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第一篇:《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3、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教学难点:

背诵《静夜思》,并理解这首诗的诗意。

教具准备:

投影片、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在家里学过古诗吗?谁能把学过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听吗?

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说的是一个小朋友在学校学了一首古诗背给他奶奶听的。这篇新课文是

二、板书课题

3英英学古诗

三、解释课题,教题中生字

1、“英英”是一位女小朋友的名字,“英”是整体认读音节,又是后鼻音“ying”,古诗的“诗”也是整体认读音节,是翘舌音“shi”。(领读课题两遍)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四、初读指导。

1、看图。

(1)出示图:图上有哪两个人?她们在做什么?

(2)小结:画面上的意思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两个人有说有应,有问有答,这种情况叫做对话。

2、自学课文。

(1)讲述对话书面表达方式。

课文中表示说话人名字回与他说的话区分开,第一行“英英”指的是说话人,紧接着是英英说的话。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读一读。

(3)检查学习情况:(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自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把标点符号读正确。

(5)分段指名读、齐读。

(6)分角色读对话。自读、同座二人分角色对读、指名二人对读各一次、分两个大组对读各一次。

3、再读课文。要求:说说课文里英英和奶奶对话,英英说了几次?奶奶说了几次?

五、指导读好古诗

(出示古诗内容):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齐读。

过渡:下一节课我们一同来学习《静夜思》。

第二课时

一、学习《静夜思》

1、(出示古诗)解释诗题。

“静夜”就是“静静的夜晚”,“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地思念。

2、看图。

出示投影片《静夜思》。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我以为图上出现的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从他穿戴的是古人的衣帽可以看出来)(这幅图是为《静夜思》配的画,《静夜思》作者是李白,所以图上出现的人就是他)(这幅图左边有个大筒子,插着许多诗稿,说明这个人就是大诗人李白)对,你们看得很仔细,想得很合情理。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他在望着窗外天空的明月)(他好像是在想着什么)(也许他正在想着做诗呢)对,你们说的画面意思正和诗题的意思相同。

望思乡

奶奶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2

教学内容:初步感知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谁能背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一个小学生把在校学习的一首古诗背给奶奶听的'。

二、板书课题3 英英学古诗

三、初读课文

1、看图出示投影片

学生说图意

小结画面上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

两个人有说有应,这叫对话。

2、自学课文

(1)教师讲述对话的书面形式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会读本课生字,识记字形。

(4)理解下列词语

故乡明亮意思不由得家乡唐代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

教一首故乡静意思

(2)指名读准每个带点的字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故乡唐代不由得

4、通读课文

轻声读课文,指名读,齐读,分角色对话

指出:文中人物名只默记心中,不读出来。

5、理清脉络

课文中英英和奶奶各说了几次?

(英英三次,奶奶二次)

每次各人都说了些什么?

小结:英英和奶奶的对话里有说有应,有问有答。内容完整,层次清楚。

我们平时和人对话也要注意互相对应,把话说清楚。

过渡:英英学习的是哪首古诗,我们下节课再认真学一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2、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读懂诗的意思。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胶片

教学过程:

一、学习《静夜思》。

1、板书课题,解释诗题。

静夜意思就是静静的夜晚。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来说静夜思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的思念。

2、看图。

出示投影片《静夜思》。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那里看出来的?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

3、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习。

第一句

(1)指名读。

(2)这句诗,英英是怎样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

(3)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

理解霜、疑是。

第二句

(1)指名读。

(2)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举头?

(3)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明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当他想念故乡时,头还是抬着望月亮吗?诗里是怎么说的?

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

齐读《静夜思》。

4、朗读指导。

(1)用/画出句中的停顿。

(2)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3)光、霜、乡要读得清晰。

二、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指导背诵。

2、生字书写。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

小朋友们,你们学习这篇课文以后,对学习古诗有什么认识,可以谈谈。

三、指导背诵《静夜思》。

1、听录音欣赏。

2、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3、分两个大组,交替背,听各一次。

四、写字指导。

1、按笔顺描红的生字。代英举

2、其它要描红的生字。诗意

五、作业练习。

1、描红练习。

2、比一比,再分别组词。

波()代()

披()袋()

