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6、小摄影师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高尔基工作很忙,一般不接受记者的采访和照相。当得知一名少先队员要为自己照相时,高尔基欣然答应了孩子的请求。在拍照的准备过程中,高尔基尽力配合孩子的工作。在就要拍照的时候,孩子发现忘了带胶卷,拍照未能完成,尽管高尔基要为孩子提供胶卷,他还是哭着离开了。最后,高尔基交代秘书,他不接待杂志社的记者,但如果是那个少先队员,就一定让他进来。这个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4、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
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补充: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hè)。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3、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4、学生之间交流收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5、老师小结: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关于他非常爱孩子的事。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补充)
3、教师重点指导写字:
把结构相同的生字集中在一起,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基、备、卷”为“上大下小”的上下结构,“突、弄、杂”为“上小下大”的上下结构,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
重点指导:
辆:有个别字的笔画需要特别说明:指导“辆”时,要注意“车”作为偏旁时笔顺的变化,其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或“竖”。
卷:下半部分
杂:下半部分
备:上面的撇、捺要长一些
4、学生练习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补充)
2、整体回顾主要内容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看样子同学们的生字词掌握得还挺扎实的,谁能用上面的词语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生结合词语提示概括主要内容,师相机指导学生说完整。
师:同学们说得真棒!当我们不能很准确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时候,可以像今天这样借助文中的一些词语或者句子来概括。
(修改)
二、学习1-5自然段,指导学生根据文中细节揣摩人物内心,体会人物品质
1、学习纸团内容
过渡:高尔基可是大名鼎鼎的前苏联文学家,一位与他素不相识的普普通通的少先队员想见高尔基可不容易呀!那么小男孩是怎么见到高尔基呢?这秘密呀,就要从这里说起!(拿出一个纸团),谁来揭开这个秘密?(请一位学生)请你把内容读一读。(课件出示)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段话,你觉得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生自由读后汇报:聪明、会想办法、懂礼貌、爱摄影……)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亲爱的”“您”“请”“立刻”)教师相机板书。
(2)指导朗读:如果老师就是高尔基,你能用声情并茂的声音让我感动吗?(学生自由练指名读,评议、齐读。)
(3)大家读得非常好,听了你们的朗读啊,老师仿佛看到了一个个有礼貌,爱摄影的小摄影师了!想想高尔基看到了这个纸团后,心里会怎么想呢?(学生自由汇报)
2、学习1-5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能从文中的一些细节看出小男孩是那么的聪明,还能想到高尔基的内心世界。下面啊,请大家再读读文章的1-5自然段,看看你还能从哪些细节揣摩到他们的内心活动。
(1)学生自由读
(2)汇报,教师相机出示文章的几段对话。(“鞠躬”、“请”、“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
(3)分角色朗读:下面请男同学读小男孩的话,女同学读高尔基的话,要注意他们的年龄和语气哦!
(4)学习标点符号。
(教师指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句话,都是引用人物的原话,不知大家发现了什么秘密没有?(学生自由汇报,教师相机指导标点的用法并课件出示几道练习)
三、学习6-11自然段,体会伟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和爱护
过渡:高尔基先生当年正好60岁了,而这位少先队员才十岁。一个充满稚气的小孩子给一位年过花甲、人人敬仰、工作繁忙的大作家照相,还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请同学们赶紧读读文章6-11自然段,看看孩子是如何给高尔基照相的,把相关的句子用“---”标出来,而高尔基又是怎样对待孩子给他照相的,把相关的句子用“波浪线”标出来,待会咱们来交流交流。
1、学生默读,圈画。
2、学生自由汇报句子,教师课件出示(分左右两栏对比)
3、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品质
(1)过渡:在学习1-5段的时候,同学都已经掌握了一项很重要的本领,那就是通过人
物的对话和细节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品质。现在请大家再读读这些句子,看看你又能从哪些细节中,看出他们的心理活动或者品质?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评,并板书。
预设A:吩咐
生:我从“吩咐”看出高尔基很平易近人……
①我们一般都说是谁吩咐谁?(是长辈对晚辈)你能用“吩咐”说一句话吗?
