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大花鸡教学设计

大花鸡教学设计



第一篇:大花鸡教学设计

大 花 鸡

城村小学

王雪林

2012-3-19

教材分析:

本课以鸡的形象为切入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装饰绘画的表现手法,感受图案的装饰美。鸡是学生最常见,最熟悉的动物,易于观察了解,形象简单易画,适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本课的重点之一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了解形象的特点,在概括、夸张、变形中不失其特征。重点之二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运用各种花纹和表现手法,去添加被装饰的形象,使形象更美丽,更有浪漫色彩。

动物的侧面形象最易于表现动物的特点。所以本课出现的图片中,大部分为鸡的侧面形象。鸡的写真照片,动态比较平静,能让学生了解鸡的结构、外貌特征。另外,教师还可多搜集一些能全方面体现鸡的特征的资料给学生看,让学生多观察了解一些,学习效果会更好。民间艺术作品对引导学生进行结构装饰表现和纯装饰表现起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学生作品中的鸡的动态各有不同,生动形象,装饰方法丰富多彩,能给学生以启发。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民间美术作品的装饰性特点。

2、能够初步了解动物变形、装饰的一般表现方法和规律。

3、愿意欣赏中国民间美术,对中国民间美术感兴趣。教学重点:

学习简单的装饰方法(装饰、简化、变形、夸张),感受其特有的艺术美感。教学难点:

动物变形及创作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彩色笔、油画棒、铅笔、橡皮、图画纸)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鸡在我国与“吉”字同音,是“吉庆”的象征,所以生活中以鸡为题材的美术作品非常多。(教师展示鸡的装饰作品,学生欣赏)

师:同学们,你们都在哪见过这些漂亮的鸡呢?生:指名回答。

师: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给我们带来吉祥与美好的祝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花鸡》一课。教师板书课题。

二、新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认识鸡的造型及特点。

1、利用课件欣赏各种生活中的鸡,(并详细演示第4张)引导学生观察鸡的身体分几部分?每一部分有什么特点?

老师概括并板书: 尖尖嘴,火红冠,头颈身体连一起,弯弯尾,结实的双腿,锋利的爪子,还有一身五颜六色的羽毛。

三、多媒体课件欣赏各种艺术作品中的装饰鸡,感受学习其装饰特点。

1、利用多媒体课件赏析艺术作品中的各种装饰鸡的造型,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掌握夸张、变形等装饰手法的特点,并感受其特有的艺术美感。(1)、这些鸡的特点与我们刚才看到的鸡有什么不同?

学情预设:生1:颜色鲜艳丰富„„

生2:鸡的身上画出了许多花纹图案„„

生3:和刚才看到的形态不太一样„„

生4:太漂亮了,就像给鸡穿上花衣服„„

(2)、师:这些作品就是装饰鸡。它运用夸张、变形、概括添加等方法表现出的鸡就像给鸡穿上了美丽的花衣裳。

2、利用多媒体课件欣赏学生作品,进一步激发创作热情。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1、创设情境:下面请同学们动手创作自己的大花鸡,最后我要把好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2、师:鼓励学生大胆创造,突出鸡的变化和装饰。生:认真做画。

师:及时给予指导,发现有创意的作品进行展示并给予表扬,鼓励。

五、评价活动(1)作品展示。

(2)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色彩、造型、创意,以及表现手法上进行自评、互评。(3)从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学习态度给学生以积极评价。

河北美术出版社第八册第10课

《大 花 鸡 》教 学 设 计

单位:城村小学

教师:王雪林 时间:2012-3-19

第二篇:大花鸡教学设计

大花鸡教学设计

课题:大花鸡

教材版本:冀教版美术教材第八册第十课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民间美术作品的装饰性特点 能够初步了解动物变形、装饰的一般表现方法和规律

3、使学生体会到图案的装饰美

教学重点:学会用装饰图案的方法表现大花鸡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动物装饰变形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用基本型组合了一只小动物,你们看一看,它是谁?大屏幕播放动画(大公鸡)

大公鸡的外形由哪几部分组成啊?(学生回答)我们初步了解了鸡的特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装饰画的方法来表现大花鸡。出示课题:《大花鸡》

二、探究新知:

1、展示不同形态的鸡

因为鸡种类很多,下面我们来欣赏几只形态不同的鸡,它们的颜色不同,有的尾巴向上翘,有的尾巴是向下的。我们可以利用不同的基本型组合来表现它们。

2、欣赏民间工艺品

因为鸡的外形漂亮,还有着美好的寓意,因此深受民间艺人的喜爱,创作出了多种鸡造型的艺术品,大家一起来欣赏,学生说出鸡造型的民间工艺品名称。为什么大家喜欢鸡的形象呢?谁知道?因为它有一个美好的寓意,来那么谁能说出鸡的寓意呢?(吉祥吉庆)另外在古代没有表,鸡还有一个什么功能?(报时)