3、背诵课文。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关于《英英学古诗》的教学设计

2.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范文

3.《英英学古诗》教后反思

4.《英英学古诗》的教学反思

5.《英英学古诗》精彩教案

6.《英英学古诗》教学反思

7.《英英学古诗》的优秀教案

8.《英英学古诗》练习评测试题

9.《英英学古诗》教学反思模板

第二篇:《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课《英英学古诗》。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 感情。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4、学会“首、意、思、层”四个字,能按笔顺正确书写。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静夜思》

教学难点

借助课文正确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思想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

评价活动方案

1、学生感情朗读、背诵古诗,配乐朗读,每个大组选两个学生进行朗读比赛,代表本组。

2、同桌两人分角色朗读课文,以四个大组为单位,每组抽出一个小组进行比赛读。

3、学生自己说说古诗的意思,说的好的盖上小印章以示鼓励。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指名读生字词。

英英

一首

古诗

意思

一层

静夜思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不仅字词学得多,而且还把它们牢牢地记在心里了,其实英英也很了不起,你瞧,她正在干什么?(投影出示英英背古诗的图片)

2、指名说图意:英英在和奶奶对话,英英在背古诗。

3、题目是英英学古诗,我们能不能把它改成“英英背古诗”呢?

(1)指名读课文。

(2)指名说一说:A、英英说了几次话?B、每一段话都说了什么?

(3)小结:从对话中我们了解到英英不仅背好古诗,而且还懂得了古诗的意思,同时还了解了古诗的诗人是谁,那你们说题目能改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学与背的意思,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更好的进行学习。】

二、学习《静夜思》。

1、(出示古诗)解释诗题。师:你理解了哪个词的意思?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说说自己的理解,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组织能力。】

“静夜”就是“静静的夜晚”,“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的思念。”

2、看图感悟,体味诗情。(出示插图《静夜思》)

(1)师: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对,你们看得很仔细,想得很合情理。)教学“李”

(2)师:天空中有一轮明月,想一想,什么时候的月亮是这么圆,这么亮?(八月十五中秋节,元宵节的晚上。)

(3)师:月圆之时,正是家人团圆的时候,每当这个时候,我们都会聚集在一起玩一玩,乐一乐。假如这个时候,你独自一人在外地,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你会觉得。。。?

【设计意图:让学生练习生活实际,感受作者内心的孤单、寂寞之情,可以更好的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乡之情。】

(4)师:是啊,别人团聚,自己却孤单一人,心中肯定非常难受。你们看,此时此刻,诗人李白就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孤孤单单一个人。想一想,他站在窗前,仰望明月,会想些什么呢?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可以自主学习,各抒己见,更好的体会诗人的内心世界。】

(5)师:同样的月亮,同样的月光,勾起了远在他乡的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无限思念。让我们一起当一当诗人李白,读一读《静夜思》。

3、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2)师:这首诗有几句?(两句)依次来学一学。

第一句

①指名读。

②师:这句诗,英英是怎么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学生答)

③师: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为什么这一句里的“疑是”,英英把它解释成“就像”?

第二句

①指名读。

②师:“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举头”?

③师: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你们的想象都合情合理。诗人想到故乡的人和事,想得很多很多。那么当他想念故乡的时候,头还是抬着望月亮吗?诗里是怎么说的?

对,用“低头”这个词语表示诗人思念故乡的感情很深沉。为什么英英把这句解释成“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

(3)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

(4)齐读《静夜思》。

4、指导朗读。

(1)师配乐范读《静夜思》,生体验朗读节奏,并在书上做记号。(2)“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光”“霜”“乡”

押韵字要读得清晰,停顿要长一些,表示感情逐步深化。

(3)学生配乐朗读古诗。

【设计意图:把古诗的朗读要点分析清楚,而且先范读,而后让学生配乐朗读,非常恰当的激发了学生的思想感情,朗读就会比较到位。】

三、朗读课文,练习背诵《静夜思》,为分角色表演课文做准备。

同桌两人自由朗读课文,尝试表演。

四、分角色表演课文

1、出示要求:说话自然、流利,用讲话的语气来对话,而不是背诵课文。

2、师生扮演角色示范引路。

3、同桌互相练习。

4、指名对话。(教师多鼓励,善点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首、意、思、层”。

2、记忆字形。

3、书写时得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说说好的记字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字的积极性,更牢固的记忆字形。】

4、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六、结果颁布

对本节课中学的认真,读的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

【设计意图:孩子年龄小,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所以,利用这种方式,可以更好的督促学生好好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对学生有很好的激励作业。】

七、总结深化

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会了《静夜思》这首古诗,知道了诗的意思和作者,也理解到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之情,我们国家还有很多优秀的古诗,希望大家在课下多读多学,感受古诗的语言魅力!作业设计

请大家模仿课文对话形式,与父母家人对话学古诗,可以是《静夜思》,也可以是以前学过的其他古诗,如:《悯农》《锄禾》《咏华山》等,像英英一样介绍一首学过的古诗,好吗?

