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图书馆》教学设计.doc教学设计
《图书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问题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在交流与比较中优化出适合自己的算法。
2、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尤其是满十进一的运算规则。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用竖式计算:44+32= 76+23=
二、情境导入
师: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学校的图书馆买新书了,我们先来看一下都有哪几种书呢?
三、学习新知
1、出示主题图
(1)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根据图上的条件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3)提出问题:《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共有多少本?(4)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2、交流算法
(1)学生独立思考算法,试算28+4=()。(2)组内交流算法,对每种算法进行评价。(3)全班同学交流算法。
算法一:数小棒,先摆28根,再摆4根,然后把4根小棒一根一根地加到28根上,一边加,一边数,数出最后的结果。
算法二:先算28+2=30,再算30+2=32。算法三:先算8+4=12,再算20+12=32。算法四:列竖式 2 8
+ 4
_1___
教师就先让学生自己讲解竖式计算方法,然后再强调“满十进一”的计算法则。
(4)你喜欢哪种计算方法,为什么?
四、练习“试一试”
五、练一练
1、书本第69页第一题,圈一圈,算一算
2、书本第69页第二题,用竖式计算:58+7= 5+32= 38+6= 8+27=
六、成功体验,回味进位加法。
1、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谁来说说你学会了什么新本领?
2、你想提醒大家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第二篇:图书馆教学设计
图书馆教学设计
灵璧县永定小学 李玉新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加与减
(二)《图书馆》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设计理念
《标准》提出重视教学过程的全新理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尝试采取多种手段使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材分析
在本节课中,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第一次接触到列竖式计算进位加法,了解“满十进一”的计算规律,对于学生以后学习笔算加法非常重要。对竖式的写法,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思维活跃、表现欲强,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已有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知识作基础,对竖式有简单的了解,在前面的学习中已有过练习。这些都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前提条件。教学重点
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和口算方法。教学难点
满十进一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每个小组一份小棒。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双休日的时候,老师到图书馆去了一趟,发现图书馆新进了一些书籍,觉得不错。(电脑课件出示)图书馆里新增加的书有《汪汪乐园》28本,《海底世界》4本,《淘气历险记》9本,《咪咪学校》8本。
2、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
二、算法探究
1、下面我们先来看“《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多少本?”这个问题。你能计算吗?把你的计算过程写在本子上。
2、小组合作。
小组同学把自己的计算方法进行交流,记录员进行记录。需要的可以使用学具。
3、全班交流反馈。
⑴用小棒,满十根捆成一捆。⑵28+2=30,30+2=32。⑶8+4=12,20+12=32。⑷竖式计算。
算理: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4、试一试。
(1)《汪汪乐园》和《淘气历险记》一共有多少本? 同桌互相交流,并列式计算。
(2)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能解答吗?(3)竖式计算
58+7 5+49 5+32 23+7 A、个位不满十不要进一。
B、在学生中找出典型错误进行分析。口算。38+6 46+5 8+27 88+6 说说是怎么算的。
三、巩固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练一练”第1题)
2、夺☆大赛。(“练一练”第2、3题)
3、爷爷买东西。(“练一练”第4题)
4、排队。(“练一练”第5题)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出发,精心设计“图书馆”这一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人要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2.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真心交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平等的态度,走进学生的心灵,去把握、分析学生的内心感触与想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如:针对学生计算时出现的错误,教师没有简单地放过去,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细细揣摩学生的心理及错误的原因,趁热打铁,有的放矢,就势带领学生去看一看、找一找、改一改,纠正学生的不良做题习惯。
3.注意学生的练习反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练习时,教师没有就题讲题,而是引导学生回顾 “满十进一”的法则,注意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反思——对于自己做出的题目,给予适当的评价,发现自己做题的错误之处,并想一想错误是怎样产生的,如何避免这样的错误;对于他人所做的题目,也能给予适当的评价,并能同自己的方法比较,发现优劣,从而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调整。
4.评价内容多元化,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评价。《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交流算法时学生出现了“算法复杂化”的情况,教师没有批评学生,而是让学生继续发言,然后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算法进行评价,“你认为你的方法怎么样”,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反思能力。对于学生正确的答案教师先是不置可否,尽量用不带倾向性的语言要求学生继续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把评价的权力和机会交给所有的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公正的互相评价,在争辩的过程中发现错误,使所有的人都知道错误如何避免,并提出建议,选择合理算法。
第三篇:《图书馆》教学设计 文档
《图书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38―39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解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具、学具:教学挂图、小圆印章,三棱柱、圆柱、正方体、长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践、复习引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在我们教室里找出什么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从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说说它们的的形状。
3、摸一摸手中的物体,有什么感受?与同学交流想法。
4、引导学生说出有些物体的一面或几面是平平的,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认识图形。
1、认识长方形。
A:让学生动手找出长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描、印),认识长方形并出示图形。(教学挂图出示:从长方体中取下长方形。)
用自己的办法把图形从物体中“印”下来。
2、能不能找到长方形呢?
