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教学资源 > 教学试卷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考试试卷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考试试卷



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考试试卷

一、明察秋毫(12分)

1.选择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3分)

A.禁锢(gù)诘责(jí)文绉绉(zhōu)眼翳(yì)

B.胡髭(zì)黝黑(yǒu)一绺绺(lǚ)颔首(hàn)

C.解剖(pōu)畸形(qí)诱惑(yòu)摹画(mó)

D.滞留(zhì)粲然(càn)庶祖母(shù)脊背(jǐ)

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翻来复去 器宇轩昂 鹤立鸡群 忧郁消沉

B.成群结队 美其名曰 文质彬彬 困惑不解

C.正襟危坐 诚惶诚恐 粗制乱造 藏污纳诟

D.暗然失色 不可名状 美不胜收 微不足道

3.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B.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无独有偶,王新也获得了优秀。

C.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玩忽职守。

D.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4.判断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完全正确的一项()(3分)

⑴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⑵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义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⑶在没有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

⑷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

A.比喻 引用 排比 拟人

B.拟人 反语 比喻 比喻

C.比喻 反语 比喻 拟人

D.拟人 引用 排比 反语

二、知识积累及运用(21分)

5.默写(5分)。

①海内存知己。

②,欲上青天览明月。

③,草色遥看近却无。

④念天地之悠悠。

⑤春蚕到死丝方尽。

6.读一读,为下列拟物诗选择恰当的名称。(5分)

①只不过是水的化身/惹得天鹅痴心追求()

②把大自然的恩赐/一次次铭刻在心()

③狂风企图摧残你的生命/你却借此繁衍后代()

④弯着腰/绝不是对人崇敬()

⑤满嘴胡须/并不能证明你有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阅历()

A.年轮B.虾C.羊D.蒲公英E.云

7.为下面这则报导,拟写一个标题。(标题要能概括主要内容,不超过18字)(4分)

法国《费加罗报》:10年前,中国宣布在2000年将进行首次太载人飞行,当时世界上无人对此予以重视。比计划推迟了仅3年,2003年中国的神舟5号将宇航员杨利伟送上太空,并在太空中生活了21小时;两年后,费俊龙和聂海胜两位宇航员乘坐神舟6号在太空遨游了5天后安全返回地球。今天,人们真的发现,中国有能力兑现她的诺言,中国令全世界震惊。中国2003年成为世界第三太空大国;2005年真正确定了航天大国地位。中国还将在2010年前建立自己的空间站,中国表明她的的载人航天技术可与美俄媲美。中国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建立自己的空间站,与其它航天大国平起平坐。

8.考考你:(3分)

“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诸葛亮、刘备是_____ 里的人物,你知道有关他们的成语或典故吗?试写出两个:_______ _____、。

9.仿写句子。(4分)

友谊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家是_________ __ ___,让人___ _____。

童年是______________,让人______ __。

第二篇: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第一单元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第一单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绯红(fěi)不逊(xùn)质问(zhì)广漠(mî)B.瞥见(piē)粗糙(zāo)野蛮(mán)广袤(mào)C.诘责(jiã)尴(gān)尬 粗劣(liâ)教诲(huì)D.驿站(yì)甲胄(wâi)嬉戏(xī)托辞(cí)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翻来复去 器宇轩昂 鹤立鸡群 忧郁消沉 B.成群结队 美其名曰 文质彬彬 困惑不解 C.正襟危坐 诚惶诚恐 粗制乱造 藏污纳诟 D.暗然失色 不可名状 美不胜收 微不足道

3.判断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⑴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⑵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义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⑶在没有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

⑷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A.比喻 引用 排比 拟人 B.拟人 反语 比喻 比喻 C.比喻 反语 比喻 拟人 D.拟人 引用 排比 反语

4、文学常识填空(6分)(1)《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

》,我们学过的《

》一文也是选自这部集子。(2)《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是____(国名)的茨威格,在七年级时我们还学过他的一篇文章是《

