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国文学选读(第一版)网络课件目录 1-11
美国文学选读(第一版)网络课件目录
(加红色的单元为初定的教学重点,建议购买4、10的原著,观看相关电影)
1.富兰克林
2.爱伦.坡
3.爱默生
4.《红字》“原罪”:人与自我5.《白鲸》
6.《瓦尔登湖》“自然”:人与自然
7.浪漫诗歌
8.马克.吐温
9.波特:女性文学
10.《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人与社会
11.福克纳:南方文学
12.海明威
13.现代诗歌1
14.《榆树下的罪恶》
15.E.B.怀特
16.《看不见的人》:黑人文学
17.现代诗歌2
18.《推销员之死》
19.贝娄:犹太文学
20.《22条军规》:战争文学、黑色幽默
21.莫里森:魔幻主义
第二篇:美国文学目录
目录
美国自然主义小说
摘要……………………………………………………………………....1 引言………………………………………………………………………2
一、自然主义的定义………………………………………………………..2
二、美国自然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和经济背景………………………………2
三、自然主义文学产生的理论背景………………………………………………....3
3.1 自然主义形成的理论基础………………………………………………….3
3.2 自然主义形成的思想基础………………………………………………….5
3.3 自然主义形成的文艺理论和写作方法基础……………………………….9
四、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特点………………………………………………………12
4.1 美国自然主义小说和欧洲自然主义小说的比较………………………...13
4.2 美国自然主义小说和日本自然主义小说的比较………………………...15
五、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联系与区别…………………………………………..17
5.1 两者之间的相同点…………………………………………………………….17
5.2 两者之间的不同点…………………………………………………………….18
六、结语……………………………………………………………………………..19
美国现实主义研究
摘要……………………………………………………………………..20引言……………………………………………………………………… …………………….21
一、现实主义起源及定义...............21
二、现实主义与美国文学 „„„„„„„„„„„„„„„„„„„„„23
2.1、美国现实主义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24
2.2、美国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思想文化基础„„„„„„„„„„„„„25
2.3、美国现实主义的特点 „„„„„„„„„„„„„„„„„„„„„26
2.4、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29
三、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现代主义的区别与联系……………………………33
3.1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33
3.2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35
四、美国政治文化中的现实主义…………………………………………………..36
五、结语: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存在的意义„„„„„„„„„„„„„„„.37
从《喜福会》看华裔女性主体的构建
摘要…………………………………………………………………....38 引言……………………………………………………………………… …………………..39
一、华裔女性文学出现的原因分析……………………………………………39
1.1华裔女性家庭地位和观念的转变...................39
1.2华裔男性的权力的削弱.....................40
1.3白人主流社会对他性民族的丑化.................42二、解读《喜福会》中的华人女性小群体.................42
2.1女性的自我索求...................43
2.2母女关系和其中蕴含的女性自我的循环关系.............44
三、《喜福会》中的母性谱系追寻.................46
3.1 超越种族、文化认同的女性主义..................46
3.2 被忽略而沉默的血缘之父................47
