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教学资源 > 课件

《森林音乐会》说课稿(全文5篇)

《森林音乐会》说课稿(全文5篇)



第一篇:《森林音乐会》说课稿

《森林音乐会》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森林音乐会》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材及学生分析

《森林音乐会》是根据省信息技术小学实验教材第二册《卡通贝贝手拉手》一课中的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创编的一节课。这节课主要对学生进行图形翻转、旋转训练,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画图软件操作有了一定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画图软件的难点也是学生能够熟练、快捷使用画图软件的基础之一。基于以上原因,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只能对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认知,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等年龄特点,同时结合学科课程整合理念,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知识与技能:掌握图形的翻转、旋转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体验到将学到、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到生活中的乐趣。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如下:

重点:掌握图形的翻转、旋转的操作方法

难点:使学生能够理解旋转角度的变化区别

二、教法阐述

信息技术课程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根据《课标》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利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创设森林音乐会学习情境,设计了三个任务,即编排座位、整理乐器、制作奖品。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动手结合画图工具,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

本节课我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示范操作,学生通过自主实践讨论交流解决问题,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性,培养创新精神。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

三、学法指导

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力量源泉,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前提,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教学时我在创设的三个情境任务中设疑激趣,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学生遇到困难后教师引导他们列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主选择可行的办法去解决实际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顺利地完成任务获取新知。使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二)任务驱动,合作交流

(三)综合实践,探索创新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他就能自觉地排除多种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

教学伊始我利用动画短片导入课,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出示课件)同学们,大森林里正在召开动物音乐会,有许多小动物都来参加。瞧!就连平时不爱参加集体活动的老虎兄弟小虎和小壮也来了。你们看,他们两兄弟长得有什么特点?当学生看到这幅图画时,马上就会发现问题:这两只小老虎长得一模一样,只是方向正好相反。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只小老虎是怎么做出来的吗?从而引出本课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水平翻转。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二年级学生。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课一开始就让他们自学本课内容,相对有一定难度。所以我采用了教师示范演示的教学方法。借助屏幕广播示范讲解图形的水平翻转,学生练习操作并且屏幕展示学生完成作品。学生在展示过程中提高了自信心,也激发了其他同学学习兴趣。

(二)任务驱动,合作交流

在学会“水平翻转”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垂直翻转。看了就会记住,做了就会理解。所以要突破重难点,就应趁热打铁让学生动手独立操作。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自学—尝试”的实践中温故知新。本环节分两个任务展开:

任务一:排座位

(出示课件)“音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可调皮的小猴子和小松鼠却没有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这可急坏了总导演大象伯伯。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动手帮帮小猴和小松鼠回到自己正确的位置上去”。学生在操作时,会发现小猴子利用水平翻转放不到正确的位置。这时我提出:遇到困难怎么办?引导学生回想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看书、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或问老师来解决问题,最后学生自主选择一种可行的方法学习垂直翻转。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自主选择适当学习方法,学会新知。

任务二:整理乐器

(出示课件)小动物们要根据自己的节目选择不同乐器进行表演。可他们到乐器库取乐器时却发现:乐器摆放的一点也不整齐,乱七八糟的。原来是乐器管理员小熊一时贪玩忘了整理。同学们,你们能帮助小熊整理一下乐器吗?

学生已经掌握了遇到问题时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有了任务一的基础,任务二相对容易操作。在制作课件时把水平翻转和垂直翻转的使用也加入其中,进一步巩固新知。课件中特别设计了“吉它”运用所学知识不能一次翻转过来,从而引出本课的难点。由于学生对角度没有直观的认识因此我设计了一组课件,(出示课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90°、180°、270°旋转的变化。学生在讨论中得出正确答案以此突破教学难点。在这里我们将会感受到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帮助小熊整理乐器,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

(三)综合实践,探索创新

抓住小学生具有模仿能力强,有强烈的创作、表现欲望的特点,我设计了“综合实践,探索创新”这一环节,让学生品尝到收获的乐趣。

任务三:制作奖品

(音乐会结束了,观众评出了最喜爱歌手,大象伯伯想请同学们帮忙用准备好的树叶拼贴叶画,并从中选出一幅优秀作品奖给获奖者,现在就让我们动手吧!

