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雕塑课件
第11课 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教学设计
第11课 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教学设计
第二篇:《装饰雕塑》-浮雕.课件
装 饰 雕 塑 设 计:浮 雕
一,浮雕概论:
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的一种艺术形式,好像浮出平面的雕塑,故名浮雕;它占有一定的体积和空间,是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的一种艺术形式;不是完全的三维,又不是纯粹的一维平面艺术;被戏称为二维半。另外浮雕作品都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以某种具体的物质材料而存在的实体构件,具有特定的材质属性。
浮雕的分类及功能:
浮雕分类及功能可以多种方式来区分和界定,同圆雕一样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1,按体积的厚薄分,有高浮雕和浅浮雕两大类;
2,按艺术风格分,有抽象、具象雕塑之分;具象又分为写实类的和变形类的、卡通类的; 3,按加工材质分,有木雕、石雕、金属雕、漆雕、贝雕、象牙雕、纤维软雕塑、综合材料雕塑、沙雕、以及北方冬季的冰雕„„
4,按艺术题材分,有纪念性浮雕、主题性、装饰性(实用型)„„ 5,按艺术发展史分,有古典浮雕、传统浮雕、现代浮雕; 6,按艺术沿革分,有民间浮雕、学院派浮雕„„艺术样式 7,按作品尺度分,有微型浮雕(钱币、徽章)、工艺品浮雕、室内浮雕、室外大型、巨型浮雕等等
对某一件具体的作品而言,它可能同时被归在几种类别中。存在许多综合的性质或模糊的形式。由于浮雕的平面特征,大面积的浮雕也常被称为浮雕壁画。
二,浮雕的发展简史
其实雕塑的发展史基本上就是浮雕的发展史。考古研究表明,人类的艺术活动至少已有三万年的历史。世界上的古国文明,都有不少浮雕珍品留传于世,中国的青铜器雕刻、汉代画像砖石,两河的亚述王朝的浮雕,埃及、古希腊的建筑浮雕,玛雅的装饰浮雕以及欧洲南部的石刻浮雕等等都互不雷同、各有特色。
中国的浮雕大约从石器时代开始,北方的游牧民族在内蒙的阴山山脉刻下了大批的记载他们的历史活动的岩画。新石器时代出现了精美的玉佩雕饰,殷商时期的青铜器雕饰,其后的秦砖汉瓦,西汉后佛教传入后,从新疆的克孜尔到甘肃的敦煌、陕西的麦积山、山西的大同、河南的龙门、重庆的大足、四川的乐山等地先后出现了辉煌灿烂的石窟艺术和摩崖石刻中产生了大量珍贵的举世瞩目的大型浮雕艺术作品;到寺庙中的圆雕、浮雕,宫殿建筑中的汉白玉浮雕、琉璃浮雕,明清的民居建筑的牌坊,照壁,石柱、石门、石狮、石鼓、木雕柱、木梁、雀替、屏风、花窗等等精彩纷呈。
(二)国外的浮雕艺术简史(1)原始民族的浮雕艺术
世界各地的原始民族的雕刻艺术大约可追朔到旧石器时代后期,即公元前40000-10000年。也许雕刻在法国劳塞尔岩廊中的《持角杯的女巫》浮雕是被发现的迄今人类最早的原始民族的浮雕。(约公元30000年前)
(2)埃及、亚述的浮雕艺术
古埃及的史前金字塔古王朝圆雕、浮雕艺术享誉世界。古埃及人创造了一种最具特点的“平排法”浮雕,,即将物体各部平面展开,避免透视与重叠,人物头部展示的永远是极具鲜明轮廓特征的正侧面形象.而身体则永远是正面的。正面、正侧面头像是低浮雕攒长表现的角度(而带有透视的45度角形象多在高浮雕中运用),因为正面及正侧面更易于体现对象的外部轮廓特征。从而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艺术效果和地域特色。
公元前9世纪亚述王朝大量杰出的石雕浮雕曾盛极一时。(3)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浮雕艺术
西方哲学注重“逻辑”和“求真”的传统习惯,它表现在艺术上则是对客观美和自然规律的承认与探求,包括希腊人对神的态度也与东方不同。他把神也看成是有七情六欲的人性化的神。因而在艺术的具体表现中则以社会上真实的人为榜样,典范式的真人就是神灵的标准。从古希腊神庙的浮雕.我们可以看到:浮雕人物结构严谨,解剖准确,各部分厚度处理严格按照透视比例压缩,为了统一的需要,浮雕好像由一连串与底平面平行的层面组成的。
