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陈浩洲心得体会
工地实习心得
今天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全体实验室员工来到王经理的黄咸高速公路项目部工地进行实践学习,这次主要实践的挖坑灌砂法测定压实度。
挖坑灌砂法测定压实度,适用于在现场测定基层(或底基层),砂石路面及路基土的各种材料压实层的密度和压实度检测,但不适用于填石路堤等有大孔洞或大孔隙的材料压实层的压实度检测。
实验所需仪具与材料①灌砂筒②基板③天平④铝盒⑤11塑料袋 量砂⑥塑料桶⑦凿子⑧铁锤⑨长把勺⑩毛刷○
1、实验前应对量砂进行标定;
2、试点选平坦无裂缝的表面;
3、基板外围划线防止错位;
4、灌砂筒的筒口要对准基板上的圆槽;
5、在砂流入试坑期间注意勿碰动灌砂筒;
6、回收量砂注意用筛子过滤;
7、凿洞时注意清扫干净表面,用脚按住基板,先用凿子凿出足够的深度,然后沿基板的圆孔垂直刮平最后将底部刮平;
8、在凿洞过程中,应注意不使凿出的材料丢失,并随时将凿松的材料取出装入塑料袋中,不使水分蒸发。
通过这次工地实践学习,让我亲身操作了整个过程,知道在整个试验中要注意什么以及正确的操作过程,提高了我们工地现场动手能力,为我们以后工地现场实验检测打下基础。
陈浩洲 2011.10.18
第二篇:陈善洲(精选)
《陈善洲》观后感
电影中的几个情节使我对杨书记肃然起敬,电影《杨善洲》用写实平述的手法,从杨善洲担任保山地委书记一职入手,浓墨重彩地刻画了他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电影的一些情景现在仍记忆犹新。
杨善洲在当地委书记的时候,为推广一种“双龙出海”的水稻插秧法,在一个村里他自己脱掉鞋子下到田里作起示范,秧苗插得又直又好。村长这才发现是地委书记亲来指导,急忙上前问好,然而杨书记他在村长保证这村里的田都能用这种插法后,搓搓手上的泥巴,高兴地上坎挥手离去了。还有一次,保山遭遇大旱,百姓面临作物绝收的困境,杨善洲带领干部挖水井。但很快困难随之而来:经费不够!他果断召集现场的地委委员开临时会议,举手表决将修建办公楼的经费挪作打井费,工程得以继续进行。
一个人身在高位时,面临众多的诱惑,要作出众多艰难的选择。杨善洲的选择总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没有片刻犹豫,没有任何私心杂念。他从不喊什么慷慨激昂的口号,却留下一个令人敬仰的榜样让我们追随。
退休后,杨善洲他志在千里,植树造林,他拒绝了去昆明干休所安度晚年,选择了与群众在一起,用绿点染大亮山。他以看电影独特的办法发动群众,大家用土地入股,他出树苗,种出树群众分,他什么都不要,用诚意打动群众。十七年漫漫在资种树征途,在资源匮乏的年代,他跑到大街上捡拾果核作种子,他迎难克艰,摸索出解决树苗成活率低的办法,最终留给后人价值3亿多元,5万多亩的林场。为了公,为了百姓的事,杨善洲不遗余力;为了私,为自家孩子的调动,他“束手无策”。电影中有这样一则细节,上山种树时,他发现山上小学的代课老师多年没有转正,纷纷离职,孩子们无学可上。这时他动用自己的影响力,喊来教育、人事、劳动各部门的头头脑脑上山,托他们解决老师们的编制问题,为山里的教育留住了人才。他的二女儿,为了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通过层层考试,只差一个章就可以办理调动手续,从来不求父亲的她哭着请求他帮忙:“您就打一次电话吧”。杨善洲讷讷地坐在小板凳上:“这是私事呀,这可咋办呢。”最终,女儿掩面而去。
杨书记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的模范,是焦裕禄式的好干部,人民群众的好公仆。他把自己的一生同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结合起来,无私奉献、不为名利,终身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论在职时还是退休后他都一心为公,情系人民。
作为一名基层普通干部,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立足本职,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投入到本职工作当中,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做好每一件事情。学习他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学习他恪守信念、清正廉洁、艰苦朴素、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学习他永葆本色、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
第三篇: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心得体会陈浩
万店镇中心学校提高课堂有效性课题研究材料
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心得体会
万店镇中心学校
陈皓
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抓住课堂教学的要点,采取有效的模式操作策略。
一、要点优化策略
(一)科学处理教材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和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有效地利用教材资源的关键就是科学处理教材。在新课程背景下,教材为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提供了一条最基本的线索,意在帮助教师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就是“用教材教”。
1.整体规划设计
这里的“整体”,指学科整体、或学年整体、或学期整体、或单元整体、或课题整体、或课时整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教师要做到“整体规划设计”,必须首先熟悉从小学到高中各个学段的教材内容和编写思路,准确把握学科知识结构和系统。在此基础上,将以下各项措施加以落实.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及早渗透,及时综合
从有效学习的角度考虑,教材对重要的知识、思想和方法,都是按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原则编排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所学内容的本质,及时捕捉适当的学习时机,提前对相关的内容、思想、方法进行有意识的渗透,以达到强化学习重点、减缓学习坡度、提高学习效率的效果。
