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小猴子下山》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四课。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看见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一无所获的故事。除了故事本身具有教育意义以外,教材还注意到了本文的构段,并把“提手旁”的字集中在一起当作这篇课文的生字来进行学习,让识字规律可循。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猴、结、掰、扛、满、扔、摘7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非、常”2个汉字。
3、了解故事内容。
4、理解并运用本课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三、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加强学生对动词的准确使用。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贴画。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7个生字,正确书写“非、常”。
3、大致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过程
一、出示谜语,激趣导入
1、师出示一则谜语:“一物像人又像狗,爬竿上树是能手,擅长模仿人动作,家里没有山中有”。生自主阅读并猜出谜底是猴子。(师出示猴子的图片和“猴子”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和小猴子打招呼!(学生打招呼)
3、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小猴子?(可爱的、机灵的、调皮的……)把“小猴子”三个字读的可爱一点,谁来试试?
(指名读“小猴子”,读的机灵可爱)“子”要读成轻声,谁能读好轻声?
4、学习“猴”字,(出示卡片“猴”)谁有好办法能记住这个字呢?
预设1:“反犬旁”+“侯”(小结:“反犬旁”的字一般都和动物有关)。识字方法:加一加。
预设2:形声字。
5、师激趣:这只小猴子呀,它天天待在山上,都待得不耐烦了。这一天,它准备下山去玩,会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发生呢?这个故事就藏在书本里,赶快打开书本找到它。(师板书课题,指名学生朗读课题。)
二、初读故事,借助故事图了解故事内容。
1、(1)生自主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小猴子下山都来到了哪些地方,请用“_____”划出。
2、读后交流:
(1)玉米地
(2)桃树下
(3)瓜地里
(4)往回走回家的路上
3、摆放路线图。
故事还藏在这些图画中,谁能把小猴子来到哪些地方按照顺序排一排。(听录音读)
4、师生看路线图一起梳理故事内容: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一块玉米地,然后再走到一棵桃树下,接着来到一片瓜地里,最后往回走时,看见了一只兔子。
三、精读,学习1、2自然段。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要求:(1)同桌共读第一自然段。
(2)用“波浪线”画出,小猴子看见了什么?是怎么样的?
2、指名学生交流,明确小猴子来到了玉米地里,看到了又大又多的`玉米。
3、师出示玉米地和玉米棒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又大又多”的意思。交流()又()又()。师小结:前后是可以共同存在的特点。(翻开作业本P63,第三题)
4、正音“结”,懂意义,记生字。
5、(1)用“ 小三角 ”把小猴子的心情标出来。
(2)用“O”把小猴子的动作圈出来。
6、引导学生抓住“非常高兴”来体会小猴子的心情,拓展想象当小猴子看到这一片玉米地时会想些什么,在此过程中,师对于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鼓励。
7、交流“掰”和“扛”,出示图片,并结合动作示范来理解“掰”和“扛”的意思。师小结识字方法,掰=手+分+手(加一加);扛,红,江(换一换)
8、我会说。用“小猴子走到……看见……做了……”的句式对第一自然段再次认知。
9、朗读。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1)在第2自然段中,用“小猴子走到......看见......做了......”的句式找一找。
(2)同桌互相说一说。
2、指名学生交流,师适当小结:小猴子来到了一颗桃树下,看到了又大又红的桃子,便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3、师出示“满树又大又红桃子”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又大又红”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当小猴子看到桃子时会想些什么。
4、师出示“满”,满桌,满树,满星,理解“满”。(组词)
5、出示图片、结合动作演示理解“扔”和“摘”的动作。师小结识字方法,“扔”和“奶”偏旁不同(换一换);“摘”,摘苹果,摘桃子,摘花(组词)
6、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
7、比较“掰”,“扛”,“摘”,“扔”,都是和手有关的。动作。(翻开作业本P63,第四题)
四、指导书写“非”“常”
1、学生观察,指导书写。
“非”:独体字,两根旗杆六面旗,中间拉开小距离。第二竖比第一竖长,注意同样的笔画在同一个字里也有变化,在写横时,注意间距均等。
“常”:加上两根魔术棒,一看就很清楚,“小字头”和“巾字底”宽度一样。“秃宝盖”要舒展,口字形体小又扁。
2、书空,范写,练写。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那今天我们学习了小猴子来到玉米地和桃树下的场景,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七、板书设计
【一年级《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小猴子下山的教学设计
2.一年级《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3.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4.课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5.《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6.《小猴子下山》的教学设计
7.小猴子下山精品教学设计
8.《小猴子下山》的教案
9.《小猴子下山》教案
第二篇: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扛、扔、摘、捧”等12个字(特别是7个表示动作的字),了解“提手”旁的含义;用数笔画、换偏旁等方法记住“块、非、往”三个字的字形,并能口头组词。并初步学会运用量词“一只、一块、一个、一棵”。
(2)用做动作的方法了解“掰、扛、扔、摘、捧、抱”的意思。
(3)用图文对照、读文想象的方式反复练习读课文,达到通顺、流利,能借助提示说出小猴子下山都来到了哪些地方?
