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一篇围绕“爱”字组织材料、表达主题、语言清新、含义深刻的作品。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教材简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之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全文以“爱”为轴心,语言清新,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第一件事栽花赏花,重在描写,其中第4、5自然段中景色描写,既写出了花儿的美好,又烘托了人物心情和品质,值得细细品味。第二件事写信教子,重在说理。“‘给’,永远比‘拿’愉快……”富有哲理,是全文点睛之笔。
【设计理念】
本篇课文第一课时教学应紧扣“爱”字展开,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潜心品文,既让学生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又让学生感悟文本内容,体会作品的思想内涵。课前预习单的使用旨在了解学生的学情,以学定教,在充分“备学生”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不同层次的学生现状,适时调控课堂。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习得表达方法,获得思想启迪,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探望”、“欣赏”等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5自然段。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3.精读课文“栽花赏花”部分,体会父子真爱,领悟以写景烘托人物心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5自然段。
2.体会父子真爱,领悟以写景烘托人物心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磁性田字格、预习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有这样一位作家,他在散文诗《海燕之歌》中写道:“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其实他本人就是勇敢的“海燕”。
出示高尔基图片,他就是——说说你对高尔基的了解。
2.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高尔基,学习第14课《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3.板书课题。
一起读,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他们父子之间发生的事,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梳理学情,以学定教
1.课前,同学们根据预习单进行了预习,老师梳理了你们的预习单,看到大多数同学很好地完成了预习任务,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同学存在的问题。(出示预习单,指出典型问题)
2.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一一解决这些问题。
3.交流反馈:
(1)读词语,相机正音,指导书写生字。
妻子 脸庞 镢头 探望 姹紫嫣红
请一位同学来读读生词。齐读。
①指导读好“镢头”,出示图片:这就是镢头,刨土用的一种农具。
②依据学情,相机指导书写生字。
想写好“妻”,要注意什么?
指导书写“妻”:上紧下松更舒展,竖画撇点中线上,横画间距要匀称,多横变化一横长。
“庞”:半包结构半藏露,一字多撇斜度变。
(3)这篇课文主要写了高尔基父子之间发生的什么事呢?
这个同学主要内容都说清楚了,但是不够简洁!哪位同学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两件事,请你用两个词来概括一下。
概括、板书:栽花赏花写信教子
这两件事都体现出高尔基和儿子之间的——(爱),课文一开始就告诉我们——出示“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很爱自己的儿子。”你读出了什么?
不仅仅高尔基爱儿子,儿子也爱他的爸爸呀。哪件事写了儿子对爸爸的爱呢?是哪几个自然段?
三、精读感悟,体悟表达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对照自学要求,开始自学。
1.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2-5自然段,用“——”画出你认为值得积累的句子,并写下自己的读书感受。
2.学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栽花
(1)“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上休养,他的妻子带着儿子前来探望他。”(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探望”体会:当时,高尔基受到迫害,才来到意大利的小岛上休养,一家人见面是特别不容易的,因此用“探望”显得正式而珍惜)
从苏联到意大利,路途虽然遥远,但也没能阻挡儿子探望爸爸的心,这就是儿子对爸爸的爱!读!
(2)“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学生谈感受。(抓住“顾不上”、“各种各样”、“一直”来体会。)
想象情境填空:
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虽然累得,但是他想。
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才是春满园。为给父亲减轻身体的病痛,他栽了一棵又一棵,这就是儿子对爸爸的爱!
(4)假期很快过去了,他告别爸爸,跟妈妈一起回家去了。
看着满院亲手栽种的花草,儿子幸福地笑了,他仿佛看见——
赏花
(1)自读4、5自然段
在儿子的期待中,春天到了。自读第四、五自然段,透过文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感受景色的美,指导有感情朗读。
(2)出示第四自然段:
用你的朗读,把我们带进如此美丽的画卷中。
(3)出示第五自然段:
①满园姹紫嫣红的花儿饱含着儿子对爸爸深深的爱。爸爸看到盛开的鲜花,心情又是怎样的?
