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兔请客说课稿
小兔请客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兔请客说课稿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兔请客说课稿1一、说教材。
《小兔请客》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的第一课时,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过20以内的加减法及其应用,在后面还要学习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又是进一步学习运算的基础。
“小兔请客”的教学内容是100以内的整十数加减法,是本册教材计算教学的起始,也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它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和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小兔请客”的童话故事,创设加减法的具体情境,从中引出问题:
①一共有多少个果子?
②草地上还剩下多少个果子?
然后让学生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帮助学生建立加减法的表象,最后鼓励学生列出抽象的算式,再让学生尝试解答。通过交流,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同时结合算式引导学生认识加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本单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根据《标准》的理念,在教学中,把计算教学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正确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意识,也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三、说重点、难点。
1、重点:计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则是本节课的重点。
2、难点:在实际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四、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运用了情境创设法、比较、迁移、归纳法及练习巩固、拓展延伸等教学方法。并对学生进行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法指导,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学法指导及合作、交流、探究学法指导。让学生在直接感触的基础上,体会算理,掌握多样的计算方法,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五、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铺垫。
2、故事导入。
在一个很美很美的森林里,住着一只勤劳善良的小兔子……讲故事的过程中揭示并板书课题:小兔请客。多媒体出示主题图。本环节通过创设学生喜欢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教师提问:从这幅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有关果子的数学信息呢?学生思考后回答。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一共有多少个果子”怎样列算式呢?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不但要学会提出问题,还要学会解决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0+30=或30+20=
(3)那么20+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先自主探索计算方法。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算法。(反馈计算方法。)
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可能得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这时,可能出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先摆2捆小棒,再摆3捆小棒,合起来是5捆,也就是50根小棒,所以20+30=50;
②因为2+3=5,所以20+30=50;
③因为2个“10”加3个“10”是5个“10”,所以20+30=50;
④用数一数的方法10,20,30,40,50;
⑤在计数器十位上先拨2个珠子,再拨3个珠子,合起来5个珠子表示50,所以20+30=50。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并把它说给你的小伙伴听一听。
2、渗透应用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表扬和鼓励,同时提问,你们知道在这个算式中每个数字都表示什么含义呢?鼓励学生尝试回答,通过这个问题,使学生对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初步的简单印象。
3、学习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在加法算式中,每一个数都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它们的名字吗?这时如果有的学生知道,就让学生介绍。并边说边板书。
4.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老师继续讲故事了,就在他们正要享用这些果子的时候……,前面计算的讲解和练习,学生难免疲惫,老师通过继续讲故事,一方面是让学生得到短暂的休息,另一方面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课件显示第二幅情境图,指导学生说出图意,重点在于同第一幅图相区别。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试着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教学过程与上面大体一致。
5.学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做完后组织学生口答,并说出计算过程。“用你喜欢的方法算”,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这道题也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
(四)全课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什么?
(五)思想教育:老师知道你们不仅聪明,而且者是懂事的好孩子,对吗?小白兔有好吃的要与好朋友们一起分享,谁能说说你们在生活中有好吃的是怎么做的?
生:我分给爸、妈妈吃。
生:我要分给小朋友们吃。
生:我要和老师一起吃。
意图:使学生把本课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六、说课堂评价。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探究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参与远比结果重要的多,所以只要学生动手操作,积极参与,教师就要予以肯定和表扬,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同学的意见,对于同学与自己相同的看法要肯定,不同的看法要讨论,在交流与探讨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小兔请客说课稿2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兔请客》,《小兔请客》选自北师大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的第一个教学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加减法和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所安排的一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课。本节课,从学生感兴趣的“小兔请客”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体会加减法的意义。由于这节课是加与减的第一课时,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加减法的计算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根据对教材的理解,我从以下几方面确定了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3.认识加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从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实践操作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计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在学习过程中,主要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因此,我把“正确、熟练的进行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加与减的意义与联系”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三维目标呢?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借助多媒体,采用实际操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知识的内涵。为了能很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从以下四个环节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1.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2.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3.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4.回顾总结,评价反思。
五.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由于本节课是一年级的课程,针对儿童年龄小的特征,我先借助多媒体设计了儿童喜欢的故事情境:“在茂密的森林里,住着小兔子一家,小兔为庆祝生日,请来了一些客人吃果子。”从而引出课题。(板书)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这一环节中,我围绕两个步骤展开新课的教学。
第一个步骤发现问题。美国“木匠教学法”很成功,“木匠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注重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我在这里创设了两个思维情境,作为理解抽象知识的阶梯。1.出示情境图,要求学生数一数盘中的果子数,让学生发现每盘的果子数相同,建立直观影像。2.根据情境图捕捉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我及时鼓励。
第二个步骤“解决问题”,首先,根据学生提出的“一共有多少个果子”探讨20+30的计算方法。(板书:20+30)这里我分为两个活动进行学习。
活动.摆小棒
首先请学生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先摆2捆,再摆3捆,合起来是几捆,是多少根小棒呢?