在民间也出现了很多以鸡为题材的绘画作品。现在我们就来欣赏

3、出示第一幅图片(一只真实的鸡和一只装饰鸡进行对比),有哪些不同?色彩、外形等,用了哪些方法进行了装饰?(简化、夸张、添加、拟人、变形等方法)

出示第二幅图片:出示农民画《鸡探石榴》,图案丰富吗?这里面有我们熟悉的什么线?(折线、弧线、波浪线等)肚子的部位用一个单独纹样来表现。为什么?出示花边纹样图片,这都是我们熟悉的折线、弧线和单独纹样,是不是非常简单?细心的同学们看看旁边的纹样与这幅图有什么关系?找一找它们用在了哪里?

4、欣赏优秀的学生作品

这种装饰画不仅在民间受欢迎,很多同学也喜欢这种艺术形式,现在我们就来欣赏几幅学生作品。这些作品重点装饰了鸡的哪些部位?我们还可以自己的喜好进行大胆的变化,比如鸡冠可以变成火苗状、花朵状,尾巴可以变成扇形或其它形状,翅膀的位置外形都可以改变。

5、出示纹样素材

(1)看看它们能用在什么地方?

(2)这里边的纹样还可以怎样组合、变形、装饰?(3)教师出示一幅再创造的图,引导学生了解其丰富变化

三、学生实践:

要求每位学生用装饰画的方法表现一只大花鸡,本节课完成一只大花鸡的外形及纹样装饰设计

可以画鸡的各种角度,并将其夸张变形 发挥想象力,在鸡的身上装饰漂亮的花纹 注意构图合理、大小适中

四、作业展评:

选两三幅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评价

第三篇:大花鸡

大花鸡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民间美术作品的装饰性特点。

2、能够初步了解动物变形,装饰的一般表现方法和规律。

3、愿意欣赏中国民间美术,对中国民间美术感兴趣。教学重点:动物装饰的一般表现方法和规律。

本课的重点之一: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了解形象的特点,在概括、夸张、变形中不失其特征。

重点之二: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运用各种花纹和表现手法,去添加被装饰的形象,使形象更美丽,更有浪漫色彩。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夸张、变形装饰艺术的重要手法,学习简单的装饰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水彩笔、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 儿歌:小公鸡,真美丽,笔架冠,凤凰衣,一更唱,二更啼,三更四更报好时,五更一鸣人尽起,不要钱来不要米,只为黎明传消息。

三、这首儿歌说的是什么动物?说了哪些内容?

四、师介绍:在中国古代,没有报时的钟表,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以天亮作为一天工作的开始,而何时天亮却是由公鸡报晓来决定,人们认为鸡有勤奋、守纪律、不误时、认真负责的好品德。东晋时期的将领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五、分析:

六、1、我们来看这幅照片,鸡有哪些特征呢?

小结:鸡有红红的冠子、头、颈、躯干连在一起,左右侧各有一个翅膀,后部是尾巴,下面长着两条结实有力的腿和锋利的爪子。

2、让学生用分析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鸡与绘画作品中的鸡有什么不同?并找学生说一说。(写意、装饰画)

3、师生总结出装饰画的特点:造型夸张变形,色彩鲜艳、对比鲜明。引出学习重点——装饰画。

四、演示

1、同学们还认识这些小助手吗?(点、形、线是构成装饰画的主要元素。)今天就由他们帮助我们完成学习任务。

2、以一个图片为例。

教师演示:夸张变形——添加花纹——上色装饰——添画背景——整理完成 第一步:简化鸡的形象,用铅笔勾画出轮廓线。第二步:添加花纹,依据鸡的形象进行描绘。

第三步:依据花纹的变化,填充不同的色彩,色彩要具有装饰性,和谐统一。第四步:添加背景。第五步:整理完成。演示后请学生总结创作步骤。

3、展示不同的装饰方法。

五、欣赏学生作品

六、创作

提作业要求,明确学习任务。

七、展评

1、学生展示并说一说自己的作品。

2、学生互相欣赏、评价。

3、教师评价。

八、课堂小结

你们知道吗,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创作方法——夸张变形,不仅可以画出与众不同的画面,还可以创作出很多有新意的作品。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尝试着做做。

板书设计:

大花鸡(装饰画)

整体——局部

1、夸张变形

2、添加花纹

3、上色装饰景

5、整理完成

4、涂画背

第四篇:大花鸡教案

大花鸡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面向学生:小学;学科:小学美术;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学生准备:

1、学生在百度中搜索“鸡”在民间文化中;于鸡的艺术品;

