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小松树 教学设计

小松树 教学设计



第一篇:小松树 教学设计

小松树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小松树》,认识木琴,了解木琴的音色。2.感受乐曲的情绪,在聆听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3.能合理的用各种打击乐器表现雨声,风声,水声等。2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但是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好,从而达到教者的目的。3重点难点

通过欣赏乐曲,培养学生正确的聆听习惯,模唱乐曲的主旋律,并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木琴。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一、导入

师:同学们,张老师今天将带大家进行一场奇妙的森林之旅,现在我们就出发吧,一起走进大森林去看看那里都有一些什么呢?(播放乐曲,听赏。)

同学们,乐曲好听吗?那刚刚通过聆听,你仿佛能看到大森林里都有什么?(学生根据乐曲中听到的声音判断出,大森林里都有大树、小溪、布谷鸟等等。)那这段乐曲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情绪呢?(欢快、活泼的)活动2【导入】新授,分段欣赏

1.第一乐段,引子部分:(1)听赏第一乐段

这是一首欢快活泼的乐曲,名字叫《小松树》,它由2个部分组成,现在我们来分段的欣赏一下,首先,请同学们闭眼睛来听一听乐曲的第一乐段(出示课件,播放第一乐段),你都听到了什么声音?(布谷鸟叫声、流水声、风声等)

那你知道在乐曲中是用什么乐器来表现流水声和布谷鸟叫声吗?(2)介绍、了解木琴

张老师今天为大家介绍个新朋友,它的名字叫木琴,请看!(现场展示木琴)在乐曲中就是它惟妙惟肖的模仿了流水声、布谷鸟叫声。那大家想不想现场感受一下木琴的音色啊?(师弹奏小松树)好听吗?那谁来说说木琴的音色是怎样的?(生答)

师介绍:木琴是一种西洋打击乐器,音色清脆、悦耳、柔美,很多音乐家经常用它来演奏欢快活泼的儿歌。

有谁想来试一试,来敲出自己喜欢的节奏?(请2-3名学生上台演奏感受。)

(3)拓展,打击乐器合奏表现大森林的清晨。同学们,张老师为你们每一个同学都准备了一种打击乐器,现在请你们试试用它来表现出你刚在听到的声音。(学生自我操作时间,用打击乐器模拟乐曲中听到的声音。)同学们你们都模仿的怎么样啊?告诉大家拿的是什么?想用它表现什么声音?(分乐器请学生单独回答、演绎:木琴模仿流水声,碰铃模仿水滴声、沙锤模仿风声。)

同学们真棒,模仿的很好。现在我们来分一下组,请各组选派一个组长,在组长的来领下大家相互交流和合作,表现出你们要想表达的声音,好吗?开始吧!(师分组引导与交流,引导风声有大有小,水滴节奏可以有变化,水流声可以缓慢和湍急等等)请各小组分组展示一下!首先请木琴小组来。(分组展示)同学们都很棒,那你认为这些流水声,风声,鸟叫声等等表现得一天中的哪一个时段呢?(生:第一乐段描绘了大森林清晨的景象。)那我们能不能合作一下啊,用你们手中的乐器一起来展现大森林美丽的清晨呢?张老师来指挥好吗?我们就请**和**同学来模仿布谷鸟的叫声,各小组准备,开始啦!

布谷鸟叫醒了风儿(2名同学模仿布谷鸟叫声),风儿越来越大(沙锤组演绎),风儿叫醒了小水滴,滴滴滴真好听(碰铃组演绎),小水滴叫醒了小河,小河流水越来越湍急了(木琴组演绎)。大森林里的一切都醒来了,我们一起欢唱吧!(全体同学一起演绎)。同学们真棒!那下面请同学们放下手中的乐器。2.第二乐段,主题部分(1)听赏第二乐段

现在呢,张老师请大家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出示课件,播放第二乐段)同学们,喜欢这一乐段吗?那谁能来为大家哼唱几句。(2)学唱主旋律部分

那现在让我们一起学唱这一乐段主旋律吧,请同学们看屏幕,老师为大家出示的正是这一乐段的主旋律部分。张老师首先来弹奏一次,请同学们认真听。下一遍请同学们用啦来模唱,同学们明白吗?

