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英语课件
英语的课件准备好了吗?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英语课件,欢迎借鉴!
一.单词拼写:
1.有关的, 切题的 ______________
2.调整,使适合__________
3.平(月)台,讲台 ______________
4.剩余物(饭)__________
5.特权,特别优待 ______________
6.安排,排列 __________
7.宇航员,太空人 ______________
8.目录 __________
9.买,购买 ______________
10.周年记念 __________
11.收入 ______________
12.参与,参加____________
13.经济(学)的 ______________
14.政治(党)的__________
15.财务的,金融的 ______________
16.安全,保护 __________
17.操作,运转 ______________
18.遥远的,偏僻的________
19.捐赠 n.______________
20.小诊所 __________
二.请写出下列短语:
1.收到…… 的信__________________
2.极想;渴望_______________
3.偶然遇到或发现,碰见____________
4.调整,使适合_____________
5.完全变干;干透 _________________
6.干涸 _____________
7.在困难中;在危急中______________
8.代表 ______________
三.根据中文提示写出正确的单词:
1.a ___________(讲台)is a raised flat structure, usually made of wood, which people stand on when they make speeches or give a performance.2.when you ___________(购买)something, you buy it.3.when you __________(适应,调整)to a new situation, you get used to it by changing your ideas.4.if you ___________(认出,承认)someone, for example, with a nod or a smile, you show that you have seen and recognized him.5._____________(安排)are plans and preparations which you make so that something will happen or be possible.6.you can refer to food that remains uneaten after a meal as ________(剩饭).7.___________(邪恶)is used to refer to all the wicked and bad things that happen in the world.8.thank you for your going to our party.today is the wedding _________(周年记念日)of jim and i.
第二篇:人教版七年级英语第四单元课件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谈论的中心话题是rules,主要语言功能是谈论并制定
某些规章制度(校规、班规、家规等)。语言结构为祈使句,情态动词can表示许可的用法和情态动词have to以及各种句式的变化。围绕这一中心话题,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教材插入了许多学生感兴趣的图片,从基本语言知识到语言综合运用层层递进,听、说、读、写依次展开,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和运用语言,并寓教于学,对学生起到规范教育作用。本课时在本单元中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了解祈使句,能简单的谈论校规,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的看、听、说能力。
二.学生分析
我们班的学生主要特点就是胆子大,模仿能力且具有较强的表现欲与参与意识,容易激发他们对英语的浓厚兴趣,活动是他们自由表现的天地。因此,在教学设计中,结合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注重他们的生活实际。课堂上使用直观教学法,使学生感到熟悉,容易接受和操作,使他们在真实的语境中进行交际,在此基础上拓展他们的语言知识。以活动为途径,让学生充分参与和体验。同时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充分体现和发挥主体性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习并掌握词汇:rule, arrive, hallway, fight, Ms
(2)掌握交际用语:
what are the rules?
Don’t eat in class!
Don’t listen to music in the classroom or the hallways
Don’t arrive late for class
Don’t run in the hallways
Don’t fight.2.能力目标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初一年级结束时,学生英语水平要达到三级水平。
听: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
说:1.能在课堂活动中用简短的英语进行交际。
2.能就熟悉的话题进行简单的交流。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简单的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
4.能利用所给提示(如图片、幻灯片、实物、文字等)简单描述一件事情。
读:1.能正确的朗读课文。
2.能理解简短的书面指令,并根据要求进行学习活动
简单的来说,本课时就是要学生达到能熟练使用目标语言,谈论规章制度。
3.情感态度目标:
A.通过对规章制度的学习与讨论,教育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
四.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
我主要借助于实物和图片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把学生带入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激发他们说英语,用英语的潜力。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五.教学过程
1.精心导入(lead-in)
(1)因为本课时主要谈论的事校规,所以我以自由谈话的方式,询问学生Do you like our school ?
Do you enjoy ourselves in our school? 为新课的教学做好铺垫,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
T: Do you like our school ?
S: Yes,we do.T: Do you enjoy ourselves in our school?