在巩固练习这一环节,我也精心做了安排。力求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第三个任务制作奖品主要是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练习。通过翻转、旋转树叶拼贴叶画,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动手创新展示自我的机会。将信息技术学科与美术、科学等学科巧妙的'结合起来,努力体现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目标的效果,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五、板书

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优势把板书用多媒体软件教室的“屏幕广播”功能向学生展示。整个板书直观形象,步骤清晰让学生一目了然。

六、效果预测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数学、品德与生活两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学科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教师的讲授作用与引导、启发作用。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3、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创设适当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第二篇:森林音乐会

设计意图:喜爱动物是幼儿的天性,爱模仿,更是小班幼儿突出的特点,音乐活动(森林音乐会)通过听旋律,感受欢快和沉重的旋律,幼儿在,听听,说说中,对动物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设计本次活动,让幼儿在音乐中模仿动物的动作和走路方式,感受乐趣。活动名称:森林音乐会(偏艺术领域/音乐)活动目标:

1、感受欢快与沉重的音乐旋律,尝试用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2、体验在音乐活动中模仿动物动作的乐趣。活动准备:音乐 活动过程:

一、律动《大猫小猫》——引出情境

二、整体欣赏音乐——初步感受乐曲旋律

提示语:森林里要开音乐会了,会有哪些动物来参加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提问:

1、你听到是谁来了?

小结:有OO、有OO、有OO,他们都是小动物;还有OO、OO、OO,他们都是大动物,他们都来参加音乐会了。

三、分段欣赏乐曲——感受乐曲轻快与沉重的旋律,尝试用动作表现。

(一)、欣赏A段乐曲——感受乐曲轻快的旋律,尝试用动作表现小动物的形象。提示语:大动物和小动物都来参加森林音乐会,那是谁先来的呢?我们来听一听 提问:

1、你听到是谁来了?(先个别分享,再集体表演)小结:结合幼儿表达,用动作与语言小结。

(二)、欣赏B乐曲——初步感受乐曲沉重的旋律,尝试用动作表现大动物的形象。提示语:小动物们都来了,下面听听是谁来了? 提问:

1、你听到是谁来了?(先个别分享,在集体表演)小结:结合幼儿表达,用动作与语言小结。

四、森林音乐会——完整欣赏表演A、B两段乐曲

提示语:森林音乐会马上开始了,你们愿意参加吗?我们一起去吧。

1、师生共同表演森林音乐会

第三篇:森林音乐会

森林音乐会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歌曲内容,能够愉快地演唱歌曲,准确地唱出弱起拍。

2、能根据图片,学习完整正确地演唱歌曲并进行创编。

3、体验森林动物生活的自在和快乐。

活动准备

1、图片、头饰:小松鼠、小白兔、小熊猫、小提琴、喇叭、小鼓

2、音乐磁带或CD,录音机一台

3、提琴、喇叭、小鼓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听提琴、喇叭、小鼓音乐。

教师准备3段乐器声音,让幼儿听,说出的相对应的乐器,并出示图片。

二、感知理解歌词内容,能愉快地演唱歌曲

今天啊森林里要开音乐会了,看看谁会来演奏这几种乐器呢?

1、欣赏第一段音乐感知歌曲,带领幼儿学念歌词,学唱歌曲《森林音乐会》。

(1)教师:在热闹的森林里有许多音乐家,第一位是谁?他演奏的是什么乐器? 教师将小松鼠图片对应到小提琴乐器,以及怎么演奏的图片,带领幼儿有节奏地念歌词第一段。

(2)引导幼儿看图片,教师放慢弹奏音乐,带领幼儿随着音乐有节奏地念歌词。

(3)教师演唱歌曲.鼓励幼儿看图随着音乐跟唱。

教师:小松鼠怎样拉小提琴?

(4)引导幼儿探索表演小松鼠拉提琴的动作,然后边唱歌边完整地表演第一首歌曲。

2、看图仿编歌词,学习第二段、第三段歌曲。

你们想想看还有2种乐器会有哪位音乐家来演奏呢?为什么?

