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教学资源 > 学校管理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大自然的语言》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大自然的语言》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文学常识。扫清文字障碍,积累词语。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了解全文的说明顺序,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学习准确、生动、典雅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物候现象,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物候知识,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2、学习本文准确、生动、典雅的语言,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教学方法】:

预习交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交流

1、字词积累。

2、作者简介。

二、探究释疑

1、学生默读课文,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快速抢答)

(1)文章前两段提到的“大自然的语言”有哪些?这些“语言”和季节气候有关吗?如果有,它们是什么关系?

(2)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3)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4)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5)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2、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及说明顺序。(快速抢答)

3、释疑问难。(互问互答)

三、巩固提升

问题设置:

1、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找出具体的语段并分析讨论其作用。

2、本文的说明语言有何特点?找出具体的语段并分析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说明文中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和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然后结合本文展开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汇报其讨论结果,并要求学生倾听笔录,最后集体评议并总结。)

3、古代的诗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识。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四、总结归纳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你想对同学们学些什么?

END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