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式烹调师理论考试试卷4
中式烹调师理论考试试卷4
二、判断题(第161题~第200题。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号中。正确的填“√”,错误的填“×”。每题0.5分,满分20分。)161.()人体是寄生虫的宿主。
162.()细菌对食品的污染可通过生物富集作用使人体内含量猛增。163.(×)为减少浪费,烹调用的残油可回倒在新油中,今后再用。164.()《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共九章五十七条。
165.()食品卫生“五四”制中环境卫生“四定”的内容是:定人、定物、定时间、定质量。划片分工,包干负责。
166.(×)脂肪的日供给量为50克一般是指烹调用油的量。
167.()在潮湿的厨房,必须按规范选择安全电压,一般使用12V电压。168.(×)影响原料品质的基本因素包主要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169.(√)超高温处理法要求在100℃~120℃之间保温加热10秒钟。
170.(×)盐渍保存法可以使烹饪原料蛋白质渗透出,从而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重,而达到贮存目的。
171.(×)烟熏保存法的应用原理是改变原料表面的物质成分,对酶的活性没有影响。172.(×)酱菜质量是以色泽黑褐,有酱香味,甜咸适口,质地柔软无杂质为佳。173.(√)南豆腐含水量较高,质地软嫩,故不易保管。
174.()普通味精适宜在微酸、味甜的菜肴中使用。
175.(×)直链淀粉含量多的淀粉,糊化后,粘性大,直立性强。
176.(√)火碱,又名烧碱,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故浓度比例严格控制在3%~5%范围内。177.(√)猴头蘑在蒸发之前须经清水先发泡制。
178.(√)焖煮发透的乌鱼蛋,剥离成片后,须用清水漂洗异味。179.(√)将牛蹄筋用温水泡焖12个小时,是其涨发的基础。180.(√)刀工美化就是指使用不同的刀法,作用于同一原料,在原料表面剞上一定的刀纹,使原料直接或加热后呈现出美丽的形体。
181.(√)加工点缀花一般以色彩鲜艳、具有可塑性的原料为宜。182.(183.(184.(185.(×)局部点缀摆放是将点缀花摆放餐盘边上固定部位的方法。√)包裹法必须将主料包裹成象形形状。
√)传导传热和对流传热同时进行的方式,叫做对流换热。
√)所有烹饪原料在基础汤的配合下都会变得无味者变鲜,鲜者更鲜。
186.(×)施芡必须要在原料完全成熟后进行,否则影响质量。187.(×)施芡只是增加汤汁的稠度,对菜品的味型不预影响。
188.(×)水淀必须是用玉米粉兑制的。
189.(×)中餐工艺复杂,实现复合味汁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不太可能。
190.(×)冷盘的组装手段在冷盘制作工艺中尤为重要,它是实现美感的唯一途径。191.(√)冷盘造型艺术的特殊性就是既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又受原料、工具的制约。192.(×)花色冷盘的拼摆只要在将其带汁的菜肴分开即成,菜肴味的轻重无需考虑。193.(×)本着以食用为主的装盘原则,盛器规格与菜肴数量比应为1:1。194.(×)对切不出刀面的边角料,只能弃掉,否则影响装盘质量。195.(×)堆的材料忌用干制的,因其干燥脆硬不易组合堆积。
196.(√)对冷盘装盘类型可以概括为单盘、拼盘、艺术拼盘三类。197.(×)平面式花色拼盘,注重食用,故造型要求比较少。198.(×)卧式花色冷盘多可作观赏,不作食用。
199.(√)烹调的广义含义是指菜点及面点的制作技术。200.(×)热菜工艺备料是指准备菜点,小吃的原料。
第二篇:中式烹调师理论复习题
农民工技能竞赛中式烹调师理论复习题(中级)
一、单项选择
1.(C)环境,可通过生物富集作用作用于人体。
A、微生物污染
B、昆虫污染
C、化学农药污染
D、食品添加剂污染 2.污染食品的细菌能否繁殖生长,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D)。
A、温度、湿度
B、渗透压、光线
C、氧气、水分
D、营养物质 3.(B)在盐浓度为3%时最宜生长繁殖。
A、霉菌
B、副溶血性弧菌
C、沙门氏菌
D、大肠杆菌 4.下列不属于粮豆类卫生问题的选项是(A)。
A、油脂的酸败
B、霉菌及其毒素的污染
C、有害种子的污染
D、仓储虫害及杂物污染 5.营养强化剂遇(A)一般不会被破坏。
A、水
B、热
C、光
D、氧 6.厨房的烤炉和烤盘要随时清扫,必要时可用(B)擦盘,以防生锈。
A、水
B、油脂
C、带手布
D、纸 7.经常性搬家式的大扫除是灭鼠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因为它属于(A)。
A、生态学灭鼠
B、器械灭鼠
C、化学灭鼠
D、药物灭鼠 8.糖类的主要食物来源是谷类和根茎类食品, 蔬果类是(A)的主要来源。
A、食物纤维
B、淀粉
C、蔗糖
D、糖原 9.过量食用动物脂肪会促进(B)。
A、维生素的吸收
B、动脉硬化
C、生长
D、健康 10.下列选项中属于必需氨基酸的是(B)。
A、酪氨酸
B、色氨酸
C、胱氨酸
D、谷氨酸 11.下列对维生素的共同特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
A、维生素在机体内不能自行合成 B、维生素不供给机体能量
C、维生素不是构成机体各组织的原料
D、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较多,缺乏时可引起维生素缺乏症 12.下列对矿物质的生理功能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
A、是构成机体组织的正常材料
B、供给热能
C、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
D、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13.下列中不属于机体对热能消耗的是(C)。
A、维持基础代谢
B、思维
C、食物蛋白质在体内氧化
D、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14.一位女教师30岁,身高160厘米, 如果其每日需要热量为10000千焦,则其每日需糖类(C)克。
A、60~90
B、53~66
C、359~420
D、556~649 15.膳食制度是指把全天的(D)按一定的次数、一定时间间隔和一定数量、质量分配到各
餐的一种制度。
A、乳、蛋类
B、肉类
C、饮料
D、食物 16.《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具有提醒百姓预防高血压病的条款是(C)。
A、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B、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C、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D、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 17.中国居民膳食宝塔的
膜。
A、慢慢
B、冷却后
C、缓缓
D、迅速
50.比目鱼的去皮加工方法是:先在鱼体的尾部一侧竖切一刀,并在刀口处涂抹少量的食盐,使鱼皮(D),后顺势将其撕掉。
A、脱落
B、卷起
C、上翘
D、上翻
51.对黄鳝进行烫杀时,应首先将鳝鱼放入配有调料的开水锅中,小火焖煮5~10分钟至口部
张开,然后取出(D)。
A、趁热去骨
B、温热去骨
C、冷冻后去骨
D、冷却后去骨 52.对肉类进行分割加工时,要熟悉加工器具的(D)。
A、品种产地
B、名称型号
C、使用程序
D、使用方法 53.胴体猪肉出口品种将是(D)标为4号肉。
