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春舞曲》教学设计
《青春舞曲》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春舞曲》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xxx歌曲《青春舞曲》的学习,能对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产生兴趣。
2、过程与方法:在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xxx音乐魅力。
3、知识与技能: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清晰的咬字吐字、明朗活泼的情绪学唱《青春舞曲》,掌握xxx音乐独特的x.xxx节奏。
教学难点:
歌曲《青春舞曲》的学唱及维吾尔族舞蹈律动风格的体验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课题和歌谱图片、黑板、电子琴、小鼓、学生自制沙锤,xxx帽
课前律动:
利用歌曲《我们的学校亚克西》。教学生一个xxx舞步。重温“亚克西”的意思。
1、说说“亚克西”的意思。
2、随着音乐跳xxx舞蹈的舞步,在最后摆一个造型高呼:“亚克西”。
一、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亚克西
生:老师:亚克西
1、刚才我们用我国哪个地方的方言打招呼?(xxx)说起xxx,大家都知道那里的葡萄很出名,其实xxx的歌舞也非常有名。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xxx维吾尔族民歌。请听一听是什么歌曲?(放视频)
2、板书课题:青春舞曲简介歌曲、欣赏歌曲。
师:《青春舞曲》这首歌是由有民歌王子和西部歌王之称的王洛宾在1939年创作的,至今已经有了75年历史,无论是民族歌手还是港台歌星,再到超女,人人都喜欢哼唱这首歌曲。
2、出示板书
师:今天老师也来唱一段。请留意鼓的节奏。
1、听范唱学节奏,理清节拍和强弱规律。
1)教师运用鼓敲出固定节奏,范唱:XXXX:
2)学生运用身体乐器模仿鼓的节奏拍一拍,是范唱。
鼓的节奏是怎样的?你还可以利用你的身体乐器这样拍、这样拍。用你自己的方法。准备1-2-3-起(放录音一段)
3)了解歌曲的节拍和强弱规律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一起告诉我,这首歌是什么拍子?那强弱规律谁还记得?(板书)我们还可以配合这种强弱规律这样拍(示范:拍手、拍肩、拍空气、拍肩)1-2-3-拍。
4)同桌合作拍。
师:现在我们通过游戏的方式来体验这种强弱规律。我需要一个“pala”,你来陪陪我好吗?来试一试!很好!你们会玩吗?来找你的“pala”,一边拍,一边轻轻唱。(放音乐)准备-开始。
2、学习歌词
1)幻灯出示歌词,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初次朗读歌词(不要求按歌曲的节奏)
师:(竖起大拇指)你的心情怎么?(开心)看看歌词,带着你现在的心情,读读歌词。准备,开始!
3)体验节奏带来的快感。
A师:刚才老师听到这个特别的节奏(板书:x.xxx)谁可以拍一拍?你来,你来,你来。拍得真好!你们知道吗?这是xxx音乐独特的节奏,它几乎出现在每一首xxx歌曲中,我们找一下,它出现在哪里?
B:找乐句?(x.xxxx.xx.xxxx)
C师:真会找!你能把节奏拍出来吗?那你认为我们班谁有这个本事?好!请你1-2-3-拍。
3、师运用电子琴弹单音,帮助学生视唱歌谱
1)师唱旋律,学生拍节奏。
师:现在要考考你的耳力,我唱旋律,像刚才那样,你们用手把你听到的节奏拍出来。(最后重复的地方唱两次)
2)模唱。
师:同学们的节奏感特别强!想唱歌吗?让老师听听你们的声音。唱跟老师来,du(重复几次)
好,保持住!把你听到的音用du唱出来。(老师弹:6136)
我们把du加到旋律当中。Dudududu1-2-3-唱
3)师生接龙视唱歌谱(用两种颜色区分歌谱)
4)生生接龙唱。
师:谁来小能手和同学们合作
4)完整唱歌谱
4、请学生填唱歌词。
1)弹琴师:下面我们来挑战整首歌谱能把歌词加进来吗?唱歌咯,小腰杆挺直,眉开眼笑轻轻唱。
2)歌曲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哪一句最能表达这种快乐的情感?谁来试一试?看看我是怎么唱?一起来!