S: Yes, we do.(1min)
(如果在此环节中学生回答“No,we don’t”,我会问“why”.学生可能会回答一些班规Don’t play in the classroom.Don’t be late for school….由此也可以引出school rules 教学,而且正确引导学生在合适的地点做合适的事情。)
(2)以实物,图片的形式引入school rules 教学
T: show a hamburger and ask “Can we eat in class?”
S: No ,we can’t.T:We can’t eat in class.We also can say”Don’t eat in class ”(此时板书标题)
T: show an MP3 and ask “Can we listen to music in the classroom ?”
S: No, we can’t.T: We can’t listen to music in the classroom.We also can say “Don’t listen to music in the classroom.”They are our school rules.We must obey the rules.,but sometimes we also break the rules.(learn the new words school rules).(4min)
2.Show the pictures and learn the new words
picture 1: A boy is running in the hallway.T: What is he doing ?
S: He is running in the hallway.T;Is he right ?
S: I don’t think he is right.T;I think so.We can’t run in the hallways.We also can say “Don’t run in the hallways ”.用类似的方法学习Don’t arrive late for class.Don’t fight.(5min)
2.自主学习Do activity 1a(2 min)。其目的是巩固检测上一个环节学习的效果,为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做好铺垫。
3.Ask a pair of students to read the conversation and explain to us(1min)。此环节主要考虑到学困生的学习情况,怕他们理解错误或或者不能理解这些句子。这个环节中我让小组内的5号6号学生自由展示。这样即可以鼓励激发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
第三篇:七年级英语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Unit 4 Where is my backpack?(section A)教案
一、教学内容:Section A(教材P19-21)
Section A主要通过谈论话题“Things around the house”学习询问“物品的位置”,使学生学会基本句型“Where’s/ Where’re ~~~? It’s/ They’re on/in/under~~~~.”和 “Yes/No”疑问句,进一步体会和学会运用“Where…? Yes/No”疑问句的用法;学会运用方位介词“on/in/under”来表达物品的位置。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听关键词、推测词意的学习策略,识别不同物品的位置。本单元与第五单元衔接紧密:由本单元“Is/Are …?”的学习过渡到第五单元“Do …?”一般疑问句的学习,最终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和形成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的能力,从而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Section A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所接触的物品为内容,通过用图片、听对话等不同方式来描述物品位置、找寻物品等的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态度,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做中学习掌握语言知识,培养学生准确、熟练运用本单元语言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
1、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目标:
(1)学习和掌握有关询问物品位置的句型:
Where’s my backpack? It’s on/in/under/behind/next to the chair.
Are my books on the chair? Yes,they are.No,they aren’t.
Is it on/in/under ……? Yes,it is.No,it isn’t.
(2)学习和掌握有关家具类的单词:table, bed, dresser, bookcase ,sofa ,chair ,drawer , plant , bag
(3)学会三个方位介词的用法:on ,in , under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判辨能力、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他们积极主动参预课堂活动和相关的课外活动,并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和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
4、德育目标:促使学生了解和关心自己和他人的家居环境,热爱自己的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互相提高的社会交际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通过使用方位介词“on/in/under”表达物品的位置及学习“Where……”和“Yes/No”疑问句的用法,使学生学会区别特殊疑问句和一般疑问句。
五、学情分析:
本课的对象是刚进初中不久的七年级新生,有部分学生小学并没有学过英语,他们对英语有着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有利因素,注重对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保持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活动,积极采用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能力,唤起他们的学习注意力,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真正成为一堂课的主人。
六、学法指导:
鉴于所学单词及句型特点及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听、看、读、猜、想、说的方法来学习本课。通过听、看,达到有所思,有所得,帮助不同阶层的学生掌握学习重点;采用多表扬、勤鼓励的评价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学习积极性,在知识上均有所提高。
七、教法设计:
1、情景教学法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3、交际法
4、小组竞赛法
5、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八、教学手段:
主要以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这样增加了直观性和趣味性,加大了课堂密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九、教学过程:
Step1.Warming-up
1.将已学过的物品名称列成一张单词表,老师指单词,学生念单词。
2.利用这张单词表做一个名为“bingo game”的游戏。
游戏规则:全班分为A、B两组,每组每次各派一位组员读单词,哪个组的组员能最快地使自己组读出的四个单词横、竖或斜成一条直线的话,他们就可以喊“bingo”,这个组就赢了。
目的:通过这个小游戏,让学生重新温习原来所学过的物品名称,为新课学习作好铺垫。Step2.New words
1.老师提出一个问题:What furniture can you see in a house?让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然后
各小组派代表来说说自己小组讨论后得出的结果,哪个小组说得最多最准确的为胜者。
2.在屏幕上投影出各种家具的图片,通过“What’s this?”来介绍本课的新单词。
3.老师随意地指那些图片,学生说出相对应的单词。
4.老师随意地指那些图片,学生一个接一个轮流说出相对应的单词。
5.老师在屏幕上用闪现的方式展示图片,学生边看图片边说单词。
6.做1A的练习。
目的:通过由学生先自己进行讨论和归纳,让学生对所要学的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接着老师再教这些单词,学生的印象就会更加深刻。接着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和掌握这些新词中掌握新单词。
Step3.Grammar
1.老师通过小盒子和小球的位置变化提问“Where’s the ball?”和“Where’re the balls?”,形象直观地引出三个介词:on、in、under。
2.任务一:猜猜看
(一)1)老师提问:This is my old house.Can you guess where the furniture is?