2、绘画工具;教师准备:

1、互联网搜索关于鸡的图片以及鸡的文化;

2、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课题:河北美术出版社小学四年级第八册第1;

三、教材分析:;“鸡”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也是艺术作品中乐于;动物装饰绘

大花鸡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面向学生:小学 学科:小学美术 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1、学生在百度中搜索“鸡”在民间文化中的意义以及关 于鸡的艺术品。

2、绘画工具

教师准备 :

1、互联网搜索关于鸡的图片以及鸡的文化寓意。

2、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课题: 河北美术出版社小学四年级第八册第10课《大花鸡》 属于 设计应用

三、教材分析:

“鸡”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也是艺术作品中乐于表现的形象。在剪纸、泥塑、刺绣等民间艺术作品中更是多见。这些作品中,鸡的形象已不再是写实的,而是进行了艺术化的处理,这样的形象更接近于儿童美术作品中所表现的形象,稚拙浪漫,也更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

动物装饰绘画,需要对形象进行概括、夸张、变形和花纹装饰处理。本课通过对“鸡”的形象进行加工设计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到装饰艺术的一般手法。

(1)概括、提炼(2)夸张(3)变形(4)纹样装饰处理 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现代平面构造的一些方法进行装饰美化。

四、教学方法:

本课通过欣赏关于鸡的艺术作品,以鸡的形象为切入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装饰绘画的表现手法,感受图案的装饰美。

五、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欣赏中国民间美术,对中国民间美术感兴趣。过程与方法:能够初步了解动物变形、装饰的一般表现方法和规律。知识与技能:能够了解民间美术作品的装饰性特点。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了解形象的特点,在概括、夸张、变形中不失 其特征。

2、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运用各种花纹和表现手法,去 添加被装饰的形象,使形象更美丽,更有浪漫色彩。教学难点: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感受夸张、变形装饰艺术的重要手法,学习简单的装饰方法。

七、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谜语:顶上红冠戴,身披五彩衣,能测天亮时,一唱万门开。引出课题《大花鸡》

【以猜谜语的方式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谜语了解鸡的特点。】

二、讲授新课

师:鸡有什么本领?(吃虫、下蛋、打鸣等)

【通过思考,了解记得习性,有助于在后面的绘画中,能把鸡的动态画的更丰富】

我们一起来领略鸡的风采。欣赏关于鸡的图片。

(1)多媒体图片:

1、大公鸡

2、一只花鸡

3、锦鸡

【学生通过欣赏了解鸡的特征。通过几张图片放在一起对比的能使学生更容易发现鸡的外形特点。】

(鸡的结构:头、颈、身体、尾巴、脚。头是圆形,身体大致呈三角形,尾巴弯弯的。)师:鸡得哪个地方最吸引你? 【欣赏真实的鸡的图片,】

引导学生从外形、颜色等方面了解鸡的特征。(红红的鸡冠子、翘起的尾巴、美丽的羽毛等)师:在汉语中”鸡”与”吉”谐音,是吉庆、吉祥的象征,所以很多 艺术家都喜欢用鸡的形象当做为素材,创作出各式各样的艺术品,寄作品表达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感受中国民间绘画作品的寓意。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师:现在我一起来看看艺术家是如何对鸡进行装饰的?(2)多媒体图片:

真实的鸡和图案鸡做对比,装扮前后有什么不一样? 【通过不同作品的欣赏,探索农民画不同的装饰方法。】

1、农民画

艺术家眼中的鸡和真实的鸡有什么不同?(形状变形、颜色夸张)师:这是我们要学习的装饰绘画的基本方法。变形、夸张

2、农民画鸡

通过欣赏探索装饰方法一:

表现结构的花纹,如眼睛、翅膀、羽毛等,画这样的花纹要注意结构的形状特征,可用类似的图形去替换。

如树叶和花瓣替换羽毛太阳替换眼睛等。

3、农民画鸡

这副作品是如何装扮的?

通过欣赏探索鸡的装饰方法二: 可以用有象征意义的花纹,如民间艺

术品中,装饰花朵表示大吉大利的意思。(鸡和鱼代表吉庆有余)

这两只鸡在装扮的时候有什么区别吗?

【通过欣赏不同的材质的鸡的作品,探索制作方法不同】

4、泥塑鸡

这个作品跟前面的有什么不同?

