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教学资源 > 课件

小学二年级语文《曹冲称象》课件范例(5篇模版)

小学二年级语文《曹冲称象》课件范例(5篇模版)



第一篇:小学二年级语文《曹冲称象》课件范例

小学二年级语文《曹冲称象》课件范本

【导语】课件设计和运用,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的客观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做的得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反之,则会事与愿违,如若枯燥乏味的课件必然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精心设计好一个课件,因势利导,就能紧扣学生的活动心理,活跃其思维,增强其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下面是东星资源网整理分享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曹冲称象》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曹冲称象》课件

导学流程:

一、导入:

1、小朋友,昨天我们上课时同学们都做了实验,很多同学都能想出曹冲的这个办法,用它来用小秤称大物件。小朋友们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呢?

2、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继续读这个故事,争取能讲给别人听。

二、朗读感悟。

1、请小朋友一边听课文,一边想课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先小组讲,指名讲主要故事。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3、把你读得的一个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评,重点指导第四自然段。组织学生反复读,弄清:要称出大象的重量,第一步怎么做?(赶象上船,在船身下沉处画条线)第二步怎么做?(赶象上岸,装石头,装到画线处为止)第三步再怎么做?(称船上石头的重量)第四步怎么做?(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

4、学生再读三、四自段,比较一下,官员们提出的`方法与曹冲的办法相比,有什么不同,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杀大象。

5、在读课文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其余的四个二类字,“倒、艘、沉、止、微”。使学生结合课文理解。

三、实践创新。

1、鼓励学生创新,启发学和动脑子想一想:曹冲的办法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很好的,你还有什么比曹冲更好的办法?请你大胆地说一说。

2、学习讲这个故事,讲出比曹冲更好的办法。先在小组内讲,再派代表在全班讲。

导学流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我们知道,我们不但要读故事,讲故事,还要从故事中学会认字,那么上节课小朋友们们学的字都还记得吗?出示生字,如果大家全部认识,老师会奖给大家一个故事。

2、师讲故事:聪明的徐文长。

3、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知道了什么?启发学生遇事要动脑子。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组织学生进行观看,说出自已认为难写的、易错的地方进行汇报。

2、重点指导:

“点、照”二字的四点底。“象、像”二字,指导下面的弯钩,要写正。“再”字要下横长,后三笔是:竖、横、横。并注意“在”与“再”二字的不同。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曹冲称象》课件

教学目的: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3、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4、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明确、有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课题,质疑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出示秤称实物画面)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出示大象画面)是呀,大象又高又大,怎样称出它的重量呢?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古代故事《曹冲称象》(板书课题),看看人们是怎样称大象的。

2、围绕课题质疑

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想知道什么呢?(学生可能会提出“曹冲为什么要称象”“曹冲想用什么方法称象”“大象到底有多重”等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在肯定之后,要告诉学生“曹冲中想用什么方法称象”是我们要读懂的重要问题)

二、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3遍提醒学生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不同层次的学生朗读,检查自读效果如果有的学生还没有读顺,再提醒他们自读相应的句子、段落,力求大部分学生能把课文读通读顺。

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然后按“谁做了什么事”的思路口头填空。

课文讲了——的故事

(学生填“曹冲称象”正确,填“曹冲想出好办法称象”更好,应给予充分肯定)

三、自主识字,有针对性地指导

1、给课文中要求会认的11个生字画上圆圈,自己读读字音,想办法记忆字形。

2、学生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3、在学生自主识字的基础上,教师作有针对性的指导。

4、教师出示生字组成词语的卡片,让学生认读词语,巩固识字。

5、学生再次自读课文,强化识字效果。

第二课时

一、分步细读,读懂各段意思,重点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大象“又高又大”。

(1)指名朗读。

(2)学生画出写大象又高又大的语句,互相交流再出示“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这个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大象“又高又大”。

(3)激发想象,发展思维和语言。

大象的身子像(—堵墙)

大象的身子还像()

腿像(四根柱子)

腿还像()

(4)指导朗读,提示学生读出惊奇、疑问的语气。

3、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官员们的称象办法。

(1)四个同学一组,分角色练习朗读,再互换角色朗读。

(2)思考、讨论:官员们提出了什么称象办法?他们的办法好吗?为什么?