教师分别出示小白兔和喇叭图片以及小熊猫图片和小鼓乐器图片。

在热闹的森林里,第二位音乐家是谁?他在演奏什么乐器?怎样演奏这个乐器呢?

启发幼儿根据第一段歌词的结构,仿编小白兔吹喇叭的歌词,鼓励幼儿快乐地演唱第二段歌曲。

三、完整地看图表演唱歌曲《森林音乐会》

四、分角色表演歌曲

第四篇:森林音乐会作文两篇

森林音乐会童话作文

在一片树木葱茏,花草丛生的森林里,鸟儿们将在这里举行一场隆重的音乐会,凤凰女王邀请各个鸟儿来参加,并要评出本次音乐会的“歌唱新星”。

这一天,所有的鸟儿都来了!看哪!成百上千的鸟儿都在这里,它们都是唱歌的好手,有黄鹂、夜莺、杜鹃、喜鹊、鹦鹉、百灵、布谷,白鹤等。令人意外的是,连那骄傲自大的乌鸦也参加了音乐会,你看,它正在那棵最大的树上,昂着头,“哇——哇——”地叫,认为自己是最好的歌唱家。忽然,从森林深处传来了一阵动听的歌唱声,大家纷纷四处张望,想看看是哪个厉害的家伙在唱歌。忽然,一道金光从鸟儿们的头顶闪过,光芒四射,“哇,是凤凰!凤凰!”鸟儿们站在枝头边跳着,边欢呼着女王的到来!“我宣布!森林音乐会正式开始!”凤凰宣布道。森林音乐会便拉开了帷幕,首先,第一个登台表演的是黄鹂,它不仅美丽非凡,而且歌声动听婉转,动物们听了它的歌后掌声雷动,接着上场的是大白鹤,它声音响彻云霄,杜鹃的声音悠扬,喜鹊的声音清脆,布谷的声音凄清,鹦鹉的声音沧桑赛“刀郎”?音乐会进行的异常精彩,鸟儿们不甘示弱,以至于凤凰不知道把“歌唱新星”这个光荣称号颁发给谁。

突然,只听得一声惨叫,喜鹊从树上摔倒了地上,满身重伤。这怎么回事?啊,原来是乌鸦搞的鬼,它不服气喜鹊声音比它好,便挥起它那乌黑的翅膀,把喜鹊退下枝头,幸亏黄鹂在喜鹊身边,摔下时用翅膀垫在了喜鹊身下,才不至于伤势更重。乌鸦见了,却不奇怪,正在枝头得意洋洋地笑呢!凤凰看不过去了,气冲冲地飞向乌鸦:“喂!你干什么!”“哈哈——我可没干什么,它唱的难听死,我要和它比个高低”凤凰说:“你都把它摔伤了怎么唱?要不,你先唱个歌让我们听听?”“小菜一碟!”骄傲的乌鸦刚一张口,所有的鸟儿,动物观众们都给笑趴下了,“这声音真难听!”乌鸦听了,尴尬地飞走了„„

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音乐会结束了。凤凰宣布道:“这次的音乐会非常成功,各个选手表演的也很精彩,这次的‘唱歌新星’便是黄鹂,它不仅唱歌好,心灵也好,让我们一起唱起歌,恭喜黄鹂成为本次的‘歌唱新星’!”

森林音乐会300字作文

一个新年的夜晚,森林里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

幕布拉开了,河马主持人拿着话筒,用洪亮的声音对所有来参加音乐会的小动物们说:“大家晚上好,我们十分感谢大家都那么关注我们的森林音乐会。首先,有请小猫咪咪和小绵羊白白,共同为我们演唱一首新年快乐。”此时,舞台上的灯光变得更亮了,咪咪和白白从台阶下走上了舞台,唱起了这首“新年快乐”,许多勤劳的蜜蜂和美丽的蝴蝶为她们伴舞,一大群的小昆虫为她们伴奏,台下的小动物为她们喝彩,她们唱得更带劲了。然后,许许多多的小动物都表演了自己的拿手乐器或是歌曲,这些动物中的最后一支交响曲乐队表演得最为出色:他们有的拉小提琴,有的拉大提琴,还有的拉中提琴,有的吹竖笛,有的吹横笛,有的在弹钢琴,有的在弹吉他,还有的在弹手风琴,他们一连奏了好几首歌曲,听得观众们不停拍手叫好。