A、弹子肉
B、臀肉
C、腹肉
D、后腿肌肉 54.猪肉组织主要是根据肌肉的分部位置和(D)来划分的。
A、色彩特征
B、质地特征
C、脂肪特征
D、形态特征 55.在下列胴体猪肉中,(D)几乎全是肥瘦肉,层次分明,肉质较嫩,红白相间。
A、上脑
B、胸肉
C、夹心肉
D、肋肉 56.下列胴体牛肉中,(D),色泽红润,有脂肪沉积,肉质较嫩。
A、胸肉
B、肩肉
C、肋肉
D、肋脊肉 57.在下列胴体羊肉中,(D)瘦肉多,肉质细嫩,肉色红润,肌肉块形较大。
A、前腱子
B、肋脊肉
C、腹肉
D、三岔肉 58.鸡腿分割方法的第二步,将股骨头露出,用尖刀将连接处的(D)割断。
A、血管
B、淋巴
C、韧带
D、结缔组织 59.猪颈肉,肥肉多、肉质老、(D)。
A、肉色粉红
B、肉色紫红
C、肉色暗红
D、肉色红 60.猪夹心肉,肥瘦相间、肉质较老、(D)。
A、肉质红灰
B、肉色较线
C、肉色暗淡
D、肉色较红 61.猪上脑肉的特点是:瘦肉较多、(D)、肉色较红。
A、肉质细嫩
B、肉纤维较粗
C、肉质较老
D、肉质较嫩 62.草鱼开片出肉加工时,最后要将(D)用刀剔除。
A、鱼脊背
B、鱼腹刺
C、鱼脊骨
D、残留骨刺 63.食碱碱发的溶液浓度应为(B)。
A、5%
B、10%
C、15%
D、20% 64.油发,将适合油发的含胶原蛋白充足的原料,在油中加热,使胶原蛋白(D)膨胀的方 法。
A、吸油
B、变形
C、变质
D、变性 65.油发的原料在使用前需要用食用碱清除油污,还要及时用(D)清除多余的碱分。
A、食用醋
B、料酒
C、有机酸
D、清水 66.将蒸制发透的白果取出冷却,在(D)存放。
A、真空低温
B、真空常温
C、常温放置
D、冷水中浸泡 67.蒸发至透的猴头蘑,放入(D)保存。
A、清水
B、冷水
C、料物
D、澄清后的原汤中 68.将焖煮发透的乌鱼蛋,撕离成片,放置在清水中,(D)存放。
A、净置
B、保温
C、常温
D、低温 69.将煮焖好的牛蹄筋,加入调料用(D)蒸一下即为发好。
A、清水
B、汽锅
C、鸡汤
D、原汤
70.刀工美化就是指使用不同的刀法,作用于同一原料,在原料表面剞上一定的刀纹,使原料(D)或加热后呈现出美丽的形体。
A、整理
B、浸泡
C、间接
D、直接 71.刀工美化的作用之一是便于(D)烹饪原料固有的品质。
A、改变
B、丰富
C、调整
D、保持 72.麦穗刀法造型主要适用于形体较大、肉质较薄、组织紧密的(D)原料。
A、水产品
B、豆制品
C、植物性
D、动物性 73.先用一字刀纹在原料上剞成间隔为1cm的刀纹,再成交叉形式剞上同样的刀纹,此方法是(D)。
A、荔枝花刀
B、核桃花刀
C、兰花花刀
D、十字花刀 74.料花同时具有荤素搭配、(D)、丰富营养的作用。
A、丰富色彩
B、丰富原料
C、平衡物料
D、平衡膳食 75.料花的形态、色泽应与主料(D)。
A、有所区别
B、各有特色
C、保持不同
D、协调一致 76.点缀花的类别划分可以按点缀花雕刻造型(D)划分。
A、手段
B、形式
C、方法
D、类别 77.点缀花可以起到弥补主菜(D)不足的作用。
A、风味
B、风格
C、食量
D、色彩 78.加工点缀花一般以色彩鲜艳、具有(D)的原料为宜。
A、装饰性
B、拼摆性
C、雕刻性
D、可塑性 79.半围点缀摆放法是在餐盘的一边将点缀花拼制摆放成(D)的方法。
A、扇形
B、花边状
C、近圆状
D、半圆状
80.单对称点缀摆放法是在餐盘的两边同样摆上大小一致(D)、形态对称的点缀花的方法。
A、色彩鲜艳
B、同是暖色
C、色调一致
D、色彩相同 81.点缀花在使用时,要注意(D)。
A、营养
B、清洗
C、密封
D、卫生
82.麦穗花刀操作的第二步:是将剞好刀的原料,转换角度,用(D)剞上相同深度的刀纹。
A、拉刀法
B、片刀法
C、斜刀法
D、直刀法 83.菊花花刀的形成应用(D)与先期的刀纹成交叉状,将薄片刀成丝、条状。
A、平刀法
B、片刀法
C、斜刀法
D、直刀法 84.荔枝花刀的操作:首先应使用(B)在原料的一侧,剞成平行而较密的刀纹。
A、平刀刀法
B、直刀刀法
C、斜刀刀法
D、滚刀刀法 85.核桃花刀成型刀纹成(D)条纹。
A、密而长
B、密而短
C、短而细
D、短而粗 86.牡丹花刀处理的原料,经(D)呈牡丹花瓣状。
A、油炸后
B、上浆油炸后
C、拍粉油炸后
D、挂糊油炸后 87.料花的加工方法,可采用戳法、剔法、(D)、切法等方法加工。
A、手撕法
B、剥离法
C、刻法
D、削法 88.料花加工是将原料加工成剖面为不同图案的坯料,而后加工成(D)料花。
A、多维形
B、双面形
C、单面形
D、平面形 89.将经过加工的各种装饰花型,围摆或镶嵌在整盘的四周或中心,此技法称(D)。
A、拼摆点缀花
B、制作点缀花
C、应用点缀花
D、装饰点缀花 90.插花法是将原料切成薄片,(D)或叠制后,用牙签插成不同花形造型的点缀花。
A、压制
B、捆制
C、滚制
D、卷制 91.局部点缀,多用于(D)菜肴的装饰。
A、单一料成品
B、散装料成品
C、小型成品
D、整料成品 92.半围点缀花的摆放要求是:要掌握好盛装菜品多点缀花分量(D)的搭配。
A、品种
B、类型
C、式样
D、色彩、形态 93.单一主料的配菜,要将(D)与菜品灵活地组合在一起,丰富菜品。
A、着色料
B、基础味料
C、拌鲜料
D、调味料 94.在有主辅料的情况下,主料与配料的(D)比例最好不要低于2:1。
A、色彩
B、形态
C、空间
D、重量 95.混合式的配菜,原料之间的重量比例要(D)。
A、保持一致
B、完全一致
C、绝对一致
D、基本一致 96.包裹法是选用韧性较强,适宜加热的原料作为外皮,将主料包裹成(D)的造型方法。
A、自然形状
B、象形形状
C、美丽形状
D、一定形态 97.卷制法是将原料卷成圆筒后,(D)的方法。
A、再经加工形态
B、再经加强形态
C、直接成形
D、再经固定形态 98.捆扎法是将加工成条状的材料,用有韧性的原料,经过一束束的捆扎处理(D)的方法。
A、造型
B、形成形态
C、完成形态
D、固定形态 99.扣制法是将定形于一容器的原料造型,(D)在另一盛器中的加工方法。
A、顺热
B、平扣
C、挪置
D、反扣 100.配菜,通过变换手法和巧妙的配合,形成众多的(D)。
A、炒菜品种
B、菜肴色型
C、菜肴色彩
D、花色品种 101.在配菜阶段应该做好营养物质的(D)。
A、保护
B、安排
C、吸收率
D、互补 102.通过原料之间的颜色搭配,可使其固有色相互协调,并产生(D)的关系。
A、映衬
B、耀眼
C、跳跃
D、和谐
103.通过对原料的切配成形,可使菜品中的原料形态得到确定,使原料的大小、形状、比例达
到(D)。
A、富于变化
B、推陈出新
C、各具特色
D、协调一致 104.配菜过程中,要根据原料的具体品种,菜肴成品的基本特征,选择与其形态、大小、色彩(D)的盛装器皿。
A、较准确
B、相弥补
C、相映衬
D、相适宜 105.配菜可使不同原料之间的规格档次协调一致,并确定菜品的(D)。
A、用料标准
B、用料规定
C、原料组成 D、规格标准 106.菜肴造型就是将加工整理的原料,通过合理的成型和加工手法,塑造出(D)、和谐美丽的形态。
A、造型逼真
B、色彩艳丽
C、形色并貌
D、完整统一 107.排列法就是将加工成型的原料,按照一定的成型要求,均匀整齐地(D)的加工方法。
A、排围组合 B、叠排码放
C、排列成行
D、排列定型 108.填瓤法就是将一种加工成型的原料,填放在另一种原料的(D)。
A、夹层处
B、夹缝处
C、中心处
D、空隙当中 109.茸塑法也可以使用模具,利用加热制熟,(D)定型的加工方法。
A、加工
B、固定
C、凝固
D、冷凝 110.菜肴造型是技术、艺术、文化在配菜中的(D)。
A、结合表现
B、具体表现
C、完美呈现
D、完美结合 111.燃烧的(D)包括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点。
A、燃烧用素
B、燃烧原因
C、燃烧原理
D、基本要素 112.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传热、对流传热、热辐射传热和(D)。
A、微波传热
B、远红外传热
C、远紫外传热
D、电磁波传热 113.衡量餐馆、饭店烹饪水平的标准之一是(C)。
A、极品原料
B、极品设备
C、基础汤制作水平
D、经营菜系 114.对(A)的原料,基础汤具有增加鲜美滋味的作用。
A、滋味较差
B、口味淡薄
C、滋味鲜美
D、口味浓厚 115.植物性原料基础汤为(D)。