3)多形式唱
A师生合作
我们来分句接龙唱。你们先唱,还是我先唱,好!第一段,……第二段……(试一试)
B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唱。能不能把鼓的节奏加进去,谁想试试。你愿意为我们敲鼓伴奏?谢谢!(放录音)
1、加入其他打击乐器,创编固定节奏为歌曲伴奏
用打击乐器伴奏当然不止小鼓一种,它还有很多伙伴,还有木鱼、三角铁等等,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里有三种节奏型,现在我们分成两个组,先请大组长出来,你来当代表抽签,抽到几号,你就组织你组的同学练习几号的节奏型。来,抽一张,给大家看看你抽到的第xx条节奏,4拍,怎么玩?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乐器,开始!(2分钟)
2、分组汇报
1)2分钟后,教师运用小鼓拍出x.xxx节奏,学生安静下来并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2)师:每组的小组长出来带领自己组的同学拿乐器伴奏,另一组唱。教师拍鼓的节奏(用亚克西肯定和鼓励学生)
师:把乐器轻轻地放回原位。
1、看视频,体验xxx舞蹈。
师:在xxx,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能歌善舞。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xxx舞蹈视频,大家一边看,一边模仿视频里的动作。
2、全班跳xxx舞步玩木头人游戏。
师:刚才,有几个同学跳得特别棒!我奖励他们和我玩一个游戏。(1-2-3-4)我们来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会不会?规则是:全班同学随着音乐跳起xxx舞步,在音乐停的时候摆一个xxx舞蹈造型迅速冻成木头人。由魔法师做出一个xxx舞蹈的动作,过关了,同学们才能解冻!然后和魔法师一起跳。谁来做魔法师?
师:大家一起来
1、围圈
还想玩吗?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我要邀请我们五(5)班的全体同学,一起去葡萄园玩。我要请一个同学当我的鼓手。谁想来?4拍,你准备怎么敲?欢乐的歌曲,木头人游戏大家还记得吗?(好!鼓声响起,各族同学围着凳子围成一个圈)准备——1-2-3-42、玩
我们的欢乐号列车开往xxx维吾尔族,这是一辆特殊的列车,在车厢内,大家要唱起来,跳起来列车才能开动。
六、思想教育。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的音乐和舞蹈都有独特的风格,像蒙古族、藏族、都很有特色(出示一些图片)同学们!青春无限好!我们要把握青春,努力学习!把我们的激情与活力迸发出来吧!同学们竖起你们的大拇指,一起欢呼吧——亚克西!(幻灯出示)
第二篇:《青春舞曲》教学设计
歌曲《青春舞曲》教学设计
课题:歌曲《青春舞曲》 年级:七年级下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2.能力目标:(1)、学会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
(2)、能够根据歌曲的风格,结合一些舞蹈来表现,加深对歌曲情绪的感受。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知道珍惜光阴。
教学重点:体会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并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理解歌曲的欢快情绪,锻 炼对新疆民族舞蹈动作的创编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青春舞曲》,同学们在音乐声中进入教室)
导语:同学们好!伴随着明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我们一起又走进了音乐课堂。今天老师要和大家来学习一首新的歌曲,不过在学习之前,老师要大家欣赏一段视频。
师:你们知道视频里面的舞蹈是哪个地区那个民族的吗?(生:新疆,维吾尔族的)!
师:,同学们回答的太棒了,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它物产丰富,而文化艺术更是历史悠久。
师:那么你们了解新疆的特产、小吃、服饰、乐器、民族信仰吗?(老师抽一些同学来说说)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棒,那么老师就给大家一起去 了解一下,(图片的导入)
二、新课
(1)歌谱导入,让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并请一些同学来回 答歌曲中歌词给我们表达了什么哲理?
