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教学资源 > 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绘画模块教学的心得体会(定稿)

高中绘画模块教学的心得体会(定稿)



第一篇:高中绘画模块教学的心得体会(定稿)

高中绘画模块教学的心得体会

发布者:蔡瑞兰发布日期:2012-11-22

经过十来年的高中美术教学,本来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也有很多的心得体会,这里做简单的整理和阐述: 高中的美术教学应新课标的要求以模块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其中的绘画模块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绘画模块应以基础素描和静物色彩为主,因为这些材料比较容易置备。

素描教学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分成不同的进度,比如有些是入门的线条和透视关系的练习,有些是静物素描练习,有些是石膏头像的练习。这样后进的学生就有鞭策力,有动力,学生之间要鼓励进行交流和帮助。教师适当讲授技巧,让学生自己动手绘画,教师在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指出问题让学生自己修正,之后教师再进行指导改正。

色彩教学跟素描教学大致相同,可也分组练习,让学生先了解色彩的性能,冷暖关系等,学生先以临摹为主,等基本掌握了调色规律,懂得色彩的表现后就可以安排静物写生,要充分鼓励学生的个性特色,引导他们朝着适合他们自己的风格方向发长,要是学生接收能力好又对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可以鼓励他们去考一些美术学院,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高中的模块教学就只尊重学生的兴趣选择,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了,提高学生的知识,让学生得到多层面的锻炼。

第二篇:高中绘画教学设计

篇一:人美版高中绘画教案全集

第一周、第二周中国古代山水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2、过程与方法:以提问的方式使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教师堂上示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懂得如何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三、教学难点 :

如何理解“意境”?追求意境的创造,既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重要艺术传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重要方面。

四、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常规)

二.引入新课:

本课内容为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通过对典型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名作的赏析,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

1.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和它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绘画习惯按传统分成人物、山水、花鸟三个画科。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比人物画晚,但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主要的有: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青绿山水——青绿是指中国画颜料中的石青和石绿,用这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称作“青绿山水”。其中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勾勒、皴笔少,着色浓重,如《千里江山图》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略施青绿两色,如《游春图》。

浅绛山水——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

水墨山水——以渲染为法,用笔简练奔放,强调水墨效能的发挥。

北宋的山水画,虽然在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中包含着画家对这些景物的感受和理想,但更主要的还是以客观地描写自然物为主。代表人物是范宽、郭熙和王希孟。

范 宽《溪山行旅图》 绢本水墨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占据画面约三分之二,耸立在中的主峰,右侧有深谷瀑布,另一边矮小的侧峰。中景与主山间,被云气阻绝,烘托出主山高不可攀的气势。这幅画构图并不复杂,细部的描写却很仔细,显 示出画家有高度观察能力和写实的工夫。描写的手法也极其生动自然,而且合乎自然的规律。范宽运用深黑的墨色,和扭曲颤动的笔触,画山石的轮廓和皴纹,分出岩石的块面,然後用浓淡层不同,雨点般的短线,顺著石块组织的方向,逆笔皴擦,产生明暗深浅的立体感,而且加强了由皴纹引导的山石的动势,赋予山石强韧的生命力。

《 溪山行旅图 》中,山的地位远远超过人物,它显示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大自然生生不息,恒古不灭,人类则如同山中行旅,只是一介短暂停留的过客。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南宋的山水画与北宋的山水画有明显的不同,突出表现在追求诗的意境。许多南宋山水画的标题就很富有诗意,如寒江独钓、风雨归舟等。著名的山水画家有马远、夏圭等。

从以上作品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画家善于运用空白的艺术手法,称之为“以白当黑”。南宋的山水画尽管题材、场景、画面小得多了,但由于极力追求诗的意境,善于进行大胆的艺术概括,运用以少胜多 的艺术手法,作品的意境更为浓厚、鲜明,显示了中华民族美学传统的重要特色。

