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思乡曲》教学设计
五年级《思乡曲》教学设计
五年级《思乡曲》教学设计
教研课题:音乐欣赏课有效教学的研究
教材分析:
《思乡曲》选自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五课《故乡》,是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马思聪所写,乐曲优美流畅,富于歌唱性,但情感哀怨。曲式上使用常见的再现三部曲式,同时运用民间创作的变奏手法,具有鲜明的民族风韵,娴熟细腻的艺术处理,深深表达了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生活的渴望。
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音乐听赏活动,对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有情感反应。
2、能记住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的音乐主题。
3、感受乐器的音色特点,分段理解表现的意境和情感。
重点难点:
感受乐器的音色特点,体会音乐表现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由李白的《静夜思》引出余光中的《乡愁》
2、师范读
3、生选择合适的音乐配乐
4、配乐朗读,感受音乐的情绪,并说出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5、师小结引出课题《思乡曲》
二、新课教学
1、了解马思聪的生平
2、了解思乡曲的创作背景
三、分段聆听
1、分析第一乐段
(1)从民歌《城墙上跑马》的音调而来
(2)区别乐曲主题旋律与民歌在旋律上的异同
(3)了解主题旋律的旋律线走向
(4)聆听第一部分
2、第二乐段(变奏一)
(1)师:变奏一是第一主题的变奏和引申
(2)聆听变奏一
3、第三乐段(变奏二)
(1)师简介这一部分的特点
(2)聆听变奏二
4、第四乐段(变奏三)
(1)聆听,思考:与前面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旋律和节奏有什么不同。
(2)师:为什么在忧郁的基调上,加上了这样一段欢快的变奏,作者想表达什么?
5、第五乐段
(1)观察与之前相比有什么不一样
(2)聆听
6、强调结束音 师举例说明作者这样做的意图
四、完整欣赏
1、简介小提琴家吕思清
2、欣赏吕思清演奏的《思乡曲》
(要求学生要据自己的生活感悟去聆听、欣赏)
3、随琴视唱主题旋律
4、梳理
5、再次聆听全曲,进一步感受作品情感。(要求学生在听到每一个部分出现时用手势表示)
五、拓展延伸
1、抗战时期创作的优秀歌曲
2、抗战时期以思乡为主题的歌曲
六、课堂小结。
第二篇:思乡曲
教学内容:歌曲《思乡曲》 教学目的:
1、学习歌曲《思乡曲》,启发学生的情感,减轻技术上的负担,使学生自由发挥声乐本身的艺术特色。
2、以抒情为主,使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较完整的完成歌曲的演唱。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歌曲的内容、歌曲的情绪,更好地去理解作品。
2、指导学生在注意连贯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吐字力求清晰,演唱力求完整。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 教具:钢琴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内容
二、发声训练:
1、哼鸣训练
2/4 5 4│3 2│1-‖ m │1│ 1 │‖
mi ma mi ma mi ma mi 目的与要求:练习打开头腔共鸣,获得高位置,打开喉咙形成管状,上下一致,声区统一,较好地带动a母音的练习,嘴唇微闭成,上唇要拢住,唇尖用力,喉咙打开,上下畅通好似一根管子。
3、连音训练 │ │ 1-‖
Ma me mi mo mu 目的与要求:训练声音连贯统一。注意呼吸、发声的协调配合,每条练习都一口
气唱完,音量不宜过大,力求使乐句的线条优美连贯,富有流动感,结尾的长音要用弱----强----弱来收音,防止声音直白和僵硬。
三、歌曲学习与演唱----《思乡曲》 演唱提示:
这是一首难得的初级,中音独唱歌曲,是影片《海外赤子》中的一首很有特色的作品。它表现女主人公思华的妈妈侨居海外,思念祖国,家乡,思念亲人的心情。此曲是一首单段体的分节歌,曲调简洁、明朗,旋律悠扬、平缓,乐意发展严密、集中,音乐形象十分清晰完美。歌曲似在自言自语中道出了人物心灵深处的感受。因此开始4句要很有控制地唱出,使声音悠缓、深沉。“海外万千----”处,把眷恋之情推入了高峰,借助于全曲最高音,把怀乡之情全部倾泻出来。结束句“思乡”要以情至深的共鸣唱出心底的呼唤与呐喊,把海外儿女的无限思念表达得声断情还连。在演唱时,要注意唱出宽厚、丰润、深情的声音音色,及内在深刻的抒情性特点。在吐字上要抓住“ang”母音的特点。气息要保持轻松、自然的状态。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进行本课小节,对学生的演唱指出优缺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其更好的完成作品的演唱。
五、作业:
课后用正确的歌唱姿势、准确的呼吸方法,认真体会歌曲的含意,准确诠释表达作品。
第三篇:思乡曲
《思乡曲》
【教材分析】
