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蚁国英雄》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蚁国英雄》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蚁国英雄》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蚁国英雄》教学反思1《蚁国英雄》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像特写镜头一样再现了自然界卑微、渺小的蚂蚁逃生的本能,反映动物界为了求得生命的延续,危难时刻不惜献身的伟大壮举,赞颂了它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那一个个沉着冷静、团结协作的个体,那一幕舍己为人、从容赴死的壮举震人心魄、扣人心弦。整篇文章条理清晰,语句流畅,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蚂蚁的敬佩。上完课,我认为做得不足的地方有:学生未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几个问题问下去,孩子们毫无反应。可是看看他们的批注,对字句的解读十分到位,对蚂蚁的品质把握也十分准确。联系平时的课堂,一方面的影响是部分同学胆怯,对于有老师听课的课堂不是很适应,不敢举手。另一个原因是课堂组织过于单调,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做的好的地方有:以读促讲,以读悟情。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教学中,我以个性化的阅读取代了繁琐的分析。在学习活动中,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喜爱的`方式阅读课文,画出文章中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空白处适当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在书旁批注,实际上是给学生一个直接跟作品与作者对话的机会,同时也把学生推进探索与创造的过程中。在交流的过程中,再引领学生在读书的实践中读出形,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出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激发学生的情感。如在理解“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这句话时,抓住“迅速地扭成一团”这个词组进行品析,它们为什么要扭成一团,再看图了解“团”是怎样的,从而引导学生理解这是最好的逃生方法,它可以把牺牲降到最低。这样,蚂蚁的团结勇敢的形像就水到渠成的呈现在学生的脑中。
小学语文《蚁国英雄》教学反思2本课伊始,我以“提起英雄,你最先想到谁?”和“说到蚂蚁,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两个问题揭题导入,一来意在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二来意在激发学生阅读本文的兴趣,运用问题作桥梁,连接了课堂的外与内。疏通文路是初读感知中较为关键的一环,而对于中年段学生而言,他们还不一定能较为完整、全面地把握住文本的主要内容,教师适当的扶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在学生自由朗读全文的基础上,相机抛给学生“草丛起火、蚁群被围、抱团突围、成功脱险”四个词语,帮助学生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高潮、结局,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体会、掌握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重点问题“为什么称外层的蚂蚁为‘蚁国英雄’?”来具体读悟。同学们很快找到了答案,因为它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如果就此收住,浅尝辄止,无异于蜻蜓点水、半途而废。我又马上引导同学联系前后,具体感悟蚂蚁们在巨大的灾难面前又有怎样的表现
第二篇:“蚁国英雄”教学设计
“蚁国英雄”
设计理念
以读解文,以情带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激情的教学语言,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以及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张扬情感、喷涌真情,使语文实践与人文精神水乳交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倡导个性化阅读,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重视对教学资源的再度开发。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尊重生命、敬重卑微的情感,初步形成对生命价值的认同。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激发尊重生命、敬重卑微的情感,初步形成对生命价值的认同。
教学时间一课时
活动一直面蚂蚁的卑微
1.英雄有着惊天地泣鬼神的胸怀和业绩,有着铮铮铁骨和不怕献身的精神。在我们心中像一座丰碑,是伟大的,今天我们要学的文章也和英雄有关,题目是——《蚁国英雄》,举起手来和老师一起板书。
2.这里的“蚁”是指——蚂蚁。你对蚂蚁有哪些了解?
你的介绍使我想起了文中的一个词,(板书:区区弱者)齐读。你还能从哪些方面说明蚂蚁是区区弱者呢?
3.一只普通的蚂蚁,通常体长在2到5毫米之间,比米粒还小,重量不足毫克,真的是比毫毛还要轻。看到蚂蚁,你还想到了哪些词儿?(弱不禁风、不堪一击、微不足道、微乎其微、不足挂齿)
4.小小的蚂蚁,地位低下,力量弱小,在人类看来它是区区弱者。区区弱者和英雄之间怎么会划上等号的呢?今天,让我们走进课文——齐读《蚁国英雄》。
活动二体悟蚂蚁的壮举
1.这个故事老师已经不知读了多少遍了,每读一遍都被深深地震撼着、感动着。今天,咱们再次走进课文,用心去细细品读。请打开书本,轻声读读。
2.文中有一些词语。谁来读读?