2)老师投影出一所空房子的图片以及各种家具的图片。并提问:Where is/are-----?引导学生回答:It’s------./They’re-------.目的:通过这一任务的完成,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会了介词的用法,并掌握重点句型Where is/are-----?以及相应的回答方式It’s------./They’re-------.3.任务二:猜猜看
(二)1)老师提问:This is my new house.Can you guess where the furniture is now?
2)老师又投影出一所空房子的图片以及各种家具的图片。并提问:Where is/are-----?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选派代表来猜:Is it /Are they-----?猜对最多的小组获胜。目的:通过这一任务的完成,学生能进一步巩固介词的用法,并掌握另一重点句型 Is it /Are they-----? 以及相应的回答方式Yes, it is./ No, it isn’t.Yes, they are./ No, they aren’t.4.教学生说唱一首chant来归纳介词on、in、under的用法。
歌词如下:Where is the ball?It’s on the floor.Where is the clock?It’s on the wall.Where are the pens?They’re under the desk.Where are the rulers?They’re in the drawer.Step4.Listening
老师向学生讲有关Jimmy的两个情景并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听录音找出答案
情景
一、Jimmy 是个粗心大意的男孩,他总是把东西乱放。请你帮他把需要的东西找出来。做1B的练习。
情景
二、Sally帮忙收拾了房子,结果Jimmy又找不到他的东西了。请你再帮他把东西找出来。做2A和2B的练习。
目的:通过创设情景来听对话,使学生学会运用听关键词和推测词意的能力。
Step5.Task
任务一:寻宝大行动
活动过程:学生课前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件东西收藏起来。以小组为单位,询问其他组员把宝物放在什么地方。规定时间内找到宝物最多者获胜。
语言知识:Where is/are-----?Is it /Are they on/in/under-----?
Yes, it is./ No, it isn’t.Yes, they are./ No, they aren’t.活动目的:通过创设贴近生活的语言情景,学生自由选择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任务二:找差别
活动过程:学生看两幅相似的图片,图片中有一些相同的物品,但所放的地点却不一样。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询问有关物品所在的位置。学生记录下两幅图片中物品位置的不同,活习惯,保持房间干净整洁。进制
Step7.Homework
设计自己理想中的房间,把它画出来,并在旁边加注英文说明。
板书设计:
Unit 4Where is my backpack?
Where is-----?Where are-----?方位介词
It’s on/in/under-----.They’re on/in/under-----.on
Is it on/in/under-----?Are they on/in/under-----?in
Yes, it is.under
No, it isn’t.
