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评课稿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评课稿
我国的资源生产和消费在地区是不平衡的,陈老师执教的《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西气东输工程为例,层层深入,合作探究,师生互动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一、巧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20xx年3月开工,XX年实现整线贯通,05年正式投产输气。一期工程建设投资约为1200亿元,年输商品气120亿立方米。主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贯穿9个省区,管线主要穿越戈壁、沙漠、平原,但也需三次跨越黄河,一次跨越长江,还要穿越吕梁山和太行山,最终到达上海市区,全长4200多千米。”西气东输工程为我国的四大工程之一,陈老师以西气东输的背景知识引入能引导学生关注重大的地理时事,极大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自然导入到上课的内容
二、层层深入,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陈老师通过展示中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1、世界和我国能源消费利用有什么差异?
2、我国的能源消费构成中为什么以煤炭为主?
3、我国长期把煤炭作为主要能源带来了哪些问题?
4、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利用的`比重较大,那么它作为能源有哪些优势和不足?这些问题联系紧密,层层深入,在学生独立思考过程中对西气东输工程的必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
三、注重读图指导和图文结合
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的特点,陈老师能重视读图的指导。如分析中国东部和西部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扇形图,指导学生读图的要点。通过对中国油气资源的分布图的分析,导出中国油、气资源的战略格局“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四、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1、首先是进行分组:第一排(分2组):对东部地区社会经济影响?中间排(分4组):对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影响?第三排(分2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学生明确要讨论的内容。
2、其次师生共同参与,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3、再次是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各组同学发言积极,课堂气氛活跃,其他组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讨论、发言、点评的过程中明确我国进行西气东输的经济意义与生态意义。教师在归纳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提出西气东输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
五、课后归纳,拓展视野
陈老师让每位同学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整合学习内容,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同时让学生运用西气东输工程的分析方法,归纳整理我的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重大的工程,使学以致用,并且也拓展学生视野。
第二篇: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第二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课程标准:了解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以西气东输为例,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2.以西气东输为例,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对不同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分析图片更客观地了解西气东输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图像材料的能力
2.通过阅读对对材料重点的提取,培养归纳能力,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3.通过对西气东输个案的分析更好地认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培养从特殊到一般的类比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学习,认识我国资源的地区不平衡性,培养节约的理念 2.树立合理利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观
二.学习重点 1.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2.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三.学习难点
1通过对西气东输的学习推广到其他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认识和理解 2.学会从多方面分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问题,认识到事物的多面性
四.教学方法:讲述法、问题引导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 五.教具:教材、视频、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1课时 七.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同学们,现在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各种各样的资源。比如大家每天喝的水,还有家里使用的煤气,天然气等等。现在福州居民基本上使用上了天然气,不要以为你们家里每天做饭使用的天然气是埋藏在福州的地下,其实这些天然气而是从印尼买来的。从印尼运来的液态天然气,在福建接收总站,把液态天然气转换为气态,体积膨胀600倍后,再调压输送到各个门站。这个过程就是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板书: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田佩佩)想想为什么我们要大费周章地把天然气从印尼运过来? 【学生回答】因为福建天然气资源少,印尼天然气便宜
【教师讲述】大家说的都对,福建天然气资源少,并不是天然气的资源富集区,仅有的资源不能满足本身的需求。正是由于区域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不匹配,且资源在区域之间不具有流动性(像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等他都是可以流动的,而自然资源,是固定的,如铁矿,就是这里有,这里就有铁矿资源,你不能把它挪到别的地方,如果开采了,那就是商品,不是自然资源)因此要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在我国境内,你知道有哪些跨区域资源调配的方案吗?(展示ppt)这个是什么?有南北中三条通道的西电东送。那这个呢?将山西、陕西盛产的煤炭运到南部地区,是我国的北煤南运工程。还有将南方水资源输送到缺水的北方的南水北调工程。今天,我们主要通过学习西气东输来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过程。先来看一段新闻,大致了解一下西气东输。【播放视频】板书:
一、概述
【教师提问】看完视频,结合课本图5.1,能告诉我什么地方给西气东输工程提供气源?终点有是哪里?