焚烧焦臭
火神肆虐束手待毙
火舌舐动肝胆俱裂
(1)读得非常正确。除了横着读的,你还可以怎么读?
(2)为什么竖着读?
(3)咱们来看“肝胆俱裂”这个词,“俱”是什么意思?“肝胆俱裂”呢?
(4)练写“肆”。
3.区区弱者和英雄之间怎么会划上等号的呢?谁来简单地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可以选用其中一个关联词来说说?
出示:虽然„„但是„„
„„却„„
4.一个故事,一段文字,带给我们的是震撼,是感动,是泪水„„文中哪些地方令你感动,令你心惊肉跳,甚至惊心动魄呢?让我们静下心来,先轻声读读,再默读划下来,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5.交流:哪些地方令你感动、震撼?
(出示):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裂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
指名读。
6.它们为什么要这么“迅速地扭成一团,而且越来越迅速地滚动”呢?再...
默读全文,联系上下文仔细体会。
7.找到答案了吗?
【 火势凶猛】
(1)课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火势凶猛?
▲ 顺着风势走着的火舌活像一串红色的项链,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 火神肆虐的热浪已夹杂着蚂蚁被焚烧而发出的焦臭气味。
(2)读读这两个句子,你觉得火势有多大,就读成多大!(自由读、指名读)
(3)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那是一场怎样的大火?
这真是“火神肆虐、火舌舐动”呀!(出示词语,齐读)
(4)你们看,这火,铺天盖地、排山倒海、势不可挡、吞噬一切。舐动的火舌、肆虐的火神、无情的火海仿佛要把所有的一切化为灰烬!这一刻,对于区区
弱者——蚂蚁来说,意味着什么? 是呀,意味着它们即将葬身火海,意味着它们即将失去生命。这无疑是一场灭顶之灾!所以,它们会越来越迅速地滚动。咱们再一起读这两个句子。(齐读)
【只有扭成一团,才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面对火舌,为什么要扭成一团滚动呢?
形势这样危急,蚂蚁们采取了结团逃生的方法。多机智、多勇敢呀!
8.在熊熊烈火中,万万没有想到——(引读)
(再次出示)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裂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
9.蚂蚁们像雪球一样飞速地滚动着,滚动着,它们要穿越火海,逃离火神。(想象说话)在熊熊烈火中,我们仿佛看见——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流动,蚁团在滚动在滚动)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我们仿佛听见——仿佛听见—— ;(噼里啪啦的烧焦声,这爆裂的声响是外层蚂蚁肝胆俱烈发出来的声音呀!这爆裂的声响是最外一层蚂蚁用躯体在开拓求生之路呀)。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我们仿佛闻到——仿佛闻到——(这是外层蚂蚁被焚烧发出的焦味呀!)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
(如喊的话语:兄弟们那,不要放弃。兄弟们那,我们就要成功了。兄弟们那,我们一定要坚持住,绝对不能松手。兄弟们那,坚持就是胜利!)
10.这真是一个让眼流泪,让心颤抖,让情涌动的场面!同学们看到了感人的画面,可是你们明白它们的心、它们的情吗?你们就是外层蚂蚁,你们是怎么想的?
(1)外层蚂蚁呀,你们那么弱小,怎么能抵挡这熊熊烈火?
(2)外层蚂蚁呀,你的同伴已被灼焦,为什么还不放弃自己的岗位?
(3)外层蚂蚁呀,你们的寿命很长,有的甚至能活几十年,活着多好!你们难道不在乎自己的生命吗?