A、白菜汤和萝卜汤
B、黄豆芽汤和菠菜汤
C、豆腐皮汤和冬瓜汤
D、海带汤和蘑菇汤 116.熬制普通清汤,煮至汤汁澄清,汤味鲜醇,(D)即可使用。
A、捞出汤料
B、离火静置
C、稍许沉淀
D、过滤汤汁 117.煮汤使用的动物性原料一般需要进行(C)处理。
A、水煮
B、汆水
C、水焯
D、汽蒸 118.汁的品种很多,一般将其归纳为(D)等三大种类。
A、质感种类、香型种类、色泽种类
B、味型种类、稠质种类、原料种类
C、口味种类、方法种类、菜系种类
D、色泽种类、味型种类、用途种类 119.施芡是指在(A)过程中,在烹饪原料即将或已经成熟,放入芡汁,以增加汤汁的黏稠度,提高汤汁对原料附着力的操作技法。
A、烹调
B、烹饪
C、加热
D、调味 120.芡汁均匀、浓度适宜、突出菜品特征,这是(D)标准。
A、水淀粉
B、兑芡汁
C、色彩芡汁
D、芡汁的成品 121.挂勾芡汁时,必须要(B),烧开后淋入芡汁,使菜品明汁亮芡。
A、大火
B、清汤
C、定味
D、着色 122.麻酱增稠剂,其制法是将麻酱用(B)澥开,可代替淀粉使用。
A、水
B、油
C、料酒
D、液体状调料 123.食盐可以增加馅心、茸丸的(D)。
A、细嫩
B、弹性
C、黏性
D、拉力 124.醋的卫生作用是(D)
A、提味、增鲜
B、溶解纤维素
C、去腥除异
D、抑菌、杀菌 125.黄酒以色淡黄、清澈、有透明感、贮藏时间越长、颜色(D)者,质量越好。
A、变深
B、发红
C、变浅
D、越深 126.(B)调味料不宜见光和暴露存放,易发生氧化,要注意密闭避光保管。
A、液体调料
B、油脂调料
C、粉质调料
D、固体调料 127.复合味型的设计离不开(D)
A、原料价格
B、原料产地
C、产品的价格
D、产品的规格 128.复合味汁的兑制要考虑(B),合理兑制调料。
A、民族因素
B、季节因素
C、环境因素
D、品种因素 129.冷盘造型是(D)的组合艺术,在烹饪美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突出意义。
A、制作和组装
B、切配和拼摆
C、色彩和造型
D、食用和欣赏 130.冷盘造型应坚持符合食用、(C)的原则。
A、选料广泛
B、工艺讲究
C、安全卫生
D、注重营养 131.用料较多的花色冷盘,在拼摆时尤其注意将(C)分开放置。
A、色深、色浅
B、荤料、素料
C、带汁料、不带汁料
D、主体料、点缀料 132.装盘器皿在色彩上应以突出、衬托(B)为原则。
A、菜肴品质
B、菜肴造型
C、菜肴色彩
D、菜肴价格 133.冷菜装盘时的用料要做到大料大用,小料小用,(A),保质保量。
A、边角料充分利用
B、边角料另作它用
C、边角碎料不用
D、边角碎料不能代用
134.垫底是根据装盘的特定要求,将一些形态不整齐的边角料,堆在盘底,作为(D)的基
础,此工序即为垫底。
A、食用
B、盘面
C、物料
D、盖面 135.贴是花色冷盘最基本、最常用的技法,需要有较高的刀工和雕刻(D),才可完成造型。
A、水平
B、艺术内涵
C、艺术涵养
D、艺术修养 136.冷盘类型可按(D)进行划分。
A、粗、细
B、原料品质
C、盛器价值
D、难易繁简 137.花色冷盘在服务形式上常置于筵席的中间,故称(A)
A、主盘
B、看盘
C、中心盘
D、食用盘 138.花色冷盘要根据宾客的不同特点构思,(B),他们的饮食习惯,了解其身份。
A、按照
B、尊重
C、调整
D、利用 139.拼摆的关键是要处理好块面与块面的(B),要协调自然,浑然一体。
A、刀工形状
B、衔接处
C、色彩搭配
D、线形组合 140.烹调狭义上是指制作(A)的技术,广义上包括菜品、面点、小吃的制作技术。
A、菜品
B、菜肴
C、菜点
D、炒菜 141.对烹饪原料进行筛选、刀工处理、(D)、调味与烹制及装盘工艺称热菜工艺。
A、配色
B、配形
C、配味
D、配制 142.热菜工艺备料工序包括辅助工作和(D)。
A、初步加工
B、原料洗涤
C、原料开生
D、红案工作 143.清炒方法操作时,不能用(B)调味品,以获得淡雅之特点。
A、浓重
B、有色
C、酱油
D、胡椒 144.制成茸泥的主料,先不要加入(C),以防增稠,不过罗。
A、汤料
B、汁料
C、调料
D、粉料 145.抓炒菜,其芡型为(B),味型是小糖味型。
A、软流芡,芡量大
B、软流芡,芡量小
C、硬芡,芡量小
D、硬芡,芡量大 146.旺火速成是(C)的关键。
A、水爆
B、汤爆
C、酱爆
D、油爆 147.芫爆菜肴(D)加入有色调味品。
A、适当
B、少许
C、适量
D、不可 148.葱爆菜肴,锅要热(D)。
A、油要凉
B、有要温
C、油温极高
D、油温较高 149.水爆菜肴主料不需要(D)处理。
A、挂糊
B、佐味
C、上浆
D、着衣 150.软炸菜,挂糊后一般先用(C),让其初步定型。
A、热油炸制
B、高热油炸制
C、温油浸炸
D、低温油浸炸 151.贴制菜肴时,油量应以(D)为宜。
A、少量
B、略没过主料
C、没过主料
D、不没过主料 152.烧制菜肴的汤汁一般为原料的(D)。
A、一倍
B、二分之一
C、三分之一
D、四分之一 153.都制法的操作关键之一是汁(D)烧、扒菜。
A、不同于
B、相同于
C、多于
D、少于 154.煨制法其成品应为(C)特征。
A、多浓汁
B、多芡汁
C、少芡汁
D、浓汁、无芡汁 155.烩制菜的主料(A),能形成鲜嫩的特色。
A、不可久煮
B、不耐久煮
C、可久煮
D、耐久煮 156.用砂锅炖制的用火要求是(B)。
A、小火→大火
B、小火→大火→小火
C、大火→小火→大火
D、大火→小火 157.熬制菜的主料以(C)为主。
A、动物性原料
B、植物性原料
C、荤素搭配料
D、菌藻原料 158.煮制法加工的原料多为整料,亦可是(C)刀口状态的原料。
A、大型
B、中型
C、小型
D、微型 159.根据烤的方式不同,可将烤分为(B)等。
A、果木烤,泥巴烤
B、泥巴烤、串烤
C、炭火烤、果木烤
D、电烤、微波烤 160.现代焗,多以(C)为第一道工序。
A、蒸
B、煮
C、过油
D、焯水
161.菜肴造型就是将加工整理的原料,通过合理巧妙的成型和加工手法,(C)完整统一、和谐美丽的形态。
(A)排围成(B)拼摆出(C)塑造出(D)叠摆出
162.冷盘造型是(D)的组合艺术,在烹饪美学领域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突出意义。(A)制作和组装(B)切配和拼摆(C)色彩和造型(D)食用和欣赏 163.醋的卫生作用是(B)
(A)提味、增鲜(B)抑菌、杀菌(C)去腥除异(D)溶解纤维素
164.理化指标包括原料品种的营养物质、化学物质、毒害物质、(D)、硫化氢、挥发性盐基氮、胺的含量等。
(A)有机酸含量(B)植物碱(C)呈酸性物质(D)酸碱度
165.一位女教师30岁,身高160厘米, 如果其每日需要热量为10000—1500千焦,则其每日需(C)60~90克。
(A)糖类(B)脂肪(C)蛋白质(D)维生素 166.笋类干菜是用(B)经加工干制而成的。
(A)冬笋(B)嫩竹笋(C)笋尖(D)春片
167.调味不仅可以丰富菜品的属性,同时还可以提高菜品的(A)。
(A)经济价值(B)自身价值(C)物质成分(D)形色效果 168.热量是由于温度差别而(C)的能量。
(A)产生(B)分解(C)转移(D)合成 169.对于(A)的烹饪原料,基础汤具有增加鲜美滋味的作用。
(A)滋味较差(B)口味淡薄(C)滋味鲜美(D)口味浓厚 170.复合味汁的兑制要考虑(B),合理兑制调料。
(A)民族因素(B)季节因素(C)环境因素(D)品种因素
171.根据《食品卫生法》规定,下列选项中可以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人员是(C)患者。(A)痢疾、伤寒(B)病毒性肝炎(C)日光性皮炎(D)活动性肺结核
172.烹饪是人类为了满足生理要求和心理需要,把可食性原料用适当的方法,按照不同的(D)调理加热制成食品的活动。
(A)饮食习惯(B)民族特点(C)地方风味(D)文化规范 173.晚秋苹果一般于10月份成熟,果实坚实,脆甜稍酸,(D)。
(A)贮藏性一般(B)贮藏性差(C)不宜贮藏(D)贮藏性很好
174.京东板栗又称良乡板栗,它个小壳薄易剥、果肉细、(D),在国内外久负盛名。(A)含糖量低(B)含糖量较低(C)含糖量较高(D)含糖量高 175.将浸泡后的闸蟹用(C)将体外的泥沙污物清除掉,割去脐盖,斩去爪尖。(A)刮刀(B)尺板(C)刷子(D)铜丝团 176.花椒的品质以颗粒完整,粒大色正,(C),籽少无异味为佳。