【学生回答】新疆 广州
【教师提问】首先看下我国天然气的分布,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天然气有很大部分分布在新疆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和准格尔盆地很多,其次还有柴达木盆地、鄂尔多斯高原和四川盆地。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是一线工程的起点,有没有在课本上找到?把它圈出来。终点是上海。二线工程的起点已经延伸到中亚地区,是从国外进口天然气。它的终点广州,两个终点范围扩大也可以说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什么把终点定位在这两个地方,不定位在福建呢?
【学生回答】长三角和珠三角人口稠密,天然气消耗大,需求量大。
【教师讲述】回答的很好。那再请一个同学告诉我西气东输一线具体进过了哪些省?哪些地形区?
【学生回答】一线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终到达上海。地形区: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中国内地通往新疆要道,西至玉门关
春风„„,西北——东南走向的长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跨越京、津、冀、鲁、豫、皖、苏7省市)、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指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ppt展示)
【教师讲述】对刚才的回答适当补充。现在大家应该对这个造福千千万万人的西气东输有个大概了解后,这个工程横跨了这么多省,这么多复杂的地形区,工程建造一定是有很多困难的,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建造它?肯定是利大于弊的,现在你们脑海里应该对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的利有个概念,但是要你们用精炼的语言分条表述出来可能还不行,那我们现在来一条条分析。
【思考】事物的形成往往不是只有一个原因,要真正了解一个事物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分析这个问题,大家使用发散性思维来分析。首先,我们看东部地区。结合课本,请个同学回答下,从东部地区的角度,为什么我们要实施西气东输?你们对照课本5.2上的饼图分析一下。【学生回答】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
【教师讲述】对,像长三角珠三角这些地方,城市十分密集,城市密集能源消耗就大。看课本图5.2,它的消费占了48.7%,将近全国的二分之一,生产呢?原煤只占16.2%,原油44%,还多一点,天然气仅仅只有18.2%。这说明什么?它的生产完全不能满足它的消费是不是?西气东输工程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西部呢?因为经济水平不是很高,它的消费只占全国的19.1%,原煤生产是24.9%,原油是24.8%,天然气,哇„„不得了,非常多,占了71.3%。其实光光塔里木盆地就占全国天然气总资源的22%。能生产这么多资源完全能满足本身的消费,那剩下的用不完怎么办?扔掉吗?肯定不可能,通过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给东部地区,不仅解决了本身生产过剩的问题,还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吗,可谓一箭双雕。因此,结合东西部分析,实施西气东输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板书:二.原因{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大。除了这个,那你们想想还有没有什么别的原因?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述】一直在讲天然气,大家不会以为我国使用最多的资源是天然气吧。(ppt展示中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比较图)图上很明显看出,中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其实在中国,长期以来,能源消费结构,煤炭占了70%左右,而天然气只占了 3.3%你们现在再看课本图5.3,看看煤炭和天然气的比较。相比之下,煤炭给环境造成的污染比天然气更严重,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而且煤炭是固体,比起天然气这个气体,北煤南运给公路和铁路运输造成了很大压力。天然气的比较优势很明显。
因此,我国必须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天然气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板书:{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家也有感受,几年前很多家里安装上了天然气管道,而不是像以前一样使用的是煤气,这就是我们在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最后,大家知道西部大开发吧。今后我国油气资源的开发重点在西部(板书)这是西气东输的第三个主要原因。陆地上的天然气主要集中在新疆的塔里木盆地,青海的柴达木盆地,川渝(重庆)的四川盆地和陕甘宁的鄂尔多斯四大气区。总体格局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东北、华北地区的石油天然气基地的油气开采已经到了中后期,产量全面递减,增产难度大。因此,油气开采的接力棒我们要传给西部地区。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油气发展战略。
