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寄冰教学设计
12、寄冰
一、出示课题,质疑。
1.看老师写这个寄字。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个寄字?(左右结构,形声字)
你知道在邮局里能寄些什么? 指名交流。(寄贺信、寄卡……)可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讲的是寄——冰。齐读课题。读了课题后你们有问题吗?是啊,冰怎么能寄呢?谁给谁寄冰,为什么寄冰?结果怎样?
二、初步感知课文。1.请小朋友打开书,出示: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不漏字,不加字。2.填空。
课文写了 的狮子洪洪,从来没有,他想知道。于是,他写信让 的企鹅非非寄,结果,却收到。2.指名读课文。请其他同学做小评委。3.交流填空。指名说,自己说,同桌互说。
寄冰
板书:企鹅非非 狮子洪洪
南极 非洲
三,学习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狮子洪洪满心希望能收到一块冰,可是却收到了一袋水。
1.指名朗读2、3小节。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思考,洪洪的心情怎样?他又是怎么做的?
来。
我请小朋友找出书上的句子来读一读。2.学生交流,随机点红句子:洪洪很生气,把箱子退了回去,并写信给非非:“我让你寄块冰,你为什么寄一袋水来?真让人扫兴!” 3.师:洪洪为什么生气? 生交流,引读第一节,出示:
是啊,狮子洪洪住在—— 火热的非洲,从来没有——见过冰,他多想知道——“冰是什么样子呢?” 他兴致勃勃地给远在南极的企鹅非非写了一封信。
可是,现在,收到的是 ——一袋水,这真让人——扫兴。
扫兴是什么意思?(原本很开心,结果没有实现心愿,很不开心,比方你们爸爸妈妈答应你星期天到游乐场玩,可是天下雨,不能去了,你会很——扫兴。)4.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谁来读出扫兴的样子?再读
洪洪很生气,把箱子退了回去,并写信给非非:“我让你寄块冰,你为什么寄一袋水来?真让人扫兴!”
这句话中有三个生字,扫 当小老师(平舌音)这个字我们要读准字音。
块 量词。还可以说 一块什么?
退 谁有好办法记住这字。(分析字形 半包围结构,从里到外,第6笔是点。书空,小手心里写这个字)
5.小朋友课文读得真棒。课文里有好几个生字宝宝,它们也想和你们交朋友呢。你们认识了哪些字?
望 提醒大家,第三笔是 竖提 组词,希望
热 翘舌音
收 翘舌音 新认识一个笔画 反文旁——书空 6再读第3节,把洪洪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7.师过渡:洪洪非常扫兴,他把箱子退了回去。不久,出示第4节,师读第1句。
那非非的心情怎样?
指名读第二句。你们说他读得好吗?(读出了非非的纳闷,疑惑,百思不得其解)
8.非非糊涂了,那你们能帮非非揭开这个谜团吗?
说话练习:
出示:冰怎么会变成水的?非非,我告诉你,因为南极很冷,非洲很热,所以,冰到了非洲就化成了水。(指名,同桌互说)
水怎么又变成了冰?
因为非洲很热,南极很冷,所以,水到了南极又结成了冰。(指名)
9.出示南极和非洲的图片。
小朋友看,这是炎热的非洲,那里气温很高,有很多沙漠,是地球上气温最热的地方。
这是寒冷的南极,那里白雪皑皑,是冰雪的世界,最低温度达到零下89度。
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随机板书,热,冷)
师总结板书:因为洪洪住在非洲,那里很热,所以冰到了非洲就化成了水。
因为非非住在南极,那里很冷,所以水到了南极又结成了冰。
9.非非明白了原因,可是洪洪还在生气呢。同桌演一演。
10.师结:小朋友真聪明,今天,我们明白了一个科学道理,读了课文,也认识了新的生字。
四、复习巩固。
看!非洲的企鹅带着宝宝来考你们了。
师:又到了写字的时间,请大家把书翻到田字格。
(生集体书写生字)
寄冰
狮子洪洪
企鹅非非
非洲 南极
热 冷
第二篇:企鹅寄冰 教学设计
部编教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我爱阅读教案
【我爱阅读】 企鹅寄冰
中山小学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读出问句的语气。
2、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非洲、南极的不同气候特点,知道随温度的变化冰可以变成水,水也可以变成冰。
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读出问句的语气。
2、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非洲、南极的不同气候特点,知道随温度的变化冰可以变成水,水也可以变成冰。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小动物呀?