《思乡曲》是我国著名音乐家,教育家马思聪于1937年所写的《内蒙组曲》中第二首。乐曲为2/4拍。D商调式。带再现的复三段体结构。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风韵,娴熟细腻的艺术处理,深深表达了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生活的渴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讲授和实物展示,学习了解小提琴的构造及表现形式和发展概况。
2.能力目标:
拓展音乐视野,提高艺术修养,增强感受音乐,听辨音乐以及鉴赏音乐的能力。3.情感目标:
通过赏析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使学生感悟音乐是表现人物思想情感的尽头,通过感受演奏家的精湛表演,培养学生用真情实感去表现音乐的能力。【教学重点】
以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的赏析为主线,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体验音乐的感染力及表现力。【教学难点】 对比欣赏传统小提琴与现代小提琴的演奏,感受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在演奏风格上的差异。【教学模式】 参体验式 【教学基本环节】
组织教学,听辨欣赏,知识传授,拓展视野,创作表现,综述小结 【教学方法】
演示法,欣赏对比,参与 【教具准备】
电脑,VCD,录音机,录音带,课件,实物小提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互相问好
(二)听辨赏析
第一部分:现代小提琴作品欣赏
1.简介青年小提琴演奏家陈美以及生平。2.欣赏陈美演奏的《COTTON EYE JOE》
3.引导学生用自己表现音乐的方式参与音乐,表现音乐。此部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视听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感受电声小提琴丰富的表现力,提高听辨能力,感受能力,创造能力,扩大音乐视野和木制小提琴演奏的《思乡曲》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二部分:传统小提琴作品欣赏
1.简介旅美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以及生平。2.欣赏传统小提琴曲《思乡曲》(1)欣赏乐曲后,你有什么感受?
(2)请同学们认真聆听,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为乐曲命名。3.简介《思乡曲》作者马思聪以及生平,创作背景。4.分段欣赏
(1)哼唱乐曲主旋。(教师弹奏,学生哼唱)(2)对比,理解B段的情绪变化。(3)复听B段。
此环节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赏习惯。通过聆听音乐,体会作品的内涵与音响形式中的丰富情感。在体验过程中提高感受能力和创作能力。运用欣赏、对比法帮助学生更好的,更直观的了解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在表现风格以及品位上的差异。
(三)知识传授 1.简介小提琴的构造
2.简介提琴家族的乐器(请同学们听辨音色)
采用电脑课件简介提琴家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丰富感性知识,使学生们对小提琴有初步的了解。
(四)拓展视野 1.简介中外著名的提琴家。
2.感受理解世界提琴大师们的精湛演奏。
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及欣赏、参观感受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丰富的表现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延伸到下节课,有利于提高鉴赏能力、表现能力以及音乐文化素养。
(五)创作表现
1.即兴创作旋律表达情感。
2.用真情演唱《念故乡》以表现作者想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情感。
第四篇:教师资格音乐备考:欣赏课《思乡曲》教学设计
教师资格音乐备考:欣赏课《思乡曲》教学设计
最强推荐:2015年云特岗教师笔试辅导课程
不得不看:2015年云南教师招聘笔试辅导资料
课题:《思乡曲》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2.过程与方法: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体验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
3.知识与技能:了解音乐家的创作背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
引导法、讲授法、分析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及音乐情感上的变化。难点:在聆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审美评价。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诗,有哪位同学能起来朗诵一下?(出示余光中的小诗《乡愁》)如果咱们给这首诗配上音乐的话,你觉着用什么样的音乐合适呢?(提示速度,力度,速度缓慢,略带忧伤)老师带来了两首乐曲,同学们听一下,你觉得用哪段音乐比较合适? 为了检验大家的选择,我们结合《乡愁》这首诗配上这段音乐表现一下好吗?(配乐朗诵)二.新授
