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陕州小学
陈爱琴
教材说明:
《小英雄雨来》是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它选自管桦的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机智勇敢的品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进一步加深对“战争”这一主题的理解。战争虽然残酷,但是当我们的祖国、家乡被侵略时,我们必须挺身而出,保家卫国。
教学目标:
1、深入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小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敌人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的英雄品质。
2、体会课文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了解雨来的英雄事迹,体会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品质。教学难点:1.进一步学生加深对“战争”这一主题的理解。2.体会课文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前提测评:
1、读拼音,写词语。
tiáo zhou
róu cuō
liè qiè
tuī tuī sǎng sǎng
()
()
()()
mén kǎn
jié
nàn
fáng bèi
piāopiāo yōu yōu
()()
()()
2、组词。
笤()
抗()
劫()
趔()
绍()
炕()
却()
咧()
3、多音字。
还
扎
钻
落
二、激发情感,导入课题。
1、导语: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狼哭鬼嚎。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
2、出示课题:
(1)有感情地朗读课题。
(2)引导到学生质疑: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或: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来是一位小英雄?)
三、直奔重点,导学探究:
1、自学提示:
自读课文四、五部分,找出体现雨来英雄行为的内容,用心读一读。思考:雨来为什么要拼死保护李大叔?
2、学生自学,教师相机指导。
3、集体交流,精讲点评:
(1)问题二:交通员李大叔关系到整个交通站的安全,雨来必须舍生忘死地保护他。(2)问题一:学生先发言,在看图片了解事情的经过。有感情朗读:
1.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时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来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
请同学们用心听老师朗读;
请同学们注意强调出红字,有感情地朗读一遍。你有什么感受?(预设:鬼子们实在太可恨了。雨来很勇敢!)
2、细细品味:
12岁的雨来使尽气力,才把缸挪回到原地。
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师生接读这几句话,质疑: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什么?(预设:雨来很勇敢。)
3、插上想象的翅膀:
(1.)当鬼子给雨来糖果时,他想:-(2.)当鬼子用刺刀威胁雨来时,他想:----------------------------(3.)当雨来被鬼子打得死去活来时,他想:————————————————
4、讨论:你认为雨来是小英雄吗?为什么? 教师总结并板书: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5、情感升华:
过渡:我们对课题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让我们带着崇敬之情,朗读课题----(生)小英雄雨来。让我们铿锵有力地再次朗读——(生)小英雄雨来。
让我们深情地呼唤:(生)雨来——我们的英雄!
四、回顾课文,深入探究:
1、讨论:雨来为什么能勇敢、机智地和敌人作斗争呢? 预设:(1)雨来的家乡很美,他爱自己的家乡。(2)雨来憎恨敌人。(3)上夜校,让他懂得了爱国。(4)家中爸爸、妈妈的影响。
精讲点拨: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1)这句话在文中先后出现几次?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第一次出现在第二部分中,说明雨来在学校不但学到了文化,也受到了思想教育。这是雨来与敌人作斗争的力量源泉和思想基础。第二次出现在第五部分中,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软硬兼施,都不能使雨来屈服。说明这句话是雨来能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这句话反复使用,既点明了小英雄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又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2)指导朗读:请大家注意破折号,朗读这句话。
让我们连贯地铿锵有力地朗读这句话。
(3)畅所欲言:当战争真的来临了,祖**亲的安全受到威胁了,年幼的我们该做些什么呢?教师:对,因为——(生)“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2、孩子们,课文的内容较长,有人认为:课文的前两部分可以去掉,不影响后面雨来的英雄事迹。你认为前两部分能去掉吗,为什么?
点拨:结合小标题分析。(小标题:
1、游泳本领高
2、上夜校读书
3、父亲夜归
4、掩护李大叔
5、与鬼子作斗争
6、雨来没有死)
五、精炼达标:
1、填空。
《小英雄雨来》这个故事很吸引人,我来给课文每个部分加个小标题。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第六部分:--------。其中,----------和----------部分,体现出小雨来-------------的品质。
2、小练笔:如果来到雨来的塑像前,我想对他轻声地说些什么呢?