师:以前我们学习了多篇和动物有关的课文,你能回忆一下吗?(出示狮子和企鹅的头饰)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两个头饰上的动物你们认识吗? 生:企鹅和狮子。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对呀!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狮子和企鹅,看看它们之间发生了怎样一段故事?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和“回忆学过的和动物有关的课文”导入课题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开动脑筋,最终回忆起以前学过的旧知。出示狮子和企鹅的头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序号。
(2)圈出课文中遇到生字,划出课文中遇到的生词。(3)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生字
师:现在,老师要把课文中的生字宝宝请出来,谁能带大家一起来跟他们打声招呼呀?(生跟读)
3、交流识字方法
师:大家读得这么准确,能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你们的识字方法吗?
4、开火车读课文
师:同学们的办法可真多啊,那现在老师要请小组同学看着生字宝宝的拼音小帽子,一人读一句来为大家讲讲这个有趣的小故事。咱们来开两组小火车,看看哪组的小火车开的最顺利。
5、指导朗读
(1)狮子大王不停地叫着:“热啊,热啊。”
读出烦躁、酷热难耐的语气。
(2)河马说:“听说在南极有一种很冷很冷的东西,叫做冰。”注意语气停顿,读出不确定的语气。
(3)狮子大王听了,立刻给南极的企鹅写了一封信。
抓住“立刻”换词理解,读出狮子大王迫不及待的语气。(4)“我请你寄块冰来,你为什么寄来一袋水?” 读出狮子疑惑和生气的语气。
(5)企鹅连忙把箱子打开:“这明明是冰嘛,怎么说是水呢?” 读出企鹅疑惑不解的语气。
【设计意图】:明确读书的要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益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积累识字经验,体会识字规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读准确生字词。以小组竞争的开火车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指导学生根据语境来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为学生今
后有感情的朗读奠定了基础。
三、细品课文
过渡:同学们读得可真有趣啊,那接下来就一起和老师走近故事去看看吧!
1、轻声读课文第1-3自然段
思考:
(1)企鹅给谁寄冰?为什么要给它寄冰?圈出来。(2)从哪儿寄到哪儿?用直线划出来。(3)寄到了吗?
2、交流分享
(板书:企鹅 狮子 南极 北极)
3、出示世界地图
在地图上指出南极和非洲。
4、出示南极、非洲的图片
(1)了解南极和非洲的气候特点
南极和非洲的气候怎么样?在文中用曲线划出来。(板书:南极 冰天雪地 北极 炎热)(2)讲解南极和非洲的气候特点
5、同桌互读课文第4-9自然段
思考:
(1)冰寄到了吗?
(2)到底是谁记错了?为什么?(3)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6、交流分享
(1)企鹅给狮子大王寄冰,从南极寄到非洲,狮子大王没有收到冰,却收到了一袋水。
(2)谁都没有记错。因为南极非常冷,水就结成了冰;而非洲非常热,冰就化成了水。
(3)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随温度的变化冰可以变成水,水也可以变成冰。
7、动画演示
出示水遇冷结冰,冰遇热化成水的动画。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边读边思考,能培养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阅读的好习惯。多媒体的展示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直观地感受到南极和非洲气候差异之大,明白冰遇热变成水,水遇冷变成冰的道理。
四、拓展升华
1、演一演
师:今天大家都学得很棒,现在老师要请两名同学带上狮子和企鹅的头饰,加上动作来演一演这个有趣的故事。
2、说话练习
师:同学们演得真好!接下来请大家写封信分别寄给狮子和企鹅,来帮助他们解开疑惑吧!
(1)狮子大王:
您好!企鹅小弟寄给你的确实是一块冰,只是因为您住的非洲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2)企鹅小弟:
你好!狮子大王收到的确实是一袋水,只是因为你住的南极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意图】:从读到演,科学地遵循了儿童思维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像,利用了儿童善于表现自我的特点,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培养了表演能力。在课堂教学后进行适当的说话练习,为学生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板书设计】
企鹅寄冰
企鹅 狮子 南极 冰天雪地 非洲 炎热
第三篇:一年级语文下册《寄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寄、冰、封、块、箱、退、扫、久”等10个生字;认识部首“两点水”;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写汉字“寄、箱、过、退、久、冰”;能用音序查字法查“封、箱、退”等3个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3.能展开合理的想象,并和同学合作用打电话的形式续编故事。
4.初步了解非洲、南极的不同气候特点,能联系生活经验,初步了解水的基本属性。
重点和难点:
1.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8个生字;认识部首“两点水”;能用音序查字法查汉字。
2.能展开合理的想象,并和同学合作用打电话的形式续编故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学习质疑
1.出示“冰”及拼音。借助拼音犊准字音,说说可以怎样记住字形?