四、从《喜福会》看华裔女性主体文化视域中的“他者”..........47
4.1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东方主义”再现............47
4.2“他者化”与“被他者化”挤压下分裂的主体.............48
五、华裔女性主体的构建存在的争议..................48
5.1任何的身份构建都是以抹杀差异为代价..........48
5.2.美国强势文化灌输的种族自憎..................50
六、结语.........................51惠特曼与美国民主政治
摘要……………………………………………………………………..52
引言……………………………………………………………………..53
一、惠特曼与19世纪的美国………………………………………………………………………53
二、《草叶集》……………………………………………………………………………………………54
2.1“草叶”形象的解读……………………………………………………..54
三、惠特曼的诗歌风格…………………………………………………………………………...55
四、惠特曼诗歌中的“自我”…………………………………………………………………….56
4.1“自我”的形象……………………………………………………………….......56
4.2惠特曼的自由共和主义……………………………………………………57
4.3惠特曼的美国“试验”………………………………………………………59
五、惠特曼对奴隶制的反对………………………………………………………………………….60
5.1惠特曼对奴隶制的批判……………………………………………………61
5.2惠特曼反对奴隶制的原因…………………………………………………62
六、“内战”对惠特曼的影响…………………………………………………………...63
6.1惠特曼与林肯………………………………………………………………......63
七、惠特曼与爱默生…………………………………………………………………64
第三篇:美国文学选读作家-作品
美国文学选读作家-作品
UNIT【1-10】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 1706—1790)1732年,他用笔名发表了《格言历书》(Poor Richard's Almanac),内容除历书之外还附有谚语,格言、警句,非常畅销,后作为系列出版物发行25年。《自传》(The Autobiography)著于1771年至1790年,较为全面、生动而深刻地记载了他个人的生活经历,历来被公认为美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帖木尔》(Tamerlane and Other Poems),诗集《艾尔·阿拉夫》(Al Araaf, 1829)《诗集》(Poems, 1831)和《乌鸦及其他诗篇》(The Raven and Other Poems, 1845),短篇小说方面的成就更为显著,尤其长于创作哥特式的小说和侦探小说 《述异集》(Tales of the Grotesque and Arabesque, 1840)《故事集》(Tales, 1845)《厄舍古厦的倒塌》(“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红色死亡假面舞会》(“ The Masque of the Red Death”)、《莉盖亚》(“Ligeia”)、《黑猫》(“ The Black Cat”)、《阿芒提拉多的酒桶》(“ The Cask of Amontillado”)、《莫格街谋杀案》(“ Murders in the Rue Morgue”)、《被窃的信件》(“ The Purloined Letter”)和《金甲虫》(“ The Gold Bug”)。他的侦探小说情节常跌宕起伏, 诡谲多变,结局常常是在情理之中而又在意料之外,人物城府深邃,个性分明,历来为人称道,一般认为他是西方侦探小说的开山鼻祖。在文学理论方面,他将自己身体力行的创作所获得的心得归纳为理论,著书立说,也取得了不可忽视的建树;他主要鼓吹“纯艺术”的文学价值观,重要的理论著作包括《创作哲学》(“ The Philosophy of Composition”, 1846)和《诗歌原理》(“ The Poetic Principle”, 1850)。
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1803—1882),他开始撰写《论自然》(Nature,1836)这部重要著作,并在波士顿进行演讲,宣扬超验主义哲学,鼓吹个人应该摆脱人为的束缚。
