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踩雨》课件设计对应的教案范文
《踩雨》课件设计对应的教案
吕华
重庆市北碚试验区天生桥小学
教学内容:唱歌教学《踩雨》
教学年级:四年级
教学目的:
1、能够演唱《踩雨》;能愉快演唱,用节奏为其伴奏。
2、能够有感情演唱踩雨中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雨中情景,体验雨中的乐趣,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3、能够积极参与找邻居的旋律练习活动,从旋律演唱和感受旋律的流畅,增强旋律流畅感和终止感。
教学重点:
学唱《踩雨》,体会歌曲所表现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的生活。
教学难点:进行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旋律感和终止感。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钢琴
教学方法:听唱式、表演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课前活动
1、师生问好。
2、师:星期天,小红约了邻居小伙伴准备到公园去玩。出门一看,街上的行人都撑着雨伞,他找不到邻居小伙伴了?我们来帮帮找好吗?我们来看看,(出示《找邻居》课件。)
先唱小红伞上的旋律,再唱其他伞上的旋律,看哪位是他的邻居。自己唱然后举手告诉我们。3号伞上邻居是?……
连起来唱。
再唱要注意流畅地视唱
二、教学过程
导入语:小红找到邻居高高兴兴的来到公园,踩着雨水,唱起歌儿,同学们我们也来轻声唱。
(一)复习《踩雨》
出示《踩雨》歌单课件。
1、学生跟琴轻声唱《踩雨》。
2、纠正学生唱错的部分。
先来唱一唱有雨声的部分,模仿雨声要用最大的力气,唱出最小的声音.听老师弹奏踩雨的部分,注意两条旋律的不同走向音准。
听老师唱歌曲高潮部分。
你觉得这句该怎样唱,请同学唱
你觉得哪一种演唱好听?
3、注意齐唱声音位置的统一。学生反复唱,然后跟着琴完整地
演唱《踩雨》,注意听琴唱准音高。
跟着录音演唱体会歌曲中的情绪变化。(教师拍手鼓励)。
(二)以歌曲激趣
师:刚才,我们反复演唱了《踩雨》这首歌,感受到这首歌曲表
现了什么样的情绪?这些情绪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生:……
1.小红在公园,踩雨水玩是怎样的心情?,用歌声来表现出来。
2.突下大雨,跑到公园踩雨的心情?用歌声把你的体会唱。
3。在雨中嬉戏玩耍会是怎样的情绪?唱
师:我们就带着欢快活泼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7、学生演唱,教师巡视,指名表情丰富的学生上台示范演唱,教师鼓励,强调注意中间乐句与首尾乐句的情绪。首尾节奏紧凑,表
现欢快活泼的情绪,中间乐句节奏舒展,表现兴奋、愉悦的心情。气
息要用得多一些。
8、比一比演唱巩固练习。
分组对唱。教师加入雨点节奏的声音。
沙0沙0沙 沙沙 0
师:同学们唱得真好,你们可听到老师用什么声音来给你们伴奏
呢?
生: 沙沙的声音。
师: 小雨的声音可以提炼出这样的节奏,沙0沙0沙 沙沙 0,让我们来轻声地唱唱。
师:加入音高会更好听,一起来唱一唱.10101110
生: 沙0沙0沙 沙沙 09、歌伴奏演唱。3个小组从过门开始伴奏,5个小组演唱。教师
强调声部间的和谐统一。
师:同学们,雨下得越来越大了,雨声有什么变化?想想大雨的声音会是怎样的呢?
生:……
师:我们轻声来唱一唱,5–5–5550
哗–哗 –哗哗哗0
师:大雨加入会是怎样的呢?咱们来试一试。从过门开始,请刚
才演唱的同学模仿大雨的声音,其他演唱歌曲。
回忆从生活中体会到雨中的心情是怎样的?唱
两段连起来会是什么效果呢?共同来演唱《踩雨》,演唱时要表
现出欢快活泼的情绪。
两组配合的都很好,自己给自己鼓掌。
分小组,比一比。
最后学生完整演唱全曲。
(三)音乐活动
师:小雨沙沙沙,大雨哗啦啦,同学们在雨中嬉戏玩耍,选择自己喜
欢的方式来,可以拍拍手.跺跺脚,抽几个同学说
分组讨论.请几位同学上台表演,其他同学演唱歌曲,12大组有感情的演唱歌
曲,34大组第一段加入小雨第二段加入大雨的声音给他们伴奏.14、放音乐,师:表现出踩雨时的活泼欢快的雨中情景。
三、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学习了《踩雨》这首活泼、欢快的歌曲,使
我们感受到了音乐所表现的雨中快乐。同学们,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的欢乐,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去发现,尽情去享受吧!