11.但也许它们什么也没想,什么也没说,就这样,紧紧地抱在一起,手拉着手,肩并着肩,组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这是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再读读这一段话,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这是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出示: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裂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
12.交流:可、并、竟、突然、并、但是、却(变成红色)
这些关联词在表达时起着重要的作用,使我们的语言变得更简练,表达更明确。我们在平时的读书中要特别关注。咱们一起读好它。
11.蚁团之所以不见缩小,是因为,引读——(显示):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
12.(师充满激情)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显示)一会儿,蚁团冲进了河流里,随着向对岸的滚动,河面上升腾起一层薄薄的烟雾„„
13.音乐起,师抒情描绘
活动三:领悟生命的价值
1.读完整篇课文,让我们合上书本,掩卷沉思„„你们在想什么?
2.这是一个关于生命的故事。假如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蚂蚁的自我牺牲,假如没有蚂蚁家族的团结合作,渺小的蚂蚁家族绝对全军覆灭。让我们再来看看蚂蚁的“蚁”字。“蚁”字是由虫字旁和一个义字组成的。你觉得这个“义”字代表什么呢?(义气——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情义——有情有义?义举——仗义的举动?义无返顾——永不退缩)是呀,代表的是义气、情义、义举、义无返顾。学到这儿,让我们一起把最高荣誉送给这群小小的生灵。恭恭敬敬地叫它们一声——“蚁国英雄”。
3.在 2006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上,有一个独臂英雄丁晓兵获得感动中国人物的称号。组委会在给他的颁奖词中是这样说的:显示:“一条臂膀,也能撑起血染的军旗,他是真的勇士。”
4.如果请你给这群蚁国英雄们写一句颁奖词,你怎么写呢?拿起笔写下来。(音乐起)
5.反馈。
6.听了大家的颁奖词,老师已经明白,大家已豁然释怀。小小的蚂蚁是弱小的,是卑微的,但是它们的生命同样是伟大的,是值得敬重的。它们唱响了生命的壮歌!
板书设计
生命的壮歌“蚁国英雄”
起火——围困——突围——脱险
(团结、勇敢、奉献)
教学反思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本身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行为,更是一种鲜活的生命状态。阅读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独特的生命感受。”但我想这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驾御之下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以“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当然,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我在教学《蚁国英雄》时,紧紧抓住重点问题“为什么称外层的蚂蚁为‘蚁国英雄’?”来具体读悟。同学们很快找到了答案,因为它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如果就此收住,浅尝辄止,无异于蜻蜓点水、半途而废。我又马上引导同学联系前后,具体感悟蚂蚁们在巨大的灾难面前又有怎样的表现——是怎样壮烈献身的?接着,以“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为什么能“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诱导同学由表及里,由蚁国英雄们的行为推及它们的精神世界。
一开课,就运用“提起英雄,你想谁?”和“说到蚂蚁,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两个问题揭题导入,一来意在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二来意在激发学生阅读本文的兴趣,运用问题作桥梁,连接了课堂的外与内。疏通文路是初读感知中较为关键的一环,而对于中年段学生而言,他们还不一定能较为完整、全面地把握住文本的主要内容,教师适当的扶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在学生自由朗读全文的基础上,相机抛给学生“草丛起火、蚁群被围、抱团突围、成功脱险”四
个词语,帮助学生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高潮、结局,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体会、掌握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在提问“面对如此险境,小蚂蚁们是怎么做的”时,我请他们运用如“扭团突围”这样的小标题简洁扼要地来说明,学生们说“迅速滚动”,我转身板书,写了“加速滚动”,觉得这样更好,因为文中有一句“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学生们说“至死不放”,我转身板书,写了“至死不渝”,两个词意思一样,可是我觉得后者更好,还能让学生们有个词语的积累。
第三篇:蚁国英雄教案定稿
《生命的壮歌》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组成的生命壮歌。虽然两篇文章的题材不同,主题却相似,都是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像特写镜头一样的再现了动物逃生的悲壮场面。讴歌了区区弱小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他们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从容赴死的壮举,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生命桥”这篇文章真实的再现了羚羊顽强的品格和极好的群体精神。面对着强大的敌人,他们常常谁也不愿独自逃生,宁肯同归于尽,以至于造成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凄惨景象。课文中以朴实、苍凉的笔调勾画出了一副“生命的桥梁”图,深深的揪痛人们的心。【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故事,感受蚂蚁和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4、能联系实际,用多种方法表达这种感受,能够对生命形成一定的正确认识。【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能联系、实际,用多种方法表达这种感受,能够对生命形成一定的正确认识。
2、教学难点
读懂故事,感受蚂蚁和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产生爱护动物的情感。【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导入课文
今天我们要去读一个关于英雄的故事,谁知道课题?师板书课题“蚁国英雄”,齐读课题。
二、直面蚂蚁的弱小
1.一只普通的蚂蚁,身体只有米粒般大小,重量不足毫克。所以看到蚂蚁,我们常常联想到哪些词?(板书:区区弱者)
2.那作者为什么称蚂蚁为英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还不少呢.我挑几个比较有意思的词语一起交流。火舌 火海 火神
舐动 肆虐 焚烧 烧焦 灼焦 焦臭(1)谁来读第一行,你发现什么?