②“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一个“欣赏”,你读出了什么?(欣赏美丽的花儿,更是对儿子的欣赏,儿子种出如此美丽的鲜花,高尔基为儿子感到骄傲)
③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
通过比喻句,引导学生体会高尔基对儿子的思念。
这是一个——(比喻句),一个比喻,你读出了什么?
高尔基看到儿子栽的花,就想起了儿子,这叫睹物思人。美丽的景色烘托出高尔基愉快的心情,也烘托了儿子对高尔基的爱,写景可以烘托人物心情,这种表达方法值得借鉴。
4.指导学生试背课文4、5自然段。
试着把这样的美景记在心中。
5.美妙的文字不仅要记在心中,更要流淌在笔尖,课前,你们在预习单上摘抄了自己认为值得积累的词句。看,这位同学摘抄的词句,请你评价一下他的书写。(相机指出不足,提出书写要求:行款整齐一条线,大小相宜字距匀)老师课前也摘抄了自己喜欢的词句,请你评价一下。打开写字纸,依据要求,再次摘抄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句。
6.展示,依据标准评价。
四、总结延伸,布置作业
儿子给爸爸,给这个岛带来这么多美好的东西,高尔基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不久,儿子收到了高尔基从远方寄来的信。(出示信的内容)课后,请你仔细阅读这封信,并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
【板书设计】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爱
栽花赏花
写信教子
第二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教学目标: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父子情深,积累语言。
二、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点:
一、朗读课文,感受父子情深;
二、初步领悟“给”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
·教学难点:
初步领悟“给”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收集关于高尔基的资料、名言等。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爱是人类讴歌的永恒主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品味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深深的爱。
2.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回忆: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生活小事?(板书:栽花赏花
写信教子)
3.师述:高尔基很爱他的儿子,他教育儿子的方式也很特别,他是通过——写信来教育儿子的,你认为高尔基写给儿子的信中哪一句话含义最深刻?(板书:“给”永远比“拿”愉快„„)
4、师述: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也是一位慈爱的父亲。你对他还有多少了解?(指名交流资料)
5、今天,就让我们围绕这一中心来学习课文。(齐读中心句)
二、品读课文,体会父子情深
栽花赏花
1.课文除了写高尔基写信教子之外,还写了什么?(儿子给父亲栽种花草)
2.过渡:高尔基的儿子是怎样栽种花草的呢?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课件: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
3.指名读,边听边想:你觉得高尔基的儿子是个怎样的孩子?(懂事)4.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只有、还没有、顾不上、一直。)5.抓住懂事,引导想象:
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只有十岁孩子的心灵,想想:这是一个对父亲有着怎样情感的孩子?(子爱父)他为什么要给父亲栽种花草?他栽花的时候心里会想些什么?
生:我不在的时候就让这些花儿代替我陪伴爸爸
生:闻到花香爸爸的身体会好的快些的
6.现在,让我们一块儿去这块栽满花草的芳草地去看看吧!(师读,生想象:所见,所闻,所感。)
7、你们想亲自去看一看吗?让我们一块儿来美美地读一读吧!
8、这些盛开的花在你眼里像什么?在父亲的眼里呢?此时他的感受如何?(说不出的高兴)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父爱子)(1)指名读
(2)齐读
写信教子
过渡:这些盛开的花儿,真象儿子灿烂的笑容,高尔基除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还有许许多多的感想。于是,他把这些感想写给了在远方的儿子,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封信!
1.(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边读边体会:你从这封信里读出了什么?(小组交流)
提示:请大家在读的时候注意,这里有两个“美好的东西”,它们的意思相同吗?
2.扣住“美好的东西”引导交流。
(小结:第一个“美好的东西”指的是鲜花,第二个“美好的东西”不仅指的是鲜花这些物质方面的东西,还包括对别人的关心、帮助,哪怕是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声亲切的问候。)
3、(课件出相关图片)总结“美好的东西”指的另一层含义。4.联系第7、8自然段,理解“给”、“拿”的内涵。
(明确:“给”是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拿”即是向人们索取。付出永远比索取更令他人和自己愉快。做“给”多“拿”少的人。)
4.总结:听了父亲对儿子的希望,看着儿子为父亲种的花,我们感受到高尔基和儿子之间深深的爱!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封信,感受一下这深沉的父爱。(齐读整封信)(板书:爱)
三、总结延伸
1.总结:(结合板书)
从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故事中,你觉得高尔基对儿子的爱主要表现在哪里?(教儿子学会做人,塑造儿子美好的心灵。)
2.说话训练: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你有过“‘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经历吗?(予人玫瑰,手留遗香。)
3. “‘给’”永远比‘拿’愉快,这是高尔基对儿子的教诲,也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座右铭!