(2)老师教授用打节奏的方法来朗读歌词
(3)刚才我们学习了歌词,现在我们一起听赏这首歌。听完后,说说这首歌曲的旋律、节奏各有什么特点?它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播放《青春舞曲》,学生听完后讨论、回答)
(幻灯片)旋律——优美
节奏——明快
情绪——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活力)
(5)教师用在那遥远的地方引出《青春舞曲》的词曲作家--王洛宾,并简单介绍王洛宾的生平事迹和他的代表作品。
(6)再次欣赏《青春舞曲》,学生跟多媒体小声哼唱
(7)教师范唱,同学们用教师之前教授的击掌的方法来为老师伴奏。在采取教唱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歌曲。
(8)请同学们运用正确的呼吸,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把这首歌完整唱一遍。带着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活力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曲。
(9)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里边的节奏。
(10)小组合作:自由选择教师提供的节奏型为《青春舞曲》伴奏。
(11)请每一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展示你们小组为青春舞曲伴奏的节奏型。老师来点评。
(12)再次随着音乐带着击掌的节奏来演唱《青春舞曲》,师:新疆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只要你踏上这辽阔的土地,就会被那悠扬的歌声和那翩翩的舞姿所陶醉。那么你们知道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一些基本动作吗?想跟老师一起学学吗?
(播放《青春舞曲》伴奏,教师示范动作)
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1)拍手腕花 2)脱帽式 3)移颈 师:请几位同学跟老师一起做好吗?(带动学生,活跃课堂气氛)师:同学们跳得棒极了,你们能把舞蹈动作带入歌曲中吗?请同学们分组表演,然后自我评价哪组表现最好。(多媒体伴奏)
师:同学们表现都很好,歌舞中充满了青春的活力。《青春舞曲》的曲调欢快、活泼,歌词也寓意深刻。
三、回味小结
师:美丽富饶的新疆令我们神往,优美、欢快的新疆歌舞令我们陶醉。歌舞让我们感受到青春的活力,也让我们感悟到:花无再开日,人无再少年。青春的脚步如行云流水,青春的光阴稍纵即逝。让我们把握青春,珍惜时光,刻苦学习,积极进取吧!因为只有在充实的人生中,青春才会流光溢彩。我真诚地祝愿同学们明天会更好!
第三篇:青春舞曲教学设计
课
题:《青春舞曲》 授课教师:樊晓美 授课年级:七年九班 课
型:唱歌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过程与方法:通过音乐活动,了解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启发学生珍惜光阴。增强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教学重点:歌曲情绪的体验和实践
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教具准备:电子琴、手鼓、铃鼓、自制打击乐器、多媒体课件。
教
法:创设情境法、谈话法、讨论法、表演法、问答式等。
学
法:整体感知法、视听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实践法。教材分析:
本课是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第二单元天山之春的一首演唱歌曲。这首民歌是由有“西部歌王”之誉的著名作曲家王洛宾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从一个维吾尔族高级知识分子口中学得,并加以整理而成。本首歌曲是一首富有教育意义的民族歌曲。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利用多媒体展示几个民族的舞蹈动作,让学生分别说出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动作。
二、导入新课:
1、师:这里是某某学校(如:建平县第一中学)开往美丽的葡萄之乡的特快专列,为了使你的路途愉快现在播放一首当地歌曲 《掀起你的盖头来》。
学生聆听后说出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并说一说歌曲的音乐情绪是什么样的?
2、教师播放一组新疆人文风情的图片引入新课教学《青春舞曲》 学生认真观看。
三、讲授新课:
1、介绍作者。
作者简介:王洛宾
中华民族音乐家,1913年出生北京。1931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声乐和钢琴。1934年任中学教师。1949年参军入新疆,抗日战争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音乐小说、诗歌及大量的西部题材音乐,被誉为“西部歌王”。
2、让学生了解王洛宾的主要作品。师:课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任务去搜集一些王洛宾先生的作品,请同学和大家分享一下,会唱的可以唱一两句。
3、突破难点:(1)、教师示范边拍节奏边朗读歌词。(2)、学生找出歌曲的主要节奏型并拍出来。(3)、教师引导学生为歌曲伴奏。(4)、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边拍边读)
4、师:请同学们聆听这首歌曲,边聆听边思考这首歌曲的情绪以及速度是什么样的?