4、学习第四自然段,感悟曹>;中称象办法的巧妙。

(1)自由朗读,要求读熟。

(2)教师出示“先……再……然后……”等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再指名学生说,师生共同评价,看是否把曹冲称象的办法说清楚了。

(3)实验演示指名学生上讲台,一边说一边通过道具实验演示曹冲的称象办法教师提醒全班学生认真观察。

(4)思考、讨论:曹冲的称象办法好吗?为什么?

(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用石头代替大象,解决不能把大象宰割成一块一块称的问题,从而认识到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5、指导朗读最后一段,注意“微笑着”“果然”这两仑词的语气。

二、升华认识,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1、一头大象,官员们想不出好办法称它的重量,小曹冲怎么会想出这么个好办法呢?

(绝大多数学生会说曹冲善于观察、肯动脑筋,这也正确深层次探究曹冲怎么会想出这么个好办法,则缘于他善于联想秤提不动大象,曹冲想到船载得起;宰大象秤重量肯定是不行的,那么,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大象呢?曹冲又联想到石头,石头可以代替大象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曹冲善于联想的特点)

2、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司马光砸缸救小朋友的故事,今天又学了曹冲想出好办法称象的故事,有的同学还知道比利时的小英雄撒尿浇灭导火索的故事那么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想了什么办法解决呢?还有什么难题,现在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说出来吧,大家帮你想办法,好吗?

三、完成课后第3题

1、自由朗读句子,再指名朗读,教师指导学生读出正确的语气。

2、说说每组的后一个句子好在哪里。

【篇三】小学二年级语文《曹冲称象》课件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师:古时候有个大官,叫曹操。有一次,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自己的儿子曹冲和官员们一起看大象。他们看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也去看看吧!(多媒体展示大象图片)

2、请同学们描述大象的样子。(注意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顺序和方法)出示“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

3、出示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引导学生针对题目提出问题,老师注意疏理、归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师巡视,了解学生初读情况。读后请几位同学分读课文,师生评价。自读课文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默读、小声朗读、几个人在一起读等都可以。)

2、再读课文,重点让学生带着自己前面所提疑问读课文。(师强调,当我们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时,应该采用哪种方法好呢?使学生明白,带着问题读课文时采用默读的方法。)

3、交流解疑。针对前面所提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三、细读深究,突破难点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古时候,那时科技不发达,只有一种秤,(多媒体展示古时候的秤的图片)这样的秤怎么能称象呢?

1、找出有关官员称象方法的句子。(多媒体显示内容)小组讨论:官员们的办法到底好不好呢?不好在哪里?汇报交流。

2、曹操听了是什么态度呢?(显示:“曹操听了直摇头。”品读这句话,理解“直”在这句话中的意思,并练习用“直”说话。)

3、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

(1)找出写曹冲称象方法的句子,读一读。

(2)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称象过程。说一说曹冲称象的方法和步骤。(同桌互相说,再指名说。)

(3)出示填空,加深理解。

把大象()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多少,就沿着(),在船舷上画()。再把大象(),往船上装(),装到船()到()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有多重,就知道()有多重。

4、小组讨论:

(1)曹冲称象的方法好在哪里?(引导学生与官员所提方法比较。出示“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让学生感受曹冲的聪明。品读这句话,并用“才”练习说话。)

(2)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引导学生明白曹冲称象的方法不是凭空想出的。第一,是听别人议论,受到了启发;第二,是他平时注意观察,勤于动脑的结果。)

5、汇报交流。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能说一说吗?

2、读读课文后边学习伙伴的话,说说要是让你称象,你会用什么办法?

