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三节《水资源》教学设计
第三节《水资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有限的水资源,知道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继续培养学生使用地图和相关图表、材料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和方法:通过本节课对地图和图表的综合分析,引导学生用过去所学和教师提供的资料,自主探究和分组讨论等方式学习新知识,并使学生认知知识的连续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初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节约用水,有意识的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保护有限的水资源。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教学难点:联系我国降水分布等自然环境方面的相关材料,分析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造成影响及解决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对淡水资源危机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做节水、护水的模范。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和我们日常生活较为密切,许多内容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事。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效果,主要采用“角色扮演”和“讨论法”。通过“角色扮演”和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并通过活动设计,有意识地让学生亲自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背景音乐——高山流水。教师:听着这美妙的音乐,请闭上眼睛想象:青山削翠,流水潺漫,飞泉瀑布,水天一色,相映成趣,好不惬意,我们好像听到高山对流水说:高山仰止,流水不断;流水对高山讲:万流归宗,生命永恒!板书课题:第二节水资源 新授:
1、水是宝贵的资源:(1)提出问题:“地球上的水在哪里”、“我们人类常用的淡水储存在哪里”,(2)出示世界水体比例图,让学生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分析世界淡水资源的状况;
2、我国水资源现状
(1)多媒体出示我国水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世界排名的材料(2)出示漫画“洗车”“就地取材”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材料,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年降水变化柱状图,并用提示性语言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内容材料: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并提问解决办法(4)多媒体出示南方北方水量的对比材料,并提问解决办法。
3、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方法:提示学生根据我国水资源问题寻找解决途径和方法
(1)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提示学生我们周围的水库的意义,引导学生通过类比理解水库的作用
(2)多媒体出示南水北调示意图,并简单解说引滦入津、引滦入唐、引黄济青工程的作用及意义,从而提示学生分析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4、知识延伸:解决水资源总量少的方法,教师简单介绍目前世界上拓宽淡水资源的两种方法
(1)海水淡化(2)利用大汽水
4、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角色扮演:从以下角色中任选一个,从角色出发,谈谈如何节约用水,你现在的身份是:农民、水利工程师、政府官员、造纸厂厂长、家长、学生。
(1)农业节水:帮助学生了解我们周围的农业用水情况,并把几种主要的灌溉方式提供给学生
(2)工业节水:提示学生根据教材了解(3)城市节水:简单了解
(4)家庭节水:调查学生的家庭用水情况,并评出家庭用水小模范,使学生找到身边的榜样
(5)出示节水标志,并通过让学生介绍这一标志,强化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节水意识
出示松花江受污状况图片
出示千岛湖图片
算一算,计算农业节水的数据
出示一张浪费水资源的图片 动画“没有水我们还有什么” 结束语:不要让我们的眼泪 成为最后一滴水!祝愿我们美丽的地球 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播放音乐:竹林晨曲
学生听音乐跟随老师一起体会。让学生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结合生活经验,说出地球上的水、淡水、人类常利用的淡水储存在哪里。观察世界各种水体比例的饼状图,动手做实验了解人类目前直接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只占世界总水体的0.3%,并通过讨论认识水是种宝贵的资源
通过对材料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的事实
通过漫画反映水污染、水浪费现象。
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分析原因,并根据教师的语言提示得出我国降水时间分布不均的结论:夏秋多冬春少
观察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过去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南方多,北方少
认知到水污染是南北方乃至全国存在的重要现象,并再一次认知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
中国水资源问题小结: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认知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并了解缺水是我国各个城市和地区普遍存在的现象
在教师的提示的前提下,想到解决水资源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的分布特点的解决办法,并结合上图探究南水北调的意义,同时简单理解三条线路中东线调水的优势 了解目前世界开发水资源的现状,并立志将来去开发更多的水资源,寻找新的拓宽水资源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寻找节水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节水是社会各部门各方面需要进行的共同的工作。节水是社会问题。
了解堤灌、喷灌、滴灌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教师提供的节水农业的情况了解我们当地农业用水与之的巨大差距,从而感知农业节水的巨大潜力
结合调查内容,反省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并在以后的生活中注意如何节约用水
观察节水标志图,通过观察你有哪些想法,这些会不会对你今后的生活产生影响? 记住节水标志,时时不忘节约水资源
我们要治理水污染 人们需要洁净的水 计算、对比。
请你设计一句节水宣传语,把这句话贴在家或学校的水池边,提醒大家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警示我们要珍惜水资源
用音乐、诗意的语言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又使学生受到美的感受。
通过教材中相关的图片以及教师提供的模拟实验,认识淡水资源状况,使学生了解世界水资源的大致状况,认清目前人类面临的水资源危机。
使学生能通过教师提供的材料,并结合过去所学过的知识的回忆,再通过相关的图片分析,了解我国目前面临的水资源问题(1)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 使学生在轻松幽默的环境下认识到我国水资源问题和现状。水污染现象严重,水浪费现象明显。
