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小学语文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第一篇:小学语文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说明性的科学小品文,并且是本组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小学语文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参考。小学语文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从教材编排来看,本册有两个训练重点: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蟋蟀的住宅》是小学六年制第九册第七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学习本组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看书的习作实践中去。

二、教学目标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说明性的科学小品文,并且是本组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在学习第一篇说明文《鲸》以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说明方法,所以在教学《蟋蟀的住宅》时不把学生掌握说明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本节课中重点达到以下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同时体会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能力目标:训练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悟情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

难点:让学生感悟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

第二部分说教法、学法

一、设计理念

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在这节课中将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

二、教法、学法

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情趣教学法、多媒体直观法、以读促悟法。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读自悟法。

第三部分教学流程

如何转换学生角色,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想让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蟋蟀,介绍自己的家和修建家的经过。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学生在以前已经学过口语交际介绍自己的家,学生会非常自豪,能踊跃地说。再加之已经学过《明明上学》一文,学生已经知道蟋蟀的歌声动听,对蟋蟀的可爱、有趣早已铭记在心。这样二者结合起来,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旧知迁移,为学生转换角色,改变学习方式作准备,也为学生发展口语作准备。

这样让学生把自己的家和早已熟悉的蟋蟀的住宅联系起来,自然而然地导入课题。

二、研读课文、自主感悟

在导入课文后,我设计让学生研读课文,自主感悟。请学生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生能很快体会出文章主要内容: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经过。这个环节落实本期教材训练重点:提高学生阅读速度,达到阅读有一定的速度,能体会文章主要内容。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小组学习、组内交流

这个环节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分别学习、研究蟋蟀住宅有什么特点和怎样修建住宅的。每个学生要先认真读书,体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或怎样修建住宅的,想想如果你就是一只可爱蟋蟀,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你的家或你修建住宅的经过;把你感兴趣的句子勾画下来反复读一读,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旁边或本子上,如果还有不懂的句子或以在旁边标上问号;并且估计一下,其它小组的同学有可能向你们提出什么问题,该怎么解答。学生在自读自悟几分钟后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质疑,共同推测一下其他组同学会提的问题,一起解答别人提出的问题。这样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就真正达到人人动口读书,用心体验,实现人人自主学习,而不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个别优秀学生的一言堂,从而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效率。达到设计理念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全班交流、答记者问

学生把自己转换成蟋蟀这个角色,汇报介绍“我的家”即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时,就有可能根据自己在读中的感悟,用朗读勾画批注法,边朗读边结合自己的体会介绍,也有可能会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示意图介绍。在听完介绍后,其它小组的同学可扮演小记者向这组同学质疑,进行答小记者问。这样促使学生自读自悟时更认真,在本小组交流讨论时更合作、更投入。在学生自主解疑仍有困难时教师适时点拨,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共同参与,自主质疑、自主解疑或合作解疑的效果。实现设计理念中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在此过程中适时出现CAI课件,蟋蟀住宅的资料、图片。)

由于通篇采用拟人手法叙述,学生在阅读中会产生浑厚的兴趣,在汇报蟋蟀住宅经过时,学生除了边朗读边谈体会,还很可能会自然而然转换成蟋蟀的角色,配上动作介绍修建住宅的经过。在转换角色的同时,学生一方面对课文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读懂了课文,另一方面在情感上对蟋蟀产生认同,自然就体验到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就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一体这一设计理念。(在这一过程中相机出示CAI课件,蟋蟀修建住宅的经过。)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交流,已经激发了学生对蟋蟀的喜爱和赞扬之情,就进入拓展延伸、情感升华这一环节。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动物住宅和它们修建住宅的图片、文字资料或关于作者的相关资料,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再把此时此刻想对蟋蟀或其它动物想说的话写下来,鼓励学生用我笔写我心,畅所欲言。然后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这样让学生有准备地说一段话,实现读、写、说结合。

小学语文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随遇而安”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作者拟人的习作方法。

3、学习蟋蟀那种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激发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句段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难点: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联系以前已经学过口语交际,介绍自己的家。

2、教师引导:大家的家又美观又温馨,听得老师都想去参观一下了。不过老师这也有一间“住宅”,大名鼎鼎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称之为“伟大的工程”,那就是蟋蟀的住宅了,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蟋蟀的住宅。

(二)研读课文、自主感悟

1、结合课前预习,解决生字词,教师指导。

2、请学生快速读课文,思考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经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小组学习、组内交流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习、研究蟋蟀住宅有什么特点和怎样修建住宅的。

(1)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它是怎样修建住宅的?