第三篇:《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理解、背诵《静夜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读准一个多音字,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

理解、背诵《静夜思》,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教学时间:两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英英学古诗》 学习生字:英、诗(后鼻音 翘舌音)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轻声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

2、思考:英英怎样学古诗的?学得怎么样?

三、讨论

怎样学:师讲解:对话 学得怎样:生评价并说出理由(会背、能理解)

四、再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大概意思,不会的准备质疑。故乡:家乡,一般指自己出生的地区。

唐代:唐朝,古时一个朝代的名称,距今一千多年。不由得:禁不住。

五、检查交流

1、出示生字新词

2、指名读、开火车读、学生领读

3、说说你记住了哪些字?是如何记住的?

4、巩固:反义词: 前---低头---近义词: 故乡--思--望---扩词: 思

1.多音字: 背(bei bei)

5、齐读

六、再读课文,了解大概意思

1、轻声读

2、说说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诗的内容 诗的作者及年代

你能让诗意与原诗句一一对应(考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3、齐读《静夜思》

4、练习背诵

七、作业 笔顺书空:奶习字册描红

熟读课文,学英英把《静夜思》讲给家人听。

第四篇:《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之一

《英英学古诗》教学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2、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读懂诗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本插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谁能背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一个小学生把在校学习的一首古诗背给奶奶听的。

二、板书课题:3 英英学古诗

三、初读课文

1、看图出示课本插图,学生说图意

小结画面上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

两个人有说有应,这叫对话。

2、自学课文

(1)教师讲述对话的书面形式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会读本课生字,识记字形。

(4)理解下列词语

故乡明亮意思不由得家乡唐代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

教 一首 故乡 静意思

(2)指名读准每个带点的字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故乡唐代不由得

4、通读课文

轻声读课文,指名读,齐读,分角色对话

5、理清脉络

课文中英英和奶奶各说了几次?(英英三次,奶奶二次)

每次各人都说了些什么?

小结:英英和奶奶的对话里有说有应,有问有答。内容完整,层次清楚。

我们平时和人对话也要注意互相对应,把话说清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静夜思》。

1、板书课题,解释诗题。

“静夜”意思就是“静静的夜晚”。“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来说“静夜思”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的思念。

2、看图。

出示《静夜思》。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那里看出来的?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

3、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习。

第一句

(1)指名读。

(2)这句诗,英英是怎样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

(3)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

理解“霜”、“疑是”。

第二句

(1)指名读。

(2)“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举头”?

(3)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明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当他想念故乡时,头还是抬着望月亮吗?诗里是怎么说的?

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

4、朗读指导。

(1)用“/”画出句中的停顿。

(2)“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3)“光”、“霜”、“乡”要读得清晰。

二、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三、写字指导。

教师出示生字,学生交流讨论记忆生字的方法,学生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四、板书设计

英英

学古诗

背内容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讲意思

说作者

唐代诗人

李白

第五篇:《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课《英英学古诗》。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4、学会“首、意、思、层”四个字,能按笔顺正确书写。目标分解依据

1、基于课标

(1)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2)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3)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4)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2、基于教材

这篇课文非常巧妙的把古诗、诗意和诗的作者融合在对话当中,可以使学生在无意当中掌握住诗文和诗意,比单纯的学习古诗又更系统了一步,而且文章以祖孙对话的形式呈现,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教学时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文本。

3、基于学生

这篇课文人物对话浅显易懂,学生大多数听过或者背过《静夜思》这首诗,诗意在英英第二次说的话里面,可以让学生读一读之后自己说一说,用自己的话讲讲古诗的意思,真正的掌握古诗。古诗的诵读可以配上合适的音乐,更能激发学生的诵读感情和兴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静夜思》 教学难点

借助课文正确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思想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

评价活动方案

1、学生感情朗读、背诵古诗,配乐朗读,每个大组选两个学生进行朗读比赛,代表本组。

2、同桌两人分角色朗读课文,以四个大组为单位,每组抽出一个小组进行比赛读。

3、学生自己说说古诗的意思,说的好的盖上小印章以示鼓励。教学活动预案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指名读生字词。

英英 一首 古诗 意思 一层 静夜思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不仅字词学得多,而且还把它们牢牢地记在心里了,其实英英也很了不起,你瞧,她正在干什么?(投影出示英英背古诗的图片)

2、指名说图意:英英在和奶奶对话,英英在背古诗。

3、题目是英英学古诗,我们能不能把它改成“英英背古诗”呢?(1)指名读课文。

(2)指名说一说:A、英英说了几次话?B、每一段话都说了什么?