》。(3)《再塑生命》的作者是____,____国女作家,她一生自强不息,她的事迹曾两次被拍成电影。

5、根据语境,仿照划线句子,在横线上填写内容。要求运用修辞方法,语言生动形象。(3分)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冲它哭,它便冲你哭;你冲它笑,它便冲你笑。这恰如:悲观的人,把挫折视为烂泥潭,一点点陷入人生的困境;_____,_____,_______。

6、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某班打算以“感受母爱,略表寸心”为主题开展一次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现邀请你参加。(5分)

(1)摘引与母爱有关的诗词名句或俗语警句,感受母爱深情。(写出两句)

(2)拟写手机短信,发送给母亲最温馨的祝福。

(3)反哺母亲养育之恩,说说你最想为母亲做一件什么事。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①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 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 , 并且要求他们 将检查的结果 , 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 , 干事却又竭力运动 , 要收回那一封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②中国是弱国 , 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 , 分数在六十分以上 , 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 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 , 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 , 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 , 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 , 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 , 被日本军捕获 , 要枪毙了 , 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 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③“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④这种欢呼 , 是每看一片都有的 , 但在我 , 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 , 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 ,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 ——呜呼 , 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 ,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选文第一自然段中“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中“这事”是指什么 ? 请加以概括.(2分)

.“这种欢呼 , 是每看一片都有的 , 但在我 , 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2分)

A .日本青年无视社会公德 , “我”十分气愤.B .日本青年那一声叫得特别大 , 影响了“我”观看时事片的情趣 , 所以觉得特别“刺耳”.C .日本青年为了报复“我”上次匿名信事件的失败 , 故而大吼大叫:因此“我”十分厌恶.D .日本青年看到枪毙中国人 , 兴灾乐祸 , 严重地伤害了.“我”的民族自尊心 , 故而“我”觉得十分“刺耳”.3、第②段中划线的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如何理解这个句子所蕴含的意义及作者的思想感情?(4分)

4、第③段划线句子中的“他们”指什么人?第④段划线句子中的“他们”又指什么人?作者后一个“他们”持怎样的态度?(4分)

5、“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中的“那时那地”具体指__________;

联系全文,“我的意见”是指_______;“变化了”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表现了鲁迅_______的精神。(4分)

6、“呜呼,无法可想”后的感叹号传达出_________的感情。(2分)

7、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的表达方式。(2分)

(二)手

凡夫

父亲在被我们村的长辈们准备放入棺材的时候,我披着长长的白色孝服,走近,揭起盖在他那瘦瘦躯体上的白布,拉起他的手,扳起他那僵硬而握不紧的手,把它放在我的脸上,额上。

看着他那古铜色苍白的手背,没有一块平滑的地方,折皱重重叠叠。扳开他的手指,是我前几天给他修的指甲。我足足用了半个小时才修剪完的,他的指甲很厚,坚硬如铁,用商场买来的指甲剪是无法修剪的,只能用母亲刚磨过的老式剪刀,一点一点地剪。我使尽了平生的力气,屏住呼吸,额头上渗出了汗水,和着我的泪水顺着我的脸慢慢地流淌„„

“平儿,我一生没剪过啊!”老父亲说。

“我总是在做活歇着时在石头上磨的,有空就磨。”他笑着望着自己的手指。

我的泪水直往下淌,喉咙哽咽了„„

再也无法忍住,呜„„呜„„

多年郁积在心中的惭愧和感激一下子迸发出来。

是这双手把我们兄妹五人拉扯大,一个个送进学堂,走向社会,成家立业。

再扳开手掌一看,这哪里是手啊,没有平面,没有肌肉,就像老丝瓜内芯做的鞋垫一样横七竖八,密密麻麻的血口子。深的裂口还渗着血,没有钱买蛤蚧油,总是找村里的农机员要黄油,搽在裂口中,我给他买的蛤蚧油,他说一次用一盒还少了;钱要留着你们用,外面什么都要买;我就用黄油可以了。