下课,再见!
四: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同学们演唱了歌曲《踩雨》,通过唱
歌、表演、创造与合作,更好的表现了歌曲的内容,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本课给我体会最深的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学中必须抓住教材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营造一种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寓教于乐。
第二篇:《踩雨》课件设计对应的教案
《踩雨》课件设计对应的教案
吕华
重庆市北碚试验区天生桥小学
教学内容:唱歌教学《踩雨》 教学年级:四年级 教学目的:
1、能够演唱《踩雨》;能愉快演唱,用节奏为其伴奏。
2、能够有感情演唱踩雨中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雨中情景,体验雨中的乐趣,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3、能够积极参与找邻居的旋律练习活动,从旋律演唱和感受旋律的流畅,增强旋律流畅感和终止感。教学重点:
学唱《踩雨》,体会歌曲所表现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的生活。
教学难点:进行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旋律感和终止感。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钢琴 教学方法:听唱式、表演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课前活动
1、师生问好。
2、师:星期天,小红约了邻居小伙伴准备到公园去玩。出门一看,街上的行人都撑着雨伞,他找不到邻居小伙伴了?我们来帮帮找好吗?我们来看看,(出示《找邻居》课件。)先唱小红伞上的旋律,再唱其他伞上的旋律,看哪位是他的邻居。自己唱然后举手告诉我们。3号伞上邻居是?……
连起来唱。
再唱要注意流畅地视唱
二、教学过程
导入语:小红找到邻居高高兴兴的来到公园,踩着雨水,唱起歌儿,同学们我们也来轻声唱。
(一)复习《踩雨》
出示《踩雨》歌单课件。
1、学生跟琴轻声唱《踩雨》。
2、纠正学生唱错的部分。
先来唱一唱有雨声的部分,模仿雨声要用最大的力气,唱出最小的声音.听老师弹奏踩雨的部分,注意两条旋律的不同走向音准。听老师唱歌曲高潮部分。
你觉得这句该怎样唱,请同学唱 你觉得哪一种演唱好听?
3、注意齐唱声音位置的统一。学生反复唱,然后跟着琴完整地演唱《踩雨》,注意听琴唱准音高。
跟着录音演唱体会歌曲中的情绪变化。(教师拍手鼓励)。
(二)以歌曲激趣
师:刚才,我们反复演唱了《踩雨》这首歌,感受到这首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这些情绪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生:……
1.小红在公园,踩雨水玩是怎样的心情?,用歌声来表现出来。2.突下大雨,跑到公园踩雨的心情?用歌声把你的体会唱。3。在雨中嬉戏玩耍会是怎样的情绪?唱
师:我们就带着欢快活泼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7、学生演唱,教师巡视,指名表情丰富的学生上台示范演唱,教师鼓励,强调注意中间乐句与首尾乐句的情绪。首尾节奏紧凑,表现欢快活泼的情绪,中间乐句节奏舒展,表现兴奋、愉悦的心情。气息要用得多一些。
8、比一比演唱巩固练习。
分组对唱。教师加入雨点节奏的声音。沙
0
沙
0
沙 沙
沙 0
师:同学们唱得真好,你们可听到老师用什么声音来给你们伴奏呢? 生: 沙沙的声音。
师: 小雨的声音可以提炼出这样的节奏,沙
0
沙
0
沙 沙
沙 0,让我们来轻声地唱唱。师:加入音高会更好听,一起来唱一唱.0
0
0 生: 沙
0
沙
0
沙 沙
沙 0
9、歌伴奏演唱。3个小组从过门开始伴奏,5个小组演唱。教师强调声部间的和谐统一。
师:同学们,雨下得越来越大了,雨声有什么变化?想想大雨的声音会是怎样的呢?