(2)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夏秋多冬春少(3)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
在了解我国水资源问题基础上,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类比让学生自行分析出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时间不均——修建水库,空间不均——跨流域调水;整治污染,节约用水。注意拓展学生思维,给学生构筑想象的空间
用开放性的习题,培养学生思维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并通过活动设计,有意识地让学生亲自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通过资料的出示使学生了解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和生活节水的意义和方法,并意识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节水标志,把节约用水的意识深入每个孩子的心里,让他们在生活中养成节水好习惯,并做宣传节水、保护环境的小卫士。整治污染,是在必行
使学生认识到节约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核心,节流比开源要重要。开放性的作业,培养学生思维,学以致用。
进一步强调水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全部生命,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珠一样爱护每一滴水,而不要让人类的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
课堂小结
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特点,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巩固练习
1、水资源指的是资源,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和。受气候的影响,2、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从时间上看,降水集中,降水少;从空间分布看,作业 必作题
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办法有哪些? 选作题
调查家乡水资源状况。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水资源
六、教学反思:
1、通过本次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对于水资源的现状问题以及如何保护水资源有更深入的理解。初步形成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观。
2、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发现并解决问题等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的实践和我们的理想可能还有一段距离,但我们在不断的探索与思考。这节课我和我的学生一起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相信我们会走得很远。
第二篇: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
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了解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的主要途径。3.培养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4.培养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重难点] 1.重点: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和措施。
2.难点:树立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由一个保护水资源的公益广告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水资源现状
探究活动一:将全班学生每四人分成一个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水资源现状的资料,以竞赛必答题的方式,各小组轮流派代表上讲台来展示自己组搜集到的资料并分析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分析合理的组加10分,分析不合理的组不扣分。这一活动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同时通过分组竞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分析完后,教师可根据学生分析的情况进行总结,概括出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注意:
1.在学生分析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比较中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和中国年降水量分布这两幅图,总结出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状况及造成这种分布状况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2.在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水资源利用状况的资料时,引导学生尽量搜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水资源利用状况的资料,这样更贴近生活,通俗易懂。
(二)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的主要途径
课堂活动二:针对上一活动所讲的水资源令人担忧的现状,各小组都争当医生,对症下药,找出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方案。(各小组先进行讨论,然后进行抢答竞赛,答案合理的组加10分,答案不合理的组则扣10分)抢答完后,教师根据学生抢答的情况进行总结,归纳概括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方案,并对成绩突出的小组进行肯定。
注意:
1.在讲跨流域调水工程时,重点介绍南水北调工程,教师制作,将南水北调工程的三线方案(包括调水水源、调水路线、调水的终点、解决缺水问题的地区及所形成的调水格局)用FLASH动画演示出来,这样设计显得直观、生动,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2.对于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要求学生找出具体措施,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以帮助学生树立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课堂活动三:“保护水资源”漫画制作大赛。(提前布置各小组学生画好漫画,并挑选出四幅最佳漫画。上课时,先让学生欣赏一些网上下载的水资源漫画,再由老师用电脑向大家展示学生创作的优秀漫画,并由听课老师作评委,评选出最佳漫画。)
课堂活动四:最具创意“保护水资源”广告制作大赛。(提前布置各小组的学生制作好各自的广告,上课时可以各种形式对自己制作的广告进行展示,并由听课老师作评委,评选出最具创意广告。)
课堂活动五:“保护水资源”宣传口号创作大赛。(各小组的同学经过讨论后,举手回答自己组创作的宣传口号,并由听课老师作评委,评选出最具感染力的宣传口号,作为本班的“保护水资源”班级口号。)
以上三个课堂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树立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小结
四、欣赏“水资源电子报”