最后,音乐会结束了,小动物们都回到各自的家里去了。

第五篇:青蛙音乐会说课稿

《青蛙音乐会》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青蛙音乐会》。《青蛙音乐会》选至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三册第三课,是一节欣赏课。下面我将从教学设计理念、教材、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教学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以审美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让学生在自由创作(游戏)中体验音乐的美与学习的乐。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青蛙音乐会》是一首具有趣味性的通俗音乐作品。乐曲为3/4拍,蛙鸣声伴随着乐声响起,好像夏季池塘边的青蛙在暮色中的合唱开始了。这是一首外国管弦乐曲,单二部曲式结构。乐曲情绪对比强烈,既有欢快的引子与尾声,也有抒情、优美的“月夜”主题,再配以青蛙鸣叫的音响,音乐想象鲜明,适合低年级学生欣赏。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整体水平相差不是特别明显。学生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相对可以。

(三)、教学目标

1、聆听《青蛙音乐会》,感受音乐所表达的生动鲜明的青蛙形象。

2、通过欣赏音乐、体会音乐培养学生安静地聆听音乐的习惯。

3、根据乐曲展开联想,通过唱、跳、奏等方式,感受大自然的美。

(四)、教学重难点:

能够听辩出乐曲中青蛙的鸣叫,节奏、情绪的变化;用动作、声音、打击乐器等不同手段参与音乐的表现。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感知、感受和体验,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据此,本堂课我采用了创设意境、游戏、聆听、感受等方法进行教学。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二)、学法

针对二年级学生好模仿,好动,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喜欢表演的特点。在课堂中我让学生聆听感受,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环节:组织教学,课前律动

在这一环节,教师首先发口令:“叮叮叮,快坐好,小朋友们,你真棒。快乐的音乐课又开始了,全体起立,跟着老师动起来„„”然后跟着老师一起做律动《青蛙最伟大》,教师和学生随音乐动起来,让学生逐渐感受到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第二个环节:创设意境,激发兴趣

成功的导入是一节课的重要开端,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在律动之后,我采用问题意境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我的音乐会产生好奇,从而更好的参与欣赏音乐。

师:我想来问问孩子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音乐会吗?你看到过音乐会没有?你参加的音乐会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如果你没有去过音乐会,那么,你心目中的音乐会又是什么样的呢?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让孩子们设想自己的音乐会,然后引出“我的音乐会”

师:今天我也有个音乐会,它有些调皮的藏进了我的音乐当中去了,我想请孩子们竖着耳朵去听,用心去感受,然后回答老师:“谁在开音乐会?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从而引出课题《青蛙音乐会》

第三环节聆听欣赏

在欣赏这一环节,我将乐曲分为三个乐段进行欣赏。

(一)聆听A段音乐

A段音乐欢快的引子部分,描绘了青蛙的叫声。在这段音乐的欣赏中,我主要设计让孩子们聆听感受音乐的节奏、力度和音高的变化,同时向孩子们介绍蛙鸣器并学习如何模仿蛙鸣声。

(二)聆听B段音乐

B段音乐节奏比较缓慢,是乐曲中抒情、优美的“月夜”主题。在这一段的聆听中,我选择让孩子想象感受,由优美的音乐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三)聆听C段音乐

C段音乐是乐曲的尾声,旋律比较幽默、诙谐。这段的欣赏中,我同样设计了让孩子们用想象感受的方法聆听音乐,这更有利于低段学生体会音乐,参与音乐。第四环节完整聆听,拓展升华

在欣赏完三个音乐段落后,让孩子们完整感受《青蛙音乐会》并对其进行二次创作,同时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感受《青蛙音乐会》的曲式结构。

最后,进入第二环节总结升华,进行环保教育,结束全课。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