真棒!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歌词轻而有力来演唱一次好吗?(课出示词谱)唱2次。(3)第二乐段旋律分析

这个乐曲的主旋律大家都熟悉了吗?张老师就考考大家,现在请同学们再听一次乐曲的第二部分,这次请大家带着问题来听:主旋律在乐曲的而第二部分出现了几次?哪几次是用木琴演奏的?(出示课件,播放第二乐段)

哪个同学们来说你的答案?主旋律在乐曲的而第二部分出现了几次?哪一次是用木琴演奏的?

非常好!在第二乐段一共出现了4次主旋律,让我们一起来听,一起来数,拿出小手准备!(聆听音乐,师引导学生边听变分辨)其中第一次和第三次是用木琴演奏的,只是第三次用了木琴变奏,那第二次呢是长笛,最后一次呢是管弦乐!(课件出示:木琴——长笛——木琴变奏——管弦乐)同学们,第二段的这四次不同的演绎,仿佛让你又看到了大森林里面一些什么样的场景呢?(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自由回答。)

师总结第二乐段,课件出示:力度:弱——强,情绪:平稳——欢快。活动3【导入】拓展,德育

三、拓展,德育

同学们,大森林里有快乐小鸟,清澈的流水,茁壮成长的小松树等等,你说大森林美吗?那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它呢?

同学们说的真棒!希望大家能行动起来,让我们一起做到:“我爱花,我爱草,我爱青青小树苗,不摘花,不塌草,不折树枝不乱摇!”(课件显示,一起朗读!)那我们能不能把这个小歌谣唱给周围的朋友听,号召他们都来一起爱护环境呢?(是弹奏,生齐唱)

活动4【导入】师生合作完整演绎乐曲

四、师生合作完整演绎乐曲

同学们,这首乐曲我们已经完整的欣赏和了解了,那最后大家能和张老师一起来合作演绎吗?好,听同学们拿上自己的乐器,布谷鸟,准备,开始!(首先学生用手里的乐器共同演绎乐曲第一部分,然后师弹奏,学生演唱主旋律部分。)同学们,我们今天美丽的大森林之旅到这里就结束了,再见!

第二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小松树和大松树》

如东县掘港镇环镇小学 蒋建红

教材分析:《小松树和大松树》是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课文中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样子,使学生易于理解故事内容。我准备分三课时来完成教学: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让学生明白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准备:

Ppt、小松树、大松树贴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巧揭课题。

1.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座大山。)在这座大山里呀,住着两棵松树,比比看这两棵松树有什么不同?(出示松树贴图)

师:让我们来亲切地叫叫它们的名字。瞧,这一大一小的松树该怎么读?指名读。(读准“松”的平舌音)

2.你们把它们的名字叫得这么亲切,它们一定爱和你们交朋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寓言故事。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小松树和大松树,小写小点,大写大点)

3.谁来读读课题。“松”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怎么记住它?(可以编故事: 一个老公公靠在木头上。)看老师把松字送回田字格,认真观察。4.指导书写。我们在写松的时候,木字旁写小一些,捺要变成点,不和右边打架。右边写得宽一点,左窄右宽,松字才漂亮。5.齐读课题。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又是怎样写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呢。把书打开到46页,请小朋友们仔细听,边听边思考:小松树和大松树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播放课文录音)

2.刚才小朋友听得特别认真!谁来说一说小松树和大松树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生:它们比高矮的„„)3.小松树和大松树到底谁高呢?那就让我们一起去读读课文吧!(出示自读要求,指名读)

4.自由读课文,老师巡视检查 5.检查自读效果:

(1)要读好课文,首先要读好这些词语宝宝。自己先读读吧。

出示生字词(带拼音)

松树 一棵 喂 多高哇 你呢 回答 风伯伯 孩子 摸着 大山爷爷 托起来 低下头 惭愧

(2)指名认读,教师正音。

(3)在这些生字宝宝中,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提醒大家的?