生:回答问题,教师归纳小结。
5、学唱歌曲(1)、学生随电子琴跟唱歌曲旋律。(2)、学生跟录音学唱歌词。(3)、教师弹旋律、学生唱词。
教师根据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纠正。(在学唱过程中容易将第四句和第五句唱错,易唱成一样应该重点纠正。)(5)完整演唱歌曲。
(要求唱出欢快的情绪和节拍的韵律感)四音乐活动——探究表演 展现自我
1、全班同学自由分成演唱组和节奏组进行唱、奏的表演。
2、轮换角色进行表演,并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来表现歌曲。
五、拓展
感悟歌词寓意: 师: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同学们来说一说歌词里面蕴含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六、小结
师:老师从你们的歌舞中感受到了青春的活力,同时也让我们感悟到,“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同学们让我们把握青春、珍惜时光、刻苦学习,因为只有在充实的人生中青春才会流光溢彩。老师真诚地祝愿同学们《明天会更好》。(放音乐)
学生随音乐走出教室
七、板书设计:
青春舞曲
维吾尔族民歌
第四篇:《青春舞曲》教学设计
《青春舞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歌曲《青春舞曲》感受歌曲中轻快活泼的情绪。懂得青春易逝,知道珍惜光阴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充分聆听音乐,在参与学唱、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
【知识与技能】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学习新疆典型的节奏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难点】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三角铁、碰铃、铃鼓、沙锤、手鼓。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播放《掀起你的盖头来》,老师展示新疆舞蹈。
2.老师设置问题:我跳的舞蹈属于哪个地区?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 3.学生自由回答,老师总结:这是一首来自新疆维吾尔族的民歌,名字是《掀起你的盖头来》,新疆维吾尔族歌舞非常有特色,而且维吾尔族人民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大家都知道新疆是一个美食之乡,而且维吾尔族的服装也很有特点,其中花帽是维吾尔族服饰的组成部分,也是维吾尔族美丽的标志之一,让我们插上翅膀一起走入美丽的新疆。
更多相关信息点击查看湖北中公教育
4.播放视频,学生感受新疆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了解部分新疆少数民族的歌曲,引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1.欣赏《青春舞曲》老师设置问题:这首歌的音乐情绪是什么?节奏特点怎样? 2.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这首作品的节奏感非常的强,而且它的速度比较快,音与音之间的距离非常的近,歌曲出现了连续十六分音符。所以让我们感觉密集跟紧凑。整首歌曲给人以亲切活泼、充满青春活力的情绪。
3.老师设置问题:演唱形式是怎样的? 4.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我们听到的这个版本的青春舞曲是单声部的演唱形式,我们把这种形式叫做齐唱。
(三)学唱歌曲
1.学生朗读歌词,注意“字正”“腔圆”。(1)老师设置问题:歌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2)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有些事可以去而复返,有些事却去而不复返,而人的青春就像鸟儿一样飞走了却没有回头,是为了告诫人们要珍惜宝贵的青春,应用欢快、饱满的情绪演唱。
2.学唱乐谱
(1)教师弹琴学生哼唱旋律
(2)老师设置问题:这首歌哪些地方比较难唱?(3)老师根据学生找出的难学的旋律重点学唱。
更多相关信息点击查看湖北中公教育
和之间旋律跨度大。
(4)通过旋律模进的练习方法解决音准问题
老师弹奏,学生学唱。十六分附点音符的练习。
(5)教师讲解前附点音符的时值,并引导学生演唱时前边附点十六分音符演唱稍微长一些,后面的三十二分音符演唱稍微短一些。
3.学习歌唱方法
(1)老师示范正确和错误的两种声音,由学生判断正确的演唱方法。
(2)老师引导:注意演唱的姿态,坐直,口腔打开,保证我们气息的流畅,我们要用气息来控制声音,让我们的声音竖起来,这样能够更有立体感,注意速度要匀速。
(3)老师弹奏钢琴伴奏,学生演唱《青春舞曲》 4.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1)老师边唱边唱,学生再次聆听和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2)教师弹奏旋律,学生唱歌词。注意音准、气息、节奏。
(3)老师设置问题:相互评价一下,你们的演唱都有哪些优点和不足?(4)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总结:这首歌曲给人以亲切活泼、充满青春活力的感觉,演唱时请需要很欢快,每一个音要短促、轻快,有弹性,音准要正确不要偏低,气息要流畅,节奏要紧凑、稳定。