六、课外作业:
缩写《小英雄雨来》
要求:用自己的话,按课文顺序,抓主要内容,抓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来写。
附:板书设计:
小英雄雨来
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第二篇: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14*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英雄雨来》选自管桦的同名中篇小说,有改动。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儿童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争的故事,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地和敌人斗争的优秀品质。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比较长,课文共有六个部分,各部分都是紧紧地围绕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雨来的斗争事迹展开描述的。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
2.练习快速、正确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试着给课文每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3.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通过文本和自己的体验,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1.快速阅读文本,把握课文内容。
2.品读文本,感受雨来热爱祖国、英勇对敌的英雄本色。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夜莺的歌声》一课,让我们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儿童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同入侵者作斗争,保卫自己家园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这样的儿童,在我国的抗日战争中,也屡见不鲜。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一位叫雨来的小英雄。(板书课题)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最想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解疑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2.边读边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在还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同桌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讨论一下,看看有没有新收获。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各部分要点,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也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读,试着给课文各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2.指名简要复述课文大意。
四、研讨品读
1.激趣:同学们读得十分认真,所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把这么长的课文读明白了。只是,老师还有些问题不明白,你们能帮帮老师吗?(出示问题:课文哪几个部分最能表现雨来是个小英雄?为什么?)不要急着回答,让我们再快速默读课文,把这个问题想全面了再回答好吗?如果有必要,小组内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
全班讨论,结合朗读课文的重点词句,老师着重点拨:(1)巧妙地帮助掩护了交通员李大叔;
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雨来心里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做呢)
这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因为年龄小,面对雪亮的刺刀,敌人以为雨来害怕,不顾一切朝后院跑去,实际上,雨来是为了把敌人引开,保护交通员。
(2)意志坚强,面对敌人的哄骗利诱和严刑拷打坚贞不屈;
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读这句话的时候,你心里有所感触吗,怎么想的,谁来说一下)
这是一处细节描写。鲜血滴在“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几行字上,表明了雨来誓死保护交通员,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与坚强意志;体现了中国人民不惜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句子未加任何雕琢,意思却含蓄深刻。这句话既写了当时的场景,又将鲜血和爱国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会使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无穷的回味。有志不在年高。(谁起来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志:志气、志向;年高:年纪大。有志气不在于年纪大,指人贵在有志,不能凭年龄大小来衡量,只要有志气,年轻也能做出优异成绩。这是人们对雨来的赞扬,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深深感动、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
(3)利用自身特点,机智勇敢地从鬼子手中逃脱。(什么特点,怎么逃的)
(4)课文中有些陌生的词语,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他们都是什么意思。(出示词语的图片)
2.过渡:从刚才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已经被文中的小英雄所感动,你们喜欢读它吗?那就再快速地读一次,边读边想边想,圈圈画画,看看文章还有那些地方吸引了你。
结合学生的交流汇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三次写景,四次写到识字课本的作用,体会雨来热爱祖国的品质。
3.指导朗读,体会课文中含意深刻的句子。(我们是中国人。。)
4.质疑: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来,让大家帮帮你好吗?
五、拓展 通过这段时间的阅读,我们已经认识了雨来。他的所作所为让你感动了没有?如果他站在你面前,你有什么想和他说的吗?(扮演角色对话)
六、作业
在课文中,我们认识了小英雄雨来,被他的爱国精神和坚强意志所感动,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位小英雄。课后请大家要以下的作业中任选两项完成。
1.点击“资料袋”,了解战争给人民、特别是儿童带来的伤害。
2.仔细阅读管桦的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3.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其他小朋友听。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其他小朋友听。指导朗读,体会课文中含意深刻的句子。(我们是中国人。。)
4.质疑: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来,让大家帮帮你好吗?
五、拓展
通过这段时间的阅读,我们已经认识了雨来。他的所作所为让你感动了没有?如果他站在你面前,你有什么想和他说的吗?(扮演角色对话)
六、作业 在课文中,我们认识了小英雄雨来,被他的爱国精神和坚强意志所感动,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位小英雄。课后请大家要以下的作业中任选两项完成。
1.点击“资料袋”,了解战争给人民、特别是儿童带来的伤害。
2.仔细阅读管桦的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
3.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其他小朋友听。
第三篇:《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掌握读音,理解词义。
2、结合课文内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3、体会本课中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和丰富的词语。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每部分的内容,并能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课题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狼哭鬼嚎。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4课《小英雄雨来》。(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略读课文知大意,解决提示语的问题。
学习课文之前,我们要先明确本课的学习要求,在那可以看出?
