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第三课时(氨) 高一化学ppt课件教案 人教版
第四章 第四节 硫酸、硝酸和氨(第三课时)
作课人:石家庄市第42中学
邢文环
多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氨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通过氨的性质的实验教学,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氨的化学性质的教学,渗透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观点。重点: 氨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氨分子的结构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引入】魔术:变色的蝴蝶:用滤纸折成一只纸蝴蝶并事先在纸蝴蝶上喷洒酚酞试液,挂在铁架台上。下方放一瓶氨气,(如图)。打开瓶塞,纸蝴蝶的颜色会由白色转变为红色。
让蝴蝶变得漂亮的气体便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物质——氨气。【板书】第二节 氨 铵盐
一、氨
1.氨的物理性质
【提问】小魔术中体现了氨气的哪些物理性质呢? 【学生活动】归纳氨气的物理性质。
【投影资料】常压时,降温到-33.5℃或常温时加压到700kPa~800kPa,氨气就会液化成无色液体,同时放出大量热。
【提问】从这则资料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知识呢?(氨易液化)
如果反过来让液态氨汽化时,会怎么变化呢?(吸收大量热)
所以液氨常用作制冷剂。颜色:无色
【投影小结】氨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易液化,密度比空气小。
【小结】氨气能溶于水吗?理论分析:结构决定性质。【板书】2.氨的结构
电子式 化学式 结构式
NH3
【讲解】N原子与H原子之间是极性共价键相结合,实验测定表明:NH3中N—H之间的夹角为107°18',构成一个三角锥形。N原子位于锥顶,H原子位于锥底。
【提问】这样的分子是极性分子还是非极性分子?H2O?NH3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何? 【学生活动】讨论分析,根据“相似相溶规律”得出:NH3易溶于水。【实验验证】演示“喷泉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分析现象一:产生喷泉的原因。【结论】氨极易溶于水。经实验测定,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约700体积氨。【兴趣提高】提供简单实验材料,让学生动脑动手,设计喷泉实验,体会氨气易溶于水的性质。【问题讨论】喷泉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a.烧瓶干燥;
b.装置的气密性好;
c.收集的气体纯度尽可能高。
【问题讨论】喷泉现象二:水溶液变红的原因分析。由此引出氨气与水的反应。【板书】:3.氨的化学性质
①与水的反应
NH3 + H2O NH3·H2O NH4+ + OH—
【讲解】氨溶于水,大部分NH3和H2O结合形成一水合氨(NH3·H2O),而NH3·H2O可以部分电离出NH4+和OH—,因此,氨气是一种碱性气体,注意强调:氨气是中学常见气体中唯一能使酚酞变红的碱性气体。
【实物展示】魔术中变红的蝴蝶又褪色。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得出结论:NH3·H2O不稳定。【板书】
【情景设置】根据上述讨论,试想如果你是一名消防队员,正处在液氨泄漏现场,你会怎么做?
【问题过渡】怎样处理产生的消防废水? 【板书】②与酸反应
【实验探究】怎样证明氨气能与酸发生反应。
各小组讨论、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并进行验证。
【实验改进】“雾”里看花
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挥发出的NH3和HCl在空气中相遇生成了NH4Cl固体小颗粒而产生白烟。化学方程式:NH3 + HCl == NH4Cl
预测浓硫酸与氨气相遇时的现象,并分析原因。
2NH3 + H2SO4
====(NH4)2 SO4
【规律小结】NH3与挥发性酸在空气中相遇时会产生白烟。此方法可以用来检验NH3的存在。
【过渡】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从N元素的价态入手分析,NH3还可能具有哪些性质? 【录像展示】氨的催化氧化
【学生观察】现象:氨水沸腾,螺旋状铜丝处于红热状态,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铜丝的作用是催化剂。
【板书】③与O2反应 催化剂4NH3 + 5O2 △
4NO + 6H2O 【讲解】这一反应又叫氨的催化氧化,是工业制硝酸中的关键一步。
【本节小结】氨气的性质。
【作业】结合本节所学氨气的性质,并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氨气的用途。
第二篇:高一化学 4.4.3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节 硫酸、硝酸和氨(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氨和铵盐的性质、用途; 2.学会氨的实验室制法。教学重点:氨和铵盐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实验室制氨的化学反应原理
教学仪器:烧杯、烧瓶、铁架台、滴管、导管、玻璃棒、试管、酒精灯、酚 酞试液、棉花、试管夹、NH3、HCl、NH4Cl、Ca(OH)2
教学过程:
[新闻导课]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 : 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事件,整个厂区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厂区内寒气逼人。市消防中心接到报案后立即制定方案,出动上百名消防队员,十余量消防车…。
[问题]
1、为什么在氨气泄漏时工厂里会寒气逼人?