(5)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自信自然的有表情的演唱这首歌曲。(三)拓展延伸
1.练习新疆典型的基本节奏型
更多相关信息点击查看湖北中公教育
(1)教师指出歌曲的节奏型。
(2)学生模仿、练习节奏型,老师强调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时值记法,并作正确示范。学生依据教师的提示分别拍击节奏。
(3)学生演奏典型的节奏型,教师评价。2.为歌曲创编乐器伴奏
(1)老师分小组配发打击乐器。老师做示范,用其中手鼓敲击节奏型。(2)学生根据打击乐器的音色练习敲击节奏。(3)学生分组表演:一组演唱,一组乐器伴奏。(4)学生完整的、热情的表演。3.为歌曲创编舞蹈
(1)学生回想出老师之前展示的舞蹈动作或作其他的两三个新疆典型的舞蹈动作。(2)由老师示范,学生学习舞蹈动作(动脖子、绕手腕、垫步)。(3)学生根据歌曲的典型节奏型跳舞。4.将歌曲、乐器和舞蹈融合
(1)老师将学生分为三组:演唱组、舞蹈组、器乐组。三组同学根据音乐分别排练,老师在一旁指导,学生可以加入自己的风格。
(2)学生完整的、热情的表演。师生评价:大家表演得很不错,演唱组的同学演唱的不错,打击乐器组的同学创编能力很强,舞蹈组的同学动作也很美,但是要注意表情要丰富,非常的热情、欢快的气氛。
(四)课堂小节
更多相关信息点击查看湖北中公教育
这节课让我感受到了你们的青春和活力,我也衷心的希望同学们能喜爱新疆的民歌,热爱我们的民族。在今后的学习和人生中,珍惜青春,珍惜时间,珍惜生命,拥有一个美好与精彩的人生!
五、板书设计
以上就是音乐《青春舞曲》教学设计,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更多教学设计及教师招聘面试备考资料可查看中公教师网-教师招聘面试频道。
中公讲师解析
更多相关信息点击查看湖北中公教育
第五篇:青春舞曲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 > 第一单元 > 第一节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唱、背唱《青春舞曲》,在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把握歌曲的情绪,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并有感情地演唱。
2.通过音乐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训练协调性,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
3.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特点,体会歌唱与伴奏、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教学重、难点
1.学唱、背唱《青春舞曲》,在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把握歌曲的情绪,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并有感情地演唱。
2.掌握节奏教材分析
歌曲《青春舞曲》是一首维吾尔族民歌,歌曲4/4拍,欢快而富于激情。歌曲中以“太阳”“花儿”“鸟儿”等借景抒情,抒发了维吾尔族青年赞美青春、珍惜青春年华的欢乐情绪。歌曲具有典型的维吾尔族舞蹈音乐风格特点,节奏轻快,富于动感,旋律优美,篇幅结构短小。歌曲的歌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蕴含深刻的哲理。主要段落为五句,每句一小节,第一、二句采用基本相同的连续十六分音符曲折级进,第四、五句是第一、二句的重复,进一步强调了主题,旋律线的大起伏也和歌词内容“美丽小鸟飞去无踪影”相吻合。在“别得那哟哟”句中,出现了附点节奏,增强了歌曲的灵动性和活泼性,此处的附点节奏可作为全曲的重难点节奏突破,可反复练习。全曲的结构为:a aˊb a aˊ‖: c aˊ :‖。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教学导入
1.播放《青春舞曲》音乐片段,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营造良好的上课氛围。
2.教师为学生进行配乐诗朗诵《青春的歌》。(配乐朗诵欣赏)岁月悠悠,光阴荏苒,我们沿着时光的隧道,走过风,走过雨,走过闪光的少年,不知不觉地走进了人生的节日──青春。
青春是一首诗,慷慨激昂,我们从中读到了秦汉雄风大唐盛世的波澜与壮阔,读到了革命先辈们的英姿和雄韬伟略,读到了抱负勇敢。
青春是一首歌,热情向上,我们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低语,生命的萌生,听到了时代的召唤,活力的迸发,听到了激情、热烈,青春是一条路,错综复杂并布满荆棘,我们会迷路,会跌倒,会受伤,我们怀揣理想,披荆斩棘创天地,从此学会了坚强、坚持。
青春是一幅画,色彩缤纷并赏心悦目,我们手持画笔,画下心中的“梦乐园”,涂抹自己的──美好前程。
3.和学生自然聊天,同学们认为“青春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有朝气,蓬勃向上,身心健康,充满活力等等。)
4.师:在我们每位同学的生活中,青春是有朝气,蓬勃向上,身心健康,充满活力等等,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将和同学们一起聆听青春的动人旋律,舞动青春的曼妙舞姿,共同感受青春的激情飞扬。
二、教授新课
1.歌曲欣赏《青春舞曲》。
(1)有这样一首作品,多年来久唱不衰,她热烈、欢快、奔放,当音乐响起,我们一定会深深地被他吸引,我们一起来听,歌曲的歌词是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曲?