《论美国学者》(The American Scholar, 1837)为题的著名演讲中,爱默生简要描述了他的人文主义哲学,认为独立的学者必须借助自然、书籍和行动来解释和领导自己的文化。他敦促美国知识界人士直接向生活学习,通过书籍来了解过去,用行动来表达自己。他在这篇演讲中鞭挞了迂腐作风、机械的模仿、拘泥于传统以及学问与生活完全脱节等当时知识界的弊病,呼吁美国知识界摆脱欧洲影响以争取完全的精神独立。《神学院致辞》(The Divinity School Address,1838)中尖锐抨击了毫无生气的“历史基督教”,特别是基督教中拘泥于形式的礼仪,认为需要建立一门新的宗教,以自然为基础,通过道德上的直觉直接面对上帝。《论文集》(Essays: First Series, 1841)和《论文集:第二辑》(Essays: Second Series, 1844)收入了他最著名的散文作品。
《人类代表》(Representative Men, 1850)既是柏拉图、蒙田、莎士比亚、拿破仑、歌德等人的传记,又是对他们的评论;
《英国特征》(English Traits, 1856)则是他两次游历欧洲的结晶。
《人生的行为》(The Conduct of Life, 1860)是他的另一本散文集,表现了他已经成熟了的人文主义思想,也反映了他对人类局限的认识。他的诗作结集为《诗集》(Poems, 1846)和《五月节》(May-Day and Other Pieces, 1867)。
纳撒尼尔·霍桑Hawthorne,1804—1864)
(Nathaniel 1825年毕业时自费出版小说《范肖》(Fanshawe)毕业后,他一度像隐士一样避免与外界联系,闭门专事写作,作品主要为短篇小说,大多结集收入《故事重述》(Twice-told Tales, 1837)和《古宅青苔》(Mosses from an Old Manse, 1846)。
1842年,他迁居拥有众多文化名人居住的康科特,再次开始专心创作,作品多为短篇小说和非虚构性的小品文。40年代末,他开始致力于创作长篇小说,1850年出版其代表作《红字》(The Scarlet Letter)长篇小说《带有七个尖角阁的房子》(The House of The Seven Gables, 1851)、《福谷传奇》(The Blithedale Romance, 1852)、《玉石雕像》(The Marble faun, 1860)。此外,他还发表了一些儿童读物,并出版了《故事重述》扩容后的版本。
赫尔曼·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 1819—1891)1846年发表《泰比》(Typee)次年又发表了《欧穆》(Omoo),以游记体的叙事风格讲述南太平洋一个小岛上土著人的生活。
此后,他同样以航海生活为背景创作了一系列更为成熟的小说,包括《玛地》(Mardi, 1849)、《雷得本》(Redburn, 1849)、《白外衣》(White Jacket, 1850)、《白鲸》(Moby Dick, 1851)以及《骗子的化装表演》(The Confidence Man, 1857)。
1866年自费出版其首部诗集《战事集》(Battle Pieces),以美国内战为主题。在此后的20余年中,他不仅自费刊印了长诗《克拉瑞尔》(Clarel, 1876),还出资出版了《约翰·玛尔和其他水手》(John Marr and Other Sailors, 1888)与《梯摩里昂》(Timoleon, 1891)等两部诗集,然而如同他的小说一样,他的诗歌始终没有引起阅读大众和批评界的注意。临终前,他完成了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毕利·伯德》(Billy Budd)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 1817—1862)《论公民的不服从》(On the Duty of Civil Disobedience, 1849)撰写抨击奴隶制的文章《马萨诸塞州的奴隶制》
19世纪美国诗人
朗费罗(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1807—1882)其代表作有《夜吟》(Vioces of the Night, 1839)、《歌谣及其他》(Ballads and Other Poems, 1842)、《海伊华沙之歌》(The Song of Hiawatha, 1855)。其中《生命颂》是第一首被完整地介绍到中国的外国诗歌。
惠特曼(Walt Whitman, 1819—1892)《草叶集》(Leaves of Grass)歌颂美国历史、风景和人民的诗歌
艾米丽.狄金Dickinson,1830—1886)
森(Emily 在现存的1 775首短小抒情诗歌作品中,诗人就各种话题进行了独特的哲理思考:读者可以在这些作品中细心体会狄更生对于自然的细致观察,对死亡本质的冥思,对永垂不朽的怀疑,对爱情和失落的体验,对世俗名利的鄙视,以及对于诗意想象力的推崇。在诗歌形式上,狄更生摆脱了传统诗歌体裁的束缚,进一步发展了灵活生动,更加贴近口语的自由诗体裁。因此很多现代评论家认为,她的诗歌预示了20世纪诗歌的诞生。