2、如何吸收弥漫在空气中的大量氨气?
3、被围困在污染区的群众怎样做才能保证不吸入氨气?
[板书]
二、氨
1、NH3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氨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空气,易液化,可作致冷剂。[实验4-9] 成功关键:烧瓶干燥、密封。
现象:形成红色喷泉。证明: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
[ 讲解]:1体积的水约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氨的水溶液叫做氨水。
[板书] 在通常状况下,氨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轻。氨易液化,极易溶于水。
[过渡]氨的水溶液是碱性的,但其中的水是中性的,氨分子也没有氢氧根离子。氨水为什么会显碱性呢?
[板书]
2、氨的化学性质:(1)NH3与水的反应:
[分析] NH3+H2O NH3·H2O NH4+OH
+- NH3+H2O NH4+OH
其中一水合氨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NH3·H2O NH3↑+H2O +-[板书] NH3+H2O NHNH3·H2O4+OH
[思考]:分析NH3溶于水存在的过程,讨论氨水中的成份:分子、离子。[板书](2)NH3与酸的反应: [ 演示实验]氨与氯化氢反应
+
-
[观察]现象:大量白烟生成。
[思考]:生产Cl2的化工厂常用浓氨水来检查生产设备和管道是否漏气,如有白烟生成,则说明已发生漏气,这是为什么?
[板书]化学方程式: NH3+HCl=NH4Cl NH3也可与其它酸反应,例:NH3+HNO3=NH4NO3、2NH3+H2SO4=(NH4)2SO4 [讲解] NH3在一定条件下可于O2、NO、NO2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板书](3)NH3与O2的反应: 4NH3+5O2
4NO+6H2O [演示实验]实验室制取氨气:
[板书]
3、NH3的实验室制法:
[讲解]原理:在实验室里常用铵盐和碱加热的方法来制取NH3。仪器:固+固加热(同制氧气);收集:排空气法。
[板书]2NH4Cl+Ca(OH)2 收集:排空气法。[提问]: 能否浓硫酸干燥NH3? 能否使用NH4HCO3、NH4NO3 NH4Cl?为什么? 3 使用碱石灰代替消石灰有什么优点?
