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下册科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六年级下册科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整体情况分析:
从整体情况看,题量适当,题型较灵活,知识面较广,难易结合,注重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注重了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检测。充分体现了科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的科学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答题情况分析:
1、填空题,大部分学生做的不够好,可见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2、判断题,90%以上的学生能够全对,整体看还可以。
3、选择题,整体情况较好,少部分学生由于粗心做错。4.连线题,大部分学生做的不错。对建筑物结构掌握可以。5.看图答题,学生对此类题掌握比较牢固。
6.简答题,简答题有个别学生没有见过的题,所以很难答得全面具体。
7、实验操作题,大部分学生需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
三、主要存在问题
1、平常不善于观察、思考,判断力差。
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概念不清。
3、实验教学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差。
4、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简答题好多学生答得不完整,运用知识的能力差,对本学科不重视。
四、改进措施:
1、加强对差生的辅导,与家长密切配合,对差生进行适当地训练,使之不断巩固和提高。
2、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训练,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加强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积累生活经验,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第二篇:六年级下册科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六年级下册科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整体情况分析:
从整体情况看,题量适当,题型较灵活,知识面较广,难易结合,注重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注重了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检测。充分体现了科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的科学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答题情况分析:
1、填空题,大部分学生做的不够好,可见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2、判断题,90%以上的学生能够全对,整体看还可以。
3、填表题,整体情况较好,少部分学生由于粗心做错。
4、实验操作题,大部分学生对实验方法掌握的较好,少部分学生需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
三、主要存在问题
1、平常不善于观察、思考,判断力差。
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概念不清。
3、实验教学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差。
4、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简答题好多学生答得不完整,运用知识的能力差,对本学科不重视。
四、改进措施:
1、加强对差生的辅导,与家长密切配合,对差生进行适当地训练,使之不断巩固和提高。
2、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训练,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加强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积累生活经验,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第三篇:六年级科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科学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参加考试人数为21人,平均成绩为54分,合格率为96.6%,最高分数为60分,总体成绩优秀。
(二)学生答题情况及反映出来的问题分析
第一题:填空题。本题共23空,重点考察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程度及部分的应用。这一题,学生大部分还是能做出,错误率较高的是区分蘑菇是否有毒,由于平时我对这内容只是带过,说的方式与本试卷的问题不一样,没有重点强调,导致许多学生不知道这题怎么答,说明了我在教学中考虑的情况不够全面了,对学生知识的落实不够好。我以后要注意教学知识的全面性,不让学生的失分是因为老师的原因而造成的。还有就是学生对浮力的相关因素的掌握较差,一个原因是因为知识本身的难度,这部分知识需要学生的理解,理解能力差点的学生掌握起来就难了。因此这部分的得分率是本题中相对较低的。然我平时有意识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以后更要对基础知识的落实。
第二题:判断题。本题10题,题目基本比较简单,但是有些学生平时没落实好基础,对于基本的知识点也没有很好的掌握,导致个别的失分。虽然本题分值较大,1小题2分,但是绝大多数的学生得分率还是挺好的,说明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知识。
第三题:选择题。本题共6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难度适中,有时需要转个弯才能做出,同时分值大,学生一旦不小心就会出现失分较多。如其中有:第1小题:下面()是真菌。由于以前作业本做过类似的题目,但是不一样,很多学生凭记忆,没经过思考错选了选项。