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910)1865年他的第一部幽默短篇《加拉维拉县驰名的跳蛙》(The Celebrated Jumping Frog of Calaveras County, 1865)1869年,游记《傻瓜出国记》(The Innocents Abroad, 1869)发表,记述一个美国人初到欧洲等地的经历,嘲讽传统积习和无知,奠定了他的幽默大师地位。翌年,他与查尔斯·华纳合作发表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镀金时代》(The Gilded Age,1873)。这部小说尖刻讥讽了南北战争后社会道德败坏,无情抨击不择手段的投机和欺诈。1876年,长篇小说《汤姆·索耶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1876)
小说主人公是个机智,顽皮的男孩,生活在一个平静小镇上,故事充满童趣和田园诗意。
《密西西比河上》(Life on the Mississippi, 1883)长篇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1884)。故事讲述男孩哈克和黑奴吉姆乘木筏沿密西西比河而下的前后经历,随着故事的发展,哈克改变了自己的种族偏见,认识到吉姆和自己一样,是人而不是其他人的财产,最终他决定即使死后下地狱也要帮吉姆逃向自由。其后吐温的主要著作包括《亚瑟王朝廷上的康涅狄格州美国佬》(A Connecticut Yankee in King Arthur's Court, 1889),《傻瓜威尔逊》(The Tragedy of Pudd'nhead Wilson, 1894)和《败坏哈德莱堡的人》(The Man that Corrupted Hadleyburg, 1900)。这些作品对工业化技术社会,社会政治,道德等生活不同层面进行了批判。
Herry James(1843-1916)亨利-詹姆斯
短篇小说A passionate pilgrim热衷游历的人 长篇小说Roderrick hudson 罗德里克-赫德森
The novels and tales of henry james亨利詹姆斯小说故事集 The american 一个美国人 Daisy milier 黛西密勒
The portrait of a lady 一个女士的画像 The bostonians 波斯顿人
The princess of casamassima卡萨玛西玛公主 The spoils of poynton 波音顿的珍藏品 The turn of the screw 螺丝在拧紧 The awkward age 未成熟的少年时代 The wings of the dove 鸽翼 The golden bowl 金碗
The art of fiction 小说的艺术-论文
斯蒂芬·克莱恩(Stephen Crane,1871~1900),长篇小说《红色英勇勋章》(The Red Badge of courage)短篇小说《海上扁舟》(The Open Boat,1898),the bride comes to yellow sky 新娘来到黄天镇 Maggie: A Girl of the Streets(1893)《街头女郎麦姬》 The blue hotel 蓝色旅店
第四篇:文学选读
《日本文学选读》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第I卷(客观卷)答题处。
1.以下四部小说中不是夏目漱石的作品的是哪个?[D] 挪威的森林
2.村上春樹は__[B] 羊をめぐる冒険_で野間文芸新人賞受賞したか。
3.夏目漱石は_[A] 余裕派__と呼ばれる。
4.吉本ばななは_[C] キッチン__で泉鏡花文学賞受賞したのか。
5.宮沢賢治が生前自費出版された童話集は_[B] 注文の多い料理店__です。
6.森鴎外の_[A] 青年__は夏目漱石の「三四郎」と比べられる。
7._[B] 太宰治__は津軽弁を捨てることによって小説家になった
8.有島武郎は1878年_[C] 東京__に生まれた。
9.太宰治は戦後_[D] 無頼派__代表作家になった。
10.「高瀬舟」は_[A] 短篇__歴史小説の中での傑作の一つ。
1.以下四本小说中不是村上春树的作品是哪个?[B] 心
2.《梦十夜》是夏目漱石的_[B] 短篇作品集__。
3.1968 年にノーベル文学賞受賞した作家は_[B] 川端康成__です。
4.有島武郎の美しい愛情を描写する作品は_[B] 小さき者へ__です。
5.横光利一は1936年_[D] 渡欧__した後、強い民族意識を目覚めさせました。
6.太宰治に複雑なショックを与えたのは_[C] 三.一五事件__です。
7.お葬式の名人と呼ばれた作家は以下の_[C] 川端康成__です。
8.村上春樹は1949年_[A] 京都__に生まれた。
9.夏目漱石は_[B] 木曜会__を作り上げました。
10.太宰治の代表作「人間失格」は_[A] 自伝的__です。
1.村上春樹が専業作家になった年は_[C] 1981年__です。
2.吉本バナナは1989年_[A] TUGUMI__で第2回山本周五郎賞受賞した。
3.夏目漱石本名是_[C] 夏目金之助__。
4._[A] 河童__は精神病患者の告白に託した文明批評である。
5.芥川の夏目漱石から高評価された作品は_[A]鼻__です。
6.鴎外の訳詩集は_[A] 於母影__です。
7.横光利一が1925年に一ヶ月ぐらい中国を旅行した後書いた作品は_[B] 上海__です。