古希腊浮雕突出之点在于它创造了一种西方从无到有的美的综合典范,它是难以企及的和富有独创性的高雅艺术范例,它同时在历史上第一次对人类自身自然美的崇高揭示,为西方艺术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罗马人借其政治、军事上的天才、创建了庞大的罗马帝国。但是在造型美术方面,较之希腊人略逊一筹。罗马式与哥德式浮雕(10世纪至15世纪)就整体而言,这个时代的雕刻主要集中在圣经故事或天主教传统及教堂的装饰方面。
(5)文艺复兴时期的浮雕艺术
科学的远近法是文艺复兴美术的—大发现。由吉柏尔蒂所作的浮雕《翡冷翠洗礼堂之门扉的天国之门》。巧妙地运用远近法.即在浮雕中采用高、中、低、超薄等几个层次塑塑造手法以及在构图上采用焦点透视原理,从而产生了绘画上的空间效果。米开朗其罗是一个高峰。(6)现代浮雕
19世纪,整个西方城市文明得到进一步的繁荣,艺术家的个人特色自由地发展。随着不同文化思潮的涌现.浮雕的形式风格也日趟多样化。例如:新古典主义雕刻。19世纪浪漫主义雕刻,19世纪现实主义雕刻及19世纪象征主义雕刻等。
卡尔波是法国浪漫主义最重要的雕塑家。完成于l866年的《女花神》遁为装饰卢浮官两组浮雕群像中的一组.他借肋光影来塑造形体。近乎圆雕的表现方法.使视觉上很有实感。在光线下.实体为亮的.空间部分一壁面则为暗的.使暗影衬托实体.显得非常突出。高浮雕《舞蹈》是他为巴黎新歌剧院正面墙壁而作的。浮雕在外轮廓的处理上未按照死板的四边框的形式,而是运用动的形体,产生边沿连接线,给人以强烈的动势感与夺眶而出的实体形象。
《地狱之门》是罗丹毕生的大作。据说他临死前,仍继续从事这件作品的工作。他死后其作品被人铸造成青铜。《地狱之门》原本是为巴黎装饰美术馆的馆门而设计的。其构想除了取材自但丁《神曲》的地狱篇外,亦采自波特莱尔诗集《恶之花》中的近代式幻想。罗丹将苦恼人类的形形色色,完全表现在一百八十具人像上(大半为高浮雕)。门中央上部,有称为“诗人”(但丁)的“思想者”,正在沉思有关人类的命运或行为等。据说翡冷翠洗礼堂那扇吉伯尔蒂作的《天国之门》为其灵感的一大来源。
三,浮雕的要素及表现方法
浮雕主要是依靠形体的凹凸起伏所形成的黑、白、灰调子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的。在塑造空间感方面,浮雕比绘画直接一些,而同圆雕相比,它又趋于平面化。如何利用有限的厚度,塑造立体感较强的形体,这就需要研究一下光与形体之间、线与结构之间以及结构与形 体之问的关系。
(一)光与面
光源与形体的各个面所呈角度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色调,产生立体感。浮雕也正是利用光影与形体的这种特点来表现立体感的。
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践来证实这一点:确定光源,用泥塑造出与光源呈不同角度的面来观察色调变化:可以清楚地看到与光源呈垂直角度的面最亮,与之呈一定角度的斜面为灰面,与之相背的面最暗(画示意图)。
在人们的视觉经验中,亮的物体往前跳,暗的物体往后退。浮雕就是利用这一错觉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的。
1.比例压缩法
比例压缩法是希腊、罗马时代的浮雕表现技法。它常常有较大的起伏,严格按近处即厚,远处即薄的透视规律塑造形体。这种浮雕特点是近处的人物立体清晰,处理也较厚,后面、远处的人物较平。单个人物也遵循这一原理,厚度按一定比例压缩成扁平体—层层平面呈阶梯状与底平面呼应。
2,纳光纳阴法
“纳光纳阴”法是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郑可先生总结东、西方浮雕艺术特点并发展了的一种浮雕技法、即利用光与面的角度关系所产生的明暗导致的远近错觉塑造立体感。首先将泥板看作一张纸,在纸上“画画”,该暗的地方就压下去(与光源呈一定倾斜角度),该亮的地方就将面迎着光源(局部适当加泥)。整个雕塑过程是“以刀代笔”画画。
对于初学浮雕技法者来说,用“画画”来解释做浮雕的过程.则更易理解。这也说明,“纳光纳阴”这种浮雕技法与素描的观察方法是一致的。两者不同的表现手法就在于:素描是用笔画出黑、白、灰调子来表现抽象的立体形象,而浮雕则是用雕塑刀塑造形体,由此产生黑、白、灰调子表现较抽象的立体形象。
