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教学资源 > 教学心得体会

韩绍芳-语文教学研讨学习心得体会

韩绍芳-语文教学研讨学习心得体会



第一篇:韩绍芳-语文教学研讨学习心得体会

参加“用‘少教多学’理念构建中学语文高校课堂教学

竞赛”心得体会

董干中学

韩绍芳

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新课程理念,全面了解课堂教学信息,促进中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中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2015年11月25日到27日,县教育局在八布中学举行了“用‘少教多学’理念构建中学语文高校课堂教学竞赛”。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聆听了12位来自县内各所中学参赛教师以及教研室张坤丽老师的课,感触很多,收获颇多。

在这次听课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教研室张坤丽老师讲的《我的叔叔于勒》。我被张坤丽老师语文课深深吸引了,她知识渊博,热情洋溢,在这堂语文课中,张老师语言的运用教给我上课的一些方法和技巧。首先考虑对象,其次考虑场合,再次考虑目的,最后考虑表达方式。张老师通过精心导入、探究交流、达标测评教给了我们讲课的新方法、好技巧。明确了以后的语言教学一定要和生活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一下,并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要得体。

总之,这节课我们获益匪浅,给我们以后的教学明确了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把这些方法教给我的学生。

最后我总结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并提出了下一步计划。特别是重点强调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弥补教师自身不足,完善课堂教学结构。给我们以后的教学提出了合理的意见,今后的教学一定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手段要与传统手段结合。真正做到“少教多学”。

总之,通过参加这次听课学习,让我不仅拓宽了知识视野,还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更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更加热衷于教育事业。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把在这次学习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第二篇:韩芳教案

《老人与海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执教者:山西 韩芳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七组教材的首篇课文,并且是精读课文,具有引领整组课文学习的作用。单元导读中明确提出了本组课文的训练项目:

(一)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这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阅读能力的提高而提出的符合学生发展特点的训练项目。《语文课程标准》为此在不同学段提出了相应要求,如第三学段提出“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本册第二组和第四组课文也曾提出过此项要求,本组主要承担巩固强化的训练任务。

(二)体会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作为高段语文教学的训练重点,本册第三组课文就提出“要在读懂课文、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描写、抒写美好情感的”。本组则承担着在前期训练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充实、加深对这一训练项目的领会与运用。本课主要是通过对老人语言、动作、神情的描写和对海鸥动作的描写写出了老人与海鸥之间真挚的感情。

本课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通过老人对海鸥和海鸥对老人两方面的描写,用几幅动人的画面,抓住细节,传达出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和震撼人心的亲人般的情谊。很多学生养过小动物,对于动物富有灵性的表现有一定的体验积累,同时还学习过几篇反映人与动物深厚情谊的文章,如《珍珠鸟》等,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再加上本文结构清晰、语言浅显、感情真挚,这些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帮助。但由于学生受年龄和阅历的限制,想让那份震撼人心的情感达到能令学生感同身受的程度,有一定难度。

处于六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对于那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抓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边读边想,提出问题;读文章,想画面;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表达效果等,要在本课教学中更加注重巩固和熟练运用。教师在本课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入情入境地感受人鸥真情。

二、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中展现老人与海鸥深情的画面,抓住海鸥的外在表现体会海鸥的内心世界,深入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亲情。初步揣摩文章的表达方式。

3.懂得动物也是有灵性的,万物都有感知爱的灵性。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感知课文,酝酿人鸥亲情。

1.齐读课题,从课题入手,初步认识到老人与海鸥的特殊关系,为后文的学习营造“意想不到”的氛围。

2.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品味语言,感悟人鸥亲情。

1.人与动物的故事读过很多,但老人与海鸥的故事还是带给了我们一份与众不同的感受。带着这样的感受走进课文,默读1——13自然段,用横线画下那些令你“意想不到”的地方。

2.生自学后交流。

3.为什么海鸥和我们就没有这样的表现,唯独和这位老人这么亲密。再次默读这几段,看看老人的哪些举动打动了海鸥的心,用波浪线画下来,并且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4.生默读思考,圈画批注。

5.交流重点语句。

预设一: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欧送餐,跟海鸥相伴。

(1)指导学生在读中抓住“每天”“步行”“二十余里”“褪色”等词语,感悟老人生活节俭,但却数十年如一日来喂海鸥有多么不容易。

(2)老师补充介绍喂鸥老人生活拮据的故事,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到老人对海鸥那份与众不同的爱。

