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数学解比例课件
六年级数学解比例课件一
教学内容:课本第69页例2、3;练一练;《作业本》第31页。
教学目标:理解解比例的意义,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能正确地解比例。
教学重点:解比例的基本方法与依据。
教学难点:解比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比例?
2、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3、怎样检查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二、新授:
1、先请学生心里想好一个比例(数目简单些),如2:3=4:6,只告诉其他同学其中的三项,让大家猜一猜还有一个数字是什么?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另一个未知项。
3、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4、例2解比例:
30∶12=45∶χ
解:30χ=12×45…………根据是什么?
χ=………不先求积,先约分比较简便。
χ=185、例3解比例=
①请学生独立尝试;
②注意格式;
③反馈练习。
6、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1、解比例:(练一练第1题第一竖行)
2、练一练第2题
3、补充:χ∶0.8=3∶1.2四、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五、作业
《作业本》第31页。
六年级数学解比例课件二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解比例的意义,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正确的解比例,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列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三、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预设
(一)、自学反馈
1、什么叫做解比例
2、我国国旗的长与宽的比是3:2,如果我们学校的国旗长是240厘米,求我们学校国旗的宽是多少厘米?
(1)你会解答吗?独立解答后,同桌间相互说说想法。
(2)反馈交流
①240÷3×2=160(厘米)
②解:设我们学校国旗的宽是 厘米。
240: =3:=240×2
=240×2÷
3=160
答:我们学校国旗的宽是160厘米。
(3)你是怎么想的?
(二)、关键点拨
1、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1)你明白第二种解法的意思吗?
(2)国旗长和宽的最简整数比和实际长度比可以组成比例,所以可以把国旗的宽设为 厘米,建立比例240: =3:2,再通过解比例求出 的值。
(3)小结:这种方法叫做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解比例的方法
(1)你是怎样解比例240: =3:2的?
(2)根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3:2的比值,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求 的值。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求出 的值。
(4)怎样才可以确定 的值是正确的?(检验)
(5)你更喜欢哪种解法?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解下面的比例
:10= : 0.4: =1.2:2 =
2、把左边的三角形按比例缩小后得到右边的三角形,求未知数X。(单位:厘米)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3、小丽调制了两杯蜂蜜水,第一杯用了25毫升蜂蜜和200毫升水;第二杯用了30毫升蜂蜜和250毫升水。
(1)分别写出每杯蜂蜜水中蜂蜜和水体积的比,看它们能否成比例。
(2)照第一杯蜂蜜水中蜂蜜和水的比计算,300毫升水中应加入蜂蜜多少毫升?
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板书。再让学生观察是否能成比例。
分析:第一个问题应该说比较简单,比分别是25:200和30:250。
(四)、分享收获 畅谈感想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听课随想。
第二篇:六年级数学解比例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解下列简易方程,并口述过程.=8×9
(二)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 20∶5和4∶1 5∶1和6∶
2(四)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其他等式.
3∶8=15∶40
二、新授教学
(一)揭示解比例的意义.
1.将上述两题中的任意一项用 来代替(可任意改换一项),讨论:如果已知任何三项,可不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说明理由.
2.学生交流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把它改写成内项积等于外项积的形式,通过解已学过的方程,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3.教师明确: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二)教学例2.
例2.解比例 3∶8=15∶
1.讨论:如何把这个比例式变为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并求出未知数的解.
2.组织学生交流并明确.
(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改写为:3 =8×15.
(2)改写时,含有未知项的积一般要写在等号的左边,再根据以前学过的解简易方程的方法求解.
(3)规范并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解:3=8×1
5=40
(三)教学例
3例3.解比例
1.组织学生独立解答.
2.学生汇报
3.练习:解下面的比例.
= ∶ = ∶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比例.想一想,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式转化成已学过的简易方程),然后再解简易方程即可.