1.指读“连接语”,明确学习要求。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给每件事加个小标题。
(2)读文之后,谈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3)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是通过课文前的“连接语”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连接语”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外,着重对课文的主旨和阅读方法、学习的重难点、语文学习的拓展点给予了提纲挈领性的导向,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习重点。引导学生读读“连接语”,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阅读重难点,有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实效。
2.自读自悟,感知大意,加小标题。
(1)大家在预习课文的时候是否发现本课和13课在结构布局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每一部分之间都空了一行,而且更明显,还标上了序号。)
除了在结构布局上和十三课有相似之处,在学习方法上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设计意图】:在前一课的学习中,孩子学习了拟小标题的方法和抓住人物神态、动作感悟人物特点的方法,在此做好学习方法迁移的铺垫。
(2)对照阅读提示,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给每件事加个小标题。通过交流,小组内讨论出最合适的小标题,准备在全班汇报。
(3)集体交流,筛选合适的小标题。
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教师引导梳理、概括信息点,并提炼成为小标题。(游泳本领高;上夜校念书、掩护李大叔、勇斗鬼子、宁死不屈、机智逃生)或(“望着妈妈笑”、“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把缸挪回原地”、“什么也没看见”、“有志不在年高”、“雨来没有死”)
【设计意图】:归纳小标题,在上一课学习过,但是还有一定的难度,孩子难以一步到位,但放手让学生自学,指导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智慧,凭借小组的力量,整理出适合的小标题。还有利于孩子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畅谈自己的感受,体会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1)本文主要写了关于雨来的六件事,那在这六件事中,你对那些事情最感兴趣呢?仔细默读最感兴趣的部分,画出让你感受深刻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批注,然后再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师巡视课堂,加入小组内讨论,了解学情的同时给予一些指导。)
(2)聚焦三、四部分,重点体会雨来勇敢机智的品质。
刚才同学们学得都十分认真,与学习伙伴也积极的合作交流,可见大家很会学习。下面我们全班交流一下,好吗?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交流的情况,着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下面的句子,并体会句子的意思。在汇报过程中注音引导学生聚焦三、四部分,重点体会。)
①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让学生认识到这是雨来能够掩护革命干部,同日寇做斗争的思想基础,正是雨来对祖国深切的爱,才有了后面勇救交通员、勇斗鬼子的故事。)
②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这一动作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
③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这是一处细节的描写。表明了雨来誓死保护交通员,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与坚强意志;体现中国人民不惜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
④有志不在年高。(这是人们对雨来的赞扬,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深深感动、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
(相机板书:机智、勇敢、有志气……)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一环节,在学生自由感悟的基础上,与他人合作交流,最后教师针对重点句子进行讨论,可以帮助或引导学生感悟语境的巧妙,理解课文内容,更深刻地理解“小英雄”的品质。
三、体会前后照应的写法和拟声词的运用
1、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在13课的学习中我们重点通过体会人物的动作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大家在刚才的自学过程中也运用了这种方法,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一些写作方法在这篇课文中能不能也找到呢?
(前后照应的方法——写景、课本、雨来游泳本领高……)
2、是啊,课文写得很精彩,让雨来这个人物有血有肉,更加生动。但文中还有精彩的地方,你发现了吗?
(出示拟声词)
这些词语你读读,看看他们都是描写什么的?
这些描写声音的词语叫做拟声词,在写文章的时候用上这些词语将为我们的文章增色不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部分的语句,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体会课文语言的美妙,从而走向读写结合的最佳境界。这样在课堂教学中以点带面。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积累。而积累拟声词也为园地中的习作积累更多的好词。
四、拓展延伸促升华
1.课内拓展
(1)学完这篇课文,你要向雨来学习什么?