(2)课文中,把顺着风势走着的火舌比作什么?把这句话找出来读读。在这里,项链是什么?项链里又是什么?这个比喻句暗示着什么?
(3)当小小的丘陵全都被火淹没了,这地方就成了——火海。读第二行词语,你似乎看到了什么?(想象说话)
蚂蚁们遇到的危险情形,我们用一个词来形容,是什么?(岌岌可危、生命垂危、身陷囹圄、危在旦夕、面临险境„„)蚂蚁们脱离危险的情形,我们也用一个词来形容,是什么?(劫后余生、死里逃生、九死一生„„)
四、精读课文,感悟精神
1.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到这些正在突围的蚂蚁身上了,请同学们将课文中描写这些蚂蚁突围的句子划下来,然后好好读一读。2.指生读,相机出示
读这段话时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3.这儿说“万万没有想到”,那我原来想到的是什么? 4.我究竟没有想到什么呢?
出示: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
(1)这句话中哪个字也说明眼前出现的一幕是作者万万没有想到的?突出“竟”字。
(2)蚂蚁的哪些举动是作者没有想到的?读一读,把词语圈出来。(3)理解“束手待毙”。
(4)从“没有束手待毙”、“迅速地扭成一团”可以感受到什么?(板书:团结、勇敢)指导朗读,齐读
5.出示第二句话: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裂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1)这句话中哪些词语能让你感受到蚂蚁的团结和勇敢呢?(2)是什么使它们必须如些迅速地滚动?
6.在描写这紧张的场面时,作者把镜头聚焦在了离火海最近的外层蚂蚁身上,第三句话就是对外层蚂蚁特写,我们除了能感受出外层蚂蚁的团结和勇敢,还能感受到什么?
(1)自读体悟,板书:舍已为人
(2)理解“肝胆俱裂”俱,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肝胆俱裂这个词语的?课文中又是怎么说的呢?能不能给它找个近义词?
我们学过一个词叫做“死而后已”它的意思是(一直到死才停止)。可是这些外层蚂蚁到死也没有松动丝毫。是什么支持着它们呢?这些蚁国英雄们在烈火焚烧中可能想些什么呢?
(3)指导朗读,读好两个“也不”。7.一个故事,一段文字,带给我们的是震撼,是感动,是泪水„„读到这儿,我们仿佛置身在肆虐的火神旁,我们仿佛看见——;仿佛听见——;仿佛闻到——;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即使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想象描述。)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同学们,正是区区弱者们抱成团的智慧,正是这群小生灵危难时刻所表现出的团结、勇敢、舍已为人的英雄本色,才拯救了蚂蚁家族。故事最后写道:
一会儿,蚁团冲进了河流里,随着向对岸的滚动,河面上升腾起一层薄薄的烟雾„„
通过这句话中的省略号,你仿佛看到了些什么?
