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海的女儿》
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海的女儿》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海的女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海的女儿》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组课文集中了中外童话故事,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童话奇妙的想象。《海的女儿》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创作的一篇童话,本课是这篇童话的结尾部分,讲叙的是小人鱼最终成全王子、牺牲自己的故事。课文通篇的对比描写及对小人鱼的心理、动作的描写,为我们刻画了一位善良、勇敢的主人公形象。
1.认识“港、宴”等1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打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3.了解课文大意,体会小人鱼对人间美好生活的热爱以及美好的心灵。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打动自己的地方多读几遍,并能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是教学的重点,了解课文大意,体会小人鱼对人间美好生活的热爱以及美好的心灵是教学的难点。
本篇课文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环境及周围人的幸福衬托小人鱼的悲剧。为此,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讨论法。让学生讨论、交流最打动自己的地方,在交流中加深读文本的感悟。
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入境想象,体会小人鱼的痛苦,从而理解她身上所闪耀的善良、对幸福的勇敢追求的美好品质。
(一)课题导入
由影片《海的女儿》导入,通过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二)学习生字词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流畅。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检查认读。
指导学生积累文中优美的词语。
(三)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1-5自然段。
1.读第1自然段,想象课文所描写的画面,用一个词来描述。(鼓励学生回答)
2.找出描写公主外貌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了公主的美貌)
3.读第3-4自然段,感受王子对公主的喜爱之情。
4.为什么小人鱼感到自己的心在破碎?(在文中找出答案)
5.概括这一部分的内容:人们迎接公主,准备婚礼。
(二)学习第6-10自然段
1.分小组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流利。
2.概括段意:这一部分写王子和公主举行婚礼,小人鱼却将死去。
3.读了这一部分的内容,你感到悲伤还是愉悦?为什么?
4.这一部分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写环境的宁静美好,反衬小人鱼心里的不宁静和痛苦。)
5.“这是她能和他在一起,呼吸同样空气的最后一个夜晚,这是她能看到深沉的海和布满了星星的天空的最后一个夜晚。一个没有思想和梦境的永恒之夜,同时在等待着她。”怎样理解这两句话?
提示:这两句话写出了小人鱼对即将到来的死亡的哀伤。
(三)学习第11-13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12段,读出焦急的语气,比一比谁读得好。
2.面对选择,小人鱼最终选择了什么?
3.和同桌交流讨论,为什么小人鱼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4.指导概括段意:为了成全王子的幸福,小人鱼化成了泡沫。
(四)总结拓展
1.班级讨论,学完本课有什么感想。
2.拓展阅读《海的女儿》,谈一谈小人鱼具有怎样的品质。
(五)课文小结
课文讲述的是王子迎娶邻国的公主作为自己的新娘,在船上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小人鱼早就知道,王子公主婚礼后太阳没有出来之前,她就会死去;小人鱼的姐姐们用自己的头发向巫婆求来一把刀,叫小人鱼杀死王子,就能获得生命。但小人鱼深爱王子,为了成全他们的幸福,最后跳入海里,化成泡沫。
本课的板书力求让学生抓住故事的发展主线,串起小人鱼的悲剧结局,从中感知她的闪耀品质。
第二篇: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7海的女儿说课稿
一、说教材
《海底的女儿》是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节选自《海的女儿》的结尾部分,通过介绍小人鱼亲自参加王子的婚礼,忍受身体和精神的苦痛,一步步变成泡沫,走向死亡的故事。这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二、说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港、宴”等13个生字,积累生字组成的新词。
2.自由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体会人鱼公主的美好心灵。
3.激励学生从小为人大度,常抱有处处为别人着想的思想。
教学重点:体会美人鱼宁可牺牲自己也不伤害王子的品质。
教学难点:了解故事大意,体会海公主的.美好心灵。
三、说学法、教法
学法: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自主阅读故事,合作交流,谈体会,谈感受,完成对文本的对话。
教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读通文章之后出示一些重点语句。我在教学中能够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文本中充分品味挖掘语言的内涵。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由理解句子表面的意思过渡到感悟作者蕴藏在句子中的情感,小组讨论阶段,学生在充分讨论的过程中对作者的情感就有了一定的感悟,再通过教师的点拨指导,认识上就更深一层次,对今后阅读安徒生的作品帮助很大。
四、说教学流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出示美人鱼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看见过这张图片吗?”对,这个图片画的是海的女儿。(板书课题:海的女儿)
2.安徒生简介,学生初步了解。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既是世界文学童话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他出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父亲是鞋匠,母亲是佣人。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从小爱文学。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中崭露才华。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历时5年。1828年,升入哥本哈根大学。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A.初读,解决字词。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标上记号,自己想办法解决。
2.在读书过程中,标记优美的词句,写上自己的体会,不同意见可以与同桌交流。
3.出示词语。
都城 港口 兵士 宴会 睫毛 婚礼 喜讯
神圣 仪式 旗帜 铺陈 垫子 永恒 抚弄
4.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B.读懂文意
1.快速朗读课文,这是《海的女儿》的结尾部分,如果让你给这个部分取个题目,你认为是什么题目较合适?