比例压缩一一可以理解为是按一定比例压扁的圆雕,层次较多。用真实层次起伏,形成光影透视,表现立体。
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汉画像砖、石上的浮雕层次起伏较古希腊、罗马的传统浮雕层次要少得多.基本是二次元的。“纳光纳阴法”实际上是在东方浮雕技法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的写实技法,使中国浮雕技法更加丰富、充实。
3,“以凹代凸”
在现代雕塑中,由于对凹进形式的运用,使得形体关系变得不同于传统的光影法则。会获得一些新奇的、变幻多姿的效果。也促进了表现手法的丰富和发展。
4.“平排法”
为了使浮雕轮廓形象鲜明清晰,浅浮雕一般采用“平排法”,即将物体各部平面展开,避免透视与重叠。最具特点的例子是古代埃及的浮雌.人物头部展示的永远是极具鲜明轮廓特征的正侧面形象.而身体则永远是正面的。正面、正侧面头像是低浮雕攒长表现的角度(而带有透视的45。角形象多在高浮雕中运用八因为正面及正侧面更易于体现对象的外部轮廓特征。
例如:图20《马》的造型。正侧面的构围使马的形体特征鲜明、清晰。这是因为这一特殊样相.体现出了马的整体结构特征;图例中所示的马的形象特征既不清楚.也不明确。(二)线与结构 l.企位、立位
由于低浮雕接近平面造型,所以要想使形体感鲜明,就要依靠“线”来加强轮廓形象。浮雕通常是用“企位”来表现外轮廓线的。
企位一一(浮雕)垂直于底平面的面。企位的高低,往往决定了浮雕的厚薄与外轮廓线的清晰度。
立位一一浮雕局部的“企位”。2.结构与结构线
刻线与堆线(凹线与凸线)(三)肌理 l.什么是肌理
肌理一一指由于材料的配列、组织和构造不同而使人得到的触觉质感或视觉观感,它们是看得见也摸得着的形体表层的物理特征。同一种材料可以创造出无数不同的肌理来。
简单地说,就是指形体(材料)表面的纹理和粗糙度的特征。
艺术家既对现实的肌理,也对暗示的肌理的关注。在视觉艺术上,一直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在浮雕中,不是针对媒介的物质特性而加以开发利用,就是为了模仿一个有肌理的物体、形态和表面的真实幻觉而对媒介作巧妙的处理。
2.制造肌理的方法
(l).刮刀法一一利用刮子(带齿)在基本完成的泥塑上(物体或背景),或轻或重地刮出或浅或深粗糙的线槽;(2)指痕法一一在粘土上留下指痕,使作品具有生动感与绘画感。罗丹雕塑作品中常见此法;(3).小球作业法一一在大的形体结构已确定的基础上,用小泥球(约米粒大小)作进一步塑造,使物体形象丰富、饱满,并保留叠压的泥痕;(4).多种媒介的使用一一用砖或石头粗糙的断面,在粘土上轻轻敲出不规则的凹点;(5).肌理的加工(石膏模)一一在石膏阴模或阳模上刻出有规律的点。造型语言(1),以几何形态为元素的造型;(2),以自由形态为元素的造型。抽象造型的语言持点是:
将构成形体的基本元素一一点、线、面按照一定的表现意向进行自由组合,从而使创作与设计获得相当大的自由。几何形体以其单纯、美观、醒目的视觉效果,普遍受到当代人们的喜爱。而从抽象自由形态中富有生命力的曲线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生理上极为自然之快感。
具像的造型语言又可细分为:(1),图案式的,或者叫装饰性的:即在描绘具体形象时,将形象图案化、规范化但仍保留对象造型的具体或基本特征;(2),写实形象:即以写实的手法塑造形体。
四,泥塑的材料与工具(类同泥塑圆雕.略)五,泥塑练习作业
参照图片、平面资料,塑造动物、卡通形象或吉祥图案或带半身动态人物装饰浅浮雕一至两件;
第三篇: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课件下载)
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特点。
2、通过欣赏和参观,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体会中国古代文物文化内涵,探索艺术与社会生活及其时代之间的密切联系。