情境一:蚁团渐渐松散开来,最外层的蚁国英雄们在河水中慢慢下沉。奇迹出现了,最先从蚁团里出来的蚂蚁向蚁国英雄们游过去……
情境二:河面上升腾起一阵烟雾……不知谁叫了一声:“爸爸,爸爸,你在哪儿? 小结:这升腾起的薄薄轻雾呀,是外层蚂蚁被灼焦的躯体化成的,它似乎在诉说着蚂蚁家族刚刚经历的大劫难,又似乎在为蚂蚁家族能逃离火海而庆幸。谁能根据自己的想象深情地读读这句话。
”叫声开始多起来……
2教师总结:神奇的大自然给万物赐予了生命的力量,几乎每一种生物他们都曾经顽强的活着。请我们牢牢记住——“关注生命,珍爱生命!”(板书)请我们牢牢记住生命中所特有的符号————“团结、合作、奉献”(板书)这正如课题《生命的壮歌》中所蕴涵的,这既是一首悲壮苍凉的歌,更是一首激昂雄壮的歌!最后,我们再来齐读课题————《生命的壮歌》。
五、作业
推荐阅读:沈石溪《沈石溪动物情感故事系列》
西顿《西顿野生动物故事集》
板书设计: 蚁国英雄:团结合作 勇于献身 英雄
这两则故事题材不同,主题却相似,都是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再现了自然界弱小生命逃生的本能,讴歌了动物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其实,像外层蚂蚁和老羚羊这样,在危难关头,以生命换取更多生命,牺牲自己以换取族群的生存,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他们虽身体弱小但精神强大,谱写了一曲曲生命的壮歌!
五、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课外搜集类似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家长听。
2、推荐阅读: 《蝼蚁壮歌》原文
五、激情揭题,升华感情
1、师述:这样的场景我们怎么能不感动,我们怎么能不为之顿生钦佩之情。
本文的作者这样写道:
我听着这则蚁国发生的真实故事,像听着一曲最悲壮的生命之歌。小小的蚂蚁,其重不足毫克,真正是比毫毛还要轻上十倍、百倍。然而,在人类往往也要遭到重大伤亡的火灾面前,竟然能如此沉着、坚定、团结一致,不惜个体牺牲,以求得种族的生存,其斗争的韧性,其脱险方式的“机警”,又是如此无以复加地感人,怎能不发人深思,油然生出敬慕的情感来?
――金马《蝼蚁壮歌》
2、此时此刻,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那就让我们写一写。
3、无论什么样的生命,在绝境中往往总能创造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这样的生命往往总能震撼我们的心灵。正是这一群“蚁国英雄”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和可贵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赞歌。板书:生命的壮歌。齐读:生命的壮歌“蚁国英雄”
第四篇:蚁国英雄 读后感
“蚁国英雄”读后感
“蚁国英雄”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片草丛起火了,蚂蚁们迅速抱成一团,冲向河流.有一些外层的蚂蚁被火烧焦了,可是它们并没有松开,它们还一直保护着里层没有被烧死的蚂蚁,想让更多的同伴活下去.读了这个故事,我非常吃惊,因为我以前从来不把蚂蚁放在眼里,觉得它们太弱太小了.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区区小蚂蚁会有这样惊人的举动,我现在对这些小生命刮目相看了.蚂蚁这么微不足道,都可以这样团结,我们人类不是应该更加团结一致吗?
2说到蚂蚁,人们心中往往会浮现“弱小”、“无能”等一连串的贬义词,而我以前也认为蚂蚁是懦弱的,它们只会把人们落下来的食物搬走,不懂得自己去劳作,而是吃别人的东西。可当我读了《蚁国英雄》以后,我改变了对蚂蚁的看法,并被它们团结友爱的精神感动了。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圈蚂蚁被火包围,为了逃生,蚂蚁们扭成一团,向外突围。当蚁团冲到火中时,外层蚂蚁不断发出烧焦后爆裂的声响,可蚂蚁团却不见缩小,看得出,外层的蚂蚁肝胆俱裂也不松动分毫,至死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最终蚁团逃出了火圈。读完了这一段文字,我的心灵为之一动。啊,这无私奉献,团结友爱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呀!外层蚂蚁为了内层的蚂蚁能够存活下来,紧紧地抓住蚁团,不让自己灼焦后松落,不让内层蚂蚁受到一丝伤害,然而自己却在熊熊大火中忍耐着大火的炙烤,即使自己很难受,也不松动分毫,即使自己即被灼焦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外层蚂蚁把生的希望留给内层蚂蚁,把死的痛苦留给自己!外层蚂蚁用自己的生命为内层蚂蚁铺出一条生路,为内层蚂蚁撑起一片天空!人们把外层蚂蚁称为“蚁国英雄”,它们真是当之无愧呀!是啊,俗话说“区区蝼蚁,何足挂齿”,可说这话的人却不知道,蚂蚁那团结友爱的精神是多么的伟大!而我们却比不过那小小的蚂蚁,像在我们班中,每次发水果,同学们都你抢我争的,那些晚来的同学只好吃剩下的小水果,那些抢水果的同学却不知道他们的品行连弱小的蚂蚁都不如!