预设:
(1)王子结婚,美人鱼化为泡沫
(2)王子结婚,美人鱼没有加害王子
(板书:王子结婚,美人鱼化为泡沫)
2.再读课文,如果给课文划分段落,你认为会划为几个部分?在文中标示出来。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第一部分(1-10):美人鱼眼睁睁地看着王子娶了别的公主。
第二部分(11-13):美人鱼没有加害王子,自己却变成了泡沫。
C.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1.快速朗读课文,把打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圈画出来,做一下批注,和同学交流你的体会。
2.展示交流
“小人鱼亲吻着王子的手。她觉得自己的心在破碎。”
谈谈你的体会。
预设:(1)小人鱼很伤心,因为王子误会了这件事,明明救活王子的是自己,却被认为是别人。
(2)这将意味着自己将会变为泡沫,将会死去。
“小人鱼知道,这是她能看到王子的最后一个夜晚——为了他,她离开了自己的族人和家庭,交出了她美妙的声音;为了他,每天忍受着没有止境的痛苦,他却一点儿也不知道。”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体会。
(小人鱼为了爱情,孤身一人来到海上,为了爱情,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离开家人、族人,把自己的声音交给了巫婆,但是最后却什么都没有得到,遍体鳞伤,忍受苦痛的她,还要面临着死亡。多么伟大的小人鱼,多么可怜的小人鱼!)
“小人鱼拿着刀的手在发抖,但是,……刀落下的地方,浪花迸发出一道耀眼的红光,好像一滴滴鲜血从水中喷溅出来。”
预设:这是小人鱼有了重生的机会,而选择放弃,为了她心爱的王子,宁愿牺牲自己,成全他人。(板书:牺牲自己,成全他人)
预设:这是一位处处为别人着想的小人鱼。
D.分组探讨,体悟感情。
1.学生结合课文讨论,教师巡视。
2.学生反馈汇报,教师指导:
这篇课文写了小人鱼怎么一步步变成了泡沫,虽然有一次重生回到原来的机会,可是却放弃了,表达了作者对小人鱼的这种“宁愿牺牲自己,伤害自己,也要保护他人,处处为别人着想”精神的赞美之情。
E.课文小结1.这节课我们读了《海的女儿》的结尾部分,故事非常精彩、感人,这是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令人感动。我们被小人鱼所打动。
2.学习了本文,你想对小人鱼说些什么?
五、说板书设计:
海的女儿
王子结婚,美人鱼化为泡沫
牺牲自己,成全他人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7海的女儿说课稿】相关文章:
1.部编版动物儿歌说课稿
2.部编版秋天的雨说课稿
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4.部编版dtnl教学课件
5.部编版bpmf教学课件
6.部编版找春天教学反思
7.部编版教材四年级盘古开天地说课稿
8.部编版爬山虎的脚说课稿
9.部编版田家四季歌说课稿
第三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海上日出》
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海上日出》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海上日出》,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海上日出》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以“美景奇观”为主题的习作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以自然景观为题材的文章,主要指导学生学习按游览顺序写景物的方法。本课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绘了作者乘船时看到晴天和多云两种天气情况下,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
这篇文章按时间顺序,紧紧围绕“奇观”展开描写,层次清晰,语言生动。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扩、刹”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荷”,会写“扩、范”等9个字,正确读写“清净、扩大”等词语。
2.默诵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边读边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主要采用的教法是以读代讲法。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可以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这节课主要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此外,我还通过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力图让课堂生动有趣,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四、说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解题释意
以在日常生活中或影视作品中看日出的感受引入,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激起学习文章的兴趣。
(二)朗读课文,思考探究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探究,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指导学生圈点勾画,理解不懂的词语。
启发思考:具体描绘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几种情况下海上日出的景色?