哇、呢:读轻声。惭:读平舌音。“摸着”、“伯伯”、“孩子”、“爷爷”等词语的第二个音节读轻声。(4)这些词语的意思还明白吗?同桌互相先交流。(当一个人说错了话,做错了事情,就会觉得“惭愧”。)

(5)去掉拼音还会读吗?我们请小朋友开火车来读一读。(开火车读)(去掉拼音)

6.认识了这些词语再读课文就不难了,现在把这些词语宝宝放到课文中,再读课文,相信你们会读得更流利,更正确。注意拿书的姿势:头正腰直脚放好。

小朋友读得很认真!

7.课文中有个长句子,读好它,会让我们更加流利地读好课文了。出示课文中的长句子(自由练读)(指名读)(分组读)(一起读)

出示: “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师指导朗读,指名读。)

这句话很长,我们要注意停顿才能读好它,看这些斜线就是吸气符号,要稍稍停顿。(课件长句子加斜线表示停顿)

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8.读好了这个长句子,你们再读,会更加流利、正确。边读边思考: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一段主要告诉了我们?

通过课前预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出示小节号)分段出示课文 指名分段朗读 一起读课文(男女生分角色读)师生交流。指名读,其他学生点评。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词:“松、多、呢、回、答、伯、孩、爷、托”

读生字字音,巩固字音。2.教学新偏旁。

孩:子字旁,与“子”有什么区别?父字头、回字框

3.我们怎样才能记住上面这些字?请大家想好办法。学生自主记忆,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托”字提手旁加毛字少一横;“孩”字换偏旁识记;“呢”换偏旁识记。4.怎样把这些生字写美观呢?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 答:中间的“人”要写得舒展一点,能包住下面的部分。孩、低、听、伯:都要写得左窄右宽。多:第二个“夕”横撇要写长些。5.组词运用

6.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教师巡视,及时纠正书写姿势。

四、作业 1.描红习字册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中的主人公是谁和谁?(出示松树图)

2、这两棵松树,一棵大,一棵小,谁来读读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齐读。

3、这些词语你们能读好吗?(出示词语)学生自读,再指名读--一行一行地来读。

风伯伯

大山爷爷

孩子 摸着

托起来

低下了头

惭愧

多高哇

你呢

二、充分诵读,巧破难点,指导朗读。

1、导读第一自然段。

(1)简笔画高山:这是一座山,大松树和小松树它们长在哪里呢?

(2)出示文字: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A 谁能通过朗读来告诉老师呢?(指名读)B谁来把大松树和小松树送回家?(贴松树图片)C我们大家一起来读——齐读。

(3)小朋友看看这座山,你觉得这座山怎么样?

(4)如果你就是这一棵小松树,你站在这么高的山上能看到什么?(练习说话:我能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是啊,小松树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天空中自由自在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看到这些,小松树们你 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过渡:小松树看到了这么美、这么远的景象,心里就想着: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过渡:有一天,它回头向山下望去,看到了山下的那棵大松树。它对大松树说了什么呢?请小朋友自己读第二自然段。(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3)指名读

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呢?(骄傲、得意、没有礼貌„„)你从哪些词语看出小松树非常骄傲、非常得意? ——学生回答: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

(4)指导读好词语: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并相应加上点。A 指导读好“喂”。

②小松树这样跟大松树说话,你觉得小松树怎样?(没有礼貌。)③那你觉得这个 “喂”应该怎样来读呢?谁愿意来试一试?

B 指导读好“多高哇”、“很远很远”。

③那你能把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看得很远的样子读出来吗?

⑤评价:老师听出来了,从你的朗读中,老师真的感觉到小松树能看得非常非常远,怪不得他那么骄傲呢!我们大家也一起来读读。C“你呢”这个词语

①这里的“你呢?”是什么意思?(你有我长得高,看得远吗?)②该怎么读?(看不起大松树,自以为了不起)

(5)谁来演一演这棵骄傲的小松树,可以加上动作。(表演朗读)

(6)小松树觉得自己比大松树长得高,看得远,觉得很骄傲,瞧不起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大松树怎么样?(没有回答)我们来猜猜看他在想什么呢?(心胸多么宽大的大松树,不和小松树一般计较)