[过渡]氨与酸反应形成氨盐,我们下面分析氨盐的性质 [板书]
4、氨盐
[讲述]铵盐是铵根离子(NH4)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铵盐都是晶体,能溶于水。主要化学性质:
(1)铵盐受热易分解:
[实验]加热NH4Cl观察现象,是否时升华? [板书]化学方程式: NH4Cl NH3↑+HCl↑、NH3+HCl= NH4Cl
NH4HCO3 NH3↑+H2O+CO2 ↑
[讲解]铵盐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例:
(NH4)2SO4+2NaOH Na2SO4+2NH3↑+2H2O
Na2SO4+2NH3↑+2H2O +
CaCl2+2NH3↑+2H2O 仪器:固+固加热(同制氧气);[板书](2)铵盐与碱的反应:(NH4)2SO4+2NaOH
[强调]这个性质是一切铵盐的共同性质,实验室可利用这个性质来检验NH4+的存在。
[注意事项]:
实验条件:浓溶液或固体,加热。
较稀溶液中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先浓缩,后检验。[板书]5.NH3的用途:
[讲述]可用于氮肥工业及其它化工产业上(如:制纯碱),制冷剂。[思考交流]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讨论]:向饱和的NaCl溶液中通入足量的NH3后,再通入足量的CO2,发现有NaHCO3晶体析出,为什么?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作业]p89 1、2、8、10 附板书计划
二、氨
1、氨的物理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氨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轻。氨易液化,极易溶于水。
2、氨的化学性质:
+-(1)NH3与水的反应: NH3+H2O NHNH3·H2O4+OH
(2)NH3与酸的反应:NH3+HCl=NH4Cl NH3+HNO3=NH4NO3、2NH3+H2SO4=(NH4)2SO4
(3)NH3与O2的反应: 4NH3+5O2 4NO+6H2O
3、NH3的实验室制法: 2NH4Cl+Ca(OH)2 ;收集: CaCl2+2NH3↑+2H2O 仪器:固+固加热(同制氧气)排空气法。
4、氨盐
(1)铵盐受热易分解:
NH4Cl NH4HCO3 NH3↑+HCl↑、NH3+HCl= NH4Cl NH3↑+H2O+CO2 ↑
Na2SO4+2NH3↑+2H2O(2)铵盐与碱的反应:(NH4)2SO4+2NaOH
第三篇:高一化学必修1第四节氨硝酸硫酸2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①巩固稀硫酸的性质;
知识与技能:
②掌握浓硫酸的特性及强氧化性;
③掌握二氧化硫气体的检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浓硫酸和碳的反应,了解实验设计的初步方法。
②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实验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学会正确使用浓硫酸,树立
与价值观
绿色化学理念。
教学重点:
浓硫酸与铜和碳的反应
教学难点: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教学方法:
分析比较法和实验分析法结合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验用品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引言]硫酸、硝酸和盐酸是我们常说的三大强酸,它们在组成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相似的性质,又有那些不同的性质?
酸的通性
稀硫酸
盐酸
硝酸
电离方程式
H2SO4==2H+ + SO42-
HCl==H+ + Cl-
HNO3==H+ + NO3-
指示剂
紫色石蕊变红
与碱反应
H+ + OH- == H2O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CuO + 2H+ == Cu2+ + H2O
与盐反应
CO32- + 2H+ == CO2↑+ H2O
与金属反应
Fe + 2H+ == Fe2+ + H2↑(HNO3不产生H2)
[练习]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Zn+H2SO4---Zn+2H+ = Zn2++H2↑
NaOH+H2SO4-----OH-+H+ = H2O
Fe2O3+H2SO4----Fe2O3+6H+ = 2Fe3++3H2O
BaCl2+H2SO4---Ba2++ SO42— = BaSO4↓
[设问]实验室制氢气时选用稀硫酸或盐酸,而不用浓硫酸和硝酸,为什么?
我们在实验室制取氢气时,不用浓硫酸和硝酸来制取,说明它们除了具有酸的通性外还具有特殊性质。
二、硫酸的氧化性
[引言] 浓硫酸和稀硫酸在性质上有什么区别呢?
1、浓硫酸的特性
[案例]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先后两次用火碱、浓硫酸将北京动物园的五只熊烧伤,其中一头黑熊双目失明。这一故意残害动物的事件经媒体披露后,引起了公众的强烈愤慨!刘海洋为何用浓硫酸残害黑熊?浓硫酸又具有哪些重要性质?
①难挥发性:硫酸不容易挥发到空气中,属于难挥发性酸(盐酸和硝酸属于易挥发酸)。
[提问]实验室制取氯化氢,为什么用浓硫酸与固体食盐共热?利用浓硫酸什么性质?[学生回答]难挥发性。
②吸水性:浓硫酸可以吸收其它物质中的现成水,具有吸水性。
[思考题]在实验室里常用浓硫酸干燥气体,利用浓硫酸的什么性质?