以上就是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总结版,请大家把这三点备注在课本上。
刚才我们介绍西气东输这个庞大的工程时候讲了,它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和中亚,东至长三角和珠三角。这样一个横跨我国东西的管道工程,它肯定对所到之处都会有多多少少的影响,都会是什么影响呢? 板书:三.影响
【提问】现在给大家几分钟时间看一下课本影响这一部分,然后提取课本中的信息,可以小组成员之间讨论一下,两分钟过后提问。【学生回答】略
【教师补充】讲学生正确的答案写在黑板上,然后ppt展示,进行补充
一、从全局来看
1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
2优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大气质量 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4为沿途各省发展创造契机,激活相关产业的发展潜力
二、对西部地区的影响 1增加就业机会 2拉动相关产业
三、对东部地区的影响 1优化能源结构 2促进经济发展
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具体的过程看课本图5.6
五、如果你是环保局的人员,你认为西气东输的影响是什么?改善东部地区大气质量,缓解沿线环境压力
其实除了课本上讲到的这几点,西气东输工程还有很多方面的影响,比如社会效益:有利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环境影响也并不是只有好的方面,用辩证的思维看问题,其实也有可能带来一些弊端,如工程的建设必定会破坏一定的植被,会对当地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它既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其他的影响留给你们课后慢慢思考。【新课总结】回顾西气东输的原因和影响 【课堂练习】
1.二线管道与—线管道两线分界点地名和二线管道到达的最南城市分别是()。A.兰州、上诲 B.塘迹,广州 C.鄯善、南宁 D.中卫、南宁
2.二线工程的天然气主要从国外输入,下列国家或地区最有可能成为主气源地的是()。A.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B.俄罗斯 C.西亚 D.乌克兰
3.该工程建设对于东部沿海地区的环境意义是()。A.缓解能源紧缺 B.改善水体质量
C.促进减排除污 D.保证能源安全
第三篇:资源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
课题: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和影响
(选自:人教版高二上册地理必修3 第五单元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明白我国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知识与技能
识记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线路,掌握资源跨区域的原因(必要性)以及影响。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西气东输工程的分析,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分析图表文字信息,提高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学会举一反三,运用同样的方法来分析其他工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我国东西部地区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培养运用全面、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了解,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教学重点】
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 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通过对此事例的掌握,结合事例分析其他相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主要来讲解一下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和影响,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工程主要有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等工程,实施这些工程的原因和影响都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所以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来学习,遇到这类问题时,我们都可以用来借鉴。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线路
对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线路知识,要求我们识记有哪些线路,起点和终点在哪。(希望学生尽可能的掌握各线路经过的省区和地形区)。
二、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呢,也就是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1、自然资源区域分布不均,存在富集区与贫乏区;