第四题:简答题。本题考察学生对课本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学生的掌握较好,得分率也较高。在平时上新课时,我重点强调对知识的落实。
二、辅优带差成效
课堂教学是主阵地,辅优补差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的教学环节。本班课堂纪律较好,学生学习氛围也较好。因此,我利用课堂上的每一个机会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取得的效果也比较好。我在教学中充分肯定他们的学习,同时也充分调动他们的发言积极性,同时建议他们多看看科学小百科,使他们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只增不减。例如,方萍萍、方东健等同学,学习积极性高,不需要老师每时每刻的提醒,会自动认真学习。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只需要把全面的知识传授给他们,引导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即可。而对于后20%的后进生,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辅导、教育他们。我主要采用在课堂上多关注、多提问简单问题,从而使他们渐渐产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我尽量做到,只要条件允许,多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获得快乐,从中产生兴趣。
2、在课外辅导上,特别关注后进生的作业反馈情况,从作业中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针对学习效果不好的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和在下一节课中特别关注一下,如提问,使他们能回忆起学过的知识,从而达到学习目的。
3、通过辅优带差工作的落实,提高平均分和合格率,争取绝大部分的学生较好地学习科学。
科学试卷分析
高圣新
第四篇:四年级科学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四年级科学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本次试题共有五个大题,题目难易程度适中,都是课本基础知识,适合大多数学生做。题目类型包括:
一、,共
分,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点掌握的情况,既有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有理解性的问题;
二、,共
分,主要考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
三、,共
分,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
四、,共
分,主要考查了蚕一生的四种形态;
五、,共
分,考察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成绩分析:
四年级学生共24人,满分1人,45分以上:6人;40分以上:18人;40分以下:6人。平均分42分,优秀率30%及格率91.66%。
三、各题得分情况分析:
第一大题,第1、3、4小题出错较多,可见学生对知识背得虽然很熟,但实际运用理解还不行,教师在授课时缺少必要的举例。
第二大题,失分最多的原因是学生不能用学过的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知识学得死,不能灵活运用。
第三大题,简答题。大部分同学都会,个别同学回答不条理,还有的是答非所问,不按要求去作答。
第四大题,连线题。这道题是得分率最高的,没有一人做错。
第五大题,实验探究题。全班大部分的学生全做对了,个别失分的原因是回答不条理,语言表达不清。
四、个人反思:
1、四年级的科学课教学是我担当的,我是科学课“新人”,对科学课的认识尚在建立中,对一些科学概念的理解也需要学习的过程,尤其是一些内容,还需要进一步的理解。
2.因为经验不足,我忽略了教科书上的一些要点,在复习时,学生积累不够。3.学生平时眼高手低,会背但是有错别字。另外学生书写习惯差,从学生答题的卷面上分析,书写不够美观,字迹潦草。
五、今后应对措施:
1.我在重视探究教学的过程中,还要重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2.加强复习,使学生建立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性,提高理解力。3.我会给学生提供运用知识的机会,运用的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4.多给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学生只有亲身做过了实验才能够真正理解实验原理,光凭教师的讲解演示是不够的。
5.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多拓展课堂知识,丰富课堂教学。6.除了理解记忆,还要练习写字。
第五篇:六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推荐)
六(1)班数学调研试卷分析
孙云峰
一、试题分析
1、试卷结构合理,题型全面
本次调研试卷从试卷结构与题型与市实验小学的单元练习完全相同,由于本学期是义务教育阶段第二学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内容涵盖范围较广,考查范围覆盖本册所学内容,难度适中,知识结构分配均衡;从题型来看,主要设置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操作题、解决问题,灵活多样的题型能够较全面地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2、试卷内容覆盖了本册八个单元所有内容,考查内容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以教材为主的特点,考试内容紧扣《课程标准》,将教材中的内容展现在学生的试卷中,试卷题目中,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验,既结合本学期学习内容,又注重学生活学活用,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情分析
