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教学资源 > 教学试卷

《虽有嘉肴》阅读试题及答案[范文大全]

《虽有嘉肴》阅读试题及答案[范文大全]



第一篇:《虽有嘉肴》阅读试题及答案

《虽有嘉肴》阅读试题及答案

在学习、工作中,我们经常跟试题打交道,试题是命题者根据测试目标和测试事项编写出来的。一份什么样的试题才能称之为好试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虽有嘉肴》阅读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虽有佳肴》原文:

《礼记·学记》:“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虽有佳肴》译文: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1)“虽有嘉肴”,“虽”,连词,虽然。“嘉肴”,美味的.鱼肉。“嘉”美好。“肴”,做熟的鱼肉等。

(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动词,吃。“其”代词,指代“食”的对象。“旨”,味美。

(3)“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的。

(4)“弗学不知其善也”,“善”,良好。

(5)“是故”,连词,所以。

(6)“困”,不通,理解不清。

(7)“自反”,意思是反过来要求自己。

(8)“自强”,意思是自己努力。“强”,竭力,尽力。

(9)“故”,连词,所以。

(10)“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虽有嘉肴》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12分)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4分)

(1)虽有佳肴(2)不知其旨也

(3)学学半(4)不知其善也

12、下列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知其旨也B、虽有嘉肴

C、教然后知困D、教然后知困

1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4、学完本课后,对你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启发呢?请结合自身实际具体谈一谈。(2分)

答案:

11、(1)即使(2)甘美(3)教(4)好处12、B

13、略14、略

第二篇: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教学实录 南京市伯乐中学 李艳华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熟读成诵课文。

2.准确翻译课文,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学习重点】

1、2 【教学思路】“言”→ “文”,“文字”→“文本”。【课堂实录】

一、预习检省 ——读读 写写

师:这个演讲给我们的启发是,工作着是幸福的。没错儿,萧伯纳的幸福是工作,是创作。其实,学习着也是幸福的。你看,《论语》中的颜回学习起来快乐不?

生:快乐。

师生(齐诵):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师:同学们,学习了第十课《论语十二章》,我们知道了——“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可以想见,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影响是多么深远。四书外,你可能也知道另一部儒家经典—— 生:《礼记》。

师:正是。今天,让我们走进《礼记》中的《学记》,探寻其独特之美。

板书课题 虽有佳肴(ppt展示,本课学习目标)生:读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熟读成诵课文。

准确翻译课文,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生:齐读课题一遍、两遍、三遍 师:有没有问题?

生:老师“嘉肴”的“嘉”字,不是“上好佳”的“佳”,应该是“王嘉婧”的“嘉”(众笑)。

师:呵呵,你看书很仔细。这是读书的好习惯。可以写一写吗? 生:一笔一划写“嘉肴”二字。

师:写得时候,请同学们特别注意“嘉”字,上边“一横“长,下一横短;“嘉肴”两字都是上下结构,注意结构要匀称(师示范)。谁能试着讲讲课题“虽有嘉肴”的字面意思? 生:虽然有好的饭菜?

师:你是说“虽”的意思是“虽然”? 生:“即使”。

师:对。“即使”更契合文意。

生:合起来意思是“即使有美味的菜。”

师:之前同学们,都作了预习,请介绍一下作家作品。生:读课文下注①

师:结合下注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知识,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好方法,好习惯。有人说,读书的妙处在于“把厚书读薄”,同时也能“把薄书读厚”。哪位同学可以补充一下

生:《虽有佳肴》出自《学记》,《学记》出自《礼记》。师:谢谢。你梳理了三者的关系,且准确清晰。

生: 我补充一下《学记》的介绍:它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

生:据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生:《学记》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师:好。你们预习充分,值得全体同学学习。那么,我们怎样“读懂”、“读厚”《虽有嘉肴》呢?这节课后,便可知晓。Ppt展示:读的三个要求 读清楚 读得好听 读得有味

(6个同学范读文,每人一句话)

师:读清楚,就是要读准确,看看下面字音,你能都读对吗? 生:4位同学分别板书,错一,自强的“强”错为二声调。明确:嘉肴 yáo 自强qiǎng 兑命yuâ 学学半xiào 师:这样,我们可以更好的读课文了。要“读得好听”。生:朗读课文,注意节奏的美感。

师:注意停顿自然、适当

(此环节:结合课后练习“一”,意在让学生,在品读中体会古文的韵律之美)生:(边读边做记号)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二、学习交流——比比 说说记记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一起疏通一下文章的意思。生:先逐句翻译课文。再梳理字词: 生:分组演示,明确: 1.通假字

《兑命》曰 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2.古今异义

A 虽有至道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B 不知其旨也 古义:甘美。今义:意义。C 教然后知困 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D 教学相长也 古义:促进。今义:增长。3.词类活用

A 不知其旨也 名词作形容词,甘美。B 不知其善也 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4.一词多义

学 学学半音 xiào,教

学学半 向别人学习

其 其此之谓乎 表推测。大概,恐怕

不知其旨也 它的 5.文言句式

倒装句 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

三、思考 总结 拓展——诵读 深思 生:自由朗读、熟读课文。

师:呵呵,这是咱班同学的墨迹,想看吗?有横幅,有立轴。为了同学更好的学习古文,他们花了功夫呢。他们一人挥毫一句话,只是李老师打乱了顺序。你能排除正确的顺序不?