(三)交流反馈自学情况
学生交流生字识记方法,教师点拨书写要点。
反馈思考的问题,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写作顺序。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交代了些什么?(时间:天还没有亮人物:我地点:海上事情:看日出环境:周围很静)
2.“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一句中的“常常”说明什么?(说明“我”曾多次在海上看日出。)
(五)合作探究,学习2、3自然段
1.指名分段朗读,想想作者按怎样的顺序观察和记叙的?(事情发展顺序)
2.用笔勾画出表示日出前天空景色变化的,并展开想象。
3.教师课件演示日出前天空景色的变化,结合图片展示。
4.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太阳升起时,它的颜色、亮光有何变化?勾画出重点词句。
5.写法指导。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日出时的美丽景色写得这样惟妙惟肖,变化万千的?
总结:(1)善于发现,细致观察。(2)展开丰富的想象,抓住景物的特点。(3)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六)合作探究,学习第4、5自然段
1.过渡: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的4、5自然段,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小组讨论解决。(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2.品析语句。
(1)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师:为什么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你是怎样理解的。(欣赏图片)
(2)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当时的画面)
3.过渡:当你看到这幅美丽的景象时,你会有什么样的感概?作者呢?
(七)学习第6段,总结全文
1.过渡:作者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看到了这样一幅伟大、奇特的景象,不由得发出了感概:(大家齐说: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师:这是什么句式。——反问反问能加强语气,有强调的作用。同时也突出了作者对日出美景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齐读本段,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一种奇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无论是晴朗的天气还是有云的天气,太阳都能最终冲破云霄,给世界以光明,所以这样感叹,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美的热爱。)
3.总结:好文章是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完成的,希望大家今后留心观察,勤于练笔,描写出美丽的景物和多姿多彩的生活。
(八)课文小结
本文是一篇优秀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几种不同景象,展现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表达了作者对对光明的追求,以及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板书围绕全文的中心“伟大的奇观”展开,以文章结构和写作顺序为线,摘录重点词语,表现日出景象。既帮助学生整体把握内容,又达到了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16海上日出
开头——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日出之前——浅蓝、红霞、加强亮光
伟大的奇观日出之时——小半边脸、慢慢上升、深红的圆东西
日出之后——云中情景:灿烂的亮光、镶金边
结尾——赞叹美景
第四篇:【新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语文27《海的女儿》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海的女儿》是一篇童话故事。主人公小人鱼是一个舍弃了安适的海底生活,在海上大风暴中,义无反顾地拯救他人,不惜牺牲自己,追求爱情的形象。她美好的心灵打动着每一个读者。课文用诗一样的语言讲述着小人鱼向往人类世界、渴望得到王子爱情的动人故事。小人鱼善良、执著、勇敢的精神品质,可以启迪孩子的心灵。本课形象生动,故事性强,有很高的情感教育价值。
设计理念:
语文课本不是教本,而是读本。教学中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读书,自行发现,自主感悟,体会文本的深刻含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复述课文,通过朗读和复述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1.认识“港、宴”等13个生字。
2.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把打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3.理解课文内容,挖掘小人鱼的内心活动,感受她的善良和对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动画片段,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动画片段)
2.你知道这里的主人公叫什么吗?她是谁笔下塑造的人物?
学生分享搜集到的有关安徒生的资料。
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童话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一生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安徒生的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他的很多童话作品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代表作品有《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安徒生的作品《海的女儿》,看看作者是如何写出这样生动形象、美丽动人的故事的。
4.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提出读书要求: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查阅字典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晨曦”的意思。“旗帜”中“帜”的读音。“睫毛”中“睫”的写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写上的再强调。
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全班齐读,读中巩固掌握。
港口 皇家 睫毛 喜讯 挽手 神圣 仪式 旗帜 垫子 永恒
舵手 晨曦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在相关的段落旁可以做适当的标注。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简短的语言讲述吗?注意把故事讲清楚、生动。
指导学生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概括文章大意。
小人鱼心爱的王子即将举行婚礼,但新娘却不是她。小人鱼在王子举行婚礼后的第一个早晨,就会化为泡沫而死去。此刻,人鱼姐姐们用她们美丽的长发换来女巫的剪刀并告诉小人鱼,只要用刀刺进王子的心脏,她就可以恢复人鱼原形,再活三百年。小人鱼却选择把刀抛到海里,自己化成了泡沫。她把所有的美好和幸福都留给了王子和他的新娘。
2.小人鱼为什么最终会化为泡沫?