(A)香麻适中(B)麻重香轻(C)香麻味浓(D)香浓略麻 177.施芡后的原料,被糊化层包裹,可以降低菜品的(B)。
(A)质料变色速度(B)散发热度的速度(C)香气外溢的速度(D)质料变形速度 178.通过原料之间的颜色搭配,可使其(C)相互协调,并产生和谐的美感。(A)改变色(B)烹调色(C)固有色(D)调料色 179.单一主料的配菜,更要讲究(C)和拼摆造型,使原料的形态美观协调。(A)刀法(B)切配(C)刀工(D)雕刻 180.切配冷菜,首先应该根据(B)灵活运用刀工技法。
(A)拼盘创意主题(B)原料的不同性质(C)造型图案特征(D)食用要求 181.原料加工后的单位成本等于(D)乘以原料购进价。
(A)出材率(B)损耗率(C)定价系数(D)成本系数 182.菜肴造型是(C)在配菜中的完美结合。
(A)技术、食用、艺术(B)技术、艺术(C)技术、艺术、文化(D)技术、文化
183.银鱼体细,长7—14厘米,鱼体呈透明色或洁白色,(D)。
(A)尾鳍呈截形(B)尾鳍呈圆形(C)尾鳍呈椎形(D)尾鳍呈叉形 184.芡汁均匀、浓度适宜、突出菜品特点,这是(D)标准。
(A)水淀粉(B)兑芡汁(C)色彩芡汁(D)芡汁的成品(A)加热(B)烹饪(C)烹调(D)加工 185.芡汁有三个基本要素,它们是(D)。
(A)兑芡、勾芡、味芡(B)组芡、勾芡、浓芡(C)配芡、色芡、味芡(D)配芡、施芡、芡型
186.企业进行严格的成本核算能促进企业不断提高(C)和经营服务水平。(A)管理(B)质量(C)技术(D)成本 187.草菇子实体以个体肥大完整,不开伞,色泽淡黄鲜明,(D)为佳。(A)干燥不霉,无杂质(B)湿润不霉,无杂质(C)干燥不霉,带草穗(D)干燥不霉,无杂质 188.河豚鱼体内含毒素最多的部位有(C)。
(A)血液、内脏、皮肤、肌肉(B)肠管、眼睛、卵巢、血液(C)血液、内脏、皮肤、卵巢(D)鳃部、眼睛、卵巢、血液
189.酒渍保存法是利用酒中的乙醇成分进行杀菌和抑制酶的(D),从而达到贮存目的。(A)氧化(B)分解(C)合成(D)活性 190.配菜要掌握原料品种的数量和(C)。
(A)类型(B)种属(C)重量(D)组成
191.排列法就是将加工成型的原料,按照一定的成型要求,(C)排列定型的加工方法。(A)对称均衡地(B)调和对比地(C)均匀整齐地(D)多样统一地 192.制作基础普通汤,凡属新鲜的(A)均可使用。
(A)动物性原料(B)植物性原料(C)特殊骨头类(D)畜肉原料
193.熬制普通清汤,清水与汤料烧开后,继续用(C)加热约2个小时。(A)微火(B)小火(C)中火(D)大火 194.加工后原料单位成本等于加工前原料单价与(C)的比。
(A)毛利率(B)成本率(C)出材率(D)损耗率 195.施芡是指在(A)过程中,在烹饪原料即将或已经成熟,放入芡汁,以增加汤汁的黏稠度,提高汤汁对原料附着力的操作技法。
(A)烹调(B)加工(C)加热(D)调味 196.草鱼开片出肉加工时,在鱼身的(C),从脊背下刀。
(A)后部(B)中部(C)前部(D)头部 197.常见的菜点定价方法有“随行就市”法、毛利率法和(D)。(A)损耗率法(B)净料率法(C)量本利综合分析法(D)系数定价法
198.在厨房范围内,成本核算包括(A)、算账、分析、比较的核算过程。(A)记账(B)决策(C)预测(D)控制 199.核桃花刀要求刀纹与刀纹之间的(C)。
(A)片型要薄(B)距离较窄(C)距离较宽(D)片型要厚 200.气调保存法一般是通过降低(B)含量,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
(A)二氧化碳(B)氧气(C)氮气(D)一氧化碳 201.挂糊软炸料应(B),炸后掐去多余的部分,使其形态美观。
(A)逐批下入(B)逐个下入(C)整批下入(D)单独炸制 202.加工点缀花一般以(C)、具有可塑性的原料为宜。
(A)色调高雅(B)色调偏冷(C)色彩鲜艳(D)暖色调
203.碱发主要利用碱的电离作用,通过提高原料的亲水能力,(C)原料吸水膨胀。(A)提高(B)调动(C)加速(D)改善
204.鸡腿分割方法的第二步是:将(C)露出,用尖刀将连接处的结缔组织割断。(A)胫骨(B)膑骨(C)股骨(D)牙签骨
205.对烹饪原料进行筛选、刀工处理、(D)、调味与烹制及装盘工艺称热菜工艺。(A)配色(B)配形(C)配味(D)配制 206.在有主辅料的情况下,配菜要(C)主料的地位和作用。
(A)表现(B)展现(C)突出(D)反映 207.毛利额与成本的比率是(D)。
(A)出材率(B)成本率(C)销售毛利率(D)成本毛利率 208.软溜菜口感细腻滑嫩,其芡汁应为(A)为宜。
(A)抱汁芡(B)少汁软流芡(C)宽汁软流芡(D)米汤芡 209.活养保存法的目的之一就是最大限度地表现出(D)。(A)菜肴的风味特点(B)厨师的高超技艺(C)原料的自然属性(D)原料的品质特征
210.扣制法是将加工成形的原料在一个容器内按照一定的(B)均匀、整齐地排列定型,然后反扣在另一容器中的加工方法。(A)成形规则(B)成形技巧(C)成形形态(D)成形方法
211.包裹法是选用韧性较强,适宜加热的原料作为外皮,将主料包裹成(D)的造型方法。(A)自然形状(B)象形形状(C)美丽形状(D)一定形态 212.将碱水浸泡后的白果,刷去外部皮膜,洗净,(B),冷水浸泡存放。(A)煮制发透(B)蒸制发透(C)炸制(D)烤制 213.碱发干货要求(C)碱发的过程与时间。
(A)调整好(B)准备好(C)控制好(D)制约好 214.料花与主料配制,要(C)。
(A)突出质量(B)突出色彩(C)突出主料(D)突出花形 215.汁的品种很多,一般将其归纳为(D)等三大种类。
(A)质感种类、香型种类、色泽种类(B)味型种类、稠质种类、原料种类(C)口味种类、方法种类、菜系种类(D)色泽种类、味型种类、用途种类 216.同一规格、质量的原料,由于加工技术的不同,原料的出材率(D)。(A)相同(B)不变(C)一定减少(D)不相同 217.填瓤法就是将一种加工成型的原料,(C)在另一种原料的空隙当中。(A)嵌放(B)摆放(C)填放(D)堆放 218.酱爆菜成品食用后盘内应(D)。
(A)无油无酱(B)有酱有油(C)有酱无油(D)有油无酱 219.对肉类进行分割加工时,要落刀准确,(C)。
(A)行刀快捷(B)运刀迅速(C)行刀稳定(D)行刀稳妥
220.原料的贮存主要是通过有效调节控制存放环境的温度、湿度、酸碱度,抑制原料内部诸因素的活性,从而使原料(D)保持品质相对稳定。
(A)长期(B)长久(C)在很长时期内(D)在一定时期内
221.油发的原料在使用前需要用食用碱清除油污,还要(C)用清水清除多余的碱分。(A)隔时(B)界时(C)及时(D)准时 222.将煮焖好的牛蹄筋,加入调料用(D)蒸一下即为发好。
(A)清水(B)汽锅(C)鸡汤(D)原汤 223.将初步回软的乌鱼蛋,放入足量的清水,(C)1小时至发透为止。(A)大火沸煮(B)中火烧煮(C)小火焖煮(D)微火烧焖 224.料花同时具有(C)、平衡膳食、丰富营养的作用。
(A)质地搭配(B)色彩搭配(C)荤素搭配(D)物料搭配 225.半围点缀摆放法是在餐盘的一边将点缀花(B)成半圆状的方法。(A)镶嵌(B)拼制摆放(C)堆摆(D)环围 226.焖菜的调味应以(D)进行调味。
(A)加热中定味(B)加热前基础味→加热后补味(C)即将成熟时(D)加热前一次性投料 227.菊花花刀的操作:首先要在原料的一侧剞上(C)。
(A)交叉的粗条(B)交叉的细丝(C)平行的薄片(D)平行的的薄片或厚片 228.料花的加工方法,可采用压法、戳法、(A)、削法、切法等方法加工。
(A)剔法(B)串法(C)连法(D)挑法 229.茸塑法也可以使用(C),利用加热制熟,冷凝定型的加工方法。(A)餐具(B)碗、杯(C)模具(D)匙、碟
230.卷制法是将加工成片状的原料,直接卷成圆筒状或(C)其他原料呈圆筒状,再经固定形态的方法。
(A)嵌瓤(B)填补(C)包卷(D)滚入 231.在配菜阶段要使菜品中的营养物质得到充分(A)。
(A)定性定量(B)混合(C)展现(D)搭配 232.麦穗刀法造型主要适用于形体较大、肉质较薄、(C)的动物性原料。(A)组织柔软(B)肉质疏松(C)组织紧密(D)肉质韧硬 233.葱爆菜肴,锅要热,油要宽(D)。
(A)油要凉(B)有要温(C)油温极高(D)油温较高 234.刀工美化就是指使用不同的刀法,作用于同一原料,在原料表面剞上(C)的刀纹,使原料直接或加热后呈现出美丽的形体。