从巩固积累和应用提高的角度考虑,没有及时综合学生就得不到及时巩固,没有及时综合学生就学不会灵活应用.没有及时综合学生就没有能力有效提高。所以,教师应及时综合学生已经学过的内容,学到哪里就综合到哪里。
(2)一题多解,多题归一
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是有效教学的一种基本思路。按这种思路实施教学必须考虑两个方面的事,一个是针对单一问题的教学,一个是针对众多问题的教学。
就单一问题教学而言,教师应充分利用问题资源.鼓励和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努力从不同角度寻求解答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是一个由薄到厚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就众多问题的教学而言,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实质,通过对比分析,对相互关联问题进行分类划归。这是一个由厚到薄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聚敛思维。
(3)变式练习,分组呈现
练习是帮助学生将所学内容吸收、巩固、提升的必要渠道,但练习题的内容必须精选巧编、练习题的形式必须灵活多变、练习题的出示必须分组呈现。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练习的问题上,彻底放弃题海战术的思路。围绕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和编写每一道练习题。练习题的形式,首先要保证课本中的基本题型,以达到训练的基本要求;其次要灵活多样,不拘泥于课本中的习题,有意识地和中高考题型对接,以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第三要深入研究,努力编写一些有创意的新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题的出示,一定要以题组形式呈现。每一组题应由不同层次的几个小题组成,避免逐一呈现对全班学生解题速度的统一限制。这是课堂教学中落实面向全体的客观需要。
/ 3
万店镇中心学校提高课堂有效性课题研究材料
2.分层组织实施
整体规划设计,便于用更高的观点理解和领会教材的实质,便于从更高的层次把握和组织教材的内容。但教学实施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须分层组织、分步进行。反思多年来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分层组织主要有以下各项措施。
(1)明确学习目标,分步组织落实
目标是行动的开始,有了目标才会确定行动的思路,才会迈开行动的步子。因此,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是什么,并注意分步组织落实。分步组织落实便于将教学内容化整为零,加深学生课堂学习的层次感,强化学生课堂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信心。
(2)找准认知起点,建立认知次序
学生的课堂学习要更顺利、更有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实际内容出发,找到合适的起点.并由此开始建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次序。
怎样才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呢?一般来讲,学生的认知都必须符合相应的逻辑。所以,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师就要在找准逻辑起点和建立逻辑次序上下工夫。
学生认知的逻辑起点,应该建立在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之上,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思维水平相对接。学生认知的逻辑次序,既要紧密联系、互为因果,又要简洁明快、具有实效。
(3)抓住基本要素,重点统帅全程
有效教学必须抓住学科内容的特点和重点。所谓抓学科内容的特点,就是要抓住学科内容的基本要素,抓住各要素之间的基本关系。所谓抓学科内容的重点,就是要围绕重点组织教学,用重点统帅教学全程。
(二)民主对待学生
1.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在一定师生关系基础上生成的,有什么样的关系就会生成什么样的态度。因此,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必须首先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一般都处于主导地位,具有一定的主动性。这就要求每—个教师都要有一份爱心,真心热爱每一个孩子。包括有缺陷的孩子;有一份耐心,真诚包容学生的一切,对学生不苛求、不埋怨、不指责;有一份虚心,虚心接受学生的意见,和学生共同学习、提高。
2.调动真实有效的学生参与
主体参与是课堂教学的行为准则,教师必须把主体参与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为此,教师必须做好以下三项工作:首先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主体所具有的潜能,敢于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参与;其次要解放学生,解除对学生主体在思想和行为上的种种束缚,让学生敢于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三要指导学生,让学生学会选择自主接受、自主探究、合作接受、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使学生主体参与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保障;四要激励学生,及时反馈课堂学习效果,帮助和指导学生有效克服各种困难,最终实现学习目标。