(教师将世界水资源的现状、世界水日、各国节水意识和措施及一些节水标志制作成穿插有九寨沟风光、配有空灵静穆的班德瑞森林音乐的FLASH动画,让学生在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受到教育)。
[教学后记]“中国的水资源”是笔者在本学期所上的一堂“生本教育”公开课,这节课的--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教师为辅的“生本教育”的理念,教师一改传统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不再以传授知识为主,而是通过设计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将学生转变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活动(如搜集、整理信息资料、进行知识竞赛、广告制作、漫画创作和宣传口号的创作等),掌握了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找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的主要途径,并树立了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体现了“先学后教”的“生本教育”理念。
这堂课令笔者感受最深的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创造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这首先表现在分析我国水资源现状这一环节中,各小组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搜集并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有在教材中搜集资料的,也有上网搜集资料的,还有利用相机拍摄有关水资源现状的。在展示搜集的资料时有做成幻灯片进行展示的,有制成word文档进行展示的,也有直接用口头进行表达的。其中有个小组的同学用数码相机拍摄的容桂街道河涌污染的图片,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强烈反响,收到了震憾性的效果。其次是表现在最具创意“保护水资源”广告制作大赛中,各小组的同学“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两个小组的同学以小品的形式对自己组的创作进行了展示,小品演得浅显易懂,幽默滑稽,惹得全班同学和在场的老师哈哈大笑,整个课堂的气氛达到高潮,另一个小组则把广告制作成一个优美的FLASH动画,让同学们在欣赏优美的配乐动画的同时,又受到教育。
最后是表现在最具创意“水资源漫画”制作大赛中,有两幅漫画(一幅叫“渴”,另一幅叫“流血的地球”)受到了全班同学和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总之在这堂课中,学生把学习看作是自己的事情,教师则把学生能够调动的资源全部调动起来,把能够交付的东西全部交给学生完成,学生的个性得到极大的张扬,他们在老师为他们提供的情感氛围和信息资料环境中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和实践的愿望,并从中获得了知识和经验。
第三篇:第三章 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设计
《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和衡量水资源的具体指标; 运用图表说明我国和世界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说明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了解水资源面临的问题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及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难点: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地球上人类和一切生物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的生存一刻也离不开水,水作为资源来说,是其他任何物质所不能代替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世界各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资源危机,有的甚至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因此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性重大课题,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什么是水资源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然后再来谈谈你对水资源的理解。
一、水资源及其分布
如何理解水资源?目前世界可利用的水资源有什么特点?课件展示图片。
(一)水资源
水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水资源包括水圈内的水量总体。从狭义的角度来说,水资源指的是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目前人类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有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它们占全球水体重量的十万分之七,数量极其有限。
课件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世界各大洲的水资源。水资源的丰歉以什么指标来衡量?
(二)水资源的衡量指标
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的丰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量来衡量: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世界各大洲水资源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有这样的特点?这样的特点会带来什么影响?
(三)水资源的分布 1.各大洲分布
从六大洲径流量、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可以看出,世界水资源的分布具有不均衡的特点。六大洲中径流量最大的,也即水资源最丰富的是亚洲,其次是南美洲,水资源最少的是大洋洲。
2.国家分布
从国家来看,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的是巴西,其次是俄罗斯,我国居世界第六位。世界水资源为什么分布不均?
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造成了世界水资源的分布不均。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水资源丰富;降水量小、水循环不活跃的地区,水资源贫乏。由于水资源在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各个国家的技术条件有差异,经济水平和社会条件也不同,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某些地区的水资源非常短缺。
再来看一下我国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具有什么特点? 课件展示中国降水量分布图。3.中国水资源分布特点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存在怎样的差异?这对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有何影响?
我国降水量的分布呈现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所以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具有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点。
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布上又有怎样的特点呢?为什么?
