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教学资源 > 学校管理

“双减”初中生物优秀课后作业设计案例

“双减”初中生物优秀课后作业设计案例



初二生物组“双减”下作业设计

教材范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学科:生物

学段:初中

作业类型:课后作业

一、设计目标

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双减“政策下的作业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表现自主开放的学习进程,对学生分层布置作业,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散思维训练,多元化原则。

设计方向:基础→提高→兴趣→动手能力→思维体系

二、作业设计

1、作业设计实施过程与策略

设置分层作业是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从作业量、作业难度等方面进行“量体裁衣“,给不同的孩子可供选择的、适

合自己的空间,他们才能“跳一跳,都摘到桃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带着浓厚的兴趣完成作业,作业的效果才会更好。遵循新课程教学的需要,设置分层作业、多元化作业、合作完成作业等,这也是新课程教学的需要。

2、作业说明

目标指向

能力层级

题目难易度

完成用时(分钟)

作业案例

基础运用

分钟

作业案例

强化巩固

分钟

作业案例

动手操作

稍难

分钟

作业案例

动手操作

稍难

5-10

分钟

作业案例

思维导图

分钟

3、作业案例分析作业案例

以夯实基础为目标设计了“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考查的内容是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鱼,帮助学生认识鱼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分析鱼鳃的特点与水中生活相适

应的观点,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完成部分选择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另外一部分完成自主探究题,进一步培

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完成情况,发现个别学生的知识掌握不扎实,对知识的理解不到位,还

需要进一步的巩固。

注:A:优生;B:待优生;C:差生

作业案例

第二阶段考查的内容“走进动物世界”是第五单元第一章综合能力测评卷,主要针对动物的不同类群以及他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动物的身体结构越来越复杂的大体趋势,初步生成生物是逐渐进化、不断发展的基本观点。

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的做题效率有所提高,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也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达到了整体知识的理解、拔高的目的。

注:A:优生;B:待优生;C:差生

作业案例

学习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三节真菌的内容时,家庭作业是制作孢子印以及标注蘑菇的结构。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结合现在比较流行的一句歌谣“红伞伞、白杆杆、吃了躺板板”。

通过完成情况可以看出:C

层学生只是简单的把蘑菇在纸张上进行了按压,形成了孢子印,而

B、C

层学生在孢子印的基础上描绘了蘑菇的结构,并标记了作用和结构。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的实践,真实的体验到生物的奇妙之处,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自觉地做出课堂,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

注:A:优生;B:待优生;C:差生

作业案例

在学习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五节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

时,布置了发酵实验,在孢子印的基础上,再次培养学生知识的采集、加工、处理和动手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

注:A:优生;B:待优生;C:差生

作业案例

结合当下疫情,我们设计了“冠状疫神龙卷风,铜墙铁壁擎天柱”,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联想能力,直观展示知识,以最少的“量“,达成最优的“效“。通过完成情况可以看出:C

层同学只进行了简单的知识点罗列,B

层学生已经构建了一定的知识体系但是重难点标记的不是十分清楚,而

A

层同学已经形成了思维导图,知识体系清楚,重点明确。说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注:A:优生;B:待优生;C:差生

四、作业处理方式1、批改方式:

为了作业批改中达到实在有效,教师本着全批全改的原则,有效应用作业批语。

2、统计分析

在各班级名单上统计作业提交情况。对于未完成或者未提交的学生重点标记,并且核实情况。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小组加减分。分层布置作业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共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

A

类同学已经慢慢具有发散思维,提高了综合能力,B

类同学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得到了拔高,C

类同学逐渐了掌握基础知识,在不断尝试和试错中才能得到发展和成长。

注:A:优生;B:待优生;C:差生3、奖评方式

最后,一月一总结、一展示、一奖评。评价对学生阶段的学习效果以及接下来的学习开展有重要影响。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不应只从成绩上来

判定好坏,评价方式可以采用学生自主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

合的方式。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学生充

分认识到自身在学习生物知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改正。

五、作业反思

在作业训练的引导下,学生养成了先复习,后做题的习惯;在课堂铺垫的基础上设计作业,同时应考虑学生的参与度;作业应该体现针对性,既要针对当天课堂所学的内容,又要针对学生当下的水平及真实的生活情况,让他们有机会去用,更好地体现《新课标》提出的“在用中学,在学中用”,让生物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