她不忍心刺死王子来换取自己的生命,为了成全王子,她选择放弃生的机会,自己最终化为泡沫。这也体现了小人鱼善良、勇敢的品质。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小人鱼矛盾而复杂的内心活动,感受小人鱼的善良、勇敢。
(1)她觉得自己的心在破碎。她知道,王子举行婚礼后的第一个早晨,她就会死去,变成海上的泡沫。(抓住关键词“心在破碎”,理解小人鱼伤心、难过和委屈的心情。)
(2)为了他,她离开了自己的族人和家庭,交出了她美妙的声音;为了他,每天忍受着没有止境的苦痛,他却一点儿也不知道。(为了王子,她承受着离家之痛,被巫婆拿走了美妙的声音,身体还要每天承受着痛苦。)
(3)小人鱼拿着刀的手在发抖,但是,她马上将那把锋利的刀远远地抛到海里。(“小人鱼拿着刀的手在发抖”,这一细节描写刻画出小人鱼复杂而矛盾的心理。在这生命抉择的时刻,小人鱼选择了善良,选择了成全别人,自己则化成了泡沫。)
(4)她再一次深情地朝王子望了一眼,然后纵身跳到海里。(“深情地朝王子望了一眼”,这是小人鱼在向自己深爱的人告别。)
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对小人鱼说些什么?(学生畅谈感受)
四、回顾总结,习得方法。
通过这篇文章总结童话的写法,感受童话的奇妙。(故事情节奇幻、丰富的想象力、小故事大道理。)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1.发挥想象力,按自己的想法创编故事。(注意结合童话的特点,故事情节要符合逻辑。)
2.这篇课文节选自《海的女儿》的结尾部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这篇童话,与同学交流读书体会。
海的女儿
善良 勇敢
泡沫
1.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要引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语句,深入分析人物品质,学会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童话故事作为一类题材,最重要的就是引导学生感受文本中的写法,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编写的童话故事中。
3.选取童话片段来引导学生阅读一本书甚至一类书,能够快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阅读量。
第五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7 海的女儿【教案】
27*
海的女儿
▶教学目标
1.认识“港、宴”等13个生字。
2.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感受小人鱼的美好心灵。
3.运用学过的方法自读自悟,进一步了解童话的特点,并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自读自悟,进一步了解童话的特点,体会小人鱼对人间美好生活的热爱,感受小人鱼的美好心灵。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有13个,学生基本都可以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确,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找工具书等方式理解带有生字的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
主要让学生自由阅读,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标记优美的词句,读后组织学生交流。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表达运用
依托课文,引导学生阅读《海的女儿》原著,扩大阅读面,交流阅读体会,以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习惯与能力。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简介作者,引起阅读兴趣。
(1)课件出示美人鱼铜像。
(2)师引导: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入海口处的岩石上,有一座铜像——它告诉来来往往的人们,这就是丹麦。但这铜像既不是丹麦的开国元勋,也不是丹麦某一个历史时期的杰出英雄,而只是一个女孩。她坐在一块石头上,若有所思地望着大海,她没有腿,只有一条鱼尾。原来她是条人鱼——海的女儿——丹麦作家安徒生所写的一篇童话中的主人公,丹麦人民就是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安徒生的崇敬。说起安徒生,同学们肯定比我还了解,请你们说一说有关他的事吧!