3、汇报交流,小组合作学习:用摸、描、印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
汇报交流,说一说图形形的样子。
4、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长方体等有什么不同?
三、联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辨认,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2、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同学相互说说。
四、探索与实践。
1、淘气和同学们一样也认识了这些图形,这是淘气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挂图演示)你们能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今天学的这些图形吗?
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量和淘气的不一样。
五、课内小结与课后延伸。
1、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2、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同学们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第四篇:《图书馆》教学设计
加与减
(三)《图书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1、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
3、使学生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进位的道理 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开火车”口算)。
一、情境创设,谈话导入。
1.谈话引入。同学们喜欢看课外书吗?谁来说说你喜欢看些什么书?同学们喜欢看的书真不少,可以看出大家都是好学的孩子。2.引入情境。我们的好朋友“机灵狗”最近新开了图书馆,听说里边的书可多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PPT)瞧,这就是图书馆的一角。(出示课题:图书馆)
二、提出问题,初探进位加法。1.提数学问题。
(1)看图提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你从图上看到了那些数学信息?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说的很好,那你们能提出数学问题吗?(生独立思考,指名提出数学问题,师在黑板上贴问题)(2)根据问题列式。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一下子就提出这么多的数学问题,下面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海底世界》和《丛林世界》一共有多少本?你会列式吗?请拿出练习本列出算式。(生列式师巡视)
2.初探进位加法。
(1)初探算法。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列式的?大家都同意这样列式吗?(板书:28+4)你们会算吗?我们先来估一估,大概是多少?比30多,多一些)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做一做。(自主探索)(2)交流算法。算好的小朋友请把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方法与你的同桌小伙伴说一说。现在谁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一下。
算法一: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算出来的,先摆28根小棒,再摆4根,先从4根拿2根放到8根里就是10根了,把它捆一捆合在2捆里就得到3捆零2根,就得32了。
师:请你上台演示一下。还有用小棒摆的吗?你是怎么摆的? 算法二:先从8根拿6根放到4根里就是10根(一捆)。师:请你上台演示计算过程。师:试着用小棒摆一摆。板书:计算方法:①、摆小棒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算法三:我是用看算式直接口算出来的,我是这样算的先算8+4=12,再算20+12=32。
师:谁也是这样算的?(板书:②、8+4=12 20+12=32)
算法四: 先算28+2=30,再算 30+2=32。(板书:③28+2=30,30+2=32)算法五:我用竖式计算的。(让学生说用竖式计算,写得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又是怎么算的?)
师:8+4=12满十怎么办?怎样记不会忘了进一。(生讲师板书进位一)谁还会说个位相加满十了怎么办?(多指名回答)板书:④竖式(满十进一)师:出示计数器演示“满十进一” 师: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列竖式。(3)小结。
通过大家的思考,我们有口算、摆小棒和列竖式等方法来解决问题。这几种方法中,你更喜欢用哪种方法?(让几个同学说说)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相信你的速度会越来越快。接下来,在刚开始贴出的问题中,选择其中一题,用你喜欢的方法,动手算一算。
师:做完后,同桌小声交流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师:找生来说算法。
选择1名列竖式的同学上台板演。请你们也试一试列竖式的方法,好吗?