(2)阅读“资料袋”
2.课外拓展(选择性作业)
(1)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利用课外的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
(3)收集抗日战争中英雄的故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照雨来身上那种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联系自己,从思想深处受到感染教育;阅读“资料袋”,让学生体会到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和平的重要性。课后拓展,既与课文学习相互补丛,相互呼应,有助于对学生爱国意识的进一步引发,同时有时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第四篇: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14.小英雄雨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8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阅读提示自学法,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雨来为了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点: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理解课题
1.导语: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狼哭鬼嚎。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
2.放录音。配乐诗《小英雄啊,雨来!》
晋察冀边区,有条还乡河。秋天已来到,雨来上夜校。河边有个村,名叫芦花村。在校受教育,学会爱国家。村里有个娃,名字叫雨来。鬼子来扫荡,掩护李大叔。年龄十二岁,游泳本领强。人小志气高,智斗敌人把命保。思考: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你还了解小英雄雨来的其它事迹吗?
3.小结:通过以上的朗诵以及观看图片,我们仿佛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特定的情境中,我们的心中仿佛燃起了一把熊熊的民族反侵略战争之火。
4.出示课题
(1)理解课题:小——指的是雨来的年龄小,是一个少年。英雄——指的是雨来的特点。雨来——课文中的主人公。课题表现出文章的中心——英雄
(2)引导到学生质疑: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来是一位小英雄?)
二、初读课文初识英雄 1.出示预习提纲,思考题:
A.文章通过哪件事表现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掩护李大叔、和鬼子斗争)
B.文章的其它部分与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围绕各部分重点问题讨论,教师加以点拨。)
第一部分:芦花村的自然环境怎么美?通过一件什么事说明雨来勇敢机智灵活,游泳本领高?
第二部分:从哪看出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在书中用“_______”划下来。
第五部分:芦花村的乡亲对雨来不怕牺牲的精神表示怎样的赞叹?
第六部分:雨来怎样机智脱险?
2.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注意养成边读、边想、边标画的方法。3.通过勾、画、圈、点、注等各种批注方式,找出文本重点句子、重点段落、重点词语、重点人物、重点细节。
三、汇报预习,交流解疑
1.询问学生在预习中的不解之处。2.汇报预习的情况。
3.讨论课文的表达顺序,并按顺序概括小标题。(1)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
第一部分:雨来家乡的景色优美,他游泳的本领高强。第二部分:雨来上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第三部分: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四部分: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第五部分: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都很难过。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
(2)提问思考:怎样编写小标题?
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语。可以用书上的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编写。
(3)提炼课文的小标题: 第一部分:望着妈妈笑(或游泳)第二部分:爱自己的祖国(或读书)第三部分:掩护李大叔(或掩护)第四部分:与鬼子斗争(或斗争)第五部分:有志不在年高(或枪声)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或脱险)
也可以是:游泳本领高——上夜校读书—— 掩护李大叔——智斗强敌——村民夸奖——机智脱险
4.分角色朗读精彩片段,评价检测学生读的情况。
(1)确定重点段:哪段最能表现小雨来是一位小英雄,哪段就是重点段。
(第四段写的是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决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2)分组讨论:作者是根据哪些情节和词语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的?把有关的词语标画出来。(敌人的手段是哄、骗、恐吓、毒打,甚至用死来威胁。而雨来始终说:“没看见”)(3)试着读一读,在组内分角色读一读。(4)指名在班上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表演。
①自愿读或者表演。②大家评议。
四、用自己的话初步谈谈你心目中的小英雄是什么样子的。
五、课文链接欣赏英雄
1.利用课外的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2.播放《小英雄雨来》与鬼子作斗争的视频。
3.有机会到区中心还乡河公园《小英雄雨来纪念馆》及其东部的管桦园看一看。
第五篇:《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体会课文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参与预习。
1、导语: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狼哭鬼嚎。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
2、放录音。配乐诗《小英雄啊,雨来!》
思考: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你还了解小英雄雨来的其它事迹吗?
出示图片:小雨来与鬼子斗争的片断。
3、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朗诵以及观看图片,我们仿佛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特定的情境中,我们的心中仿佛燃起了一把熊熊的民族反侵略战争之火。
4、出示课题:
(1)理解课题:
小——指的是雨来的年龄小,是一个少年。
英雄——指的是雨来的特点。
雨来——课文中的主人公。
课题表现出文章的中心——英雄
(2)引导到学生质疑: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来是一位小英雄?)