生:……
师:我们轻声来唱一唱,–
– 5
0 哗
–
哗 –
哗哗
哗
0
师:大雨加入会是怎样的呢?咱们来试一试。从过门开始,请刚才演唱的同学模仿大雨的声音,其他演唱歌曲。
回忆从生活中体会到雨中的心情是怎样的?唱
两段连起来会是什么效果呢?共同来演唱《踩雨》,演唱时要表现出欢快活泼的情绪。
两组配合的都很好,自己给自己鼓掌。分小组,比一比。
最后学生完整演唱全曲。
(三)音乐活动
师:小雨沙沙沙,大雨哗啦啦,同学们在雨中嬉戏玩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可以拍拍手.跺跺脚, 抽几个同学说 分组讨论.请几位同学上台表演,其他同学演唱歌曲,12大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34大组第一段加入小雨第二段加入大雨的声音给他们伴奏.14、放音乐,师:表现出踩雨时的活泼欢快的雨中情景。
三、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学习了《踩雨》这首活泼、欢快的歌曲,使我们感受到了音乐所表现的雨中快乐。同学们,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的欢乐,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去发现,尽情去享受吧!
下课,再见!
第三篇:踩雨教案
《踩雨》教案
1.设计意图
本课选择了人教版第九册第七课《雨花》中《踩雨》一课为教学内容,以“雨”为主线,按“听雨——赏雨——唱雨——踩雨——戏雨”为线索,对整堂课进行设计,力求让学生感受自然美、音乐美、创造美。
2.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通过聆听多种“雨”为主题的音乐,能感受不同的构思,不同旋律,风格情绪的变化。
B、能力目标:孩子们能用欢乐、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表现在夏天的雨中玩耍的情景,尝试用所学的音乐表现手法为歌曲伴奏。
C、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歌曲《踩雨》,学生能在音乐中感受体验踩雨的欢乐情绪,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3.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踩雨》 不同的构思,不同旋律,相同内容,风格情绪的变化。
4.教学难点:
体验表现生活与歌曲中踩雨的欢快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
1.师:“下雨天,你都听到了怎样的下雨声?”(同学回答:沙沙哗哗 等。)
师:你们都说的很好,老师听到了和你们不一样的雨声。
沙 里格 沙
(二)参与探究
1)师:老师给大家两条节奏,请你仔细听,看看我为雨声配的是哪条节奏!
师:出示节奏 a: x x x x x x︱x x x 0 ‖
b: x x x x x ︱x x x x 0 ‖
听的真仔细,现在我们把这两条节奏一起练习一下。2)师:我们用“沙 里格 沙”来读一下节奏? a:x x x x x x ︱ x x x 0 ‖
沙 里 格 沙 里 格 沙 沙 沙 b:x x x x x ︱ x x x x 0 ‖
沙 里格 沙 沙 沙 里格 沙
(注意提示学生念的时候声音要有弹性
3)师:听老师把刚才的节奏加上旋律,请你们仔细听两条节奏是按照什么顺序出现的
(学生说出顺序后先读节奏,在读歌词)
我按照同样的 节奏,写了两条旋律,认真听你能发现什么?(旋律的走向、最后小节节奏变化)4)学唱旋律和歌词
学生完整演唱两条旋律和歌词,老师提示唱的要有弹性。过渡:你们唱得太好了,你们的歌声仿佛把老师带到了那个美好的童年。。。
那就让我们带着高兴心情一起走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歌曲《踩雨》
三)、学习《踩雨》
1、初听
师:在欣赏的时候请你找出刚才表现雨声的旋律出现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听到时就举起手。
(播放课件 学生欣赏)
2、讨论
师:讲解什么是歌曲的引子和尾声
引子:出现在歌曲的开头,用来酝酿情绪,提示内容的。尾声:出现在歌曲的结尾,有结束感觉。中间称为主体部分
(板书:引子 主体 尾声)
3、复听歌曲
除了引子尾声,歌曲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4、学习主体部分 师:我们就带着欢快、高兴的的情绪一起学习主体部分。1)学唱旋律
师:仔细观察旋律,在乐句与乐句、小节与小节间你发现了什么?(有的乐句、小节节奏相同)听老师弹奏旋律,学生看谱
再听,轻声哼唱。
师:你觉得哪些句子唱起来有困难?
(老师及时纠正学生演唱的不准确的乐句)注意休止符 2)学唱歌词
谁在夏天的雨中踩过雨?说说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请大家带着这样的心情,跟着旋律有节奏的念歌词。请注意不要有拖腔和叫喊的现象。
提示要念得欢快活泼,声音要有弹性。请大家就用这样的状态,跟着旋律唱歌词。3)分段
如果让你从音乐上对主体部分进行分段,你会分成几段。两段 用 A 和B 表示
(完成板书 :引子 A B 尾声)
5、尾声学习
一起看看尾声部分,你发现了什么?