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布上表现出夏秋多、冬春少的特点,这是因为我国大部分地区是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的缘故。
承转:展示图片──水是生命的源泉和水是文明的摇篮,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因此水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很大。它的数量和质量会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由于水资源的分布存在地区差异,从而影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水资源与人类社会”后,同时课件展示一组图片,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概述其中的主要观点。
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同学们读完课文和图后,能否提炼出这五个自然段中关于“水资源和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所表达的主要观点:
(一)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
(二)水资源的质量也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
(三)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课本的三幅图片反映了不同时代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从建造水渠利用地表水进行灌溉到利用地下水进行灌溉,再到20世纪50年代海水淡化进入商业化生产阶段,从水资源利用方式的变化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
三幅图片资料主要用来说明科技进步是如何促进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从而拓展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的。
科技进步使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能更加充分合理,以色列就是一个成功范例。课件展示图片──以色列。
问题1:以色列属于什么气候类型?它的自然环境适合发展农业吗?
以色列地处西亚,地中海沿岸有少量的地中海气候,大部分则是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干旱少雨,这样的自然环境不适合发展农业。
问题2:以色列是如何把水资源由“少”变“多”?
以色列通过“开源”和“节流”,使水资源由“少”变“多”。“开源”是海水淡化;“节流”是采用先进的滴灌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浪费。
问题3: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加大资金投入和科学研究,运用科学技术可以适度地改造自然地理环境,发展科技是人类解决资源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课件展示漫画──所剩无几和哄抢水资源。
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增加,过度利用和污染等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形势越来越严峻,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呢?
三、合理利用水资源
案例分析一:“咸海的忧虑” ──为什么咸海面积缩小?
问题1:咸海的“忧虑”指的是什么?造成“忧虑”的原因是什么呢?
教师引导:从自然原因(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入手。
答案: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咸海的面积缩小。咸海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有自然原因,但主要是人为原因,主要是因为人类无节制的灌溉,特别是从咸海的两大入湖河流──锡尔河和阿姆河中提水,导致咸海水量大减,湖面面积不断减小。
教师总结:看大高加索山脉这幅图,从咸海的地理位置来看,它位于内陆地区,锡尔河和阿姆河都属于内流河,再加上周围地形的阻挡,很难得到来自海洋的水汽,使得该地区未参与海陆间水循环,导致该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气候比较干旱,这是自然原因。为了提高生活水平,需要扩大耕地面积,但是天然降水无法解决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条件,因此就必须引河流水灌溉,从而导致湖水大量减少。
问题2:咸海面积的不断缩小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哪些问题?
教师引导:从湿地的生态功能方面回答。
答案:咸海面积不断缩小,使该地区大量动物物种灭绝,位于咸海湖滨的城镇出现饮水短缺问题,传统的渔业衰落导致失业和其他社会问题,丧失调节气候的功能,湖区生态环境恶化,如盐碱化、荒漠化等。
教师总结:从咸海的变迁及其带来的环境影响中我们可以看出,自然环境中的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种要素发生变化就会导致其他要素发生变化。从图3.14咸海的变迁中,我们不难看出,随着年份的增加,时间的推移,咸海的面积正在逐年减少,而且速度很快,这幅图很明显的向我们展示出了咸海缺水这一严峻问题。其实,不只咸海,如洞庭湖曾经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而现在已经排行靠后,这充分说明了世界各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资源危机。那么产生水资源危机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水资源危机的原因
1.自然原因:可利用淡水储量有限、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部分地区气候反常等。
2.人为原因:人口增多,工农业发展,需水量增多;浪费严重──数量减少;污染严重──质量下降。
案例分析二:“沙漠中的奇迹──以色列水资源的利用”
教师引导:以色列如何从开源(海水淡化)、节流(灌溉技术)两方面利用水资源发展农业?