这里我不急于把结果告诉学生,在第二个活动“说一说”中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怎样能求出20+30的和呢?并说出是怎样想的?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后汇报结果,出现了下面几种算法:2+3=5,所以20+30=50;2个十加3个十是5个十,所以20+30=50;用数的方法:10、20、30、40、50;这时我又拿出计数器问学生还有办法吗?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快说出了用拨珠子求和的方法。[板书:20+30=50(个)]
(以上两个活动的设计主要从学生熟悉的摆小棒入手,通过操作、交流、探讨,让学生说出各种求和的方法,体会算法多样化)
“正当小动物玩儿的高兴时,忽然,小刺猬的手机响了,原来是家里有急事,让它赶紧回家,小刺猬望着水淋淋的果子,真舍不得走,怎麽办呢?它灵机一动,在盘子里打了个滚儿,瞧,它带着10个果子得意地走了,草地上现在还剩下多少个果子?”说到这儿,我让学生根据图意用算式表示出来。[板书:50-10=40(个)]
(由于前面已经有了加法的知识经验,学生很容易掌握了整十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通过算法的迁移,形成技能。)
最后,介绍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板书)
本节课,通过数一数、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让学生经历从提出问题到发现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这样的一个过程。
(三)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我设计了吃果子、买玩具等游戏活动。第1、2题是基础知识的考察;第3题通过猜一猜小动物下面的数字是几,拓展学生的思维;第4题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设计:
吃果子
□○□=□(个)□○□=□(个)
2.买玩具
飞机卡车洋娃娃 皮球 机器人
20元4元50元7元40元
(1)你喜欢哪两种玩具?需要多少元?
(2)说一说50元可以买哪两种玩具?
3.猜一猜,小动物下面的数字是几?
30+20=大象松鼠-10=40
80-企鹅=60熊猫+50=90
4.使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字相加等于100
(四)回顾总结,评价反思。
通过学生的回顾总结,结合教师的适时评价,进一步梳理新知。课后我也及时做了反思,感到自己在课堂调控和对学生评价的能力上还需要加强。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中所应用的一种主要教学媒体,通过加法与减法的教学,浓缩了本节课的课堂内容,再现了整十数的加与减。(板书)
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新理念倡导的课堂教学中,一个最大的亮点是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当然,这节课在设计上还有许多不妥之处,希望能得到评委和老师的指点。在今后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迸发出智慧的浪花,激荡创新的激情,领悟教学是一门艺术的真谛!
附板书设计:
小兔请客
加与减
20+30=50(个)50-10=40(个)
加加和被减差
数数减数
数
第二篇:“小兔请客”说课稿范文
《小兔请客》说课稿
杜秋林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兔请客》,《小兔请客》选自北师大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的第一个教学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加减法和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所安排的一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课。本节课,从学生感兴趣的“小兔请客”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体会加减法的意义。由于这节课是加与减的第一课时,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加减法的计算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根据对教材的理解,我从以下几方面确定了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2.认识加减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计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在学习过程中,主要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因此,我把“正确、熟练的进行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加与减的意义与联系”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三维目标呢?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借助多媒体,采用实际操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知识的内涵。为了能很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从以下几个环节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1、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2、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3、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4、回顾总结,评价反思。
五、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师板书:((小兔请客))
二、探究与体验
师:在我讲故事之前,我有个要求,大家必须要认真听:你们能做到吗?(做到)那好,老师现在开始讲故事。有一天,天气非常的好,小白兔到森林里摘了好多的果子,它想,这些果子我不能自己吃,我要和我的好朋友一起分享,于是,他就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把好朋友请到家里来做客,小白兔非常的热情,早早就把果子准备好了,这是好朋友们接二连三的都到了,小白兔一看来了这么多的朋友,担心果子不够吃,于是又取来了些果子,边走边说:“朋友们,尽情的吃吧,每盘有10个果子呢!”故事讲到这,老师可要考考大家了,看看谁听的最认真,看的最仔细
1、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2、谁能根据你们得到的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呢? 生:小白兔一共端来多少个果子?
3、这个问题怎么解答呢?生;30+20=(师板书)
4、现在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小白兔一共端来多少个果子?