过渡:大松树没有理会小松树的傲慢无礼,可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

3、第三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

(2)指名读这一自然段——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你从风伯伯的话中读懂了什么呢?(3)我们从风伯伯的话中知道了,小松树和大松树到底谁高?那又是高多少呢?(加点:比、高多了)。

(4)指导读好这一句话: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5)是啊,其实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小朋友一起来看看图,比较一下。C 你也能用“比”来说一句话吗?——指导用“比”来练习说一句话。(7)你还从风伯伯的话中读懂了什么?(加点:看得远、托起来。)小朋友谁会做做“托”的动作?——动作理解“托”。(“托”是从下往上的。)

(8)练习说话:所以我们说——出示:小松树能看得远,不是(),而是()。

(9)看大屏幕:风伯伯和小松树说话的时候,摸着小松树的头,他的表情怎样?(11)那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风伯伯?(慈祥,善良)

(12)风伯伯多爱护小松树呀!那风伯伯的话该怎么读好呢? A 小朋友先自己练习读一读。——谁来做风伯伯?(指名读)

B多和蔼亲切又关心小松树的风伯伯啊,男生一起来做风伯伯。——齐读风伯伯的话。

过渡:小朋友们听懂了风伯伯的话,那小松树有没有听懂呢?

4、学习第四自然段(1)你从哪里知道的?(2)出示句子: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A“惭愧”就是什么意思呢?(“惭愧”加点)小松树为什么“惭愧”呢? B对呀,当一个人说错了话,做错了事情,就会觉得“惭愧”。(3)所以小松树就惭愧地低下了头。(“低下了头”加点)看——图中小松树的动作和表情,他多惭愧,多难为情啊。

(4)那现在我们就再来读读这一句话,体会一下小松树当时的心情。(6)惭愧的小松树这个时候肯定有很多话想说

小松树对大山爷爷说

,小松树对大松树说。

(8)小松树已经改正了错误,变成了一个既懂事又谦虚的好孩子。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让我们一起来这个故事用你们出色的朗读表现出来,好吗? 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作业

1.完成补充习题 2.编课本剧

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贴小松树图

惭愧

画大山图

贴大松树图

高得多

第三课时

1.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2.课本剧表演

3.指导写字:练习、提、比、乌、军 4.完成习字册

第三篇:大松树和小松树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略

课前,师在黑板上画出一座山,山上一颗小松树,山下一棵大松树。

一、看图谈话揭题。

1、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师随机板书:小松树 大松树(分别写在树的旁边)

2、你们从那里看出这棵是小松树,这一棵是大松树?

能用一句话把你看到的说一说吗?

出示: 有一棵 松树,有一棵 松树。

指名读,评价,你听了有什么感觉?能感觉到一棵松树小,一棵松树大吗?

集体读,读给同桌听。

3、认读“松”这个生字,说说怎么记住它。组词。说说反义词。

4、大松树和小松树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在大松树与小松树的板书中添上和)

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大家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今天谁想跟老师比一比读书的本领?仔细听好了,这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师范读。说说老师读得好不好?好在哪?老师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

(提出读书要求:先把生字表里的生字读一读,再一段一段读课文,注意读好生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生自由读,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

1、出示课文第二段:小松树对大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大松树没有回答。

指名读这一段,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小松树说了什么?谁来学着读一读。

通过评价“你听了觉得小松树怎样”来感悟小松树的话。

3、小松树不懂礼貌,从“喂”这个词看出来。

联系实际体会这词给人的感受。

小松树很骄傲,从“你看我长得多高哇!”这句看出来。板书:长得高

“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看得出小松树一点也看不起大松树。板书:看得远

小松树怎么会觉得自己比大松树长得高呢?

对,小松树站在山顶上,(在小松树的板书旁板书:站)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空中自由自在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如果你是小松树,看到这些,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是呀,小松树看到了如此壮观的景象,心里不禁想: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它转脸一看,看到山下有一棵大松树。就这样说:

4、谁能把小松树的想法读出来?

指名读,按小组读。评一评谁读得好。好在哪?

5、大松树听了会怎样想呢?你怎么知道的?