(3)小结:从对话中我们了解到英英不仅背好古诗,而且还懂得了古诗的意思,同时还了解了古诗的诗人是谁,那你们说题目能改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学与背的意思,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更好的进行学习。】

二、学习《静夜思》。

1、(出示古诗)解释诗题。师:你理解了哪个词的意思?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说说自己的理解,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组织能力。】

“静夜”就是“静静的夜晚”,“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的思念。”

2、看图感悟,体味诗情。(出示插图《静夜思》)

(1)师: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对,你们看得很仔细,想得很合情理。)教学“李”

(2)师:天空中有一轮明月,想一想,什么时候的月亮是这么圆,这么亮?(八月十五中秋节,元宵节的晚上。)

(3)师:月圆之时,正是家人团圆的时候,每当这个时候,我们都会聚集在一起玩一玩,乐一乐。假如这个时候,你独自一人在外地,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你会觉得。。。?

【设计意图:让学生练习生活实际,感受作者内心的孤单、寂寞之情,可以更好的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乡之情。】

(4)师:是啊,别人团聚,自己却孤单一人,心中肯定非常难受。你们看,此时此刻,诗人李白就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孤孤单单一个人。想一想,他站在窗前,仰望明月,会想些什么呢?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可以自主学习,各抒己见,更好的体会诗人的内心世界。】

(5)师:同样的月亮,同样的月光,勾起了远在他乡的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无限思念。让我们一起当一当诗人李白,读一读《静夜思》。

3、学诗句。(1)指名读《静夜思》。

(2)师:这首诗有几句?(两句)依次来学一学。

第一句 ①指名读。

②师:这句诗,英英是怎么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学生答)

③师: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为什么这一句里的“疑是”,英英把它解释成“就像”? 第二句

①指名读。

②师:“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举头”?

③师: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你们的想象都合情合理。诗人想到故乡的人和事,想得很多很多。那么当他想念故乡的时候,头还是抬着望月亮吗?诗里是怎么说的?

对,用“低头”这个词语表示诗人思念故乡的感情很深沉。为什么英英把这句解释成“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3)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4)齐读《静夜思》。

4、指导朗读。

(1)师配乐范读《静夜思》,生体验朗读节奏,并在书上做记号。(2)“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光”“霜”“乡”押韵字要读得清晰,停顿要长一些,表示感情逐步深化。(3)学生配乐朗读古诗。

【设计意图:把古诗的朗读要点分析清楚,而且先范读,而后让学生配乐朗读,非常恰当的激发了学生的思想感情,朗读就会比较到位。】

三、朗读课文,练习背诵《静夜思》,为分角色表演课文做准备。

同桌两人自由朗读课文,尝试表演。

四、分角色表演课文

1、出示要求:说话自然、流利,用讲话的语气来对话,而不是背诵课文。

2、师生扮演角色示范引路。

3、同桌互相练习。

4、指名对话。(教师多鼓励,善点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首、意、思、层”。

2、记忆字形。

3、书写时得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说说好的记字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字的积极性,更牢固的记忆字形。】

4、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六、结果颁布 对本节课中学的认真,读的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

【设计意图:孩子年龄小,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所以,利用这种方式,可以更好的督促学生好好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对学生有很好的激励作业。】

七、总结深化

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会了《静夜思》这首古诗,知道了诗的意思和作者,也理解到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之情,我们国家还有很多优秀的古诗,希望大家在课下多读多学,感受古诗的语言魅力!作业设计

请大家模仿课文对话形式,与父母家人对话学古诗,可以是《静夜思》,也可以是以前学过的其他古诗,如:《悯农》《锄禾》《咏华山》等,像英英一样介绍一首学过的古诗,好吗? 板书设计

英英 学古诗

背内容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讲意思 说作者 唐代大诗人 李白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aoxue/9/216713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