2.学习“两点水”说说还认识哪些带有“两点水”的字?
3.补全课题,齐读。思考: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过渡:谁给谁寄冰,结果又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1.自学课文,了解内容。
(1)按常规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2)小组内交流反馈(给予充分的时间)。
2.集体交流反馈。
(1)抽读生字组成的新词,注意正音。
(2)出示句子:南极的企鹅给住在火热非洲的狮子洪洪寄了块冰,可是,洪洪却收到了一袋水。
(3)用音序查字法查生字“块”,找到后,和学过的“快”比较一下意思有什么不同?
三、深入学习感受内容
1.再读课文想想洪洪和企鹅在收到对方寄来的信后,心情是怎么样的?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来说明。
2.出示:生气糊涂(读准字音,注意轻声)。
3.洪洪为什么生气?它又是怎么做的?找到有关的句子,同桌读一读。
4.师生配合读第——第三节
5.从哪里看出来,企鹅糊涂了?自己读读第四节。
出示:企鹅糊涂了,明明是块冰,洪洪为什么说是水?体会企鹅的心境,理解“糊涂”读好这句话。
6.读第四节。
四、训练说话明白道理
1.正在这时,另一只小企鹅解开了这个谜团。于是,他们打了一个电话给狮子洪洪,电话里会说些什么?先自己想一想,说一说,再和同桌演演。
2。交流
3总结: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发现?
五、复习巩固
1.读词语2.写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寄、箱、过、退、久、冰”
第四篇:冰 灯 教学设计
冰 灯 教学设计
冰
灯教学要求:
1、了解父亲为儿子做冰灯的故事,2、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爱。理解父母的心情。
3、有感情地朗读文。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父亲为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爱。理解父母的心情。第一时
一、导入新《冰灯》1.
板书题、齐读题。2.启发学生提出疑问,引起学生探究兴趣。
三、自读文l分组自读文,提出自己的疑问,小组讨论交流。2检查学习情况(1)认识词语:走街串巷
习俗
菱形
合适
细碎
炕透亮
打磨
爹
扭过来
废
棉袄
后悔
融化
撩起(2)理解词语:走街串巷
享受
菱形
细碎
透亮
打磨
撩起
发酸
称赞
羡慕(3)让学生交流记字方法和理解词语的方法。
3.说说你读过文以后的感想。
四、讨论:
1、看到父亲做冰灯,2、“我”为什么“后悔”了?
3、说一说“我”提着冰灯时的心情。第二时
1、复
2、习导入1.上节我们学习了《冰灯》这一,你能说一说它讲的是一什么事吗?
3、理解文小组学习:带着问题分组读文,讨论。
1、“我”为什么要父亲做冰灯?
2、父亲什么时候在做冰灯?我是怎么发现的?父亲为什么磨一阵停一阵?这么冷,父亲为什么还要继续做呢?
4、看到父亲在做冰灯,、“我”的心情怎样?“我”为什么“后悔”?后悔什么?
6、提着冰灯“我”的心情怎样?
7、“它从此留在了我心里”是什么意思?“它”指
8、的是什么?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同时指导朗读。
4、外延伸:在你生活中,、你和父母之间发生过像《冰灯》那样令你感动的事情吗?第三时
1、写《冰灯》中的生字
2、笔下生花:
选一项,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三、“金钥匙”学会整理资料,养成有条有理的好习惯。
第五篇: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
《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 博兴实验中学 王新伟
教学设想
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而培养语感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所描写的情景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振,从而荡涤、升华自己的心灵,享受审美情趣。这是本教学设计重点之所在。所以,通过讲故事引领学生加深对母爱的深切理解;通过朗读让学生品味诗是如何表达对母亲深切的爱的;通过模仿诗中对母爱的表达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不知大家是否听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很久以前,在华山下住着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子。母亲含辛茹苦地把儿子抚养成人时,自己却累花了眼苦驼了背。一天儿子爱上了一位居住在深山里的姑娘,却不知她是一只千年狐精。一日,两人在湖边散步,姑娘饿了,竟提出要他把他母亲的心捧来给她吃,更想不到的是他竟然一口答应了。儿子跑来,拿起刀,就将睡梦中母亲滚烫的心挖了出来,然后飞奔回去。不料在跨过小沟时,竟被杂草绊了一跤,将心摔出老远老远。这时传来一个声音:“儿呀,快起来。摔疼了吗?”说话的是母亲那颗血淋淋的心。
如果说这是一则虚构的传说故事,那么下面的报道却是真实的:波黑战争中,埋在废墟里的母亲,割开自己的静脉,让孩子吸吮鲜血来延续孩子的生命。一位母亲在飞机失事时,用生命护卫着怀里的孩子,至死都没有松开搂抱孩子的手……。
同学们,不知你在听到这些故事和报道时,你是怎样的一种感受?你联想到了什么?能用一句话或一句诗加以表达吗?(学生回答)是啊,母爱如春光,沐浴着孩子的心灵;母爱如甘霖,滋润着生命的幼芽。世上没有一个母亲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可是作为孩子的你,是否知道母亲的生日呢?(两三个学生举手。)有没有说过:妈妈,我爱你!(无一人举手。)看来我们同学们平时把对母亲的爱是深藏在心里。不过我觉得,我们同时还要学会沟通与交流。今天,我们就随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冰心,借助《纸船》与母亲倾情对话。
整体感知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诗歌,钢琴曲伴奏以促进朗读效果,烘托气氛。
学生思考:作者冰心在本诗中抒发了什么情感?