(2)想想如果你就是一只可爱蟋蟀,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你的家或你修建住宅的经过?

把你感兴趣的句子勾画下来反复读一读,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旁边或本子上,如果还有不懂的句子或以在旁边标上问号;

(3)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质疑。

2、全班交流、答记者问

(1)小“蟋蟀”们汇报介绍“我的家”即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如何建造。

(2)其它小组的同学可扮演小记者向这组同学质疑,进行答小记者问。

3、再读课文,谈感受;感悟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请学生们展示课前搜集成果。

分享把自己收集到的动物住宅和它们修建住宅的图片、文字资料或关于作者的相关资料。

(2)此时此刻想对蟋蟀或其它动物想说的话写下来,畅所欲言。

(五)小结作业,收束课堂

第二篇:五年级语文《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在文中,法布尔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藏、毫不可惜、随遇而安、选择、住址、洞穴、柔弱、搜索、隐蔽、倾斜、平坦、扒土、宽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到朗读课文,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听,这是谁在唱歌?(课件)蟋蟀。看,小家伙来看我们了。(实物蟋蟀)让我再来听听它在说些什么?(师动作)噢,原来它是来邀请我们去它家做客,你们知道蟋蟀的家在什么地方吗?(不知道)同学们快看,这就是蟋蟀的家,但是他有一个条件,大家必须通过他的记忆大冲关,读准卡片,有没有信心通过?(课件)

1复习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朗读,学生跟读,复习上课所学的生词。

2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生词读得真棒!我们顺利过关!

师:现在我们就去拜访小蟋蟀,参观一下它的住宅吧!(板书课题)

师:这小不点,不仅是歌唱家,还是出色的建筑师呢!它建的房子很有名,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喜欢养蟋蟀,后来研究蟋蟀的过程中,他在大自然中搜索到了蟋蟀的住宅。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蟋蟀的住宅,看看为什么这么出名?(板书:住宅出名)

二、教授新课,自主合作学习

师:我来考考大家作者介绍了蟋蟀住宅的哪几方面?

生:住宅的特点,如何建造住宅(板书)

(一)、小组活动一

师:看来,你们对蟋蟀的住宅都非常关注,那咱们赶快读读书,思考下面问题。自读,批注,小组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板书:选址 外部 内部

1、学习选址特点

师:(课件)哪位同学读一读这段话,帮助老师把所缺词语填写完整。

1)蟋蟀住宅选址有什么条件?(一定要排水优良,有温和的阳光)

2)别的昆虫住的临时隐蔽所指的是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3)住在这么简陋的地方都能满足,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学生答)

(出示课件随遇而安的意思)

4)从哪里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学生再次齐读课文)

2、学习外部特点

师: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来到了蟋蟀的家门口(课件)同学们看,他家住在什么地方?

生: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师:我想立刻带着大家去参观,可是又怕下雨,如果下雨了,怎么办?

生: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师:小蟋蟀的家选的地方可真好,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小蟋蟀的家分几部分?(学生回答。)

生:分大门、平台、大厅、卧室(课件)

师:同学说的很准确。(课件)谁愿意读一下这段话,作者是如何介绍大门的?有什么作用?作者又是如何介绍平台的?有什么作用?同学们注意观察一下,红颜色的句子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找学生回答,同学齐读)

3、内部特点: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推门走进蟋蟀的家,看看它的房间是什么样子的?

(找生读课文,回答问题:墙壁光滑、地面平整、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师:小蟋蟀的家设备真齐全,它的家真好,屋外屋内安全舒适,更能享受生活的乐趣,这和我们人的住宅可有异曲同工之妙呀!

(二)、小组学习二

(课件)那么蟋蟀是如何建造住宅的那?小组学习,思考下面问题(学生汇报)动工时间怎样挖掘 不断整修

师:蟋蟀建造房屋在什么时间?