(3)生交流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
(4)让我们一起走近童话大师安徒生。(课件出示简介)
2.导入课题,齐读课题。
(1)师导入:安徒生的作品往往能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他的童话世界,看看这篇《海的女儿》。
(2)板书课题:海的女儿。
(3)师引导:这个课题跟《巨人的花园》一样有意思,一读就知道这是一篇童话,同学们是怎么看出来的?(示例:海的女儿)
(4)师顺势引导:你想象中的“海的女儿”是什么样子?(课件出示小人鱼的图片)读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5)生交流。
【设计意图】本板块引导学生交流查阅的资料,丰富、共享资源。同时读题质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下面的阅读做好充分的准备。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师引导:下面请同学们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
l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l
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师指名读阅读要求。
(2)生边读边思考以上问题,借助拼音或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3)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圈出文中生字新词。
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
(1)师指名认读,关注注音的字,相机正音:“圣、帜、陈”读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港、恒”读后鼻音,不要读成前鼻音。
(2)生开火车认读后,全班齐读。
(3)指导识记生字。
①师引导:说说通过自学你掌握了哪些生字,与大家交流记忆方法。
②形近字识记示例:
港(港口)
讯(喜讯)
挽(挽手)
睫(睫毛)
巷(小巷)
汛(防汛)
换(交换)
捷(快捷)
③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示例:又+土=圣;巾+只=帜;忄+亘=恒。
(4)男女生比赛读词。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师引导:认识了这些生字新词,现在把它们送回课文中去,你还能读正确吗?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师指名交流,师生共同梳理。(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小人鱼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但是为了不伤害别人的生命,不仅放弃了爱情,还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或工具书等方法自学生字词,理解词语,培养学生自主掌握字词的能力,在自读、交流中初步感知课文,培养阅读能力,同时有利于老师了解学情。
板块三
自主阅读,加深体会
1.关注文前提示,明确阅读任务。
(1)师指名读文前提示。
(2)师引导: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赶快拿起你的课本,尽情地朗读吧!(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
l
用较快的速度读一读,把打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
l
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2.生自主阅读,边读边思考,在关键的语句旁写批注,并与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1)师引导:课文中会不会有一些情节在大家的脑海中浮现呢?现在就拿起你的课本,大声地给同学们讲一讲你喜欢的情节吧!
(2)生自由交流。师重点引导生体会小人鱼矛盾而复杂的内心活动,感受小人鱼的善良以及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3)感受小人鱼的复杂心理。
①读一读,理解第5自然段。(课件出示段落)
a.师指名读,引导生体会小人鱼的伤心和委屈:哪个词最能表现小人鱼的伤心?(预设:心在破碎)
b.师配乐讲述:为了王子,她离开了家人,承受着离家之痛;为了王子,她被贪心的巫婆要去了美丽的声音,承受变哑之痛;为了王子,她的鱼尾变成了人腿,承受着肉体之痛;然而她所做的一切,王子却一点儿也不知道,她承受着感情之痛。其实她可以设法让王子知道,那样她的理想就会实现。她之所以选择沉默,是因为她不想伤害那位正沉浸在幸福之中的美丽的公主。
②读一读,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出示课件)
a.师指名朗读,相机引导生体会小人鱼复杂而矛盾的心理。
b.师生合作朗读。
师:在太阳出来前,小人鱼有两条路可以选择,要么杀死王子,用他的血恢复人鱼的原形,再活三百年;要么自己死,变成海中的泡沫。下决心前,她把紫金帐篷的帘子掀开——
生1:那位美丽的新娘把头枕在王子的怀里睡着了。
师:这可是夺走她幸福的女人呀!她看了看手中锋利的刀,又深情地看了王子一眼——
生2:他正在梦中喃喃地念着新娘的名字。
师:这是会给她带来幸福的王子呀!然而此刻他们都那么安详、幸福,她实在不忍破坏这一切。于是——
生3:小人鱼拿着刀的手在发抖。
师:这是小人鱼的内心在激烈斗争着,是生命抉择时的情感释放。最后,善良和纯真让她选择自己化成泡沫——
生齐读最后三句话。
师总述:她知道不杀王子就是在自杀,如果王子不流血,自己就会死去。“再一次深情地朝王子望了一眼”,这是她向自己深爱的人诀别,是向自己的生命诀别。
4.小组讨论,体会小人鱼的高尚品质。
(1)师引导:小人鱼为了使心爱的王子获得幸福,甘愿化为泡沫,你认为她这样做值得吗?从这个故事的结局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3)(课件出示原著结尾)师指名朗读。
课件出示:
此刻,大海上升起了一轮红日,阳光柔和而温暖地照在这些泡沫上,小人鱼看到光明,看到海上飞翔的小鸟、船上的白帆和天空的云朵,而且觉得自己正渐渐地从泡沫中升起来。
(4)师小结:作者倡导善良、纯真,希望人人都能像小人鱼一样为理想、抱负而奋斗,不怕打击、不怕挫折,甘于自我牺牲,为追求美好而纯真的理想,即使放弃生命也在所不惜。他也和人们一样,不愿意让“好人”没好报。于是,在故事的结尾,作者采用了浪漫主义的写法,让小人鱼“从泡沫中升起来”,看到美好的人间,在光明、温暖和幸福中得到永生。这就是童话的魅力。