三、多层次练习,巩固进位加法
1、练一练
(1)圈一圈,算一算(2)用竖式算一算。
2、看谁是个最好的医生
你们看谁来了?(出示琢木鸟图)它可不高兴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快去看看吧!原来呀这里有3棵大树生病了,同学们我们来帮帮它吧!确诊一下大树的病因好吗?(指名说错因)
四、成功体验,回味进位加法。
1.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谁来说说你学会了什么新本领? 2.你想要提醒大家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第五篇:图书馆教学设计
作 者 联系电话
刘双双 工作单位东荒峪镇东荒峪小学 ***
学会利用图书馆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借阅图书。
2、学生能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
3、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热情、阅读面、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借阅图书,正确选择课外读物。
三、教学难点:如何有效组织学生能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
四、课型:多媒体活动课。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导入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确实,书在人类向科学进军的历史上立下了汗马功劳。书可以把只有少数人掌握的知识,介绍给人类,因此书成为人们的良师益友。难怪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你们喜不喜欢与这样的高人谈话呢?书籍的作用如此之大,我们就应当学会正确利用图书馆来帮助自己学习,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力,促使我们不断自我完善。
2、介绍图书馆的作用
图书馆是藏书的场所,是学习的天地。走进图书馆,我们可以在知识的世界里漫步,吮吸丰富的营养,品尝求索的艰辛,感受成长的快乐:“与大师交友”,“与真理交友”,走进图书馆,我们可以全面提高阅读、选择、整理和利用文献资料的能力。
图书馆一般分借书处、还书处、学生查询处、阅览室和书库五个部分。
3、活动安排
(1)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每组8-10人,每组设两个负责人,班长和科代表做协调员。各族选好自己需借哪方面的书,协调员起调控作用,各组借的书类尽量不重复。
(2)小组确定所借书目后,制定借书计划,小组内部进行分工,小组成员
应团结、合作,每人都参与这次活动,积极投入活动中去,成为动口动手的积极分子。
(二)借阅活动
1、进入图书馆后,要求学生阅读注意事项,同时问清楚借书手续和图书馆内的规章制度。
2、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
计划要切实可行,内容包括:(1)课外阅读目的;(2)阅读的重点内容;(3)阅读书目要列出重点;(4)阅读书目的具体日程安排;
3、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
现代课外读物广义的包括三种类型:(1)有声读物(如唱片、录音带等);(2)无声读物(如读书、报刊等)(3)音像书刊(电子出版物等);我们这里主要指导阅读无声读物。无声读物多如牛毛,而且良莠并存,选择不慎,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学生选书的标准是:思想内容好,教育价值高;语言文字好,堪为学习的典范;符合学生年龄特征,便于学生独立阅读;适应照顾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需要;尽可能和课内阅读教学取得某种程度的联结。
4、学生实践借书
学生确定先借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并填好借书单。工作人员带学生凭借书证去借书查阅目录,选定自己所需的书籍;填写索书单,注明索书号、书名、日期、书证号码连同借书证一同交给工作人员索取所借图书。例如:你想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要先确立此书属什么类,----文学类,代号为I,然后确立作品属哪一种文学作品,属小说类,代号为4。再找国籍,书目、作者姓名是否与你要找的书相符。最后找出相应的图书目录卡。填写的借书卡交给工作人员。图书馆工作人员则会根据读者的索书卡从书库取出书,拿出书中的书袋卡与借书记录卡,同时交给读者填写,经核实后将图书交给读者。
(三)读书笔记写作指导
1、做好笔记
读一本书,应做读书笔记,把作者故事内容、中心思想、人物简介等相关的内容记好,遇到好词好句,摘下一部分,有兴趣,写写品读感悟。
2、仔细阅读
看一本好书,不能走马观花,应该从此书的序言开始看,了解作者写此书的用意,只有读懂作者的用意,才能更好的体会读书的快乐。有不懂的语句可参考书下方的解释,若还有不懂之处可翻翻词典。看到精彩部分多阅读几遍,加深印象,以便把知识融化在自己的大脑里,读书时还要边看边体会,逐渐进入故事情节,想想某件事的前因后果,了解主人公的立场,思想随着故事情节发展,找出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会更明白此书的含义和寓意,增长知识,增长才干。
(四)成果展示
召开一次读书经验交流会,交流方法和体会,这一过程能让学生体会到借到了自己喜欢的书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使利用图书馆达到更好的效果。
(五)总结
图书馆是我们驰骋的疆场,书籍给我们描绘了自然界奇观壮景,千姿万态;书籍将各种信念注入我们的脑海,使我们的脑海充满崇高欢乐的思想,从而使我们入神忘情。
此次活动,充分体现了同学们的阅读热情、阅读面、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大家应该有目的、有计划的长期坚持。
(五)作业
读一本你喜欢的书——如《寓言故事》。
作者简介:
刘双双:本科学历,一级教师。1997年毕业于河北玉田师范。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于一线语文教学工作。在工作中,关爱学生,团结同志,积极进取。经过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工作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教育教学成绩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