出示课件,介绍黄自。
(三)表现与评价
1、教师伴奏,指导学生完整演唱,注意气息的控制。
2、学生清唱,教师录像后播放让学生自我听赏评价找出不足,加以练习完善演唱。3、教师出示力度记号,指导学生用力度处理表现歌曲。
4、欣赏天使合唱团等演唱的《西风的话》感受体验不同的演唱形式。
5、音配画,教师出示无声画面,学生演唱配音,提高学生表现力。教师录制播放,让学生观看体验成功感。
四、下课
第五篇:西风的话教学设计
《西风的话》教学设计
辽河口实验学校魏丽娜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西风的话》
2.学习竖笛do、re、mi、fa四个音符指法,吹奏歌曲《快乐小舞曲》。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连贯、优美、自然、和协的声音合唱歌曲《西风的话》,并能较流畅地跟琴识读乐谱。能对指挥的手势、表情做出正确的反映。
2.了解作曲家黄自的简单生平及其音乐代表作品。
3.掌握竖笛do、re、mi、fa四个音符指法、气息平稳、音色柔和、没有杂音。能够大方的吹奏出《快乐小舞曲》。教学重点:
唱好《西风的话》,能吹奏《快乐小舞曲》 教学难点:
二部合唱的统一、和协、均衡;竖笛吹奏的气息控制。教学准备:课件、钢琴、八孔竖笛等
一、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师:秋天是充满诗意的季节,诗人眼中到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多媒体播放金色秋天的一组图片,背景音乐为伴奏音乐《西风的话》。
师:在这秋高气爽的时刻,让我们一起欣赏秋的美景,聆听秋的歌声,感受秋的诗情与画意,走进《金色的秋天》。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图片与音乐为学生营造轻松、熟悉的环境,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情境,引出课题,并为学唱歌曲做下铺垫。)
二、新歌教学
师:秋天的西风爷爷有话对我们说呢,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西风的话》。
1、复听歌曲,理解歌词。(第二次聆听)师:西风爷爷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
师:歌曲《西风的话》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家黄自谱曲、杰出音乐理论家廖辅叔作词,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儿童抒情歌曲。歌曲借“西风”之口,寥寥数语,通过第一人称“我”(西风)与“你们”(小朋友)的对话,简练而生动的描写了一年来小朋友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点出初秋的特征,饶有情趣,表现作者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珍惜时光、热爱生活、憧憬光明。2.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
黄自:(1904-1938)江苏川沙人,20世纪30年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在美国欧柏林音乐学院及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学习作曲,代表作有:管弦乐《怀旧》,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歌曲《热血》,艺术歌曲《点绛唇》《思乡》《玫瑰三愿》等。其作品结构严谨、线条清晰、层次分明,对旋律、和声的民族风格进行了有意的探索。他还发表多篇音乐论著,对我国现代音乐文化和音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复听歌曲,感受情绪。(第三次聆听)师:这首歌曲的情绪怎样? 生:柔美、深情
师:作曲家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出“柔美深情”的呢?(引导学生从如速度、力度、旋律走向等音乐的基本要素来分析。)4.再听教师的范唱歌曲。(第四次聆听)
师:下面,老师分别范唱高低声部,请你们感受一下老师的“柔美深情”咯,并请思考老师演唱力度有什么规律?
师总结:上行渐强,下行减弱。
5.高低声部学生分别随琴用“hu”模唱旋律(模拟西风),并画出旋律线。
6.根据旋律线,学生随老师的手势唱出旋律的起伏特点。
7.高声部小组合作学习填词演唱的同时低声部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唱歌词数遍。
8.低声部用各种形式巩固演唱。(如:学生“小老师”的带唱;与老师的轮唱;用学过的小乐器演奏旋律等。)9.尝试合唱:
(1)老师(低声部)和高声部的几个代表合唱,其它同学聆听并谈听后感受。(引导他们从声音的统一、声部的均衡、和协方面去欣赏合唱)
(2)两声部合唱,教师指挥并录下学生的“作品”。(要求学生看懂指挥的手势、表情等。)
(3)学生听赏自己的录音,教师引导讨论分析好与不足的地方(与教材的录音作比较)。(注意提醒学生歌唱状态、声音位置与气息控制)4)再唱,再分析。(提示学生唱好“袄”“高”“蓬”“红”的归韵)反复几次,不断提高。
.教师指挥,放音乐伴奏,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设计意图:新歌教学中先以问题驱动的听赏几遍,让音乐感觉无意识的潜入学生心中;二部合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尽量避免机械和填鸭式的学唱。)
三、学吹竖笛《快乐小舞曲》
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竖笛的吹奏知识:口型、手型、按指方法、吹奏姿势、气息要求、六字箴言:孔按牢、轻轻吹等。2.复习sol、la、si、do的指法:
(1)出示指法图,逐个吹奏八拍长音,强调轻轻吹。(2)看指法图,快速的吹出老师柯达伊手势,吹4拍。(3)集体吹奏《颂祖国》。3.学习do、re、mi、fa的指法。4.吹奏乐曲《快乐小舞曲》
(1)出示曲谱,老师范奏。(也可叫能力强的学生单独演奏。)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旋律特点。
2)教师总结并简介乐曲:
(3)学生跟钢琴伴奏划拍识谱乐谱。(4)学生跟钢琴用“tu”音模唱旋律。
(5)学生跟老师的吹奏口唱乐曲,手按指法两次。
(6)学生跟老师的带奏,分乐句的吹奏两次。(用吐音奏法)(7)老师、学生的接龙吹奏。
(8)引导学生注意呼吸、演奏姿势、换气统一(0一拍休止处)等再跟钢琴齐奏一次。
(设计意图:从复习到新授、从长音到短音、从无声到有声、由易艰难层层深入。)
四、课堂小结:相约秋天
教学反思:在教唱过程中尽量做到审美跟学唱相结合,多鼓励使课堂气氛活跃。但学生状态不佳有怯场表现,个别学生对于音高问题掌握不好。在以后的声乐课上还要加强练习。
2017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