元代的山水画在意境的创造上更强调主观抒发与个人风格的创造。代表画家有倪赞、王蒙等。

2、其次,中国古代山水画在空间的处理上,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就是把山水画家自己看作是一个巨人,面对自然,就象人观盆景状。这样,千里江山也可尽收眼底,或用长卷的形式表现,如《千里江山图》,长达11米。或以中国画特有的高远、平远、深远的构图方法,画十分繁复的山岭,如《溪山行旅图》、《早春图》、《青卞隐居图》等,其空间处理突出地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构图方法。中国古代山水画创造的这种独特的处理空间关系的艺术手法,既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观察自然的方法,同时也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审美胸襟,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

3、此外,中国山水画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

如表现各种山石就有各种皴法,什么披麻皴、雨点皴、荷叶皴等。在这些表现程式的应用上,主张灵活运用,不断有所发展。在山水画的笔墨技法上,也更为丰富多变,如笔法中包含上述的山石的多种皴法和点苔法等;墨法中湿者为“染”,干者为“擦”,还有“破墨”、“积墨”等等。可见,中国古代山水画也同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传统和体系。

三.小结

第三周

中国工笔花鸟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从总体上对中国工笔花鸟画有一个概况的认识,树立一些基本

观念,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以提问的方式使学生着重理解工笔花鸟画独特的艺术传统,教师堂上示范及讲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点、风格、规律、美学思想等,树立一些基本观念。同时对于中国丰富的文化底蕴及内涵,在认识上有一定的提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使其绘画思想深深扎入这片土壤,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绘画作品。

二、重点难点:

重点:1从临摹传统工笔重彩画,掌握其勾线、设色等技法;

2、体会线与形、线对比、线节奏,虚实等关系;

3、研究中国传统工笔画的造型、构图,意境等特点。

难点

1、如何将西方的明暗素描的造型转到东方以线造型方面来;

2、色彩观念的转变;

3、体会勾线中什么是见笔及用笔的起收、承转;

4、体会中国画的学养、意境、气韵、笔墨、风格。

教学过程:

一 概 述

中国花鸟画从总体上讲可分为工笔、意笔两种风格流派,其中工笔花鸟画的产生、发展较意笔花鸟画要早得多。

与写意花鸟画相比,工笔花鸟画从表现形式上追求精细,对形象的塑造力求精微,表现手法上力求完美无缺,生动自然。对格调的追求上与写意相同,力求清新典雅,古朴凝练。技法上虽上但求其写,以下其形而达到传其神的目的。

工笔花鸟画的雏形可上溯到战国时期。稍晚些时代的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帛画,便是一幅较有代表性的早期工笔重彩画,其中便有鸟兽的形象,造型十分生动。晋代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有游龙、飞鸟的形象,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有荷花、牡丹、人、鹤的形象,但这些花鸟的形象都是作为人物的背景出现的,然而这一切都为花鸟画的产生奠定了一个人文基础。

二 唐、五代、两宋的工笔花鸟画

唐、五代、两宋是工笔花鸟画的确立、形成、发展、成熟时期。特别是五代、两宋是上笔花鸟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时期。

唐代是我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个繁荣时期,在这一时期里出现了许多文化艺术的高峰。如:诗歌,书法等等。工笔花鸟画也是在这个时期逐步确立形成起来的,与山水画一起从单纯的人物画配景中脱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画科。唐代的工笔花鸟画最初从形式技法上看以工笔青绿重彩为主,风格朴素、单纯,为工笔花鸟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代时期是工笔花鸟画的形成、发展时期。两宋是工笔花鸟画的成熟时期,在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史上地位显赫,可以说两宋是工笔花鸟画的最高峰,这一时期,佳作频频,高手如云。南宋迁都杭州、钱塘一带,水土丰足,形成一股很强的绘画氛围。在这种条件下,工笔花鸟画更趋于成熟、完善,涌现出一批批成就不俗的工笔花鸟画家。