第四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课件
教材首先出示鞋盒、粉笔盒、魔方、易拉罐、笔筒、足球、玻璃球等学生熟悉的实物图,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引出四种立体图形。由于学生已经具备许多这方面的早期经验,所以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受到形状是物体的众多属性之一,日常生活中不同的物体有的形状相同,有的形状不同,形状相同的物体可以看成一类。
然后,教材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对四种立体图形分别进行直观的辨认、区别。每种图形的认识包括实物图、模型图和图形名称三个层次,符合儿童从具体到抽象地认识事物的认知特点。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形状相同的几种实物,从直观上认识到虽然这些实物在材料、大小、用途等方面各不相同,但形状相同。然后逐步数学化,抛开这些实物的其他属性,只考虑形状这一属性,抽象出一般的模型,使学生初步感知各种立体图形的一般形状特征。在此基础上,指明这种一般模型叫什么图形。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哪些是圆柱,哪些是球形。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体现了其应用性。并且,每个学生可以说出属于自己的答案,有很大的开放性。
“做一做”的第1题,让学生通过滚圆柱、推长方体、搭积木、转球、摸球等活动,利用视觉、触觉、运动觉的协同作用,感性的、初步的了解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使学生感受平面和曲面的区别。并通过让学生互相说一说操作的感受,培养初步的交流能力。
“做一做”的第2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游戏的范例,要求学生在看不见实物的情况下,按指定的形状摸实物。使学生通过触摸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
第一课时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
形,初步 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
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 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辩认。
3.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五、小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六、巩固练习
35页做一做1、2题。
第二课时认识图形数学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触摸、拼摆等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本单元所学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初步体会图形的特征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同时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2、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具、学具的准备
教师和学生各准备一些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寻找(可以用牙膏盒等)。教师还要准备几个其他形状的实物,如棱柱形铅笔,三棱柱积木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介绍“找物品”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把课前准备好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拿出来,同桌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收集的实物的形状。
同桌学生互相介绍完后,让他们把自己的每种形状的实物各选一个,集中起来放在一个大桌子上或地上。然后把全班同学分成4组,每组同学各管一种形状的实物,把这些实物分一分类。管正方体的要把正方体的实物归为一类。分好类后,各组同学摸一摸、说一说本组那类实物的形状,再选两个代表在班里说一说实物的形状。对于非本单元所学形状的实物,可以归为一类,交给教师,教师告诉学生:这些物体的形体不是我们这一单元所学的,但是它们也是一种立体图形,以后我们在中学会学到。
活动结束后,教师将分好类的物体收拾好,以便在下面的活动中使用。
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做“摸实物”、“搭积木”、“随意拼”三种游戏。
二、介绍“摸实物”的方法
1.准备实物
教师从“找物品”的活动收集起来的实物中,选一些形状稍大的便于确定形状的实物(包括棱柱形实物,如棱柱形铅笔,三棱柱积木)放在地上。
2.摸实物
把做“摸实物”活动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教师请一小组作示范说明游戏规则:先让一个同学拿出一个立体图形(如圆柱)给另外两个同学看,看清后把这两个同学的眼睛蒙上,然后让他们从桌子上摸出这种图形,其他同学进行判断。如果摸错了,可以让他们继续摸,直到摸对为止。然后再给蒙上眼睛的同学各拿一个立体图形,让他们摸一摸,说出拿出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这样做两次后,让进行判断的同学来出题摸实物。
三、介绍“拼积木”的方法
1.教师示范
教师用积木边拼边说:“我用4个大小相同的长方体可以拼一个大的正方体,还可以用2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一个长方体。”
2.学生拼积木
师:请同学们自己拼一拼,看能不能用几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一个大的正方体或长方体,能不能用大小相同的长方体拼一个大的正方体或长方体?
学生拼的时候,教师注意巡视。集体订正时,从用几个长方体拼成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用几个正方体拼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拼法中各选一种展示出来,让学生说一说拼成后的立体图形各用了几个什么形状的积木。
四、介绍“随意拼”的方法
1.带着拼
教师边拼边说:这里老师用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和两个圆柱拼了一辆汽车,同学们,你们也能拼一辆汽车吗?
让学生自己拼,教师巡视,如果学生拼的汽车的形状、大小和教师拼的不一样,只要能看出是汽车就行。
2.随意拼
师:同学们除了拼汽车,还会拼其他东西吗?
