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教学资源 > 课件

自编详细呼兰河传教案设计附加精美课件

自编详细呼兰河传教案设计附加精美课件



第一篇:自编详细呼兰河传教案设计附加精美课件

《呼兰河传》(节选)教学设计(详案)

新课导入:

师:诗人白居易曾写过这样的诗句:“谁能更学孩童戏,寻逐春风捉柳花?”以此来感叹自己已经失去的童年,无法追寻了。每一个人在回想起童年时,总觉得童年是美好,是值得怀念。

尤其是现在如些繁忙而紧张的学习生活,在每个人的记忆的小匣子里,定有一处存放了自己金色的童年,让大家常会感叹童年时的轻松和快乐!

不仅你们如些,成人也是这样。我们学过了哪些回忆童年的作品? 生: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沈复《幼时记趣》。

师:我们看到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少年鲁迅的活泼调皮与天真聪明;萧红,鲁迅的好友,著名的女作家,在《呼兰河传》中,我们又会看到怎样的她呢?

预习检查:

蚂()蚱()

榆()树

蚌()壳

锄()头

谷穗()蝙()蝠()

倭()瓜

水瓢()

玩nì()了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回答问题(迅速把握文中重要信息,要求大家合上书本)(1)作者向我们介绍的是什么事?

(她的童年生活)

(2)主要人物是谁?各自的年龄有多大?

(祖父和我,祖父快七十了,我四五岁)(3)地点在哪儿?

(祖父的后花园)

文章第一部分介绍“我”家的后花园情况。2-6 文章第二部分写我和祖父在这个新鲜漂亮的大花园中发生了许多趣事。7-26 文章第三部分写我对园子的美好印象。27-31

过渡:基本的信息我们已经筛选出来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园子,结识两个人物,感受一段美好的时光。)

细读品析

(1)走进一个园子

文章第一部分介绍“我”家的后花园情况。

阅读课文(2-6)小节,你觉得这个园子里有什么?其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为什么?

2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蜒、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3蜻蜒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4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5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吃果子就种了果园。祖母又喜欢养羊,羊就把果树给啃了。果树于是都死了。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为因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他们是并不存在的。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

6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先就冒烟了。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

(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2)结识两个人物

文章第二部分写我和祖父在这个新鲜漂亮的大花园中发生了许多趣事。

阅读课文7-26小节,说说都有哪些趣事?通过这些趣事,我们结识了一个怎样的小姑娘,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祖父?

总结确认:“我”天真烂漫 提示:如:“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小孩子具有模仿的天性。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如:“我看到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了。说‘这不是一样的吗’我自认为是正确的,因而充满自信,因祖父的笑而觉得受了莫大的委屈,对祖父也就不那么亲近了,说明小孩子很容易受情绪影响。

如:“祖父虽然教我,我也并不细看,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一抬头看见了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了。在事实面前我也只是马马虎虎承认错误,注意力极易分散,委屈一下子就忘记得一干二净了。

祖父热爱劳动,对我非常宽容,慈爱,谆谆教诲,平易近人的人。

提示

如:“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

如:“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杆头,祖父就把锄杆头拔下来,上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如:“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如:“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

过渡:在这么美丽漂亮的后花园,有一位天真烂漫的小姑娘,还有一位慈爱和蔼的祖父。就让我们再次去品读文章的第三部份。用心去感受这一段美好的时光。(3)感受一段美好时光

文章第三部分写我对园子的美好印象。

阅读课文27-31小节,从原文中找到一个词,来概括这些动植物的最大特点?

28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什么黑暗的地方飞出来。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29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的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板书:(自由)

过渡:在这后花园,动,植物都是自由的,在这后花园中,我和祖父是快乐的!

过渡: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回想起以前的美好生活?(可设置,你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回想起以前的美好时光?)

其实:活在记忆中的人是最痛苦的!

学生答出:童年的生活很美好,很自由,而成年后的生活并不幸福,在生活极不安定的情况下,回忆故乡,回忆美好的童年就成了一种精神寄托。

(被现实生活搅得筋疲力尽时,对现在的生活感到失望痛苦时。)

补充相关背景

萧红的一生是一直被冷落被忽略的一生,是一直寻找“爱”和“温暖”的一生。

20岁的时候为了反抗父亲指定的婚姻,萧红离家出走,从此开始了漂泊流浪,极不安宁的生活。国难之际亡命香港,一再受到感情挫折,病魔缠身,最后孤独一人客死在孤岛香港,年仅31岁,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就在去世前一年完成。

刚才你们大声的动情的读了自己喜欢的段落,下面让老师带着你们一起再次的去读这篇文章。接下来老师带着大家再次的去品读下文章的开头,或许能读出不同的内容!