在手掌深裂口处,他总是要母亲用绣花针缝上。母亲说,每次缝裂口时,真是针针扎在她的心上。

有一年,读高中的我放假回家,一进家门,看到家里人都沉默不语,我小心翼翼地走近他身边。

“平儿,好好读书,还有一年就毕业了,我就好了。”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伸出他那一双手。

我一眼就看见了他那一双手腕上各有一道血痕,血迹斑斑,我拉起他的双手,才第一次看见他那双我从没看见过的手。我的眼睛模糊了,双膝跪在他的面前,号啕大哭起来„„

哭声中听母亲说,他被村里当做“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典型批斗了一下午,吊在村口的那棵大枫树下,整整一个下午。我知道每到星期五他就为我上学的钱做准备,利用劳动的空闲抢着砍一担毛柴,星期六的凌晨1点送到30里外的街上去卖一块五毛钱,给我一块,那5毛留给弟妹们。

我模糊的眼睛望着我那身高不到1.6米、体重不到50公斤的父亲;父亲苍老了。

“我不上学了,我帮你„„”话音未落,“啪”,我的脸上一阵火辣辣。

“混蛋!”他咆哮起来。

我第一次挨打,倒停止了哭,咬着牙,握着拳头„„

我理解了他„„

是他那一掌,打出了我和我们兄妹五人的性格和品质——自强、上进。

这是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看到他那双手。

这是中国农民的手。

1、依文章的顺序,本文写了“我”三次看父亲的手,第一次看手背,着力写_____ ;第二次看手掌,着力写______ ;第三次看手腕,着力写 _____。通过对父亲的“手”的刻画,表达了“我”对父亲的 __________。(4分)

2、从“父亲的手”上,你品悟到了他______、_______的优秀品质。(2分)3.、“我”为父亲剪指甲“足足用了半个小时”,还“使尽了平生的力气”,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2分)

4.“我理解了他”,理解了父亲什么呢?对其分析不太恰当的一项是:()(2分)A.父亲希望“我”把书读好。

B.父亲对“我”爱之深。

C.父亲希望子女们自强上进。

D.父亲认为“我”太任性,恣意浪费钱财。5.作者用“这是中国农民的手”作为文章的结尾,有何作用?(2分)

6.我们现在好像很难再对生活中某些事件感到心酸难耐。人一天天长大,见惯了周围的悲欢离合,有时候竟也习以为常。虽说偶有波澜荡漾,但真要动情,却已如童话般遥远。然而,我们还是会被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所打动。请认真“品读”你的长辈,搜寻他们身上那些最让你心酸难耐的事例,谈谈你当时的心理感受。(4分)

事例: 心理感受:

(三)五把钥匙的秘密

2001年5月,内华达州的麦迪逊中学在入学考试时出了这么一个题目:比尔•盖茨的办公桌上有五只带锁的抽屉,分别贴着财富、兴趣、幸福、荣誉、成功五个标签,盖茨总是只带一把钥匙,而把其它四把锁在抽屉里,请问盖茨带的是哪一把钥题?其它四把锁在哪一只或哪几只抽屉里? 一位刚移民美国的大陆学生,恰巧赶上这场考试,看到这个题目后,一下慌了手脚,因为他不知道它到底是一道语文题还是一道数学题,他交了白卷。考试结束,他去问他的担保人——该校的一名理事。理事告诉他,那是一道智能测试题,内容不在书本上,也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地回答,但是老师有权根据他的观点给一个分数。

这位大陆学生在这道9分题上得了5分。老师认为,他没答一个字,至少说明他是诚实的,凭这一点应该给一半以上的分数。让他不能理解的是,他的同桌回答了这个题目,却仅得了1分。同桌的答案是,盖茨带的是财富抽屉上的钥匙,其它的钥匙都锁在这只抽屉里。

后来,这道题通过E—mail被发回国内。这位学生在邮件中对同学说:现在我已经知道盖茨带的是哪一把钥匙,凡是回答这把钥匙的,都得到了这位大富豪的肯定和赞赏,你们是否愿意测试一下?说不定从中还会得到一些启发。