2、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不具有流动性
3、各区域对自然资源需求与赋存的自然资源不匹配
三、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评价:(即影响)
这一问题,需要从两个角度即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方面来说明;
对输出地侧重说明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并进一步促进城市化发展和经济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对输入地则突出说明解决了资源短缺问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
1、以西气东输为例进行分析(1)、对输出地区
把西部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2)对输入地区 缓解东部能源紧张状况 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1)、输出地
①加快资源开发,促进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② 增加了就业机会; ③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④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2)、输入地
①缓解了能源紧缺的状况,②优化了能源消费结构;
③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④改善了大气环境(针对清洁能源来讲)。
这节课我们主要是讲解资源跨区域的必要性和影响,他们之间存在很大的相似性,所以同学们一定要举一反三,相互理解,并且熟练的应用。【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资源分布不均匀的现状,进而培养其资源观和环境观。同时,让学生理解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和影响,以及能够借西气东输工程的知识,分析其他几项工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第四篇:论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论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全球的资源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尤其是水资源的问题愈发严重,世界各地都存在着缺水问题。所以水资源分布不均与人类社会需水不均衡的客观因素导致水资源跨区域调配成为必然。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是人类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建设的一种重要措施。世界各地都进行过合理调配水资源,并且效益巨大。例如: 1.澳大利亚雪山工程 澳大利亚气候干旱,水资源相对短缺,为此修建了雪山工程。它在雪山山脉的东坡建库蓄水,将斯诺伊河的多余水量引向西坡,在调水沿途利用落差发电。雪山工程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大型水电工程之一,包括7个水电站、80公里引水管道、11条共145公里压力隧洞、16座大坝、1座泵站、510公里高压电网等,年供水23.6亿立方米,灌溉总面积26万公顷。它保证了阿德雷德市和重要工业区“铁三角”(Iron Triangle)的水源供应,大大促进了墨累-达令盆地农牧业的发展。它所发的电被输送到堪培拉、悉尼,并参与电网调峰。它的16座水库点缀于绿树雪山之间,成了旅游胜地。在它的帮助下,西部水质也大为改善,生态环境变得更加宜人。2.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北水南调工程。
调水原因:加利福尼亚州北部为地中海气候,气候湿润,萨克拉门托河等河流水量丰富,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地势平坦,光热条件好,但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70%的河流流量来自北部,而80%的蓄水量来自南部,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1957年被水南调工程启动。
运转状况:目前此工程输水干线长一千零八十六千米,年调水量达40亿以上,帮助加州南部脱离干旱。此项工程不仅缓解了缺水地区的城市和工农业用水需求,而且产生了水力发电防洪航运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为加州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存在问题:由于每年调水量大,导致北部地区淡水一下子减少,水体质量变坏,海湾生物数量减少,海湾附近地区土地盐碱化。
措施:为解决加州水生动物问题,政府可以重新调整调水路线,也可以迁移部分生物等。
3.利比亚大人工河工程
利比亚南部沙漠地区蕴藏丰富的地下淡水资源,为了缓解人口饮水和工农业用水
问题,发展农业生产,实现粮食自给,利比亚于1983年开始斥巨资修建大人工河项目。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将地下淡水抽上来,再通过管道运送至世界各地,但此项工程耗资巨大,还有可能因为过度开采地下水而造成地面下沉,因此要严格监控地下水的开采量。4.印度萨尔达萨罗瓦调水工程
印度纳尔默达河河网密布,尽管水资源丰富,但利用程度极低。为改善干旱地区缺水问题,该工程于1985年启动。此项工程为旱地地区提供了电力用水,改善了生态环境,但却改变了天然径流的连续性,生物繁衍环境遭到破坏,湖泊湿地的自净功能下降。为了缓解生态问题,政府应该出台有关政策,严格控水,保证印度纳尔默达河不会断流。5.埃及西水东调工程