生: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

师:谁来说说蟋蟀建造房屋的过程?(课件)(指名朗读)填空:扒 搬 踏 推 铺 抛

师:作者观察得多仔细呀,让我们真为蟋蟀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蟋蟀挖掘的工具是什么?

生:前足、后足、钳子。

师:蟋蟀用这么柔弱的工具创造了这么棒的住宅,用一句话形容一下?

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师:从这里我们能学到蟋蟀什么样的精神?

生:我学到了蟋蟀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成果展示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现在谁来代表小蟋蟀,向没有参观过的人介绍一下你的家,如何?

(学生讨论后,小组选代表上台介绍。)(播放课件中的配乐)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拜访小蟋蟀的住宅,你学到了什么?

生:我学到了蟋蟀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了解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知道了蟋蟀如何建造住宅。

师:法布尔用长期细致的观察,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神奇的昆虫世界,你想不想向作者学习?(想)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努力向作者学习,一定能写出优秀的作品。

但是,只说不做是不行的,今天老师给你们布置两个小任务(课件)

1、请你以蟋蟀的身份,向家长或同学介绍自己住宅特点及修建过程。

2、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短文。写出这种小动物的特点。

师:有没有决心高质量的完成作业。

生:有!

师: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行。好,下课!

板书设计

蟋 蟀 的 住 宅

选址

住宅的特点 外部

内部

住宅出名

(吃苦耐劳)

如何建造住宅动工时间怎样挖掘不断整修伟大的工程

第三篇: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宅、蔽、弃、慎、择、穴、搜”7个生字,会写“弃、毫、择”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毫不可惜、随遇而安、隐蔽、宽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重点语句的品读,理解作者笔下的“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的深刻内涵,感受蟋蟀“热爱生活”、“不辞辛劳”的品质,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叶圣陶笔下的爬山虎、领略了植物王国中爬山虎的奇妙。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参观一下大昆虫学家法布尔笔下的《蟋蟀的住宅》,你们有兴趣吗?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蟋蟀的住宅》。“熟悉”的“悉”字加“虫”字旁,就是“蟋”;“率领”的“率”字加“虫”字旁,就是“蟀”。“宅”字是宝盖头,下面不是“毛”字。写完后,同学们读一读!什么是住宅?一般来说,我们人类住的地方叫住宅,动物住的地方,叫窝、巢、穴等。而蟋蟀是一种昆虫,为什么这里蟋蟀住的地方也把它叫住宅呢?(作者用了拟人的方法,把蟋蟀住所称作住宅,可见作者非常喜欢蟋蟀。)

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让作者如此喜欢它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蟋蟀的住址,一起走进多彩的昆虫的世界。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为了使学生集中精力进入学习状况,教师由书写标题直接导入。学生从题目中发现,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是带着一种喜爱的感情来写蟋蟀的家的。这样他们从心理上对学习产生探究性倾向,思维的火把熊熊燃烧起来,并进一步产生了对高层次学习的需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通读课文。要求:选择自己习惯的方式自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遇到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并思考文章从哪几方面来介绍住宅。

2、检查字词认读及朗读情况。

(1)出示课文生字语,先同桌互读、互纠,然后全班交流,掌握音、形、义: 隐蔽

隐藏

搜索

选择

住址

洞穴

柔弱

倾斜

平坦

扒土

宽敞

随遇而安

毫不可惜

(2)师生相互强调易错字:蔽、毫、倾,并适当写一写,加深记忆。(3)指名朗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板书:特点、建造)

理清文章脉络:哪些自然段写蟋蟀住宅的特点?(2-6)哪些自然段写蟋蟀修筑住宅?(7-9)

三、潜心品读,感受伟大

(一)感知特点,初识伟大

1、默读2-6自然段,画出写住宅特点的句子,再用几个词语概括写在旁边。

2、汇报交流 交流一:外部特点

课件出示:▲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1)

仔细琢磨,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向阳

隐蔽

干燥)这些特点好在哪里? ①抓住 “骤雨”生发:

知道什么是骤雨吗?又大又急的雨,这里竟然立刻就干了,怎么会这样呢? ②抓住“九寸深,一指宽”生发:

两个简单的数字,让我们明白了什么?(一下子就这样的隧道对身长只有2、3厘米的小蟋蟀来说,真够宽敞舒适的了!)朗读句子。(2)想象引读

寒冷的冬天来到了,别的昆虫因为没有房子而飕飕发抖,你伏在洞门口,抚弄着触角,舒服地晒着太阳——

炎热的夏天来到了,其它昆虫找来找去找不到阴凉的地方,热得直喘气,你呢,躺在自己挖掘的隧道里,那里面就像安装了空调一样凉爽—— 课件出示:▲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1)这个句子写法很特别?你发现了什么秘密?(2)想象引读

在明媚的月光下,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蟋蟀弹琴歌唱时,会唱些什么呢? 交流二:品读“随遇而安”:

过渡:这样一处遮风避雨的好去处,怎么被蟋蟀给找着了呢?联系上下文看看。(1)谁能说说“随遇而安”这个词语的意思?别的昆虫怎样随遇而安? 指名朗读:“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

(2)这临时的隐蔽所可能是一些什么样的地方? 这些昆虫只要有一个洞,能隐蔽藏身就感到满足了,不管这个洞穴好还是不好,这就是“随遇而安”的意思了。

(3)我们又从哪里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呢?

教师小结:咱们将前后文联系起来学,把蟋蟀和其他昆虫这么一比较,就觉着这小家伙和咱们人一样,很有头脑嘛,它给房子选的地段、环境还真不错!难怪法布尔称这里是住宅!交流三:内部特点

(1)你感受到内部什么特点?板书:光滑

简朴

干燥

卫生(2)你觉得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喜爱

佩服”等)

(二)解读修建,再识伟大

过渡:同学们,蟋蟀要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它靠的是什么?(足与钳子)在你的想象当中,你觉得这种工具是怎么样的,书本上是怎样描述的呢?(柔弱

简单)如此简单柔弱的工具,蟋蟀是怎样建造出如此浩大的工程的呢?

1、自读7-9,划出建筑时相关动作的句子,加深理解。

2、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它用前足扒土,还有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止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1)蟋蟀在建筑时的先后动作是怎么样的呢?

(2)同桌间互读,边读边思考,你觉得难度最大的是哪个动作,为什么?并相机进行朗读。(3)课件出示填空:

“它用前足___土,还有钳子____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止___-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_____到后面,倾斜地______开”。

课件出示:结合“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1)

这句话哪个词跳入你眼帘?(2)

自由谈体会并朗读。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读到这里,你还认为蟋蟀的住宅仅仅是一个小洞而已吗?(从住宅特点,从劳动工具等方面来谈)

2、总结:蟋蟀,这个不起眼的小精灵,仅仅靠它简单的足,完成了扒土、搬土、踏地、推土以及修整、加深加阔等一系列繁重的工序,修建了这样精致舒适的住宅。对于这么柔弱的小生命来说,这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伟大的工程呀!我们不禁发出感叹——“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3、你想对这个工程的设计者、施工者蟋蟀说些什么呢?

四、积累佳句,感悟写法

1、对于蟋蟀如此平常的小昆虫,为什么在作者的笔下却成了如此可爱的小动物呢?你想对作者说点什么?(预设:因为用了拟人、打比方、列数字这些表达方法:因为他观察非常仔细,有耐心……)

2、找出相关的语句多读几遍,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五、拓展延伸,亲近生命

1、感谢法布尔,让我们读到了如此怦然心动的文字。在《昆虫记》中还有这样一段文字——

课件出示:哦,我的蟋蟀们!因为有你们的陪伴我才感到生命的活力,而生命是我们这片土地上的灵魂……一个活着的微点——最小最小的生命的一粒,更能引起我的无限兴趣,更让我无比地热爱你们!