他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这样做?

6、你认为大松树怎么样?

7、你想对小松树说什么吗?

四、练习背诵课文。

1、你能够把这两段课文背出来吗? 我们来比赛吧.2、师背课文。

3、学生试背课文。

第四篇:《小松树》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学会6个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理解“只有长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感受小松树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结合实际理解“只有长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唱歌曲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小松树》,学生齐唱。

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自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来。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按小松树的成长过程将课文分为四部分。小松树在不同的阶段看到了什么?画出有关内容。练习复述课文

三学习生字生词。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生词。交流学习心得。练习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指名复述课文。

二细读课文。默读课文:

思考:小松树为什么要长高?你能在文中找到表现小松树这种感情的句子吗?交流。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小松树在不同的阶段又看到了什么?它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指导朗读。讨论:小松树在成长,变得越来越高,但小松树有一点没变。是什么呢?

三联系生活,理解中心句在成长的历程中,小松树明白了“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如果你是小松树,你能自豪地将一讲你是怎样想的吗?齐背古诗《登鹳雀楼》,说说这首诗的哪两句话与小松树明白的道理相似。站得高,看得远。你从这个简单的?

第五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一、复习

1、小朋友,上一节课,我们交了两个朋友,他们是谁和谁啊?

2、这两棵松树,一棵大,一棵小,今天,他们来到一块儿,成了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请小朋友伸出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写写他们。(学生书空,每写完一个字学生就念出一个字)‚师:谁来读读他们?(指名读)

师:读的真好,真像一位小老师,请坐,来!我们一起学着他的样子读读吧!(齐读课题)师:读的真是太美了,3、小松树和大松树说了,要考考我们一(1)班的小朋友,看看能不能读好文中的词语宝宝。(出示词语)

指名一行一行地来读。齐读

风伯伯

大山爷爷

孩子(评:真棒,轻声读得又快又准!老师奖励你做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摸着

托起来

低下了头

惭愧(要是能加上动作读一读会更好,谁来试试?)喂

多高哇

你呢(这些都是语气词,读好了!)评价:同学们读的真好听,就像在愉快的聊天,老师也想和大家聊聊天,愿意和老师聊天吗?(愿意)咱们就来聊聊小松树和大松树吧。

二、充分诵读,巧破难点,指导朗读。

1、导读第一自然段。

(1)简笔画高山:这是一座山,那大松树和小松树它们长在哪里呢?

•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找找答案!‚谁来把大松树和小松树送回家?(贴松树图片)

从图上看,我们知道他们长在什么地方了吗?谁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出示文字: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如果能看着黑板上的画,一边读一边做上动作,大家就会更明白了。C我们大家一起来读——齐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真好!小松树在山顶上,他看到了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空中自由的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如果你是小松树,看到这些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生答高兴、激动)

师:是呀!小松树看到了如此壮观这么美丽的景象,心里就想: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当它向山下望去的时候,看到了山下的一棵大松树,它对山下的大松树说了什么?请小朋友们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1)“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评价:你读得既正确又流利,谁再来读,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思考: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松树?)(2)学生自读后交流: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呢?(小松树骄傲自大、自我炫耀。)(3)这两句话里的哪些词语最能看出小松树非常骄傲、非常得意?——学生回答: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

(4)指导读好词语: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并相应加上点。——逐个读好这几个词语,并进行相应的评价。A 指导读好“喂”。

②小松树这样跟大松树说话,你觉得小松树怎样?(没有礼貌。)

③那你觉得这个 “喂”应该怎样来读呢?谁愿意来试一试?小朋友,小松树在山上,离山下的大松树很远,他会怎么喊山下的大松树呢?

(你能再喊得响一些、长一些吗?还可以再远一点。大松树可听不见呀!这声音一定飘到大松树的耳朵里了。)——指名学生读好这个词的语气。我们一起来试试。

B 指导读好“多高哇”、它是怎么夸自己的?(出示:多高哇)指名读。

站在高高的大山上,朝脚下看去,高楼大厦、我的那群树兄弟们矮小得跟一只小蚂蚁一样;多威风,多得意呀,谁再来读?(指名1生朗读,才这么高,还可以再高点。指导表情。)

强调:看看,小松树在夸自己长得高的时候,还用上了感叹号。(教师打开词语折叠的感叹号)谁有本领把感叹号表现的语气也读出来。(评价:真是很得意。)

指名读

评价(“多高哇”注意表情和动作真高啊!还加上动作读了呢!)C“很远很远” 请你来读?