埃及是典型的沙漠之国,占全国86%的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仅地中海沿岸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全年降水稀少,西奈北部地势平坦,适于农耕,制约西奈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水,而西奈半岛非常缺水,地表大部为沙漠覆盖,埃及唯一的水源是
尼罗河,要开发西奈只有跨大洲从尼罗河调水,别无他途。为了开采西奈半岛,埃及于20世纪90年代初修建了西水东调工程,促进西奈的全面发展。将尼罗河水调至干旱缺水的西奈半岛,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此项西水东调工程将横贯西奈北部平原,苏伊士运河东西两岸新增约380万亩耕地,大片沙漠因有水而变为良田沃野,为150万人口提供生活用水,有效缓解埃及粮食的短缺状况,增加水果、蔬菜出口,促进西奈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繁荣。
通过这五项国外现代跨流域调水工程可以看出,调水工程不只对中国有重大意义,世界各国为了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经济的发展都开展了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资源调入区而言,资源的大规模调入,缓解了资源,能源不足的问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进而又保障了社会的安定与繁荣,以及促进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等。
对于调出区而言,随着资源的开发和工程的建设,将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资源优势转变成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资源跨区域调配,有利于两地区协调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水资源跨区域调配也可能带来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1.水源区径流量减少,影响河流水质可能引起河流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堵塞。2.给工程沿线地区的水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可能导致水位升高,土壤容易发生盐渍化。
3.输水区和输水沿线可能有工程污染水排放,降低河流水质。
由此看来,如何选择跨区域调配资源的线路是重中之重。
一定要保证稳定安全的资源供应,要考虑线路的造价,要考虑沿线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和城市分布的社会经济条件,要尽量避免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等。
水资源跨区域分配,总体看来对人们有益,因此就要好好利用此项工程缓解资源问题,不再成为难事。
第五篇:跨区域考核办法
关于转发公安部《“打击犯罪新机制”跨区域办案协作工作考核办法(试
行)》的通知
发表时间:2009-11-17 16:06:34 点击: 93 次
关于转发公安部《“打击犯罪新机制”跨区域办案协作
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县市公安(分)局刑警大队:
2008年9月28日,公安部部署建立“打击犯罪新机制”正式运用“跨区域办案协作平台”开展网上办案,为更好地运用“打击犯罪新机制”,保证“跨区域办案协作平台”运行顺畅,公安部制定“打击犯罪新机制”跨区域办案协作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现转发你们,望各地认真贯彻执行。
衡水市公安局刑警支队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十七日
“打击犯罪新机制”跨区域办案协作
工作考核办法(试行)
建立“打击犯罪新机制”是公安机关刑侦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改革举措,是推进公安信息化、狠抓执法规范化、积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三大任务建设的重要措施。“全国公安机关跨区域办案协作平台”是“打击犯罪新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跨区域办案成本高、尤其是解决多发性侵财案件侦办水平低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为深入推进“打击犯罪新机制”建设,努力提升打击跨区域犯罪工作能力,按照2009年刑侦绩效考核要求,确定“打击犯罪新机制”跨区域办案协作工作考核办法如下:
一、考核方式
每个月对各地战果情况进行排名,战果累月计算,一月一通报,年底前对全年的工作进行综合排名,排定总名次。成绩计入全国刑侦工作绩效考核。各地战果从“全国公安机关跨区域办案协作平台”中自动调取。
二、考核内容
考核方向主要是涉及各类刑事犯罪的破外地案件、破系列、打团伙及协作效果工作。
1、办案地破外辖区案件数、破系列案件数、打团伙数、录入犯罪嫌疑人数为得分项。
2、协作地核破案件数、调取户籍前科证明数、制作笔录数为得分项。
3、协作地逾期未办理数、办案地逾期未处理数,以及弄虚作假数、违规操作数为扣分项。
4、网上挂牌督办案件数及举报弄虚作假数为附加得分项。
三、计分方法
办案地、协作地均以地级公安机关为基本单位,并以此来划分外辖区、本辖区协作工作。
地级公安机关辖区内各县局、区分局与其他地级公安机关辖区内各县局、区分局的外辖区办案协作计算考核分值。地级公安机关辖区内各县局、区分局之间的本辖区办案协作无考核分值。
北京、天津、上海、重庆4个直辖市主城区各分局之间的办案协作无考核分值。
(一)办案地得分项
1、破外辖区案件数