(二)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措施 1.开源措施: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 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工程; 海水淡化;人工增雨等
2.节流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供公民节水意识; 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挖掘水资源的潜力等
(三)问题探究:我国华北平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 1.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原因: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导致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主要原因(2)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发展迅速,加剧了水资源紧张程度(3)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浪费和污染严重(4)生态环境恶化,干旱频率加大 2.解决措施:
(1)加强对水资源的综合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2)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重要途径
(3)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积极推广耐旱作物;改进灌溉技术,如实行管道输水、喷灌、滴灌
本节小结:
“不要让我们的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这句提醒人们节约用水的广告语,大家都听说过,但是我们是否真正做到节约每一滴水,真正做到用水“斤斤计较”,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四篇:水资源教学设计
湘教地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
济南普利初级中学 李钢
【教材分析】:
“中国的自然资源”是介于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之间的独特内容,是我们学习、研究人地关系理论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章节,在教材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节“中国的水资源”是其中的一部分。水资源的问题已是全球性的问题,而且与每个同学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学习本节知识,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尤为重要。
教材以水资源为案例,主要包括三个内容:时空分布不均、兴建水利工程、节约用水。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少、时空分布不均等特点,有利于进一步认清我国国情,并进行保护与节约资源的教育。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运用图表、数据等资料,掌握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原因及其对于社会经济的影响。从而了解解决水资源不足和分布不均的主要途径,并以南水北调为例,了解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以问题为载体,以情境为主线,以“多元互动”为手段,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以课堂激励性评价促进发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协作和团队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清我国国情,培养学生惜水、节水的美德,增强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在生活中真正做到节约用水。
【教学重点】: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对策。
【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激趣法、图释导学法。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水”展开,分为三个板块:问水、寻水、护水。
湘教地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板块 问水
导入新课:以聊天的方式问几个关于水资源的小问题,今天你喝水了吗?你喝了多少水?你知道人每天需要多少水吗?你知道你喝的是哪里的水吗?(地下水和河流水等地表水)猜一猜中国人大部分使用地表水还是地下水吗?
教师总结:我们中国能利用的最主要的淡水资源就是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雨雪等降水降落到地面上后,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径流量的多少通常可以衡量一个国家水资源的多少。在某个时间段内或某个地区,如果降水量多,那么河流和湖泊的径流量就大,水资源就多。
教师承转:水资源的多少,不仅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更塑造出众多的水景观。教师提问:出示7月和2月黄果树瀑布,2009年5月和2011年5月鄱阳湖以及全国水田、旱地、牧场的景观图片,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如此多的景观差异呢?
合作学习:四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利用学案资料包,确定案例,选择图表,运用分析方法,得出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展开合作学习。
湘教地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学生展示:学生按学习小组发言,不完整处其他小组补充,得到三个案例的相应结论。教师总结:利用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降水量柱状图和松花江、黄河、长江、西江河流径流量的年变化曲线,得出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特点:夏秋多,冬春少。再利用近五年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图,得出我国水资源年际变化大的特点。总结出季风气候不稳定,造成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使得河流径流量也产生了巨大的时空差异,从而影响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
学生活动:以抢答的方式,重点读中国径流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共有几种径流带?
2、海南岛在哪个径流带?
3、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哪个径流带?
4、东北平原西部在哪个径流带
5、华北平原在哪个径流带?
6、塔里木盆地在哪个径流带?7.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具有什么特点?
教师总结: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严重影响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学生活动:利用中国人口分布图,中国工业分布图和水土资源配比图,推测严重缺水区的分布并说明理由。湘教地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教师总结:黄淮海地区属于我国水资源较少的平水带,再加之这一地区人口稠密,工业发达,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加剧了本地区由少水变为了严重的缺水,同时缺水也制约了该地区的发展。
教师承转:那中国到底有多缺水?我们来看几组案例。
案例分析:
1、一双筷子。
2、两只杯子。
3、以色列和江北水城聊城人均水资源PK。
第二板块 寻水
教师提问:出示小区停水通知,问学生要停水了,你该怎么办? 学生回答:储存和调运。
教师追问:如果一个城市或地区缺水,又该怎么办?引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方法――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教师提问:出示水库的作用示意图,水库是如何发挥调节水资源的作用的? 学生回答:重点指出什么时间存水,什么时间放水。
教师总结:水库还具有防洪、发电、灌溉及城市供水等综合效益。
教师承转:兴建水库固然可以缓解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但当一个地区的本地水资源总量不足以满足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时,也就是出现了资源性的缺水时,我们就不得不进行跨流域调水工程了。
播放视频:放南水北调视频,并提问几个相关问题。
教师总结:通过南水北调的三条线路,长江水到达了较为缺水的华北和西北大部分省区,从而缓解了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
教师承转:2013年底,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完工,我们山东也能喝到长江水了。那么南水北调工程给我们山东调来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组数据。
教师提问:你能不能将数据准确的填入相应的位置。
教师承转:以上数字还仅仅是东线山东段一期工程,给我们带来的收益,如果南水北调工程,在计划耗时100年,花费5000亿元,把几千公里外的长江水调到了北方更多的省分后,这组数字会放大多少倍?我们不得而知,但一定是个天文数字。所以,这个世界上最长的调水工程对我国而言,是多么必要啊!而我们普通的百姓面对缺水的现状,又该做些什么呢?