3.尊重客观现实的个性差异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这就是学生群体中客观存在的个性差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思维方式多样化和思维水平多层化,努力为不同的学生提供适合个体的教育,使所有学生都受到应有的尊重并得到充分发展。为此,教师特别要做到以下三点:坚持面向全体,使所有学生都受到应有的启发;实施分组学习,使所有学生都可以充分地参与;加强个别指导,使特殊学生都能得到具体帮助。
/ 3
万店镇中心学校提高课堂有效性课题研究材料
4.实施真诚正确的激励评价
在现实生活中,评价普遍表现为人的一种心理需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需要评价,评价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以前我们不重视对学生进行评价,结果在教学中产生了许多问题;后来在激励评价的倡导下,结果到处都是“你真棒”的赞美。现在我们意识到,单纯的激励评价,还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多种教育功能。要正确的认识事物,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正确评价有利于人的自我完善;评价是一种交流方式,真诚评价有利于人的合作互动。因此,在实施激励评价的同时,教师必须保证评价对学生是正确的和真诚的。
(三)合理使用多媒体
借助多种媒介实施课堂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客观要求。但前提是必须合理使用多媒体,才能发挥其对教学的支持作用。
目前,我们的具体要求:首先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对多种媒体进行整合,既要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又要充分利用各种传统教学媒体;其次在选择多媒体时要注意因地制宜,简单实用,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三要注意引导学生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有力工具,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二、模式操作策略
课堂教学模式是新课程背景下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举措,也是多年来课堂教学改革成果的一种浓缩形式。“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具体步骤为:
(一)激情导课
激情导课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时间一般要求控制在开始上课的2分钟左右,最多不超过5分钟。这一步时间短,但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成败。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对这一步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操作上,激情导课的主要内容是:组织教学,包括形式上的组织、注意力的组织和态度上的组织;情感交流,包括真诚回应学生、热情期待学生和充分相信学生;效果预期,包括提出学习课题、明确学习目标和给予效果预期。
(二)民主导学
民主导学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生生成知识、技能、能力、素质等的具体过程,直接关系到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是实施民主导学的前提。研究教材,教师要做到“整体把握知识结构,科学划分内容层次”;研究学生,教师要做到“找准认知起点,理顺认知次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按下述方式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
1.情境导学
创设适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有效的学习状态。情境的创设要注意包含学科内容、简单真实有趣和具有启发作用。
2.学法导学
选择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有效的学习活动。学法的选择要注意首选简单经济、自主依次选择和教师指导点拨。
3问题导学
提供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投入有效的问题解决。提供的问题要注意内容要有针对性、题型要有多样性、训练要有实效性。
2013年 3月10日
/ 3
第四篇:王浩陈日记
3月27日星期六天气晴
大街上的错别字
今天,我和妈妈正在马路上走。一会儿,我就看见了很多错别字。比如,“糕”字写成了“羔”,“卖雪糕”成了“卖雪羔”;还有“奶油”的“奶”,写成了“女及”。
我想:这些叔叔阿姨们小时候一定是上课没用心听讲,所以现在没有知识。他们把错别字挂在外面,多难看,多丢人啊!看来从小识字、写好字可不是一件小事!
二年级二班王浩宸
第五篇:书画篆刻家陈浩明
书画篆刻家陈浩明简介
陈浩明,一九六零年生于厦门,研习书画篆刻近四十载,早年求学于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后求教于著名书画篆刻家林岑、石开、王守祯、吴孙权诸先生,其书从赵孟頫、颜真卿入,上探二王、魏碑、书谱,乃至怀素小草多有涉及,楷、行蕴润端秀,力求行笔古雅与书卷气,篆刻由西泠四家入手,旁及赵之谦、吴让之,及近世吴昌硕、来楚生、陈巨来、陈子奋、钱君匋诸前辈先贤,篆刻采用稳健小篆结体、注重虚实相生,在平稳中求奇,不强作怪状异态惊人,朱文秀丽多姿,白文多沉稳浑厚、一任自然。
现为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厦门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民盟厦门艺术专委会委员、厦门市文联第八、九届文代会代表,曾入选福建省第一至四届书画艺术节,并在第一届中获铜奖;入选全国篆刻五百家;参加福建、日本篆刻家二地联展;参加厦门日本佐世保艺术家二地联展;参加福建台湾艺术家二地联展;入展西泠印社首届中国印大赛;参加福建经贸书画大赛,获银奖;入展全国首届副省级城市书法邀请展;入展郑成功收复台湾350周年海峡两岸书法名家邀请展。
在海峡两岸书画大赛中获金奖。
作品曾发表于菲律宾商报、《书与画》及各类专业书刊杂志,并为国内外收藏所收藏。
《陈浩明与恩师林岑合影》
《陈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