(3)小结:老人无私的付出,一定打动了海鸥的心。

预设二: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

(1)引导学生抓住这段话中最令自己心动的细节,体会老人对海鸥无微不至的照顾。

(2)也许打动海鸥心灵的还有老人的这份细心。正是这份细心的呵护,才换来了海鸥的信任,也才有了这样一幅颇富诗意的画面。指导朗读“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读出老人与海鸥默契、和谐的美。

预设三: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1)理解“亲昵”的意思。

(2)联系生活实际,想想有谁亲昵地跟你说过话。

(3)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也用这样的语气、语言对海鸥们说说话。

(4)小结:这亲昵的语言里全是关爱,海鸥怎能不被打动呢?

6.师小结:在老人眼里,海鸥还仅仅只是鸟吗?

(三)读写结合,体悟人鸥亲情。

1.师动情地渲染老人去世的消息,引导学生画出最令自己“意想不到”的情景。

2.海鸥不能像人一样说话,它们把自己的心里话都化成了动作,找出文中海鸥的语言。

3.老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动作后面海鸥的语言,体会海鸥悲痛、不舍的心情。

4.动笔将海鸥想对老人所说的话写下来,读给老人听。

(四)总结全文,引发人生思索。

1.故事学到这儿,还觉得老人与海鸥的故事是令人“意想不到”的吗?

2.送给学生本文作者邓启耀的话——“万物都有感知爱的灵性”。

五、板书设计

老人与海鸥

像亲人一样

万物都有感知爱的灵性

第三篇:韩玉芳分享

问好!自我介绍,放低姿态分享自己的故事:化妆品→保健品→食品生产加工→世华

三年的时间我做了四份工作,其中在世华工作到这个月20号就整整2年的时间。为什么最初750元的工资还是选择留下呢?第一句最重要的一句话:不停的换工作等于原地踏步!世华的改变过程一名不怎么受欢迎的员工→成为自我心里的沟通。做公司有用的人。第二句话:要想成为是怎样的人,就做那样的人应该做的事情。努力了不一定会成功,但是所有的成功都是努力的结果!.抉择

一个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却被淹死了。

事后,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他做得对,因为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却不能死而复活。有的说他做错了,因为妻子可以另娶一个,孩子却不能死而复活。

我听了人们的议论,也感到疑惑难决:如果只能救活一人,究竟应该救妻子呢,还是救孩子?于是我去拜访那个农民,问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他答道:“我什么也没想。洪水袭来,妻子在我身过,我抓住她就往附近的山坡游。当我返回时,孩子已经被洪水冲走了。”

归途上,我琢磨着农民的话,对自己说:所谓人生的抉择不少便是如此。选择离自己最近,自己能够在短时间做好,看到效果的事情!

扁鹊的医术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管理心得: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的事业经营者均未能体会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而往往是即使请来了名气很大的“空降兵”,结果于事无补。

第四篇:语文教学研讨培训心得体会

培训心得体会

天马小学教师

王芝琴

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写好作文?小学作文该如何教?是当下语文老师们最头疼的问题。怕上口语交际课,怕上作文课是大多数小学语文老师的心声。为此,州教育局专门组织举办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小学语文、中小学数学教学展示与研讨会”特地邀请了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闫学、贾志敏、为我们举办专题讲座,并进行口语交际及作文指导的示范教学,还邀请了现任山西省教科所语文教研主任崔云宏为我们解读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获益良多。

首先听的是于永正老师上的作文指导课,指导学生学习写人物对话。于老师虽然64岁了,但上起课来依然饱富激情。于老师以与同学们课前交流的信息为引子,教学生怎么写人物的对话,掌握引用人物对话的三种方式,并在教学中自然的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教育学生用礼貌语言进行对话。之后于老师以小猴子跟妈妈要桃吃的情境设计对话,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和演,使学生在欢快和谐的气氛中对话的内容,揣摩人物的动作、神态等。然后,于老师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加上时间、地点、根据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写出一篇

记事的作文,写好之后,让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作品,于老师一边倾听,一边及时地给予恰当的评价,提出改进的方向,之后让学生之间互读、互改,再让写得好的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作品,老师给予肯定,表扬写的好的地方,然后让同学们再次进行修改,直至成文。整堂课过渡自然,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引导适时有效,语言风趣幽默,让人耳目一新。