6、再次聆听歌曲:《踩雨》
7、学生正确完整地演唱歌曲
8、师生配合,用接龙的形式演唱歌曲。
四、编创与活动
1、讨论歌曲情绪“谁在雨过后踩过雨,说说你的心情?”
2、教师:“我想了一个好注意,可以在现场就感受一下踩雨时叭叭叭的声音快乐,请在句末处加上“XX”,用自制乐器或用双脚轻轻拍打地面,并用刚才我们所说的心情唱一唱这首歌。”
谱例:3 23 2 5 ∣ 2 21 2 XX ∣ 3 23 7 67 ∣ 1 1 1 XX∣
3、随音乐伴奏完整演唱歌曲,并用自制的下雨音响为歌曲伴奏。要求:边唱边用神态动作„„表现你对音乐发展过程的感受。
4、教师:“同学们的脸上浮现的笑容真好看,大家想像着“踩雨”的情景,来一次艺术实践活动,用我们身边的自制乐器或其他表演形式(唱、跳),重现“踩雨”的情景,我们开始吧。”(背景音乐《when the love falls》,多媒体展示从成年到幼儿时的雨中图片)
5、分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6、展示、评价。课堂小结:
教师:“大家表现的真精彩,老师被你们带回了童年,在雨中踩雨,你们一定也经历过这样愉快的游戏。雨声、踩雨声、笑声编织成一首动听的交响曲。只要我们留心,相信大家能听到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更多创作灵感与快乐。”
课后延伸:
1、“雨滴带给人们遐想,课后让我们寻找并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主题《雨》,我们可以在下节课进行创作展示。”
2、构思:从命题出发构思内容框架。根据框架选用素材进行创作。
3、要求:根据本课内容学到的“小雨”、“大雨”、“暴雨”„„各人找自己伙伴或单独发挥自己的想像,创作音乐——命题创作。
4、说明:因为是命题的自由创作,所以各种形式不限。 如:用各种音响的先后交织出现,组成一幅《狂风暴雨》;再如:用数首表现“雨”的歌曲串联起来,加上打击乐器、串联词等。还可以小品形式、艺术造型、舞蹈等等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
第四篇:踩雨教案
音乐教案《踩雨》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踩雨》 教材分析:
这一课主要以“雨”为主题,表现了雨给人们带来的欢乐。歌曲描绘了少年儿童在夏日的雨中踩着雨花在玩耍的情景,塑造了他们活泼、轻松、可爱的形象,反映了他们热情纯真的童心世界。特定的象声词“沙里格沙”“叭里格叭”亲切而通俗。《踩雨》是一首甜美欢快的歌曲,旋律比较轻松,表现了孩子们在雨中欢闹的情景,充满了童真、童趣。教学目标:
1、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表现在夏天的雨中玩耍的情景。
2、通过音乐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从音乐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3、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歌曲中相似的旋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件 录音机 磁带 电子琴 学生准备自制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朗读《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二、游戏:用肢体语言表现下雨
杜甫用他生花的妙笔绘出了一幅美丽的雨景。我们同学用我们的肢体语言也可以表现一个下雨的场景: 小雨——轻拍手—— p——轻巧 雨滴——响指(弹舌)——f——强 大雨——拍腿——ff——很强 雷声——齐拍桌面——fff——更强 根据老师朗诵配音:
“春天的雨说下就下,不知不觉中‘沙沙沙’下起了小雨,雨水落在树叶上、房顶上,慢慢地聚集成小水珠滴落下来。‘滴答滴答’好像在弹奏一首美丽的乐曲。这时雨越下越大,‘哗哗哗’从空中洒落下来,在地上溅起朵朵水花。忽然一个惊雷响起,震醒了沉睡的大地,雨声也戛然而止。”
1、按节奏读雨声 小雨:
X X X X X | X X X X 0 | X| 雨滴
XX XX X X X | X X X X| 没想到大家还是配音天才呢!那我们能不能把下雨的声音按节奏读出来呢?<课件展示>