——(法)法布尔《昆虫记》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话想说?各抒己见。

特点:向阳

干燥

倾斜

隐蔽

简朴

清洁

7、蟋蟀的住宅

伟大的工程

修建:工具柔弱、强度大、时间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①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掌握情况。

②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知道蟋蟀选择住宅的时候,不肯随遇而安,慎重地选择住址。现在让我们到蟋蟀的住宅去作客,去看看这住宅究竟是什么样的。

二、精读住宅特点,加深感悟

①自由读3—6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住宅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②反馈交流,并指名在黑板上板书。(向阳、倾斜、隐蔽、像隧道、弯曲、九寸深、一尺宽、有“门”、有“平台”、墙壁光滑、简朴、清洁、干燥、卫生)③这小家伙真不简单,一个小洞就有这么多的名堂,怪不得这么出名呢!④你怎样评价蟋蟀的住宅?带着赞赏的语气读3—6段。转换角色,练习说话

①现在,你们就是蟋蟀工程师本人,要去参加昆虫建筑经验交流大会,请你们马上做好准备,介绍一下你是如何建筑住宅,你的住宅有什么特点!②学生自由准备后发言

③有感情地朗读5、6两个自然段。

三、学习挖掘部分,体会蟋蟀的工作艰苦

①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吗?(因为它的挖掘工具太简单了!)课文是怎么写的呢?指名分节读7—9小节。画出蟋蟀挖掘动作的词。

②它用前足挖巢穴容易吗?巢穴挖好了还要干什么呢?(整修)③齐读,读出蟋蟀的工作艰苦。

四、总结全文

①读了蟋蟀的住宅的介绍,你喜欢蟋蟀吗?为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赞美它吗? ②交流

五、安排课后作业

①把你认为最喜欢读的句子抄一抄。②看谁先把5、6两节背出来。

第四篇:《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蟋蟀的住宅》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七课《蟋蟀的住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它的建造过程。

2.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3.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学情分析

1、学生认识了本课的生字,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生对观察周围的事物有一定的兴趣,但认真观察的方法还有待提高,通过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作者细致观察的方式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它的建造过程,通过重点词语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揭题

1、齐读课题。

2、师:我们在哪一首诗里和蟋蟀见过面?(齐背《夜书所见》)

3、简单地介绍蟋蟀。

4、介绍作者“法布尔”。

5、师:如果你来写《蟋蟀的住宅》,你会写些什么? 理解“住宅”,初步体会法布尔对蟋蟀的特殊感情。

6、四人小组一起读读课文,看看法布尔介绍了有关蟋蟀住宅的哪些内容?

二、学习第一部分

1、学习第一段。(因住宅而出名)

学习“它的出名不光由于他的唱歌,还由于他的住宅”句子,理解递进关系,“唱歌”与“住宅”不能交换,是着重强调“住宅”引起下文。

三、学习第二部分(住宅的特点)

(一)住宅的选址 过渡:我们平常细心观察,随处可以看见一些昆虫的巢穴,可要想找到蟋蟀的洞穴,那还不容易呢?为什么呢?请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你一定能找到答案的。(它不肯随遇而安。)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2、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对比)

3、理解“随遇而安”的意思。

师:谁能说说“随遇而安”这个词语的意思?

预设:指能适应周围环境,不论环境如何都能满足。师:你是采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预设1:查字典

预设

2、我是从第二自然段读懂的。别的昆虫遇到现成的,能藏身就感到满足,而蟋蟀却不愿利用现成的。

师:要理解词语的意思,不能光靠字典里的注释,还要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言环境去体会。

(二)住宅外部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5自然段,找一找蟋蟀住宅的外部有什么特点? 预设A: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师:能不能用几个词来概括?

(引导:朝着阳光可以概括为?而且这条隧道是隐藏在草丛中的,别人很难发现,说明它有怎样的特点?骤雨是什么样的雨?(又大又急的雨)下骤雨,这里竟然立刻就干了,说明它怎么样?)

共同得出:向阳、隐蔽、干燥。(板书:朝阳、隐蔽、干燥)

预设B: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师:“九寸深,一指宽”是多大?你们知道一寸是几厘米吗?大约是三厘米三毫米,那九寸将近有30厘米。一指宽就是一个手指这么宽。(师比划)这样的隧道对一只只有两三厘米长的小蟋蟀来说够大了吗?足够宽敞舒适了。

预设C:出口的地方总是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师:蟋蟀的住宅有什么? 预设:有门。(板书:有门)

师:看看书上的插图,出口的旁边有一丛草,就像咱们房子的门一样,多形象呀!预设D: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师:除了有门,还有? 预设:平台。(板书:有平台)

师:蟋蟀还在这平台上弹琴呢!看来这小小的蟋蟀还很会享受生活!师:我们把第5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齐读)

师:读了这个自然段,你觉得这又是一只怎样的蟋蟀?为什么?