这里用了两个很远,说明——非常的远。小朋友你说我的心里该多高兴、多自豪啊!

评价:老师听出来了,从你的朗读中,老师真的感觉到小松树能看得非常非常远,怪不得他那么骄傲呢!我们大家也一起来读读。D你呢?

这句话里还有一个词语也能看出小松树的骄傲?(指答)

(点红“你呢?”)这里的你呢意思就是小松树认为(引导说:大松树看不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小松树看不起大松树。

(5)谁能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里面,把句子读好了,读出小松树非常骄傲、得意。(1)指名读

评价

真不把大松树放在眼里

(2)谁也来和他比一比,把你眼中的小松树读出来。

(这棵小松树真是非常骄傲

连脚尖都踮起来了

小胸脯挺得直直的,真像在比高矮呢?

真是一棵活灵活现的小松树)

(3)我们一起站起来学学小松树的样子来读读

7、对于小松树的这种态度,大松树完全可以和他争论一番,可他却没有回答。看看图,他是什么表情? 为什么不生气?

大松树多像我们的爷爷奶奶啊,他知道小松树小,不懂事,不和它计较争论了。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大松树虽然没有回答,可是小松树的话却被刚巧路过的风伯伯听到了。(多媒体出示风伯伯)风伯伯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自读第三自然段)(1)摸着——动作

平时谁摸过你的头?(妈妈、爸爸、爷爷、奶奶„)师:当时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很舒服。

(2)风伯伯称呼小松树什么呀?(孩子)是啊,风伯伯把小松树是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多么亲切、多么和蔼呀,请你读好这个词。指名读“孩子”

3、引读: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笑着告诉它——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4、讨论。风伯伯说了些什么? ◆ 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其实我们从风伯伯的话中知道了,小松树和大松树到底谁高?那又是高多少呢?(加点:比、高多了)。

(1)“ 比你高多了”(点红)是说谁高?

是啊,其实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小朋友一起来看看图,比较一下。A黑板上演示比较两棵松树的大小)

B高多少?指答。(大松树高,高出很多,有好多个小松树高)

(2)谁把自己当作风伯伯读好它?指读。风伯伯还说了什么? ◆你能看得远„„的呀!

(1)什么叫“托”(点红“托起来”)呀,谁来做一做“托”的动作。

(2)如果没有大山爷爷托着,小松树也长在山下,那他高吗?不高。那小松树是不是像他自己说的“长”得高起来的?不;是怎么高起来的?“托”得高起来的。

(3)谁能用“小松树长得比大松树高,是因为()。来说说这句句子的意思?指说。

(我们一起做做大山爷爷,把小松树托起来)

(4)多和蔼亲切又关心小松树的风伯伯啊,男生一起来做风伯伯。——齐读风伯伯的话。过渡:小朋友们听懂了风伯伯的话,那小松树有没有听懂呢?

4、学习第四自然段(1)你从哪里知道的?(2)出示句子: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示图),小朋友仔细看看图,现在他还得意吗?指名说(难为情、低下头,知道自己错了)这就是“惭愧”(加点)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

(3)你能边读边表演出惭愧的模样来吗?一起来试试

(4)刚才还神气活现、自以为是的小松树,怎么现怎么会知道自己错了,感到难为情,低下了头呢?这是谁帮助了它?

(5)师:小松树,这时,你想对风伯伯或者大山、大松树说些什么呢? 小松树会对大松树说:“

。” 小松树会对风伯伯说:“

。” 小松树会对大山爷爷说:“

。”

师:小朋友们说得都很好!现在小松树已经变成一个既有礼貌又谦虚的孩子了。(6)师:今天学了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故事,你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会怎么做呢?(7)让我们时刻记住(出示):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