四、齐读全文,回归整体
让我们再一次捧起书,感受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那浓浓的爱。
五、布置作业:课后4题(灯片打出:书信格式)
高尔基留下了这样的教子名言。这里老师也赠送几则名言给大家: 人生的意义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给”,永远 比“拿”愉快。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板书设计:
第三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2、能通过创设情境、品读语言,感受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的浓浓的亲情,并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3、练习从儿子的角度给高尔基回信。
一、引入名言,激趣导入
1、师:(出示:“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谁来读一读,你们知道这是谁的名言吗?(高尔基)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高尔基又有了那些了解呢?(指名说,师总结)
2、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14课《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师:这篇课文讲述了高尔基与他的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哪两件事?
(师相机板书:栽花赏花、写信教子)
二、创设情境,读悟体会
过渡:课文哪几小节写了栽花赏花?(3.4.5小节)请同学自己读读这三小节,想想高尔基的儿子为什么要忙着种花?(学生自由读)
(学习第3自然段)
1、师:一到放假,高尔基的儿子便去探望远在小岛休养的爸爸,到了那里他顾不上休息,而是忙着种花,这是为什么?(指名说儿子非常爱自己的父亲。正因为这种爱,所以不愿在离开时让父亲感到寂寞,而留下鲜花,让美丽的鲜花陪伴父亲,为父亲留下美好的回忆。)
2、师:原来,“只有10岁”的儿子这样做,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父亲表达爱。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第三段,并且想一想,画一画: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儿子对父亲的这种爱?为什么?
3、生自由读。(出示第三自然段)指名说。(学习第4自然段)
1、师小结导入:为了让父亲安心休养,不再孤独寂寞,儿子在岛上栽种了鲜花,当鲜花盛开时,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让我们一起走入这迷人的鲜花世界吧。(师出示课件)
2、师:看着这满地盛开的鲜花,请你展开想象说说在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老师给你提供一个句式,先试着自己说说。(指名说)
3、师:课文中也描绘了这一美丽的景象(出示课文),谁来读一读。
4、指名朗读,然后评议:“从他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美在哪里?”在学生读议时,教师相机点拨:
你们觉得这段中,哪个词把花儿写得最美?(姹紫嫣红)什么样的花被称为姹紫嫣红?姹紫嫣红是什么意思?(形容花色彩艳丽,种类繁多。)读着这个词你还想到哪些词意思跟它差不多?(万紫千红.五颜六色.五彩斑斓„„)
5、听老师读第一句话,(师读)。读后交流:“听着老师的朗读,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和感受吗?”学生交流,体会(这段话不仅表现了鲜花的美好,还流露着高尔基的喜爱之情)。
(学习第5自然段)
过渡:“高尔基为什么这样高兴呢?是什么使他这样高兴?赶快读读第5自然段吧。你一定有新的发现。”
1、学生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
2、体会“愉快”。(师)读着读着,你觉得高尔基的高兴与我们一样吗?怎么不一样?从哪看出来的?
扣住“欣赏”、“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等词句,进一步体会高尔基的“高兴”:“是啊,这么多这么美的花是儿子亲手栽种的,在高尔基的眼里,这一朵一朵的鲜花就是——儿子!
3、感悟“美好”:“读到这儿,你认为儿子给了高尔基什么?”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感受,感悟到儿子给高尔基的是孝心、爱心、幸福、享受等等这些美好的东西。师:看着这美好的景象,高尔基又在想些什么?(指名说)
4、师小结:远在小岛的父亲在深深地思念着自己的儿子,让我们把这种美好的思念通过你的朗读读出来,好吗?(出示课文,生配乐有感情齐读)
三 讨论探究 品读感悟
1、(过渡)师:是父子间爱的力量让同学们读得这样投入,这样动人!正是这种爱的力量使得父亲为远方的儿子写了一封信,(师出示课文7、8、9自然段)
2、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可以默读、可以大声地朗读、也可以和同桌一起读。在读的过程中,找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仔细读一读,想想它的意思。
3、学生自由读信。小组讨论后,进行全班交流。
4、师:你认为哪句含义深刻?(要是你无论„„多么愉快呀!)