教师总结: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湘教地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三板块 护水
教师承转:我曾经在我校初二年级做过这样一个节约用水 防治水污染调查,调查结果非常的耐人寻味。
教师讲述:出示调查结果:第一项是关于爱护水资源的意识,这一项的知晓率达到98.4%。第二项是关于“节约用水 防治水污染”的方法,能写出1-3条方法的人能到79.8%,你能说说你知道哪些爱护水资源的方法吗?而第三项节约用水 防治水污染的行动,做的不好的占32.6%,做的一般的占55.8%,做的很好的只占11.6%。
教师提问:我们为什么不能真正做到爱护水资源?
学生回答:1.水价低。2.没有感到缺水3.节约用水影响生活的幸福指数。
教师总结:最根本原因是我们没有养成文明用水的生活方式。只有我们在生活中真正做到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也许才能从要根本上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带来的水资源紧张的现状。
总结提升:38亿年前,水占据了地球2/3的体积。465万年前,水孕育出了人类,孕育出了拥有改造自然能力的人类智慧。于是人类在地球上筑起了大坝,修成了水渠,甚至建成了宏伟的调水工程,自然的水开始为人类文明服务。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水可以诞生文明,也可以毁灭文明?面对水,如果我们不能够找到新的文明方式,我们还能在地球上走多远?同学们,行动起来吧!让我们爱护水资源,与水和谐相处,共创我们未来与水的幸福生活。
第五篇:《第三节 民族》教学设计
《第三节 民族》教学设计
清华附中 唐秀梅
学习目标:
①运用资料,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②运用我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的分布特征。
③运用资料了解我国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
④通过资料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生活和生产的变化。
⑤理解我国民族政策,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团结友爱,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运用资料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运用我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理解民族政策,树立各民族团结统一的正确观点。
②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民族分布图,学会阅读专题地图的步骤和方法;总结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辽阔的疆域和众多的人口,同时我国还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民族。
欣赏歌曲:请大家先欣赏歌曲《爱我中华》
承转过渡:从《爱我中华》的MV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有着56个民族,宛如一个民族百花园。这些民族的构成如何呢?
读书回答:请同学们读教材P15第二自然段和老师提供的资料(见附件1),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人口最多的是哪个民族?人口占全国的比例是多少?另外的55个民族为何被称为少数民族?
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汉族,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汉族有12.2亿人,占全国人口的91.5%。另外55个民族人口数总和仅占全国的8.5%,所以被称为少数民族。
2.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也不尽相同,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哪个民族?
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壮族有1692.6万人。
3.还有哪些人口比较多的少数民族呢?
满族:1038.8万人,维吾尔族:1006.9万人,苗族:942.6万人,彝族:871.4万人,土家族:835.4万人,藏族:628.2万人,蒙古族:598.2万人。这些都是人口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
4.有些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量较少,你知道人口在一万人以下的有哪些吗?
鄂伦春族:8659人,独龙族:6930人,赫哲族:5354人,高山族:4009人,珞巴族:3682人,塔塔尔族:3556人。显而易见塔塔尔族是我国人口数量最少的少数民族。同学们可以与自己所在的学校的人数做一下比较。
承转过渡:我国这56个民族,有人口上亿的大民族,也有几千人的少数民族,但却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在这方面我国有相关的民族政策。
政策解读:我国的民族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根据这一原则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对民族平等进行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
1.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居住地域大小,经济发展程度如何,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是否相同,政治地位一律平等;
2.各民族不仅在政治、法律上平等,而且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所有领域平等;
3.各民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
承转过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各个民族还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些活动来领略这民族文化百花园的绚丽多彩。
看图竞猜:请同学们猜一猜以下音乐舞蹈是哪个民族的?
