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人教 版二年级美术上册《第11课 儿歌变画》教学设计

人教 版二年级美术上册《第11课 儿歌变画》教学设计



《儿歌变画》教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艺术情感,初步了解文学与美术形式的联系。

2.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创作热情。.教学重点:

3.学习儿歌配画的艺术形式。

二、教学难点:

掌握方法和步骤。

三、教师准备:

儿歌、范画、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课前搜集的儿歌、铅笔、橡皮、图画纸。

四、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准备情况。

2.导入新课。

同学们小时候经常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儿歌声中进入甜蜜的梦乡,同学们一定有好多好多的儿歌吧!

师:如果我们把这首儿歌配上画,那就更完美无缺了。同学们也有好多儿歌,你们想不想把自己的儿歌也配上画呢?

生:想。

师:那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走进儿歌配画的世界,去领略儿歌配画的奥妙和神奇吧!(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3.讲授新课:

(1)、教师示范儿歌《蜗牛与黄鹂鸟》的配画:

老师讲解画中应该有什么,大家想一想。

师:找学生回答?

虽然有,但是否美观?我们如何让它更美呢?

请大家跟着音乐在唱一遍儿歌,并想象一下,画面应该添加什么内容使画面内容更丰富,视觉冲击力更强。(指名学生说)

播放第二首音乐让大家猜是什么歌?

师:同学们反应真快,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师:大家想象一下画中应该有什么?

老师给大家找了几幅画,让大家猜一下是什么歌吧。

4.出示图片:

《拔萝卜》)

学生齐唱《拔萝卜》儿歌。

①师:《拔萝卜》看这个萝卜真大啊!小朋友找来了好多帮手来一起拔萝卜......出示图片孩子们反应真快一口说出《小白兔白又白》。

我们来唱一下这首儿歌吧!说出小兔子爱吃什么。

5.欣赏作品

出示图片,学生小组讨论:同样是一首儿歌,作品中的两只老虎的表现却完全不同,作者分别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方法?(研究和分析儿歌配画的两种方法:全面表现和夸张或含蓄。)

学生分组发言。

师:分析的很好,这位同学的观察能力很强,希望大家都要像这位同学一样养成认真分析的好习惯。所以我们在为儿歌配画时,一定要先观察、分析,想好以后再画。,6.总结儿歌配画要点和步骤。

作业要求:(出示)

①画自己喜欢的儿歌,先仔细分析儿歌的内容。

②能够反映儿歌的主要内容和情景,构图饱满,主次分明。

③形式与儿歌内容要统一。

④着色要恰当。

7.老师给大家找了一首儿歌想不想听。(想)播放音乐。

8.老师在黑板上示范作画。

9.学生作画,教师巡视辅导。

8小结:

①展示好的作品,讲评。

把好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说说他们的构图和颜色搭配,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儿歌配画作品并介绍喜欢的原因。

五、板书设计:

儿歌变画

1.认真听儿歌。

2.找出重点词语。

3.突出中心。

六、教学反思:

《儿歌变画》这一课是人教版二年级美术上册第十一课的内容,本课最突出的难点就是学生创作的童画既符合儿歌的意境,又能体现出一定的绘画水平。学生的想法很有创新意识,孩子们在画画和上颜色的时候速度有点慢,以后我要改变他们的时间观念。在作画上色材料上不作任何要求,在评价标准上只要求学生在创作时能表现出儿歌的意境,有创意即可,整体的作业效果还是很好的。儿歌是民间艺术家带给孩子的一份珍贵的礼物,它既富有童趣,又体现出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同时又是绘画创作极好的素材。儿童画是孩子们在愉悦的情绪中,随意洒脱地创造另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孩子们阅读儿歌之后,将文学形象转化为绘画特点的语言形式,将文字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融为一体,体现出无与伦比的艺术美丽。因此,在课堂上我先让孩子诵读了一些以典的儿歌,接着再画童画,将童画儿歌和谐地综合在一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热情。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