8.《雪国》中的驹子是_[D] 艺伎__。
9.村上春樹の「世界の終りとハードボイルド?ワンダーランド」によって_[A] 谷崎潤一郎賞__を受賞した。
10.太宰治は津軽弁を捨てることによって小説家になった」と言ったのは_[C]井伏鱒二__です。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第I卷(客观卷)答题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1.芥川龍之介の小説は以下[A]羅生門[B]今昔物語[D] 杜子春です。
12.新感覚派の作家は[B]横光利一[C] 川端康成_です。
13.横光利一の作品は[A] 旅愁[B]機械[C]寝園[D] 蝿です。
14.芸術家三兄弟は[A]有島武郎[C]有島生馬[D]里見弴です。
15.「春と修羅」は[A] 色彩感[B] 心像スケッチという点を中心とする作品です。
11.日本近代文学可以分为[A] 黎明时期[B] 成长时期[C] 成熟时期[D] 分化时期。
12.吉本芭娜娜曾获过的文学奖。[A] 艺术学部长奖[B] 第二届山本周五郎奖[C] 第五届紫式部奖
13.自然主义作家包括[A] 岛村抱月[B]田山花袋[D] 德田秋声。
14.夏目漱石称赞芥川龙之介的《鼻》具有[A] 文笔凝练[B]朴素平易[C]诙谐自然[D]情趣雅致的特点。
15.下面关于欧外的中篇小说《雁》描述正确的是:[A] 回顾追忆[B] 受了自然主义的影响
[C] 耽美思想
11.宮沢賢治は_[A] 詩人[B] 童話作家__です。
12.芥川龍之介の歴史的な題材の作品は_[B] 戯作三昧奖[C] 蜘蛛の糸[D] 地獄篇です。
13.森鴎外の留学体験三部作は[A] 文づかひ[B]うたかたの記[D] 舞姫です。
14.新感觉派的基本主题是[C] 个人与社会[D] 地獄篇与客观外界的矛盾对立。
15.太宰治の作品に属するのは[B] 走れメロス[C] 人間失格[D] 斜陽です。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填在第I卷(客观卷)答题处。
16.宮沢賢治は38歳で死去した。(T)
17.「春と修羅」は68編の詩が収められている。(F)
18.森鴎外は東京帝国大学医学部卒業して、陸軍省に勤務した。空前絶後の若い医学士です。(T)
19.高瀬舟」:愚者のごとき神。(F)
20.川端康成は没落名主の五男三女の末子である。(F)
21.夏目漱石は「自己本位」を唱えはしたが、常に「我執」の醜さにおびえた点で、「自我」の主張を旗印とする自然主義とは対立した。(T)
22.村上春樹は1981年専業作家になった。(T)
23.芥川龍之介は新思潮派代表作家です。(T)
24.黒澤明によって「鼻」と映画化された。(F)
25.川端康成は1924 年に(25歳)東京帝国大学文学科卒業した。(T)
16.「春と修羅」は童話集で、悪因業の自己を自笑して表したものです。(F)
17.『海燕』の冒頭文は「私がこの世で一番嫌いな場所は台所だと思う」です。(F)
18.『かんかん虫』に始まり、『或る女』に結晶する有島武郎の悲劇的知性を描き出します。(T)
19.1924年横光利一は同人雑誌「文芸時代」を刊行、新感覚派として活動。(T)
20.「上海」はマルクス主義という題材に積極的に取り込む。(T)
21.「新技巧派」はすなわち「新思潮派」です。(T)
22.新感觉派日本20世纪40年代初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F)
23.村上春树的小时在中国极受欢迎,自他的小说《寻羊历险记》1989年在中国首次发表以来,其作品的中文译本已经累计售出超过300万本。(F)
24.第一次世界大戦後のロシア革命や米騒動に象徴される社会不安は有島武郎の社会識見から有産者としての自己の主場を疑問し始めた。(T)
25.横光利一は1937年「春は馬車に乗って」の連載開始したが、敗戦失意で筆をおいた。(F)
16.村上春树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听风的歌》即获日本群像新人奖。(T)
17.夏目漱石はしゃれたユーモアや美的世界に遊ぼうとする姿勢は「余裕派」に所属します。(T)
18.芥川龍之介はその虚無感を背景として「羅生門」を発表、文壇から黙殺されていた。
(T)
19.「高瀬舟」は、森鴎外の短篇歴史小説の中での傑作の一つです。(T)
20.宮沢賢治の「風の又三郎」の時代性は社会主義です。(F)
21.川端康成1972年三島由紀夫の自決事件に衝撃を受けてから、ガス自殺した。(T)
22.在《頭ならびに腹》中,横光利一揭示了“头”对“腹”的畸形关系和依存法则,在“头”与“腹”的对比中强化读者的想象性视觉。(T)
23.1923年有島農場の解放は『新しき村』に代わる彼なりの実践であった。(F)
24.短編『親子』父としての有島、黙殺されているが、すみずみまで力の充実した立派な作品である。(F)
25.森鴎外は1884~1888年アメリカ官費留学をしていた。(F)
四.【用日语介绍一下下面流派的特征,300字以内】。(本大题共1小题,每题1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第I卷(主观卷)对应题号处)
