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教学资源 > 课件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优秀说课稿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优秀说课稿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优秀说课稿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古诗三首》是三篇古诗,分别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和《村晚》。这三首诗都是宋诗,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古代乡村的生活风貌,充满景趣与情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等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结合重点词句,想象画面,感受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结合重点词句,想象画面,感受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

本课是三首古诗,也是本学期的第一课。学习古诗,要多读,朗读

时除了读准字音外,还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读准诗歌的节奏与断句。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重点是感受诗歌所描绘的古代生活画面之美,教学时对于诗歌的关键句要作重点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内涵。本课课后安排了一次小练笔,因此要让学生准确了解诗歌内容,在这个基础上将古诗改写成小短文。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结合课文注释初步了解诗歌大意。课堂上主要是能把古诗读得流利、顺畅,准确把握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课前要安排预习,教学流程如下: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童年的生活都是充满乐趣的,我们一起看看千年前,儿童们天

真烂漫的生活吧。

二、学习生字

1.学生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课件出示生字。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生字:昼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教师提示易写错的字:“耘”的偏旁是“耒”,不要写成“未”。

三、学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1.课件出示诗人范成大简介,解诗题(强调“兴”的读音)

2.学生诵读古诗,互相交流,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意。(强调“当、供”的读音)

3.教师引导学习第一、二句。(哪些人?做什么事?)

4.小组合作学习三、四句,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诗意。

出示情境图片,小组交流: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理解“解、供、傍”)

5.入情入境,体会情感。感情朗读,背诵古诗。尝试默写

6.归纳主旨:这首诗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在树下种瓜的情景,展现了农家繁忙、热闹的劳动场面,塑造了乡村男女勤劳、朴实的形象,也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童趣。

7.板书设计:

村庄儿女→耘田、绩麻

童孙

→学种瓜

第二课时

一、学习《稚子弄冰》

1.解诗题,知诗人。课件出示对杨万里的介绍。(“稚”)

2.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指导正音。

3.出示注释,学生理解古诗大意。教师引导。

品读一、二句,想象画面,研读三、四句,讲述画面故事。

做冰锣、玩冰锣、冰锣破碎(“脱”形象传神写出孩子剜冰的样子;“穿林”)

4.体会情感(从高兴到失落)有感情朗读,比赛读,比赛背诵。

5.归纳主旨:通过写孩童做冰锣、玩冰锣的高兴及冰锣破碎后的失望,刻画出一个天真、活泼、内心情感丰富的儿童形象,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6.板书设计:

稚子弄冰

“脱”冰

当钲

二、学习《村晚》

1.解题,知诗人。课件出示对雷震介绍。

2.学生读诗,指导正音。(强调“陂(bēi)”的读音)

3.学生自由说说诗意,教师点拨。

4.悟诗情。

引导想象诗描述的画面,感受牧童的悠闲,体会诗中的闲适自在。

把握“衔、横、信口吹”,想象无拘无束、悠闲自在的画面。体会

向往之情。

5.归纳主旨:本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美丽、富有生活情趣的乡村晚景图,生动描写了牧童横坐牛背吹笛的神态,刻画了一个天真调皮、闲适自在的儿童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山村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的喜爱与向往。

6.比赛有感情诵读,一起背诵。

7.板书设计:

池塘

落日

村晚

→牧童

吹笛

无拘无束、悠闲自在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