同学们到底给出了多少种答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据说有一位聪明的同学登上了美国麦迪逊中学的网页,他在该网页上发现了比尔•盖茨给该校的回函。函件上写着这么一句话:在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上,隐藏着你人生的秘密。

1、“这位大陆学生”的答卷告诉我们一个为人的基本准则,就是________(2分)

2、“这位大陆学生”的答卷又告诉我们一个教育现象,就是__________(2分)

3、“他的同桌”的遭遇也告诉我们,就是________(2分)

4、比尔.盖茨最感兴趣的东西是:_______,你最感兴趣的东西是:______。(4分)

5、结合全文分析“人生的秘密”是什么?(4分)

三、作文(50分)任选一题作文

(1)泪水,是感情的流露,或喜悦,或悲伤,或懊悔,每一次流泪都会有一段难忘的经历,都会在情感深处留下印迹。泪水是成长的记录,每一颗晶莹的泪珠都折射着你走过的历程。回首往事,你会有什么感受和启示呢?

请以“泪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在600字左右。

(2)母爱历来是为人所歌颂的、被视为天底下最伟大的爱,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歌颂过她。今天,请你以“我的母亲”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

名、班名。

参考答案

1.C 2.B 3.C 4.(1)朝花夕拾

阿长与山海经(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奥地利

伟大的悲剧(3)海伦·凯勒

美 5.示例:乐观的人,将失败当做垫脚石,一步步登临理想的高峰。6.(1)示例: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一)1、我收到匿名信的事件

2、D

3、结构上承上启下,承匿名信事件议论,领起下文看电影事件。

表达作者在遭受侮辱后作为弱国国民的极大愤慨和辛酸的情绪。

4、前一个指讲堂里的日本同学,后一个指围看枪毙犯人的中国人。作者对围看的中国人极端失望、愤慨,痛感他们精神麻木、思想愚昧,要救治他们的精神,唤起他们的民族自尊心。

5、在讲堂里听到欢呼声时

医学救国;弃医从文;爱国主义

6、不可压抑的激愤

7、记叙、议论

(二)1、指甲厚

裂口多

血痕深

惭愧和感激(感恩))

2、勤劳

克俭

无私

坚强

3、要点:①指甲厚难剪

②内心沉重,剪得小心仔细 ③激起强烈的情感浪潮。

4、D

5、丰富了文章的思想内涵(升华了主题);照应了文章的标题

6、略(要扣心酸难耐的事谈心理感受)(三)

1、人应该城实

2、一种呆板、僵化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只培养听话、守规矩的学生,不注意发展的动手能力。

3、财富永远不能放在做人的首位

4、电脑

只要不是违法乱纪之类的兴趣均应算正确。

5、人生的秘密是兴趣,有了兴趣,就有可能拥有其他四种。

第三篇: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试卷

基础知识及运用(25)

1、根据拼音完成下列词语(8分)

hān()然入梦 liàngqiàng()万lài()俱寂 呜yè()

cǜ()然 yùn()怒 雪 ái ái()piānpiān()起舞

2、完成默写:(8)

_____________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

雪山低头迎远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革命理想高于天。

__________________,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山泉在呜咽,__________________。

《四渡赤水出奇兵》描写当时红军的处境艰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语中加粗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是()(2分)

A.泛舟(漂浮)风烛残年(风中点燃着的蜡烛)

B.诧异(惊诧)据理力争(竭力)

C.营救(经营)故弄玄虚(使人迷惑的花招、手段)

D.眷恋(顾念,爱恋)感慨良深(很)

4、对下列病句的修改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我班同学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语序不当,“讨论”和“听取”调换)

B.通过这次野外学习,使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更大了。(缺主语,删掉“使”字)

C.建国六十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革。(主谓不搭配,“改革”换为“提高”)

D.昨天下午,我等了他整整一小时左右。(前后矛盾,将“整整”改为“足足”)

5国庆节就要到了,班上将举行一次主题班会,由你来当主持人,要求内容新颖,能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引起同学人的思考,使同学们积极参与到主题班会中。(4分)

答:

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6——10题(15)

靠着警卫员的扶持,周副主席在担架上半坐起来。他慢慢抚摸着杨光那湿漉漉的衣服,又摸摸杨光的额头,亲切地说道:“这么说,你们是吃了有毒的野菜?”