师:在加法算式中,每个数都有自己的名称。你们想知道吗? 学生汇报,师继续板书
+
20=
加数
加数
和(引导学生认识每一部分的名称,教师进行板书。)
5、师:你们真聪明,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要接着给你们讲故事,听好了,在这些朋友中小刺猥是最顽皮的,为了让大家高兴,它要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说着就来了一个前滚翻,把一盘子的果子都粘在身上带走了,逗的大家哈哈大笑,通过这段故事和这幅画面,谁能说说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
6、师:现在还剩下多少个果子呢?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一解决这个问题,一会请代表来汇报
师:同学们,你们回答的都非常的好,可以谁知道在50-10=40中这三个数字的名字呢?学生说,师板书:
=
被减数
(个)
40
第三篇:小兔请客说课稿
“小兔请客”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兔请客》,《小兔请客》选自北师大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的第一个教学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加减法和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所安排的一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课。本节课,从学生感兴趣的“小兔请客”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体会加减法的意义。由于这节课是加与减的第一课时,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加减法的计算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根据对教材的理解,我从以下几方面确定了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3.认识加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计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在学习过程中,主要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因此,我把“正确、熟练的进行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加与减的意义与联系”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三维目标呢?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借助多媒体,采用实际操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知识的内涵。为了能很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从以下几个环节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1、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2、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3、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4、回顾总结,评价反思。
五、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出示课件1)师板书:((小兔请客))
二、探究与体验
师:在我讲故事之前,我有个要求,大家必须要认真听:你们能做到吗?(做到)那好,老师现在开始讲故事。有一天,天气非常的好,小白兔到森林里摘了好多的果子,它想,这些果子我不能自己吃,我要和我的好朋友一起分享,于是,他就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把好朋友请到家里来做客,小白兔非常的热情,早早就把果子准备好了,这是好朋友们接二连三的都到了,小白兔一看来了这么多的朋友,担心果子不够吃,于是又取来了些果子,边走边说:“朋友们,尽情的吃吧,每盘有10个果子呢!”(出示课件2第一幅画面)故事讲到这,老师可要考考大家了,看看谁听的最认真,看的最仔细
1、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2、谁能根据你们得到的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呢? 生:小白兔一共端来多少个果子?
3、这个问题怎么解答呢?(学生答后出示课件3)生;30+20=(师板书)
4、现在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小白兔一共端来多少个果子?
师:在加法算式中,每个数都有自己的名称。你们想知道吗? 学生汇报,师继续板书 + 20= 50 加数 加数 和
(引导学生认识每一部分的名称,教师进行板书。)
5、师:你们真聪明,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要接着给你们讲故事,听好了,在这些朋友中小刺猥是最顽皮的,为了让大家高兴,它要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说着就来了一个前滚翻,把一盘子的果子都粘在身上带走了,逗的大家哈哈大笑,(现示课件4第二幅画面)通过这段故事和这幅画面,谁能说说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
6、生,现在还剩下多少个果子呢?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一解决这个问题,一会请代表来汇报
汇报:(后出示课件5)
师:同学们,你们回答的都非常的好,可以谁知道在50-10=40中这三个数字的名字呢?学生说,师板书:
5010 = 40(个)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第四篇:小兔请客说课稿
《小兔请客》说课稿
党飞荣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兔请客》。
《小兔请客》是选自北师大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的第一个教学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加减法和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所安排的一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课。本节课,从学生感兴趣的“小兔请客”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体会加减法的意义。由于这节课是加与减的第一课时,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加减法的计算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根据对教材的理解,我从以下几方面确定了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3.认识加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计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在学习过程中,主要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因此,我把“正确、熟练的进行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加与减的意义与联系”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三维目标呢?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借助多媒体,采用实际操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知识的内涵。为了能很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从以下几个环节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1、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2、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3、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4、回顾总结,评价反思。
五、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出示课件1)师板书:((小兔请客))
(二)、探究与体验
师:在我讲故事之前,我有个要求,大家必须要认真听:你们能做到吗?(做到)那好,老师现在开始讲故事。有一天,天气非常的好,小白兔到森林里摘了好多的果子,它想,这些果子我不能自己吃,我要和我的好朋友一起分享。于是,他就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把好朋友请到家里来做客,小白兔非常的热情,早早地就把果子准备好了,这时好朋友们接二连三的都到了。小白兔一看来了这么多的朋友,担心果子不够吃,于是又取来了些果子,边走边说:“朋友们,尽情的吃吧,每盘都有10个果子呢!”(出示课件第一幅画面)故事讲到这,老师可要考考大家了,看看谁听的最认真,看的最仔细。
1、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2、谁能根据你们得到的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呢? 生:小白兔一共端来多少个果子?