②是啊!课文里面说高尔基听从小男孩的吩咐,这是怎么回事呢?再读课文,想一想,说一说。(这里高尔基按小男孩的要求去做,说明他没有一点架子,把小男孩当作朋友看待,非常尊重孩子的意见。高尔基被孩子的天真感染了,觉得自己也成了一个孩子,说明他很喜欢这个小摄影师。)
③说得真好。高尔基确实很喜欢这个孩子,所以才那样与小男孩配合。
预设B: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①高尔基的时间是宝贵的,对时间格外珍惜。但是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他仍然耐心地接待,任其“摆弄”,还对孩子“微笑”,你体会到了大作家的什么?(板书:关怀)
②小男孩为什么要摆弄很久很久,这么认真地准备?(板书:热爱)
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好。
其他预设:高尔基的“侧过脸”“微笑”“大声喊”“赶紧”……
小男孩的“仔细打量”“咧开嘴笑”“哭”“跑”“跳”……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评价,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合理即可。)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补充)
指导分角色朗读,通过朗读把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表现出来。(同桌练习,之名分角色读)
四、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秘书说杂志社的摄影记者要见高尔基,高尔基见不见?为什么?
3、为什么他又说如果来的是一位小男孩,一定要让他进来?
4、师:请注意秘书告诉高尔基外面有个摄影师时,高尔基首先说的是什么?他为什么这样问?
5、师:高尔基说,如果是小男孩子,一定要让他进来,他用了“一定”这个词,这说明了高尔基怎么样?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六、拓展活动:
(补充)
作业:续写。
有礼貌的小男孩因为粗心忘带胶卷,相未照成。请大家再读课文,想一想:小男孩会再来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什么?如果小男孩真的来了,见面后他们会说什么,做些什么哪?
(1)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2)教师相机引导
(3)课后完成续写
板书:
6、小摄影师
关怀、爱护
高尔基-------小摄影师
有礼貌、热爱
第二篇:《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课时测评方案
字词模块
一、看拼音,写词语。
bǎi nònɡ jiāo juǎn àn zhào
zhǔn bèi mì shū cè liǎn
二、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字。
jī()本
准()()器bèi棉()
()书mì阴云()布
()蜂()计shè ()会
()箭
三、写出带点词语的近义词。1.高尔基赶紧..站起来。()2.我照完相,立刻..就走。()3.他仔细打量..着高尔基。()4.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
四、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报纸
一()杂志社 一()电车
一()摄影师 一()纸团
一()照相机 句子模块
五、选词填空。
忽然
突然
猛然 1.我()想起她不就是送小妹妹回家的那个人吗?
2.他来得很()。
3.天空中()阴云密布,看来马上就要下雨了。
六、给下列句子加标点。(12分)
1.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 说 一切准备停当
2. 来吧 我让他们放你进来 高尔基说 3. 是的 小男孩站起来 鞠了个躬 请让我进去吧 读写模块
七、课外阅读。
萧伯纳和小女孩
萧伯纳是英国有名的戏剧家。有一次,他在国外看到一个小姑娘,十分可爱。萧伯纳和她玩了很久。临别的时候,萧伯纳把头
一扬,风趣地对小姑娘说:“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闻名的萧伯纳!”
“先生,您就是萧伯纳?”
“怎么,难道我不像吗?”
“可是,您怎么会说自己了不起呢?请回去告诉您的妈妈,就说今天同您玩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姑娘!” 萧伯纳惊呆了,他觉得自己太自以为是了,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
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8分)(1)幽默;诙谐;有趣味。()(2)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2.按照短文内容填空。(4分)
萧伯纳和小姑娘玩了很久。临别时,萧伯纳告诉小姑娘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姑娘告诉萧伯纳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萧伯纳惊呆了,他觉得自己太自以为是了„„”这句话的意思是()(2分)A.萧伯纳以为小姑娘和他这样有名的人玩会感到荣幸。
B.萧伯纳觉得自己不应该轻视这个小姑娘。4.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摆弄 胶卷 按照 准备 秘书 侧脸
二、基 机 备 被 秘 密 蜜 设 社 射
三、1.赶忙 2.马上 3.观察 4.嘱咐
四、张 家 辆 位 个 架
五、1.猛然 2.突然 3.忽然
六、1.,:“。” 2.“。”。3.“。”,“!”