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随意拼摆一些东西,拼摆用的实物可以是积木,也可以是其它东西,例如拼坦克,可以用长方体的饮料盒作车身,用易拉罐作车轮,用圆柱形的积木作炮筒。学生拼好后,教师选几件有趣的东西展示给全班同学,让拼的同学告诉大家拼的是什么东西,各用了什么形状的物品。
五、巩固练习
35页做一做。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
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升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他们采用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为主。怎样让孩子认识生活中的主体图形,并以实物体中抽象出简单的立体图形呢?课前一段时间里,我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平日里注意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以备教具使用,如长方体的牙膏盒、药品盒等,正方体的饼干盒、魔方等,圆柱体的茶盒、茶杯等,球体有乒乓球、皮球等,并在卡片上画出数学模型图,如长方体、圆柱、球的线描立体结构图弄。同时在课前让学生按要求收集好相关生活物品以作学具。教学中,首先出示我收集的各种图形,让孩子们一一识别,然后让孩子们倒出自己的学具,试着把自己认为是同一类形状的物品分在一起,接着出示牙膏盒,让孩子了解它的大概形状特征,如数一数有几个面,哪些面的大小是一样的,这样引导孩子在有目的的思考中探究并认识,像牙膏盒这种有6个面组成的,对着的两个面的大小一样的物体就是长方体,然后我再出一个与牙膏盒的大小不一样的纸盒,让孩子观察说说特点,强化认识长方体,学会变通。接着在孩子们认识长方体实物的基础上在黑板上贴出抽象的长方体模型图片,将孩子对长方体的认识,从具象的感知的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性的认识,并用类似的方法引导孩子认识正方体、圆柱、球,让孩子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中找到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一不同点;发现圆柱和球的共同点和区别点,在动手操作实践中直观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不能滚动、圆柱和球能滚动等特征。
这堂课准备还算较充分,课堂设计也符合孩子们的学习特点,整堂课学习氛围浓,我和我的学生们都感到很轻松愉快。课后我仔细回味,这堂课的目标是达到了,但学觉得对教材资源的挖掘不够深,还应注意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比如,只注意了教材知识点的突破,只追求了“求同”,统一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但实际不能归入那些图形中,如像“ ”这样的图形与长方体应区别开来,“ ”这样的图形应与圆柱区别开来,“ ”应与球区分开来。还有一种特殊的长方体,它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有可能一些孩子会误认为是正方体,而它实际属长方体,应让孩子对照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各自特点,这样很容易就分辩出来了。
这一节课是孩子们初步接触简单的立体几何图形,下一课时便是让学生们探索从立体中抽象出简单的平面图形。而其中的“三角形”将由“三棱锥”立体图形中抽象出来。看来在认识立体图形时,还应补充认识“三棱锥”知道它也是一种立体图形,为后面认识平面图形“三角形”作好充分准备。
思量之后,我在教学“认识平面图形”时,开课提出疑难以解决上堂课的遗留问题,弥补所欠缺的知识,进一步完善孩子对简单的立体图形的认识,并为本堂课的“认识简单的平面图形”作为铺垫。这个开课让孩子们感受到探索知识的乐趣,培养了孩子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以及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五篇:新版七年级英语上册课件
新版七年级英语上册课件【1】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的第一节课《字母能表示什么》,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与说明”、“设计追求的特色”四个方面组织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本节课北师大出版的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三章的第一节课,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比较熟悉对具体数的操作,这是学生初次接触用较为抽象的字母来表示数,对字母表示数含义的理解有助于代数式以及方程的列出,是学习后续知识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现实情景中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明确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会用字母表示探索的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和公式。
2.能力目标:经历探索数量关系,发现规律,运用字母表示规律,并通过运算验证规律的过程。
3.情感目标:一是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感;二是进一步感受数学魅力,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探索数学奥妙的内在动力和外在的积极性,并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1.立足本人的分析确定的: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数学规律的探索及符号表达,这些内容也是本课的难点。
2.可能基于学生个性差异、基础差异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困难的地方也是本课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认真注意,并尽力帮学生突破。
二、教法和学法分析
我校是定点的移民子女、进城务工子女就读学校,留守生在班级中占38%,学生的个性、基础能力差异很大,加上七年级学生处于小学与初中的衔接过渡初期,所以本节课我选择引导探索与分层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在新知的引出过程中,注意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尤其在形成新知生长点的时候,充分发挥分层教学法的优点,帮学有余力的发挥潜能,挖掘