生:6位同学各自展示自己的作品。

同学排序。背诵课文

师: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很高呀,效果也不错。仔细请想一想,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生: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生:意思是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师:对。道理很清楚。这是课文的第4句话吧。文章总共6句话,言简意赅。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把这个道理“抛”给读者呢?或者说,我们共同探讨下,本文说理的艺术。

生:(分4人小组讨论、交流)

生:文章应用“类比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

师:哦。是的。结合具体的语句,你能说得再详细些吗? 生: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 引出下文。师:引出下文什么?

生: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

师:事.或者说,由 “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生:“类比推理”

师:好的。咱们回到文本的思路上。

1、2句“佳肴”、“至道”作类比,引出第3句教与学的关系的具体阐述,再得出第4句所言的„„ 生:“教学相长”的道理

师:嗯,确切的说,是结论。细心的同学就会有发现了,这个说理,不只是“类比”,推理也很讲究,一句废话也没有。生:层层推进。生:1到4句.师:你很敏锐。我再追问一句:既然是结论,文章至第4句可矣。那么,何来5、6句的赘言呢?也请全体同学深入思考思考。

(学生陷入思考,这个,对初一学生,确实有难度。但,这个班是千里马班。)生:(若有所思)不是赘言。

师:那么,它的作用是?

生:第5、6句用傅说的例子证明,前面的话。师:傅说的例子,哪里来的? 生:《尚书》

师:准确地说是:引用论证,补充说理。使说理更缜密。让我们理一理,课文说理的艺术:

生:类比推理、层层推进、补充印证。

师:是的。如此说理艺术,如此章法,也不过是为了让我们明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再来看,行文语言的艺术吧。生:语言简洁

生:对偶句,结构整齐。师:出示ppt 生:理解体会明确

1.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文章共五句,就有三句采用对偶句。2.有较强的逻辑性。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层层递进。

师:经典之所以成其为经典,就是因为其不朽的文学价值、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所以,我们要舍得花时间去学习,去体会,去践行呀。

生:(悄悄地)对,《论语》中告诉我们要“学而时习之”嘛。

师:很好。你们能把今天学习的方法与昔日的相互勾连,加以理解运用。那么,我们学习的语文,就是“活的语文”,真正的有用的语文。以文明之,文以化之。不亦乐乎?

(以上环节老师和同学们重点学习思考的是“文”的理趣)

生:谢谢老师。讲到“言”的艺术,我还有一个问题——关于文题,想起来了,记得我们小组,提出了:题目《虽有嘉肴》有什么内涵。生:即使有好的菜„„老师,前面同学讲过了。师:呵呵,不急,不急。我们听他把话讲完

生:之前早自习的时候,课代表傅渝舒同学,收集整理了咱班同学提出的12个问题。我归为三类:一是关于题目的,二是关于内容的,字音词义、句意以及文章讲了什么道理的。三是标点符号的,第6句怎么就是一个问号。现在,第二个问题解决了,第一个问题还有些不甚明白,第三个问题求教老师同学。谢谢!师:谢谢你!提问题条理清楚,而且实事求是,很有勇气。刚才您的意思是不是说,为什么以“虽有嘉肴”为题,这个是不是有什么讲究? 生:嗯

师:我们先来看看:

Ppt展示 “名曰《学记》者,以其记人‘学’、‘教’之义。”

——汉代的郑玄对篇名《学记》的解释

生:这是对题目的直接解释。刚才我们也对《虽有嘉肴》做了这样的解释了呀。师:那,我们不妨试着在“字理”上做些推敲。也有些意思呢。边讲解边板书: 生:边听边记边体会(不少同学翻开《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1)“嘉”:形容词。形声。《说文》,美也。从壴(zhù),从加,加亦声。“加”意为“用呐喊声助力”。“壴”为“鼓”省。本义:呐喊声伴随鼓声。引申义:齐心协力,结局完美。《尔雅》,善也。

(2)“肴”:名词。从乂(yì),从有,有亦声。“有”为“以手持肉”之形,意为“生鲜肉食”。“乂”即“又(右手)”。本义:做熟的鱼肉和猪牛羊肉。《说文》肴,啖也。《广雅》,肴,肉也。