ɡ
七、1.(1)风趣(2)自以为是 2.“世界闻名的萧伯纳” “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姑娘” 3.B 4.一个人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自以为是,要永远谦虚。
第三篇:《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4、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默读课文,提出问题,初步展开讨论。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质疑。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2、学生之间交流收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老师小结: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关于他非常爱孩子的事。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回忆上节课归纳的问题。
三、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尽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来,则照以下步骤进行)
1.读文想问题
a、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b、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c、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
2.画句找答案
a、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b、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四、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五、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六、拓展活动
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板书
小摄影师
关怀、爱护
高尔基-------小摄影师
有礼貌
第四篇:《小摄影师》教学设计(范文)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A案
第一课时
揭题导入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hè)。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3.出示教学挂图,学生交流高尔基生平情况,教师相机补充讲解。
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重点指导“鞠(jū)躬(gōng)”、“胶(jiāo)卷”,轻声字“停当(dang)”、“打量(liang)”、注意:摆弄(nòng)声母是n。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齐读全文后,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 墙报 鞠躬 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课外延伸,想想续写
1.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
B案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学生说说课前自读课文的情况以及体会,介绍搜集到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由此导入新课。
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在学习小组内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
3.画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同伴讨论等方法初步理解。
4.投影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认读,开火车认读。
5.自由说说课文的大体内容。
细读感悟
1.读文想问题
a.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b.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c.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
2.画句找答案
a.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b.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 ”画出有关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第二课时
精读入情
1.男女生、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对话,注意运用适当的语气表达情感。
2.教师范读,再指名读,师生给予评价。
演读入境
1.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
2.学生两人一组,借助道具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提示学生注意语言、表情、动作的协调统一,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
识字写字
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
阳光明媚 鞠了个躬 咧开嘴 吩咐 准备停当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记者 突然 侧过脸
a.读一读
b.用实物、动作、换词、造句等方法再度感悟词义。
c.各小组以竞赛的方式用带点的字口头组词,词语组得又多又正确的小组获胜。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要写的字,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学生描红仿写,然后说说自己什么字写得好,介绍经验。
拓展活动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高尔基对记者和小男孩的态度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联系上文,小男孩好不容易进了高尔基的办公室,高尔基又是那么耐心地配合他拍照,可万事俱备,他却忘了带胶卷,所以他哭了,这是懊悔,这是自责。对这一点,高尔基是完全能体会得到的。因此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小男孩还会再来吗?讨论中让学生联系全文,找出自己的看法的依据,并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第五篇: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组课文的一篇精读课,本组课文讲的都是发生在名人身上的平凡小事,从这些小事上,我们去感受他们的不平凡。
这篇课文讲的是高尔基欣然答应一个小男孩给他照相,男孩忘了带胶卷,哭着离开,但是高尔基还是准备要接待那个小男孩的事情。突出高尔基这位名人在对待一件平凡的事情时所表现出来的品格。【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初步的透过字面表达理解深层含义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表述、描写的方法。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与同学的合作讨论中,共同探究文章内容、人物心理活动。学会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人物心理活动,学会花批。另外,通过阅读后的习作,改写或续写故事,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锻炼,培养他们从平凡的小事中找出闪光点的能力。【教学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4.培养画批习惯。【教学重点】
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之情。【教学难点】
通过对话和心理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列宁的文章。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前苏联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小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板书小男孩、高尔基)
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学生根据自己所知解释。
3.出示教学挂图,学生交流高尔基的生平。
4、教师补充讲解: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列宁对高 1 尔基有很高的评价。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儿?
2、认读生字。开火车朗读
摄影
突然
立刻
打量
照相
摆弄
准备
胶卷
秘书
记者
转告
基本
按住
侧面
车辆
鞠躬
人行道
杂志社
阳光明媚
重点指导:“鞠躬”“胶卷”“停当”“打量”“突然”等词语。
三、检查读书情况
1.在学习小组内份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2.小组内交流不懂得问题,未解决的全班交流。
四、理解课文
1、想一想高尔基那么有名的作家,为什么不让记者采访而是一个小男孩? 你是从文章中哪看出来的?
预设回答(高尔基很关心、喜爱小男孩)
2、小男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哪看出来的?(板书聪明、有礼貌)
五、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设计意图】(分角色扮演,深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1、你发现对话在书写上有什么与平时不同的? 有的没有介绍语,如第15自然段.介绍语在不同的位置上
2.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作动作边朗读。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文1—11自然段。3.教师巡视,指导朗读表演。4.重点指导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理解鞠躬、打量、摆弄、赶紧站起来等词语。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重点词语,语句。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声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的心情是怎样的?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慈爱和关怀。D引读第10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反复读,体会高尔基向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愿望。
六、巧设疑问,升华情感 1.小男孩会回来么?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看法的依据。
3、如果小男孩再次来到高尔基的办公室,见面后他们会说些什么?作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象,接着往下编这个故事,同学件相互交流。
七、推荐阅读。
高尔基的作品《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板书:
6小摄影师
关心爱护
高尔基------------→小男孩
←—————
(会动脑,有礼貌)
崇敬热爱
【教学反思】
透过人物对话和动作把握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这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设计有启发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善于发现问题,此设计在学习第6-11自然段时,就故意设计让学生质疑,让他们去发现问题。在实际教学时,学生如预期的一样,发现了很有价值的问题,并一起去讨论解决。这节课学生在反复读文中,读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