每破获1起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案件,办案地得6分(协作地得2分);破获1起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跨辖区案件,办案地得2分(协作地得1分)。
2、破系列案件数
每破获一串个案达到10起以上的系列案件,跨省(自治区、直辖市)串案给予10分奖励,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串案给予3分奖励。同时,串案中的个案,按照破外辖区案件数计算。每串10起以上的个案,从第11起开始,每起给予0.3分奖励;每串20起以上的个案,从第21起开始,每起给予0.6分奖励;每串30起以上的个案,从第31起开始,每起给予0.9分奖励;以下类推。
每串系列案件中查破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案件达到10起以上的,均认定为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系列串案,否则认定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内串案。
3、打团伙数
每打掉一个犯罪团伙,抓获3人以上并录入平台内,查破5起以上外辖区案件,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犯罪团伙给予10分奖励,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犯罪团伙,给予3分奖励。
抓获的团伙成员超过3人的,从第4人开始,每人0.3分奖励;超过10人的,从第11人起每人给予0.5分奖励;超过20人的,从第21人起,每人给予1分奖励;超过30人的,从第31人起,每人给予1.5分奖励;以下类推。
对打掉的犯罪团伙,查破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案件达到10起以上的,均认定为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犯罪团伙,否则认定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犯罪团伙。
团伙案涉及的系列案件,按照破系列案件数计算。
4、录入犯罪嫌疑人数
不管是核查案件,还是调取户籍、前科证明,每录入1名涉案犯罪嫌疑人资料,3张照片合格真实,信息填写准确的,得1分。
(二)协作地得分项
1、核破案件数
对外辖区发来的案件核查请求,协作地每核破1起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案件,得2分(办案地得6分),核破1起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跨辖区案件,得1分(办案地得2分)。
2、调取户籍、前科证明数
对外辖区发来的调取户籍、前科证明请求,协作地每办结1起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请求,完成了调取户籍、前科证明并送寄到办案地的,得4分,办案地无分;协作地每办结1起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跨辖区请求,完成了调取户籍、前科证明并送寄到办案地的,得2分,办案地无分。
3、制作笔录数 对外辖区发来的查找受害人或证人核实案件并制作笔录(包括调取证据)请求,协作地每办结1起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请求,完成了查找到受害人或证人并制作了笔录或调取了证据材料给办案地的,得5分,办案地无分值;协作地每办结1起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请求,完成了查找到受害人或证人并制作了笔录或调取了证据材料给办案地的,得3分,办案地无分。
如果通过查找受害人或证人每核破1起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案件,协作地和办案地均得2分;每核破1起省(自治区、直辖市)内案件,协作地和办案地各得1分。
(三)办案地和协作地扣分项
1、弄虚作假数 每发现一条,扣协作内容分值的5倍分值:
一是办案地虚假认定破案;
二是办案地录入犯罪嫌疑人虚假照片;
三是办案地收到对方寄送的证据材料后,恶意回复“超期未收到”;
四是协作地仅从网上回复对方请求,实则未办理协作;
五是协作地以各种理由拒不办理协作;
六是办案地、协作地合作虚假办理协作;
七是把一个大的犯罪团伙分成若干小团伙办理;
八是把系列案件拆成若干个系列案件办理;
九是其它弄虚作假情况。惩罚:一个地级市公安机关辖区内的一个县(区)3次弄虚作假的,或辖区内有3个县(区)弄虚作假的,从该省总成绩中扣除100分。屡错屡扣。
2、违规操作数
联络员每发布1条违规信息或回复1条违规信息,省级公安机关联络员5天内未发现并未删除或修改的,扣省级5分。
发布地录入的犯罪嫌疑人3张照片不符合要求、人员信息填写不规范,视为违规信息。
3、协作地逾期未办理数、办案地逾期未处理数
每发现1条,扣协作内容分值的3倍分值。
办案地超期未处理数,包括办案地收到回复后超期不签收和省级公安机关超期不办理投诉数。
(四)附加得分项
1、网上挂牌督办系列案件数
主要是多发性系列侵财案件。我局根据各地上报的未破系列性案件情况,经审核后进行网上挂牌督办,破案后给予附加得分。
查破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挂牌督办系列案件,得20分;查破省(自治区、直辖市)内挂牌督办系列案件,得10分。
认定破案的条件是:系列性案件的所有犯罪嫌疑人必须抓捕归案过半(如系团伙案件,抓获的人数最低不能少于3人),查破的案件过半,而且查破过半的案件最低不能少于10起。
2、举报弄虚作假奖励分
任何一地举报1条弄虚作假信息,把扣除弄虚作假地的分值(协作内容×5)奖励给举报地。
四、考核对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局刑侦部门,共32个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