“是。”杨光点了点头。

“那种野菜是什么样子呢?”

“这就是。”杨光从怀里掏出一棵野菜。为了便于医生救治,他临走时带上了它。

周副主席接过野菜,仔细端详着。野菜有些蔫巴了,但样子还可以看得出来:有点像野蒜苗,一层暗红色的薄皮包着白色的根,上面挑着四片互生的叶子。看着,不知是由于疲累还是怎的,他倚在警卫员的肩头,仰起了头,眼里浮上了异常的严肃的神情。

杨光担心地看着周副主席,他弄不明白:首长为什么对这棵野菜这么关心。他刚想劝首长休息,周副主席又问了:“这野菜,多半是长在什么地方呢?”

杨光想了想:“在背阴靠水的地方。”

“味道呢?还记得吗?”

杨光摇了摇头。因为是煮熟了吃的,没有尝过。

周副主席又举起了那棵野菜看了看,慢慢地把它放进嘴里。医生惊呼着扑过来,野菜已经被咬下了一点。

周副主席那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嚼了一阵,吐掉了残渣,把那棵野菜还给杨光,嘱咐道:“你记着,刚进嘴的时候,有点涩,越嚼越苦。”

杨光又点了点头。周副主席把声音提高了些,用命令的语气讲话了。他们的命令是非常明确的:要医生马上按杨光指出的方向,去救治中了毒的战士们。他又要担架抬上杨光,用最快的速度赶到总部去报告。他的命令又是十分具体的:要求总部根据杨光他们的经验,马上给部队下发一个切勿食用有毒野菜的通报。在通报上,要画上有毒野菜的图形,加上详细的说明,而且,最好是附上标本。

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几段文字的主要内容。(3分)

7、文中“杨光担心地看着周副主席,他弄不明白:首长为什么对这棵野菜这么关心”,联系下文,你明白周副主席关心野菜的原因吗?写出你的看法。(3分)

8、周副主席在了解情况之后,做了哪些部署?(3分

9、从选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周副主席有哪些优秀品质?(3分)

10、用波浪线把描写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和神态划出来并就其表达作用写一段体会文字。(3分)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11——16题(15)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11.”满天都是星光”主要点明了翻山的12.首段写景的观察点是,尾段写景的观察点是

13.从文段描写的内容看,老山界的山势特点是什么?

答:

14.”一步一步”包含了什么意思?

答:

15.文段中对话描写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

答:

16.”这真是生平没见过的奇观”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

阅读<长征>回答下面问题(5分)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7.这首诗以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再现了长征宏伟壮阔的场面,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画,说说你的理由。

18.有人认为:“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暖”和“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寒”,都用的十分贴切而意味深长,请你任选其一,谈谈自己的理解。

答案

酣;踉跄;籁

五岭逶迤腾细浪

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波涛在澎湃

敌重兵,压黔境

4.这则告示告诉游客:不要乱涂乱画,不要乱丢瓜皮、果壳、包装纸等垃圾;不能摘花折木,除了记忆不要带走任何东西。

5.略

6.主席详细了解有毒野菜的情况。

7让部队掌握野菜的有关情况,以避免再次发生食用有毒野菜的事件。

8①要医生马上去救治中毒的战士们;②要担架抬上杨光赶到总部去报告,并给部队下发一个切勿食用有毒野菜的通报。

9周副主席平易近人、关心战士、考虑事情全面周到。

10略 11.时间 12.山脚;半山腰 13.陡峭、高峻 14.行路十分艰难

15.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16.用赞赏的口吻,抒发了豪迈的情怀。

希望上文提供的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试卷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请及时关注语文网。