读着读着,我的眼前似乎出现了那个巨大的蚂蚁团,不时听到阵阵噼里啪啦的爆响声,闻到了蚂蚁被灼焦后的焦臭味。那小小的蚂蚁的身躯因为团结友爱的精神在我的心中渐渐地高大起来。
1《蚁国英雄》讲述了蚂蚁为了种族的延续,牺牲自己,保护同伴的故事。读了之后,我很感动。
蚂蚁群被火包围了,但它们不慌不忙,没有因为私人利益肚子逃跑,而是迅速扭成一团,一丝不苟,没有出现任何因意外现象而死去的蚂蚁。它们配合得天衣无缝,如此团结。如果人类被火包围了,大家就会乱成一锅粥,他们会推搡着,吵嚷着,只顾自己安危,肯定多次出现因慌乱而发生踩踏等意外现象。人,不在万物之上;人,和一切生物平等相待;人,它只是对这个小生物的称呼、、、、、、只有一个神圣的东西在万物之上,在“人”之上,那是生命。人是自私的,只为自己的利益而祸害其它的生命,而动物,却有一种比人高一个档次的东西,那就是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是的,蚂蚁也只是一个称呼,虽然小,却强大。飞跃火海的蚂蚁球是一个极为显著的例子。
1一天,老师给我们上了《蚁国英雄》这篇课文,蚂蚁的精神让我懂得了许多,许多……
这篇课文描写了外层蚂蚁保护内层蚂蚁冲出火围的故事。外层蚂蚁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里层的蚂蚁,它们至死也不会放弃自己的岗位,最后里层蚂蚁冲出了包围圈,向有水的对岸滚动。我最佩服它们的是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团结就是力量”,对,只要团结了,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只要团结了,就会创造出你想象不到的力量。哪怕几个人团结起来,就有可能把大火扑灭;哪怕有几个人团结起来,就可能造一座工厂。
我从蚂蚁的身上,不禁想到了许多奥运会参赛者,他们团结起来给中国添加了一份荣誉;在拔河比赛中,同学们用力地向后拔,团结一致,为班级赢得荣誉。这是多么光荣啊!
读了《蚁国英雄》我更加感到了团结的可贵——团结就是力量!蚁国英雄读后感300字
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叫《蚁国英雄》,主要讲的是一群蚂蚁如何利用自已的智慧与困难作斗争的顽强精神,这篇课文学完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被它们团结、顽强的精神所感动。
每个动物或植物都是有生命的,蚂蚁也不列外每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所有的蚂蚁抱在一起,然后向雪球一样飞快的滚动起来,逃离火海。想到这段情景时,我被蚂蚁的行为深深的感动了,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在燃烧,一团黑压压的“山坡”正在迅速聚拢,没错,那就是蚂蚁;我好像听见了“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就是最外一层蚂蚁用血肉之身来为同伴开拓一条新的生命路。
生命渺小﹑体力单薄的蚂蚁并不是那么弱小,他们其实是非常的强大。而当它们面对死亡的危险时,一点儿也不像我们惊慌失措,而是临危不惧。
世界上伟大的东西,往往不是庞大的体积而是团结协作的精神,蚂蚁就是一个明显的事列,同学们,我们应该学习蚂蚁。
我为蚂蚁的行为而感动。蚁国英雄读后感300字
今天,我读了一个让人震惊的小故事,故事的主角不是我们伟大的人类,也不是威风的狮子老虎类,而是最最微不足道的小蚂蚁。故事讲述的是临河的草丛着了火,一群可怜的小蚂蚁被火舌包围,当所有的人们都断定那群小蚂蚁必被烧死无疑时,这群不足挂齿的小生灵竟然做出了让人类意想不到的举动:它们迅速聚集抱成一团,形成个球体向河边滚动,在滚动的过程中不时有外层蚂蚁被烧焦的气味传来,然而被烧焦的那些至死都不松动分毫,直到蚁团滚进水里,河面升腾起一层白烟……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首先想到了齐心协力、团结合作、舍己为人等美好的品质。由此我想到了我们人类面对灾难时所做的一切。2008年的汶川特大地震,全体的救援人员他们舍死忘生、齐心协力的救援画面至今仍印在我心里。跟我们人类的体型相比,蚂蚁是多么渺小啊,可是身体渺小的它们精神却也是那么的高尚可贵。
除了勇敢和团结协力,我还佩服它们的临危不惧,我想如果我遇到了灾难我肯定会不知所措的。然而小蚂蚁却那么的镇静能在短短的瞬间做出如此的抉择,这可贵的一点真值得我们学习,我希望我们能要向那群勇敢的蚂蚁一样,拥有着它们顽强不屈的精神,去做一个临危不惧,勇敢的好孩子。