师:再有一个,关于文章的题目,你们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也是文章的第一句话。

师:然也。正是这样。就是古文常以第一句话为文题。在以后三年的古文学习中,我们会慢慢发现更多的例证。生:像《陈太丘与友期》 生:像《学而》 „„..7 师:谢谢,同学们。时间关系,正确与否,以后再做深入讨论吧。这里,推荐同学们看些相关的书:

Ppt展示

1.《学记》全文,摘抄名言。2.《礼记,观其大略。》

3.了解《尚书 兑命》及傅说其人。生:(朗读)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道:古今异义,指儒家之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yuè“说”)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2.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坚强的意志)而不反,谓之大成。

——《学记 名言》

(以上环节重点是借“嘉肴”字理解析,引发拓展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初步感知“言”的理趣。)

师:同学们,作为初中生,我们未必对每一个汉字,都要知之甚深。同样,我们一节课,我们也不可能穷尽每一个问题。但是,学习古文,了解汉字,热爱汉字,古 为今用,汲取母语文化的精华,提升我们思维的品质,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这对我们是极其重要的。读书、质疑、思辨、明晰——这样,教学相长,我们学习的 语文,就是“活的语文”,真正的有用的语文。以文明之,文以化之。不亦乐乎?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

第三篇:虽有嘉肴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虽有嘉肴》。下面我对本课教学设计进行如下分析:

一、教材分析

《虽有嘉肴》是人教版必修教材第四单元的一篇古文。也是教材新增的一篇文章,此文节选自《学记》——《礼记》中的一篇,课文所选这一部分主要讨论了教与学的关系,阐明了教学相长的重要思想,对教与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写出了对作者生活的感悟思考,符合第四单元选文要突出中心的写作要求。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古文《世说新语》两则和《论语十二章》,这为学习本课起到了铺垫的作用。但七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古文,所以学好此文积累重点文言词句才能为今后的古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特点,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准确翻译文句,熟读并背诵课文。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关于儒家教学相长的思想学说,掌握本文善用类比说理的方法。以上教学目标列为教学重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文中阐发的教育思想,联系实际生活,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这一目标作为教学难点。

三、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利用有效课程资源调动起学生参与语文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2.集体讨论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课堂中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四、学法

好的学习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五、教学过程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现状,我利用有效课程资源调动起学生参与语文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约5分钟)

我的导语是“同学们有句名言:《三字经》玉不琢不成器,-------------。足以见得古人的智慧对于今天的我们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古文一同领略古人的智慧。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引起学生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2.学习新课:(约30分钟)

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选择恰当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所学知识更加具体,生动。根据探究过程中对教材的疑问,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拓展,以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延展,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设置了以下几个大环节:

一、整体感知

1、指名学生简答文学常识,教师补充说明《学记》《礼记》文学常识。

2、学生个人自由大声朗读,并完成下列题目,从而检验学生是否掌握字音,大屏幕展示自测题: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3、划分文章节奏,在掌握字音和节奏的基础上,全班大声朗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美。

4、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朗读并结合注释和参考书籍,并在掌握重点字词的基础上,学生进行文言实词归类。我是这么分组的,小组划分就近原则,前后位六人一组,指定组长带领组员分析,教师巡视,随时指导组内讨论,并适时参与其中。

5.读课文,读懂文意。介绍“留、补、删、换、调”翻译方法,小组根据方法结合重点字词翻译原文。在这一步骤中我选择两三句重点句,抽学生回答,检验学生是否掌握。

大屏幕出示自测题: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在这一环节中我运用了诵读法、合作研讨法有效组织教学。

二、研读品析

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指名学生回答,教师作总结。大屏幕展示:

(教师明确: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2.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学生尝试分析,教师作总结。大屏幕展示:

(教师明确: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三、拓展延伸,启迪智慧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学生结合课文谈启示,符合文章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四、巩固检测,指导背诵

1、完成研讨与练习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阅读学记《善学者》一节并完成3个小练习。

3、按照教师总结的数字版虽有嘉肴,板书,尝试背诵。

五、质疑问难

尊重学生阅读体验,启发学生思考与智慧,发现生活中的教育智慧。

六、作业

完成配套练习册巩固练习题,熟背课文。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注重直观性、系统性,并集中体现教材的知识思想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

3个对偶句,3个关键词,2个观点,1个反问句,作总结指导学生当堂背诵。

结束语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教学认识和设想,不足之处情大家批评指正,以便吸纳精髓,改进教学。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说课教师:江莉

第四篇:虽有嘉肴.doc详

《虽有嘉肴》教案

制作人:马秋月

*教材分析:

《虽有嘉肴》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五篇课文,是整本书的第三篇文言文。这篇文章短小精悍,运用类比的手法将教与学的关系阐释很清楚,卒章定论,有着很强的说服力。并且句式安排较为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利于背诵。

*学情分析:

所教是刚由小学过渡到初中学习阶段的学生,这是他们第三次真正意义上接触古文,所以依旧怀着既好奇与恐惧的心理,故我所做的就是深入浅出让他们亲自动手发现学习古文的乐趣,从而一直保持着探索的心理。

根据以上情况,我做如下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借助手中的工具书翻阅查找 从而记准字音字形,掌握更多文言实词,能够背诵全文。<重点>

2、能够明白文言文大意,掌握基本的断句方法以及翻译方法。<重点>

3、分析行文逻辑,理解在学习生活中教学相长的道理。<难点> *教学方法:朗诵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2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与步骤

1、导入:运用视频《还珠格格》第一部中的《礼运大同篇》引出文章出处。

上课!(同学们好)(老师好)

我们先看一段视频。

这刚才演的是什么电视剧呢?那么刚才皇上罚小燕子抄的是什么?(《还珠格格》)(《礼运大同篇》)

好,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的105页,看课本的注释,大家齐读一下。

那么《礼记*学记》和《礼运大同篇》有什么关系呢?听老师讲,记得做笔记。

2、简介文学常识:《礼记》,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学记是其中的一篇。礼运大同篇也是其中的一篇。

3、那么我们就来正式进入这篇课文。

(1)读:首先请同学们齐读这篇课文,(期间打出ppt,正字词音)。

请同学们认真听我读,并且注意句子的停顿(停顿的地方先轻轻用斜杠划出来)和个别的字词读音。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 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简略地说停顿常用的六种情况: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好,请同学们按照自己所划记的再读一遍。(若时间充足,可适当请两个学生来读)

4、翻译:下面我们来翻译这篇课文。同学们都说文言文难懂,咱们这篇很简单一共也就六句话。文言文怎么翻译呢?翻译的一般分为意译和直译,而我们现在初步学起的就要求直译,简明言之就是字字落实。每个字,每个词都要知道它的意思。

那么翻译的方法有这么几点:1>看书上的注释 2>自己文学积累 3>借助工具书(板书)原则:增删调补换

下面拿出我们手中的字典,并且根据书上的注释开始分组查。(10分钟)(一定要字字落实,一个字都不要放过,该写的该画的就往书上写,不要怕弄脏书本)划分小组并且开始,挨个提问

5、通其句子含义使之通顺:(一句句放ppt)

尽管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尽管有最好的方法,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因此学习了然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然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检查,对自己提出要求。知道困惑,然后能鞭策自己努力进修。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兑命》上说:“教是学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强调:虽:即使 肴:鱼肉等荤菜 旨:滋味美 至:极,最 善:好处。困:不通

反:反省 强:勉励 长:促进

记住了没?我们来进行一个小练习。(ppt)最后再通读一遍,能背的最好背诵。

6、布置作业:整理笔记,背诵、写一遍,默写并翻译。下节课提问字词意思、默写。

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都很不错,好,下课。

附:

7、板书设计:

虽有嘉肴

《礼记*学记》 句读(断句):之乎者也亦已焉哉 对偶 翻译方法:意译

直译(字字落实)——增删调补换

第五篇:虽有嘉肴——教案

虽有嘉肴——教案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本课相关文学常识,理解课文的内容,积累重点文言实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 反复诵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疏通文意、答疑解惑。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教学相长的真谛,并能应用于日后的学习生活中。

教学重点:理解本文中心“教学相长”。

教学难点:课文所讲的“教学相长”与现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的区别。

教学方法:诵读法、质疑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想考大家一个文学常识,中国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中的四书分别指什么呢?好,说得非常好,那么五经又分别指什么呢?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节选自《礼记》中《学记》的一部分。

二、明确目标

我们先来明确一下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的文学常识和文言字词。

2、能够熟读课文,翻译全文。

3、感悟文章主题,并能应用于学习生活中。

三、自主学习

1、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2、按照注释标注字音后初读课文

3、听录音,纠正字音

4、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四、合作探究

1、齐读课文,分配小组任务

2、疏通文意

3、理解课文内容

五、总结提升

弗食佳肴 弗学至道

实践

学 教

教学相长

六、检测反馈

本文在论述时先以“弗食佳肴,不知其旨”和“弗学至道,不知其善”作比,从而引出“实践出真知”的观点,然后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告诉了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不仅要把教和学付诸实践,还要把教和学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七、结束语

《学记》中还有这样一句话:“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所谓玉者,乃国之重器也。你们都是一块好玉,希望你们可以结合所学,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提高自己。

八、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九、教学反思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