(A)有深度(B)有色彩(C)一定深度(D)一定色彩 235.麦穗花刀的深度为(C)。
(A)原料的深度的三分之二(B)原料的深度的二分之一(C)原料的深度的五分之四(D)原料的深度的五分之三 236.根据烤的方式不同,可将烤分为(B)等。
(A)果木烤,泥巴烤(B)泥包烤、串烤(C)炭火烤、果木烤(D)电烤、微波烤 237.点缀花在使用时,点缀花与菜肴(C),要突出主题。
(A)互为衬托(B)有机结合(C)不可混杂(D)密切结合 238.动物性原料在清炒前,可经(A)处理,滑油或焯水后炒制。(A)上浆(B)挂糊(C)拍粉(D)腌制
239.将经过加工的各种装饰花型,围摆或镶嵌在整盘的(C),此技法称装饰点缀花。(A)一点或一面(B)中间或旁边(C)四周或中心(D)对角或中心 240.贴制菜肴时注意掌握好火候和(C)。
(A)晃锅(B)撩油(C)油温(D)原料形状
二、判断题(第1题~第60题。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号中。正确的填“√”,错误的填“×”。)(√)1.人体是寄生虫的宿主。
(×)2.人体每日水的摄入量与排出量总是保持固定平衡。
(×)3.某厨房的原材料月初结存2000元,本月领用5000元,月末盘存4000元,那么,本
月实际耗用耗用原材料成本为4000元。
(√)4.某厨师包饺子,用面粉300克(每千克成本8元)制作30个皮,用肉馅200克(每千克
成本32元),制作20个馅心,此饺子的单位成本是0.4元。(√)5.判断产品价格的市场需求,必须以市场调查为基础。
(√)6.燃烧必须在有可燃物质、助燃剂和火源同时存在才能够发生。(√)7.压力容器使用前,必须检查产品合格证等技术文件。(√)8.操作面点加工设备的人员都必须经过培训,掌握安全操作方法。(√)9.微波炉不能靠近磁性材料,以防止干扰。
(×)10.理化鉴定法是通过仪器,使用药剂对原料进行的试验。(×)11.灯笼辣椒是辣椒品种中体型最大的一种,辣味浓烈。
(√)12.菜用四季豆属于软荚类,豆荚长大以后,果皮仍然柔软可食。
(√)13.玉兰片以冬笋或春笋为原料加工而成,其质量以笋节紧密,体小肉厚,无焦片和霉蛀者为佳。
(√)14.南豆腐以色泽洁白,质地细腻,裂不流脑,无味,无杂质为佳。(√)15.豆腐片是经压榨脱水而成,厚度均为1毫米,制品软韧,水分一般。
(√)16.卤制豆制品是以豆制半成品为原料,在卤水中泡、煮沸而制成的不同风味的产品。(×)17.鲁西黄牛体形一般,角细小,毛色以黄色居多。(×)18.海带为原始野生藻类,尚未人工培植。(×)19.干果的水分含量应低于10%。
(√)20.单果的概念强调的是一个花中只有一个雌蕊进行发育。(×)21.煮制成熟后的小牛胸腺,应浸泡在盐水中保存,以防变质。(√)22.剪开大虾的脊背,剔除虾的肠线。
(√)23.猪元宝肉,几乎全是瘦肉、肉质较嫩、肉色红润。(×)24.原料中的亲水基因在碱的作用下可能丧失。(√)25.碱发对用碱的品种和数量要求十分严格。(×)26.竹蒜的涨发时间一般为60分钟以上。
(×)27.局部点缀摆放是将点缀花摆放餐盘边上固定部位的方法。(√)28.把握数量标准,是配菜环节减少浪费的前提。
(√)29.烹调基础汤就是在烹制菜品过程中,作为基础调味原料使用的汤汁。(×)30.普通烹调汤的用料全部为单一原料加工所制。(×)31.水淀必须是用玉米粉兑制的。
(×)32.切配冷菜,运刀要有力度、要稳、准、快。
(×)33.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工艺冷盘,用色应暖色多一点,冷色少一点,以求高雅别致。(×)34.围边应以整齐和夸张艺术来体现技艺效果。(×)35.排的手法主要用于组织刀面,对造型影响不大。(×)36.平面式花色拼盘,注重食用,故造型要求比较少。(×)37.卧式花色冷盘多可作观赏,不作食用。
(√)38.烹饪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它必须是按照不同的文化规范对可食性原料进行调整加热。
(×)39.软熘的菜在色泽上要求为本色或奶白色。
(×)40.形状大的原料清炸时,应采取温油浸炸的方法,以使其成熟。(×)41.普通汤的用料全部为单一原料加工所制。
(√)42.食品被细菌毒素、霉菌毒素污染,一般会引起慢性中毒。(×)43.平面式花色拼盘,注重食用,故造型要求比较少。
(√)44.调味可以增加菜品的香气和滋味,诱发菜品的刺激能力,增进食欲。
(×)45.猴头蘑干品可直接用料酒来蒸发。
(×)46.花色冷盘用料量多,品种多,在宴席中往往单独上棹,满足食用。(√)47.鳓鱼的脂肪主要分布在鳞间。
(×)48.垫底对物料的形态不作要求,大小均可。(×)49.黑鱼头大而尖,口大,鳃盖亦大。
(×)50.卧式花色冷盘多可作观赏,不作食用。
(√)51.酱爆菜酱应煸熟、煸透,炒出香味,不可有生酱味。
(×)52.食碱,又名纯碱,腐蚀作用不及火碱,浓度比例可放宽到20%。(√)53.漏电保护器是一种防止漏电的自动保护装置。
(√)54.花色冷盘的装盘工艺造型艺术,因它从属烹饪,故在构图上有很大的约束性。(×)55.生物质指标主要是指对人体有害的细菌毒素等。
(√)56.对制冷与通风设备,一般厨房工作人员主要掌握基本的安全操作知识和日常简单管理知识即可。
(√)57.机器使用完要切断电源,将机器有关部位分解,进行清洗消毒。
(×)58.鳗鱼的初步加工,首先是将其烫煮致死,而后去膜,去鳃,去内脏。(√)59.基础汤的主要作用是调味、增鲜。(√)60.可以用手勺直接品尝菜肴。
第三篇:中式烹调师理论知识试卷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中式烹调师中级理论知识试卷
一、单项选择
1.引导起人类猪囊虫病 的直接原因是(D)A、饭前便后不洗手 B、征集淡水鱼虾
C、吃了沿未杀死幼虫的肉制品
D、吃了未经煮透的患有囊尾蚴病的猪肉 2.以下不属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目的的是(B)A、防止储存中变质、变味 B、提高经济价值 C、控制微生物的繁殖 D、满足食品加工工艺需要
3.食品强化剂是指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天然或人工合成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A)A、食品添加剂
B、食品甜味剂
C、食品防腐剂
D、食品保鲜剂
4.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的是(C)
A、鸡油
B、黄油
C、大豆油 D、燃料消费 5.我国营养专家将成人劳动分为五级,其中运动员属于(C)
A、轻体力 B、中等体力
C、重体力 D、极重体力
6.醋不具备的作用是(B)A、抑菌杀菌、防治流感
B、生成“视紫质”,预防干眼病
C、去腥除异味、开胃健脾 D、软化血管、降低血压
7.成本是企业管理者(B)的重要依据 A、质量标准
B、经营决策
C、人工耗费
D、燃料耗费 8.在厨房范围内,(A)是指构成产品的原料耗费之和
A、菜点成本
B、人工成本
C、燃料成本
D、商业成本 9.原料损耗率的高低可以考核操作人员的(D)A、卫生水平 B、工作水平C、原料鉴别水平 D、技术水平
10.原料加工后的单位成本等于(D)乘以原料购进价
A、出材率
B、损耗率
C、定价系数 D、成本系数
11.从理论上讲,菜点的价格是由(D)构成的
A、1部分 B、2部分
C、3部分
D、4部分 12.确定产品定价目标,必须在保持产品(B)和市场需求最佳适应性的基础上
A、成本
B、价格
C、费用
D、税金 13.雷电的形成是由于雷云中的(D)
A、电压过高
B、电流过大
C、电子积累 D、电荷积累
14.生物质指标主要是指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和(D)等
A、霉菌
B、母菌
C、芽袍
D、细菌
15、加工奶粉,是用(D)的方法脱掉鲜奶中的水分制成的 A、烘干
B、冷风干燥
C、结晶
D、高温喷雾
16.活养保存法是利用动物性原料的(A),在特定的环境中和有限的时间内刊选择养育保存 A、生活特性
B、自然属性
C、食物特性 D、饲养规律