【教学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
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首三分钟:讲故事
一、导入新课
大家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一物像人又像狗,爬杆上树是能手,爱吃香蕉爱吃桃,家里没有山里有——(打一动物)没错,就是小猴子。板书:小猴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就叫——《小猴子下山》,读课题。
二、课文练读查读。
1、教师读故事,学生看图。(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
2、学生自由读,遇到不认识的字,拼一拼。多读几遍。
3、标段、圈生字词,把难读的句子多读直至读通顺。
4、查读难读的句子。(指名读、开火车读)(难读句子见课件)
6、分行齐读、全班齐读。
三、随文识字学词。
1、出示:掰 扛
扔
摘
捧
抱(表示动作的词语)
利用看图,做动作的方式,完成课后题:读读做做,再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
2、练习运用“一只、一块、一个、一棵”等量词。
3、再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小猴子下山都到了哪些地方?
四、写字指导说清楚观察的关键点。1、观察字的结构。
2、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非“:按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左边有三横,右边有三横。“瓜” 独体字,具体笔顺如下:
(描一对二写三)
3、提示学生写字和执笔的姿势。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巩固本课学习的生字。
第三篇:小猴子下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猴子下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认读“提手旁”生字,积累运用“又()又()形式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4)学习看图复述故事。
(5)拓展阅读丛书中的一篇文章。【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教学难点】
学习看图复述故事。【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复习
(1)复习生字:出示:扛、扔、摘、捧、抱 做动作,并选择几个词各说一句话。
(2)、回顾主要内容:小猴子下山都到了哪些地方?
板书“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里”、“树林里”(课件出示图片)2.精读指导
(1)过渡语:小猴子来到这些地方都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结果怎样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小猴子下山》。
(2)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教师引读,以问促读
小猴子走到——————。他看见————————非常高兴,就————————。理解“又大又多”不仅仅玉米的个头大,而且这样大的玉米到处都是,非常多。谈话:如果你就是小猴子看到地里又大又多的玉米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理解“非常高兴”(特别高兴),你能不能带着这种特别高兴的心情读一读。
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有“掰””扛“这样的动作,(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这两个动词)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指导学生读好第一段。
(3)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看见了桃子就喜欢桃子,扔了玉米;看见西瓜,扔了桃子;看见小兔子,就扔了西瓜。结合图画,体会当时小猴子的心情。(读出小猴子的心情)(4)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5)小猴子为什么最后空着手回家去呢?
抓住“只好”一词,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什么也没得到的原因。(是口语交际的训练点)
(6)整体回归
借助插图,复述课文(让孩子带着头饰体会着小猴子的动作、神态演一演也可以)
3.拓展阅读 4.写字
重点强调:“往”和“进”
(“走之旁“的第一笔偏右书写;第二笔不能写得太正,宜稍斜;第三笔的起笔在垂直方向要对准第二笔的起笔。”走之旁"与其它结构单位组成半包围结构,属左下包,因此,书写被包部分时要偏右书写.)