3、小结。

五、作业:(选择其中的一项完成)

1、请你写几句话夸夸曹冲。

2、用在课文中学到的办法做一做实验。

3、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小朋友们听。

第二篇:二年级语文《曹冲称象》教学反思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

二年级:李亚丽

《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本课优点:

1、导入(复述故事,引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地给大家讲一讲?

2、齐读课文,设置主要问题:曹冲用什么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然后点读1----3自然段。思考:曹操听了大臣们称象的方法为什么“直摇头”? 引导学生读4、5自然段,体会曹冲称象的过程。

3、师生合作,边叙述边总结,曹冲称象的全过程,解答曹冲用什么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抓住表示称象顺序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用先、再、然后、最后仿句子。画一画然后说一说称象的过程。

4、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加上适当的动作和表情,体会当时的情景,体会曹冲的聪慧,小组之间进行比赛。

5、引导学生思考课后问题: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呢?可以启发他们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也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见解,进行互相评价。

不足之处:

1、课后练习关于“才”字和“到底”两个字所表达的语气没有讲解,学生体会不够深刻

2、关于曹冲这个人物以及实力背景没有做简单的介绍。

3、称象的过程如果用动画显示会更加直观,一目了然。

第三篇:二年级语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课题:第4课、《曹冲称象》 课时: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曹冲称象》出自《三国志.魏书.邓哀王冲传》,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动脑筋想出了称大象的办法的故事。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思考,能大胆的表达想法。全文共5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第一自然段讲曹操带着儿子和官员去看别人送的一头大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大象的来历。第二自然段形象地描述了又高又大的大象,官员们都在议论大象的重量,暗示想知道大象的重量有一定难度。第三自然段讲官员想出造大秤的方法,但根本行不通。第四自然段讲曹冲提出了称象的方法,第四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局,曹冲的方法果然可行,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会写“别人、一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体会方法的巧妙。

教具与学具:多媒体课件、磁性田字格、有关曹操和曹冲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质疑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啊已经学习了曹冲称象的生字词,那么现在啊老师就要来考考同学们了,看看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有没有掌握知识,请同学们观看大频幕,我们来开火车读词语,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了!火车火车哪里开?(根据同学们的应答开火车复习生字)

嗯,看来同学们都非常棒,对于学习的知识都能够快速的掌握,那么同学们本节课曹冲称象到底说了一件什么事呢?哪位同学可以站起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哦,原来课文说了一个叫曹冲的小男孩想出了一个比大人们都好的方法把一头大象的重量称了出来。

(那为了称出大象的重量,人们究竟想出了哪几种方法,为什么只有曹冲的方法是最好的呢?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弄清楚这个问题吧。)

二、对比思考,感受巧妙

1、(首先请同学们大致浏览课文,大声的告诉老师课文总共有几个自然段啊?哦、5个自然段,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2个小问题: ○故事中说了那些人?(曹操、曹操的儿子、官员们)○他们在干嘛?(看大象)

哦,那我们也来看一看这个大象到底长什么样?请同学们一起来看大频幕

(老师看一看哪位同学读书最仔细,可以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大象样子的句子)

过渡句:嗯,这个同学非常厉害,一口气找全了描写大象的句子,但是古时候啊,人们很少见到这种庞然大物,他们一边看一边议论,哎?同学们,议论是什么意思啊?他们在议论什么啊? 哦!“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那听老师再说一个句子,请同学们对比一下,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呢?这么大的象,有多重呢? 谁能读出这两句话的不同来,(请2个同学分别朗读体会不同)

2、那听到官员们的议论,曹操说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引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边读边想:官员们想到了哪些称象的办法?