[讲解]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作为干燥剂使用。
浓H2SO4
[板书]吸水性:吸收现存的水。
CuSO4·5H2O ====== CuSO4 + 5H2O
[思考与交流] ①因为浓硫酸难挥发,所以将一瓶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其浓度、质量都不发生变化,这样说对吗?
②浓盐酸和浓硫酸在空气中放置都会变稀,它们的变化相同吗?
③脱水性:浓硫酸将化合物(主要是有机物)分子中氢、氧两种元素按水的组成比例(2:1)脱去。
[演示实验] 蔗糖炭化:将一定量的.蔗糖放入小烧杯中,加入浓硫酸。
[实验现象]:①蔗糖由白→黑;②体积膨胀,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黑色物质;③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解释现象]:①浓H2SO4与蔗糖(C12H22O11)作用,按水分子的组成脱去蔗糖分子中的H、O,生成C和H2O,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现象本质:加载中...[分析] 蔗糖炭化现象:②③黑色物质疏松多孔(学生答有气体),气体是怎么形成的,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讲解] 浓硫酸使蔗糖脱水炭化后,又吸水放热,使其继续被浓H2SO4氧化。
2、强氧化性:
①浓硫酸与金属反应:
[实验4-8] 铜与浓硫酸反应,并检验生成的气体?
[观察现象] ①固:红→黑;②液:无→棕黑→蓝色;③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使品红溶液退色。
Cu+2H2加载中...O4(浓)加载中...Cu(SO4)2+加载中...O2↑+2H2O
[思考与交流](1)铜片变黑,黑色物质是什么?怎么生成的?(铜先变成氧化铜,再继续反应生成硫酸铜)
(2)怎样鉴别生成的气体?(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
(3)在上述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各是什么物质?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浓硫酸在反应中的作用?
[分析]产生了SO2和Cu2+,硫元素从+6价变成了+4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铜从0价变成了+2价,被氧化。硫酸表现氧化性,作氧化剂;铜表现还原性,作还原剂。浓硫酸与铜反应除了表现氧化性,还表现酸性。
(4)酸本身可以和金属发生反应表现出氧化性,为什么说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这里的强表现在什么哪里?
[讲解]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Cu是H之后较不活泼的金属元素,稀硫酸不能与Cu反应。实验证明,浓硫酸能把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之后的金属(除Pt,Au)氧化成金属硫酸盐,浓硫酸本身被还原生成SO2。盐酸和稀硫酸具有氧化性,但不能和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之后的金属反应。【顺藤摸瓜】请同学们写出浓硫酸与汞反应、与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设问】Cu,Hg,Ag是H之后的较不活泼的金属,那么H之前的金属是否就更容易被浓H2SO4氧化呢?
[结论]浓硫酸可以氧化大多数金属,生成物中金属显高价,同时生成二氧化硫。常温Al,Fe钝化。
[讲述]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教师启发钝化在实际中的应用:铝铁容器盛装浓硫酸。
[过渡]蔗糖炭化中的刺激性气味?
②浓硫酸与某些非金属反应:
C+2H2SO4(浓)加载中...CO2↑+2SO2↑+2H2O
2H2SO4(浓)+S====3SO2↑+2H2O
[问题]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某些非金属,又能氧化大多数金属,那么能否氧化具有还原性的化合物呢?如实验室为什么不用浓H2SO4制取及干燥H2S?
③氧化某些还原性化合物:
2NaI+H2SO4(浓)===Na2SO4+I2+SO2↑+2H2O;H2S+H2SO4(浓)==S↓+SO2+2H2O
说明:浓硫酸不能和亚硫酸及其盐反应,原因是相邻价态不反应。
[问题]为什么浓、稀H2SO4性质有这么大差别呢?