潜能,在先行的基础上发挥他们“先学后教”(后教就是帮助老师教,当老师的助手,在过程中达到教学相长的功效),教师抽出精力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帮助有“怪问题”的学生。注重时间分配,尽量做到先学在当堂,同层竞赛在当堂,异层帮辅在当堂,练习探讨在当堂、激发兴趣在当堂。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促成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及说明
(一)情景导入:利用电子白板的幕布创设问题情境(插入背景音乐,增加形象性和趣味性):“一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两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三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3声扑通跳下水。6767”,让学生把这首儿歌继续唱下去,唱几句即可,然后老师提问:在这首儿歌中假如有a只青蛙,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应该有多少张嘴,多少眼睛多少腿,以及多少声普通跳下水?问题设计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引出可以用字母表示数。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体现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是从人的需要中产生这一认识的基本观点。
在这个过程中,尽量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作用,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探讨、总结交流等主体性的过程。
(二)实验操作:用电子白板拉出问题。鼓励学生用火柴棒或木棒,按照“口”、“日”、“目”搭建正方形,然后填表,找规律。按照同层独立先竞争、异层小组后合作、全班交流分享的办法进行。
填写下表:
1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充分抓住新知的生长点做文章,前四个空是铺垫,后一个空是新知生长点。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把100变成10000填空。这样做既培养了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帮扶意识和合作品质,还激发了学生的进取精神。
(三)问题解决和方法交流:按照小组交流和班级分享的办法进行。展示出想到的各种方法,小组推荐代表发言,鼓励学生对发言进行诊断评价,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发言、评价有无不妥,充分发挥教师平等中的首席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还注意数学学习氛围的打造,保持教师刻意打造学习氛围的意识。
(四)随堂练习。分层次推出练习。设置三组,一是必做题2个;二是挑战题2个;三是攻坚题4个。设计时注重了层次,必做体现了保底;挑战和攻坚有层次的观注了个性差异。在同层之间进行竞赛性的统计,控制了学生思考的松紧度。
随堂练习的评价由先行的学生负责,教师给予适当的提醒。基本按照学生先做----代表评价-----教师适当帮助的步骤进行。
(五)课堂小结:主要通过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从内容、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获取新知的途径方面先进行小结。教师尽量不补尾巴。以免形成学生总结时注意力不集中,教师总结才听的局面,在学生总结不全面可以给足时间让学生补充,真正当好平等中的首席。
(六)布置作业:内容略。
控制时间,尽量让学生当堂完成,不加重课后负担,不降低学习的积极性。
四、设计追求的特色
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我注重把握了以下几点:
1.既研究了教法,也研究了学法,基本按照以学定教的思路进行设计。
2.重视了新知生长点,在新知生长点创造学生思考的问题,给足思考的空间。
3.注重了先学后教,而且尽可能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去教,实现将带兵,兵促兵,兵教兵的局面。
4.发挥先进的教学手段如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5.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摆正教师平等中的首席地位。
6.尽量做到课外不留作业,作业、练习分层安排,真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7.注重创设学习氛围,激发兴趣,培养兴趣,巩固兴趣。
新版七年级英语上册课件【2】
Unit 1 Topic 3 How old are you ?
Section D
学习目标
1.学习以短文形式谈论姓名、年龄、学校、班级和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
2.能读懂短文并能从简单的名片中获得信息
3.能向大家做自我介绍
学习重点
以短文形式谈论姓名、年龄、学校、班级和电话号码
学习难点
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转变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自学指导
1、预习课本P23 Part 1 ,复习书上的六个音标
2、预习课本P23 Part 2 ,分别找出Jane 和 Huang Hua 的个人信息
3、预习P23 Part 3 ,根据所给信息把空补充完整
4、背诵课本P24 Part 4a 4b
(三)问题导学 再看课本P22 Part 2 ,回答问题。
Where is Jane fr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ow old is sh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hat class is she in ? _____________________
Where is Huang Hua from ? _______________
What’s his English name ? _____________________
Are they in the same class ? ______________
(四)典题训练
(五)精讲点拨
1、They are not in the same class ,but they good friends.他们不在同一个班,但是他们是好朋友。
解析:same 意思是“相同的”,前面一定要用定冠词“the”,后面接单数名词。
but 意为“但是,可是”,起转折作用。
eg : We are in the same school ,but in different classes.我们在同一个学校,但是在不同的班级。
五.当堂检测
(一)用be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How old ________ you ?