第四篇: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试卷

一、语言积累运用(27分)

1.默写(10分)

⑴行到水穷处,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⑶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醉翁亭记》中指做某件事的用意不在事情本身,而是另有目的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请写出描写西湖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言表达(5分)

⑴下面是对联的上联,请你对出下联(3分)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对联“截来淇上平安竹;开到人间顷刻花”,适合其挂放的商店是()(2分)

A.花店?B.爆竹店?C.印染店?D.玩具店

3.名著阅读(12分)

⑴下列《三国演义》的情节中,与诸葛亮有关的有:(?)(2分)

①三顾茅庐②空城计③桃园三结义④三气周瑜⑤赤壁之战⑥隆中对策

A.①②⑤⑥B.②③⑤⑥C.①②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⑵下列人物与情节搭配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诸葛亮——智激周瑜B.赵云——大战长坂坡

C.刘备——白帝城托孤D.周瑜——巧借东风

⑶下列对故事情节描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王允设下连环计,将貂蝉同时献给董卓和吕布,并从中离间二人,利用吕布杀了董卓。

B.张飞大闹长板桥,对着曹军三次大喝,曹将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而死。

C.刘备到隆中拜访诸葛亮,第一次去无缘谋面,第二次去的时候只见到其兄诸葛瑾,到了第三次才得以见到诸葛亮。

D.张飞为报关羽被杀之仇,下令三日内置办白旗白甲挂孝伐吴。由于其部将范疆、张达一时难以置办齐全,张飞怒将二人绑在树上鞭打。二人怀恨在心,趁张飞酒醉未醒,杀了张飞。

⑷请任选以下一个故事情节加以复述,字数50字左右。(6分)

①官渡之战?②陆逊火烧连营

二、语言综合运用。(8分)

1.仿照下面诗句的形式,自选立意写一首小诗。(4分)

人生是一张白纸,心灵是画笔。既可彩霞满天,也可阴霾密布。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课铃声响了,王明同学还慢吞吞地往教室走,进教室之后,依然不紧不慢地走到座位。此时老师笑着对大家说:“王明同学真是一个听话的好学生,上次他在楼道里乱追乱窜,老师批评了他,你看他现在稳重多了,连打了上课铃,依旧沉得住气。都不快走两步。”教室里爆发出大声的哄笑。读了这段文字,你认为老师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说?(4分)

①言外之意:。

②你说的话:。

三、文言文阅读(65分)

(一)《桃花源记》(25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①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②咸来问讯:_____________

③妻子:__________________?④无论:_________________

2.补出句中省略的成分(4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问所从来,具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2分)

5.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请从文中找出原句回答。(3分)

6.文中画横线句子“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请说出他们“叹惋”的内容。(3分)

7.桃花源中的人送渔人离开时,为什么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2分)

8.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3分)

(二)《湖心亭看雪》(23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①更定:___________________②惟长堤一痕:___________________

③焉得:___________________④及下船: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______?,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2分)

4.“痴”与课文第一段中的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样的性格品质?(3分)

5.“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句话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6.读完此文你一定会想到柳宗元的《江雪》,请比较一下它与本文的不同之处。(7分)

(三)课外文言文(17分)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⑤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⑤识(zhì志):记住。

1.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①使子路问之:______________②子之哭也:_________________

③何为不去也:______________④苛政猛于虎也: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吾子又死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泰山妇人为什么不愿意离开原本生活的地方?(3分)

4.从表达方式看,本文运用了;从艺术表现手法看,本文主要运用了?的手法突出主题。(2分)

5.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你如何理解孔子的这句话?(4分)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试卷答案

一、语言积累运用(27分)

1.⑴坐看云起时。⑵气蒸云梦泽。⑶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⑸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⑴艺高胆大,悟空勇斗魔。/义盖云天,关羽私放曹。/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⑵B