总之,工笔花鸟画在两宋时期,无论从技法到风格样式,都已达到了鼎盛的阶段,为花鸟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随着文人画的不断兴起,元、明、清的花鸟画是基于两宋工笔花鸟画之上的一个历史的延伸。

三 元、明、清的工笔花鸟画

元、明、清的工笔花鸟画基本上处于平和、稳定发展的状态。元代的工笔花鸟画继续沿习宋代的花鸟画风。但表现手法相对要自由一些,格调也大多偏于野逸一路,表现题材也有所拓展。以梅、兰、菊、竹为主题的作品大量涌现。明代可以说是花鸟画的分支确立时期,在这一时期,基本上形成并确立了工笔、写意、没骨三大花鸟画风格流派,并且各自都有较杰出的代表人物。清代是花鸟画的成熟时期。

四近、现代及当代的工笔花鸟画

当代的花鸟画可谓百花齐放。工笔花鸟画也如雨后春笋,焕发出勃勃生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外来文化的养分,无论在技法上、造型上、用色上、构图章法上都有所突破与创新,表现手法和题材较前代更为丰富。

提问:

1、唐、五代、两宋时期花鸟画的典型代表及典型作品?

2、分析徐熙、黄筌两者不同画风?

第四周

工笔花鸟画的线描教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线是中国画的主要造型手段,通过勾线临摹的手段,学习

前人勾线技巧,掌握其方法。

2、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从临摹古代工笔花鸟画入手,逐步解决花鸟画中的造型,构图等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丰富的文化底蕴及内涵,使学生认识上有一定的提高,使

其绘画思想深深扎入这片土壤,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绘画作品。

二、重点难点:(1)勾线中见笔及用笔的起收。

(2)线与形、线对比、线节奏。

三、教学过程:

一 工 具 介 绍

笔:勾线笔,(叶筋,大红毛,点梅,衣纹,小狼毫)

染色笔,(大、中、小的云羊毫,兼毫,白鹭)。

墨:墨色要亮、润、匀、重、清(一得阁,中华)。

纸:画工笔要用熟纸,熟绢,以不漏矾为宜。

砚:砚中不可有陈墨、残渣,砚面要平,质地要青亮、光泽。(端砚,歙砚)

色:宜用块状中国画颜色,高级中国画颜色。

其他工具有:画毡,白瓷盘,明矾,笔架,纸巾、枕尺,笔洗(两个),小水勺,回形针。

二 如何学习工笔花鸟画

学习工笔花鸟画首先要在“法”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宏观的角度说就是学习的方法、过程、步骤,以及在不同阶段的侧重点;从微观的角度说就是学习工笔花鸟画所涉及到的章法、线条、晕染、造型体的问题。另外,学习工笔花鸟画也不能忽视对“理”的探究,因为“理”直接影响到“法”的进一步提学习工笔花鸟画从总体上讲要经历四个环节,即:临摹、写生、习作、创作。这四个环节是一个相互递进的过程,但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相互交替进行,这主要看学习者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总之,法是在绘画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变化的,法的主体是人,不能被动而法,绘画艺术追求的,是自然的流露。法不是用来表露的,而是含在作品里面的,一张作品中所 篇二:高中美术绘画模块第一单元第一课教案

高中美术绘画模块第一单元第一课教案

教材:湘版

年级:高一

单元课时:第一单元:绘画中的形

第一课形——不需要翻译的世界语

第二课形的视觉印象

第三课形的空间及质感

共三课时。

课题:形——不需要翻译的世界语(第一课时)

课型:综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图形、线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功能。

2、尝试运用图形、线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绪。

3、通过欣赏、练习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良好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图形、线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功能。难点: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图形、线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绪。

教学准备:教师:教材、课件、示范用具及相关资料等。学生:教材、笔记本、绘画的纸张工具等。

教学过程及内容: *欣赏导入:

利用课件展示典型的绘画作品。提问:绘画是靠什么来传达信息的?答:图形。对,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形”这问题。板书课题:形——不需要翻译的世界语 *讲授新课:

绘画,是人类造型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人们经常根据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体验,借助绘画的形式来传达或获取信息,表达自身的心理感受和对世界的认识,从而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远古时代如此,而今更是如此,大家称现在为“读图时代”。

一、会说话的图形

一般图形都有其特定的符号意义,它表示或隐喻某一事物的本质或含义。图形的大小、方向、位置、繁简和组合的变化妒能产生特定的含义,并包含有丰富的情感意味。

练习:你们看了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原始洞穴壁画,觉得他们为什么而画?能谈谈自己的理由吗?