师:有的同学不太明白,为什么留给别人美好的东西,自己的生活会多么愉快?(出示)假想高尔基的儿子
放学时
在公共汽车上
让座
受表扬
心情愉快 在公园„„ 在„„
师:假如在这些地方,高尔基的儿子一定会怎么做呢?你们再来假想一下:他在其它地方会怎么做
生:帮助盲人、帮助同学们解决难题„„
师:把我们刚才假想的概括一下,假如他时时处处都付出爱,为美好的人和事付出爱,受到别人的夸奖,那么他的生活就会很愉快。这就是爸爸的心愿。我们再来读这一段话。(要是你„„多么愉快呀!)
师:还有同学画了哪一句?(最后一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自由谈)师:你认为这里的“给”指什么?“拿”指什么?(“给”是给予、奉献。“拿”是向别人索取。)
师:是呀,看到别人由于得到自己的帮助而愉快时,我们会感到由衷的欣慰,并且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被人需要是一种幸福,一种崇高的幸福。这就是“给”比“拿”愉快的意思。(板书“给”比永远“拿”愉快)(齐读这句话)
师;高尔基就是用这句话激励儿子,把它作为人生的信条去奋斗,时时处处去关爱身边的人和事。老师相信:随着你们的成长,你们会渐渐明白这句话的含义。让我们再来饱含深情地读读这封信吧(生齐读789自然段)
四、情感升华,角色表演
1、师:当高尔基的儿子读懂爸爸的信后,心里是多么高兴啊!他对爸爸充满了感激,因为他从信中读到了做人的道理。他一定会有许多话想对爸爸说,下面就请你代他写一封回信给爸爸,写上自己最想对爸爸说的话。
2、生现场写回信,师巡视指导。
3、谁愿意读读你写的信。
师导语:(配乐)儿子静静地读着父亲的来信,聆听着父亲的深深教诲,提笔这样写到:“(指名读信,配乐)”
五、总结收获,熟记名言
同学们,人生的真正快乐在于为别人付出,不在于向他人索取。让我们都来做一个让大家需要并为大家带来快乐的人吧!
最后老师送给你们几句话(出示关于奉献的名言,生齐读)
六、作业设计,课外拓展
2、阅读高尔基的文学作品《童年》或《母亲》或《在人间》
3、收集关于奉献的名言并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 栽花赏花
写信教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给”永远比“拿”愉快
(父子爱)
第四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执教:张敏
课时目标:
1、细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
3、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重难点:
1、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2、体会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交流,整体感知:
1.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让我们回顾一下课文讲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的哪两件生活小事?
板书:栽花赏花
写信教子
谁能用一个字来概括父子之间的情感关系?(板书:爱)
2.课文是怎样具体描述栽花赏花这件事的?我们先来学习课文2——5自然段。
二、学习2——5自然段
1、自由读,找出具体写儿子栽花,父亲赏花的词句,并作记号。
2、出示2、3两段,指名读
3、交流找到的词句
师:儿子是怎样栽花的?你找到了哪些词句?(1)学生读出句子,出示画线句子。(2)齐读
(3)师:在读这句话时,你会特别注意哪些词?(4)学生自由谈,找出“顾不上、一直、各种各样”。
(5)理解“顾不上”,插入“年纪小”“路途远”的内容。(师:此时,高尔基的儿子需要休息吗?请你联系课文想一想;当时他才多大呀?他顾不上休息,在忙着干什么?为什么这么做?)