长鼓舞──朝鲜族、锅庄舞──藏族、弹奏马头琴──蒙古族、弹奏冬不拉──哈萨克族
判断连线:请大家再做一做教材P17活动2,了解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看谁做得又快又正确!
a──傣族──泼水节、b──藏族──雪顿节、c──回族──开斋节、d──蒙古族──那达慕节e──高山族──丰收节、f──汉族──元宵节
对照链接:阅读教材P16的阅读材料《我国的民族语言》,再观察图1.17中的几种民族的文字。请同学们链接我国的人民币,看看上面是哪几个少数民族的文字?
有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和壮族的文字。
视频拓展:我国各少数民族在服饰上也各具特色,下面我们就来观看一段民族服饰的视频,然后回答问题。略
承转过渡:各民族的文化丰富多彩,在这方面我国也有相应的民族政策。
政策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等重要会议,都提供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等民族语言文字的文件或语言翻译。中国人民币主币除使用汉字之外,还使用了蒙古、藏、维吾尔、壮四种少数民族文字。总之,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在政务、货币流通、教育、传媒、电信等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对少数民族服饰、饮食、居住、婚姻、节庆、礼仪、丧葬等风俗习惯,国家给予了充分尊重和切实保障。如:为了保障一些少数民族饮食清真食品的习惯,北京、江苏、新疆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广州、昆明、成都等多个中心城市,都有专门立法保障清真食品的供应和管理,其他地方在综合性的法规中也对清真食品的管理进行了规范。
看图承启:正是有着这些民族政策的指引,我们国家的各个民族才能在祖国这个大花园里如花朵般地绚丽开放。请同学们看这张图片,是不是形象地展现出了我们民族百花园的美丽,同时还生动地反映出了什么?
我国各民族在祖国的分布。
读图探究:但是研究民族的分布我们还得用专业的专题地图。
请同学们看图得出汉族的分布特点。
面对这个问题,大家先不着急作答,先请同学们思考阅读这种专题地图步骤和方法。
归纳起来主要是四步:1.读图名:弄清这张地图展示的是哪一方面的专题内容,是否与想要解决的问题相应。2.读图例:明确各种图例符号代表的是什么。找到并记住想要解决的问题所涉及的图例符号的特征。3.读内容:带着问题,观察主图,读取相关内容。4.得结论:根据问题,把读取的内容进行整合,概括得出结论。
下面再来具体解决我们的问题──读图得出汉族的分布特点。
1.图名是中华民族分布图,与我们的问题相对应。2.在图例中找到了汉族,是用黄颜色表示的。3.在主图中可见黄色表示的汉族分布得很广,但主要偏中部和东部。4.由此得出结论:我国的汉族分布广泛,主要在中、东部地区。
读分布图的方法和步骤大致如此,但在面对不同的问题时还要灵活应用。
请同学们在图上标出云南、青海、黑龙江等省区,看看它们主要有哪些民族?
这些省区除汉族外,云南省还有很多民族,如:傣族、哈尼族、苗族、白族、彝族等,云南省是我国拥有民族数最多的省区;青海省还有藏族、蒙古族和回族等;黑龙江省还有朝鲜族、满族等。
请同学们在图上标出我国的五个民族自治区,对照图例说出其主要分布着哪些少数民族?略
由上述两题,并读图概括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
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课堂调查:请问班里的同学中有哪些是少数民族?分别是哪个民族?
每次讲到这里老师都会在班里的同学中进行民族构成的调查,近些年发现两个现象,一就是同学中的民族种类变多了,过去一般有2、3种,现在多到5、6种;第二个现象是我们是在北方,过去班里同学的民族构成主要是汉族、还有回族或者满族,甚至还有朝鲜族或者蒙古族,而这些民族也都是世居在北方的少数民族。但是近年来还会有土家族、白族等南方的少数民族的同学和我们同处一班。
这些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又说明了什么呢?
随着时代的发展,因为学习或工作的需要,祖国各地的人口之间相互迁移,于是造成了上述现象的出现。
说明我国民族的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即就某地而言会有多种民族交错杂居在一起,但就一个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而言,还是在其世居地相对集中分布。
承转过渡:面对我国民族的这一特点,我们国家也有一些相关的政策
政策解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指的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是中国政府解决民族问题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各民族的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中国各民族既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又各得其所、各尽其能、各展所长。
承转过渡:在国家民族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各民族互助团结,共同发展,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个民族对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边疆安定、国家统一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资料展示:请同学们阅读资料,并概括其展示了我国少数民族在哪些方面的发展,以及对祖国的贡献?