新思潮派
白樺派:
新感覚派:
五.【从下面两篇作品中选择一篇,用日语简单介绍一下其作品的大致内容,350字以内】。(本大题共1小题,每题25分,共25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第I卷(主观卷)对应题号处)『羅生門』
『高瀬舟』
『蝿』
『バッタと鈴虫』
芥川龍之介:
横光利一:日语简单介绍该作家的作品及创作特征
六.【用日语介绍一位你喜欢的作家,并说明理由,350字以内】。(本大题共1小题,每题1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第I卷(主观卷)对应题号处)
六.【用日语介绍一篇你最喜欢的文章,并说明理由,350字以内】
六.【用日语写一下读完《七番目の男》的感想,350字以内】。
第五篇:诗经选读课件
背景材料 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
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
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诗
经·周南·汉广》分析 艺术手法起兴乔木之下不可止息比兴手法南有乔木不可求思兴中兼比暗喻男主人公对自己所爱恋的女子求之不
得难以共处的遗憾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象征爱而不得 黍图与稷
图 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
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
惨兮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
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题材与
主题感慨亡国之作表现诗人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黍离之悲亡国之痛 其
他解释1旧家贵族悲伤自己的破产郭沫若2流浪者诉述他的忧思余冠英3有正义感的爱国志士忧世忧国的怨战之作蓝菊孙4抒写诗人在迁都时难舍
家园之情程俊英艺术特色1 写景和抒情交融情景相生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彼黍离离彼稷之穗彼黍离离彼稷之实每章诗的开头都描写诗
人行至西京都城镐京所见的景物触发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正所谓触景生情一切
景语皆情语也 2心理描写中心摇摇触景生情直抒胸臆写内心的悲伤
中心如噎中心如醉用形象的比喻表现诗人在亡国之后精神的恍惚和忧愤《诗
经》陈风·月出《诗经》 聆 听 三 千 年 华 夏 先 民
吟 唱
感 受 公 元 前 东 方 文 明 辉 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
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305首诗歌反映了500年间的社会生活《诗经》分
为风160篇大多为民间歌谣雅105篇多为贵族创作的宫廷乐曲歌词颂40篇宗庙
祭祀乐歌三大类共305篇《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 风
雅 大雅 小雅 颂 周颂 商颂 鲁颂 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
返回 齐 山东 卫 郑 陈 桧 司马迁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
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史记·孔子世家》 班
固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汉
书·艺文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
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汉书·食货
志》何休曰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
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故王者不出牖户尽
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解诂》句
式以四言为主重章叠句的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语言质朴优美音节和谐
