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教学资源 > 学校管理

“双减”作业设计初中生物作业设计案例

“双减”作业设计初中生物作业设计案例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学段:八年级学科:生物

大概念

细胞核做为细胞的控制中心,其原因是因为具有遗传物质。DNA

做为主要的遗传物质,其上的有效片段称为基因。从细胞核、染色体、DNA

到基因,由大到小的顺序,明确基

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规律。

重要概念

1.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是精子和卵细胞。

2.每种生物体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是一定的。

3.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

4.染色体在生殖细胞中是承担存在的。

5.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过程中,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

入精子或卵细胞。

课程标准

1.明确重要概念: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

片段,它们位于细胞的染色体上。

2.通过自制模型的使用过程,明确染色体、DNA

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3.通过科学的推理过程,明确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过程

中,染色体的数量变化。

学情分析

在七年级上册《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一节中,学

生已经对于染色体与DNA

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理解DNA

与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规律

属于知识难点,需要多次、多维度进行训练。

作业设计目标

1.通过课前布置模型制作过程,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

知识本身的内涵,以及生物学的建模思想。

2.检测学生对于“染色体、DNA

和基因的关系”、“基因在亲

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及规律”这些重要概念的理解。

设计策略

1.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情,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选择

典型习题训练。

2.通过有思维框架联系的分层习题,帮助学生构建学科思

维。

3.通过模型制作,巩固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学科

思维——建模的思想。

作业内容

1、基础知识巩固类作业

2、实践作业--巧手制作模型

作业设计细目表

学习目标

练习

(逐

层上升+分层

要求)

课后作业

(学困生基础知识巩固练,中等生基本技能综合练,学优生基本技能综合练+知识迁移创新练)

实践作业

(通过动手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1.描述染

色体、DNA1、26、7

动手制作染色

体、DNA

和基因

和基因之

间的关系。

关系的模型。

2.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3.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4、58、10

þ基础知识·

巩固练(巩固强化当天所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1.如图是与遗传有关的概念简图,图中的①、②、③依次是()

A.细胞核、基因、性状

B.基因、细胞核、性状C.细胞核、性状、基因

D.基因、性状、细胞核

对应目标

1,通过流程图联系,明确巩固染色体、DNA

和基因之间的包含关

系。

2.学习了“遗传的物质基础”后,小路同学找来一

根白色长绳,在长绳上用红橙黄绿等颜色涂出了长短不一的区段,之后,把长绳处理成短棒状。在小路的动手活动中,长绳,各色区段、短棒分别代表的是()

A.DNA、染色体、基因

B.DNA、基因、染色体

通过在模型解释中的应用,增强对于染色体、DNA

和基因之间的包含关系的理解。

C.基因、DNA、染色体

D.染色体、DNA、基因

3.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是()

A.染色体

B.生殖细胞

C.体细胞

D.遗传物质

DNA

对应目标

2,进行基础知识训练,明确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是生殖

细胞。

4.已知马蛔虫体细胞内有

对染色体,下列图示能正确表达马蛔虫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③④

对应目标

3,明确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会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

胞。

5.“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先生奋斗一生,只为

亿中国人有饭吃。已知水稻的体细胞中有

对染色体,其体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及水稻生殖过程中产生的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A.24

B.12

C.24

D.12

对目标3的理解程度进行检验,再次明确传递的具体规律。

þ知识迁移·

创新练(培养学生思维,提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如图为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下

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3

都含有特定的遗传信息B.具有遗传效应的2的片段叫基因

C.在细胞分裂过程中

1的变化最明显

D.每种生物细胞内

1的形态与数目都是一定的将染色体、DNA

和基因之间关系的思维图,转化为文字描述,从根本上考查对三者关系的理解。

7.如图为染色体与

DNA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①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B.①上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的片段叫作基因C.③通常分布于细胞核中

D.正常人体细胞中,③的数量全部为

糅合染色体和DNA

之间的关系以及传递的规律,进行综合考查对于传递规律的理解程度。

8.人的正常卵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有关该细胞核中染色体、DNA

与基因的数量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DNA>基因

B.染色体<DNA<基因

C.染色体=DNA<基因

D.染色体=DNA>基因

多角度考查染色体、DNA

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9.请补充如图概念图。

写出下列标号代表的名词:①,②

③,④,⑤。

结合上节课内容,综合考查相关定义内容。,þ基本技能·

过关练(强化近期所学基本技能,如计算能力、推理能

力等)

10.比利时胚胎学家比耐登通过对马蛔虫生殖过程的研究,发现了染色体数目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假设一对雌、雄马蛔虫的染色体上有两对基因(如图),请分析回答:

(1)

请在图中画出马蛔虫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包括上面的基因)。

(2)

图中的受精卵发育成马蛔虫后,其相关性状与亲代中的(选填:雌性;雄性)亲本一致。

(3)

比耐登和其他科学家研究发现,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而是

(选填: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你认为这对遗传有什么重要意

义?。

细化课本实验过程,让学生在体验科学思维发展的过程中,细化传递规律,并从中渗透遗传图解的过程,让学生提前感受下节课的知识内容。

实践作业--巧手制模型

通过制作染色体与

DNA的模型,了解染色体、DNA

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学生作品展示

作业效果分析:

1.实践作业的有效完成,能够高效助力课堂环节的进行,对于难点的突

破更加高效。

2.课堂上基础内容的及时巩固,能够有效落实课堂重难点,让学生在有

效的学习时间内,进行二次知识内化。

3.分层习题的训练过程,很好的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而让每个学

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题目的训练。

4.过关练题目的设置,不仅仅在于本节课内容的及时消化,重点在于思

维的延伸与拓展,能够有更广、更高程度的思维过程。

案例反思:

基础类作业要结合课堂内容,精准选择,在最小题量的基础上,实现最

大程度的训练。避免重复、无效训练。

2.生物学科作为一门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应该多进行实践作业,让学生在亲自感受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并从中学会一定的方法,培养一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对于作业反馈环节,落实为赋分制,让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具体明

确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再训练与改进。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