(开头)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分析:(我与祖父的关系)

作者一生漂泊,历经沧桑,独居异乡。回首往事,寻找精神家园。想到故乡,想到亲人。想到童年。是祖父给他的童年构筑了一个温馨的世界。“祖父”就成了一种象征。代表了往事,代表了作者童年的欢乐。这个后花园就像鲁迅笔下的百草园一样,现在看来虽平淡无奇,根本没有什么让人心动的地方。但是却是他们心中自由本性和童心的一种象征。

分析:(生与死的命题)

可以说是一个人在生长过程的我和生命衰竭中的祖父相遇。背后隐藏着一个生和死的命题。随着祖父的一天天老去,我童年唯一的伙伴将不在了,那属于我和祖父之间的简单快乐也随之消失了。留给我的是无限的寂寞。我们一起来看下呼兰河小说的结尾。

(结尾)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呼兰河传.尾声》)

我们通过朗读体味到字里行间的快乐的同时,又清晰地感受到文字背后的言外之情—— 寂寞的哀愁。

课后作业:

她,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她,曾被鲁迅称之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

她,在流亡之际、患病期间,完成了艺术上的巅峰之作——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民国时期涌现出了众多才华横溢的优秀女性,其中的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更是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

张爱玲《半生缘》和《倾城之恋》

民国四大美女指的是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四个美女,包括“校园皇后”陆小曼,才气与美貌并重的林徽因,有“金嗓子”之称的周璇和“电影皇后”阮玲玉。

补充对祖父的评价:等我生下来了,第一给了祖父的无限的欢喜,等我长大了,祖父非常地爱我。使我觉得在这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还怕什么呢?虽然父亲的冷淡,母亲的恶言恶色,和祖母的用针刺我手指的这些事,都觉得算不了什么。

——萧红《呼兰河传》

第二篇:《呼兰河传》教案设计

《呼兰河传》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品味作品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体会作者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

2、鉴赏本文的语言艺术,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

教学重点:学习习近平实贴切的景物描写,体会“我”眼里祖父的形象。

教学难点:当人们回头去看自己的童年时,对新鲜的、活泼的生活的认识总是美好的、值得怀念的,并有了更清楚的界定。体会这种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诗人白居易曾写过这样的诗句:“谁能更学孩童戏,寻逐春风捉柳花?”以此来感叹自己已经失去童年,无法追寻了。每一个人在回想起童年时,总觉得美好,值得怀念。同样,每一位作家,无论他的个性如何,他作品的风格如何,对童年的描写总是欢喜的,天真的,充满孩子气的。我们看到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少年鲁迅的活泼调皮与天真聪明;萧红,鲁迅的好友,著名的女作家,在《呼兰河传》中,我们又会看到怎样的她呢?

二、学习目标

1、品味作品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体会作者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

2、鉴赏本文的语言艺术,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

三、关于作者:

萧红(1911~1942)现代小说家。原名张乃莹,曾用笔名悄吟、田娣。黑龙江呼兰县人。1911年6月2日出生于地主家庭,中学时代喜爱绘画和文学,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她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于1933年自费出版。1934年与萧军一起离开哈尔滨。同年从青岛到上海。在鲁迅的关怀与扶持下,萧红成为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女作家。她的代表作品《生死场》,列入鲁迅主编的“奴隶丛书”,1935年12月出版,鲁迅亲自校阅并写了序言。

1936年7月因病只身东渡日本疗养。这时期结集出版的作品有:散文集《商市街》(1936)、《桥》(1936),短篇小说集《牛车上》(1937)等。1937年初由日本归国。抗日战争时期,她先后到过武汉、西安、重庆等地,曾在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并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写有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唤》(1939),散文集《回忆鲁迅先生》(1940)和《萧红散文》(1940)1940。年春,萧红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依然坚持文学创作,先后有中篇小说《马伯乐》(1941),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出版。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病重的萧红无法离避,1942年病逝于香港。