3、这个问题怎么解答呢?(学生答后出示课件)生: 30+20=(师板书)
4、现在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小白兔一共端来多少个果子?。
学生依次发言,交流。插入:在加法算式中,每个数字都有自己的名称。你们想知道吗? 学生汇报,师继续板书 + 20= 50 加数 加数 和
(引导学生认识每一部分的名称,教师进行板书。)
5、师:你们真聪明,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要接着给你们讲故事,听好了,在这些朋友中小刺猥是最顽皮的,为了让大家高兴,它要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说着就来了一个前滚翻,把一盘子的果子都粘在身上带走了,逗的大家哈哈大笑,(出示课件第二幅画面)通过这段故事和这幅画面,谁能说说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
6、师:根据这个新情况,你们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现在还剩下多少个果子? 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会请代表来汇报。学生依次交流汇报后,出示课件5。
师:同学们,你们回答的都非常的好,可谁知道在“50-10=40”中这三个数字的名字呢?学生说,师板书:
50-10 = 40 被减数 减数 差
(三)、巩固应用 ,拓展延伸
1、做减法,做加法(出示课件6)。
2、练一练(出示课件7)。
3、想一想(出示课件8)。
(四)、课堂小结(出示课件9)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减数的计算方法,并了解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本节课教学设计充分运用了“情境创设——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力求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因此在整个教学设计中,从教学情境的创设到计算方法的选择始终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感悟,去协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最后,请各位专家同行提出宝贵意见。
第五篇:小兔请客
“小兔请客”教学设计
瓦房店市闫店乡倪洼小学 陈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道理,建立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的概念。
2.通过自己探索学习,熟练的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在实际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加减法意义。教学准备:电脑、挂图;学生需要准备10根一捆的小棒。课
时:第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复习
2个十是多少?3个十呢?50里面有几个十?80呢?
2、情境导入,揭示课题。(板书:小兔请客)【百度搜索】关键词:小兔请客 video http://video.baidu.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D0%A1%CD%C3%C7%EB%BF%CD&fr=ala0
二、动手实践、探索算法
1、(出示图1)引导观察主题图一: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你能从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1)一共有多少只动物?
一共有多少个盘子?(生自主列式)
(2)一共有多少个果子?(教师相机板书、齐读)
2、根据问题列算式:20+30=学生自主探究20﹢30的计算结果。教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小棒或者计数器等学具通过摆一摆,拨一拨,想一想等方法验证计算结果。然后把自己的方法与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在验证时,学生思考的角度和方法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要充分尊重这些差异,并为学生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通过交流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这样做较好地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3)生汇报出几种方法:
① 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
② 我是用计数器拨珠子的方法。
③ 我是用竖式的方法。
④ 我是10个10个加起来的。10+10+10+10+10=50。
⑤ 我是先不看0,先算十位上的2+3=5,在5的后面再添个0,就是50。
4、引导说出多种算法:如:数数的方法20、30、40、50;计算的方法2+3=5所以20+30=50;以十为单位2个十和3个十和起来是5个十就是50……)
5、填写单位名称,认识加法各部分名称。20 + 30 = 50(个)加数 加数 和
6、(出示图2)说图意,提出问题列算式:(板书:还剩下多少个果子?50-10=)
7、同桌交流谈算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8、板书结果填写单位名称
9、认识减法各部分名称。
50-10 = 40 被减数 减数 差
10、小结。(板书:整十数的加减法)
三、联系实际、应用拓展
1、练一练。
师摆小棒,一生叙述,其他同学列算式计算结果,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0+40=60 60-20=40
2、口答:7个十和2个十是多少?8个10和3个十是多少?……
3、计算竞赛。(数学书21页2题)
4、数学医院(改错)。
60+30=63 40+30=10 50-20=70 70+20=27
五、课堂总结、作业布置
1、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作业:数学书21页3题、4题。
板书设计
小兔请客(整十数的加减法)
一共有多少个果子? 还剩下多少个果子? 20 + 30 = 50 50 - 10 = 40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教学反思
由于孩子太小,反复操练这些枯燥的加减法计算,会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了帮助学生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我利用了学生喜欢的学习故事和游戏来组织教学,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及增强他们的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愿望。这节课的设计,我主要注意了一下几方面:
1、根据低年级的儿童特点,以故事激趣导入,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了有利于他们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发现、提出故事中的数学问题,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上课之前首先要了解学生有关于100以内的整十数的加减法已经了解了那些知识,达到了哪些水平,哪些知识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会,哪些知识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才是学习数学知识的生长点。学生学会的不只是一种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会自主探索,自己去发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不仅传授知识,而且有人文和情感的渗透。在情境一开始,小兔把自己采到的果子分给小伙伴一起分享,从中渗透了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吃果子要先洗干净,也是提醒学生注意卫生。
总之,本节课是在轻松的故事情景中进行的,学生始终在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100以内整十数的加减法。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后自己解决问题,从中获得数学的思考方法和技能。
瓦房店闫店乡中心小学陈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