1.大家想知道这首背景音乐的名字及作者吗? 这首乐曲的名字叫《思乡曲》,作者是马思聪。(出示马思聪的介绍)马思聪:我国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同学们最熟悉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就是他的作品,《思乡曲》是马思聪1937年创作的《绥远组曲》中的第二乐章,在文革期间他惨遭“四人帮“迫害,被批斗,无奈出国,一直没有机会回乡。回家的路是那样的遥远,而回家的心情却是更加的炽烈,马思聪病了,长女给他寄去中药,引起了他的思乡,就连在北京带去的一斤普普通通的枸杞子他也舍不得吃,放在冰箱里。回家成了老人魂牵梦绕的词,然而就在老人75岁高龄准备回家的时候,不幸在一次心脏病手术中 突然离世,回家成了老人永远的心结。(点击思乡曲主题音乐,配乐朗读这一段)下面,让我们一起融进老人的心声,去体会一下这浓浓的思乡之情吧!(完整聆听作品并出示问题,1)乐曲中有没有你熟悉的旋律?2)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听到第三部分音乐时,轻声问学生:这段旋律同学们在前面听过吗?)3.刚才大家通过聆听,感受到了前面的这段旋律在后面出现过,在语文上,我们把他叫做什么?(首尾呼应)大家通过聆听觉得乐曲可以分成几部分?(出示ABA图谱)4.下面请同学们重点听一下第一部分,注意:这部分音乐速度是怎样的?力度是怎样的?这样的速度和力度带给你怎样的情绪体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速度慢,力度弱,比较抒情,表达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5.下面请同学们重点听一下第二部分,注意:这部分音乐速度是怎样的?力度是怎样的?这样的速度和力度带给你怎样的情绪体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速度快,力度强,显得略为激动,感觉作者的思绪如海水般汹涌澎湃,在回忆故乡)6.下面请同学们重点听一下第三部分,注意,这部分与第一部分有什么异同点?这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第三部分和第一部分相似,但速度更慢,显得更为缠绵,就像在回忆童年时光,追忆往昔的岁月和欲说还休的乡愁)
7.让我们把乐曲完整的欣赏一遍吧!(欣赏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的演奏视频)8.我们感受到老人的思乡情怀,大家愿意把思乡的主题旋律演唱一下吗?(先用“啊”来模唱,再唱音符)
第五篇:思乡曲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曲家马思聪生平,运用不同方式听唱《思乡曲》主题旋律,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乡之情
2.运用对比、聆听、感受、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了解作品结构,展开学生音乐想像,拓展音乐视野,提高艺术修养,增强感受音乐,提高听辨音乐以及鉴赏音乐的能力。3.通过赏析作品,让学生感悟音乐可以表现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用真情实感去表现音乐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亲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悉并演唱《思乡曲》的主题旋律。
难点:以赏析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为主线,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体验音乐丰富的感染力及表现力。教学方法
以体验式听赏法为主,启发、引导式听赏法、感受、对比、归纳、总结等方法为辅。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视听结合,形象直观。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书信等
一、导入新课 1.听莫西子诗的《思乡》,走进教室。2.辩三种音乐,哪种最适合配《静夜思》 3.划《城墙上的跑马》音乐旋律线 4.唱《静夜思》,感受思乡情。
二、欣赏乐曲
(一)揭示主题
1)观看视频 2)介绍作曲家
(二)分段聆听
1.欣赏《思乡曲》第一部分,乐曲的主奏乐器。2.欣赏《思乡曲》第一部分变奏Ⅰ 1)讲(孩子的三次呼唤)2)听(音乐的呼唤)
3)体验(同音处做呼唤动作)
3.欣赏第一部分变奏Ⅱ,感受音区变化。
4.欣赏第二部分前半段的演奏,感受音乐情绪上的变化。5.欣赏第二部分后半段的演奏,挖掘“对话”的意境。
三、整体聆听
1.传信(传信——读信——传信)
2.揭示乐曲结构图(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
四、情感拓展
1.演唱原创歌曲《爸爸、妈妈》
2.欣赏现场演奏版《思乡曲》的视频。(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