3、使学生懂得美术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使学生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主要成就及主要雕塑作品有所了解、认识。开阔眼界、提高认识、增进知识,培养健康的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中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艺术成就及艺术特点。陵墓雕塑重点是霍去病墓雕刻(地面雕刻)和秦始皇兵马俑(陶俑),宗教雕塑重点是四大石窟艺术。
秦始皇兵马俑的时代背景和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1.陵墓雕刻其具有的艺术特点和文化背景,让学生如何理解
2.分析雕塑艺术的艺术成就
3.如何调动学生对雕塑艺术欣赏的动力。课前准备 :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受,各抒己见,引发思考。
1.先介绍中国雕塑的发展经历了的阶段和发展史
(二)导入主题:
1.教授:课本中介绍中国古代雕塑分为哪两种?
2.学生: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回答
3.由教授介绍(1)什么是陵墓雕塑(2)什么是宗教雕塑
(三)秦始皇兵马俑欣赏:
教授:展示秦始皇兵马俑和分类 教授:整体和局部图片展示
问: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学生:同学谈参观后的感受,其他同学自由发言。结论:细腻生动的个性与气势磅礴的整体相协调统一。
教授:结论:秦始皇兵马俑的特点秦始皇兵马俑以它的“大、多、精、美”征服了现代人。秦俑大,首先是场面大,3座兵马俑坑布置在近2万平方米的大地上,直观地再现了秦国军队兵強马壮的宏伟场面。如此巨大而又围绕一个主題展现的艺术群雕,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其次是形体高大,陶俑平均身高1.8米,陶马身高1.7米,身长2米,在世界上还沒有发现比秦俑更为高大的陶俑。秦俑多,是指数量多,三个坑出土近八千件陶俑、陶马,在世界雕塑史上蔚为奇观。秦俑精,是指对每件陶俑大到身体結构,小到毫发,都精雕細刻、一絲不苟。秦俑美,是指这些不同的陶俑中间有高大魁梧、气宇不凡的将军,有威武刚毅、身经百战的武官,更有神情各异、生动传神的士兵,可谓千人千面,互不雷同,喜怒哀乐,各有其情,完全是当年秦军将士的真实写照。
(四)汉代杰出雕塑群
教授:图片欣赏并介绍霍去病墓前石刻
比较:《秦兵马佣》与《霍去病墓石雕群》的艺术风格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
结论:1 霍去病墓前石刻:浪漫 象征手法 浑厚质朴,大气。2 秦始皇兵马俑 现实 严谨
(5):中国最著名的石窟思雕塑群
1.教授:图片欣赏并介绍四大石窟艺术1.敦煌莫2.龙门石窟3.云冈石窟4.麦积山石窟
(6):四:伫立千年的一群美丽少女
教授:图片欣赏并介绍
(7):总结
第四篇:雕塑
幼儿园小班上学期陶艺教学计划
本学期共有有五个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集体活动与区域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幼儿的陶艺兴趣,面向全体,针对个别差异采用多种灵活的方法,挖掘幼儿的创造意识。
九月份:认识陶艺
1、创设陶艺区角环境。
2、陶艺(欣赏、认知陶艺工具、泥料)十月份: 基本技法手工捏塑:团、搓。
1、初步学习制陶的基本技法(手工捏塑:团,搓)1):夏日的冰激淋 2):月饼制作大赛 十一月份:创作和欣赏
1、学习制陶的基本技法(模具制作)会用泥球、泥板制作小碗。
2、陶艺欣赏(彩陶的故事)十二月份:基本制陶方法:泥条盘筑
1、学习制陶的基本技法(泥条盘筑)
a.会用泥条粘贴不同的形状。b.学会用泥条盘筑矮花瓶。一月份: 活动
1、开展主题陶艺活动“冬天来了”,制作“小手套”。
2、举办期末陶艺展览“我是小小陶艺家” 生活、卫生习惯
1、玩泥后洗手,上课时配戴围裙,袖套。保持工作区卫生,不乱扔乱涂泥巴。
2、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独立收拾自己的工作区。
3、让幼儿知道要爱护小朋友的作品,不能乱拿乱拿和触摸。(泥巴未干时易碎。)幼儿园下班下学期陶艺教学计划