四、作品简介

《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作者仍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疏疏落落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这里面有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显示出一点天伦之乐,但这里更有着悲苦的人生。可以说,它实际上是沉默的国民灵魂的别传。课文节选部分是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在一起时的快乐时光。

五、快速浏览课文,用最简洁的语言回答问题

1、作者向我们介绍的是什么?(她的童年生活)

2、主要人物是谁?各自的年龄有多大?(祖父和“我”;祖父快七十了,“我”四五岁)

3、地点在哪儿?(祖父的后花园)

4、能大概看出是在什么季节吗?从文章的哪里得知?(春夏;锄谷子,韭菜,摘黄瓜,追蜻蜓,绑蚂蚱)

5、“我”对自己童年生活感受如何?(喜欢、怀念)

6、你对作者描写的童年生活感受如何?

7、能否尽可能多地回忆一下文中提到了哪些自然事物?

8、不长的文章中出现了这么多的事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生机勃勃、给“我”带来了美好的回忆、自由)

9、动物、植物都是自由的,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的人呢?举例说说。

六、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尽量体会作者的感情。

第二课时

一、结合具体细节和情节说说祖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对“我”的童年生活有什么影响?

二、品味语言

1、读第28自然段,体会十一个“就”字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前三个“就”,表示强调的语气;后八个“就”表示自由自在,不加任何约束。这十一个“就”,非常有表现力,语气轻松,一气呵成,形象而有力地表现了一切都在自由地生长。为“我”的童年生活提供了自由自在的生长环境。

2、从文中找出你认为有表现力的词句,设置有意义的问题。

3、小结:本文语言突出的特点,是自然真切地表现了孩子天真烂漫的心情。用字造句,充满儿童的稚气和欢愉。语言清新活泼,笔触所至,皆有灵气。

三、提高与拓展

1、园子里所有的一切都是新鲜的、活泼的、自由的,园子里的人也是健康的、充满活力的、自由的。人与动物、植物一道,共同体现出了生命的美。这样的生活是多么好,多么值得渴望,多么让人怀念啊!

讨论: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回想起以前的美好生活?

2、写《呼兰河传》这部小说时,萧红已经是一位很成熟的作家了,为什么她这样怀念童年的生活?

她童年生活很美好,很自由,而成年后的生活并不幸福,在生活极不安定的情况下,回忆故乡、回忆美好的童年是一种精神寄托。对于萧红而言,真正想回到的,真正眷恋的是后花园、祖父和她构成的温馨世界,是过去自由、幸福的生活。

3、很多人去过鲁迅笔下的百草园,都觉得平淡无奇,根本没有鲁迅描写的那样让人心动;同样,如果现在给你机会去一下萧红笔下的后花园,也许那些事物根本没有她所描写的那样鲜活有灵性,这又是为什么?

许多人的童年都有这样一片属于自己的自由天地,不知道成人世界的各种忧患与烦恼,所以无忧无虑,能在一片小天地里寻求快乐,别无他求,幸福无边。而成人不得不为生计奔波时,往往会怀想童年,所以童年的一切美好的东西、感觉,才会那样鲜明而富有朝气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四、理解,讨论全文的主旨

本文回忆童年在祖父后花园的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表现了亲近大自然万物,亲近小生命的幸福与快乐,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对自由纯真的生活的向往。

五、课后语文活动

1、阅读萧红《呼兰和传》及其他作品,做关于她的卡片资料。

2、回忆你的童年,写一段充满情趣的文字。

第三篇:《呼兰河传》教案设计

《呼兰河传》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品味作品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体会作者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

2、鉴赏本文的语言艺术,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

教学重点:学习习近平实贴切的景物描写,体会“我”眼里祖父的形象。

教学难点:当人们回头去看自己的童年时,对新鲜的、活泼的生活的认识总是美好的、值得怀念的,并有了更清楚的界定。体会这种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学过哪些回忆童年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幼时记趣》)这些作品中对童年的描写都是欢喜的,天真的,充满孩子气的。

二、学习目标

1、品味作品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体会作者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

2、鉴赏本文的语言艺术,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

三、关于作者:

萧红(1911~1942)现代小说家。原名张乃莹,曾用笔名悄吟、田娣。黑龙江呼兰县人。1911年6月2日出生于地主家庭,中学时代喜爱绘画和文学,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她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于1933年自费出版。1934年与萧军一起离开哈尔滨。同年从青岛到上海。在鲁迅的关怀与扶持下,萧红成为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女作家。她的代表作品《生死场》,列入鲁迅主编的“奴隶丛书”,1935年12月出版,鲁迅亲自校阅并写了序言。

1936年7月因病只身东渡日本疗养。这时期结集出版的作品有:散文集《商市街》(1936)、《桥》(1936),短篇小说集《牛车上》(1937)等。1937年初由日本归国。抗日战争时期,她先后到过武汉、西安、重庆等地,曾在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并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写有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唤》(1939),散文集《回忆鲁迅先生》(1940)和《萧红散文》(1940)1940。年春,萧红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依然坚持文学创作,先后有中篇小说《马伯乐》(1941),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出版。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病重的萧红无法离避,1942年病逝于香港。

四、作品简介

《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作者仍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疏疏落落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这里面有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显示出一点天伦之乐,但这里更有着悲苦的人生。可以说,它实际上是沉默的国民灵魂的别传。课文节选部分是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在一起时的快乐时光。

五、快速浏览课文,用最简洁的语言回答问题

1、作者向我们介绍的是什么?(她的童年生活)

2、主要人物是谁?各自的年龄有多大?(祖父和“我”;祖父快七十了,“我”四五岁)

3、地点在哪儿?(祖父的后花园)

4、能大概看出是在什么季节吗?从文章的哪里得知?(春夏;锄谷子,韭菜,摘黄瓜,追蜻蜓,绑蚂蚱)

5、“我”对自己童年生活感受如何?(喜欢、怀念)

6、你对作者描写的童年生活感受如何?

7、能否尽可能多地回忆一下文中提到了哪些自然事物?

8、不长的文章中出现了这么多的事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生机勃勃、给“我”带来了美好的回忆、自由)

9、动物、植物都是自由的,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的人呢?举例说说。

六、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尽量体会作者的感情。

第二课时

一、结合具体细节和情节说说祖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对“我”的童年生活有什么影响?

二、品味语言

1、读第28自然段,体会十一个“就”字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前三个“就”,表示强调的语气;后八个“就”表示自由自在,不加任何约束。这十一个“就”,非常有表现力,语气轻松,一气呵成,形象而有力地表现了一切都在自由地生长。为“我”的童年生活提供了自由自在的生长环境。

2、从文中找出你认为有表现力的词句,设置有意义的问题。

3、小结:本文语言突出的特点,是自然真切地表现了孩子天真烂漫的心情。用字造句,充满儿童的稚气和欢愉。语言清新活泼,笔触所至,皆有灵气。

三、提高与拓展

1、园子里所有的一切都是新鲜的、活泼的、自由的,园子里的人也是健康的、充满活力的、自由的。人与动物、植物一道,共同体现出了生命的美。这样的生活是多么好,多么值得渴望,多么让人怀念啊!

讨论: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回想起以前的美好生活?

2、写《呼兰河传》这部小说时,萧红已经是一位很成熟的作家了,为什么她这样怀念童年的生活?

她童年生活很美好,很自由,而成年后的生活并不幸福,在生活极不安定的情况下,回忆故乡、回忆美好的童年是一种精神寄托。对于萧红而言,真正想回到的,真正眷恋的是后花园、祖父和她构成的温馨世界,是过去自由、幸福的生活。

3、很多人去过鲁迅笔下的百草园,都觉得平淡无奇,根本没有鲁迅描写的那样让人心动;同样,如果现在给你机会去一下萧红笔下的后花园,也许那些事物根本没有她所描写的那样鲜活有灵性,这又是为什么?

许多人的童年都有这样一片属于自己的自由天地,不知道成人世界的各种忧患与烦恼,所以无忧无虑,能在一片小天地里寻求快乐,别无他求,幸福无边。而成人不得不为生计奔波时,往往会怀想童年,所以童年的一切美好的东西、感觉,才会那样鲜明而富有朝气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四、理解,讨论全文的主旨

本文回忆童年在祖父后花园的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表现了亲近大自然万物,亲近小生命的幸福与快乐,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对自由纯真的生活的向往。