2、----I ________ ten.3、---What _____ this ?-
4、---It _________ a pen.5、----Who ________ that ?
----She _________ Lucy.6、---What _________ these ?
----They ________ schoolbags.7、---__________ this a pen ?
----Yes , it _________.(二)单项选择
1.What’s that _______ Chinese ?
A、on B、in C、with
2.Is he ____________ English boy ?
A、a B、an C、the3、These are my _____________.A、book B、pens C、a friend4、---Is this your eraser ?----Yes ,____________.A、it is B、this is C、it’s5、They are not ________ the same class ,but they
are good friends.A、in B、on C、from
七、作业布置
(一)根据句意和首字母提示填空
1.They are in the s________ class.2、--How o________ is she ?---She is 15.3.Li Ming and Wang Fei are good f___________.4、I’m in a h_________ school.5、Is your p__________ number 3264-7853 ?
(二)选择填空
1、______ is Zhou Lan._________ phone number is 1358429764.A、Her , her B、She , her C、She , She2、What grade ______ your brother in ?
A、is B、am C、are3、---Is that a car ?---No ,____________
A、that isn’t B、that is C、it isn’t4、Nine and eleven is __________.A、thirteen B、fifteen C、twenty5、_________ are good friends.A、you ,he and I B、I ,you and he C、you and he ,I This is an English boy(男孩).His name is Jim.He is twelve.He is in my school.He and I are in the same grade.I’m in Class Three, Grade Seven, but he is in Class Four.I’m his good friend.He is my good friend, too.根据短文内容, 补全对话。
A: Excuse me, what’s his name?
B: His name is Jim.A: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Yes.J-I-M, Jim.A: Where is he from?
B: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How old is he?
B: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Is he in your school?
B: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Is he in Class Three, Grade Seven?
B: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e is in Class Four, but he and I are good friends.A: Thank you.汉译英:1.布朗是他的姓氏。Brown is his ____ ____.12.那是一张地图吗
Is that ____ ____.13.它们是五辆公共汽车。
They are ____ ____.14.让我帮帮你吧。
Let ____ ____ you.15.给你。____ ____ are.(五)作业:请写一份自我介绍,内容包括姓名、年龄、国籍、班级、学校、电话号码。
七年级英语知识点
现在进行时态
概念:表示现在(说话瞬间)正在进行或发生的动作,也可以表示目前一段时间内或现阶段正在进行的活动。
结构:由be动词(am, is, are)+ 动词ing构成,其中be动词要与主语保持性数一致。
Mary is flying a kite in the park.玛丽正在公园里放风筝。
--What are you doing now? 你现在在干什么?
--I’m reading English.我正在读英语。
Are they drawing the pictures now? 他们正在画画吗?
动词现在分词是动词原形变化而来的,规则变化如下:
动词ing形式叫动词现在分词,其构成如下:
1)直接在动词后加ing
play—playing, do—doing, talk—talking, sing--singing
2)以不发音的字母e结尾的动词,先去e,再加ing
make—making, write—writing, have—having, take—taking
3)以重读闭音节结尾的动词且词尾只有一个辅音字母,应双写这个辅音字母,再加ing
run—running, stop—stopping, put—putting, swim—swimming
注意对现在进行时态的判断。判断一个英语句子用什么时态,主要看句子的时间状语,一般说来,每种时态都有与之相对应的时间状语。现在进行时表示现在(说话瞬间)正在进行或发生的动作。因此,这个时态最常用的时间状语是now;但有不少句子并没有now,只能通过提示语如look、listen等或者通过上下文来确定用现在进行时。
She is cleaning her room now.她正在打扫房间。
Look!The girl is dancing over there.看!那个女孩在那里跳舞。
--Can you go and play games with me? 你能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吗?
--Can’t you see I am doing my homework? 你没看见我正在做作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