17.刺黄瓜,其表面长有10条突起的纵棱,果瘤上着生白色刺毛,瓜瓤小,(D)A、肉质柔软,味清香
B、肉质细嫩,味平淡
C、肉质脆嫩,味清淡
D、肉质脆嫩,味清香
18.咸菜是指导将蔬菜经食盐腌制后,再经□油或食油腌制而成的(D)A、菜肴食品
B、风味食品
C、小菜制品
D、蔬菜制品 19.发醇性咸菜是指腌制过程中经过乳酸发酵的(D)
A、菜制品
B、酱菜制品
C、盐腌制品
D、蔬菜腌制品 20.清远三黄允为典型的肉用鸡种。因羽毛、喙、脚趾外皮均为淡黄色面得名,(D)
A、体形庞大
B、体形矮小
C、体形较大
D、体形中等 21.板鸭的加工,以立冬至立春为最佳腌制期,自然贮存(D),风味独特
A、滋味腥鲜
B、滋味清淡
C、滋味鲜浓
D、滋味鲜美 22.鳗鱼的肉质色泽洁白,质地坚实,刺少肉多,(D)
A、滋味腥鲜
B、滋味清淡
C、滋味鲜浓
D、滋味鲜美 23.榛蘑,色泽灰黄,肉鲜嫩,有榛香味,菌盖小,(D)
A、菌柄短粗
B、菌柄粗壮
C、菌柄细短
D、菌柄长
25.酱油的甜味是由(D)作用形成的。A、葡萄糖
B、果糖
C、阿拉伯糖 D、以上糖的综合
26.将清除油污及黑膜的牛肚,最后要用(D)漂洗干净。A、盐水
B、热水
C、冷水
D、清水 27.将清洗干净的牡蛎,放在水盐比为1000:25的淡盐水中静置,使其吐尽(D)。
A、腹中物质
B、有害成分
C、油脂污物
D、泥沙脏物 28.对肉类进行分割加工时,要熟悉加工器具的(D)。A、品种产地
B、名称型号
C、使用程序
D、使用方法
29.在下列胴体猪肉中,(D)几乎是全是肥瘦肉,层次分明,肉质较嫩,红白相间。
A、上脑
B、胸肉 C、夹心肉 D、肋肉 30.猪颈肉,肥肉多,肉质老,(D)
A、肉色粉红
B、肉色紫红
C、肉色暗红
D、肉色红
31.牛和尚头,瘦肉多、肉质细嫩、肉色红润、肌肉块(D)
A、粗壮
B、呈长条状 C、圆且小 D、圆而大 32.碱发主要(D)碱的电离作用,通过提高原料的亲水能力,加速原料吸水膨胀。
A、采用
B、借用 C、使用
D、利用 33.食碱碱发的溶液浓度应为(B)
A、5% B、10% C、15%
D、20% 34.油发的原料在使用前需要用食用碱清除油污,还要及时用(D)清除多余的碱分。A、食用醋 B、料酒 C、有机酸 D、清水 35.蒸发至透的猴头菌,放入(D)保存。
A、清水
B、冷水
C、料物
D、澄清后的原汤中
36.刀工美化就是指使用不同的刀法,作用于同一原料,在原料表面剞上一定的刀纹,使原料(D)或加热后呈现出美丽的形体。A、整理
B、浸泡 C、间接
D、直接 37.麦穗刀法造型主要适用于形体较大、肉质较薄、组织紧密的(D)原料。A、水产品 B、豆制品 C、植物性 D、动物性 38.料花同时具有荤素搭配、(D)、丰富营养的作用。
A、丰富色彩
B、丰富原料 C、平衡物料
D、平衡膳食
39.点缀花的类别划分可以按点缀花雕刻造型(D)划分。
A、手段
B、形式 C、方法
D、类别 40.加工点缀花一般以色彩鲜艳、具有(D)的原料为宜。
A、装饰性 B、拼摆性 C、雕刻性
D、可塑性
41.半围点缀摆放法是在餐盘的一边将点缀花摆放成(D)的方法。A、扇形
B、花边状 C、近圆状 D、半圆状
42.麦穗花刀操作的第二步:是将剞好刀的原料,转换角度,用(D)剞上相同深度的刀纹。A、拉刀法 B、片刀法 C、斜刀法 D、直刀法 43.荔枝花刀的操作:首先应使用(B)在原料的一侧,剞成平等而较密的刀纹。
A、平刀刀法
B、直刀刀法 C、斜刀刀法 D、滚刀刀法 44.牡丹花刀处理的原料,以(D)呈牡丹花瓣状。
A、油炸后 B、上浆油炸后
C、拍粉油炸后
D、挂糊油炸后
45.料花加工是将原料加工成剖面为不同图案的坯料,而后加工成(D)料花。
A、多维形 B、双面形 C、单面形 D、平面形
46.局部点缀,多用于(D)菜肴的装饰。A、单一料成品
B、散装料成品 C、小型成品 D、整料成品
47.单一主料的配菜,要将(D)与菜品灵活地组合在一起,丰富菜品。
A、着色料 B、基础味料 C、拌鲜料 D、调味料 48.混合式的配菜,原料之间的重量比例要(D)
A、保持一致
B、完全一致 C、绝对一致 D、基本一致
49.捆扎法是将加工成条状的材料,用有韧性的原料,经过一束束的捆扎处理(D)的方法。A、造型
B、形成形态 C、完成形态
D、固定形态 50.配菜,通过变换手法和巧妙地配合,形成众多的(D)
A、炒菜品种
B、菜肴色型 C、菜肴色彩 D、花色品种 51.通过原料之间的颜色搭配,可使其固有色相相互协调,并产生(D)的关系。
A、映衬
B、耀眼 C、跳跃 D、和谐
52.配菜过程中,要根据原料的具体品种,菜肴成品的基本特征,选择与其形态、大小、色彩(D)的盛装器皿。A、较准确 B、相弥补 C、相映衬 D、相适宜 53.配菜要掌握原料品种的数量和重量,避免(D)的浪费。
A、原料
B、出现 C、可能
D、不必要 54.填瓤法就是将一种加工成型的原料,填放在另一种原料的(D)
A、夹层处 B、夹缝处 C、中心 D、空隙当中
55.菜肴造型是技术、艺术、文化在配菜中的(D)。A、结合表现
B、具体表现
C、完美呈现
D、完美结合
56.衡量餐馆、饭店烹饪水平的标准之一是(C)。A、极品原料
B、极品设备 C、基础汤制作水平
D、经营菜系
57.对滋味较差的烹饪原料,基础汤具有(D)的作用。A、清除异味
B、和解腥味 C、改变本味
D、增加鲜美滋味
58.汁的品味很多种,一般将其归纳为(D)等三大类。A、质感种类、香型种类、色泽种类 B、味型种类、稠质种类、原料种类 C、口味种类、方法种类、菜系种类 D、色泽种类、味型种类、用途种类
59.芡汁均匀、浓度适宜、突出菜品特征这个(D)标准。A、水淀粉
B、兑芡汁
C、色彩芡汁
D、芡汁的成品
60.挂勾芡汁时,必须要(B)烧开后淋入芡汁,使菜品明汁亮芡。A、大火
B、清汤
C、定味
D、着色 61.食盐可以增加馅心、茸丸的(D)。
A、细嫩
B、弹性
C、黏性
D、拉力
62.黄酒以色淡黄、清澈、有透明感、贮藏时间越长、颜色(D)者,质量越好。
A、变深
B、发红
C、变浅
D、越深 63.复合味汁的兑制要考虑(B)。合理兑制调料。A、民族因素
B、季节因素 C、环境因素
D、品种因素
64.冷盘造型应坚持符合食用、(C)的原则。A、选料广泛
B、工艺讲究 C、安全卫生
D、注重营养
65.用料较多的花色冷盘,在拼摆时尤其注意将(C)分开放置。A、色深、色浅
B、荤料、素料 C、带汁料、不带汁料
D、主体料、点缀料
66.冷菜装盘时的用料要做到大料大用、小料小用,(A),保质保量。A、边角料充分利用
B、边角料另作他用 C、边角碎料不用
D、边角碎料不能代用
67.堆的材料一般要求用干制的、粘住的或水分不生的菜肴堆积,否则(D)坍塌。
A、能够
B、造成 C、影响
D、容易 68.花色冷盘根据(C)构思,确定立意和选定题材。A、宾客的不同特色
B、宴会的费用标准
C、出席的内容
D、筵席的人数、规模 70.热菜工艺备料工序包括辅助工作和(D)。A、初步加工
B、原料洗涤 C、原料开生 D、红案工作
71.清炒方法操作时,不能用(B)调味品,以获得淡雅之特点。A、浓重
B、有色
C、酱油
D、胡椒
72.煸制的程度要求,要干、要透,干而不艮,(D)后下入配料和调料。
A、发棕
B、发暗
C、发红
D、发黄 73.旺火速成是(D)的关键。
A、水爆
B、汤爆
C、酱爆
D、油爆 74.酱爆菜成品食用后盘内应(D)。
A、无油无酱
B、有酱有油 C、有酱无油
D、有油无酱
75.滑溜菜,要有效控制油温,油滑温度以(D)为宜。
A、200℃左右
B、180℃左右 C、160℃左右
D、120℃左右
76.经过蒸、卤熟烂的原料,酥炸时应采取(D)方式进行。
A、包炸
B、摇炸
C、煎炸
D、托炸 77.烧制菜肴的汤汁一般为原料的(D)。A、一倍
B、二分之一 C、三分之一
D、四分之一
78.“扒簧自来芡”法来自(D)风味。A、山东
B、东北
C、河北
D、河南 79.焖制法在操作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C)。A、讲究调味
B、讲究配色 C、必须加盖
D、必须加竹筷子
80.烩制菜的主料(A),能形成鲜嫩的特色。A、不可久煮
B、不耐久煮
C、可久煮
D、耐久煮
二、判断题
81.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数量用大肠菌群最可能数(mpn)表示。(正确)82.在厨房范围内,成本核算主要是对耗用原材料成本的核算。(正确)83.使用道具时,不得分散注意力去做其他的事。(正确)