五、课后语文活动

1、阅读萧红《呼兰和传》及其他作品,做关于她的卡片资料。

2、回忆你的童年,写一段充满情趣的文字。

第四篇: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读后感

《呼兰河传》是女作家萧红的最后一部作品。作品写于1940年,发表于1941年,而作者萧红于1942年逝世,时年31岁。不知道在我们生命将终止的时候,我们会留恋的是什么,是青涩的爱情,完满的婚姻还是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在萧红短暂而坎坷的一生中,她把美好与留恋赋给了童年,而这童年的美好又多半展现在了作品《呼兰河传》之中。

呼兰河共七章,写了呼兰河的民俗风情,呼兰河人的各种生活,小团圆媳妇的故事,有二伯的故事,冯歪嘴子和王大姑娘的故事等,都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去描述的,与作者童年最密切相关的是作者和祖父在一起的甜蜜时光,祖父的爱像春日的阳光,照耀着作者的童年。

后院有一颗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别的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颗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

这是节选自作品中的一个片段,祖父就是作者童年的玩伴。

和祖父在一起的时间那么美好。祖父不在乎作者小时候的任性,变着花样给她做吃的,烤乳猪,烤鸭,煮苞米,教她背诗,为她讲解意思。在祖母去世后,祖父就带着她住。那是一个封建没落的地主家庭,父母把爱给了弟妹,对作者来讲,祖父的爱构造了她童年的天堂。

作者的童年是美好而孤单的,我们的呢?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我们的童年里,也是这样的,花的红,柳的绿,蝴蝶的纷飞,玩伴的嬉闹,点缀着白纸一样的时光,它是我们记忆里最柔软的部分。童年是我们窖藏的葡萄酒,时光越是流淌,它越是醇香。

《呼兰河传》不是一部让人读完觉得愉悦的作品,而是一部让人读完觉得沉重的作品。农村人的愚昧、落后、无知尽显其中。她在思考人生性,它在辨别是非,它在寻找存在的意义,它也在呼唤生命里的温暖。

我们对生命的希望、失望、绝望;我们对不熟知事物的好奇、胆怯、迷惘;我们对无法判定是非的观念的质疑、反抗、屈服。《呼兰河传》不是圣经,给不了我们太多的哲理,但它也不逊色于任何哲理名著,因为它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思考,思考生活、思考生命、思考什么才是幸福的定义。

第五篇: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6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3-18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二课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 永宁县李俊中学:谢辉 教材分析:

本文是萧红散文体小说《呼兰河传》的节选,整部作品没有前后连贯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也没有贯穿始终的人物,有的只是一股笼罩全篇的所向披靡的文化批判力量。这里存在着两个既互相对立又互相参照的艺术世界:一个是以后花园、祖父和“我”构成的温馨世界;另一个则是与这个温馨世界相对立的冷酷、丑恶的世界。在前一个世界里,祖孙二人在花园里自由自在的养花、种菜、读诗、游戏,人性得以全面健康的发展。而另一个世界则被“自然的暴君和两只脚的暴君”主宰着,他们借助风俗文化的力量施展威力,让呼兰人只把希望寄托在阴间和来世。在各种节日庆典和民间集会上,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等盛举都是为鬼而做而非为人而做,至于人去看戏逛庙会,也不过揩油借光的意思,人们不难看出作品的文化批判锋芒来源于“五四”传统。

节选的文字是写童年的“我”与祖父在蜂飞蝶舞的后花园的一段生活。小说中的后花园,是作者儿时的乐园,在这里,她自己就能找到快乐,在作者眼中,园里的一切都有着神奇的生命力,所有的植物和小动物都在“动”,表现出儿童对生命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从那个后花园走出来后,作者历经国难家愁,流亡生活与感情波折让她漂泊孤独的心回到了故园,怀想无拘无束、自由纯真的童年生活,故园便如同天堂。热爱自然、亲近自然万物、亲近小生命的幸福与快乐及向往自由纯真生活的情感在作者鲜活灵动的笔尖下流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正音“狗尾巴草”、“倭瓜”“谎花”“蚌壳”、“蚂蚱”等词。2.感悟作品清新活泼、鲜活灵动的语言。过程与方法:

1.品味作者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感受作者亲近自然万物、亲近小生命的幸福与快乐。2.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对自由纯真生活的向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品味作品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体会作者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

2、鉴赏本文的语言艺术,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学情分析:

整篇文章洋溢着儿童自由、快乐、纯真、幸福的感情,是一篇童真童趣很浓的文章,很容易勾起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向往,所以,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是主体,文本是他们学习的凭借,且文本内容浅显易懂,要在鲜活灵动的语言中感悟作品的精妙之处。经过三年的教与学,教师基本上把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能在教师的指引下,熟悉如何通过文本获取对知识的理解,再通过自身素养深入感知文本,并在更高层次上来领悟和运用文本知识。所以,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只做引导和提示,帮助学生更好的解读文本的方法更适合本文。教学重点: 学会在阅读中迅速捕捉信息,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活动以及表现出来的情感。教学难点:

当人们回头去看自己的童年时,对新鲜的、活泼的生活的认识总是美好的、值得怀念的,并有了更清楚的界定。体会这种感情。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仔细品味清新活泼,鲜活灵动的语言,感悟作者自由、快乐、纯真、幸福的童年生活。教学准备:

课件、音频朗读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内容。(学生按预习要求事先预习,如朗读课文、解决生词、了解作者及作品、思考课后练习等。)

2.利用早读听课文音频朗读,正音、熟悉课文内容。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童年是美好的,难忘的,童年生活中充满了童真童趣。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看到了儿时鲁迅的活泼调皮与天真聪明;在《幼时记趣》中,我们看到了儿时沈复的“物外之趣”的神异世界; 在《呼兰河传》中,我们会看到儿时的萧红又有怎样快乐的童年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幻灯出示课题及作者)二.

作者及作品简介: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张迺莹,笔名悄吟、田娣等。黑龙江呼兰县人,她一生坎坷:九岁丧母,在暴虐的父亲和继母那儿得不到关爱,只有在年迈的祖父那儿得到温暖。二十岁起就漂泊流浪,二十三岁开始文学创作,三十一岁去世。短暂的8年创作生涯中,萧红留下了60万字的文学财富。代表作:《呼兰河传》、《生死场》、《小城三月》、《马伯乐》。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用最简洁的语言回答问题

(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各自的年龄有多大?

(2)人物活动的地点在哪儿?从文章中大概能看出是在什么季节?从文章的哪里得知?(3)“我”对自己童年生活感情如何?(4)你对作者描写的童年生活感受如何?

(5)能否尽可能多地回忆一下文中提到了哪些自然事物?

(6)不长的文章中出现了这么多的事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2.学生思考、交流。明确:

(1)祖父和我;祖父快七十岁了,“我”才四五岁。

(2)祖父的后花园。从锄谷子、韭菜、摘黄瓜、追蜻蜓、绑蚂蚱等可看出是春夏季节。(3)十分喜欢与怀念,学生找出相关词句说说。(4)答案不唯一,自由讨论。(应该是喜欢、向往、甚至是羡慕的。因为现在的孩子忙于学习、忙于上各种辅导班,不会有这样成长的环境,也不会有这样多的自由与快乐!)

(5)请几位同学上台板书罗列,可分工,如甲同学写动物的词语,乙同学写植物的词语,丙同学写自然景物的词语,这样,既节省时间,又不至于写重复。明确:蜜蜂、蝴蝶、蜻蜓、蚂蚱、鸟、虫子;果树、榆树、小白菜、草、韭菜、谷穗、黄瓜、玉米等;大花园、风、雨、太阳、白云等。(6)思考、讨论、归纳: “自由”。

四.解读课文,深入理解、品味。

1.这里的动物、植物都是自由的,那么置身于这样环境中的人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学生交流,教师板书:自由快乐、天真烂漫。)

2.朗读课文,说说课文里哪些语句是反映“我”的天真烂漫、自由快乐的? 学生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后朗读,交流:(1)如:“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铲地,我也铲地;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菜。”

(评析:小孩子喜好模仿的天性,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祖父干活,我瞎闹、帮倒忙,祖父也不会怪我。)

(2)“祖父虽然教我,我看了也并不细看,也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一抬头看见了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去了,黄瓜没吃完又去追蜻蜓,跟蜻蜓跑了几步又去做别的去了。”

(评析:在事实面前也只是马马虎虎承认错误,注意力极易分散,一下子就就将“委屈”忘记得一干二净了。)(3)“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评析:自由的玩耍,自由的“劳动”,连睡觉都这么自由。大花园真是我儿时的乐园!)(4)多种形式朗读读第28段,(如点名读、自由读、齐读、诵读等方式)研读这一段所体现的自由自在、天真烂漫的情感。