+6
[分析]浓H2SO4的氧化性由其分子中S(最高价)引起。稀硫酸也有氧化性,如Zn+2H+====Zn2++H2↑,由H+表现,而Cu+H2SO4(稀)不反应。可见,H+的氧化性比高价S的氧化性弱且还原产物不同。
[小结]略
[作业]P89 4、5、7
〖板书设计〗
第四节 硫酸、硝酸和氨
二、硫酸的氧化性
1、浓硫酸的特性
(1)难挥发性—制挥发性酸;(2)吸水性;(3)脱水性
2、强氧化性:Cu+2H2加载中...O4(浓)====Cu(SO4)2+加载中...O2↑+2H2O
〖教后记〗
【高一化学必修1第四节氨硝酸硫酸2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化学必修一教学课件:硫酸、硝酸和氨
2.高一化学必修1课件
3.高一化学必修2课件
4.Unit 2 Lesson 1教学设计
5.高中语文必修2教学设计:《离骚》
6.《硝酸》教学设计范文
7.高一化学必修教学计划
8.关于高中物理必修1的教案
9.生物必修1试题及答案参考
第四篇:4 硫酸、硝酸和氨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掌握氨和铵盐的性质、用途 2.学会氨的实验室制法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氨和铵盐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实验室制氨的化学反应原理
3.教学用具
烧杯、烧瓶、铁架台、滴管、导管、玻璃棒、试管、酒精灯、酚 酞试液、棉花、试管夹、NH3、HCl、NH4Cl、Ca(OH)2 4.标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新闻导课]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
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事件,整个厂区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厂区内寒气逼人。市消防中心接到报案后立即制定方案,出动上百名消防队员,十余量消防车…。
[问题]
1、为什么在氨气泄漏时工厂里会寒气逼人?
2、如何吸收弥漫在空气中的大量氨气?
3、被围困在污染区的群众怎样做才能保证不吸入氨气? [板书]
二、氨
1、NH3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氨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空气,易液化,可作致冷剂。[实验4-9] 成功关键:烧瓶干燥、密封。
现象:形成红色喷泉。证明: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 讲解]:1体积的水约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氨的水溶液叫做氨水。
[板书] 在通常状况下,氨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轻。氨易液化,极易溶于水。
[过渡]氨的水溶液是碱性的,但其中的水是中性的,氨分子也没有氢氧根离子。氨水为什么会显碱性呢?
[板书]
2、氨的化学性质:(1)NH3与水的反应: [分析]
H2O其中一水合氨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 NH3·[板书]NH3+H2O
NH3·H2O
+
NH3↑+H2O
-
NH4+OH
[思考]:分析NH3溶于水存在的过程,讨论氨水中的成份:分子、离子。[板书](2)NH3与酸的反应: [ 演示实验]氨与氯化氢反应
[观察]现象:大量白烟生成。
[思考]:生产Cl2的化工厂常用浓氨水来检查生产设备和管道是否漏气,如有白烟生成,则说明已发生漏气,这是为什么?
[板书]化学方程式: NH3+HCl=NH4Cl NH3也可与其它酸反应,例:NH3+HNO3==NH4NO3、2NH3+H2SO4==(NH4)2SO4 [讲解] NH3在一定条件下可于O2、NO、NO2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板书](3)NH3与O2的反应: 4NH3+5O2
4NO+6H2O [演示实验]实验室制取氨气:
[板书]
3、NH3的实验室制法:
[讲解]原理:在实验室里常用铵盐和碱加热的方法来制取NH3。仪器:固+固加热(同制氧气);收集:排空气法。
[板书]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仪器:固+固加热(同制氧气);收集:排空气法。[提问]: 能否浓硫酸干燥NH3? 能否使用NH4HCO3、NH4NO3、NH4Cl?为什么? 3 使用碱石灰代替消石灰有什么优点?