84.糖渍保存法,糖可以改变原料的渗透压,可使微生物因脱水而死亡。(正确)85.百合的品种很多,具有实用价值的仅有卷丹、山丹、天香百合、百花百合等几种。(正确)
86.嘉积鸭胃良种肉用型鸭子肉质厚实,皮薄,肉嫩,脂香。(正确)87.哀东板粟以个小著称,壳薄易剥。含糖量高。(正确)88.海藻胶为生物混合凝胶。(错误)
89.比目鱼的去皮加工方法是:应选择肛门处切入刀口,将鱼皮撕掉。(错误)90.猪肉组织主要依据其骨骼和筋膜特征来进行划分。(错误)
91.对鸡腿进行分割加工,第一步就是要找到股骨和髋骨的连接处,并将两骨分开。(正确)
92.竹蒜的涨发时间一般为60分钟以上。(错误)
93.单对称点缀摆放法是在餐盘的两边同样摆上大小各异、色彩鲜艳、形态相同的点缀花的方法。(错误)
94.卷制法只用一种片料卷制,无需其他原料。(错误)95.燃烧是物质起化学变化的一种化学反应过程。(错误)96.普通烹调汤的用料全部为单一原料加工所制。(错误)97.白糖的之地应粉质均匀,不干不燥。不粘手。(错误)98.贴的手法主要是对形象的感悟,不用刀工。(错误)99.平面式花色拼盘,注重实用,故造型要求比较少。(正确)
第四篇:中式烹调师
中式烹调师
一、职业概况
1、职业定义
运用煎、炒、烹、炸、熘、爆、煸、蒸、烧、煮等多种烹调技法,根据成菜要求,对烹饪原料、辅料、调料进行加工,制作中式菜肴的人员。
2、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3、培训要求
3.1 培训期限
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40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35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250标准学时;技师不少于150标准学时;高级技师不少于120标准学时。
3.2 培训教师
培训初级、中级人员的教师必须具备本职业高级以上职业资格;培训高级人员、技师的教师必须具备相关专业讲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培训高级技师的教师必须具备相关专业高级讲师(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其他相关职业资格。
3.3 培训场地设备
满足教学需要的标准教室。操作间设备、设施齐全,布局合理,燃料、冷藏、冷冻等设备符合国家安全、卫生标准。
4、申报条件
4.1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工作1年以上;
(3)本职业学徒期满。
4.2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获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种)工作1年以上的,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连续从事本职业(工种)工龄满6年以上的;
(3)获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种)工龄满2年以上的;
(4)获得经劳动保障行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技术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生,或中等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生。
4.3高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获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种)工龄满1年以上的,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连续从事本职业(工种)工龄满10年以上的;
(3)获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种)工龄满2年以上的;
(4)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等技能学院本职业(专业)毕业证,或取得高等职业院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
4.4技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获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核发的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含1996年以前地(市)以上工考委和省行业工委核发的高级工技术等级证书)或本职业助理专业技术职称,并继续从事本职业(工种)工 1
龄满2年以上的;
(2)获得本职业(工种)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并继续从事本职业(工种)工龄满1年以上的,同时具有相近职业(工种)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的;
(3)从事本职业(工种)工龄满15年以上的,并取得本职业(工种)或相关职业(工种)高级工证书的;
(4)从事职业(工种)工龄12年以上的有较突出业绩并经所在单位确认为本单位技术骨干的,并取得本职业(工种)或相关职业(工种)高级工证书的;
(5)获得本职业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且从事本职业者(免于技术能力总结和理论考试)。
4.5高级技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获得劳动保障行业部门颁发的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并继续从事本职业(工种)工龄2年以上的;
(2)获得同专业硕士研究生证书并取得劳动保障行业部门颁发的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后继续从事本职业(工种)工龄满1年以上的;
(3)获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颁发的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并继续从事本职业(工种)工龄满1年以上的,同时具有相关中级专业技术职称;
(4)获得劳动保障部门颁发的技师职业资格证书1年后,经省劳动行政部门确定为高级技师培养对象的;
(5)在全国一类技能竞赛中获得前20名、全国二类技能竞赛和省一类技能竞赛获得前5名、省二类技能竞赛和市一类技能竞赛获得第1名的人员,并经省劳动行政部门确定为高级技师培养对象的。
(6)获得本职业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且继续从事本职业者(免于技术能力总结和理论考试)。
5、鉴定要求
5.1鉴定方式
分为理论知识考试(笔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理论知识考试采用笔试方式,满分为100分,60分及以上为合格。理论知识考试合格者参加技能操作考核。技能操作考核采用现场实际操作方式进行,技能操作考核分项打分,满分100分,60分及以上为合格。技师、高级技师考核还须进行综合评审。
5.2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
理论知识考试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为1:20,每个标准教室不少于2名考评人员;技能操作考核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为1:5;成品鉴定配备3~5名考评员进行菜品鉴定、打分。
