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教学资源 > 学校管理

10.1 浮力 同步教案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22年)

10.1 浮力 同步教案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22年)



10.1

浮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了解什么是浮力及浮力产生的原因。

2、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大小。

3、经历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认识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只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液体密度有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认识浮力,会测量浮力的大小;

2、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难点: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操作过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展示教学图片:展示木筏、帆船、轮船、航空母舰、鸭子、救生圈、热气球、飞艇、潜水艇等图片。

提出问题:1、船为什么能在海面上航行?

2、人在死海中游泳,为什么漂浮在海面上?

3、孔明灯为什么能升空?

二、新课导学:

(一)探究点:浮力及其测量

1、演示实验:并画出漂浮在水面的木块所受的力

2、归纳得出:浮力的定义、符号、方向、施力物体。

3、提出问题:铁块在水中会沉底,铁块在水中受浮力吗?画出铁块所受到的力。

第一种测量浮力的方法:称重法F浮=G-F拉

(二)探究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1、如右图所示,我们研究浸没在液体中的长方体,分析它的受力情况。

h1

h2

(1)左、右表面和前、后表面所处的深度相同,受到的压强相等

受到的压力也相等,可以相互平衡。

(2)

∵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2大于上表面所处的深度h1,∴下表面受到的压强大于上表面受到的压强,因为上下表面的面积相等,并由F

PS,可知下表面的受到压力大于上表面受到的压力。

(3)

实验结论: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上、下表面所受液体的压力不同。

计算浮力大小的第二种方法(压力差法):法F浮=F向上-F向下

3、演示实验:(再次验证浮力产生的原因)

乒乓球实验现象:

1.将乒乓球放入瓶内,向瓶里倒水,乒乓球不浮起;

2.将瓶下口堵住,乒乓球浮起

(三)探究点: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1、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固体密度、液体密度、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浸没的深度等因素有关。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3、实验探究:

(1)浮力的大小是否跟物体浸没的深度有关?要保证浸入液体中的体积不变,分别停在液体内不同的深度,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否不同?

(2)浮力的大小是否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把一个柱状固体竖直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当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逐渐增大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否变化?

(3)浮力的大小是否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准备好不同密度的物体(如清水和盐水),把这些液体按密度大小的顺序排列。再把悬挂在测力计下的同一物体先后浸没在这些液体中,观察测力计示数是否变化?

4、结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板书设计】

10.1

浮力

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2、符号:F浮

3、方向:竖直向上

4、测量方法:称重法F浮=G-F拉

5、产生原因:上、下表面所受液体的压力不同。

6、影响因素: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液体的密度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