【设计意图】“朗读”和“感悟”是语文课堂上最有生命力的活动。“读”能够促“悟”,“悟”能够促“读”。师生合作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表达认知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可以让重点凸显,让学生的认知提升、情感升华,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快乐。
板块四
总结拓展,延伸阅读
1.课堂小结。
(1)师引导:这是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善良的小人鱼为了别人的幸福,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她美好的心灵打动着每一个读者。让我们一起再深情地呼唤她的名字——
(2)生齐读课题:海的女儿。
2.拓展延伸,引导阅读安徒生童话。
(1)课件出示安徒生画像。
(2)师引导:安徒生是世界文学童话的创始人。他的文字温暖了一代又一代人,有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来评价他。(出示课件)
师生合作朗读这段话。
(3)师总结:读了这段话,同学们一定有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冲动吧,“心动不如行动”,大家快去找来读吧!读的时候,最好能边读边想,把故事的主要情节简要地写下来。以后我们再来开展一个讲童话故事的活动!(板书:记忆故事)
【设计意图】本课内容有着广阔而深厚的文化背景,对安徒生的评价与推荐相关童话故事,是为了努力挖掘本课教学资源,培养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能力,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外阅读中得到锻炼与发展。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故事性强,语言朴素,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易于阅读和理解。
1.自主学习。
本课我着重指导学生运用在前几课学到的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不逐段讲读,不把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直面文本,理解文本。
让学生直面文本,充分读书,积极交流,与作者进行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以构建理解的桥梁。在敞开心扉的对话中,可以实现人格对等的精神交流,实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欣赏和评判,实现学生个性的自我超越。
3.用心体会童话人物的情感。
感言于心,并化为语言,语文阅读教学在学生心灵的对话中就会充满活力,学生能更好地将自己置身于童话故事中,更深刻地感受人物情感。
8*
千年梦圆在今朝
▶教学目标
1.认识“揽、焰”等9个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3.尝试运用所学方法,在阅读中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梦圆”的经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尝试运用所学方法,在阅读中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四字词语较多,要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并主动积累。“嫦娥奔月”的“奔”读“bèn”。
2.阅读教学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围绕“为什么千年的飞天梦能在今朝实现”这一问题展开阅读,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再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中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3.语言运用
本课按照“提出问题—默读思考—讨论交流”的思路展开教学。首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千年的飞天梦能在今朝实现?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然后出示阅读指导,让学生自读自悟;最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感受中国航天人勇于探索、坚持不懈、默默奉献、团结合作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激情导入,初读课文
1.导入新课。
(1)师导入:这节课我们先来谈论一个话题——提到祖国的航天事业,你会想到什么?
(2)示例:“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等成功升空,并成功着陆。
(3)播放视频。(“神舟五号”升空视频)
师配音解说: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九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船飞行实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实现的那一刻,你内心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4)生交流。
2.板题读题。
(1)师:现在让我们登上时空飞船,沿着时间隧道,一起去了解我国数千年的飞天梦的实现历程。
(2)师板书课题。(板书:千年梦圆在今朝)
(3)师指导读课题:你认为还可以怎样读?
(4)师指名读,指导读出自豪、骄傲、激动等语气。
3.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四字词语。
(2)师指名读,相机正音:“奔”读“bèn”。
(3)生再读归类。
①师引导:你发现这些词语排列的规律了吗?(生交流)
②师指名回答。示例:第一行的词语与传说、想象有关;第二行的词语与现代航天有关。
(4)词语运用。结合课文内容,用其中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积累四字词语。
①全班齐读词语。
②师引导:文中像这样的四字词语还有很多,课后找一找,并摘抄下来。
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
(2)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课件出示:
l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l
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步实现的?