3.⑴C?⑵D?⑶C?⑷①官渡之战:袁绍率十万大军进驻官渡,企图消灭曹操的军队。谋士许攸遭疑投降曹操,并且提供了许多情报。曹操得知袁绍在乌巢囤积了大量粮草,立即亲率精锐军队连夜奔袭乌巢。而袁绍只派少量骑兵救援乌巢,仍然留主力进攻官渡。由于乌巢粮草被烧光,袁军上下恐慌。曹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②陆逊火烧连营:刘备为报仇,率大军攻吴。陆逊坚守不战,双方对峙。蜀军远征,补给困难,又因天热难耐,刘备让蜀兵避暑林中,犯下大忌。陆逊见时机已到,借东南风火烧蜀军联营。刘备损兵折将,全面溃败,幸亏赵云救驾,才逃到白帝城,后羞恨病故。

二、语言综合运用。(8分)

1.仿写:人生是一块土地,心灵是种子。既可繁花似锦,也可荒草满园。(4分)(本体与喻体之间有内在联系2分,结尾两句概括出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2分)?2.①言外之意:该生不遵守纪律,没有按时进教室。(2分)②你说的话:请同学们以后按时进教室;作为学生要树立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按时进教室是对课堂纪律的遵守,对同学和老师的尊重。(2分)

三、文言文阅读(65分)

(一)《桃花源记》(28分)

1.①邀请。②都,全。③妻子和儿女。④不要说?2.村人,村人,村人,渔人3.①(村人)问(渔人)从哪儿来,(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②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5.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6.叹惋外面世界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外面的人们遭受了如此大的磨难7.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8.表达了作者对和平(没有战乱)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平”与“平等和谐自足”两点每点各2分)

(二)《湖心亭看雪》(19分)

1.①止,停。②只有。③怎么。④等到2.①大雪接连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②我勉强喝了几大杯后告辞,(我)问他们的姓氏,(他们回答我)说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3.崇祯;怀念故国的深情?4.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5.白描手法;简洁概括,宛如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却巧妙地将一个微观而丰富的世界置于宏观而简洁的背景之中,人与自然共同构成一幅和谐统一,悠远脱俗,富有意境的绝美图画。

6.①手法不同:张文用白描手法,西湖奇景与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柳文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3分)②情感不同:张文痴情山水,抒发了孤高自赏的孤怀雅兴,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玉洁冰清的坚贞操守,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以及深挚的湖山隐逸之思;(2分)柳文借山水来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2分)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18分)

1.①派。②代词,你。③离开。④繁重,使人难以忍受?2.①孔子路过泰山边,有个妇人在坟墓旁哭得很悲伤。②现在我的儿子又(被虎咬)死了?3.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老虎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4.记叙(描写);反衬(对比)。

5.苛政猛于虎也。可见封建制度下统治者的暴政比吃人的老虎更加可怕,这里借老虎表现了对古代劳动人民承受苛捐杂税的同情,和对这种制度的不满。

语文网提供的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测试题大家要认真阅读,更多试题复习尽在语文网。

第五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3分)

1、读下面的句子,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①星星脱离轨道,就会陨 落。

②其他人轻蔑地看着这十五名妇女,讪 笑着。

③要选其中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的悔,那也是tu? 手可得。

④到徐州见着父亲,看着满院狼j 的东西……

2、修改病句。(可用修改符号直接改)(2分)

①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②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3、仔细揣摩下面两个语句的内容和写法,再仿写一句。(2分)

当一个人怀疑自己的时候,他忘记了建立自信是一种习惯;

当一个人浑噩度日的时候,他忘记了阅读好书是一种习惯;

仿写:

4、你知道《水浒传》中鲁提辖在解救了金氏父女之后又在野猪林解救了谁吗?你还能概括一个 与解救人有关的故事情节的名称吗?请填空。

被解救的人,故事情节名称(2分)

5、有一位年轻的文化用品公司推销员走进二十中学校长室,见五六个人坐在沙发上讨论工作,就说“打扰了,请问谁是学校的头儿?”