预设1:聪明:能把自己的住宅建造得很隐蔽;隧道倾斜,即使下骤雨都能立刻变干;吃草从来不吃门口的那一丛草。

预设2:能干、勤劳:把门口收拾得很平坦。预设3:会享受生活:在平台上弹琴。

(三)住宅内部特点

师:那住宅的内部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第六自然段,找一找。预设A: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师:重点在哪个词? 预设:光滑。(板书:光滑)

预设B: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板书: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师:住宅虽然简朴,但是我想,蟋蟀在里面一定过着舒适安逸的生活。我们把这两句话一起读一读。

(四)体会“伟大的工程”

师:作者又是怎么赞叹蟋蟀的住宅的?

预设:假使我们„„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指名答,再齐读)(板书:伟大的工程)

师:读到这儿,我们不禁产生一些疑惑,蟋蟀怎么会有修建住宅的才能呢?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作者又为什么发出这样的赞叹呢?一起读第三自然段。(齐读)

四、学习第三部分(建造住宅的过程)

动工时间

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

(二)挖掘的过程

师:蟋蟀又是怎样用这柔弱的工具修建出这么好的住宅呢?课文7—9自然段着重写了这方面内容,请三位同学分别朗读一下这三个自然段,其他同学仔细听,圈一圈描写蟋蟀挖掘时的动词。(板书:挖掘)

预设:扒、搬、踏、推、铺。师:它就是这样一点一点进行挖掘,你们觉得它盖房子的过程辛苦吗?非常地辛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它盖房子的工具有哪些呢?

预设:钳子、前足、后足、锯。

师:凭着这么简单的工具却能盖出有门、有平台、清洁、干燥的住宅,难怪作者会这样赞叹——

ppt: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师:当蟋蟀累了的时候,它会怎样?

预设:蟋蟀钻在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又进去继续工作。师:多么勤劳的小家伙!谁能再读读这段文字?(指名读)师:其实这些都是作者细心观察后才告诉我们的。读读这句话。ppt: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师:你觉得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预设:有耐心、细心、善于观察„„

师:现在,蟋蟀的住宅已经挖了有两寸深,这么宽敞了,已经可以住了,可是蟋蟀好像并没有满足,它又做了什么?

预设:整修。(板书:整修)

师:它是怎么整修的呢?默读第九自然段。(生读)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它是怎么整修的呢?

预设:蟋蟀长时间地进行整修,天气变冷了或身体增长了,它就把洞加深加阔,即使在冬天,它都在里面不停地工作。

师:我们发现了,住宅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整修,要不断地加深加阔。这个过程是十分繁重而漫长的,最后,蟋蟀才能修建了一座精致舒适的住宅。对于这样一个柔弱的小生命来说,这的确可以称得上是——(生接:伟大的工程。)

五、读写结合,拓展延伸(品味拟人手法及运用)

师: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没有见过蟋蟀的住宅,那为什么读了这篇课文之后我们就如同亲眼所见一样呢?

预设:因为作者描写得很生动。还用了拟人、比喻等手法;因为作者写得很具体,观察得非常仔细„„

师:有同学发现课文中有很多地方用了拟人手法,请你们在课文中找一找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找到了就自己读一读。(学生汇报)

师: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都流露在字里行间。你能不能也用拟人的手法来写写小动物呢?试试看。

课后作业:

Ppt:

1、仿写:用拟人的手法来描述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阅读《昆虫记》,更深地感受法布尔对这些小生命的热爱与敬佩。

板书设计:

总起——因住宅而出名住宅的选址住宅的外部的特点安全舒适蟋蟀的住宅特点内部的特点动工时间伟大工程精心修建如何建造住宅挖掘过程不断整修 教学后记

《蟋蟀的住宅》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处处体现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采用的是拟人的手法。法布尔为什么不把蟋蟀居住的地方称作“巢、洞、窝”,而是把它称作“住宅”呢?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它是怎样选址的?它的住宅有什么特点?蟋蟀是怎样挖的?他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理解这些问题的同时,学生领悟了本课的写作特色。为自己的写作业积累了经验。