5.3鉴定时间
理论知识考试为90分钟。技能操作考核初级为90分钟,中级、高级为150分钟,技师、高级技师为180分钟。
5.4鉴定场所设备
理论知识考试在标准教室里进行。技能操作考核场所要求炊用具、灶具齐全,卫生、安全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烹调及面点制作操作间符合鉴定要求。
二、课程大纲
(一)基础知识
1、职业道德
1.1 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1.2 职业守则
2、基础知识
2.1 饮食卫生知识
2.2 饮食营养知识
2.3 饮食成本核算知识
2.4 安全生产知识
(二)工作要求
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的要求依次递进,高级别包括低级别的要求。第一部分 初级
1、烹饪原料初加工
1.1 鲜活原料的初步加工
1.2 常用干货的水发
1.3 环境卫生清扫和用具的清洗
2、烹饪原料切配
2.1 一般畜禽类原料的分割取料
2.2 原料基本形状的加工,如切丝、片、丁、条、段等
2.3 配制简单菜肴
2.4 拼摆简单冷菜
3、菜肴制作
3.1 烹制一般菜肴
3.2 烹制简单的汤菜
第二部分 中级
1、烹调原料的初加工
1.1 鸡、鱼等的分割取料
1.2 腌腊制品原料的加工
1.3 干货原料的涨发
2、烹调原料切配
2.1 各种原料的成型及花刀的运用
2.2 配制本菜系的菜肴
2.3 雕刻简易花形,对菜肴作点缀装饰
2.4 维护保养厨房常用机具
3、菜肴制作
3.1 对原料进行初步熟处理
3.2 烹制本菜系风味菜肴
3.3 制作一般的烹调用汤
3.4 一般冷菜拼盘
第五篇:中式烹调师
中式烹调师
运用煎、炒、烹、炸、熘、爆、煸、蒸、烧、煮等多种烹调技法,根据成菜要求,对烹饪原料、辅料、调料、进行加工,制作中式菜肴的人员。
一、职业概况
1、职业名称
中式烹调师。
2、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
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3、职业环境
室内、常温。
4、职业能力特征
手指、手臂灵活,色、味、嗅等感官灵敏,形体感强。
5、基本文化程度
初中毕业。
6、培训要求
(1)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4(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35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250标准学时;技师不少于150标准学时;高级技师不少于100标准学时。
(2)培训教师
培训初级、中级人员的教师必须具备本职业高级以上职业资格;培训高级人员、技师的教师必须具备相关专业讲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培训高级技师的教师必须具备相关专业高级讲师(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其他相关职业资格。
(3)培训场地设备
满足教学需要的标准教室。操作间设备、设施齐全,布局合理,燃料、冷藏、冷冻等设备符合国家安全、卫生标准。
7、申报要求
7.1 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7.2 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且取得毕(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
3)本职业学徒期满。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且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取得经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毕业证书。
----高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
3)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大专以上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4)取得高级技工学校或经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职业学校本职业毕业证书。
----技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高级职讪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经本职业技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8年以上。
3)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满2年。
----高级技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技师正规职业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鉴定方式
分为理论知识考试(笔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理论知识考试采用笔试方式,满分为100分,60及以上为合格。理论知识考试合格者参加技能操作考核。技能操作考核采用现场实际操作方式进行,技能操作考核分项打分,满分100分,60分及以上为合格。技师、高级技师考核还须进行综合评审。
4)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 理论知识考试每个标准考场每30名考生配备2名监考人员;技能操作考核每5名考生配备1名监考人员;成品鉴定配备3-5名考评员进行菜品鉴定、打分。
5)鉴定时间
理论知识考试为90min。
技能操作考核初级为90min,中级、高级为150min,技师、高级技师为180min。
6)鉴定场所设备
理论知识考试在标准教室里进行。技能操作考核场所要求炊用具、灶具齐全,卫生、安全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烹调及面点制作操作间符合鉴定要求。
二、基本要求
1、职业道德
(1)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2)职业守则
1)忠于职守,爱岗敬业。
2)讲究质量,注重信誉。
3)尊师爱徒,团结协作。
4)积极进取,开拓创新。
5)遵纪守法,讲究公德。
2、基础知识
(1)饮食卫生知识
1)食品污染。
2)食物中毒。
3)各类烹任原料的卫生。
4)烹任工艺卫生。5)饮食卫生要求。
6)食品卫生法规及卫生管理制度。
(2)饮食营养知识
1)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和热能。
2)各类烹任原料的营养。
3)营养平衡和科学膳食。
4)中国宝塔形食物结构。
(3)饮食成本核算知识
1)饮食业的成本概念。
2)出材率的基本知识。
3)净料成本的计算。
4)成品成本的计算。
(4)安全生产知识
1)厨房安全操作知识。
2)安全用电知识。
3)防火防爆安全知识。
4)手动工具与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知识。
三、工作要求
本标准对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的技能要求依次递进,高级别包括低级别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