你觉得推销员说的话怎样?请稍作评价。(3分)

6、父母师长教给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请你写出一句你最喜欢的为人处世的格言或俗语。(2分)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7——13题。(18分)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在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的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己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①典质——

②勾留——

8、文中为什么要写“祖母去世,父亲失业?”(3分)

9、“……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是否表明作者认为父亲完全没必要亲自送已长大成人的儿子?(3分)

10、“说定”改为“说好”或“说过”好不好?为什么?(3分)

11、“熟识”“再三”“甚是仔细”这几个词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3分)

12、“再三”和“仔细”表达的意思是否重复?为什么?(2分)

13、父亲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这“不要紧”指什么而言?“不好”指什么?(2分)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17题(12分)

(一)他们来到河边,星光底下,看见河面不过半里来宽,隔河有几点火光,像是村落。班长毫不迟疑,第一个鞭着马走下河去,其余的骑兵也跟下去。夜不十分冷,河水没冻,可是很急,而且越来越深,最后都没到马肚子了。

(二)第二天,包头的百姓纷纷传说八路军有一团人来攻城,差一点把城攻破。城里驻兵大半调到雁北“扫荡”去了,竟以为八路军转到外线,要捣毁他们的老巢,吓得急忙退回包头,“扫荡”就只好停止了。一天以后,那班骑兵也平平安安地转回根据地,寻到了大队。

14、加横线句子 表现了骑兵们的什么精神?(3分)

15、加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

16、《铁骑兵》结尾部分看似一个“巧合”,打乱敌人部署,“扫荡”停止这个胜利的取得似乎非常侥幸,对这一结局的写法你是怎样看的?试作扼要分析。(3分)

17、(二)段中加点的“传说”一词的表达作用是什么?(3分)

四、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8-21题(17分)

就在1872年那个重要的日子,她和她忠实的追随者们第一次投下了她们选举总统的一票。尽管投票站的男人们在那一刻受到了触动,但他们的思想并未因此而开放。几天后,苏珊既遭逮捕,被带到法官面前,她被指控非法进入投票站。

“你如何辩解?”法官问道。

“有罪?”苏珊喊道,“难道努力推翻你们男人加在我们女人身上的奴役,是有罪?难道让你们明白我们女人母亲对这个国家来说同男人们一样重要,也有罪?难道努力提高妇女地位让你们男人自豪地看着自己妻子的公众意识在提高,还是有罪?

当法官还未从这一阵突然袭击中缓过劲来,她又接着说:“但是,尊敬的法官大人,难道违背美利坚合众国的宪法是无罪的?宪法中说,任何人不得被剥夺在法律面前的平等权利。平等权利!”她大声疾呼,“难道,只让你们男人拥有判定法律的权利,拥有选举你们自己代表的权利,拥有只让儿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难道这能说我们女人也拥有平等的权利?你们,你们目光短浅的男人,已经成为自己母亲和妻子的奴隶主!”

法官被镇住了,这些观点在他面前从未被如此有力地表达出来过。“但毕竟法律就是法律!”法官说话时毫无底气,“我不得不罚你一百美元。”他说道。

“我不会给的!”苏珊·安东尼说道,“记下你的话,法律会改变的!”说完,她大步走出法庭。

“要不要追上去,把她抓回来?”书记官问法官。

“不用了,让她去吧,”法官回答道,“我害怕她是对的,害怕不久法律就要改变。”

苏珊依然遍游美国各地继续宣传自己的改革主张,在每一个落脚之地,在每一份宣传册中,呼吁提高妇女地位。

18、安东尼的罪名是什么?(3分)

19、你对选文中安东尼的那句话最有感触?说说你的理解。(6分)

20、面对安东尼的责问,法官的表现是什么?(3分)

21、为什么法官说“害怕不久法律就要改变”?(5分)

五、作文(40分)

人间最纯真的感情莫过于亲情,你从哇哇坠地到现在,在与亲人的交往中,一定有许多事情凝聚着浓浓的亲情。请你以“最难忘怀的那份深情”为题,写一篇文章。字数600字以上。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