其他两位教师分别上了一节口语交际课和一堂作文指导课,都上得非常精彩,在设计提问和引导分析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通过几位名师的示范教学和讲座,我感受到,要教学生写好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口语交际与作文息息相关,上好口语交际课是上好作文课的前提,而上好口语交际课则要抓实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不是孤立的两项工作,而是相互联系,互为依促的。如果在平时的课文教学中不注重学生的口语表达,不注重词句的积累与运用,学生没有深厚的语言基础,教师的教学水平再高也是教不好作文的。所以,作文教学要从一年级的说话训练抓起,重视学生的字、词、句的积累与运用,多抓口头造句、口头说话,鼓励学生多读、多背、多抄写,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等。丰富学生的语言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掌握必要的修辞方法,学习一些作文构架的方法等,才能从根上解决作文难的难题。

而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来讲,更应加强自身的继续学习,提高语

文素养,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是光靠某个年级、某个老师的努力就能实现的,需要靠1——6年级的语文老师的共同努力,从最基础的语言抓起,从最基本的说话写话抓起。一步一步,夯实基础,才会有万丈高楼的平地而起。在此,我愿与各位同仁共勉,为改变作文教学之窘状而努力。

第五篇:拖拉懒散心得 绍芳

学习“拖拉和懒散也是腐败”心得体会

近期我校组织了整治“拖拉、懒散”的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我充分认识了“拖拉、懒散”行为及其危害性。现就学习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和心得。

一、对“拖拉、懒散”的认识。

“拖拉”就是责任心不强、不想干事、不愿干事,比如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谋人不谋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能力平庸,不能干事,不会干事。谈到其实质,就是思想保守、工作能力弱,工作效果差。自古庸才误人,庸师呢?那就不得而知了。在我身上表现为学习不够、教学能力不强。

“懒”就是不作为,或者工作懈怠、混日子心态严重。表现为做事迟缓,拖拉、不学习,不思考。导致教学业绩不好甚至影响教学工作。懒惰的教学工作者将在课改面前裹脚不前,必将影响学生的发展。

“散”则是无组织无纪律、自由散漫。在领导中表现为高高在上、临驾与纪律之上,在教师中表现为迟到早退、不服从安排,率性而为。这种行为像瘟疫传播,最终会让一个集体彻底的失去凝聚力。

二、对“拖拉、懒散”的整治的体会。

首先我体会到当从思想观念上入手治理“拖拉、懒散”。

我当正确的树立人生观、世界观,事业观,敬畏职业道德、行业规范。只有思想认识提高了,工作才有效率和效果;只有思想认识上端正了,我们才有正确的工作方向;只要心中装着学生的发展,装

着教育事业的走向,就能真正的配得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称号。那么“拖拉、懒散”散现象都不会发生了。

其次是从完善自我评价体系上入手治理“拖拉、懒散”。整治“拖拉、懒散”需要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完善自我评价办法。进一步加大自我业绩考核,明确责任目标,建立自我问责意识,杜绝随意履职、弄虚作假现象。只有积极的评价体系才可以激发自己的事业心和创造力。不完善的评价体系就是导致“拖拉、懒散”的原因。

再次是“拖拉、懒散”整治当从全面抓起。

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一个教师散漫影响一个班级的一个学科,一个领导散漫则会影响一个学校。要求老师做到的呢,领导应该做到,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领导的不良的言行、庸懒散的现象成了教师们“拖拉、懒散”的源头。教师的“拖拉、懒散”则会影响学生的发展。作为班主任的我则更当注意自己的言行。建立积极健康的班集体当从我做起。

个人修养的完善,个人能力的提高是整治“拖拉、懒散”的最好方法。做为一名党员教师的我,当虚心解剖自己,重新认识自我。从思想上杜绝“拖拉、懒散”。以高修养、高素质、高业绩要求自己。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指挥棒,以学校的发展作为方向标约束自己、规范自己。从行动上杜绝“拖拉、懒散”。

在能力上大力提高自己,充分认识自己的缺点,彻底丢掉庸、懒、散,做学习型的教师。多读书、多思考加快课改意识和步骤,以

科学的教学方法取代传统观念。以期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拖拉、懒散”犹如传播伤寒病的虱子,慢慢蔓延。他将

吞噬我们的这片净土。治理“拖拉、懒散”活动来得正时时候。我相信“拖拉、懒散”整治活动的开展将还学校一片净土,给教育

一片蓝天。

贺绍芳

2012年5月13日

学习“拖拉和懒散也是腐败”心得体会

贺绍芳 2012、5、13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