本学期共有有五个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根上学期教学内容和幼儿的学龄特点采用集体活动与区域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幼儿在创作活动中,运用何种适合的艺术工具创造作品,表达他们个人的想法,感觉和感知。三月份:基础
1、创设陶艺区角环境。
2、陶艺基础知识(历史故事,认识陶器)四月份:练习
1、复习基本制陶技法:手工捏塑。能捶、捏、捣、搓黏土。
2、能徒手捏制小碗。五月份:美感
1、陶艺欣赏:沉睡地下的兵团---秦始皇兵马俑 2:走进陶艺大师----白明 六月份:活动
1、“六一”小小陶艺家作品展览
2、博物馆的陶器。七月份:创作
1、学习制陶基础方法泥条盘筑:能盘筑稍高的器皿。
2、能用树叶、木块等有机理的物体在泥板上进行印制,可以独立组合。生活、卫生习惯
1、玩泥后洗手,上课时配戴围裙,袖套。保持工作区卫生,不乱扔、乱涂泥巴。
2、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独立收拾自己的工作区。
3、让幼儿知道要爱护小朋友的作品,不能乱拿和触摸。(泥巴未干时易碎。)幼儿园中班上学期陶艺教学计划
本学期共有有五个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根据幼儿的学龄特点采用集体活动与区域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幼儿在创作活动中,进一步感知陶泥的特性,能发现并讲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能用多种制陶形式大胆表现自己的感受与现象。
九月份(基础): 1:陶艺区角创设 2:走进陶艺:彩陶世界 十月份(创作):
1:基本制陶技法练习:泥条盘筑(美丽的陶罐)2:泥板上的绘画:神仙鱼 十一月份(美感):
1: 我给作品穿花衣(釉料的使用)2:探寻文明足迹:神秘的青铜鼎 十二月份(创作):
1:基本制陶技法练习:模具制作 2:基本制陶技法练习:泥板成型 一月份(活动)迎新年小陶艺家作品展
幼儿园中班下学期陶艺教学计划
本学期共有有五个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根据幼儿的学龄特点采用集体活动与区域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多种工具和材料进行操作,初步有造型、构图等艺术表现自我和事物的变化;尝试用自己的作品美化环境或开展游戏活动。
(1)对幼儿的指导适时恰当,让幼儿大胆表现,让幼儿按照自主愿望加以肯定和分析,并给予创作上的提示和帮助,并及时注意幼儿的兴趣点,让每个幼儿的表现都能如愿以偿。
(2)积极引导幼儿在陶艺活动中注重美术形象知识的积累,让幼儿在陶艺练习中,不断地培养其毅力,促使艺术思维能力逐步得到锻炼和提高。
(3)继续由浅入深地引导幼儿进行陶艺活动。但应根据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辅导,不可一刀切。在陶艺练习的难易程度上,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三月份(基础):
1、陶艺区角创设
2、走进陶艺世界 四月份:(练习)
1、技法练习(泥条盘筑法和泥板成型法的综合应用)五月份(创作): 1:尝试独立创作一个作品 六月份(美感): 1:小陶艺家作品展 2:能给大家讲解自己的作品 七月份(活动)
1:亲子活动“我的全家福” 2:参观博物馆。生活、卫生习惯
1、玩泥后洗手,上课时配戴围裙,袖套。保持工作区卫生,不乱扔、乱涂泥巴。
2、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独立收拾自己的工作区。
3、让幼儿知道要爱护小朋友的作品,不能乱拿和触摸。(泥巴未干时易碎。)幼儿园大班上学期陶艺教学计划
本学期共有有五个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开放式的环境,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大班幼儿的交往意识逐渐增强,孩子交往的对象不应局限于同班师生。通过陶艺活动创设时机,开放交往对象让孩子与同龄、异龄的、不同园的孩子交往,提高幼儿的交往、语言表达等能力。轻松的师生趣谈,让我们有机会捕捉到他们的闪光,抓住教育的契机,以心去感知他们的世界,营造幼儿求异创造表现宽松的心理氛围。