[过渡]氨与酸反应形成氨盐,我们下面分析氨盐的性质 [板书]
4、氨盐
[讲述]铵盐是铵根离子(NH4)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铵盐都是晶体,能溶于水。
+主要化学性质:
[板书](1)铵盐受热易分解:
[实验]加热NH4Cl观察现象,是否时升华? [板书]化学方程式: NH4ClNH4HCO3
NH3↑+HCl↑、NH3+HCl= NH4Cl NH3↑+H2O+CO2 ↑
Na2SO4+2NH3↑[讲解]铵盐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例:(NH4)2SO4+2NaOH +2H2O [板书](2)铵盐与碱的反应:(NH4)2SO4+2NaOH
Na2SO4+2NH3↑+2H2O
+[强调]这个性质是一切铵盐的共同性质,实验室可利用这个性质来检验NH4的存在。[注意事项]: 实验条件:浓溶液或固体,加热。较稀溶液中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先浓缩,后检验。[板书]5.NH3的用途:
[讲述]可用于氮肥工业及其它化工产业上(如:制纯碱),制冷剂。[思考交流]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点击高考试题]
1下面能实现人工固氮的是()A.豆科植物根瘤菌
B.用烧碱溶液吸收NO2 C.合成氨车间 D.闪电
解析:选C。豆科植物根瘤菌、闪电均能将游离态的氮转化成化合态,该过程属于自然固氮,A、D错误;烧碱溶液吸收NO2不属于氮的固定,B项错误;合成氨反应为N2+3H22NH3,属于人工固氮,C正确。
2.下列不属于铵盐的共同性质的是()A.易溶于水 B.与苛性钠共热产生NH3 C.都是晶体 D.受热分解都产生NH3
解析:选D。铵盐都是晶体,均易溶于水,与NaOH共热都能发生NH4++OH
-NH3↑+H2O而产生NH3;部分氧化性酸对应的铵盐受热分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产生NH3。如NH4NO3。
3.为了更简便地制取干燥的NH3,下列方法中适合的是()A.NH4Cl与浓H2SO4混合共热,生成的气体用碱石灰进行干燥 B.N2+3H
22NH3,用烧碱进行干燥
C.加热浓氨水,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D.加热NH4HCO3,气体用P2O5干燥
解析:选C。A选项中的两种物质反应不生成氨气,B选项在一般的实验室中是不能实现的,C选项利用了浓氨水的挥发性,同时可选用碱石灰干燥,D选项中的P2O5是不可以干燥氨气的。4.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CCl4,下列装置不宜做氨气的尾气吸收的是()
解析:选C。氨气极易溶于水,若用C装置,易发生倒吸现象。A、B、D均可避免此现象产生。
5.如图表示A、B、C、D、E五种含氮物质相互转化的关系图。其中A、B、C、D常温下都是气体,B为红棕色,写出A、B、C、D、E的化学式和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各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D→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B→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C→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的突破口B为红棕色气体,B是NO2,C与O2能生成气体B,故C为NO。E在常温下不是气体,故E为HNO3,由图转化关系进一步分析知A为N2,D为NH3。
答案:(1)N2 NO2 NO NH3 HNO3
课堂总结及评价: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性,培养创新精神,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和铵根检验方法,了解氮的循环对自然界生态平衡的作用。
板书设计:
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
第一课时
一、氨
1.氨气的物理性质 2.氨气的化学性质 a.与水反应 b.与酸反应 3.制备
二、铵盐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第五篇:4_硫酸、硝酸和氨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掌握氨和铵盐的性质、用途 2.学会氨的实验室制法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氨和铵盐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实验室制氨的化学反应原理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硫酸、硝酸和氨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新闻导课]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
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事件,整个厂区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厂区内寒气逼人。市消防中心接到报案后立即制定方案,出动上百名消防队员,十余量消防车…。[问题]
1、为什么在氨气泄漏时工厂里会寒气逼人?
2、如何吸收弥漫在空气中的大量氨气?