明快形象鲜明寓意深刻富于艺术感染力《诗经》以四言诗为
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六义 赋陈述铺叙的意思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
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
所要歌唱的内容《诗经》原称《诗》齐辕固鲁申培燕韩婴赵毛苌四
大家 《诗经》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诗经》的影响现实主义
精神的影响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乐府建安风骨即事名篇
无复依傍杜甫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比兴手法的影
响大雅和颂的影响《诗经》周南·汉广 《诗经·周南·汉广》分析 题材与主题爱情诗歌表现江汉间一位男子痴心追
慕一位女子结果却不能遂愿的无限忧伤《诗
经·周南·汉广》分析 企慕情境企慕情境是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可
以向往追求却永远达不到目标的一种境界它反映了人生中一种普遍的境界《周南·汉广》是《诗经》中表现企慕情境的代表作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
矣不可方思写浩瀚的江水难以逾越实际是爱而不得的象征游女形象之迷离江上
景色之浩渺诗人思慕之痴迷皆融注于这一象征性的境界之中《诗经·周南·汉广》分析想象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翘翘错薪
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写的是幻想境界想象游女一旦来嫁于自己如何做好
准备 重点词语思语尾助词错薪错落丛生的杂草刈割秣喂《诗经》邶风·燕燕 邶风燕
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燕燕于飞上
下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
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诗经·邶风·燕燕》
题材与主题送别诗歌万古送别之祖通过卫国君主送别妹妹远嫁南
国表现兄妹之间骨肉同胞之情同类题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岑
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何景明《河水曲》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景情相衬
人物对比表现了词人不堪承受的悲苦 《诗经·邶风·燕燕》 艺术特征1
以物衬人前三章皆以燕燕于飞起头着重渲染依依惜别的情境从形态动作声音等
方面生动逼真地描绘燕子的形象形神兼备以燕子的双行双飞不忍离去的情态恰
到好处地烘托了兄妹分别之际依依不舍的情感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
飞 景情相衬人物对比表现了词人不堪承受的悲苦 《诗经·邶风·燕燕》2典型细节描写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瞻望弗及实劳我心运用典
型细节描写以兄长的久久伫立潸然泪下表现分别之际的感伤和惜别之情 伯兮朅
兮邦之杰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
雨其雨杲杲日出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诗经·卫风·伯兮》分析题材与主题思妇诗表现一位女子对丈夫
远征东方久而未归的深切思念 层次分析第一章为一层后三章为一层《诗经·卫风·伯兮》分析艺术特色1典型细节描写自伯之东首
如飞蓬写自己无心打扮徐干《室思》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杜甫《新婚别》罗襦
不复施对君洗红装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起来慵自梳头 《诗经·卫风·伯
兮》分析2层递手法后三章中写丈夫出征后女子的深切思念之情情
感循环往复逐层推进清 方玉润《诗经原始》始则首如飞蓬发已乱矣然犹未至于
病也继则甘心首疾头已痛矣而心尚无恙也至于使我心痗则心更病矣其忧思之苦
何如哉《诗经·卫风·伯兮》分析3铺叙与直抒胸臆
结合铺叙事实直抒胸臆感情真挚感人至深4反问句的使用岂无膏沐
谁为适容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强化忧思痛苦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