5.课堂小结。
6.课外作业或实践活动。读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下课。
第四篇:小猴子下山精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会写“块、非”2个生字。
2.正确流利读课文。通过动作演示等方法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
教学重难点:了解表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许多老师们和大家一起学习,给老师们打个招呼吧!四班的孩子们都非常懂礼貌,老师把大拇哥送给你们。
一、导入
大家看这个字读什么?老师把可爱的小猴子请到我们的课堂上来了,大家一起叫叫他吧。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猴子下山》金手指,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
二、初读课文
1.请大家轻轻地打开语文书94页,我们的要求是快、静。请大家静静地听故事,(要求小手点着认真听,听清字音)。
2.我想邀请坐姿端正的同学跟我读课文。(左手按书,右手点读。)(注意读准字音)(强调结,常,摘,追)
3.请大家自己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三、识字
1.现在请大家一起走进汉字王国,和字宝宝们交个朋友吧!自己拼读一遍!
2.我请坐姿端正,张大嘴巴认真读的来当小老师领读。
3.10s钟时间把不认识的字再拼读几遍。
4.拼音宝宝藏起来了你还认识他们吗?我们开火车试一试。(看来词语是难不倒你们了,加大难度)
5.生字宝宝的好朋友也藏起来了。你还认识他们吗?同桌互相拼读一遍吧!
6.红色的结字中藏着一个小秘密,谁发现了 你真是一个善于积累的孩子.7.在这么多字宝宝中,老师发现“掰”字可不好记了,我邀请小老师***来帮大家认识这个字。小老师帮通过字意帮我们来识字,我们还可以通过图片来识字呢!(出示扛玉米图片)我们刚刚学过的一个字就藏在图片里,谁能把他找出来?小猴子把玉米放在哪儿了?让我们学着小猴子扛起玉米吧
8.小猴子想吃又大又红的桃子,它用双手把桃子捧到了胸口。捧,我们把捧送回句子中在读一读吧!
9.你们看看这个大西瓜又大又圆,好沉啊,我们来抱抱它吧!原来我们还能通过动作来识字呢
10.你还有什么办法帮我们认识这些字?(我们能通过组词的方法认识满字,满意,满足)
11.小猴子要带我们去摘苹果,谁想去 小火车开起来,大家真厉害,收获了满满一篮子生字苹果。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自己吧。
12.下面我们来一段生字律动操。全体起立,请大家跟着视频动起来吧。
四、回文读
1.大家扫除了生字障碍,相信课文读得就更美了,那让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文中,自己再读一遍吧。
2.大家读得真认真,老师想听你们开火车展示美美的朗读,小火车开起来,其他同学思考小猴子都去了哪些地方,用横线画出来。
五、写字
块往
观察块:
1.什么结构? 哪边窄哪边宽,那边高哪边低。2.关键笔?
(1)穿插笔画:长长的竖撇,从竖中线起笔穿插到提土旁提的下面。
(2)横:横穿插到提的下面,左低右高压横中线
3.金手指,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写
4.笔画歌
5.生描黑并在后面再写2个,师巡视。
往:1.什么结构? 哪边窄哪边宽。2.关键笔?
(1)穿插笔画:长长的横穿插到撇的下方。
(2)主:三横间的距离要相等,中间最短,下面最长。
3.金手指,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写
4.笔画歌
5.生描黑并在后面再写2个,师巡视。
第五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
老师来告诉你们,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节,我们就来学习第13《小猴子下山》。
二、新:、请同学们把书翻到3页,教师范读文。学生想:这篇文主要讲了一什么事?
2、学生自由朗读文,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3、指名认读生字。
4、分段指名朗读文,纠正生字的读音。
三、分段学习
、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
②、用动作演示“掰、扛、扔、捧、摘”这些动作。
③、为什么要掰玉米?又为什么要扛着走?
④、这一段中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应该重读的词语,自己试着读读看。边读边用动作表演出。
2、想一想老师刚才提出了哪些问题?
学生自学文的2、3、4自然段。、读一读: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
2、议一议:小猴子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重读的词。
3、演一演:请你边有感情的朗读边表演这一段
文。
①、喜欢学哪一段就学习哪一段;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讨论学习。
②、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3、我们一起学习文的第五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见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它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
4、填空练习。填空后任选括号里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指1、2名学生看投影复述文内容。
6、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己平时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学生检查自己平时做事的方法是否正确。
7、表演文内容。
8、想象扩展:讨论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妈妈会对他说什么?
9、续编文:编一个《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下一节评一评,讲一讲看谁编得精彩。
四、板书:
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又大又多掰扛
桃树下又大又红扔摘空着手
西瓜地又大又圆扔摘回家去
往回走蹦蹦跳跳扔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