(3)交流第一个问题,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出示答案)
(4)交流第二个问题,理清条理。(出示答案)
【设计意图】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最现实、最积极的因素。课前视频、图片及老师饱含激情的配音能让学生情绪高涨,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饱满的学习热情为提高学习效率提供了基本保证。积累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并进行归类,能训练学生抓住重点词概述文本的能力。
板块二
梦圆成功,追根溯源
1.自读感悟,找寻梦圆原因。
(1)师引导:中华民族载人航天梦想为什么能在今朝实现呢?
(2)出示课件。
l
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千年的飞天梦能在今朝实现?
l
阅读方法:找一找,画一画,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写批注。
(3)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批画。
(4)生汇报交流。
2.交流感悟,了解中国追寻飞天梦的历程。(相机出示课件)
l
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富有激情、想象力)
l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他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勇于探索)
l
数百年来,坚定而执着的炎黄子孙,在实现飞天梦的过程中,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坚持不懈)
l
毛泽东主席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二年——1958年,庄重地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l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默默奉献)
l
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团结合作)
【设计意图】本板块以教师引导为主,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中学习知识,体验学习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关注,体现了教师引导者的角色。
板块三
回顾“神五”,点燃激情
1.回顾“神舟五号”升空场面,点燃爱国激情。
(1)师导入:同学们,千年梦圆在今朝。正因为中华民族有理想、有追求、勇于探索、坚持不懈、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更有着默默奉献、团结合作的科学精神,“神舟五号”终于顺利飞上了天。让我们再次回顾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2)播放“神舟五号”升空视频,激发民族自豪感。
①师播放视频并配音朗读。
课件出示:
2003年10月15日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火箭宛若一条蜿蜒的巨龙,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
②师引导: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③示例:激动、自豪、喜悦……(师指名读,相机指导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3)读杨利伟下飞船后接受采访时说的三句话,读出敬意。
①师引导:让我们一起聆听来自太空的声音!
②音频出示杨利伟下飞船后接受采访时说的三句话。
③师指名读,并引导:你认为英雄的声音应该是怎样的?
预设:洪亮的、铿锵有力的、激动的、自豪的……
(要求生交流后读出自豪的感受)
④师指导朗读:让我们怀着对航天人的崇高敬意齐读这三句话。
2.学习第7自然段,感受辉煌。
(1)师引导: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继“神舟五号”之后,中国的航天事业又有哪些喜讯呢?请自由读第7自然段,找到答案。
(2)生自由读第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3)生汇报交流。
(4)根据生交流相机出示答案。
3.展示查找的航天新成就图片。
(1)师述:近年来,我国航天的新成就远远不止这些。
(2)师依次展示“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一号”的相关图片。
(3)师引导:你还知道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哪些最新成就?
(4)随机展示学生查找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4.再读课题,升华情感。
师:“千年梦圆在今朝”,这样美丽而又辉煌的成果,怎能不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中华民族高兴、自豪、欢欣鼓舞呢?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读课题。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让我们激动地告诉全世界——(生)千年梦圆在今朝。
(师)让我们自豪地告诉全世界——(生)千年梦圆在今朝。
(师)让我们骄傲地告诉全世界——(生)千年梦圆在今朝。
5.课堂总结。
师:千年的飞天梦圆在今朝,但更高更远的飞天梦却缘起今朝。同学们,就让我们满怀激情,满怀感恩,踏上圆梦之路吧!老师会为你们明天的精彩表现而喝彩!
【设计意图】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学生再次朗读课题,会将自读后的感受以及课堂学习的感受融入其中,获得思想的启迪。这样教学,不仅让学生感受飞船发射的壮观场面,而且给学生传达了两个信息:一是我国的航天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二是祖国未来的发展要靠年轻一代。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借助多样化多媒体手段教学。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授课时,我借用视频播放、图片展示、音频播放等多种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朗读形式多样化。
譬如:为了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课堂上播放了“神舟五号”发射时的真实场景,资料袋在播放的同时,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朗诵了描写发射飞船的片段,那种抑制不住的澎湃的心情涌上学生的心头,让学生为祖国感到骄傲,为杨利伟感到骄傲;同时,激发了学生朗读的欲望,让他们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领会作者的意图,达到了精读理解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