5、衣服上的图案鸡 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所以衣服上的图案也表达了家人对 我们的祝福,现在我们一起来创作一幅表达自己美好愿望的作品。

三、教师示范

你们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么画的。

用简笔画鸡的方式让学生一边讨论一边了解鸡的外形和动态变化。多媒体出示创作提示:

1、画出鸡的外形,注意鸡的外形和动作。

2、进行装饰,充分发挥想象力,在鸡的身上大胆装饰合适的花纹。(注意花纹的色彩搭配)

四、学生创作

选择合适装饰方法和装饰图案装扮一只与众不同的大花鸡。

五、欣赏评价

学生互评,说一说其他同学作品有什么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通过学生之间互相交换作品,学会发现别人的闪光点。】

五、小结

多媒体图片:中国地图 这张是什么?像什么?

【用像雄鸡的中国地图使学生的感情得以升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我国的民间文化的情感】

我们的祖国像雄鸡一样傲立在世界的东方,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我们作为祖国未来我们更应该把中国的民间文化发扬光大。在此,我们也可以通过我们的作品,祝我们的祖国吉祥如意。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上课伊始以猜谜语的的方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第五篇:画鸡教学设计

《画鸡》教学目标

一语:闾佩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感知汉字与拼音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朗读、背诵课文

学习公鸡勤劳、不懒惰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这首诗歌的学习,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培养自己勤劳的习惯

通过对本课生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拼音对我们识字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词、听读识字。

2、利用生字,引导学生体会拼音与汉字的关系

教具准备:

挂图、小黑板、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拼音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下面老师像考考大家拼音学的怎么样,老师呀,想和同学们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我说你猜”。

(圆圆脸蛋梳小辫a 一根小棍l 一把椅子h

左上半圆q 右上半圆p 左下半圆d 右下半圆b)

同学们真棒!(出示字母卡片j)同学们认识这个拼音吗?(出示生字卡片鸡),认识这个字吗?今天,有一只大公鸡也走进我们的课堂,要和我们一起学习呢!

二、运用实物,创设情境

新课开始时,教师出示一只大公鸡图片,用逗趣的教学语言提问:(1)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2)它有哪些生活习性呢?(学生能说多少是多少)大家说的真好,古时候有位诗人叫唐寅,写了一首诗叫《画鸡》。这首诗写的就是这只大公鸡,你们想学吗?想学就请大家把书翻到47页(这样导入新课,真实具体,形象直观。)

三、初读古诗,趣学生字

(1)听课文录音,把不认识的字圈下来

(2)指名学生读,学生齐读

(3)认识生字:画鸡雪生千门平户开

(汉字结构复杂,难学难记,因此,在识字教学时,教师根据汉字的结构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识字。)

例如:

1、猜字谜。平:一字五笔,有些出奇,六十又差,八十有余;千:一个字,有十撇。

2、编故事。生(牛一):它是牛小壮,在跑道上奔跑。

3、看实物。门:观察教室的门框,学习“门”字。

4、练习,填生字。

画鸡

头戴红冠不用裁,满身()白走将来。

()不敢轻言语,一叫()门万()。

(4)学写生字:平户开

学笔顺

平:一笔横,二笔点,三笔撇,四笔横,五笔竖

户:一笔点,二笔横折,三笔横,四笔撇

开:一笔横,二笔横,三笔撇,四笔竖

(5)学生练习写生字,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四、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激疑:同学们读了这首诗,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2、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归纳并板书。

样子:头上红冠

大公鸡颜色:满身雪白

打鸣:一叫门开

3、出示表格练习(口答)。

五、品词赏句,感悟诗情

1、自由读第一句,看图想一想:这只大公鸡的冠子和羽毛有什么特点?(头上红冠,满身雪白。)

(1)出示图片,让学生看一看大公鸡的冠子和羽毛,理解“头上红冠”和“满身雪白”。(2)指名表演大公鸡“走”的神态。(3)教师小结: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这只大公鸡,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听见过大公鸡的叫声吗?有谁知道它一般在什么时候叫?我们学习第二句就知道了。

2、指名读第二句,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大公鸡怎样叫?

(1)理解“叫”。

(2)提问:大公鸡一叫,人们就去干什么?农民伯伯就要起床干活了,农民伯伯勤劳吗?那么,大公鸡比农民伯伯起的更早,同学们,你们觉得大公鸡勤劳吗?那么,我们小朋友要不要学习大公鸡这种勤劳的品质啊?(学生据古诗内容回答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

(3)说一说这句诗的大意。(4)体会大公鸡的勤劳:这首诗的作者喜欢这只大公鸡吗?为什么?

大公鸡

样子颜色打鸣

六、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

七、总结全诗,简笔作画,激发兴趣

唐寅看到大公鸡很喜欢,就为大公鸡做了一首诗。老师呀,也很喜欢这个大公鸡,可是老师不会作诗,老师就把它画下来了,(出示图片),那么同学们,你们喜欢公鸡吗?那让我们也动手画一画吧!

七、作业布置

1、学写生字:平户开

2、背诵《画鸡》这首诗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