总结:哦!那么就是办法只有一个,就是造一杆大秤。那请同学们同桌相互小声的讨论一下,这个办法能不能称出大象的重量?为什么呢?(根据学生回答引出)那么老师想请问如果你是曹操或者官员,你当时是什么心情呢?谁愿意来做曹操?谁愿意来做这两个官员,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这段话。

3、过渡句:嗯,读的非常好,是啊,官员们倒是想出了办法,可是办法不行啊,所以曹操听了直摇头。难道真的没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就在这时,一个7岁的孩子站了出来,他就是曹操的儿子曹冲。一个连大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难道这个7岁的孩子能相处好办法?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第4自然段,看看曹冲的办法是什么。好,那么我请一个同学来说一说曹冲一共说了几句话,(5句)那几句话写了他想到的办法?(2、3、4、5)

请同学们认真看看课文插图,在读一读2.3.4.5句话,想一想曹冲称象的方法主要有几个步骤。

(学生回答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同学们说的很清楚,也很有条理,让我们一起通过动画演示来看一看吧!那看来曹冲做事是非常讲究步骤的,他首先做了什么,在做了什么,然后做了什么,最后怎么样了。那么谁能也来仿照曹冲的做事方法,用“先……再……然后……最后……”来说说句子呢? 通过课文第5自然段,我们知道按照曹冲的方法,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那么小朋友们发现这个方法为什么很巧妙吗? 生回答

是啊,许多大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曹冲一个小孩子竟然解决了,要知道,当时的曹冲才7岁啊!(老师刚刚说了一个字说的非常的重,是哪个字啊?它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这个“才”来练习说一句话。

三、情境创设、练习表达

那同学们想一想:当人们按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重量的时候,一旁的曹操和官员们会说些什么呢?(自由讨论,点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作业练习

小朋友们,曹冲小小年纪就想出了如此巧妙的方法,实在令人佩服。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向曹冲学习,遇到问题时善于开动脑筋,想出巧妙的方法来解决。回家后,把曹冲称象的过程说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4、曹冲称象

官员方法:造大秤——没人提的起来

曹冲方法:用石头代替大象——简便、巧妙

第四篇:小学二年级语文《泉水》课件

5、泉

课文简析:

这篇课文很美,讲述的是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洒下一路爱心,写出了泉水的无私奉献、帮助别人的好品质。读读课文,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课文,了解泉水的特点,感悟体会泉水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感悟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5课泉水,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本课生字和词语。

(出示生字卡片)

1、开火车读生字。

2、指名朗读词语。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相信你们读起课文一定更美。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美丽的泉水姑娘吧!请同学们轻轻翻开书。

(二)、学习课文

理解感悟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丁丁冬冬的泉水唱着歌来到这阳 光灿烂的世界,那温暖的阳光照射着它,那芬芳扑鼻的花香抚摸着她,她高兴极了欢快地向前跑去,她都去了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2、3、4、5自然段,边读边用笔画出来。

(1)指名汇报:板书(水池、平地、果园、山谷)

(2)师:同学们找得很准确,让我们随着泉水去山腰的水池去看看吧!说说她遇到了谁?说了什么呢?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汇报)板书:姐姐、多(出示课件)(2)“天然水塔”指什么?(没有污染的水源,在这里指泉水。)(3)你觉得泉水应该用什么语气说话呢?(自豪)谁能用自豪的语气读读泉水说的话?(指名比赛读)

(4)如果你是山里的姐姐你会对泉水说什呢?(指名说)师:看来泉水是个热心肠啊!为山里人提供了充足的水源,那就让我们美美地读读这段话吧!(齐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泉水姑娘帮助了山里的姐姐后,又来到了山间的平地,这下又会遇到谁呢?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汇报:板书:杜鹃花

师:火红的杜鹃花在干什么呢?这说明了泉水怎么样?板书:清(2)谁来读读泉水的话?指名读。

(3)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比喻句)你还能用“……像……”说句子吗?指名说比喻句。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从泉水的话可以看出泉水又帮助了火红的杜鹃花。让我们替杜鹃花说声:谢谢吧!

过渡:泉水继续流着,它流到了果园,也穿过了山谷,她又会遇到谁呢?