3、被围困在污染区的群众怎样做才能保证不吸入氨气? [板书]
二、氨
1、NH3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氨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空气,易液化,可作致冷剂。[实验4-9] 成功关键:烧瓶干燥、密封。
现象:形成红色喷泉。证明: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 讲解]:1体积的水约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氨的水溶液叫做氨水。[板书] 在通常状况下,氨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轻。氨易液化,极易溶于水。
[过渡]氨的水溶液是碱性的,但其中的水是中性的,氨分子也没有氢氧根离子。氨水为什么会显碱性呢? [板书]
2、氨的化学性质:(1)NH3与水的反应: [分析]
其中一水合氨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 NH3·H2O== NH3↑+H2O [板书]NH3+H2O==NH3·H2O==NH4++OH-
[思考]:分析NH3溶于水存在的过程,讨论氨水中的成份:分子、离子。[板书](2)NH3与酸的反应: [ 演示实验]氨与氯化氢反应 [观察]现象:大量白烟生成。
[思考]:生产Cl2的化工厂常用浓氨水来检查生产设备和管道是否漏气,如有白烟生成,则说明已发生漏气,这是为什么? [板书]化学方程式: NH3+HCl=NH4Cl NH3也可与其它酸反应,例:NH3+HNO3==NH4NO3、2NH3+H2SO4==(NH4)2SO4 [讲解] NH3在一定条件下可于O2、NO、NO2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板书](3)NH3与O2的反应:
4NH3+5O2 == 4NO+6H2O [演示实验]实验室制取氨气: [板书]
3、NH3的实验室制法:
[讲解]原理:在实验室里常用铵盐和碱加热的方法来制取NH3。仪器:固+固加热(同制氧气);收集:排空气法。
[板书]2NH4Cl+Ca(OH)2 == CaCl2+2NH3↑+2H2O 仪器:固+固加热(同制氧气);收集:排空气法。[提问]: 能否浓硫酸干燥NH3? 能否使用NH4HCO3、NH4NO3、NH4Cl?为什么? 3 使用碱石灰代替消石灰有什么优点?
[过渡]氨与酸反应形成氨盐,我们下面分析氨盐的性质 [板书]
4、氨盐
[讲述]铵盐是铵根离子(NH4+)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铵盐都是晶体,能溶于水。主要化学性质:
[板书](1)铵盐受热易分解:
[实验]加热NH4Cl观察现象,是否时升华?
[板书]化学方程式: NH4Cl== NH3↑+HCl↑、NH3+HCl= NH4Cl
NH4HCO3 == NH3↑+H2O+CO2 ↑
[讲解]铵盐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例:(NH4)2SO4+2NaOH == Na2SO4+2NH3↑+2H2O [板书](2)铵盐与碱的反应:(NH4)2SO4+2NaOH?== Na2SO4+2NH3↑+2H2O [强调]这个性质是一切铵盐的共同性质,实验室可利用这个性质来检验NH4+的存在。[注意事项]: 实验条件:浓溶液或固体,加热。较稀溶液中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先浓缩,后检验。[板书]5.NH3的用途:
[讲述]可用于氮肥工业及其它化工产业上(如:制纯碱),制冷剂。[思考交流]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课堂小结。
课后习题
1下面能实现人工固氮的是()A.豆科植物根瘤菌
B.用烧碱溶液吸收NO2 C.合成氨车间
D.闪电
解析:选C。豆科植物根瘤菌、闪电均能将游离态的氮转化成化合态,该过程属于自然固氮,A、D错误;烧碱溶液吸收NO2不属于氮的固定,B项错误;合成氨反应为N2+3H2==2NH3,属于人工固氮,C正确。2.下列不属于铵盐的共同性质的是()A.易溶于水
B.与苛性钠共热产生NH3 C.都是晶体
D.受热分解都产生NH3 解析:选D。铵盐都是晶体,均易溶于水,与NaOH共热都能发生NH4++OH-==NH3↑+H2O而产生NH3;部分氧化性酸对应的铵盐受热分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产生NH3。如NH4NO3。
3.为了更简便地制取干燥的NH3,下列方法中适合的是()A.NH4Cl与浓H2SO4混合共热,生成的气体用碱石灰进行干燥 B.N2+3H2==2NH3,用烧碱进行干燥 C.加热浓氨水,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D.加热NH4HCO3,气体用P2O5干燥
解析:选C。A选项中的两种物质反应不生成氨气,B选项在一般的实验室中是不能实现的,C选项利用了浓氨水的挥发性,同时可选用碱石灰干燥,D选项中的P2O5是不可以干燥氨气的。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