第三篇:六年级数学解比例说课稿
解比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解比例》教学设计紧紧抓住“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与简易方程之间起到桥梁作用这一点展开,较好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参与教学过程、展示才华的机会,从而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时教学目标分三个围度:
1、认知:使学生认识解比例的意义,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进一步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3、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解比例的意义。
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二、教法与学法
采用了练习法、讲解法和自学学习法等。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让学生通过两个简易方程回忆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知识,口 述过程。
2.引导学生回忆比例的定义及比例的基本性质。3.并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哪些比能够组成比例
4.引入新课。给出两题(1)3 : 2=():10(2)():0.5=8 : 2,小组合作讨论,计算出比例中的未知项,并派代表举手发言,给出答案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5.学生自主学习课本,说说什么叫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里另外一个未知项.这种求比例里的未知项,就叫做解比例。(板书课题:解比例)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播放幻灯片。引导学生指出谁与谁的比为1:10,设未知项为X,写出比例式,提问:你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求出未知项x吗?自己先想一想,有没有办法做。再试着做做看。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第一步的根据是什么,并向学生说明解比例的书写格式。
2.教学例3
播放幻灯片,让学生用比例形式读一读。让学生解答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指名口答解比例过程,老师板书。让学生说一说解比例的方法。指出:解比例一般按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积相等的式子,再求未知数x。
3.小结方法。提问:大家是根据什么来解比例的呢?
三.巩固练习 1.出示一道应用题让学生巩固解应用题的步骤,并找一位同 学来板演,让一位同学来检查,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互动与主动性。
2.给出两个比例,让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口答x的值,老师板书过程。并强调说明检验时把x代入原来的比例,看两边比的比值是否相等。目的是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3,给出条件让学生自己写出比例并解出来,充分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四.课堂小结
这堂课学习的什么内容?
五.布置作业
课本练习八第8、9题
第四篇:六年级数学 解比例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解比例
【课时目标】
1、在解比例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解比例的方法。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体现解比例的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难点】
重点:自主探索出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轻松求出比例中未知项的解。难点:灵活运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1)什么叫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2)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20 和 7.2 : 8
2、导入新课
谁能很快说出下面比例中缺少的项各是几?(学生试说)
: 21 = 2 :()
1.25 :()= 2.5 : 4 教师:我们知道比例中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解比例的方法,大家对自己有信心吗?
板书课题:解比例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题2
1、投影出示例题2。
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高320m。北京的“世界公园”里有一座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它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110。这座模型高是多少米?
2、指导学生审题,根据题意描述两个相等的比。模型高度:实际高度= 1:10
3、指出其中的未知项,说一说你想怎么解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交流中既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把比看作除法,那么x :320=1:10 就可以转化成x:320=1:10,学生就可以运用原来学习解方程的有关知识来解,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x :320=1:10转化成10:x=320:1来解。
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情况进行板书。解:设这座模型的高度为x米。x :320 = 1 :10 10 x = 320×1(问:根据是什么?)x= x=32(二)数学例题3
1、出示例题3.2、让学生说说这个比例中的內项和外项分别是什么。
3、学生独立解答。
4、组织交流订正。
5、小结。
提问:解比例的方法是什么? 比例就是一种特殊的方程,不论在书写格式还是验算方法上它与解方程都是相同的。解比例时,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转化为方程,再按解方程的方法进行解答。
三、巩固运用
1、课本第35页“做一做”。
这道题设计了三道未知项位置不同及不同形式的比例,通过练习巩固解比例的方法。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进行交流订正。
2、按下面的条件组成比例,并求未知数的值。(1)12和5的比等于4和x的比。
(2)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分别是3和7.5,两个內项分别是x和5。
3、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正好为倒数,已知一个內项是3,另一个內项是多少?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比例的知识。在解比例时,我们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再按照解方程的方法进行解答。
【板书设计】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二课时 解比例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解:设这座模型的高度为x米。
x:320=1:10
10x=320×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x=
x=32
答:这座模型高32米。
第五篇:六年级数学《解比例》评课稿
六年级数学《解比例》评课稿
六年级数学《解比例》评课稿
《解比例》本课教学设计紧紧抓住“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与简易方程之间起到桥梁作用这一点展开,较好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参与教学过程、展示才华的机会,从而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课前准备充分,看得出老师平时上课就很重视学生的听课效果,学生上课听课的积极性高,配合的较好,扫除了所授新课中的障碍。如: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等积式。在设计各个环节时,注重了知识的层层递进,各个环节衔接自然流畅,从学习前的温故知新,到引入新课解比例,再到最后的练习环节,无不体现了教师的备课功底。
2、本节课内容较简单,重点掌握解方程的方法,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教师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方法是掌握了,老师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了。在重难点的处理上,教师也是费了一番功夫:从环节的命名上来看,新颖的名称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感受,让他们能在学习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从练习设计来看,所出示的题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真正考验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老师非常强调在学习过程中每一步的算理的理解,这对学生理解数学问题非常有帮助。
4、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只是引领,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