第五篇:蚁国英雄的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以读解文,以情带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激情的教学语言,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以及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张扬情感、喷涌真情,使语文实践与人文精神水乳交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尊重生命、敬重卑微的情感,初步形成对生命价值的认同。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蚁国英雄”》。这里的“蚁”是指----,提到蚂蚁,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回答)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区区弱者
2.一只普通的蚂蚁,比米粒还小,比毫毛还要轻,人类把它视作区区弱者。那区区弱者和英雄之间怎么会划上等号的呢?今天,让我们走进课文——齐读《“蚁国英雄”》。
二、体悟蚂蚁的壮举
第一板块
1.打开书,自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交流读后的感受
3.这个故事老师已经不知读了多少遍了,每读一遍都被深深地震撼着、感动着。同学们是不是觉得刚才轻声读得不过瘾,现在,就请大家大声地、充满激情地去读一读吧。
4.文中有一些词语。谁来读读?
焚烧 束手待毙
火海 扭成一团
火神肆虐 迅速滚动
火舌舐动 肝胆俱裂
(1)指名读,正音
(2)理解 束手待毙 肝胆俱裂的意思。
(3)除了横读,还能怎么读?(相机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左边的词语,从中,你感受到什么?(火势很凶猛)
5.出示2个句子 读读这两个句子,你觉得火势有多大,就读成多大?
顺着风势走着的火舌活像一串红色的项链,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
火神肆虐的热浪已夹杂着蚂蚁被焚烧而发出的焦臭气味。
(指导学生朗读)
第二板块
1.过渡:这无情的大火铺天盖地,仿佛要把一切都吞噬,把一切都化为灰烬。这一刻,对区区弱者的蚂蚁来说,意味着什么?(生自由回答)
但就在这时,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一幕出现了。
出示自学要求:
1、默读课文,哪些地方感动了你、震撼了你,圈划出相关的词句,在书旁写写自己读后的感受。
2、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学生自主进行学习
3.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老师相机点拨
为什么迅速地扭成一团?
为什么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
为什么蚁团却不见缩小?
4.说话训练:
在熊熊烈火中,我们仿佛看见,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我们仿佛听见,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我们仿佛闻到,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这是多么 的蚂蚁啊!
5.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它们说?
6、让我们再次感受那震撼人心的场面,读:
(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
三、总结课文
1.这些一向被我们视作区区弱者的蚂蚁,在肆虐的火海中却是这样地团结,这样地勇敢,不惜以个体的牺牲,求得种族的生存,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和可贵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赞歌。
板书:生命的壮歌
2.你觉得哪个字要突出出来?(壮)齐读课题
3.《生命的壮歌》讲了两个小故事,一个是我们今天学的《蚁国英雄》,一个是《生命桥》,课后请同学们自己先去读一读,相信大家一定会被震撼、被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