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我长大干什么》教学设计[推荐五篇]

《我长大干什么》教学设计[推荐五篇]



第一篇:《我长大干什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听清、听懂别人说话,清楚而有条理地口述自己的理想,能展开想象。

2、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努力追求美好的生活。

二、教学过程

1、提问、自由说:你长大准备干什么?

2、交代学习要求:先来听听一些小朋友是怎样介绍他们长大想干的事情,注意认真听,用心记。

3、听录音,请学生复述。

4、指导学生说自己的理想。

1)明确要求:联系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语言清晰通顺,有条理。

2)讨论说话的顺序:先说长大干什么,再说准备怎么干。最后来一句结束语。

3)学生自由准备,小组交流。

4)小组推荐,同学介绍,师生评议。

5)自我口头修改。

6)指名再交流,学生评议。

5、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6、指导部分优秀学生写一写自己的理想。

第二篇:《我和小树一起长》教学设计

我和小树一起长

教学目标

1.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加与减、观察图形等知识与技能.

2.培养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感受到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问题,提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学生渗透环保意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教学重点

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加与减、观察图形等知识与技能。

教学难点

感受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提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冬天过后就该是什么季节了?(春天)你们知道吗现在虽然刚刚下完雪但现在已经是春天了,你知道春天里的节日都有什么吗?(植树节)植树有什么好处?

是啊,现在我们的地球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而植树能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所以,在春天里,很多人都会去植树。我们小朋友也不例外,淘气、笑笑带着他们三个班的小伙伴也去植树了。

(意图设计这两个问题可以给学生渗透环保意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二、层层深入,巩固练习.

1.估计小树的高度

师:淘气很快植好了一棵,他东走走西看看,来到了一班植的树旁,他正在和小树比个呢!你们听他在说什么呢?

生:我身高是1 m 20 cm,小树大约有多高?

师:请你先估计一下,小树大约有多高?再说给同桌同学。

生1:小树大约是1 m 10 cm。因为淘气比小树高一点,我觉得小树大约1m 10 cm。

生2:我想小树大约是1 m 14 cm。因为小树比淘气低一些。

师:像这样的1 m 10 cm,1 m 14 cm,都是1 m多一点,也可以说成是1 m左右。我们已经知道小树大约高1m。

2.复习数数和数的组成.

师:这么高的小树苗,我们一班到底植了多少棵呢?(学生数出一班的棵数。)

(1)一班植树31棵,你是怎样知道的?

(一棵一棵数的;前两行每行11棵共22棵,再加上第三行9棵,共有31棵;将第二行的一棵移到第三行,每行10棵共三行,是30棵,再加上第一行多出来1棵共31棵.)

(2)二班植树的情况怎么样?你怎样算的? 二班和三班也来植树了,他们要植多少棵呢?我们先来猜一猜,笑笑告诉我们:二班植的比一班多一些。(出示12,43,98三个数)你们猜猜可能是多少棵?

淘气把二班要植的树拿来了我们来看看到底是多少棵?(每捆是10棵,有4捆是40棵,还有3棵,一共是43棵)

(3)师:现在我们再来猜猜三班植了多少棵,淘气已经数过了,“三班栽树的棵数是两位数,十位是4,个位是5。”是多少棵呢?(谁能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学生读出来)

3.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问:根据他们的植树情况,你能看出什么?

(三班植树棵数最多;一班最少;二班植树的棵数比一班多,比二班少„)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组的同学轻声的说一说,请同组的同学解答试试看.

4.二班比一班多植多少棵?一班比二班少植多少棵?(43-31=12)

三班比二班多植多少棵?二班比三班少植多少棵?(45-43=2)

三班比一班多植多少棵?一班比三班少植多少棵?(45-31=14)

一班二班共植树多少棵?(31+43=74)

二班三班共植树多少棵?(43+45=88)

三个班共植树多少棵?(31+43+45=119)

5.复习观察物体.

第二年春天,他们坐着热气球去看小树.啊,小树都长高了.山坡上到处是绿丛丛的,山顶上还有一座漂亮的供大家休息的凉亭.

大家猜猜看:淘气和笑笑在热气球上看到的凉亭是什么样的呢?

出示两张不同凉亭顶部的图片.

全班交流,说说理由.