(2)播放《青春舞曲》音频。
(3)学生回答问题:(珍惜时光,美丽的青春一去不复返;维吾尔族。)(4)全班同学齐声朗读歌词。2.了解作品的相关音乐知识。
师:这是一首维吾尔族民歌,歌曲中以哪些美好的词语来借景抒情,赞美了青春,嘱托我们要珍惜青春年华的欢乐情绪?(学生回答:“太阳”“花儿”“鸟儿”等词。)
师:整首歌曲节奏鲜明,旋律优美,具有舞蹈的动感,歌词通俗易懂,又富有深刻的寓意,多少年来,成为人们久唱不衰的经典佳作之一。
3.学唱歌曲《青春舞曲》。
(1)完整欣赏《青春舞曲》的歌曲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热烈,充满活力的情绪。(2)这首歌曲的音乐特点是什么?请从音乐要素上进行回答(曲调、节奏、速度、情绪等等)。
学生回答:节奏密集;速度中速偏快;情绪欢快活泼。
全曲的节奏轻快、跳跃、充满活力,具有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和模拟手鼓演奏的风格,曲调上下流动、偶有跳跃,显得十分欢快、流畅。
(3)发声练习: 2/4 1 2 | 3 4 | 5 6 | 7 i ||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a.要求声音圆润,气息连贯。
b.要求用跳音演唱,声音断开,有弹性。(4)视唱乐谱。
(5)跟随录音,学生在录音带领下,完整填词演唱。(《青春舞曲》歌曲学习)(6)老师讲解歌曲中的难点处理,引导学生演唱歌曲时,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演唱。唱“别得那哟哟”一句,注意处理字头,唱出4/4拍的强弱规律。
(7)重点节奏练习,用拍手的方式练习节奏。
(8)让学生自己根据演唱,做歌曲的强弱处理。老师加以引导。(演唱时注意声音的断开与连贯的区别,注意强弱的处理变化。)(9)按照学生自己所做的强弱处理,有感情地演唱作品。(演唱时注意歌曲旋律、情绪层次分明。)
(10)学生讨论:用什么好的方法更能增添歌曲欢快的意境和情绪。(可用舞蹈、拍手、加进打击乐等等形式。)
4.音乐活动。
为歌曲编配伴奏,并创编舞蹈动作。(1)欣赏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片段。(2)编配打击乐伴奏。
让学生自己选择打击乐器(乐器选择三角铁、撞钟、串铃、手鼓等)。
强拍和次强拍用手鼓、三角铁,弱拍用串铃,学生自己实践活动,大部分同学演唱,小部分同学演奏,老师用钢琴带领学生演唱。师生共同配合完成。
(3)创编舞蹈动作: 老师教授一两个维吾尔族舞蹈动作。动作一:动脖子,双手指尖相对,放在脖子下面,扭动脖子。
动作二:托帽,鼻尖朝二点方向仰视,左手翻腕托腮,右手高举,指向二点方向。动作三:踏步,原地横移位,左脚横移,右脚并拢,反方向同前。
(鉴于学生年龄特点,教授几个基本动作,只要能够跟随音乐的节拍、速度、情绪,模仿维吾尔族舞蹈动作即可。)
(4)歌表演。
一部分同学仍用打击乐器伴奏,找2─3名同学伴舞,全体齐唱歌曲,老师钢琴伴奏,师生共同配合完成歌表演活动。
三、课堂小结
在《青春舞曲》的旋律中,我们今天的课即将结束,祝愿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拥有青春的激情与梦想,在歌中、在舞中寻找理想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