4、同桌合作学习4、5自然段:(1)同桌互相读一读并说一说:

汇报:遇到了果树,板书:果树。大口大口地喝水

a.这是一种什么写法?(拟人)从这个词可以看出什么?(果树非常渴。)

b.泉水说了什么?你从泉水的话中知道了什么?(甜、帮助人后快乐)

c.她还遇到了谁?指名回答。板书:画眉鸟

它在尽情地歌唱,可以看出它非常的高兴,是因为泉水在帮它伴奏呢!板书:美。很美很美的琴声要给人以美的享受,谁来美美地朗读泉水的话。

小结:泉水姑娘好不好?是啊!它用那清甜的水滋润着成长的果树,用它那优美的琴声为画眉鸟伴奏,真是每到一处都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美丽的图。

(2)你喜欢她吗?你觉得泉水怎么样? 板书:无私奉献、乐于助人

过渡:无私奉献的泉水,听到了你们的表扬高兴极了,丁冬,丁冬,欢快地弹着琴跑下山去„„

5、齐读课文6、7自然段: 理解:“好多同伴”(小溪、江河)约定大海里见。

师:说得真好,作者用这简单的一句话,就把大自然的知识告诉了我们,无数的河流,小溪最终都会流入大海。

6、想不想去欣赏那欢快的泉水呢?(想)请同学们说说。

(三)、拓展练习:

1、泉水美不美?这么美的泉水姑娘你们舍得它停下吗? 齐读第7自然段。丁冬,丁冬„„

2、这里的省略号你怎样理解?(泉水还会去很多地方)

好,那就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说一说泉水姑娘还会流到哪里去?还会做什么好事?

3、我们应该学习泉水什么品质呢?(助人为乐,奉献爱心)在日常生活中你会怎么做呢?(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四)、课堂总结:

泉水就这样一路奉献,一路欢歌地流进了大海,大海用广阔的胸膛拥抱着她,让我们一起为泉水送去祝福吧!

板书设计:

5、泉

山腰

姐姐

多平地

杜鹃花

清 果园

果树

甜 山谷

画眉鸟

美 无私奉献

乐于助人 《泉水》教学反思:

在教学《泉水》这一课时,我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特点,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理解上,情感的体验上,特别市语言的迁移运用上,设计了一个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在读和说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读中感悟,以读激情

本课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洋溢着对泉水的赞美之情,是一篇学习语言,情感熏陶的好教材。因此,我力争做到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师生合作读、扮演角色读、齐读等),去体味课文的语言美,感受泉水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的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最终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提高了审美的情趣。

二、自主学习,升华提高

另外我还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先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然后鼓励学生大胆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在交流中,让学生感悟到了课文的语言美,体会到了泉水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将自己的情感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融在一起在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我在教学中能适时地给予点拨引导调控,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愈加高涨。

三、重视积累,灵活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语文要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小学阅 读教学,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

为此我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了多种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说话仿写练习,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课文里的语言。我还让学生从课外收集有关泉水的诗歌,如《小池》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运用语言的方法和积累语言的乐趣。

总之,这节语文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代教,读中有恰,读中有想的教学理念,既上得扎扎实实,又有新意,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第五篇:小学语文二年级《掌声》课件

她是什么?世界上有一种东西,人人需要她!干渴时,她是一杯清凉的水; 泥泞中,她是一只扶持的手; 挫折时,她是一句温暖的话; 迷惑时,她是一个肯定的回答!有了它,海洋更浩瀚;天空更辽阔,有了它,阳光更灿烂,心情更美好!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慢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她的眼圈儿红了。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小英刚刚站定地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

动下,骤然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掌

声渐渐平息,小英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她小时候的故事。故事十分动人,她的普通

话说得也很好。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

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掌声干渴时,一杯清凉的水; 挫折时,一句温暖的话; 迷惑时,一个肯定的回答!有了它,阳光更灿

烂,心情更舒畅; 有了它,海洋更浩瀚,天空更辽阔; 有了它,人间更温暖,世界更美好„„* *绵阳市剑南路小学赵梅 掌声“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次掌声

,它使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我永远感谢这掌声。” *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