小结:高尔基的儿子不远万里来探望父亲,顾不上休息为父亲栽花,可见儿子深深地爱着父亲。(板书:爱)。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2、3两节。
4、学习4、5小节
师:儿子走了,但儿子种的花开了,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他看见了怎样的情景?(1)出示图片,联系课文第4节练习说话。
(2)(师引读)多美的画面啊!——出示第4自然段,齐声朗读。
(3)师:看着眼前的鲜花,高尔基心中涌动着怎样的情感?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五节,体会一下。
学生交流三点:无比的高兴 骄傲、自豪 对儿子的思念(4)小结:多么深厚的父子之情啊(点一点“爱”字)(5)谁能把这一段朗读好?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6——9自然段
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件事,感受到了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然而高尔基对儿子的感情仅仅是父子之情吗?下面我们学习第二件事,高尔基给儿子的信,写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默读下面的内容,找出信的内容。
1、你从他的信中知道了什么?(让学生自由朗读后再发言,谈对信的理解。)
2、精读
(1)问(第七节):高尔基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这里“美好的东西”指什么?
请同学们读读第8段话,想想这里“美好的东西”还是指鲜花吗?(2)学生读想,交流
师启发:这里是不是高尔基希望他儿子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给人们种鲜花? 这里“美好的东西”还可以指什么?学生讲。(3)生活中的你们也给过别人“美好的东西”吗? 启发:你给过别人帮助、鼓励、安慰、快乐、祝福吗? 学生自己谈例子。
师:高尔基说“当你给别人美好的东西的时候,你自己也会感到愉快。”你尝到过这种愉快吗?学生再谈事例。师小结:真好!生活中只要真诚的付出,都是给别人留下美好的东西,都会让我们感到别人是多么需要我们,所以高尔基说:“给”,永远比“拿”愉快!——
(4)出示:“给”,永远比“拿”愉快!
师:这里的“给”就是给什么?(帮助、关心、安慰,给所有美好的东西),“拿”指什么?(向别人索要帮助)
①指名读 ②比较读
出示一组句子:“给”永远比“拿”愉快!“给”,永远比“拿”愉快!A、这两句话该怎么读?自己练读。B、指名读
C、听出两句话的不同了吗?学生讲
D、老师说明:加了逗号强调了这里“给”字的重要性,更强调了“给”比“拿”愉快。让我们一起再来读好这句话。
3、总结
高尔基是一个伟大的作家,同时又是一位慈爱的父亲,他对儿子的爱,不仅表现在父子之间的亲情上,更是一种崇高的爱,他写信教育自己的儿子,希望儿子能明白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板书:教子)。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的读好这一封信,(练读,齐读。)
四、拓展
1、同学们,学完了这一课,想一想,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谈感受。
2、假如你就是高尔基的儿子,给爸爸回信时,会说些什么? 学生自己写话,再交流。
五、布置作业
1、搜集一两句关于奉献的名言。
2、课外阅读高尔基的作品,如《海燕之歌》《童年》等。板书设计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栽花赏花
父子之爱 写信教子
崇高之爱
第五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
3.让学生明白: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
重点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教学理念:
1.全面依靠学生。2.高度尊重学生。
教学主要方法:
1.小组合作。2.小组互动。
一、课前。欣赏《海燕之歌》。
二、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4课《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指名板书课题(其他同学书空)。同学齐读课题。
2同学再来回顾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指名回答,并板书。(板书:栽花、赏花、写信教子)。
三、小组交流。
昨天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交流,并且做
好了汇报用的课件,下面请同学们把昨天交流的成果在小组里回顾,做好展示的准备。(小组交流、讨论高尔基给儿子写信的目的是什么?)。
重点讨论:“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小组汇报完毕,同学对小组的汇报进行评价,有补充或者有
疑问的进行补充。
教师加以指导补充。(“美好的东西”指的是什么?美好的东西指的是关心、付出、给予。高尔其希望他的儿子做一个奉献的人)。
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次体会高尔基对儿子浓浓的爱。
四、总结提升。
1师:同学们,由高尔基的信读出了高尔基对儿子的崇高之爱,让我们再次走进高尔基的信中,细细体会这种崇高的爱。好,找个同学来读一下课文。
体会:高尔基很爱他的儿子,所以他写信教子,他教育儿子,爱就是奉献。
2请你拿起手中的笔,给高尔基写封信。完成后指名读一读。
3最后,老师向同学推荐阅读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之歌》。
五、板书设计。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高尔基(爱)他的儿子 美好的美好的鲜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