5、学生预习课文
(1)出示预习提纲
思考题:
A.文章通过哪件事表现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掩护李大叔、和鬼子斗争)
B.文章的其它部分与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围绕各部分重点问题讨论,教师加以点拨。)
第一段:芦花村的自然环境怎么美?通过一件什么事说明雨来勇敢机智灵活,游泳本领高?
第二段:从哪看出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在书中用“_______”划下来。
第五段:芦花村的乡亲对雨来不怕牺牲的精神表示怎样的赞叹?
第六段:雨来怎样机智脱险?
(2)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分为若干的学习小组),注意养成边读、边想、边标画的方法。
二、汇报预习,交流解疑。
1、询问学生在预习中的不解之处。
2、汇报预习的情况。
3、分角色朗读,参与评价。
(1)确定重点段:哪段最能表现小雨来是一位小英雄,哪段就是重点段。
(第四段写的是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决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2)分组讨论:作者是根据哪些情节和词语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的?把有关的词语标画出来。(敌人的手段是哄、骗、恐吓、毒打,甚至用死来威胁。而雨来始终说:“没看见”)
(3)试着读一读,在组内分角色读一读。
(4)指名在班上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表演。
A.自愿读或者表演
B.大家评议。
四、作业
1、读书,体会小雨来的品质。
2、体会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的内容,练习给课文加上小标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回忆旧知。
1、指名说出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说说小英雄雨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指名朗读课文的第四段。
二、回顾全文,深入探究。
1、从重点内容入手,理清段间联系。
(1)鬼子抓住雨来为什么要枪毙他?
(2)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坚强?
(3)雨来又是怎样从鬼子手中逃脱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4)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同学讨论。
划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的位置。重点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这句话有什么重要的意思?从而体会雨来的优秀品质。
(课文中第一次出现在第二段中。雨来在夜校学习时,女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字念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说明雨来在夜校不仅学了文化,更重要的是接受了思想教育。这种爱国主义的思想,在他头脑里扎下了根,这是雨来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和思想基础。课文中第二次出现在第四段中。敌人的威胁、利诱,软硬兼施,都不能使雨来屈服。“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鼓舞鞭策着他,使他经受住敌人的毒打。在严峻的斗争面前,雨来重温这句话,倍感亲切。“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是他意志、信念、力量和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
3、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提炼成为小标题。
(1)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
第一部分:雨来家乡的景色优美,他游泳的本领高强。
第二部分:雨来上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四部分: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第五部分: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都很难过。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
(2)提问思考:怎样编写小标题呢?
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语。可以用书上的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编写。
(3)提炼课文的小标题:
第一部分:望着妈妈笑(或游泳)
第二部分:爱自己的祖国(或读书)
第三部分:掩护李大叔(或掩护)
第四部分:与鬼子斗争(或斗争)
第五部分:有志不在年高(或枪声)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或脱险)
4、讨论段间的联系。
描写还乡河景色美,点明雨来的家乡美,并为后来雨来脱险打下伏笔;雨来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是雨来临危不惧,英勇斗争的思想基础;鬼子阴险狡诈,能反映出雨来坚强不屈;众乡亲对雨来的评价,点明雨来是一个好孩子;雨来脱险没有死,不仅与文章开头互相照应,也是小雨来优秀品质的体现。
5.讨论景物描写的作用。
文章开始写“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十二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这一段描写,既写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也为我们勾勒出芦花村的美丽景色,点明雨来的家乡美,并为后来雨来的脱险打下伏笔。雨来勇敢地与敌人斗争,除了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外,还由于雨来对美丽家乡的热爱,这样美丽的家乡,岂容敌人侵害!
第五部分写“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这里写出不仅白天的芦花村景色优美,太阳落下去以后,这里依然是那么美。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生活着勤劳善良的村民们。人杰地灵,人们多么希望雨来这个好孩子仍活在大家中间啊!
第六部分写“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这一段看似写景,实际在写人们的心情。人们多么盼望雨来会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啊!连那河水都在静静地等待着,草窝里的虫子都在呼喊着雨来。
文章中三次景物描写,都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情感。由此看来,成功的景物描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三、作业
1、摘抄课文中景物描写的词句。
2、利用课外的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