好了,这节课就到这里,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们对数数,数的组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且能够正确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了。好下课。

第三篇:我和小树一块长教学设计

我和小树一块长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参加植树活动的乐趣,学习观察、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对自然的兴趣和关注的意识,并把小树的成长和自己的成长结合起来联想,感受成长的快乐。

教学准备:

课前小调查:植树节的来历。请家长协助学生了解有关植树的知识、种植植物的方法。收集有关绿化造林的图片资料。学生自己小时侯及最近的照片。学生向家长了解自己小时侯的趣事、自己小时侯最让家里人担心的一件事。一些植物的种子。

活动一: 走进绿色世界

参观植物园,欣赏各种美丽的植物

用不同的词语来形容自己所见到的景色。

2.选择园中的几棵大树进行仔细观察。

数的粗细、高矮、枝叶的繁茂与稀疏等。

3.采访园林工人。

了解:

(1)种植小树的步骤与方法。

(2)小树顺利成长的条件、环境。

(3)小树长成大树所需要的时间、条件。

4.种植或认养一棵小树苗。

活动

(二)我是小园丁

看植物种植方面的书,了解种植的方法。和家长一起买来自己喜欢的一些植物的种子,种在家里的花盆里。注意施肥、浇水。观察并记录生长情况。

种子由种植到发芽、开花、结果所需的时间,生长的速度(每天量一量高度的变化、观察枝叶的变化)。

5.果实分享

活动

(三)我也在长大

猜猜我是谁。量一量

(1)看宝宝成长册里自己的身高记录。

(2)与同学互相帮忙量一量自己。

(3)比一比,我长高了多少。

讨论:你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发现自己长大呢?

活动四感谢身边的亲人

向同桌介绍自己家里的人。说一说:每天家里的人都为自己的成长做了些什么?我的小秘密分享。

告诉老师或同学:

(1)自己小时侯的一件趣事。

(2)自己小时侯最让家里人担心的一件事。

4.想一想,讨论交流:我能为家人做鞋什么?

5.画一画,我爱我的家。

第四篇:《我长高了》教学设计

《我长高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长度单位的实际感知,巩固测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并通过统计表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

动手测量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

在教学活动中有效组织和调控学生的实践活动。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卷尺、直尺、米尺,可以测量身高的体重秤,学生记录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活动

问:你们想知道你的身高是多少?你的两手身开有多长?你的步长是多少?教室的门宽是多少?窗户宽是多少吗?怎样做就可以知道这些答案呢?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为活动的进行做好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实践活动

1、测量身高。“你的身高是多少?”我们怎样做就可以知道?我们班谁最高?谁最矮?哪个高度的人最多?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很清楚的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学生思考后回答:可以使用统计表让我们非常清楚的知道同学们的身高情况。认识统计表。用测量工具测量身高。一边测量一边计录。测量完后进行讨论交流。观察统计表,在小组内交流从表中了解的信息。指名回答。

2、测量活动。小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想测量什么?学生进行测量。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尺子的首末端要放在正确的位置上。学生汇报测量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统计表获得有用的信息。巩固测量方法,建立长度观念。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实践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

四、随堂练习

第五篇:《长歌行》教学设计

一、由谜语导入,创设教学情境

1、出示谜语:看不见,摸不着,跑着快,又没脚。一去永远不回头,千金万金买不到。

2、学生猜出后,教师借机板题:时间

二、引导学生观察图,激发学生兴趣

1、仔细观察书中插图,讨论问题:(1)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2)他们在干什么?

2、学生边看边说,要求自言自语。

3、组织在班内交流后,切入到学习主题:《长歌行》的理解及背诵、认字、识词……(提出学习任务)。

三、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1、请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试着读一读,要读准音,正对调(正确)。

2、划出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长、川、何、复、归、少、努、徒、伤悲

3、(放录音)请听一听你的朋友认对了吗?请学生自己验证。

4、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1)个人自由读。(2)两人合作读。(3)四人小组合作读。

四、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1、指名试读诗,请仔细听后评议。

2、再放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及韵律特点。

3、教师范读,学生小声跟读(有语气)。

4、教师重点指导下列词语:复西归、少壮、老大、徒、伤悲

5、请学生试着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6、质疑问难: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1)合作解决;(2)请教老师;(3)师生讨论。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二、走进“一休屋”

1、请你把诗句与意思连起来。

百川东到海(1)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呢?

时间也是这样一去不回啊!

何时复西归?(2)条条江河向东奔去,流入大海。

少壮不努力,(3)如果年青的时候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4)到年老时,再伤心后悔也来不及了。

2、诗与诗意结合起来读一读,认真感悟。

3、同桌两人互相说诗,对诗意。

三、指导背诵,当堂检查,及时反馈

1、教师抓住重点词指导背诵:少壮、老大……

2、学生自由背诵。

3、抽查学生背诗,指出优缺点。

四、回顾插图,说演结合1、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老爷爷将会对小孙子说些什么?小孙子又是怎样回答的?

2、编一编、演一演、评一评:学生合作自由表演。

五、识字教学

1、在诗句中学词,在词中识字,出示词条:

长歌行、百川、何时、复西归、少壮、努力、伤悲、徒、海

2、学生读词,然后小组讨论:你是

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1)通过分析字形记;(2)扩词记;(3)说话记;(4)换偏旁或取偏旁记;(5)看拼音记。

3、组织学生班内交流识字方法。

4、描一描、写一写。注意让学生写好“悲”字的“心”字底。

六、学习了《长歌行》,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七、课堂小结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