第一题填空题,第1、2小题考查学生读数写数及因数、倍数等基本概念的掌握;第3题考查分数、除法和比之间的联系。第5、6、9两题考查圆柱、圆锥等知识;第7、8两题为比例尺部分的内容;第10题考查比的基本性质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强调灵活性。从答题得分情况来看,第5、6、9题失分偏多,主要是计算错误。数的基本知识、比例和比例尺部分得分状况较好。由此可见,学生对基础概念掌握较为牢靠,计算能力亟需加强,要注重培养学生细心计算的良好习惯。
第二题判断题和第三题选择题各5小题,主要考查学生易混淆或产生错误的相关、相近、相似的问题,有些内容如三角形三个角之间的关系,等腰三角形底角与顶角之间的关系,由于按目前的复习进度,尚未复习到图形部分的内容,部分学生已经遗忘,体现了学生以前学得不扎实。
第四题计算题分为三个子题:第一部分直接写出得数,正确率较高,只是最后一题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草率地以为答案为0,说明学生易受此类题的“误导”。第二部分解比例,学生均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地将比例转化为乘法运算的方程,但仍有部分学生计算失误,主要原因是粗心大意。第三部分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用简便方法算),其中第1、3两题分别出现12.5%和37.5%与分数的互化,有一部分学生化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最后一题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但由于本学期对计算练习较少,一部分学生对乘法分配律记忆不够清晰,运用不够熟练,此题错误率在诸题中是最高的。
第五题动手操作部分考查图形的放大缩小,确定方向和位置。这部分内容是本学期最近学习的,学生掌握效果较好,正确率较高。
第六题,解决实际问题部分,第一部分,只列式不计算。税后利息一题学生将税后利息和利息税相混淆,导致相当一部分将利息税误以为是税后利息,还有一部分学生忘记时间:3年。“出席率”一题,部分学生对“出席”一词的含义不能准确理解,将到校人数当作全班人数即应到人数,导致错误。第二部分解决下列各题1、2题关于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稍复杂的分数方面的实际问题,绝大多数均能找准单位“1”,确定基本的数量关系。第3题 应用比例尺有关知识解决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掌握较透彻,离学习时间间隔不长,学生印象较深,因而正确率较高。第4题关于圆柱体的表面积,容积等实际应用,本题错误率与其他题相比较高,有以下几个原因:从池口周长推算底面积时的差错,计算抹水泥面积误当作是表面积,说明学生在具体应用时,仍受表面积公式的影响。还有计算失误的情况发
生。第5题,部分学生计算圆锥形钢锭体积时忘记“除以3”,与计算圆柱体积相混,是此题失误的原因之一,此外与第4题类似,计算错误也是原因之一,由此可见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三、反思与建议
通过此次测试,从学生的试卷中发现一些问题,结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编排内容的特点,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教学工作:
1、六年级下册是对小学数学内容的集大成和彻底的疏理,为学生进入下一学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除要求学生复习基本概念以外,更需要从逻辑层面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融会贯通。
2、进一步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强化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如小数乘除法的法则,部分学生已经遗忘。尤其是圆柱和圆锥部分计算错误较多,鼓励学生计算时细心,用各种方法进行验算,以提高正确率。
4、加大对学困生的辅导,部分学生对有些内容的掌握较为薄弱,从此次测试中也可看出部分学生掌握得不够满意的“点”或“面”,因此有针对性地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辅导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学生经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虽说掌握不好,但毕竟有一定的基础,如果辅导恰当及时,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相信应该会取得一定的效果。
关于此次试卷的命题,有以下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1、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应学会正确使用计算器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运用。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对于学生是否可以在计算或考试使用计算器颇有争议,本试卷填空题第11题,找规律填空,即使不用计算器,学生亦可直接观察出本题的规律。能否在以后的命题直接设定用计算器进行运算的题目?计算题第2部分题型单调,对整数、小数的计算和除乘法分配律以外的其他运算法则基本未涉及,1、3两题12.5%和37.5%,可能命题者的主观意识是想考察学生对常用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互化的熟练程度,分数、百分数混算在小学生的数学实践中很少出现,很容易引起学生错误,从学生答题状况也验证了我的担忧,另外,此两题有重复之嫌。
2、《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加深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社会生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而在教学实践中,往往由于题材的开放性,发散性和实践性,部分数学教师思想上不够重视,或产生畏苦怕难的情绪,草率以课堂教学的理论传输取代之。在某种程度上,测试对教学实践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建议在以后的命题过程中,把数学实践活动与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结合起来,既是对《课程标准》精神的贯彻,也不失为一种督促数学教师加强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