你们能尝试画一画,少女与和平的主题吗?

月光如轻纱般笼罩大地 天边飘过一朵白云风呼啸着,闪电像剑一般刺穿黑幕似的乌云 故乡的荷塘 你们能选一段画画吗?具象、抽象不限。

二、线——来自心灵的感悟

绘画中的线在客观物象中是不存在的,它来自我们对自然事物的感受,心灵的体会。分析:结构转折所产生的体面分界,让我们感受到线。

画家的思维活动的轨迹可以用线来表达。

从雨点运行的轨迹中,我们感到了线。

线可以表现我们对玻璃材质的综合印象。

方向性让我们感到线。

从动势中让我们想到线。

音律也具有运动的轨迹也可以让我们想到线。

练习:除了上述的,你们还能想到哪些能用线来表达?

不同形态和材质的线条(图例说明)。

不同的感受(图例说明)。

练习:尝试用线的形式表达词义。分析不同的线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比较毕加索的《线描头像》和吴冠中的《春如线》,体验其中各自的情绪,然后模仿着画,看看能否画出自己的心情。

三、延伸意义的图形

许多形象,由于长期固定地表现某种事物而具有一种符号是的象征意义。

练习:找找毕加索在《格尔尼卡》中画了哪些形象,它们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小结:

线是最重要的绘画语言之一,线可以构成图形,线可以表现轮廓,线可以表达思想等。

第三篇:高中美术教学论文 浅谈“绘画创作”

美术教学论文:浅谈“绘画创作”

一、欣赏优秀美术作品,明确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绘画创作,首要的是选择题材。因为学生上创作课,最困难的是不知画什么,很容易使创作一般化、概念化。为此,首先要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并且强调说明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因为,成功的美术作品,都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理解和评价,是作者理想和愿望的表现。如初中美术教材第六册《妞妞》这幅画,通过靠在磨盘边吃饭的小女孩的动作和神态,表现了我国农村广大农民生活走向富足、安定这一主题;而《秋》《农家》等作品虽也是以农村幸福生活为题材的创作,但却从不同角度表达了美好的生活情趣。要启发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无论风景、静物、人物,一盘水果、几棵蔬菜„„只要是美的、动人的,都可以入画,这也可以激发学生进行绘画创作的积极性。

二、注重创作构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完成一幅作品,艺术构思是中心环节。在构思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把在生活中搜集到的素材进行选择、加工、整理、提炼,力求构思完美。学生选择的题材大多都是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以及对祖国的歌颂和对未来理想的追求。如反映校园生活的题材,就要仔细品味教材中同龄人的作品,满怀热情地去表现自己的生活,从事感人的艺术创作。再如,处理欢庆香港回归的题材,就要启发他们从和平、幸福的角度来立意,用寓意、象征等艺术语言进行构思、构图,使学生掌握从题材到主题、从生活到艺术、从内容到形式这一创作规律,对自己所选择的题材反复推敲,不断探索。对于学生来说,这不仅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创作过程,实际上也是思想认识不断深化、不断进步的思维过程。尽管他们的表现技巧还欠娴熟,但是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靠艰苦的艺术实践去表现生活的优良品质。

三、在生活中发掘创作素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绘画创作素材需要在生活中积累,培养学生经常画生活速写的习惯是搞好创作的基础,不少创作题材都是在速写中萌生的。因此,鼓励学生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搜集素材,多画速写,以捕捉生动感人的形象资料是十分必要的。以我国著名已故女画家周思聪创作的《人民和总理》这幅作品为例,作者在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就曾多次深入灾区,从生活中发掘大量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通过这些,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人品和刻苦、执著的奉献精神,使学生受到教育。