分析: 这一段使用了十一个“就“字,可是读起来一点也不显得罗嗦,反而有独特的味道,说说它们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样的作用。思考、交流:前三个“就”,表示强调语气;后八个“就”表示自由自在,不加任何约束。这十一个“就”,非常有表现力,语气轻松,一气呵成,形象而有力地表现了一切都在自由地生长。为“我”的童年生活提供了自由自在的生长环境。(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诵读。)

3.在“我”的眼里,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从中找出能体现祖父的形象的句子,朗读、交流: “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 “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 “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

归纳:从以上语句可以看出,祖父在“我”的眼里,是个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对“我”非常宽容、慈爱、懂得尊重孩子天性的的人。他使“我”的童年自由自在、充满快乐。4.选出文中你认为描写最美的一个段落,进行诵读,体味语言特点。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段,朗读、品味、交流:(1)“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用儿童的眼光来观察,辨别颜色、形状、声响,呈现出来的是景物的本来面目,相对花而言,动的昆虫更容易引发儿童的兴趣。因而平实贴切,充满孩子的欢愉和真挚。)(2)写小白菜的生长:“小白菜长得非常之快,没有几天就冒了芽了,一转眼就可以拔下来吃了”。(用语明快朴素)写蝴蝶飞舞:“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自言自语,充满孩子气。)

(3)自由诵读第28段,体会11个“就”的妙用。五.拓展提高。

写《呼兰河传》这部小说时,萧红已经是一位很成熟的作家了,为什么她这样怀念童年的生活? 明确:(结合其生活经历)她童年生活很美好,很自由,而成年后的生活并不幸福,在生活极不安定的情况下,回忆故乡、回忆美好的童年是一种精神寄托。她曾说过:“若是能回呼兰我的家乡去多好啊!”,然而故乡已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对于萧红而言,真正想回到的,真正眷恋的是故乡的后花园、祖父和她构成的温馨世界,是过去自由、幸福纯真的童年生活。

六.理解,讨论全文的主旨

1.课文表现了“我”对故乡、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 ①首先表现在昔日欢乐的童真童趣上。在花园里观蝶戏虫,栽花拔草,铲地摘瓜,“玩累了,就在房间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就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童年的生活是那么天真有趣,无忧无虑,可以说尽享人世间美好的生活。也许在成人之后,再也得不到这份烂漫,这份纯真了。“我”童年所接触的,是同样美好的大自然: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自由飞舞;花儿、草儿、树儿、瓜儿,生机勃勃;蓝天、白云、清风,悠悠洒洒„„“我”在这样的自然中嬉戏、成长,人性本自然,自然与天真的童年相映成趣。②在“我”的童年生活中,不仅有自然的滋润,还有亲情的关爱。爷爷带“我”种地除草,教“我”生活知识。在爷爷的关爱呵护下,“我”快乐、自在地欢度着童年。2.明确文章主旨

本文回忆童年在祖父后花园的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表现了亲近大自然万物,亲近小生命的幸福与快乐,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对自由纯真的生活的向往。七.小结:

文章回忆了童年的“我”在祖父后花园的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表现了亲近自然万物,亲近小生命的幸福与快乐,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对自由纯真的生活的向往。文章记叙的是一个孩子在狭小的生活空间的琐事,但是由于作者在文字中倾注了热切的情感,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幅旺盛灿烂的生命图景,显得生机勃勃,情趣盎然。八.课后语文活动

1、课外阅读萧红《呼兰河传》及其他作品,做关于她的卡片资料。

2、回忆你的童年生活,写一段充满情趣的文字,要体现童真童趣。九.板书设计:

《呼兰河传》节选 萧红

动物:蜜蜂(嗡嗡,胖圆圆,小毛球)蝴蝶(黄、白、红,满身带着 大花园里:金粉)蜻蜓(金的)蚂蚱(绿的)小鸟(飞)虫子(叫)植物:大榆树、花、草、小白菜、狗尾巴草、倭瓜花、黄瓜

“我”:摘花、追蝴蝶、“锄草”、绑蚂蚱、“浇菜”、尽情玩耍

自由自在,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对故乡、对自由纯真生活的向往。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aoxue/12/191448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