我循着作者的思路,带着学生美美地去欣赏住宅,对住宅做进一步的了解和新的发现,在不断的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自然而然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伟大的工程,情感的升华水到渠成,让学生去论证这个结论。这样就极大的尊重了学生的主体,真正地做到了让学生自主探究。

第五篇:《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建筑过程,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3.通过本课学习,抓住课文写作特点,练习写一个小动物。【教学重点】

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建筑过程,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介绍的方法。【教学难点】

培养同学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学习抓住特点进行介绍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知道了蟋蟀很擅长唱歌,连建造自己的房子都是一丝不苟的。它对自己的房子要求很高,不但选址慎重,而且每一个角落都是靠自己柔弱的双手创造的。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看看蟋蟀的住宅是怎样的吧!

二、了解“这是什么样的住宅”

(一)请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蟋蟀的住宅是怎样的?把描写蟋蟀住宅的句子划出来。①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1.从这一句中,你读懂了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

朝着阳光:蟋蟀的住宅一定要有温和的阳光(板书:向阳)在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具有隐蔽的特点

(板书:隐蔽)骤雨/立刻:排水非常优良

(干燥)

弯弯曲曲/九寸深,一指宽:对身长只有2.3厘米的小蟋蟀来说,是非常宽敞、舒适的。(板书:弯弯曲曲)

2.请你用朗读把它的特点读出来。

②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门口有青草:隐蔽)③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住宅。(门口有平台)

④屋子的内部没什么设置,但是墙壁很光滑„„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板书:(墙壁)光滑

简朴 清洁 干燥 卫生)

(二)请你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说蟋蟀住宅的特点。

(三)法布尔把蟋蟀的住宅介绍得这样详细,说明了什么?(法布尔观察得非常仔细)(出示在“资料袋”学习)

(四)1.为什么说蟋蟀的工具是那样简单、那样柔弱?(板书:柔弱)

2.这么柔弱的工具用来挖掘这样的洞穴,不得不说这是“伟大的工程”啊!

三、了解“蟋蟀是怎样建造住宅的”

那么,这样一处遮风避雨的伟大工程,蟋蟀是怎样凭着它那柔弱的工具建造的呢?

(一)引导学生找出以下三句话:

1.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2.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在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不一会儿,它又进去继续工作。

3.余下的时间是长时间的修整,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深加阔。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抛出土来。

(二)抓住这三句话逐一展开教学

1.①第一句话中找出描写蟋蟀动作的词语。

②第一句话中有一个字用得较多,是哪一个字?(用)

③你从这些动词和这些“用”字中体会到了什么?(用柔弱的工具来完成如此一系列繁重的任务,不得不让人感到蟋蟀的吃苦耐劳)

2.第二句话引导学生抓住“不大一会儿”来体会蟋蟀的休息时间短,且不辞辛劳。

3.第三句话中从“即使„„只要„„还”这些关联词中你可以看出什么?根据文本材料,抓住关联词进行语言训练。

(三)选择其中一句话有感情地朗读。

四、小结

蟋蟀这个了不起的小精灵,仅仅靠它那简单而又柔弱的工具,修建了这样精致舒适的住宅。对于这么弱小的生命来说,这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伟大的工程啊!难怪法布尔在文中写道(全班齐读)“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五、选择性作业(两题任选一题完成)(1)用以下小动物编个小故事

蚂蚁、蜜蜂、蟋蟀、蝗虫、萤火虫、蝴蝶、螳螂、蜈蚣。

(2)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短文。写出这种小动物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

蟋蟀的住宅

怎样的住宅

外部: 向阳

隐蔽

干燥

弯弯曲曲

内部:(墙壁)光滑 简朴

清洁 干燥

卫生

伟大的工程

怎样建住宅

动作:扒

工作做得快

休息时间短

即使„„只要„„还„„

吃苦耐劳

【教学反思】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对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作者是十分赞许的。学习这篇课文,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因此,在这节课上,我尝试“自主探究,点拨启导,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运用,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