观察能力是与创造能力同步发展起来的,没有观察也就难以更好地想象,观察是学习与创作的基矗如表现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时,学生们可在放学路上或家中窗口,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观察到最能代表城市风光和最能表达自己心愿的那一面。学生可能对自己所观察到的东西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加之在具体构图时的情绪和想象,就会产生有明显个性差异的作品。这时要引导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创作充满自信,使学生在观察、感受、创作中得到乐趣和满足。

四、热爱生活,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天地。

随着时代的发展,九十年代的中学生,表现出了良好的个性品质,他们积极进取,有创新精神。大自然是艺术取之不劲用之不竭的源泉,也是人类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利用假日多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或山村、古城,或老树、石屋„„让真实的自然和感情激励学生,通过启发和鼓励,让学生表现自己身边的生活,进一步感受生活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能力、表现能力,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就会更高,绘画表现的欲望就会更强烈。

用心爱心专心 1

第四篇:绘画心得体会

素描心得:

1、起型。

起型要用几何归纳法,看住大型,面对写生对象时,应将其看作速写结构,总之,只看大型,看成框架。

2、塑造。

塑造以体积为基础,看住体积,同时不时兼顾型体特征。不必追求调子、线条的优美,这些只是造型的材料,如果过于追求调子、线条的优美,将会失去体积和特征的描绘。

第五篇:绘画教学

绘画教学

小班

1.尝试用某种(手指点画、印画、滚画等)的方法进行绘画活动。2.喜欢参加美术活动,感受活动的乐趣。中班

1.学习用某种(简单的线条、水粉的作画方式等)的方法表现物体(什么物体)的一些基本特征(什么特征)。

2.大胆添加,丰富画面内容,感受绘画作品的美。大班

1.学习或尝试运用某种(线条、简单形状组合、夸张等)的形式表现物体(什么物体)的形态和特征。2.学习合理的构图,大胆运用色彩搭配。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艺术表现力。

手工教学 小班

1.学习用(折、搭、剪、贴、撕、揉、捏等)技能,自由大胆地表现熟悉物体(什么物体)的初略特征。(发展幼儿小肌肉群)

2.培养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和对美工活动的兴趣。中班

1.对动手制作活动感兴趣,愿意通过自己动手制作作品。

2.能够正确使用剪刀,正确分辨各种线型(虚线、实线)进行制作活动。3.在制作活动中不怕困难,相互帮助,获得成功的体验。大班

1.了解物体(什么物体)的基本特征,指导物体(什么物体)的某种作用。

2.学习看图示,运用某种(虚线、实线)的技能进行操作,发展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大胆创作,养成耐心细致的做事态度,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美术欣赏 小班

1.乐意欣赏或喜欢(某个)作品,感受作品的颜色、形状、图案的美。2.尝试用(某些)材料制作、表现所熟悉物体的粗略特征。中班 1.感受或喜欢欣赏(某种)作品的明显特征或造型。或了解绘画特点和常见的绘画符号。2.学习或尝试某种(剪纸、绘画、雕塑或某种符号)方式,表现某种物象(如:狮子)造型,并对某种活动感兴趣。或感受和体验作品所(蕴含的)社会寓意(如明朗、健康、平安、吉祥、生命力等)。大班

1.欣赏(某种)作品的特点,了解或感受或知道作品颜色意义(绘画种类、艺术线条流畅的美感、人物动态、色彩的神奇与美丽、民间艺术魅力等)。或接触某种著名世界作品,对作品感兴趣。

2.学习用某种方法(如鲜艳的色彩、图案等),用某种材料设计(创作、勾画、制作、装饰)某种作品。

3.萌发对作品的喜爱或体验参与集体创作的乐趣。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