交流探讨
1.作者冰心在本诗中抒发了什么情感? 明确:游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2.诗人是用什么具体意象来抒写对母亲浓浓的思念的呢?
明确:纸船。(人们常说:“山水寄意,草木传情。”是的,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志士或者借一朵鲜艳的小花,一朵枯萎的小草,或借一滴晶莹的露珠,一股清冽的甘泉来抒发他们内心的情感。苏轼曾借空中的一轮明月抒发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叹;青年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借眼前的苍茫大地,抒发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雄心壮志。这种写法叫做“借物抒情”。)
3.你认为怎样朗读才能更充分地表达诗人的这种感情呢?两人为一组互读,结合例句来谈谈你的体会。
4.诗人对母亲的思念浓缩在纸船里,同时还蕴藏在字里行间里。诗中有哪些词语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请默读。
5.是啊,入情才能入境。吟诗,就是要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来朗读诗歌。那么如果请你配上背景音乐,你会选择怎样的乐曲或怎样的旋律?
6.听着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诵,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听时,请你发挥想像,结合自身经历,以第一人称将当时的情景用诗意的语言描述出来。(天风吹卷,海浪涛涛,一如我那波澜起伏的心。我此去远涉重洋,不知何时才能回到母亲的怀抱?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我只有不停地叠纸船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纸船啊纸船,你虽漂不到母亲的身边,但你能漂入我母亲的梦中吗?)
7.大家富有诗情画意的描述,让我不由地又想起了冰心的一个小故事!冰心小时曾问她的母亲:“你为什么那么爱我?”母亲回答说“不为什么,因为你是我的女儿!”道理就这么简单,就因为我们是父母的儿女,所以父母就得为我们操心劳苦!我是母亲的儿子,又是女儿的父亲,读了这首诗后我也禁不住写了几句诗来表达我对“母爱”的感受。
小时侯,母爱融在乳汁里,吮着它,香甜甜; 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意绵绵; 寒冬里,母爱织在毛衣里,穿着它,情牵牵; 雨天里,母爱撑在雨伞里,擎着它,泪涟涟。
其实能寄托“母爱”的又何止“纸船”、“乳汁”“枕头”“毛衣”、“雨伞”呢?请你结合自身体验,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并用诗意的语言来抒发对母亲的爱。试着写一两句诗。
上学后,母爱
。
8.这就是诗啊!是啊,只要做有心人、有情人,你就会发现母爱融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且从不同的角度看母爱,每人的体验皆不同。慈母情,是“三春晖”,是任何“寸草心”也难以回报的恩情,是人间最圣洁、最伟大、最无私的亲情。此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肯定有许多话要对自己的妈妈说,下面就以“妈妈,我对您说”为题说一说你的心里话,与各位在座的同学们以及听课的老师们共享!(相信学生肯定能够答出精彩!)
布置作业
把今天读诗的感受以“妈妈,我对您说”为题写一段心里话,收集到你的《心灵小语》中去,课下交流。
执教感言: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了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着作者的孤独无依,象征着作者思念母亲,眷恋祖国的一颗赤子之心。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使孩子们获得一把欣赏研读诗歌的金钥匙,同时,也让孩子们在诗人的博大情怀中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目标离现实可能有点远,有句话说得好,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但愿孩子们在这节课学习之后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