九月份(基础)
1、陶艺基础知识(历史文化)。
2、了解陶艺的基本技法(手工捏塑,泥条盘筑,泥板成型,模具制作)十月份(练习)
1、学习陶艺的基本技法泥条盘筑、泥板成型。
2、学生练习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十一月份(美感)
1、青花瓷的故事。
2、唐三彩的美丽传说。十二月份(创造)
1、迎新年陶艺创作大赛 一月份(活动)
亲子活动(我设计的房子)幼儿园大班下学期陶艺教学计划
本学期共有有五个教学内容,各项教学活动寓于游戏中。创设不同的游戏环境,提供合适的游戏场地和泥料材料,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练习、游戏、竞赛相结合,以游戏的形式为主,寓教于乐。注重集体活动、个别活动和小组活动,既注重教育的一致性,又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月份:(兴趣与审美)
1、喜欢参加多种陶艺活动,激发幼儿创造性地表现。
2、引导幼儿欣赏自己感兴趣的陶艺作品,工艺品、雕塑、建筑物等,培养幼儿初步发现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美的能力。
3、引导幼儿欣赏自己作品的造型、色彩、构图、感受对称、均衡美、初步学会正确评价美。
四月份:(基础技法练习)
1、模具制作
2、拉胚成型
五月份:(学会熟练的使用工具)
1、幼儿熟练地使用和选择陶艺工具和材料
2、启发幼儿学习用点状材料、线状材料拼贴或制作物象,表现简单的情节。六月份:(活动)
1、小陶艺家展览。
2、会现场给来宾讲解自己的作品。七月份:(美感)1:博物馆之行---汝瓷 2:悠远的玛雅人。
第五篇:050405 雕塑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并于造型艺术立体造型范围内具备基础素描以及泥塑、木、石、陶、金属等专门材料进行具象及抽象造型的能力,能在户外城市公共环境雕塑及室内架上雕塑等专业领域从事专业创作设计、放大制作,并能从事本专业教学和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古今中外的立体造型基本理论知识,受到平面以及立体造型的基本训练,掌握以泥塑及硬质材料手段面对自然对象进行立体写生,以及立体造型创作设计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理解掌握立体造型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并运用在三维空间中进行造型设计创作的技术与基本方法;
3.具有运用泥塑及硬质材料进行浮雕、圆雕甚至动态的人物及抽象造型写生创作设计的基本能力;
4.了解并掌握有关国家文艺创作的方针政策及城市公共环境设计制作法规;
5.了解国内外立体造型领域的理论前沿状况及发展动态;
6.掌握专业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文字表达的基本方法,具备初步的文本研究和写作能力。
主干学科:艺术学
主要课程:泥塑人物写生与创作、硬质材料基础与创作实践、中外美术史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古代景点雕塑临摹(7周);人像、人体的浮雕、圆雕写生(70周);浮雕、圆雕创作构图(35周);古代雕塑艺术考察(16周)。
修业年限:五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相近专业:艺术设计
开设院校:四川美术学院(五年)云南艺术学院(五年)西安美术学院(五年)新疆艺术学院(五年)天津美术学院(五年)鲁迅美术学院(五年)吉林艺术学院(五年)上海大学(五年)南京艺术学院 景德镇陶瓷学院(五年)山东艺术学院 湖北美术学院(五年)广州美术学院 广西艺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五年)中国美术学院(五年)清华大学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山西大学 燕山大学(五年)大连理工大学(五年)福建师范大学等