2、朗读歌词
如果我们把雨声换成其他内容还可以按节奏读出来吗?<课件展示>(重点教最后一句节奏)
三、学习歌曲
1、初听歌曲 这沙沙的雨声和叭叭的脚步声构成了一曲美妙的音乐,让我们来听一听。请打开课本《踩雨》
听后回答问题: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表现了小朋友怎样的心情?<欢快、活泼>
2、复听歌曲
大家听得非常仔细,下面考考大家的观察力,歌曲中有几处空拍?(板书)听后请大家用手势告诉我
(听后总结:休止符的出现是音乐动与静的结合,感觉到旋律更加活泼欢快)
3、学习歌曲(1)学习前四小节
考一考:谁能用la模唱歌曲第一句?‘沙里格沙’是雨的象声词,表现了雨下个不停。(2)学习5——12小节
这两行节奏和第一行一样,同学们能不能轻声演唱一下?(3)师教唱13——20小节 小朋友非常开心的踩着雨,想呼喊更多的小朋友来玩耍。我来唱你们听哪一句最难?(处理难点)6 5 3.2 3 | 7 67 5 6 1-|(4)齐唱前5行,巩固练习(5)对比演唱最后8小节
这是全曲第一句和第五句的重复,现在就考考大家他们的区别在哪里?(对比演唱,让学生区分)(6)完整演唱全曲
这两句的重复使歌曲变得更加完整,有一种前呼后应的感觉。让我们完整的演唱一遍(7)处理歌曲
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情演唱这首歌?(甜美的声音、轻松的心情)声音强弱的处理: 雨的声音要弱一些——p 表现孩子们欢快的心情时要强一些——f 把孩子们无忧无虑地在雨中玩耍嬉戏的场景表现出来(8)加衬词演唱
为了更好地表现孩子们欢快的心情我们还可以加上拟声词衬托一下热闹的气氛
在雨声后面家ei、hei其他空拍处拍手 总结:
你们美妙动听的歌声打动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老师。老师们也好像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代。让我们再次唱起歌送给老师们一个美好的童年回忆。(在歌声中下课)
唱着《踩雨》走出教室,下课。
教后记:
本课选择了人教版第九册第七课《雨花》中歌曲《踩雨》为教学内容,以“雨”为主线,按“赏雨——戏雨——听雨——唱雨——踩雨”为线索,对整堂课进行设计,力求让学生感受自然美、音乐美、创造美。整堂课气氛较好,学生反映良好,听课评课较好。
第五篇:《踩雨》教案
《踩雨》
教学目标
1、用欢乐、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表现在夏天的雨中玩耍的情景,并用沙锤为歌曲伴奏。
2、通过简单的音乐创作,探索如何应用音乐元素塑造形象,表达情感。
3、整合资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艺术的美。
教学重难点
1、歌曲强弱节奏表现及休止符的掌握。
2、有感情的演唱,并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表演《踩雨》
1、夏日的雨声——沙沙沙;赤着脚丫踩在雨中——叭叭叭。这声音能构成美妙的音乐吗?请听歌曲《踩雨》。
2、聆听范唱。
谁能模唱开始的两小节“沙里格沙”?说明他既非常认真地听,又代表他的记忆力非常强!
3、我相信全体同学能自学唱出前面12小节曲调,注意轻声唱,不要影响周围同学。
4、听钢琴弹接下去的8小节。尤其是这8小节中的最后两小节曲调,有些难度,有一个什么节奏?
5、把歌曲的20小节曲调连起来唱一唱。
6、最后8小节曲调很容易,但注意有两小节稍有变化,要看仔细,唱准确。
7、要带着欢乐、活泼的心情,表现在夏天的雨中玩耍的情景,唱好这首歌。并用自制的下雨音响为歌曲伴奏。
8、谁在夏天的雨中踩过雨?说说你当时的心情?
9、我们大家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作为一次艺术实践活动,轻松地、甜美地唱一唱。
10、小结:“沙沙沙、叭叭叭”这是多么美妙的音乐呵!
二、听《踩雨》
1、欣赏《踩雨》。
设问:歌曲表现出怎样的情景?什么地方能产生回声?
2、再次欣赏《踩雨》。
谈话:听了两遍《踩雨》,能说出歌曲的奥妙吗?
3、选择打击乐器及自制乐器,边欣赏歌曲边轻轻地为歌曲伴奏。
4、小结:
不同人群的“踩雨”,不同的乐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