以上资料表明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对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有促进作用。
该资料表明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从某种程度上为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做出了贡献。
资料:国家重视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1.自2002年至今,中央财政累计投入保护经费3.86亿元,约1/4用于民族地区。
2.国务院公布的两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28项中,少数民族的有367项,占35.7%。55个少数民族都有项目列入。
3.国家公布的三批共1488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少数民族有393名,占26.4%。
4.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该资料表明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得到保护,使得民族文化得以传承。为祖国文化事业百花齐放做出贡献。
总之,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因为生活地区的自然环境不同、发展历史不同等原因,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在国家正确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各民族地区得以蓬勃地发展,同时也为祖国的统一稳定、繁荣昌盛做出了贡献。
歌谣总结:最后我们用一段歌谣来总结今天的课程:
中华民族五十六,汉族人多遥领先
少数民族五十五,壮族塔塔尔两端
汉族侧重中东部,遍及全国很广泛
少数民族集边陲,西南西北和东北
各族散居也聚居,平等团结力量伟
课后拓展:1.请班里少数民族的同学准备介绍自己的祖籍地,包括民俗风情和近年来的变化。其他同学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民族来准备,请大家做成宣传报的形式,在班里展出。
2.请同学们调查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选择一种,也做成宣传报在班里展示。
(注:课后拓展的任务二选一)
附件1:2010年人口普查:全国人口分民族构成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汉族人口1220844520人,其中男性625032848人,女性595811672人。其余55个少数民族人口数据如下:
壮 族:16926381人,占比1.2700%
回 族:10586087人,占比0.7943%
满 族:10387958人,占比0.7794%
维吾尔族:10069346人,占比0.7555%
苗 族:9426007人,占比0.7072%
彝 族:8714393人,占比0.6538%
土家族:8353912人,占比0.6268%
藏 族:6282187人,占比0.4713%
蒙 古 族:5981840人,占比0.4488%
侗 族:2879974人,占比0.2161%
布依族:2870034人,占比0.2153%
瑶 族:2796003人,占比0.2098%
白 族:1933510人,占比0.1451%
朝鲜族:1830929人,占比0.1374%
哈尼族:1660932人,占比0.1246%
黎 族:1463064人,占比0.1098%
哈萨克族:1462588人,占比0.1097%
傣 族:1261311人,占比0.0946%
畲 族:708651人,占比0.0532%
傈僳族:702839人,占比0.0527%
东乡族:621500人,占比0.0466%
仡佬族:550746人,占比0.0413%
拉祜族:485966人,占比0.0365%
佤 族:429709人,占比0.0322%
水 族:411847人,占比0.0309%
纳西族:326295人,占比0.0245%
羌 族:309576人,占比0.0232%
土 族:289565人,占比0.0217%
仫佬族:216257人,占比0.0162%
锡伯族:190481人,占比0.0143%
柯尔克孜族:186708人,占比0.0140%
景颇族:147828人,占比0.0111%
达斡尔族:131992人,占比0.0099%
撒拉族:130607人,占比0.0098%
布朗族:119639人,占比0.0090%
毛南族:101192人,占比0.0076%
塔吉克族:51069人,占比0.0038%
普米族:42861人,占比0.0032%
阿昌族:39555人,占比0.0030%
怒族:37523人,占比0.0028%
鄂温克族:30875人,占比0.0023%
京 族:28199人,占比0.0021%
基诺族:23143人,占比0.0017%
德昂族:20556人,占比0.0015%
保安族:20074人,占比0.0015%
俄罗斯族:15393人,占比0.0012%
裕固族:14378人,占比0.0011%
乌孜别克族:10569人,占比0.0008%
门巴族:10561人,占比0.0008%
鄂伦春族:8659人,占比0.0006%
独龙族:6930人,占比0.0005%
赫哲族:5354人,占比0.0004%
高山族:4009人,占比0.0003%
珞巴族:3682人,占比0.0003%
塔塔尔族:3556人,占比0.0003%
外国人加入中国籍:1448人,占比0.0001%
其他未识别的民族:640101人,占比0.0480%
2013-10-15 人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